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美从何处寻读书笔记 > 地图 > 美从何处寻读书笔记,2024美从何处寻读书笔记
美从何处寻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美从何处寻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美从何处寻读书笔记推荐
美从何处寻读书笔记

(共 2908 篇)

  • 1、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

    所谓纪录片,即为真实记录人生,回忆、分析与感悟为一体的佳作。 客从何处来,围绕着这个主题,其中有冲突,有不确定,有人物突然的悲情叙述,有发现带来的快乐与惊喜,但终究,真实,成就了这部片子。 萧敬腾在之前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不羁,潇洒的硬派男生,但在这部片子里,他流露出的温情与成熟彻底颠覆了我对他的固有印象,或许这就是一部纪录片的魅力所在。 寻根,是一个被多次用过的主题,但是,明星寻根一直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相对而言的,其在真实性与娱乐性中的平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部片子的走向。“直接把节目规则告诉嘉宾,你同意,你提供家族联系人,我们去查。去哪、找谁、拍什么,完全不能告诉你;拍完之后能不能用,会尊重嘉宾的意见。”正是负责人对真诚、真实的高品质追求,才有了这样一个优秀的节目。 影片并没有全程跟拍,在适当的时间段,会安排简短的采访让主角释放内心,其中萧敬腾在整理阿婆做生意的遗物时,突然泪目,用哭腔叙述着对阿婆的怀念与未曾好好照顾她的后悔与不甘,百种情绪汇集心中的那份真实,感人至深。在跟踪拍摄时,第一人称与旁观视角相结合,探寻与自我表露的节奏掌控的相当好。 主题曲,充满着思念的气息,透着无名的悲伤意味。像缓缓的小溪不经意间流入心间,某种情绪逐渐涌出,很好的将观众引入节目特定的氛围和心情。而他们在寻根的过程中,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配有急促而富有强烈节奏感的背景音乐,牵动着观众的心,此时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对找寻的资料既好奇又焦虑。我有留意到,节目中不止一处有空白:画面中没有任何人声或是背景音乐。感觉是人物情绪的酝酿过程,而观众也会有点不知所措,却也好奇着接下来会说什么。没有过度的音乐煽情,这种适当的留白能更好的理解嘉宾具体的情感变化。 全片的一个高潮所在就是萧敬腾曾祖父的牢狱之灾,节目组在咨询了萧敬腾的意见后,并没有避讳这段历史,到最后历史已经无关紧要,捧来的一手故土,曾祖父的骨灰,让人唏嘘不已。所谓寻根,平凡之中意带着不平凡,祖辈们生活得或艰辛或幸福,也只能从寥寥几个存于世的故人口中知晓。它是第一个寻根的节目。不是普通的寻亲,还有对国家、历史的思考。中国自古以来,人走得再远,也不会忘记最初生活的那片土地,人们称其为根。嘉宾前往根所在城市,听当年相关的人诉说
  • 2、 《美人何处》读书笔记
    《美人何处》的作者是安意如,之所以被这样一本书吸引,是因为安意如那隽秀的文字和灵动的文笔叩响了我的心扉,更是因为她笔下那一群别样的美人们让我感触良多。在闲暇之时或在欢愉之际,一本《美人何处》荡涤着我的心灵,宛如沸腾之后的水花悄悄氤氲兀自飘去。 宝玉说道,男儿是泥做的骨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然而,浩浩汤汤历史中记载的却是被人们称为妖孽、祸国殃民的妲己,大臣口中狐媚惑主,谋朝篡位的武则天,有倾国倾城色去误国灭朝的陈圆圆。读完《美人何处》,才知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柔情似水的女儿也有男儿般的铁骨铮铮,命运多舛的女儿也有男儿的执着坚韧,只得问一句铁马金戈天下,改朝换代江山。成王败寇尽男儿。因何将祸水,长与女儿担? 一句偈语成住坏空,人生长短,并无别事落在书的封面,让人沉思片刻,人生的成住坏空男儿如此,女儿亦如此。褒姒、小龙女、杜丽娘、鱼玄机这些传奇的女子都在《美人何处》里出现过,而我想提及的却是让我为之心悸的王宝钏和林徽因。都说人生禁不住等待二字,而宰相千金抛却荣华苦守寒窑十八年,只为当年山盟海誓,只为见心爱的人一面。一份执着的信念,一颗坚定的心,让一个从前的金枝玉叶不得不背负整个家庭的重负。即使年岁渐加的她不再粉面含春,即使她飘逸的青丝早已成为白发,但一个有情至此的女子如何不让人感喟。都说:情不知所以起,一往而深,宝钏的至深情意也算是终有所获,平贵与她的再度重逢便是最好的见证。林徽因,那个从人间四月天里走出来的女子,才情横溢,堪称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奇女子。但让人们真正记住她的不是她那动人的容貌和曲折的爱情经历,而是她建筑师的身份。为了保护北京及其他地方的建筑,她和她的丈夫四处奔走,为了国家利益,她坚韧独立地去对抗顽固蒙昧的现实,即使四处碰壁,伤痕累累她也在所不惜,因为一盏忠贞的爱国明灯始终照亮在她的心头指引着她前进。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男权社会中女儿们尚如此有情有意、忠贞爱国。而今男女平等的社会中,我们必将迈步从头越,学习和汲取她们身上优秀的品质和精神。我想《美人何处》里的美人若只是外貌美未免太过于肤浅单薄,她们真正的美应该是那更为闪烁的女性的光芒,也许她们的传奇不再,但散发的精神却历久弥新。 无论何时何处,情谊之深,爱国之重,男儿有,女儿亦有,天下之事,匹夫有责。

