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600字高中 > 地图 >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600字高中,2024读万历十五年有感600字高中范文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600字高中相关栏目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600字高中热门栏目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600字高中推荐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600字高中

(共 1392 篇)

  • 1、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1000字(精选范文)

    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那就是在看透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请大家阅读收藏!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用年代断点、追溯上下因果的方式去研究明朝万历年间的人与事,贯穿其中的,正是他的“大历史观”。

    书中有以个人力量建立体系在政军两处弥补大体制积弊的张居正,有在已成的矛盾中调和博弈的申时行,有满怀明君理想而最终褪色成为庙堂里一块牌位的万历皇帝,还有把自身活成道德律法的矛盾体本身的海瑞……

    他们都觉得自己可以,比如海瑞。

    海瑞,是黄仁宇先生花了大笔墨重点写的刺头之一。

    当时熟读圣贤书的文人不在少数,他们虽以孔孟教条自居,但对教条从来是以工具视之,其遵循、弘扬与否,取决于自己是否因此获利。同为文官集团中一员的海瑞,却是个“极端”。他以“严于律人,苛于律己”为终身准则,一丝不苟、逐字逐句地执行着孔孟圣经。他,无视不配合的手下,以一己之力,宵衣旰食,将积压“万年”的卷宗一一整理,断案判案;他无视官场的行事规则,不受任何金钱权利左右,秉公办案,不通人情;他一纸奏疏,将不事朝政的皇帝骂得狗血淋头,同时为自己备下准备随时躺进的杂木棺材;他死后只留下——四堵白墙,万声“青天”。海瑞到死,都在践行自己的理想。

    然而无论是海瑞,还是其他人,都没有赢,包括皇帝。

    我一直试图去理解海瑞等人无力改变的原因,也许是当时个人力量的不成气候,无法抵挡与之利益相悖的巨大集团的对抗,自身行事又对道德要求过高且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案,所以海瑞最后只活成了民间的图腾;也许是经历的恶太多,或本身就是一介凡人,所以“扶明朝大厦之将倾”的张居正也因道德瑕疵被死后清算;也许是认清了政治局势的利弊,所以戚继光识时务地选择淌进官场的浑水而不是成为“哥白尼式”的英雄……

    书中所言:“可悲的并非改革之受挫失败,亦并非政治斗争之猛烈残酷,而在于斗争后结果注定一样,没有人能除去全国数万万人脑中的瘤毒——天子亦不能。”也许黄仁宇先生想说当每个人都成为了镶嵌在体制之中的一个个螺丝钉时,注定无力动弹,无论你是皇帝、大臣还是平民。像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他一直重复地推着因太重而到了山顶会滚落下山的巨石上山,无穷无尽一样,在那样一个时代里,任何个人的努力都只能是困兽之斗。

    但我更偏爱的是,虽然道德代替不了法律和技术,个人的贤愚得失改变不了大历

  • 2、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600字

    前些日子笔者认真拜读了黄仁宇先生所著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在刚看到书名的时候,自然而然我把《万历十五年》当作一本常规的历史书来读。但其实,真正读过了之后猛然发现这本书不只是一本历史书,更不仅仅只有这一种读法。

    纵览本书,在万历十五年,这个春寒料峭的1587年里发生的林林总总,一切看似平淡无奇,却已为大明王朝的衰颓埋下了伏线。怠政罢工的万历皇帝、厉行却悲剧收场的张居正、尽心帷幄的首辅申时行、孤独的将领戚继光、清高矛盾的哲人李贽……某一年,某一人,这种切入笔法细微得很,但牵动全文的是一条张驰自如的线:牵出这高拱、郑贵妃、邹元标,牵出耕织伍旅、财贷制度、民德风俗,牵出官场的阴与阳,皇尊的欲和权。合上书后我鲜明地感受到这里边里承外合、互文相应的妙处。

    此外,这本书最让我意外和印象深刻的有两点。第一是没想到历史书竟然可以这样写,作者取一个特定的年份,然后串起所有的事情,用一个人传记式的描述,串联展现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其次,在大家的思维中,总觉得王朝中皇帝最大,皇帝说了算;在任何一个组织中,第一把手说了算。但是这本书却告诉你了另外一种规则:一个组织一旦形成,同时也会形成一种独有的惯性。这种惯性力量很大,个人有时根本不能抗拒,甚至皇帝都不例外。因此,从一个组织的惯性就可以窥探一个组织的生死存亡。

