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民国大学读后感 > 地图 > 民国大学读后感,2024民国大学读后感
民国大学读后感相关栏目
民国大学读后感热门栏目
民国大学读后感推荐
民国大学读后感

(共 9267 篇)

  • 1、 读《民国大学》有感

    怀念民国教育

    ——读《民国大学》有感

    曾秀琴

    民国,是一段不长的历史,却对现代中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从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到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短短的三十八年时间,史称"民国".

    这是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历史岁月。军阀混乱、日军侵略、国共战争,战争的阴云一直笼罩着神州大地,人民生灵涂炭,国家四分五裂,经济一蹶不振。就是在这么悲凉的环境中,民国培养了无数的大师,为新中国贡献了一大批经天纬地的栋梁之材。

    近段时间在读《民国大学》一书,书中的文章都是民国的教育大家、文学大家、经略大家、各行业的翘楚写的,可以说是原汁原味的民国风味。这些大师们讲述的都是亲身经历,他们有的以校长身份写办学思想、写学术自由、教授治校;有的以教师身份写校长办学、教师治学、学生追求学问;有的以学生身份回忆当年校长、教授风范,回忆校园生活,还原民国开放、自由、勇于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的大学风气。用书中的观点概括,即,"校长是可以作主的","教授是可以治校的","学生是可以不听话的";校长像校长——有自主办学权,有思想,有公心","老师像老师——有学术自由、治学自由,有本领,有骨气";"学生像学生——以追求学问为天职";"学校像学校——鼓励师生学术自由,勇于追求真理,也欢迎旁听生来听课学习,真正是没有围墙的开放的大学","图书馆像图书馆——藏书全体开放,欢迎所有人都来读书".

    这样的民国教育之风范,才是教育应该追寻的前途。

    我们今天的校长,也应该像蔡元培一样,用智慧、用公心、用思想、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办学,敢于"举贤不避亲,举贤亦不避仇",只要你有真本事,只要你能真正做个好老师,就敢聘用你。

    我们今天的老师,也应该像李大钊一样,用骨气、用良知、用人格、用本领去治学,去教学,追求学术自由,并且教会学生勇于追求真理。

    我们今天的学生,也应该像当年北大学子一样,以追求学问为天职,并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继承"五四运动"之爱国精神。

    我们今天的学校,也应该像民国的北大一样,打开门办学,只要你想听课,都无任欢迎你进入课堂听讲;不管你是北大的"正取生"还是"偷听生",只要你肯交作业,教授一定会认真批改并辅导。

    ……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曾经深深地刺痛了中国教育工作者的良心,也刺痛了社会发展的敏感神经。

    是啊,我们今天的教育,国家已经投入了够多的钱,设施设备现代化了,崭新的

  • 2、 细说民国大文人读书笔记

    第一句话写给若干年后的自己看:当你看见这个月读书笔记更新这么慢,不要对以前的自己有埋怨。可能你还爱着足球,也就知道18年的这个夏天,自己在做什么了吧。

    读书笔记嘛,就直入主题了。这套书分三部,之前读过思想大师篇,这部是国学大师篇。

    标题读起来实在会想和“枯燥无味的人物传记”联系起来。但未来的自己肯定知道以前的自己是个什么德行,话多的文章肯定是碰不得的,这个毛病怕是以后能改一改。

    开门见山,就是第一印象。叙事方法也很独到,和那些:“某某人,字什么,号什么,又号什么”的开头大相径庭。

    作为钱门弟子,举钱穆先生的一段。写钱先生,就分:潜沉,成就,传道,风华等十多个小节,开门就把钱先生写的明白,配上插图,仿佛就像个大人物,真实站在那儿。

    之前说叙事方法独到,看这个小节名就知道。两个字简单精要,有点像金庸先生《笑傲江湖》的章回名,标新立异。所以每小节,就在说这小节的事,比如:传道,就是钱先生怎么怎么在北大任教,早年在小学如何如何,时间线却不太在乎。全部读完,感觉这些小节又能完完全全拼出那个心中所想,就实在不容易了。

    和一般传记叙述不同,也是能吸引读者的地方吧。就像让我读二十四史是实在不行的,但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先分:婚姻,赋税,财产,兵制等做为上篇,也就成了“畅销作家”了吧。和这本书的叙说人物的角度也算差不多。

    就像作者自己说的:“如今回头再看这套书,若以一言蔽之,它只力求忠实纪录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士阶层的吉光片羽和落日余晖。”

