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民族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 地图 > 民族主义与教育读后感,2024民族主义与教育读后感范文大全
民族主义与教育读后感相关栏目
民族主义与教育读后感热门栏目
民族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推荐
民族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共 8818 篇)

  • 1、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

    如果问,当代教师必须读的书有哪些?肯定地说,第1本就应该是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在读到《为什么必须以反省思维作为教育的目的》这一章的时候,不仅为教育的目的所思索,到底什么是教育的目的?有人可能想到了高考,但实际上这个想法会极大地误导我们的学生,那么什么才是目的、什么样的目的才是好的、要完成目的应该怎么做呢?

    杜威说到学习的目的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但是这只有在民主的社会中才能实现。我们在探索教育的目的时,并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求,但是这也只能在民主的社会中才可能做到。当社会关系还不是完全以对等为基础时,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有可能发生偏差。

    首先,目的必须是从自身的经验自由发展而来的,不能由外来的命令决定。这点我觉得在现在的教育中尤为重要,我们在谈到学生学习的目的时经常毫不犹豫地会认为那应当是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考上好的大学。但在我看来这其实是教师自己的目的而已,当然教师的目的本应当与学生的目的相同或相近,但是这对学生来说毕竟是教师或外界强加给他的,不是从自身的经验自由发展而来的。对于学生,他们只模糊的认识到考上大学应该是自己学习的目的所在。所以将教师的目的与学生的目的统一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去思考学习的目的,大多出于一种盲目的学习状态,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学习不努力,甚至厌学。有了目的,学生就会对现在活动的结局有了预见性,就会给予现在的学习活动以方向。

    其次,如何确定良好的目的。所确定的目的必须是既有情况的产物。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好的目的绝对不会是高考。当然要想确定一个好的目的并非易事,这需要学生对未来生活有一个思考,对自己将来的生活有一个预见,这种预见决不是空想,而是应当建立在已有的生活上的。所以我觉得学生有必要了解现在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有必要知道人们在进行着什么样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个更直观的认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确定一个好的切实可行的目的。

    最后,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将学生看作一盆花,那么最后这盆花顺利开花便是我们的目的。其实我们都知道如果想要这盆花开花的话,就要经常的给它浇水,晒晒太阳,如果下雨了就要搬到屋里,如果长虫了就要除虫等等。总之我们在完成目的的过程中所要做的要考虑很多其它的因素,要使花的活动与环境的力量共同协作,而不是互相对抗。如果我们不管天气等因素,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来让花顺利开

  • 2、 《阅读照亮教育》读后感1500字

    《阅读照亮教育》这本书的主旨是推荐大家去阅读,去多读书,是的,在现在的这个环境下,能够静下心来去读书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阅读照亮教育》读后感一起欣赏!

    暑假,身心轻松,畅游于山水之间。闲暇之时,我拜读了谢云老师的《阅读照亮教育》,谢老师的这本书初读之下感觉非常零碎,摸不着头绪,好像章节之间并没有什么严谨的逻辑关系,很不符合我的阅读习惯。因为我这样水平有限的人,更乐意去看那些扫一眼目录就知道说的是什么的书。但是整本书仔细看完,却不得不被谢云老师的大阅读观所折服。因为他所谓的阅读已不仅限于书本的方寸之间,小到花鸟虫鱼,大到大地山川,甚至于世相百态都是他的阅读对象。而最为神奇的是,无论阅读的是什么,教育自始至终都是他的出发点与落足点。我想,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普通教师与著名教育学者之间最大的差距。

    书中有两个小标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个是:教育的姿势。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不跪着,当然就是站着,就像那部电影:《站直啰,别趴下》站直,是一种姿势,既是生理和心理的,也是精神和灵魂的。换句话说,姿势不同,感受、情怀就不同,思想、意味也不同。书中()提到一个故事:有个年轻的母亲,带5岁的女儿去参加派对。热闹的场面,丰富的美食,她兴高采烈地领着女儿走动,以为女儿会很开心。没想到,女儿却一直嗯嗯唔唔。母亲多次哄逗,女儿干脆坐在地上,鞋也甩掉了。母亲生气,一番训斥、指责后,才蹲下去给女儿穿鞋。蹲下去的刹那,她惊呆了:她眼前晃动的,全是屁股和大腿,而不是刚才看到的笑脸、美食和鲜花。她这才明白女儿为什么不高兴---她蹲下去的高度,正是女儿的身高。

