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高中作文读后感1300字 > 地图 > 高中作文读后感1300字

高中作文读后感13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爱本来可以不这样痛苦》读后感1300字。

俗话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中外经典名著就很有必要。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看过几本中外经典名著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爱本来可以不这样痛苦》读后感1300字,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爱本来可以不这样痛苦》读后感1300字
与大家们分享和讨论我对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想, 大家各抒己见,我利用这样的机会,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再一次的深入思考和整理,同时也对自己的一些情结进行了一次深度地整理和修复,对这段时间以来的思考,也作了又一次推进。在此,感谢同门的师姐妹的陪伴和鼓励!
精神分析理论善于挖掘人的深层潜意识心理,发现很多未解的情结都来源于对爱的渴求,暂且不管这爱是以怎样的方式实施,是否真正的爱或正确的爱或假爱之名,但那一定是一种不能割断的情感连接。人在更大一部分上是情感的动物。于是,很多人过分强调早期的创伤,企图通过挖掘和修复这样的创伤而重建生命,但是,由于精神分析理论过于坚涩,而潜意识世界又太过深奥,很多人本着自己一知半解的零星知识,开始了对自己的一些问题进行不断地挖掘,将伤口展露,并进行外归因将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归因于早年因为爱未能得到满足而带来的创伤,这样的伤害往往来自于父母或者至亲的亲人。
于是,我们会发现,其实那些父母或亲人们,一样也是早年创伤的受害着,他们一样背负着沉重的包袱,被上一代伤害过,却不自觉地将这包袱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遗传给了自己的后代。这就是我理解的人类精神的轮回,或者家族命运的轮回。
当我们纠结于过去,那些过往的缺憾或者伤害,都已然成为过去,无法改变。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者,当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受自己潜意识影响的同时,更大程度上是受自己的显意识影响的,这就是观念改变命运。我认为,关于爱的痛苦,是我们自己成长得不够,缺乏清晰的自我边界导致的。当我们纠缠于过去,其实是把自己的生命丢给了父母或亲人去负责,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把那归因于早年的创伤,就不需要为自己当下的错误承担责任。但是,让我们想想,至亲如父母,又如何能够决定我们当下的所思所想?我们更需要面对的,是当下的自己,以及我们的选择。
我也曾经不满意自己的童年,不满意自己的父母,我甚至也怨恨他们。比如,母亲永远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优秀,她永远看不到我真实的需要;比如,父母在我的婚姻选择上没有给我足够的理解和帮助,他们因为恐惧我受到伤害,在想把我拉回到身边时,却相反把我推得远远的,等等。为了这些不曾言明的伤害,我一直无法与父母作深入的沟通与交流。现在再反思我与父母的关系,我发现,其实我是多么的幸运!我的父母勤劳善良,任劳任怨,为了我们的幸福他们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还依然毫无怨言地在为我们操劳。
曹禺老师在写嘉美的故事时,认为嘉美的母亲就是她生命中天使和魔鬼之根,是嘉美惧怕真爱的病毒源头。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或许有道理。但是,从最终嘉美与母亲的和解来看,这位母亲何尝不爱自己的女儿?只是她自己无法爱,也不知道如何去爱,因为她自己不曾圆满的得到爱。我们是否应该把嘉美的痛苦归咎于她的母亲,相信答案不需要再作讨论了。生命本身就存在缺憾,我们又如何能去苛求完美?(读后感)
因此,我在心里对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作了一次深刻的和解,我第一次深深地理解了我的父母,放下了那些狭隘的不满和怨恨。我发现当我放下这些情结,我心里的某一个角落就慢慢修复并饱满起来,这样微妙的变化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残缺。理解了我的父母,放下了我的怨恨情结,我与女儿的关系也变得明朗起来,因为相信自己已经具备足够的能力,脱离命运的轮回。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谁可以这样爱我》读后感2000字