    忠实,真实,详实。就是对这本书中肯的评价了吧。

  • 3、 民国先生读后感
    民国先生读后感 潘晓丰 暑假读了《民国先生》,感触颇深。此书以扎实的史料功夫,流畅优美的文字,再现了近代教育家和知识分子不为之人知的风采、情意、抱负与挣扎。从北大校长蔡元培,到好父亲梁启超,从教育实业家张謇、陈嘉庚、李光前,到出版巨擘张元济、陆费逵,从名人雅集,到友人情谊,本书呈现了民国文化人的人生百态和民国新教育各方面的图景,读之令人感叹。 在近年来的民国热中,民国教育也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此书通过各章角度独到的观察、叙述,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民国文教生活的全景画,其丰富的内容能让读者对民国教育的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此书叙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文人往事以及作者的身边事,文字平易而不失文采,娓娓道来像演说也如好朋友之间的聊天,读来十分亲切。 书中以人带事,不但介绍了民国时传统学校教育的情况,也探讨了家庭教育,教育出版,学校音乐教育等问题,令读者在感慨之余,也对当下的教育产生思考。 特别是梁启超先生的事例,更令人受启发。梁启超先生早年投身政治,但出生入死的残酷生活并没有让他变得世故、冷酷、无情或者圆滑,他总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重情感,那么富有人情味,他的整个人生观贯穿着“爱”和“美”。他说:人类生活,固然离不了理智,但不能说理智包括尽全人类生活的全内容,此外还有极重要一部分——或者可以说是生活的原动力,就是情感。情感表出来的方向很多,内中最少有两件的的确确带有神秘性的,那就是“爱”和“美”。 梁启超这种人生态度,对他的孩子们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而他的孩子们也都得到了他的真传,虽然每个人都有一部艰辛的奋斗史,但他们个个生机盎然兴会淋漓,从不悲观,个个都在追求“爱”和“美”,成了人生的成功者。 由于孩子远离身边,梁启超只能在书信中了解孩子们的思想、生活、学习的新情况。收不到他们的信,每次都焦急万分,而收到来信时,则会像小孩一样高兴得手舞足蹈。在信中,梁启超常常这样称呼他的孩子:大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那两个不甚宝贝的好乖乖、对岸一大群孩子们、一群大大小小孩子们、老白鼻……从这些称呼当中可以足见他是多么疼爱自己的孩子。 俗话说,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向父母讨债的。天下没有一个孩子的成长不必耗费父母的心血,真可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同样梁启超的这些子女也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在梁启超给子女
  • 4、 大学建国大业观后感(5篇)

    请阅读以下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学建国大业观后感。好的影片可以促进人们成长,我想您看了影片之后,受电影的内容启发会引起思考与联想。写观后感可以消磨自己的空闲时间,观后感就可以很好的表达我们心中的感悟和其精髓。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大学建国大业观后感 篇1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在中国成立60周年的前一天,和同学一起收看了电影《建国大业》,使我们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建国大业》讲述了新中国建立的艰苦过程,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先烈呕心沥血,与国民党反动派不懈斗争,赢得最终胜利的过程。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

  • 5、 追忆民国文人风骨——《民国的腔调》读后感1500字

    追忆民国文人风骨——《民国的腔调》读后感1500字:

    “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从来没有如近几日这般更能对这句话感同身受,因为写不出来,读书笔记从昨天深夜拖到今天深夜,简直对自己恨到抓狂的地步——以前为什么不多读一点书!

    疏懒已久,虽然《民国的腔调》这本书是去年就已读过,但因一向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比如写笔记、读后感之类,又无好记性,读过的书便如睡过的觉,醒了头脑是一片空白,短暂的梦随着时间的了流逝几乎完全淡忘。若不是这次的读书笔记打卡活动,自小学后再未写过读后感的我,一向自诩热爱文学的我,仍不知自己这只井底之蛙肚子里的墨水少到何种可怜的地步。往事觉来心自警,人贵在自律,今后真当勤勉,做一个有正确打开方式的读书人。

    《民国的腔调》这本书共分32个章节分别记录了鲁迅、胡适、郁达夫、张恨水、沈从文、齐白石、老舍等共32位最知名、最具个性的民国文人,从每个人的为人处世、生平事迹、文章作品及小考证等方面,将他们各具风采的品性与精神特质,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字里行间看得出作者博览群书,文化底蕴深厚,语言平实又不失文采,仿佛在向读者讲述一群他所追慕的至交老友,不疾不徐,娓娓道来。通过他生动的描述,那一个个早已离我们远去的生命又重新在纸上鲜活起来,而不再是书本上的一串字符。