    故事中的孩子还是十分幸运的。因为母亲蹲下去发现了女儿观察到的一切,能够及时理解女儿的感受和心情。要是这位母亲没有蹲下去,那孩子不知会遭受多大的委屈。我们常说,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爱的艺术。按泰戈尔的说法,爱是理解的别名-----所谓理解,就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就是将心比心,人心同然。蹲下来,不只是因为大人与孩子身高的差别,还有心灵的距离。蹲下来,也不是形式上的放低身段,而是要跟孩子站在同样的心理高度,以平等的角度和态度,去体贴他们。始终不忘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时刻想想自己做孩子时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时刻想想自己上学时最希望遇到怎样的老师,最喜欢老师做什么,最想从老师那里得到什么-----果真如此,老师就能真正跟学生

  • 3、 《中国数学教育:传统与现实》读后感1500字

    《中国数学教育:传统与现实》一书由王建磐编写,数学是我们人生中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所以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这门课,对于它的学习是有难度的,所以需要老师有方法的教学。下面小编带来的是《中国数学教育:传统与现实》读后感1500字。

    我们在教学研讨中,说到怎样把课上好,每次都逃不开情境问题教学这个大框框,因为这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教育改革实验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经历了10多年的调查、筛选和实验,由研究小组提出的促进学生有效地数学学习的教学结构。我们用了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固化了,但凡公开课,优质课,都采用这样的模式。不过,许多老师对此都有很大的意见。观摩了别人的优质课之后,私下里讨论,总会觉得这不是我们真正的课,不可能每天的课堂都照着这个模式进行,给学生创设许多情境,光是创设这些情境,就要废去大把的时间。因此也有人说,优质课和比赛课都是表演,不是我们实际的课堂,那我就想问:既然都不是我们实际的课堂,我们还比什么?展示什么?数学课就是数学课,本来就是很严谨的课堂,讲授的都是很有逻辑性的知识,能不能别来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

    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似乎是异想天开的,因为在我接触到的教师中,就算有一些类似出格的想法,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我们敌不过上世纪70年代的那次课改,我们一线教师的想法没有理论的支持。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中国数学教育:传统与现实》,其中讲到中国数学教育的历史,介绍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这一部分,我找到了一个理论依据。

    20世纪90年代初,陈重穆,宋乃庆提出、组织并实施了综合性的教学改革实验,简称gx实验,目的就是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师生学业负担。通过多年的探索、发展,gx实验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改革实验。

    这样的课堂表现出如下原则:积极前进,循环上升;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开门见山,适当集中;先做后说,师生共做。

    第一个原则中强调,在教学中,只要学生理解了基本事实,会基本操作就可以前进,不一定要把定义全部搞懂,公式全部记住。比如有理数的核心是运算,因此对正负数的实际意义有所认识、表达形式()有所了解后就应进入运算,而不是纠结在正负数概念的理解上,也不是停留在熟记公式的过程中,应该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运算,在过程中逐渐体会。作为一线教师,我有所感悟,学生做错题,如果把问题归结为概念记不清,公式记不住,多次强调的问题仍然出错,

  • 4、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3500字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3500字

    王丽燕

    一、著作概况描述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由美国当代教育的先驱杜威所著的,它全面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杜威不但注重理论上的把握,更结合了实践,大大增强了理论的可靠性和生动性。

    全书分为24章,约含3个部分。最初数章从非形式的教育谈到学校的兴起,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其后各章便阐述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意义,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此外,这几章还说明民主教育的目的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别无其他目的,这就是教育无目的论。再后各章系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和教法作出新的解释。最末两章则分别论述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和道德论。

    书中涉及的方面极为广泛,但对每项问题都从社会、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层层剖析和深入论证。因此种种,《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部内容渊博而思想深刻的名著,虽然它诞生在20年代初,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认真学习《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教育名著,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教育的本质,结合社会实际开展有特色的教育活动。

