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民国大人物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民国大人物读后感600字

民国大人物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1 来源:互联网

细说民国大文人读书笔记。

古语言: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在阅读相关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记录下来,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读书笔记有一定的深度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细说民国大文人读书笔记”,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第一句话写给若干年后的自己看:当你看见这个月读书笔记更新这么慢,不要对以前的自己有埋怨。可能你还爱着足球,也就知道18年的这个夏天,自己在做什么了吧。

读书笔记嘛,就直入主题了。这套书分三部,之前读过思想大师篇,这部是国学大师篇。

标题读起来实在会想和“枯燥无味的人物传记”联系起来。但未来的自己肯定知道以前的自己是个什么德行,话多的文章肯定是碰不得的,这个毛病怕是以后能改一改。

开门见山,就是第一印象。叙事方法也很独到,和那些:“某某人,字什么,号什么,又号什么”的开头大相径庭。

作为钱门弟子,举钱穆先生的一段。写钱先生,就分:潜沉,成就,传道,风华等十多个小节,开门就把钱先生写的明白,配上插图,仿佛就像个大人物,真实站在那儿。

之前说叙事方法独到,看这个小节名就知道。两个字简单精要,有点像金庸先生《笑傲江湖》的章回名,标新立异。所以每小节,就在说这小节的事,比如:传道,就是钱先生怎么怎么在北大任教,早年在小学如何如何,时间线却不太在乎。全部读完,感觉这些小节又能完完全全拼出那个心中所想,就实在不容易了。

和一般传记叙述不同,也是能吸引读者的地方吧。就像让我读二十四史是实在不行的,但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先分:婚姻,赋税,财产,兵制等做为上篇,也就成了“畅销作家”了吧。和这本书的叙说人物的角度也算差不多。

就像作者自己说的:“如今回头再看这套书,若以一言蔽之,它只力求忠实纪录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士阶层的吉光片羽和落日余晖。”

忠实,真实,详实。就是对这本书中肯的评价了吧。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中国文人的活法》读书笔记


《中国文人的活法》这是一本内融民族历史、文化心理、人生哲理描绘于一体,充满人生智慧、给人带来莫大的阅读快感的佳作。作者对他们深刻的揭示、独到的剖析,生动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像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了文人、古人,读了本书也让我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提到文人正可谓星罗棋布,不可计数。这其中既不乏流芳百世者,亦不乏遗臭万年者,再加上庸碌无为者就更是无法计量。再观他们的活法,中国文人多处于社会上层的士大夫阶层,受过系统的教育,他们作为中国社会的精英集团,受到极高的礼遇。然而他们当中却鲜能仕途得意且名垂青史;更多的还是大才难展,壮志难酬,屡遭小人构陷,权臣排挤,现实打击之人。

活法,这也是从古至今每个人想解而又难以解开的疙瘩。就像书中有些人物不太为我们所熟悉,但作者从中挖掘出了有普遍意味的东西;有的人物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但越是这些人,作者越能挖出别人看不到或看到不愿说的另一面,正如序文中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通过密叶投射在霉苔上面的月光,只看到点点的碎影。他们或活得很有名,或活得很有趣,有的令人哭笑不得,有的令人咬牙切齿,有的令人鄙视,有的令人崇敬,有的令人叹息。他们的为人、性格、奋斗目标以及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打上的烙印,他们的身体力行,无不使人感悟到,选择了什么样的活法,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什么样的命运。

作者是一位有着几十年坎坷人生阅历的文坛老人反思历史人物悲欢离合、大起大落的命运,洞悉当今现实善恶美丑人生百态所得出的肺腑之言。本书选取了不同时期文人的生存选择与历史境遇,既有我们比较熟悉知的秦相李斯、魏帝曹操、文豪苏东坡、才女李清照、大诗人陆游、廉史海瑞,又有几乎被历史淡忘的、西晋附庸风雅的王衍、淹没在巨贪下的作为诗人的严嵩,等等。作者描绘了他们选择的不同活法和为人,以生动的人物故事和形象,启迪今人的人生思考。