    我一向是个读书不如买书多的人,虽然寓居他乡漂泊不定的情况常会成为抑制买书的因素,但因购物车里常年放有心仪的书,遇上当当京东大的满减活动发现真的便宜了很多时,仍是忍不住要剁手的。如此,几年下来也积累了几十本书,看完的不超过一半,有两本甚至至今还未拆封。这次读书打卡活动伊始,之所以选择《民国的腔调》这本书,我想是源于自己由来已久的民国情结吧。作为国体,民国短命而粗糙,但现代文学的大致框架,却在那三十年间奠定而成。那个时代盛行留洋之风,一些知名的民国文人几乎都有留洋经历,比如我们熟知的鲁迅、胡适、徐志摩、林徽因都曾留学一国甚至游历欧洲各国。民国作家将汉语言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一方面承接传统,一方面借鉴西方。彼时出版业趋于繁荣,办报纸杂志盛行一时,很多报纸专门辟副刊专发各类文学作品,卖文为生者大量涌现。这也使当时一些思想叛逆、有文化素养真才实学的新女性有了独立谋生的可能,比如张爱玲、苏青、萧红。

    都说乱世出英雄,我认为时势造文人,君不见,民国时期前有军阀混战的动荡不安,后有日寇侵华的炮火连天——他们身逢乱世,兵戈不

  • 6、 《民国风度》读后感

    《民国风度》读后感

    先是被这本书的题目《民国风度》所吸引,一直以来对民国抱有不错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民国人才众多,大师云集。一想起民国,脑中就出现烟雨朦胧的优美画卷,这是民国诗人带给的印象。一想起民国,就浮现风云际会的辽阔图景,这是民国政客带给的印象。一想起民国,还会想起在战火纷飞中教书育人,默默耕耘的西南联大老教授,拥有着这个时代缺少的传统与风骨。

    也许那是个乱世的缘故,时势造英雄。他们那一代肩上担着更重的道义与气节。审判日本战犯的梅汝璈,在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的顾维钧等等。他们,或是政界领袖,或是杰出外交人才。他们,代表了民国政坛的铁骨风度。

    我们都感叹,这个时代缺少大师,但什么是大师呢?有一个可能有人听说过的小故事:一日,日本飞机空袭昆明,西南联大师生急忙躲避,在跑躲过程中,刘文典想起他十分敬佩的陈寅恪双目模糊,急忙反身去搀扶。在途中遇到向外逃躲的沈从文,呵斥道,你跑什么?我是为庄子跑,我死了,就没人能讲庄子了,你为什么要跑?从中或许可以管中窥豹,这就是大师,一个人可以担起一个学科。有气节,有傲骨,有着对学术的坚持,我想,这就是民国大师的风度。

    冯友兰,我知道他是由于他写得中国哲学史。当时他在西南联大中文系任主任,国民政府教育部要求全国统一教材,统一考试规格。在如今和当时却形成较强的对比。西南联大人认为学术自由,坚决反对行政干预,并由冯友兰起草了《抗辩书》,表明了联大的态度。此时又想起蒋介石曾到安徽大学指导,见校园没有欢迎的队伍,冷冷清清。蒋表示不满,此时身为校长的刘文典却说:“大学不是衙门”。如此学校,如此师生,方为真勇士。

    当然,民国时期名士还有很多,比如梅贻琦,傅斯年,陈垣,赵元任等等。我想说的是,为什么民国有这么多大师,而现在被公认为大师的却寥寥无几?是我们看不出来,没有伯乐的眼光还是真的没有?我无从得知。

    自由,气节,风骨,道义,这些词语在现代人身上还有吗?想想我们的教育,想想我们上学的目标——考上好的高中,大学,找份好的工作。从此也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吧。有谁还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个人追求不同,在此无法详解。但我们是否可以不时回望一下他们的风骨,为我们的前行增添一点动力呢?