    二、著作阅读感受

    著作中,有很多值得我细细品味的,也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当看到书中始终强调教育民主时,我似乎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当看到要明确教育目的时,我不由地意识到了教育的社会职责和历史使命;当看到要开设课程中的游戏时,我想到了新课程改革;当看到书中强调历史和地理的重要性时,我体会到了现今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修正的取向;当看到教育与职业的关系时,我想到了教育必须为就业服务以及在课程设置中要有所体现……《民主主义与教育》给我带来的思考还有很多,以下就四方面展开论述。

    (一)洞察课程设置

    杜威讲的课程设置方面,他说一个科目如果是实利的,那它就必然是不自由的,而如果不是实利的,那它就是自由的,从两者比较来看,自由的科目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加深他们的理智见识。

    从以上来看,我们现今的许多课程都应该有所改善。我们可以开设更加丰富多彩的课程来让学生自由选择。不仅包括主干课,其他的如音乐、美术、劳技等传统科目,也要根据学生的爱好,结合生活实际,

  • 5、 《TheSleepwalkers》读后感:民族主义的梦游

    《the sleepwalkers》读后感:民族主义的梦游

    不久前在玩ps4上的《战地1》,背景就是一战,一会儿我是意大利装甲兵,简单难度下横扫奥匈军队,一会儿又扮演和阿拉伯劳伦斯一起抵抗奥斯曼帝国的游击队员。

    为什么不让我扮演奥匈或奥斯曼的士兵呢?我看了christopher clark的《梦游者》才想到问这个问题,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

    摆脱了中世纪的兽性,拥抱了工业化的革命,驯服了亚非拉的人民,欧洲列强发展到了瓶颈。他们表面上展现出自我感觉良好的男性气概,却在逐渐脱离现实的同时偷偷为内忧外患而神伤不已。100百年前的此时,各国官员仍然在苦苦摸索正轨有效的外交方式,却忍不住出尔反尔、表里不一、互相猜忌。末代皇帝与政府官员为国家政策相互较劲,也偶尔对外玩玩good cop/bad cop的游戏。至于领土纠纷和跨国冲突,还没有一个足够有威信的国际组织能够有效介入调解,只能依据一堆当初被相关国家三心二意地签订、如今都快要被遗忘的条约协定来做指导。当然不能忘了人民,率直的民族感将过去的凌辱深深烙印在心中,持续滋养着复仇雪恨的决心,自下而上裹挟着国家政策和发展方向。

    看完了这本书,我才深深体会到为啥中文里的"国家"和"民族"在英语里都可以是nation.像我这样从小听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唱着"我们的生活亚克西"长大的孩子,需要花一些力气才能体会塞尔维亚人民深入骨髓的单一民族大一统的圣战心态,更加难以理解为什么奥匈帝国会被周边各国认为是病态畸形、理应灭亡的多民族国度。从这两个方面看,一个理想的nation应该是国家和民族的完美重合——如果有民族同胞在国度之外,我们就要伸出援手,不能占领土地,也要接他们回家;如果一个国度内有多个民族,那就会因不同民族的权势不同而导致压迫。

    所以斐迪南大公不简单。他的言行举止和性格据说都不讨人喜欢,还火上浇油地因为真爱娶了个"低端"老婆。但他有胆识地认识到奥匈帝国需要改变双民族统治多数民族的体制,吸收其他民族的高层官员来更大限度地反映民心共商国事。

    可惜所有人都厌恶他的改革政策。掌权的奥匈统治者当然不想弱化手中的权力,塞尔维亚人也担心此举会让奥匈领土上的塞尔维亚人乐不思蜀,就连奥匈帝国里的多个民族也很可能会因改革的一碗水没端平而反生造反之心。

    与此同时,塞尔维亚的民族狂热分子刚刚推翻封建帝制,威逼利诱着成全了共和国傀儡政权,在民众和官

  • 6、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民主主义与教育》

    西方学者称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三部不朽的教育名着。《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而又极其深刻的名作,初读时觉得很难理解,但耐心读完后却有很多收获与启发。