    所以说,这本书不是一个书斋学者所写出来的作品,而是融入了作者本人奇特经历和深刻感受的作品。在这样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心理学上的,政治学上,组织学上的,管理学上的,很多现象和道理都可以触类旁通。而这正是本书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理解和体会。

    我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读法,每一个人都能读出属于自己的《万历十五年》。

  • 3、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600字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感受:那就是被主宰的悲哀的命运,这句话适用于里面的每一个人,包括皇帝、能臣、清官等,他们都试图去追寻心中理想,但都付诸东流。

    万历十五年是平淡的十五年,似乎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实际上,从这年起,王朝覆灭已经注定了,而只是从那时起,端倪更明显罢了。

    本书告诉我们在以德替法的封建专制制度下,为民、为官之人是没有保障的。因为帝王维护或保护的不是他的子民,而是他的统治地位。为了帝国的传承,帝王能够牺牲一切,包括所谓的“德”。“德”字何解,就是执法公正不阿,待人谦虚,对朋友不分高低官职。对底下臣民则应当视如儿女,这就是君王所要有的“德”。

    没有保障的为官之人整天就游手好闲,吃喝玩乐,没有保障的为民之人不屑为朝廷尽忠。在异族的铁蹄下,明帝国最终灰飞烟灭。我想一个国家的潮起潮落不全在于国主,民众才是最重要的,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想让船跑得快,水才是关键。顺势的话,朝廷会发展和快,逆势则会慢,严重的话船也保不了。最终,大臣们的贪福之心也破灭,居民们的生活保障就得看下一个君王了。

    明朝的统治者并非是皇帝,而是文官集团以及书中没有提及的宦官集团,这是区别于历代王朝的一个特点。明朝的创立者朱元璋废了丞相,但他并未为他无能的子孙想过,也没有想到在王朝的后期,文官集团会是凌驾于皇帝头上的真正主宰者。

    文官集团有制度上的保障,也有思想上的巩固。而整个文官集团是以儒家思想为思想核心,这便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来实现统治目的国家,缺乏了真正意义上的法治,使大量人挂羊头卖狗肉,为国家灭亡埋下了不定时炸弹。

    最后作者以他的结论总结了全书,也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明清后期儒教对国家思想的发展有滞碍的作用。(喻长嵩)

  • 4、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被“囚禁”的皇帝

    被“囚禁”的皇帝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陆新悦

    寒假里读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作者以万历十五年前后的历史事件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层层梳理,让我们看到了整个明朝的兴衰。在作者所描述的这个悲剧性的故事中,最吸引我的是那个被“囚禁”的皇帝——万历。

    在读着本书之前,我从来不知道一个皇帝除了可以是昏庸、残暴、励精图治的,还可以是被当成工具一般,当成权力的象征去利用的。这唯一能让我想到的是英王,统而不治,被当成国家统一的象征,但那至少还是一种荣誉,而万里甚至得不到大臣的尊重,一旦做了什么不合礼法的事情,就会受到文官无情的指责,错误被夸张地放大。

    万里就像一只被囚禁的笼中之鸟,飞不出这偌大的紫禁城,当他想到城外的某处去视察时,总有一批资格老的官员会上书告诫他“先帝隆庆皇帝一辈子都未踏出过宫门,皇上不宜频繁出门啊。”大臣就用这样的例子限制着一个君王的自由。作为一国之君,天之骄子,拥有至高无上的王权,竟连着一个小小的举动都要被大臣牵制。我很惊讶,为什么他不再反抗呢?

    原来早在万历9岁成为太子起,他的一言一行就由老师控制着,除了学习四书五经就是一些祭祀典礼等再我看来毫无意义的仪式。但当时的大臣却认为,只要能循规蹈矩地做好这些,就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了,连奏章都由老师批好,令人不可思议。早就在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就为一个贤明的君主做过定义,但决不是万历这样的。他有着智慧的头脑,却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因为他任何个性的表露都可能被指责为逾越道德规范。还有比做皇帝更憋屈的职业吗?这让我想到了皮影戏,皇帝在屏风之后威风凛凛,而在背后操控他的却是大臣,让人不禁感到悲凉。