  • 7、 民国风度读后感

    民国风度读后感

    高二(5)班谢蓝萱

    这是一本太轻太轻又太重太重的书。

    合上书,有一句话在我脑中不停地回响: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句从两千多年前传来的话,轻盈而浪漫,一如书中描写的那些长袍的袍角,在历史的风尘与炮火中,亭亭而立,却又飘得潇洒而轻盈。

    书中描写的大多是民国时期的文人雅士,初次遇见这些陌生的名字,加上每篇一千多字的叙述,这些人的身影仅能在文字后留下的大片思想的飞白中隐约呈现。他们所处的年代,离我们并不远,但那些身影却仿如隔世。并且,在那些如磐石般墨黑的身影里,有什么,已经或许永远定格在历史中,成为人们永远的怀念和无法企及的优雅。但,不知为什么,初见这些沉默的背影,我想到的第一个词居然是:轻盈。

    是的,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眼中,这群老先生最美最优雅的地方,正是在于,在那样一个沉重的年代,他们能用思想漫步云端,在阳光下,专心地吹着自己心爱的泡泡,像孩子追赶风筝般,用纯粹的喜欢,去追逐一项常人看来无比沉重的事业。这就是所谓的赤子之心吧,在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年代,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能像孩子一样用心追逐、保护自己的学问,能像孩子一样,用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的眼去环视天下,能像孩子一样固执、坚持,与权势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把生命置之度外,只为那份正直与纯净,没有世故,没有做作,那种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的文人风骨,慷慨,正直,自由,纯净,执著美得让人无所适从。

    那个纷乱的年代,用自由两字,孕育出了这样一代人:他们用骨子里的士字,让那个年代升腾旋转到一个让人无比向往的高度,与春秋战国魏晋遥相呼应;也用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力量,汇成一片没有杂质的自由天空,让文化的鸟儿自由飞翔,不受伤害。鲍鹏山评价庄子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里守护心灵的树,而这些百年前的身影却足以让我感觉到,庄子并不孤独。他们执著守着的,都同样是,中国人最原始的纯真与轻盈。

    而正如老子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让人心发狂,在这样一个五光十色的年代,我们每个人都在战车上奋力拼杀,我们不知道在追逐什么,也渴望找回那份纯真。但那些背影化成鲜血淋漓紧攥着的拳头,化成一声重重的叹息,化成遥不可及的距离,让我们在黑暗中迷茫无措,只好一次又一次眺望那些守着月亮的遥远的树,叹息着在寻求生存的道路上与他们越走越远。我们是失去翅膀的孩子,我们在

  • 8、 乡土中国大学读书笔记3000字

    乡土中国大学读书笔记3000字

    乡村社会无疑是中国的传统社会,直到今天还在中国占据主流位置,尽管它已经成为新潮和时代的弃儿,成为追求现代化的心病。我们不喜欢它了,觉得背着这个名字在国际上有点欠地位,脱不了国际大款眼中的土包子形象。可是努力奋斗了半个世纪,我们还是摆不脱这样的纠缠,还在想方设法;个人想脱农皮而脱不掉,国家想脱农皮也常感为难。

    因为乡村社会本来就是个稳定的不容易改变、不容易创新的社会;农业的特点是求稳,四季的轮回即可保证农业的运转,四季的轮回立刻带动人民的生活、带动人民的观念跟着轮回。乡村因为不变,所以重视传统,所以重视经验,所以有了老一辈的权威地位。长辈们继承了前代的一切方法、标准,这些旧传统,是足够把当前生活应付得服服帖帖的。后生小辈自然只能唯唯诺诺,专以学传统为务,务必把老者当权威、当老师,只能尊崇不能违反。待过几十年,自己也登上老者的尊位,可以捋着胡须满有把握地数落乳臭未干的后生了;这样的经历,好像复制一般,一批又一批地复制,如同四季的复制。

    生活方式影响生活的观念。不愿意变革、只求稳定是农业社会的思想特征。老人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可以成为人生的指针,因为他传递着祖辈们的心得,是靠世世代代历经洗练淘出的金玉之珍。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后生要树立正面形象,听话是先决条件,老人的话不对你也不可以反驳,你也不可以顶撞。传统教育要求孝,孝的主要内容就是无违父之道,且根本不许怀疑父之道算不算是道,一怀疑就危险,一危险就可怕,后果是严重的。听话者,善守祖业者,可以得一世英名,说不定还有御赐的嘉奖。退一步讲,就算上辈人的确立错了规矩,你也没有可以顶撞可以反驳的资格,你可以阳奉阴违,但是照顾老人的面子和情绪是顶重要的事情,是严重地关乎道德的事情。此外再无可退步的地方。