    杜威在书中提出了许多与传统不同的教育观念,他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来解释教育,创造了崭新的教育理论,他利用儿童中心论和做中学冲锋陷阵,使儿童真正从压迫天性的传统教育中获得了解放,学校也大为改观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理论直到现在还是那样的鲜活而有价值,尤其是他关于教学论的阐述,使我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做中学,可以说是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的核心理念,也是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和他的教育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

    在做中学,也就是在经验中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学习,让学生融入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去,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要让学生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杜威主张建立一种发展学生个人的首创精神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富于智慧等积极品性的现代教育。知识的有效获得离不开经验中的发现和探究。在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从书本间接经验开始的,因而,通过引导他们参与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增长技能应该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来探究生物的规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生物实验课就是一个典型的 在做中学的过程。

    课堂上我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可操作、实验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鼓励学生在活动时开动大脑,运用观察和推测、实验和分析、比较和判断,使他们的手足耳目和头脑等身体器官,成为智慧的源泉。实践证明适当的放手有时课堂会更活跃,学生的思维会更灵活。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索新知,学生的记忆往往更深刻。

    另外,模型建构的方法是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学生提出的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要求。在高中生物学教学时,充分利用构建模型的内容, 让学生从做中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建构思维和建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科学认知观,强化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生物学通常构建的模型有3种: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多用来代表一些微小事物的

  • 7、 大学生《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大学生读后感|读一本好书读后感|好书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更多大学生《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栏目。

    大学生《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一】

    约翰杜威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于1919年5月至1921年曾来中国讲学,足迹遍及十一省,到处宣传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有很大的影响。他在漫长的事业历程中提出了一整套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哲学。他的思想基础是民主即自由这一道德观念,他为对此观念建立一种令人信服的哲学论证并为追求一种能确保这一信念在实践中得以实现的实用主义,贡献了他的一生。他在教育方面的论著很多,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正如他所说,该书是最能概括其全部哲学立场的著作。

    该书是杜威在1916年写成的。全书共分26章。这时美国面临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革命的新阶段,正处在发展的时期。因此,要求研究与探索新的教育以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以及解决社会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这是时代的需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这种要求。《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把民主社会的意义、生物进行论的观点、产业革命带来的变化以及科学实验的方法,贯串一起,从而论证新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内容和评判一些彼此矛盾的教育理论问题和实施问题。他主要的观点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诱发、引出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也不应该把教学看作把知识灌进等待装载的心理的和道德的洞穴中去填补这个缺陷的方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具体操作能力,培养有创造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为此,他十分注重为学生创设能够引起问题从而激发思维的情境。今天,教育界在深入研究的问题发现教学模式正是受其启发而倡导的。

    再者,杜威对于课程的看法有两个基本观点;一个是他认为工业革命以来知识积累很快,学生根本不可能在学校里将所有知识学完,因而学校应改变课程,教学生从宇宙本身求学问。二是为把各阶层的学生训练成合格的公民,那就一定要给他们教育。以机会均等为理想的民主主义,要求一种教育,这种教育要把学问和社会应用、理论和实际、工作和对于所做工作的意义的认识,从头就融为一炉,并且大家都一样。基于这两点认识,杜威很注意结合儿童的特点和学习需要来安排教材。

    杜威的教育思想或者说《

  • 8、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3000字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3000字范文,欢迎阅读赏析!

    一、著作概况描述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由美国当代教育的先驱杜威所著的,它全面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杜威不但注重理论上的把握,更结合了实践,大大增强了理论的可靠性和生动性。

    全书分为24章,约含3个部分。最初数章从非形式的教育谈到学校的兴起,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其后各章便阐述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意义,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此外,这几章还说明民主教育的目的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别无其他目的,这就是教育无目的论。再后各章系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和教法作出新的解释。最末两章则分别论述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和道德论。

    书中涉及的方面极为广泛,但对每项问题都从社会、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层层剖析和深入论证。因此种种,《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部内容渊博而思想深刻的名著,虽然它诞生在20年代初,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认真学习《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教育名著,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教育的本质,结合社会实际开展有特色的教育活动。