    被囚禁的万历是孤独的,而在这深宫之中他唯一的知己也只有皇贵妃郑氏了。只有她是真实的,是万历自己所选择的。郑氏并不是一个多么美的女子,却让万历一生情有独钟,只因为她的聪颖和坦诚,能够给他精神上的鼓励。直到立储之事之前,万历还是有可能成为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为自己建造定陵,知道只有下一任皇帝的生母才能与自己葬在一起,便执意立常询为太子而不立长子。这一场整个文官集团与皇帝的割据战最终以皇帝的让步告终,也导致了后几十年万利执政的消极和无作为。即使万历在感情上自由地找到了自己的知己,但最终还是没有解去身上行为的枷锁。

    漫漫几千年里,一定还有许多在精神和肉体枷锁之下的皇帝,在他们的统治下,百姓困苦,而后世的人只会记得皇

  • 5、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制度的颓败

    制度的颓败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曾向阳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这一年,明王朝的模范官员海瑞、著名将领戚继光相继离世,在历史的长河里似乎仅掀起了些许浪花。而在黄宇仁先生的《万历十五年》里,这一年,又仿佛暗含玄机,确是颇为值得探究的历史节点。

    纵向而言,1587年距明开朝(1368年)已有219年,距明亡(1644年)尚有57年。此时的明王朝治国早有祖制,统治思想上则信奉僵化的程朱理学下的孔孟儒家,甚至将其视为司法、理政的判断依据。看似一切均按部就班、井然有序、日臻成熟的王朝旧制,仅余的数十年气数,却又无不在提醒后来的诸位看客,实则危机早已潜伏。

    横向观之,在黄仁宇先生截定的1587年之剖面下,万历皇帝正当24岁的盛年,却已登基15年,其老师兼前首辅张居正已溘然离世5年。执政的前十年亦是万历帝在位最有作为的十年,开创了“万历中兴”的盛世局面,这些均与首辅大臣张居正励精图治,强力推行系列改革密不可分。当然,当时尚在少年的万历帝眼里,凡事以老师的教导为最高准则,名为万历中兴,实乃张居正的个人意志使然。尽管开朝皇帝朱元璋为巩固皇权而废丞相,凡事均需皇帝钦点,长此以往,必有后来皇帝不堪重负,随之,内阁制度应运而生,加以明朝的监察、秘密警察之制,皇帝既在脑力、体力上得以解脱,又分散权力防止下臣专权。但是这仅是理论上的完美无瑕罢,实际情形往往大相径庭。张居正竭力辅佐万历帝,一心图治的他断然不曾想自己的专权,死后引发臣僚群起攻之,终遭皇帝的唾弃,落得个死后两年便被抄家,险被鞭尸的悲惨下场。

    1587年,即位15年的万历帝,无论是体力上,还是精神上均略显疲态。这位从小生活在帝师张居正影响与约束下的皇帝,雄心当立之时,受了反对派的引导与蛊惑,当务之要便是极力清洗张居正等人势力,似乎一扫了多年来的压抑与阴霾。然而,此时的万历仍然毫无冲破藩篱的快感。约束依旧,自己如同重又被新的人所绑架。自开朝以来,朝廷便被文官集团所占据,虽然争吵毫无休止,但正是这毫无休止的争论构成了一股难以逾越的力量,使得国家机器在预设的规范与轨道内有条不紊的运转着。在万历看来,自己恰像一具木偶,在群臣的摆布下立在当在的位置。他愈发地感到,老师张居正的倒台,真正受益的是倒张派的臣子,他不过是顺势推到了最潮头罢!然而内心的一点悔意,终究被一时的蒙蔽与情绪所淹没,何况自己还是九五之尊的皇帝,岂能随便食言。于繁

  • 6、 从海瑞看检察官—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从海瑞看检察官—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徐文辉

    《万历十五年》共七章其中就有专门一章描写海瑞,标题是《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这既是该章的标题,更是黄仁宇先生对海瑞的真实评价。一方面认为海瑞行为处事古怪,与时代发展不符;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他是明朝的模范官僚。虽然海瑞从政二十多年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纠纷,但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并牺牲自我的精神,并且自己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传统伦理道德。

    在我看来,在海瑞的身上体现出了以下的特质:

    一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信仰和敬畏。作为一个在圣经贤传培养下成长的文官,海瑞保持着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极大信仰。始终用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忠孝要求自己,时刻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也正是这种强烈地信仰,让他内心对传统伦理道德保有敬畏之心,认为传统伦理道德是神圣的,必须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

    二是言行如一,说到做到。可以说海瑞是传统伦理道德的实践者和践行者,海瑞不能相信治国的根本大计是在上层悬挂一个抽象的、至善至美的道德标准,而责成下面的人在可能范围内照办,行不通就打折扣。明朝官员的俸禄极低,甚至连基本的生活水准有时都难以维持,但海瑞欣然接受,