  • 3、 《乡关何处》读书笔记

    《乡关何处》里,描述到当一个人渐渐习惯已有的幸福时,你要其面对突降的灾难时,终也会不习惯。而当一个渐渐习惯生活在贫穷痛苦的日子里时,你突然要其生活在幸福安稳的日子里,也是会不习惯的。

    不得不说,《乡关何处》真的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以至于我下决心看到晚上两点,也要把它看完。整本书里的那些前辈,真的是令人景仰。渊博的学识,无论是古典文化,还是西方艺术,样样精通。尤其让人敬佩的是那高尚的品德,与世无争的生活哲理。必须承认的一点是,从《乡关何处》里,真的读出了非常多的东西。但最令我感到的还是坟灯这一章,关于外婆的回忆。

    自己从小是外婆带大的,所以对这种情感特别能够体会。最令我感动的是,当有一次,作者的太过压仰的父亲,终于对作者进行了殴打,以发泄自己的痛苦,是外婆哭着用身体包围着作者,结果左手无名指被误伤一棍,竟被打的骨折,而她也一直隐忍着未去医治,至死那个手指依旧还弯曲着。多么相似的经历,从小也是外婆带大,也是在外婆的保护下。还记得有一次,外公要打我,也是外婆用手替我挡的棍子,导致了手指虽未骨折,却也受了蛮重的伤,而且也是相似的隐忍着,未去医治,后来竟落下雨天手指会隐隐作疼的病症。读到这里,不禁有种想哭的冲动,内心深处的那种柔弱被完完全全的勾显出来了。才发现,原来,人是这么一种脆弱的动物。

    ***距离我们这一辈已经太远,远到我们似乎已经渐渐忘记那个疯狂的年代所造成的伤痛和悲剧。是的,所有的过失和悲伤,在幸福面前都会慢慢融化,渐而被遗忘。只有那些亲身经历的人,才能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痛,永远隐在心里,任时间流过,而痛楚却只会越来越尖锐。突然发现,自己也已经渐渐忘记***了,想到这里,不由的有些羞愧。是的,我们并不应该去牢记过去的痛苦,但我们至少不能忘记痛苦。

    整本书,令我感到非常的惋惜,不仅惋惜那些大家们的命运,也怜惜中国文化的命运。那些大家们无一不是深谙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的,却又一一被时代所给困杀。毕竟他们的高风亮节,在当时,肯定是不能够被时代所容忍的。当一个时代大多数的人都是疯狂的时候,清醒的人反而会被说成是疯狂。现在看来,这一句真是至理名言啊。我们现在还很好的继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有几人,至少我自己是没做到的。并不是显得愤青,或者想批判些什么,只是真心觉得我们在往前瞻走的同时,有些东西是不能丢的,否则民族便不成其为民族了。