从古人的人生经历和过程我们可以更好的去把握自己,虽然生活中自己有时会有点迷茫,有点浮躁,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去感受,去领悟反省自己时,总感觉也有他们的影子存在,仿佛是一泓清澈见底的溪流,可以看到自己的灵魂。人活一世,树活一秋。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自己和亲朋好友带来幸福,所谓幸福就是给予别人的多过别人给予自己。




中国语文人读书笔记精选


读一读作者的作品,我们不仅能收获知识,更能得到关于人生的启示。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作品,下面是读后感大全为你推荐的“中国语文人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语文人读书笔记 篇1

《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1200字

这本书是“读书会”里的书友推荐的。看到好几个书友对此书评价甚好,便在当当网搞活动的时候将作者的系列书籍都买了回来。读罢,深感此书买得值。

本书作者夏昆,是四川成都的一名高中语文老师。翻开夏老师的书,满是久违的感动,因为他在教育之路上所做的一切正是我多年来深深期盼的。在高考的大洪流中,夏老师坚持自己的教学方法,在保证学生成绩的前提下,教授学生诗词鉴赏、音乐鉴赏、电影鉴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汲取知识、启迪智慧,同时也给学生上讲台授课的机会,在换位思考、互动学习中让学生变得更加独立、自信,可谓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且夏老师真正领悟了教育的真谛——“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学生对善良的追求、对美好的渴望、对生命的尊重,做心地善良堂堂正正的人;教学生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学习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考试……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块敲门砖,我们很多人的教育方式却把它当作了全部。绝大多数学生在高中三年的铁笼里沉闷、压抑地当着考试工具,没有半点青春的自由和快乐,也渐渐在学校和家庭双重高压教育的奴役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对美好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导致太多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始沉迷网络,男生打四年的游戏、女生看四年的韩剧,逃课睡觉、考前突击、日混一日、拼凑抄袭毕业论文……还有多少人静下心来去读书、去钻研知识?只是肆意地挥霍着自由的光阴与青春,然后毕业悄然来临,茫然沦为蚁族、啃老族……

高中三年乃至从小开始的奴役式的教育与大学四年放纵式的生存现状,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吗?为什么学生上了大学转变会如此之大?为什么所谓的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力并没有多强?这确实与我们从小以来的教育方式有关。孩子只知道读书学习是为了考试为了考大学或者为了好找工作,全然不明白读书学习的真正意义是为何?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不仅仅是为了那一张文凭,是格物致知,是修身养性,是在人类有限的社交活动范围内通过浩瀚的书海与一个个伟大的灵魂对话,获取更多的智慧,探寻生命的终极意义。若明白了这些真谛,学习自然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效率必将随之提高,学习方法也会随之改善,应付考试便也是水到渠成,又哪需要那么多奴役式的题海战术?又怎会让大学四年的时光悄悄溜走?又怎会三十而立还整天抱着手机,不去努力提高自己?这些道理是孩子从小就应该被潜移默化教育引导的。

夏老师在《中国最美的语文》一书中,同时讲到自己每晚会给儿子讲睡前故事,从开始的童话故事到后来的诗词故事、古文故事,他的优美、风趣、浅显易懂的讲述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种子从小播撒在了孩子心中。尤其是他周末讲完诗词故事后,还会让孩子把诗词意境画下来,这种“诗画同源”的教育方式着实有趣可行、值得借鉴。他们父子间这样美好的亲子时光也让人羡慕、赞叹。反观身边的少儿教育,有多少父母能放下手机,每天坚持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又有多少父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保护、激发孩子美好的天性?身边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补习了……

身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陪伴、教育孩子成长?身为老师,又该如何传道授业解惑?夏昆老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让我们从现在起,努力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做出改变,让孩子在欢声笑语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最最重要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教万教,教子做人!