    他官至二品,死的时候仅仅留下白银二十两,甚至不够殓葬之资。

    三是原则性极强,执行规定不打折扣,不论人情事故。回顾海瑞从政二十多年,对成文规定执行地不折不扣。任浙江淳安知县时,严格执行钦差大臣的俭朴规定,致使钦差大臣不入淳安;任南直隶巡抚时,严格执行官方限制大户过多占有土地的规定,强迫自己的救命恩人徐阶退田十几万亩。

    四是精细入微的人文关怀和生活阅历。文章中提到海瑞审理一起因奸杀人案件。该案案情是妻子的哥哥前来索取欠款,之后与丈夫发生扭打,进而失手将丈夫推入水塘淹死。为掩盖真相,丈夫的尸体被哥哥沉入水底。恰巧案发前有一朋友极其仆从在他们家住宿,知道这件事后不敢声张。后经邻居报官,至此案发。经初审认定,此案是因奸而致谋杀。例如是死者的妻子与这位朋友必有奸情,不然,何以偏偏在这位客人到达的那天,丈夫突然丧命等等。后经海瑞审查后发现多处疑点,认为此说法从情理上讲不通:一则妻子与她的丈夫生有二子一女,决不会如此忍心;二则这位朋友家境一般,且早已娶妻,最多成为此人的小妾;三则若真有此事,那也应当是参与密谋的人越少越好,为何要牵扯上这位朋友的仆从。正是由于海瑞细致入微,注重情理,促使一件冤案得以

  • 7、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3000字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3000字:

    一、叨叨叨

    旅途漫长寂寞,且让我来絮絮地聊一聊读起这两本书的缘由。《万历十五年》是高二那年,复旦大学有一个针对文史爱好者的特别招生项目,开列了一个书单,可以挑选一本写读后感。我挑了最薄的《万历十五年》。说实话,高二的时候读此书,只能说似懂非懂,在化学课上偷偷写的读后感,更加不知所云,所以读后感寄出去了就石沉大海,我当然也和复旦无缘,同时认清了自己并非什么有天赋的青年才女。不过,勤能补拙,我后来逐渐把那份书单上的书买来读过,其中包括周作人、梁遇春的文集,是以当时的我的见识,绝不会主动去读的书,所以我一直对这个特别招生项目心存感激。

    至于《大明王朝1566》则是友人前几年推荐的电视剧。我也听说此剧是国产剧的良心之作,主演还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陈宝国(我好几年专一地吃他代言的方便面,可见是认真粉过),但是我这个人读东西一般很快,有时候又要停下来想半天,所以无法忍耐我自己控制不了节奏的东西(毕竟用二倍速看电视剧真是很好笑了),所以我几乎不看电视剧,会转而去找原著来读。

    这些是为了证明,找书的方法是很多的,彼此推荐是很好的。

    高考过后,也曾再次读过《万历十五年》,不过都不如这次两本同时服用,效果更佳,试论一二。

    二、远和近

    两本书都不是严谨的历史著作,而只能以历史小说和历史杂文来读。但在《大》借题发挥的纯小说笔法过后,读一读《万》的论述,至少有一些基本的修正(比如海瑞更真实的样貌),和更深的思考。

    两本书都以一个特别的年份做题,但所写皆远远超出这两个年份,从推行“改稻为桑”到李贽自尽,两本书横跨了明王朝十六世纪下半叶的整整半个世纪。而两本书中间,却空出了所谓隆万大改革,徐、高、张依次为首辅的二十年。那二十年,特别是张居正改革的十年,一向被认为是明王朝短暂的中兴,可两本书前后读来,却并没有感觉出什么真的改变,这便让人懊丧,也难免想要沉思一阵了。

    两本书仿佛还能连上,《万》的开头,万历皇帝终于认清了文官们对他的蒙蔽,他们的权力和虚伪,仿佛终于明白了《大》的最后,他爷爷嘉靖跟他说的那句“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

    当然两书写法十分不同,《大》写的是细节(比如诸人多次互相望来看去,“深深的”和“紧紧的”眼神),《万》写的是历史大观。所以两书不是严谨的历史,严谨的历史不会记下这些时刻,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宏大总结,所以这两本书

  • 8、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1500字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1500字:

    自己本不是一个历史观很强的人,听说《万历十五年》是因为其在《人民的名义》中高曝光率,但当时只在kindle上粗略读过后便搁置了。最近一档综艺节目叫做《一本好书》,从万历皇帝的视角出发对该书进行了舞台剧式的演绎,看完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为一个孩子背负的王朝,为一个帝王无奈的抗争。

    本书力图使历史专题的研究大众化,因而采取了传记体的铺叙方式。书中所叙,不妨称为一个大失败的总记录,不论是主要人物万历皇帝朱翊钧,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南京都察院都御史海瑞,蓟州总兵官戚继光,哲学家李贽,他们或身败,或名裂,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即便是侧面提及的人物,如冯保、高拱、俞大猷,也都没有好结果。这种情形,断非个人的原因所得以解释,而是当时的制度已至山穷水尽,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成为牺牲品而遭殃受祸。

    1583年春的会试,万历皇帝询问与试举人,为什么他越想励精图治,但后果却是官僚的更加腐化和法令的更加松懈?是因为他缺乏仁民爱物的精神,还是在于他的优柔寡断?或许他已感觉到自己拯救一个看似坚不可摧实则摇摇欲坠的大王朝的无力。在与文官集团经历了长达15年的立太子之争,万历与文官集团彻底决裂,并开始长期罢工,直至1620年万历驾崩,帝国暮气,回天乏术,24年后,整个明朝灭亡。

    看到此时,非常纳闷,为什么万历皇帝与文官集团的矛盾会如此之深,到可以终身不上朝?是只有万历如此还是明朝的皇帝均是如此?可能都是如此吧,他抗争过,尽管他是高高在上的天子,但被剥夺个人意志的他抗争不过2万人的文官集团,抗争不过没有法治只讲道德终要走向灭亡的封建帝制。万历登基时还只是一个10岁的孩子,他曾经也勤勉朝政励精图治,关心国家和人民,可当一个摆设的皇帝真的是一件让人厌倦的事,罢了罢了。

    关于张居正,因为其是湖北江陵人,印象深刻当年高考语文(湖北考生)的阅读理解就是选自熊召政的《张居正》,后来也听郦波教授在百家讲坛讲《风雨张居正》,虽不太记得清内容了,但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如泣如诉的语风难以忘记。“整顿官吏,政令传出,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丈量天下土地,推行一条鞭法,仓粟充盈,可支十年有余”。《明朝那些事儿》对他如此评价:不是好人,不是坏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不说他身负绝学,改革创新,也不说他专断独行,表里不一,只是想不到在其死后遭万历清算抄家掘坟,曾经的亦师亦父,亦臣亦友的情谊

  • 9、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2000字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2000字:

    《万历十五年》是一出悲剧。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和挣扎,但迫于环境,他们最终一一失败。失败的不是他们,是明朝,是时代,是万历十五年的所有人。

    这场悲剧的核心,在于朱元璋的顶层设计能力太差,没有靠谱的治国框架,又非常的幼稚,最后沦落到以德治国。小时候看古装电视剧总觉得里面的事情都没法理解。

    大臣们为啥因为皇帝立谁当皇后、当太子,吵得不可开交,以死相逼?大臣们为啥成天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来吵去?为什么倭寇这种东拼西凑的强盗帮,能对明朝造成那么大损害?为什么当官的人一定得四书五经,文章写的好?不应该考察管理能力什么的么?

    事有反常必有因,因,就是这个国家的正直框架。在明朝,德是治国方略,德是行政依据,德是文官集团的底盘。德是治国方略。皇帝就必须成为德的最高代表。所以皇帝要不停的出席各种卵用没有,纯粹作为象征意义的活动,以此来强调自己的德。而文官集团会严密的监督他,因为皇帝有德,政权的合法性才能稳定,文官才能高枕无忧,这是文官集团的命根子。

    德是行政依据。因为这个国家太大了,由无数个农村组成,国家的行政效率又太低。每件事情如果认真去判断,成本极高,文官集团是吃不消的,不如用规则极其简单的德来判断。所谓大道至简嘛。

    德是文官集团的底盘。既然是以德治国,官员的核心能力也就成了德,所以,长袖冠衣,三滤长须,雍容雅正,成了文官的经典形象,至于能力,不重要。整个文官集团,基于表面上的共同信仰,绑定在一起,这就叫底盘。

    在这个框架里,最开心的是文官集团,他们也是国家真正的主人。

    对上,他们严格要求皇帝。不能有丝毫自身的特点、私信、个性,一定得代表好「德」。对外,他们打压武将集团。因为德既然是最高代表,稳定就成了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出了乱子,本身就是无德的表现,那武将的平乱,又有什么可值得夸耀的?再说,文官要求德行,武馆要求能力,文官自然看不上武官。

    对下,他们基于「德」的要求治理老百姓。判案的时候,哥哥和弟弟,就判弟弟错。穷人和富人,就判富人错。丈夫和妻子,就判妻子错。对事实的考量?他们才不在意呢!