    人不能总带着记忆跑,但是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4、 客从何处来第一季观后感

    《客从何处来 第一季》死一部由李伦导演的真人秀类历史纪录片,由易中天、马未都和曾宝仪等主演,网友们对这部纪录片是如何评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客从何处来》这个节目,中国人历来崇尚追根溯源,会思考我是从哪儿来的,这是很好的,因为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年代和平安逸,我们这一辈的90后,说实话,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是没有太多共同语言或者交流的,我们从没有去了解过他们生活过的年代曾经历怎样战火纷飞,怎样的政局动荡,在那些混乱的年代是如何扛起这一家子,让这个家族延续下来,让我们有幸能生活在和平年代。看了这个节目感触很深,我希望以后回家能有机会和外婆外公还有奶奶聊聊他们年轻时候的事情,甚至还要聊聊他们父母辈的事情,家族记忆是很重要的,它会让我懂得我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也会让我明白我将要成为什么样子的人,甚至于让我思考今后要给我的后代带去怎样的家族记忆。我记得外婆外公有时候挺喜欢说他们年轻时候的事情,但是我们偶尔会打断他们,也不太感兴趣听,会觉得他们和我们生活的背景相距太远,无法沟通。我们没有思考过外公外婆十多岁就从江西来到长沙,经历动乱年代,辛苦本分的操持这一家子,从当时的两个人变成现在的二十多口人,生活的磨难从没有压垮他们的背脊。我还想起和倜雄去看奶奶的时候,奶奶也和我们说起他和爷爷在文革时期的变故,还有一些他们那时候发生的故事,说起动情处还要翻出她七十岁时爷爷写给她的诗给我们看,奶奶告诉我和倜雄,爷爷在当时是个知识分子的,做事很认真,单位的人都觉得爷爷是很有有才干的,是很能干的。我当时听这些时意识不到什么,而我现在意识到,当你在追根溯源的时候你也在找到自己,祖辈们那些美好的品质和精神就是家族印记,他们都会深深的刻在你的血脉里。

    s1. 易中天

    1. 什么是悲剧,黑格尔说悲剧就是善的冲突。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在善的冲突这样的一种二律背反中,悲剧性地向前走。

    2. 明朝军队也曾在越南的国土上烧杀抢虐,无恶不作,甚至还焚书坑籍,破坏了越南的文明。多数的我们知道自己的受害者,却不知道自己也曾是别人的灾难。

    3.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这句话我们听过太多次,通过这一期节目,我有了那种仿佛触摸到历史之墙的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历史是一棵大树,远观可见其盛绿繁茂,近观才知,其盛绿繁茂,乃枝之繁茂,叶之盛绿所赐。曾经我看到的只是一棵参天大树,今天我看到的,是这棵大树的一根树干伸展出来的一棵枝丫

