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历史可以这样读读后感 > 地图 > 历史可以这样读读后感,2024历史可以这样读读后感
历史可以这样读读后感相关栏目
历史可以这样读读后感热门栏目
历史可以这样读读后感推荐
历史可以这样读读后感

(共 9536 篇)

  • 1、 读《历史可以这样读》有感作文800字

    历史可以有很多个面孔。这就要求我们站在不同的侧面给予解读,如此方能体味到中国悠长历史的厚重内涵,并获得全面而不失衡的历史涵养。——《历史可以这样读》。

    历史可以这样读,到底是可以怎样读呢?

    书中分了趣读历史、歪批历史、正读历史、反读历史四大部分,其中趣读历史包括:秦始皇向东求仙,最终却与臭鱼为伍、刘邦老子斗智不斗力等;歪批历史包括:曹操是被栽赃的白脸奸雄、李煜可怜薄命做君王等;正读历史包括:王安石是壮志未酬的改革家、溥仪从帝王到平民的回归等;反读历史包括:黄巢做人不能太骄傲、袁世凯最后的帝王梦等。

    书内容不算多却非常精辟,而且我觉得书的重点不是内容,而是作者以不同的侧面去解读的方式。因此你可从书中用不同的侧面去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甚至爱上历史。

    我喜欢历史、爱看历史、善记历史,但讨厌老师们一成不变的解读历史。我觉得人的一生好比一部历史大片,历史记载着先人们的往事,又何尝不是记载着我们的回忆呢!人人都有回忆,人人都有历史。帝王们的历史或许可以任由他们随意篡改,但我们的人生却不能!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对待自己的人生,充实的过每一天,不让自己的历史留任何遗憾!

    在国学热和读史热的大潮之下,我们需要新的读史方法,以满足当下心理期待。而我们的生活方式又何尝不是随着大时代的变迁在不断的变化升级呢?

    《历史可以这样读》以人物为中心,以史料事件主料,以评论为补充和辅助。内容方面实如其名,或以正统眼光重新审视经典画面,或以边缘视角颠覆范式认知,或以调侃语境结构定格事件,或以享受心态体味历史幽思……

    这不像人生的态度吗?或正直、或自私、或轻松、或悠闲……人们从大历史中看到了真理或前车之鉴,而我也从这本书上看到了该如何做人。现在的人们都是一根筋的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也因此总是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为什么我们不试着拐个弯来看呢?或许从旁边看能比从正面看会清楚许多!俗语有云:旁观者清。不是吗?

    现在的大学生都喜欢看什么韩剧、日剧,不然就是窝在宿舍打机,就算他们肯看书,也是那些什么言情小说。根本就不能从中学到任何知识和人生道理。这就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

    我们应一只眼睛看历史,一只眼睛看自己!要笑看历史,不要卑微的在历史洪流中沉没。

  • 2、 《当历史可以观看》读后感

    《当历史可以观看》读后感

    周英耀

    虽然作者在字里行间援引了不少摄影理论,诸如桑塔格的《论摄影》以及罗兰?巴特的《明室》,但冯先生无意于(也无力于?)探究哲理,仅点到为止,文字以记述为主,以《老照片》杂志编辑工作为始,亦以其为终,跳不出这个框框。

    或许是因为我看过一些摄影批评理论的书籍,形成了我对该书的偏见。我总期许作者能够深入讨论一下,在中国历史洪流下摄影如何嬗变,又或者反过来,在摄影发展下中国历史记述如何嬗变。这到底不是书籍的主旨,不可苛求。在阅读时得到了时间上的消遣、收获了一点感动、增加了一点谈资,其实已足矣。但不得不说,如果缺少了理论和思辨的升华,引不起读者的思考,那么,能让读者记忆深刻的内容就不会多,看过了也就只是看过了,水过鸭背。

    可以说,本书的文字是朴素平白的。这带出了我想说的另一个问题,书中引用的黑白照片大多也是朴素平白的,不是摄影史上的名作。但是,在中国的语境下,这些普通人的普通老照片竟也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弥足珍贵”一词或可表达一二。