    对内,他们组成一个个利益集团,相互间争斗的极其厉害。几乎每一次朝堂上的争端,或者任何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被用来党同伐异,维护自身利益。对自己,他们表面标榜道德,背地里极尽私欲。即使比较清廉的官,也觉得搞些灰色收入理所应当。在这个以德治国的框架里,你会发

  • 10、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以铜为镜可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这个寒假,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完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明朝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更让我对于当今社会得出了些许感悟。 这本书用传记的手法叙述了当年张居正生前得志,死后却遭掘官之耻;申时行调和皇上与文官之间的关系,处处当起了和事佬;大英雄戚继光在张居正生前位至“总理蓟州军务”,张居正死后却被罢官家居;饱受褒扬的“青天”海瑞,最后却被迫开始长达十五年的赋闲生涯,直至死去;名仕李贽失势后,以知府身份挂冠而去;一开始试图冲击礼教束缚的万历皇帝,最后却不得不开始长达十七年的“无为而治”。 上至天子下至平民无不成为以德替法制度的牺牲品。黄仁宇先生认为:中国两千多年来,以德替法制度,到明朝为极限,这就是一定问题的症结。 纵观全书,明朝庞大的文官集团是导致这些的根源。以万历皇帝为例,为了防止再出现类似于正德皇帝任意妄为的事情,在万历皇帝登极之际,他们决心不再让朝廷的大权放在一个年轻人手里,听凭他任意使用,而是设法把皇帝引进他们崇奉的规范里。文官们让他从小接受翰林的教育,注意他的家庭生活和私人活动,尤其防止他接受武官和宦官的不良影响。于是他从小就没有体会到自由的意义,不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而获得臣下的尊敬,以至于在后来闹得满城风雨的立储问题,这个孤立无援的皇帝因为缺乏坚强的毅力,一再向强大的文官集团屈服,最后干脆以消极怠工来抵抗,即老子所谓“无为”。 这样一来,皇帝找不到更合适的事情可以消磨时光,只好看宦官掷银为戏。他的消极怠工使帝国陷入深渊。设想,假如文官集团不以“德治”思想处处限制万历的行为,使他保持早期的雄姿英发,励精图治,明朝会不会再出现一次盛世局面?明朝时文官们奉承道德和礼教,他们经常打着道德的幌子满足一己私欲,口中振振有词,背地却瞒天过海,海瑞作为一代清官的模范,却在当时几乎没有人愿意做海瑞,以至于万历十五年丁亥的岁暮,海瑞的死讯传出,使北京的朝廷大大松了口气,那些文官们内心深处有着尴尬和不安,一方面是圣贤书的教导,一方面是现实里必须接受的官场潜规则。一个个充当纸笔上的巨人,高谈阔论的演说家,行动上的矮子。正是由于这腐朽的制度,才造就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改朝换代的悲剧。 现如今,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革新才能引领潮流,可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政治改革,医疗教育,廉政建设等,仍出现“踢皮球”的情况,如李克强总理所说:“
  • 2019-10-20

  • 2019-10-11

  • 2019-10-11

  • 2023-01-18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3-02-12

  • 2023-03-03

  • 2023-02-16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1-12

  • 2023-04-07

  • 2023-02-08

  • 2023-02-19

  • 2022-03-08

  • 2019-10-29

  • 2023-02-25

  • 2019-10-29

  • 2023-03-06

  • 2023-03-07

  • 2023-04-09

  • 2023-04-10

  • 2023-02-24

  • 2019-10-29

  • 2021-06-25

  • 2022-01-21

  • 2023-02-28

  • 2023-02-28

  • 2023-02-02

  • 2019-10-29

  • 2023-03-31

  • 2023-03-19

  • 2023-01-21

  • 2023-02-04

  • 2023-03-01

  • 2023-01-22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600字高中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600字高中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读万历十五年有感600字高中,读万历十五年有感600字高中范文,2024读万历十五年有感600字高中等,为大家撰写读万历十五年有感600字高中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