  • 5、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1000字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 很多情感就只隔着一层薄薄的冰片儿。不去想我是谁了,不去想这对社会什么用,是政治经济的什么形态表现了,那些真的都不重要了。 看萧敬腾的寻根之旅,这一期做得很平,但是我留意到一个细节,当爸爸和叔叔告诉他,爷爷晚年是遭贩毒的亲戚陷害而坐牢时,由于缺乏其他证据的支持,萧表达了对这一说法的存疑。而我们可以合理地怀疑,这种说法很可能是习惯了为尊者讳、美化先人的后辈编造的。当时我就在想,嗯,这个节目的编导不错,前期试图寻找过其他证据,而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选择了最理性的表述。换言之,如果按照国内真人秀的套路,此处大可以直接取信长辈的说法,或者,做点修辞之后情愿认为说法不虚。不然,堂堂大明星竟然有个犯过事的爷爷,家丑哇。 在电视上放大来看,当年那就是让我们皮连着肉掉着泪的,有伤痛,抚平他。一切波澜落幕之后,我们作为受害者施暴者谋反者甚至是陌生者的骨肉,在上一代人的手心手背下长大了,去学习历史。如果放在一条时间轴上,距离我们几十年几百年的过往在我们的课本里连一句话都没有,就好像我们什么都没有。 寻根,寻过往,最直接的就是再去迎接那些熟悉的而素未谋面的疼痛,流泪,当我们触及再也不回来最后一面不知道在哪里了这样的字眼,那随之而来的不舍含着今世的温度,然后我们回首我们仰天,我们长叹。 现在的历史老师讲过一句话在座的诸位都生活在一个很好的时代啊,当时仅仅觉得有道理,现在想起来,后面的抽筋扒皮连着丝儿的苦难是我们这一代只隔着十几年却完全无法想象的。我们根本什么都不用做就纵情消费着社会资源,我们每天都挺着胸膛在走路,我们每天都有睡觉的权利,有讲话的权利,哇,多好。当然,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曲折,我们在和平年代中,人们相互却越来越复杂,当一切慢慢落入正常轨道之后,道路往往就开始不知不觉地偏移。 以至于了解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岭南人士大量南下远洋,到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在最基层里谋生,那时候,管这样的人叫猪仔华工,我很心酸的,那时候中国才多少人,战争打的人们受不了了,抱个包袱就远远地离开了飘荡着这家香那家闹的土地,年纪很小,还很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战争在现在再去谴责,再去追究,对于个人来讲还有多少意义呢?带着伤从战火中走下来,满目疮痍,还追究什么呢。 易中天的明朝祖辈易先,阿丘的外公陈斌,它们都与战争有关,都算是无辜的人,包括后来易中天的曾祖父住处营田,也是战争的
  • 6、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600字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看到这档节目的名字时,就知道出于这首诗:《回乡偶书》。 这是一档真人寻根节目,在这样一个喧闹浮躁的世界里,明星通过节目静下心来、小心翼翼地寻找并讲述着祖辈的经历。 不仅是关于个人的故事,更是还原那个时代的记忆。故事是讲不完的,但是人性、情感这亘古不变的主题是人类不断探索的。 一共看了两期节目,邀请的嘉宾分别是萧敬腾和曾宝仪。首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该节目的音乐音效。 主题曲,充满着思念的气息,透着无名的悲伤意味。像缓缓的小溪不经意间流入心间,某种情绪逐渐涌出,很好的将观众引入节目特定的氛围和心情。而他们在寻根的过程中,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配有急促而富有强烈节奏感的背景音乐,牵动着观众的心,此时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对找寻的资料既好奇又焦虑。我有留意到,节目中不止一处有空白:画面中没有任何人声或是背景音乐。感觉是人物情绪的酝酿过程,而观众也会有点不知所措,却也好奇着接下来会说什么。没有过度的音乐煽情,这种适当的留白能更好的理解嘉宾具体的情感变化。 其次,我想谈谈该节目的内容创新方面。它是第一个寻根的节目。不是普通的寻亲,还有对国家、历史的思考。中国自古以来,人走得再远,也不会忘记最初生活的那片土地,人们称其为根。嘉宾前往根所在城市,听当年相关的人诉说,通过个人的变故,了解家族,国家。国和家从来不是分离的,一个个小家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 像这种类似的打情感牌的节目,都有一个通病:煽情主义。如果拍出来的东西不能得到观众的理解、产生共鸣,此时再丰富、真挚的感情也会变成无病呻吟,令人反感。该节目将寻根的过程真实的呈现给观众看,曾宝仪那一期的确触动到我了。像她这样一个明明不算感性的人,以为大大咧咧的性格,在寻根的过程中,从好奇、惊讶到后来的震撼、沉默甚至有些沉重。这种自然的转变,反映了她的真性情,保证这个节目的真实性。而我被感动的原因很简单:两岸直到九二年才允许探亲,(曾)爷爷与亲人的被迫分离,最后甚至没能和异地亲人告别,被政策拆散的一段婚姻。特殊的年代,作为普通人只能服从这样的命运,无法反抗,充满着无奈与遗憾。他和雇主一家命运般的缘分,可见人与人之间神奇的羁绊。 直接把节目规则告诉嘉宾,你同意,你提供家族联系人,我们去查。去哪、找谁、拍什么,完全不能告诉你;拍完