    是否中外所有老照片都具有同样的特性?我看未必。中国老照片的珍贵性尤为特出,原因如下:

    其一,中国近现代变化太快。每时每刻中国都在变化,仅仅几十年的变化,已可匹敌他国数百年,“采样”焉能不频?不用说城市和人文,就连自然景观,都说不准明天是何模样。

    初生婴孩的情况类似。卡尔维诺在小说《摄影师的冒险》中,有如下论述:“当父母把小孩带到世界上来之后,他们的最初本能之一就是将孩子拍摄下来。考虑到成长速度之快,经常拍摄小孩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因为没有其它事物能够比一个六月大的婴孩流逝得更快、更难记住,他很快就会被一个八月大、然后是一岁大的婴孩所删除和代替;还有,在父母眼中,一个三岁大的小孩所拥有的全部完美都会被一个四岁大的小孩摧毁,根本无从避免。摄影相册是唯一的地方,所有飞逝的完美都得以在此保存和并置,各自追求着自身无可匹敌的绝对性。新的父母会热情地拍摄儿女,想要将他们转化为黑白或者全彩幻灯片的静止状态……”

    其二,中国传统文化对摄影的干扰太大。国人传统文化的劣根性,大师们已多有阐发,例如爱好形式、面子,不求真实,专制严重,等等,这里就不多说了。因而,大多数照片(尤其是旧照片,当时拍摄的话语权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上)的拍摄目的不纯粹,拍摄内容是粉饰过的,拍摄形式是指定的,甚至造假也在所不惜。所以,偶尔有一两幅照片反映实情,贴近生

  • 3、 爱,也可以这样

    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母亲代表的水也有波涛汹涌的时候,就像我们看的电影《爱心》中的母亲。

    因为爱子之心,那位母亲在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后,让儿子柯正南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独自拼搏;因为爱子之心,她狠下心来,不顾儿子的责怪,让他去拼,却暗自煞费苦心地为他部署好了一切;因为爱子之心,她忍受着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折磨,等待着那一个身影——一个经过一年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等待着一年后成材的儿子……

    这样的父母太多了,知道儿女长大了,放手让他们寻找一片自己的天空去飞,这是狠吗?这是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孩子的未来需要历练,孩子的未来需要打拼,可是许多父母不明白这一点,他们的爱叫溺爱。真正爱孩子的是那些宁愿让孩子在心里怨他们,怪他们,也不让孩子一无是处的父母。

    其实,母爱的表现有很多,岳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大将军,正是他的母亲刺在他背上的“精忠报国”造就了这位伟大人物奋战沙场仍心存祖国的优秀品质,这是坚定的爱;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学家,而他小时候,就发生过孟母三迁的故事,这是细腻的爱;藏羚羊母亲也曾因为想救自己的孩子而跪拜,这是忘我的爱……对孩子的爱,不一定要在生活中处处顺从孩子,而应该在生活中提炼孩子的优秀品质。

    其实,爱也可以这样。

    爱应该是博大的,爱应该是长远而非短浅的,宁愿孩子一时的难过,也不要因为他们委屈的眼泪而心软,让他们终生懊悔,那时的眼泪才是心酸的。

    让孩子在平等的环境下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并且依靠的是自己的双手,让孩子在自信、努力与尝试中创造奇迹,就算没有成功,他也可以坦然地告诉别人:“我已经尝试过了。”

    其实,父母的爱不应该是这样吗?而孩子真的能一辈子活在溺爱里吗?我要说:“爱,也可以是这样……”

  • 4、 爱,原来可以这样

    似乎每个人都想把悲伤的记忆,从记忆库里按下backspace键,把它删掉。

    但是,有多少人能这样做呢?几乎没人能这样做,除了一个名叫丢丢的女孩,她有一种叫选择性记忆的病,能把自己想忘记的努力忘记、拼命地忘掉。对呀,我也很想像她一样把不想要的回忆统统都扔掉。