中国语文人读书笔记 篇2

抱着尝试的心理看这本书,却在开头就被夏老师的幽默风趣所吸引。夏昆老师是一位有涵养有理想有趣的老师,很羡慕夏老师的学生,倘若我高中也能有一位像夏老师这样的语文老师,相信那时的我视野定会更加广阔遇事也会更加豁达。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融而非独立的,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大环境下,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与孩子们一起去探讨思索,一起成长。语文的本质是情感教育,这需要教师首先要有培养应试的能力,有此基础,还要有有扎实文化底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更要了解与语文相关的种种艺术类的范畴,三观正,影不斜,由此才可以做到言传身教。

其实这本作品,相当于夏老师的教学札记,教学札记的整理是很必要的,能促进反思,不断完善教学,更高地成长,用记录的方式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阅读写作都是自发的,真正的学习最终目的是求知,希望自己在以后残忍又现实的生活中能够保持一颗求知存真的心,不会被温饱利欲泯灭眼里的光芒。

是啊,教师只是孩子们的摆渡人。初来时彼此陌生,结束时笑着挥手离去。我们只是孩子们的一个过客。然而,做好摆渡人,又何尝不是自我救赎呢?于我,是。

中国语文人读书笔记 篇3

这本书是外公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的。刚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这本书名有些奇怪,为什么一本现代散文册取名为《中国最好的语文书》?

直到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真相才渐渐朝我走来。翻开作者叶开写的自序才明白,原来这本书不是叶开写的,其实他只是一名记者,这本书是他选编的,挑选了一些著名的作家写的真实故事。

可是这样未免也太无趣了吧。于是叶开便在每一篇故事前,对这篇故事的作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第一篇是独一无二的萧红《呼兰河传》。

这是萧红在临近去世前写的绝笔杰作,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她记忆里的呼兰河小城里的人们始终一成不变地生活着,年复作文一年地做着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至于为什么这么做,他们似乎并不明确。她童年温馨的记忆是祖父与后花园,这是她精神生命中温暖的情愫,更引发了读者共鸣的故乡情感。这让我瞬间觉得能生活在自己的家乡杭州,是多么的幸福!

当我看完第二篇的时候,竟然发现还有课后问题,帮我巩固的文章的内容,还总结了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一本书完整的读一次,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每读一次,都会有更多的体会,温故而知新。有些优秀作品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恍然大悟,逐渐体会出作品的真正内涵。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突破了文章的束缚,教会了我要突破自己,从另一个角度阅读,让心灵自由,成为一个丰富、主动、自由的人!

中国语文人读书笔记 篇4

读你,中国最美的语文

读你,中国最美的语文,着实让我嗨皮了一回

在文字里,在诗词里,在音乐里,在三年的高中生活里

在教室里,在课堂上,在晚自习里,在睡前的故事里

在教育里,在最美的语文里

你说,你要还原真实的教育。你说,你要做一个忠实的守望者。

你说,你要让孩子们看到世界的美好,看见生命的美好。你说,这才是教师最根本的职责。

你说,你要让教育“回到常识”,哪怕在这条路上让自己“一意孤行”都无所畏惧。

回到常识,即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命的美好,而非相反。一意孤行,则意味着夏昆老师自己愿意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如以前一样。

如以前一样,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去捍卫最真实的教育。

追求教育的本性,将独立的思想视为自己的教育生命;将眼光放在更远的未来,用真正的思想去感召学生,用真正的美去影响学生;用温和的坚持来证明自己对教育的认识,以现实功利的损失来换取教育的良知。

在你眼里,智慧和美才是教育的最高原则,其它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

你说,你希望你的语文是美的。这美,在艺术、在思辨、在独立、在分享、在师生的互相陪伴与共同成长。

你说,你希望把男孩变成男人,博学的、宽容的、幽默的、有品味的和有责任心的男人;你说,你希望把女孩变成女人,美丽、善良、温柔、知性于一身的女人。

你说,要想成为这样的“美人”或者“英俊的人”,就得先从内心美开始,从生活的点滴着手

从最美的语文入手

从诗词、音乐、电影,到百家讲坛,轮番上阵,各显其能

教师的讲堂上,更是轻松愉快,精彩绝伦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常常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如果说,弗朗西斯.卡库嘎瓦的《没有围墙的教室》唤醒了我心中沉睡已久的“小诗人”,那么,夏昆老师的《中国最美的语文》,则唤起了我对音乐的依赖,对一切美好的向往。