    费孝通称之为长老统治。

    说得好像农村简直不需要进化、不需要新生事物一样,那也是不可能的,新变化总会有,只是很慢而已。老人总不希望变,对新事物要反对,要压制。下一辈在遵守祖训的同时总要冒些另类的想法,但是又要顾及自己的名声,养成美好的德行,就不能针锋相对来犯上作乱,必须保持恭顺的妩媚样子。这样,就诞生虚伪,就偷偷摸摸干移花接木的事情。表面赞同,实际反对,表面继承,实际修改,你定你的标准,我做我的解释。看起来祖宗之法还占着神龛享受膜拜,实际上后代的蛀虫们正阴险地一点一点侵蚀它的肌体。也正因为矛盾是靠这

  • 9、 大学建国大业观后感合集(12篇)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一些《大学建国大业观后感》的内容。可能正在考虑如何才能写好作品名观后感呢?我们看的是电影,其实也是自己的生活,欣赏时,我们的内心都会充满感动。那就用文字把它给记录下来吧,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应该自己感受最深的观点来进行撰写,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大学建国大业观后感(篇1)

    该片讲述了在抗战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期间,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垂死挣扎的国民党仍妄图借助阴谋暗杀等卑劣手段阻挠会议召开,从而展开了一场为建立新中国的决战。

    在这个影片当中,首先我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不易,抗战的不易等,让我更加明白现在的中国能走到现在是多么的不易,历代的英雄,先辈,甚至是平平无奇,不为我们所知的他们,多么地坚强多么地不易,而我们今日的美好更应好好珍惜。此外,我看到了共产党是一支多么了不起的队伍。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战争无处不在,大地上狼烟四起,血流成河,而中国共产党,他们毫不畏惧,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努力靠着他们的团结,他们的智慧,梦想建造一个共产主义的国家,并为之不懈奋斗着。

    在影片中,有一幕让我不禁落泪。那便是三千人死守三河坝,抵抗有三万士兵的钱大钧,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经过两天的战斗,共产党军队损失惨重。最后是他们用生命拖延了宝贵的时间,在生命存亡之前,有多少人能像他们那样,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利益,不惜自己的生命,为国家,为他人,奉献自己的一切。而反观当下的我们,处在安逸的环境,吃穿不愁,有时候,我们有的人竟说着不合时宜的话。大都自我存在的意识。我想,居安思危是很重要的。古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便是这道理了。

    虽然这是历史,它们俨然成为历史,但是我们应该从历史当中吸取教训,时刻警醒自己不要忘记历史。而我们现在虽然只是学生,但我们只需做好自己的本分,尽自己的能力承担自己的责任,也许是好好学习,也许是自己的修养,也许是自己的道德等。但我

  • 10、 《中国大趋势》读书笔记_大学读后感800字

    历史给我们知识,但有些时候,未来对我们更有吸引力,因为我们很想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以及我们能够成就什么。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在过去我们知道的未来学和未来学家总是跟美国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名字是约翰?奈斯比特。二十多年前《大趋势》一书轰动全球,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英国《金融时报》曾证实该书中包括互联网浪潮在内的种种预测,没有一项失误,约翰。奈斯比特也因此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全球未来学首席大师,几年前,奈斯比特预言中国模式将改变世界,推出了新书《中国大趋势》。

    约翰?奈斯比特的《中国大趋势》,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国情、中国领导人的思维以及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差异。约翰奈斯比特将中国的领导模式形象地比喻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客观的视野,剖析改革开放的道路选择以及解放思想的开放思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自信的民族、发展中的国家。约翰奈斯比特通过对中国现代社会八大支柱的论述,总结出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它的新型经济模式已经把中国提升到了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让中国重新点燃了世界的好奇心,中国变化之快让人目不暇接。但是,由于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感情又是十分复杂的,在经济上承认中国地位的同时,在政治体制上总是横加指责,而奈斯比特在书中讲了这么一句话颇令人感慨,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政治状况误解太深,而中国共产党所作的解释也太少。我们不得不怀疑,西方现代民主是否是唯一可接受的民主形式?西方人想到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时脑海中出现的是一个横向结构,由无数个个人平等选举出自己的领导,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对自由和民主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纵向的民主,中国能成功地领导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走向富裕,已经开始展示一种与西方不同的发展模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将发生某一些变化,今天是看起来不明显、不怎么看到或者只是开始了某一些进程,但是在未来将会变成一个显著的趋势。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1-06

  • 2019-10-29

  • 2022-12-29

  • 2019-10-29

  • 2019-09-21

  • 2023-03-26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23-01-04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10-29

  • 2023-03-3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2-05-11

  • 2019-11-12

  • 2019-09-26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0-23

  • 2019-11-16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8

  • 2023-03-2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6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10-09

民国大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民国大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民国大学读后感、2024民国大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