    二、著作阅读感受

    著作中,有很多值得我细细品味的,也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当看到书中始终强调教育民主时,我似乎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当看到要明确教育目的时,我不由地意识到了教育的社会职责和历史使命;当看到要开设课程中的游戏时,我想到了新课程改革;当看到书中强调历史和地理的重要性时,我体会到了现今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修正的取向;当看到教育与职业的关系时,我想到了教育必须为就业服务以及在课程设置中要有所体现……《民主主义与教育》给我带来的思考还有很多,以下就四方面展开论述。

    (一)洞察课程设置

    杜威讲的课程设置方面,他说一个科目如果是实利的,那它就必然是不自由的,而如果不是实利的,那它就是自由的,从两者比较来看,自由的科目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加深他们的理智见识。

    从以上来看,我们现今的许多课程都应该有所改善。我们可以开设更加丰富多彩的课程来让学生自由选择。不仅包括主干课,其他的如音乐、美术、劳技等传统科目,也要根据学生的爱好,结

  • 9、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1500字

  • 10、 《功利主义》读后感1500字

    功利对人生对社会有何意义,怎么样才是功利是我思考了很久的问题,后有幸读到穆勒的《功利主义》一书,解决了一点困惑。

    功利主义在大部分人看来是一个贬义词,是一切以利益为行动指南的人生观。但细细想来,谁不以利益为驱动力呢?有人说老庄这样的人淡薄,不会看重利益。这种说法实际是错误的。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对利益的判断标准也不同。对老庄而言,远离尘世是一种快乐,这样的快乐对他们来说就是利益。人之趋利避害的本能正如功利主义的基本思想:功利原则或获得最大幸福乃是任何生活行为的根本目的。

    对于不同的人利益(快乐)的来源也是不用的,概括来说有两类,即高等的幸福和低等的幸福。低等的幸福即能满足感官快乐的物质的幸福,高等的幸福即满足感情和理智快乐的艺术的成就、诗歌的想象、对人类过去和现在的作为和将来的瞻望,以及自由、自尊心、权力、声望、美德等等。穆勒认为低等的幸福是短暂的、不稳妥的,甚至快乐后还会带来痛苦以至危险,而前者则更持久、更稳妥,因而是更可欲求的。能够享受高等幸福的人和能享受低等幸福的人最大区别在于,后者只知道个人的快乐,甚至于为了个人的快乐而不惜牺牲他人的快乐。而前者则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目的,他个人的幸福在于使旁人因之而受益,他们甚至准备必要时牺牲自己的幸福而为全社会的人去谋共同的福利,那些英雄烈士便是这样的人。

    一方面,按功利原则,每个人都将获得快乐、.免除痛苦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另一方面,官能较高即能享受高等快乐的人应该以他人或全社会的公共幸福为自己的最大幸福。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的途径则是不要把道德只当作幸福的手段,而应把它看作是目的。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例如金钱,由于它可以买到直接导致快乐的东西,因而它就从作为手段而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变成了目的本身,这当然要经过不断重复用钱导致快乐的行为,逐渐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习惯,以至于人们爱金钱甚至爱金钱所可能买到的东西。除了金钱之外,权力、名声也有类似的过程。那么又如何理解美德使人幸福得到利益呢?这和金钱使人快乐而人们将金钱作为目的的道理是一样的。美德是他人和自己所公共认同的,行在众人眼下的善能使他人赞扬,默默行善能使自己的心得到慰藉或者舒畅,因此这种公认的良心能使做的人获得利益(快乐),于是很多人就自觉地坚持行善行,以至于有些人即使受苦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也要坚持去追求它。

    刚成年的人容易抱怨:还是小时候的玩伴有真感情,人长大了交往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0

  • 2022-02-23

  • 2021-08-26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0-20

  • 2019-11-02

  • 2019-11-12

  • 2019-10-29

  • 2022-05-10

  • 2019-09-25

  • 2019-10-17

  • 2021-09-03

  • 2019-10-09

  • 2021-08-30

  • 2019-10-20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19

  • 2019-11-08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10-20

  • 2021-09-14

  • 2021-09-01

民族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族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民族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民族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大全,民族主义与教育读后感2024,更多民族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