所以,我允许自己做一个梦,我要在梦中成为夏昆老师的学生,我要亲身经历和感受一下,他的语文课上的美好和他的个人魅力。或者让我成为他的宝宝,每晚都能听着他讲的睡前故事睡觉,该有多好。

可惜,这些只是白日做梦,无法成真。所以,只能把它――夏昆老师的《中国最美的语文》,加入书单收藏起来,以备想起的时候就能“顺手拈来”。

说实话,这是我自读书以来加入书单的唯一一本书。原因很简单,它真地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好。那就是:不为虚荣,只为真实。

不为虚荣,只为真实。也许这样做,会让自己觉得孤独。但是,只要心中光明,就值得。

最后,把这本书推荐给您们,所有追求美好的人们,尤其是家长朋友们,以及正身职教师或者即将走向教师职业的人们,会受益匪浅;更会从夏昆老师所营建的家庭氛围,和他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得到不少的启迪。

来读吧!夏昆老师的《中国最美的语文》。因为,美就在这里。

20xx.03.06.15:59.

中国语文人读书笔记 篇5

做一名老师,是我小学作文中坐着开往西北的火车的小女孩愿望;是我初中毕业选择师范学院的少女懵懂;是现在决定考研的青年坚定。

想着用自己的博学与幽默,让每一个孩子期待我的课,同时也让我的语文课充满着语文味。因而,我觉得现在的自己差距太大。

一直很佩服德国的初等教育,教小学的老师需要最高学历和一系列考核。而我国,尤其是农村教育,代课老师占了正式老师一半,孩子们频繁地换老师,老师们在办公室刷着抖音,逛着淘宝。实习两个星期,发现很多老师都是不愿意也不喜欢读书一群老师,喜欢宫斗剧。音乐老师教语文,实习老师代课老师教语文当班主任。每天叫孩子们背书背书背书,让学生歇斯底里地读书。(和我国人口基数大有着很大关系,但也不得不承认,教育的不公平于落后)

现在实习教着数学和英语,学校也很是放心。看着班主任要孩子们作死地喊,我也渐渐被洗脑。似乎觉得大声音表示着孩子们把知识听进去了,把读的记住了,这或许就是被蒙蔽的教育。

我想为农村教育做点什么,但这样的环境却又是我无法忍受的。家里边的人,觉得一个月三千的小学老师的工作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已经很好了,对于这个小镇来说,确实很不错。

职业不错,有点文化,相貌不错,性格也还行。毕业后找个条件不错的人,结婚安家生子,到三十岁就是学校的骨干老教师了。这条路真的很好,安稳而且能看到成绩。

或许,在大学时候,我不看一些书,不接触一些事情,我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好。但当我见过一些人,见过一些事情时候,我觉得这样的人生充满了失败。

我在二十岁就已经可以看到我未来三十岁四十岁的人生,我从此,再也不能走出这个小镇。我也不能够去遇到更多优秀的人。在我刚刚开始的人生中,我就陷入了被动。

家确实温暖,却也让人安逸。

老一辈以他们的价值判断来规划我的人生 。觉得到我这个年纪,可以开始谈论婚嫁了。今天大伯母说,我一直想给你说个人家。男孩子是军医,现在又去读研究生了,想找个老师,这样假期可以在一起,现在三十岁左右。