    在玩具拍卖会上,在矢车菊二十七号拍卖成功时,丢丢的心情可以说是,从珠穆朗玛峰峰顶,跌倒谷底。那个对她来说,又爱又恨的矢车菊二十七号,就要落到别人手里了,她当然不愿意,因为,那本来就是她的。

    丢丢有一个像爸爸一样粗心的妈妈,像妈妈一样细心的爸爸。

    在她某一年的生日里,她妈妈和她到商场去买礼物,母女俩都看中了又有趣,有精致的矢车菊二十七号,正当要付钱时,才发现钱包丢了,明明要到手的礼物又没了,于是,就空手回到了家。

    丢丢很伤心,拼命地哭,大声地哭。我想:我不也一样吗?次次父母做事情不顺我的心时,我就跟他们唱对角戏。

    她那个细心的爸爸,就冒着大风大雨,去给她买。在回家的路上,被东西砸到了脑袋,到医院去检查,没什么大碍,就是失明了。丢丢又伤心,有内疚。是自己害得爸爸失去光明的。我也有内疚的时候:小时候,我喜欢转圈圈,有一次,我不小心弄到弟弟的眼睛了,我心里既难过,有内疚。

    大家听到丢丢的故事以后,都很感动,决定无限期帮丢丢保管。

    其实,不只有丢丢的爸爸会这样做,很多父母都会这样做。

    我的妈妈曾经也这样做过:那是一个下雨天,妈妈怕我那5岁的弟弟滑倒,于是,就背着他,让我帮她们打雨伞。嗖,我感觉有一阵风从我身边滑过,我赶紧扭头去看,只见到惊人的一幕:弟弟从妈妈的背上滑到右肩上,妈妈立刻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右手接住了弟弟的头,接着,她整个人就趴到了地上,弟弟压在她的身上。

    我赶紧把她们扶起来。妈妈的脸上露出了狰狞的表情、看起来十分痛苦,好像要哭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妈妈这样,看到她这样,我心里又难过,又害怕。伤心的泪水从眼眶里涌了出来。妈妈都这样痛苦了,她还在不停地问弟弟哪里疼,似乎在询问中,她能够忘记手上的痛苦。

    妈妈是脱臼了,但,她有一颗最最最善良,最最最慈爱的心,这一切,足以令人感动!

    我的妈妈和丢丢的爸爸都会为孩子无私付出,不管是什么!

  • 5、 谁可以这样爱我读后感
    谁可以这样爱我读后感 这是一本关于救赎与爱的小说,一个月前我在教堂的书店买的。这部小说,是美国女作家弗兰辛。瑞福尔,受到何西阿书的启迪写下的一个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美丽的安琪儿年幼被卖,长大后成为旧金山地区当红的妓女。她看透了男人,看透了世态炎凉,认为世上没有真正的爱,只有赤裸裸的利用。然而,敬虔、正直的迈克尔·何西阿爱她如瑰宝,并倾其所有娶她为妻,安琪儿回报他的却是抗拒、背叛和一次次地逃跑…… 一开始读,我就完全沉溺在这部小说中了,以我以前的个性,我会一口气把它读完。可是现在我舍不得这样快地读完它,每天临睡前看一点,内心充满喜悦和感恩。 本书通过安琪儿与迈克尔的爱情故事,揭示了“爱和饶恕”的无穷力量,看书时,常常被感动的泪流满面,这种流泪和以前看小说电影电视时的流泪完全不一样了,除了被女主人公安琪儿的悲惨命运而流下同情的泪水外,更多的是被男主人公迈克尔那不离不弃的爱而感动,除了这种来自上帝的爱,谁可以这样爱我呢?作者把她对圣经真理的理解,对爱与饶恕的领悟,贯穿在全书中,让我也感受到了这种来自上帝的无私的爱,每次泪流满面时,就如同受到一次洗礼。同时也让我领悟到有信仰的文学创作是如此魅力无穷。我知道,在阅读过程当中那无数次的颤抖与流泪,都不是徒然的,那是上帝的带领,“在那个时刻到来的时候,他会为我指明该走的道路”。
  • 6、 英语可以这样教读后感