  • 7、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600字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 所谓纪录片,即为真实记录人生,回忆、分析与感悟为一体的佳作。 客从何处来,围绕着这个主题,其中有冲突,有不确定,有人物突然的悲情叙述,有发现带来的快乐与惊喜,但终究,真实,成就了这部片子。 萧敬腾在之前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不羁,潇洒的硬派男生,但在这部片子里,他流露出的温情与成熟彻底颠覆了我对他的固有印象,或许这就是一部纪录片的魅力所在。 寻根,是一个被多次用过的主题,但是,明星寻根一直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相对而言的,其在真实性与娱乐性中的平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部片子的走向。直接把节目规则告诉嘉宾,你同意,你提供家族联系人,我们去查。去哪、找谁、拍什么,完全不能告诉你;拍完之后能不能用,会尊重嘉宾的意见。正是负责人对真诚、真实的高品质追求,才有了这样一个优秀的节目。 影片并没有全程跟拍,在适当的时间段,会安排简短的采访让主角释放内心,其中萧敬腾在整理阿婆做生意的遗物时,突然泪目,用哭腔叙述着对阿婆的怀念与未曾好好照顾她的后悔与不甘,百种情绪汇集心中的那份真实,感人至深。在跟踪拍摄时,第一人称与旁观视角相结合,探寻与自我表露的节奏掌控的相当好。 主题曲,充满着思念的气息,透着无名的悲伤意味。像缓缓的小溪不经意间流入心间,某种情绪逐渐涌出,很好的将观众引入节目特定的氛围和心情。而他们在寻根的过程中,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配有急促而富有强烈节奏感的背景音乐,牵动着观众的心,此时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对找寻的资料既好奇又焦虑。我有留意到,节目中不止一处有空白:画面中没有任何人声或是背景音乐。感觉是人物情绪的酝酿过程,而观众也会有点不知所措,却也好奇着接下来会说什么。没有过度的音乐煽情,这种适当的留白能更好的理解嘉宾具体的情感变化。 全片的一个高潮所在就是萧敬腾曾祖父的牢狱之灾,节目组在咨询了萧敬腾的意见后,并没有避讳这段历史,到最后历史已经无关紧要,捧来的一手故土,曾祖父的骨灰,让人唏嘘不已。所谓寻根,平凡之中意带着不平凡,祖辈们生活得或艰辛或幸福,也只能从寥寥几个存于世的故人口中知晓。它是第一个寻根的节目。不是普通的寻亲,还有对国家、历史的思考。中国自古以来,人走得再远,也不会忘记最初生活的那片土地,人们称其为根。嘉宾前往根所在城市,听当年相关的人诉说,通过个人的变故,了解家族,国家。国和家从来不是分离的,一个个小家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国
  • 8、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700字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 在电视作品选讲课上,我观赏到了系列片《客从何处来》,它的主题很简单,寻根。虽是简单的两个字,其中却包含着无限的深意。它酝酿着历史,从时光中抽丝剥茧一点点将属于自家人的过去还原到我们的眼前。 第一次听到寻根这个词,还是在初中的英语课上。那时对于这个词的概念模糊,并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直到上了大学,和同学们一起坐在教室里共同看着片中的一个个主人公踏上自己不曾涉足的故土,挖掘出被历史掩埋的真相,才渐渐仿佛身临其境,心情与他们一起联系起来。 寻根作为一个电视片的选题,可以说是新意与深意并存。每个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被人忘记。但它们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这个电视片的主题就是将它们从历史厚重的尘埃中发掘出来,让它们重见天日。 我看见萧敬腾,曾宝仪等人从他们的所在地出发,奔赴台湾、南京等地,回到他们的故乡,寻找和自己家世相关的人,和那段尘封过往相关的物件,将一块块碎片逐渐拼凑成形。对于漫漫的历史来说,这些碎片只不过是连尘埃都不及的冰山一角,甚至连历史书上都不会记载他们的姓名。但对于一个人而言,那是属于他们的一生。当我们通过探寻这些碎片,最后将它们组成一幅画的时候,就完成了一次与历史的对话。通过寻根之旅,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在脑中想象着先人可能走过的路,可能遇到的人和事。 不仅仅是主题的深度,从制作上来看,这部片子的风格审美也深得我心。和现在普遍浮夸的综艺节目不同,《客从何处来》没有五花八门的华丽后期,也没有明星刻意的作秀。参加这个电视片节目录制的主人公们虽然每一个都是活跃在人们视野中的明星,但脱去了节目的包装,在这部片子里的他们也只不过是一些普通人。 他们在车上和节目组的人员笑着拉家常,面对祖辈曾遇到过的波折苦涩,他们也会触景生情,会流泪。在萧敬腾为主人公的那集片中,有一个镜头我印象深刻。萧敬腾从过世奶奶的同事阿姨那里拿到了她生前的遗物,在整理遗物的时候萧敬腾忍不住痛哭失声。一般来说,普通的综艺节目会把这么长时间的镜头剪掉,但这个片子并没有。镜头一直停留在萧敬腾的面部表情上,从他忍耐着眼泪,到控制不住情绪再到掩面哭泣,最后向节目组借纸巾擦眼泪,努力克制住情绪后继续拿着奶奶的遗物,眼噙泪花向镜头述说对她的回忆。这一段镜头总共花费了很长时间,但节目组在制作后期的时候却一刀未剪,真实地还原出主人公在寻根过程中的内心状态,将这种复