一切条件我都觉得OK。

我回:不要给我找呀,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呀。

我一直觉得,爱情婚姻需要自己去寻找等待,会遇到总会遇到的。

这样的事情在家总会发生,我不喜欢这样的讨论。女孩子并不一生下来就是为了嫁人,至少不是爱情婚姻的牺牲品。

想和夏老师一样,做一位博学而有灵性的老师。而对于教育,我更希望把它当成我的理想来做,而不是我赖以生存的职业。

而我将来的另一半,也应是心灵的契合。

20xx年9月15日晚于梅城

《中国大趋势》读书笔记


阅读了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与其妻子德国学者多丽丝奈斯比特共同撰写的《中国大趋势》一书。掩书而思,有对中国美好未来的憧憬,有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但更多的是对现实问题和个人肩负责任的思考。因为, 中国大趋势,也是个人大趋势,中国的未来决不仅仅是一本书就能预测的,而是要靠我们每一个中国 人一点一滴的扎实工作累积而成。只有干好工作,才能够成就趋势。结合个人工作,特别是到干部监督处帮助工作以来的一些经历和思考,就如何做好工作,有四点体会。
一、多学习是干好工作的基础。总书记说过:学习是进步的根基。工作以来,我先后在乡团委、区政府办公室、市委老干部局等单位工作,并有机会多次到市委组织部跟班学习。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我都坚持常学习,勤思考,重应用,通过学习尽快的胜任岗位工作。在学习时间上,注意合理解决工学矛盾,尽量抽出时间坚持自学,做到不因工作忙而放松学习,也不因学习紧而贻误工作;在学习内容上,做到业务知识与理论知识学习并重,仔细研读《老干部工作文件汇编》、《干部监督工作法规选编》、《组织部门信访工作常用文件选编》、《科学发展观》以及《学哲学 用哲学》等书籍;在学习方法上,既注重向书本学习,更注重从实践中汲取力量;注意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做到虚心请教,学以致用。
二、多实干是干好工作的根本。再多的激情,再好的思路,没有实干的作为,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市委老干部局决定开展离休干部历史资料征集活动。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近千人次的登门采访、近万幅图片的征集修剪以及近百万文字的组稿付印,时间相当紧、任务相当重,人手又相当少,在当时看来几乎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然而,在局领导的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和亲自参与下,全局同志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坚持做到五加二、白加黑,抽出一切可以抽出的时间干工作,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在建国60周年来临之际,给每一位老同志送上了一份实实在在的贺礼,受到了广泛好评,并被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全省老干部部门创新创优优秀成果奖。通过这件事,我深刻地体会到,无论你面对的工作多么陌生、多么困难,只要能吃苦,肯实干,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完成工作任务。特别是青年干部,更要趁着年轻,多干事,多增长才干,才能提高得快。
三、多沟通是干好工作的保证。沟通是打开心门的钥匙,也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法宝。在做老干部工作中,经常要接待一些带着问题而来的老同志,从交谈中,我能够明显感受到,他们大都期盼着与人沟通,被人理解。到干部监督处帮助工作以来,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因为,伴随着信访、电话、网络等三位一体举报渠道的建立和发展,组织部门信访接待对象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的范畴,信访量大、面广、事杂,仅上半年就已接待了来信、来电、来访261件次。不同的信访对象,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特别是一些信访老户,性格特点非常鲜明。因此,在工作中,更要注重沟通,讲究方法,要多尊重、多商议,要从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杯解渴的热水做起,拉近与来访者之间的心里距离。还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倾诉,在完全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再掌握好时机节点,适时插入,做好政策解释。尤其是当对方出现情绪失控或是说话出现明显差错的时候,不能紧追不放,更不能看笑话。而是要抓住时机,主动进行沟通,交换思想,促成问题的解决。总之,我坚信,在信访工作中,真情能融坚冰,沟通能解难题。
四、多总结是干好工作的关键。不同的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和工作方法虽不相同,但都有其规律性,只有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不断适应新的环境,这对我们年轻同志尤为重要。工作中,我坚持每隔一段时间就把工作学习和思想中的各种收获、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及时理清思路,看看思想方法是否对路,工作方法是否对头,哪些事情做得成功,有何经验,哪些事情值得总结,有何教训。到干部监督处帮助工作以来,临时性、突击性、事务性的工作很多,工作计划常被打乱,如不认真总结,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我坚持每天下班后把一天中领导交办的事情和已经做完的工作再疏理一遍,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再分析一下明天的工作如何安排,哪些事情要急办,哪些事情可以缓一缓。通过总结提高,对于接手的新任务我自然而然的先进行分类,分出轻重缓急,区别对待,这样也就做到了统筹兼顾,尽可能地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唯有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干好每一件工作,才能够真正成就个人和中国美好的大趋势。