    英语可以这样教读后感

    英语可以这样教读后感第2页

  • 7、 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读后感

    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读后感

    东湄小学池利萍

    在这里先和大家简单交流一下此书内容:全书共分五个部分:一是开学了,我能做些什么;二是课堂上,我是这样教的;第三部分是:在我眼里,没有差生;第四部分是: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第五部分:教师,你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

    这本书以细节和故事的形式,真实,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了名师的一言一行以及隐藏在背后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用心品读,用心思索。书中精选了中外20位名师,他们在开学第一天就能唤醒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他们的眼里从来没有差生;他们的教学艺术代表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教学所能取得的最高水平;他们用真教育唤醒学生内在的生命,影响着学生的一生。

    怎样才能做一名不寻常的老师?我想这些都体现在教师身边的每一个小节上。

    不寻常的教师怎样关注差生?如果哪位学生一旦被教师定位为差生,这不仅是学生的不幸,更是教师的不幸。因为自从这一刻起,教师很难发现差生的优点,认为差生什么都差,但忘记了差生不会永远是差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所有学生都要公平、公正。因为无论学生家境如何、智力高低、个性差异都是教师的学生,都要关心和爱护。只有给予所有学生同样的关心和爱护,才能体现教育爱得伟大、公正和无私。只要我们教育者多给他们一份爱,每个人都来关心差生,爱护差生,使差生向积极方向转化,是完全做得到的。

    举个教学中的例子:有一天上课,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突然看到黑板上还有内容没有擦掉,便有些不高兴的问:今天谁值日?为什么没擦黑板?班上无人应答。我见没人答应,生气地又问一遍。这时,坐在最后一排的宇同学跑上来,迅速地擦起来。这是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平时老师都不喜欢他。这时只见他认真地擦着黑板的每一个角落,由于擦的太快,弄得教室内尘土飞扬。这时,我说:大家都瞧见了吧,这就是由于值日生的不负责任造成的。不知是谁小声嘟囔了一声:今天不是他值日。班长忽然站了起来,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今天是我值日。我惊讶,因为班长平时表现非常好,现在批评他是否会让他以后无法在同学面前树立威信,于是我低声说了一句:坐下吧,下次注意。这时,宇同学擦完黑板,默默地回去了。课后,我无意中听到学生的谈话:班长都不做值日,老师都不会罚他,上次,我忘了擦黑板,就被罚了。谁叫你的成绩不好?老师就是偏心。我呆住了,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教学中,我们不经意间也容易疏忽大意,没有做到尊重学生的

  • 8、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读后感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读后感

    当我捧起《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时,我一下子被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所吸引,掩卷沉思,受益非浅。一个故事述说着一个教育的智慧,这份智慧让人深思,给人启迪。

    开学第一天,在很多教师眼里,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一般的做法不外乎点名,打扫卫生,发新书,强调班级纪律等。这些行为是教师熟悉的,也是学生熟悉的,没有任何不妥之处,像每天的日出日落一样平淡无奇,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无法走进学生的生命深处。

    然而,在开学第一天这一特殊的日子里,有一些老师不循常规,以自己的独特方式,给学生带来无比的惊喜。如文中的俞玉萍老师,自1997年担任班主任至今的十几年里,为了迎接开学第一天,她前一天晚上往往很少睡觉,因为她要为每一个学生设计胸卡。胸卡正面上端印着红色字体“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我有美丽的花”,卡片的正中是三颗淡蓝色的星星,是让孩子们自己写名字的地方,下端是几朵盛开的洁白的百合。卡的背面则根据学生的名字写上个性化的寄语。