  • 9、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500字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 之前我看过一些纪录片,说实话,我心里没多大感觉,没什么意思,最起码比起娱乐电视节目来说显得有些枯燥无味了。 然而看过《客从何处来》萧敬腾和曾宝仪的两篇之后,我感受颇深。 首先,《客从何处来》拍摄的主角基本都是名人,这有很好的宣传效果,更能吸引群众来观看这部纪录片。 萧敬腾的那一集讲述了追寻他奶奶的过去的故事,在这里面他竟然不记得他爷爷的名字叫什么!一开始觉得他是不是太过不孝了,连他自己爷爷的名字都不记得了。后来听到他说因为一直都叫爷爷奶奶,就会忘记他们的名字。仔细想想这确实无可厚非。 之后他去他奶奶过去卖东西来养活一家人,奶奶的辛苦以及自己的叛逆,甚至最后都没能见上她的最后一面的后悔。在与故人相遇之后聊起自己的奶奶,互相追念,互相落泪。这一集里面包含了很多,老一辈对小辈的慈爱与无私奉献,小辈对老一辈的忽视,小辈对逝去的老一辈的追念后悔,这就是很多家庭的缩影。一个只是因为一点帮助就将奶奶的东西保留了十几年的人,这种品质也是这一集的闪光点。 另一集曾宝仪的,光是片头就让我好奇起来。剪辑得很不错,设置悬念,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这一集是寻找她外公的过去,外公从来不跟她聊这些事。她先去找了一个老奶奶,从她那里知道了外公的一点过去,而且那个老奶奶还是他以前的未婚妻!老奶奶等了他三年,为他服侍他的父母三年,之后只能离开开始自己的人生。我从中感受到了当时那个时代的残酷,命运的玩笑,以及对老奶奶的敬佩和惋惜。花儿一样的年龄蹉跎了三年,如何不令人为她难过!而外公一开始还认不出老奶奶的照片,让人有些难过的同时,还有种岁月无情的感慨。 之后曾宝仪去南京得到了宝贵的资料,也联系到了谭釐芝的家人,他们一家的和蔼与善良让我颇受震动。只是一个小学徒而已,还为他做了那么多,甚至到现在还记得他,这对于当时是多么的难得啊!更遑论还是有权势的富贵人家! 到了外公老家,亲人们的的朴实和蔼让曾宝仪很高兴。四外婆对曾宝仪说起了那段过去,在外公走后,家里最贫困的时候,从小裹脚的四外婆出去讨饭养活一家人,还让她不要告诉外公,他也很苦。我看到这里,心里十分难受。痛彻心扉的分离、亲人的艰辛、四外婆的豁达与体贴,残酷的命运也没有剪断血缘的羁绊,他们的心始终是向着对方的。 这部剧深刻地挖掘了那个时代的无奈与艰辛,但是突出的却是人性的闪光点,让人感到心酸的同时,感到温暖,治愈心灵。 那个时代太过残
  • 10、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400字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 《客从何处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人文纪录片重新回归, 即人文价值的回归与升华。不仅是因为人文类纪录片过去灿烂的历史地位,更是一种人性生命高度的追寻。《客从何处来》兼具真人秀与纪录片的节目特质,并且集两者的优势于一体,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思的心灵旅程。 个人化的叙述表达可以凸显个人家族历史的独特性和唯一性,通过展现个人的、可触摸的、有温度的家族历史,可以使得观众产生代入感,形成有效的自我关照心理,同时也可以使其保持对节目的收视期待。《客从何处来》节目具备相关史料佐证,使得其整体风格严肃认真。但是,其中不乏个性化的表达和感人情景的再现。例如易中天被塑造的电视形象是具有知识性、严肃性甚至有点苛刻的百家讲坛的学术明星。但是,当他去见身患癌症的堂哥时,温情一面的展现。为了满足堂哥的临终嘱托,他继续寻根之旅,甚至远赴越南河内追寻祖先遗迹,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易中天的家族温柔的一面,使得他多了几分人情味,少了几分学术权威的冷峻。 正如《客从何处来》易中天在探寻营田惨案前夜家族的大逃亡,自己就分析家族可以提前逃走的种种原因,以及他自己的各种猜测,甚至自己都说这也太小说了吧。种种悬念的设置,都在一步一步地吸引观众继续观看下去。另外,《客从何处来》曾宝仪这一期的开头,就是她面对镜头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这使得观众瞬间一头雾水,同时也吸引观众继续观看,才能解开这期节目开头的疑惑,这些剧情片的叙事策略增添了节目的观赏性,加快节目的叙事节奏,消减观众收视的疲倦神经和心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2019-10-29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2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12

  • 2022-03-17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11-12

  • 2019-10-29

  • 2019-10-11

  • 2021-07-28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9

美从何处寻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美从何处寻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美从何处寻读书笔记、2024美从何处寻读书笔记,美从何处寻读书笔记摘抄,美从何处寻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