中国大历史读书笔记


《中国大历史》是历史学家黄仁宇体现其大历史观的一部专著,它旁引了不少研究内容,分析中国历朝发展的问题,从欧洲的历史,以至经济学都有利用。

读完这《中国大历史》,便可感觉,作者写的历史,自始至终都在问着这样的一个问题:缘何中国的文明未能发展出上资本主义?求解这个问题,作者的关注点集中在财税制度上面。

依着这样的思路,从作者的叙述中,隐约可以看出,作者将中国的几千年发展历史分为了三段:第一段是中央集权、官僚体系、意识形态逐渐形成的时期,从商周发端,到秦汉;隋唐第二段是从城市商业和国际(边境)贸易中产生了商业社会的种子,但这种子在官僚体系、自耕农经济和意识形态面前,只是发展出了服务于宫廷地主玩乐所需的奢侈品生产与商业,这一段从宋元到明清,中间从王安石变法到张居正变法,似有着搞数目字管理的意向,但数目字管理的条件仍未具备,变法必然失败;第三段是清末受到外来侵略与冲击,开始寻找强国的途径,从清末的洋务自强运动到维新变法、立宪改革,再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直到改革开放,这一波一波的革命终于推翻了封建帝制,也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和一个新的低层机构。而现在中国当前的任务,则是在高层机构和低层机构间敷设有制度性的联系(institutionallinks)才能从上至下,能够以经济及法治的方法管理,脱离官僚政治的垄断。

有人是这么评价黄仁宇的这部书的: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对于历史的人物与事件细细地加以描述来显示其大历史的特点的。大历史之为大历史的理由在于,作者一改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著述进路,不以史料的堆砌为著述的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为著作的主要关注点,更不以对接近作者时代的历史大事的欢呼喝彩为能事。在著作的意图上,首先确立起一个大意向,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的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和西欧与美国史有了互相比较的幅度与层次,然后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可见,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历史本身相沿成型(即汤因比所说的文明类型,或斯宾格勒所说的文化形态)的状描,并且是在区域历史的相互比较中凸现其历史特质。这种历史著述,固然没有引经据典满篇考证那样的学理感,没有继承传统史学用以佐政或臧否人物的用途,但是却可以使我们免除习史的价值负累。因此,我们不必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历史应当如是的价值旋流,满足今天人们习史对历史何以如是的因果关系的好奇心。

《中国大趋势》的读书笔记


历史给我们知识,但有些时候,未来对我们更有吸引力,因为我们很想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以及我们能够成就什么。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在过去我们知道的未来学和未来学家总是跟美国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名字是约翰?奈斯比特。二十多年前《大趋势》一书轰动全球,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英国《金融时报》曾证实该书中包括互联网浪潮在内的种种预测,没有一项失误,约翰。奈斯比特也因此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全球未来学首席大师,几年前,奈斯比特预言中国模式将改变世界,推出了新书《中国大趋势》。

约翰?奈斯比特的《中国大趋势》,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国情、中国领导人的思维以及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差异。约翰奈斯比特将中国的领导模式形象地比喻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客观的视野,剖析改革开放的道路选择以及解放思想的开放思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自信的民族、发展中的国家。约翰奈斯比特通过对中国现代社会八大支柱的论述,总结出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它的新型经济模式已经把中国提升到了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让中国重新点燃了世界的好奇心,中国变化之快让人目不暇接。但是,由于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感情又是十分复杂的,在经济上承认中国地位的同时,在政治体制上总是横加指责,而奈斯比特在书中讲了这么一句话颇令人感慨,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政治状况误解太深,而中国共产党所作的解释也太少。我们不得不怀疑,西方现代民主是否是唯一可接受的民主形式?西方人想到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时脑海中出现的是一个横向结构,由无数个个人平等选举出自己的领导,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对自由和民主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纵向的民主,中国能成功地领导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走向富裕,已经开始展示一种与西方不同的发展模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细说民国大文人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民国大人物读后感6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