    到了开学的这一天,她早晨6点,准时到教室,学生陆续来到,她让第一个到的学生引导第二个学生到座位上坐好,第二个引导第三个,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学生到来坐好。接下来请学生阅读卡片,猜星星的用处。请学生说说自己名字的由来及含义。之后,俞玉萍老师会为学生朗诵一个故事,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就这样,俞玉萍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将一朵美丽而坚韧的百合花深深地种植在学生的心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俞玉萍老师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这种坚守的难能可贵之处,正是俞玉萍老师的魅力所在。

    其实,很多时候,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差别并无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与神秘,教育教学中一些不易为人觉察的细节,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爱心与执着,已经足以说明一切。他们幸福着学生的幸福,快乐着学生的快乐。

    断断续续读完这本书,点点滴滴收获在心头,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好茶,越品越有味。这正如美国富兰克林说的“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 9、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读后感

    【篇一: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读后感】

    寒假期间读了《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给我们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想要做一名好教师,不是简简单单的爱学生就可以了。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学生极易照样接受,很少去鉴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首先必须有高尚的人格作保证。教师,作为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理应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塑造自己的学生和自己本身。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身人格修养和素质的提高,要不断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改造,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形成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健康的人格品位。

    教师要对学生一生负责,必须重视个人修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言行脱节,说做不一,或者是要求学生这样做,自己却那样做,只能引起学生反感,造成恶劣影响。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光明磊落,心地善良,诚实正直,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身教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能感染、感化学生,形成号召力;教师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敬业精神等,使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形成凝聚力;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人格能够影响人格,只有教师自己有美好的心灵,才能使别人的心灵更美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追求人格完美时要做到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短处。这是中国教师形象代言人、优秀教师于漪在回答今天怎样做教师这个问题时所作的回答。只有教师自己拥有完美的人格,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必须准备好这两把尺子,时时刻刻把自己与其他教师进行测量,找差距,想办法,改进自己的方方面面,这时给学生的爱才不是笼统的糊涂的爱。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这样一段话: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的微笑而微笑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

  • 10、 《好老师可以这样做》读后感
    《好老师可以这样做》读后感 韩凤利 《好老师可以这样做》是杨聪老师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结晶,作者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教学实例,展现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感人故事,同时也为教师与学生架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从中我学会了像杨聪老师那样与学生“对话”。 杨聪老师善于细节描写,特别是多维度的师生“对话”,让人误以为在看小说。然而,这些生动的师生情感交流绝非“虚构”所得。“对话”是走进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很多教育之所以成效不彰,皆出于教育者无法打开学生的“心门”,不屑于“对话”,没时间“对话”,不想“对话”,不会“对话”,种种原委。在杨聪的书里,你随处可见真情流露的师生交流,课上富有弹性的问答,课间朋友式的倾情交流,课外的电话、短信、日记、作文,乃至假期的鸿雁传书。老师是那么主动体贴地问询、慰抚、激励,学生也那么无间地交换心声、倾诉、感恩。有意栽花,无心插柳,短如微博“互动”,长若绵绵“情书”。杨聪显然是一个深谙此道的“心灵捕手”。 想想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总是埋怨学生不善言谈,不和老师进行交流,岂不知我们对学生的严厉、和学生之间的代沟,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感不断增加,学生如何会打开心门和老师畅所欲言。假如我们也像杨老师那样主动创造一切机会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把老师看做是自己的朋友,师生之间的对话有怎会难以建立? 教育的优与劣,教师的好与坏,可能会有很多种定义。但有一条却颠簸不破,那就是对学生要“好”,以广阔的胸襟包容每一个孩子。“好老师”杨聪正是对此做出了自己最真实、最直接的诠释。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04-03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11

  • 2023-05-25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13

  • 2019-10-13

  • 2019-10-13

  • 2019-10-13

  • 2019-10-13

  • 2019-10-14

  • 2019-09-20

  • 2019-10-13

  • 2019-10-14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1

  • 2019-10-14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14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14

  • 2019-11-16

历史可以这样读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历史可以这样读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历史可以这样读读后感、2024历史可以这样读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