《谁可以这样爱我》读后感2000字
这是淘金热时期发生在美国旧金山的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美丽的安琪儿年幼被卖,长大后成为旧金山地区当红的妓女。她看透了男人,看透了世态炎凉,认为世上没有真正的爱,只有赤裸裸的利用。然而,敬虔、正直的迈克尔何西阿爱她如瑰宝,并倾其所有娶她为妻。安琪儿回报他的却是抗拒、背叛和一次次地逃跑
我,早已过了读言情小说的年纪,亦不喜欢将已有限的时间浪费在风花雪月的爱情幻想中。可禁不住朋友们的一再推荐,拿起了这近500页厚的Redeeming Love,没想到能在两个月看完。虽然没有像朋友一样废寝忘食地一气呵成,但对我来说已属不易。
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人容易迷失在各种媒体的轰炸中。我所坚持的原则是,不沉迷于过去,只要尽力过好当下;少做无病呻吟,多一点对生命成长有意义的积极。虽然每一种新资讯形式刚出现也会兴奋一下,但很快便可全身而退。刚接触网络小说和电子书时,也疯狂地读了一些言情小说,很快发现大多对自己并无益处。虚幻中近乎完美的男主角用大把的金钱和大把的时间营造极致的浪漫,容易使人觉得现实中的爱人所付出的感情不值一提,而心中充满了失望,委屈和抱怨。Redeeming Love 中的Michael 也是一个几乎完美的男人,而且爱的是一个妓女Angel。但在阅读中却不会让人拿完美的Michael和自己不完美的配偶比,而是与身体和心灵都支离破碎的Angle和自己相比,甚至与无限宽容和忍耐的Michael相比。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充满了积极的生活意义 - 在婚姻中需要改变的不是对方,而是自己。
Michael给予Angle的爱是可以包容她过去的爱,是可以宽恕她一切的爱,也是给予她力量和重生的爱。这爱已经远远超越了爱情,而升华到更伟大的爱。可能就是此书和其他爱情小说最大的不同。再怎样激情澎湃的爱情,最终也要归回平淡。为回避这平淡,言情小说要么以悲剧收尾,要么以一句Happily ever after略过婚姻这一章。Michael却不管Angle做了什么背叛他使他痛苦的事都坚守了(读后感)自己在婚誓中不离不弃的诺言。
我们都渴望遇到Michael这样的男人,但为什么不试着自己去做Michael呢?神爱我们每一个人,在他眼中我们都是他最完美的作品。可这完美的作品为什么到了婚姻中就不完美,甚至丑陋起来了呢?原来恋爱时的优点为什么到婚姻中全成了缺点,甚至污点了呢?我做了二十多年的基督徒,到现在才真正明白圣经中说的爱是什么。哥林多前书第13章对爱做了最终的诠释: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这里的爱都是理性的,而非感性的。情窦初开时相信爱是感性的无可厚非,但若经历了恋爱和婚姻之后仍相信爱是感性的,必然无法得到长久的真正的爱。人的感觉是那样的短暂,不稳定和不专一,怎能和神给我们付出的爱,牺牲的爱和无条件的爱相比。在婚姻中要学会从感性的爱过渡到理性的爱,从人的眼光过渡到神的眼光。这大概不是我总结出来的婚姻秘诀,每个人可能都会经历到。刚结婚时以为只要有最初的爱就可以天长地久,却发现原来婚姻才是我们一生要经营的事业和学习的功课。我因为没有很多时间,所以经常随身带着这本书,有一点空闲就拿出来读。有一天和几个家长在等女儿上中文课时,一个妈妈问我读什么书,我立刻大力推荐,说自己才读了一半已经开始对老公好一点了,立刻几个爸爸围了上来。想想我们的老公也真可怜,连妻子的温柔体贴都成了奢侈品。我们很容易宽容别人,却不原谅自己的爱人;我们对周围的人和颜悦色,却对自己的丈夫横眉冷对;我们可以给陌生人关爱,却对枕边人视而不见。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但神给我们的总是最好的和最完美的。相信这一点就会使我们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Michael正是这样一个敬虔的基督徒,他把Angle当成神送给他的礼物,而不是像paul一样认定她当过妓女就永是妓女。而paul也最终明白,他怎样看Angle其实正是他怎样看自己。
我们可能永远也不能像Michael那样来爱,但至少心中都会有一个Michael和我们的老我争战。同样我们每个人心中也有一个Angel。虽然我们没有她那样的坎坷经历,但一样经历过心灵破碎,自轻自贱,同样需要医治和救赎。Michael用爱给Angel指明了救赎之路,但他明白他不是上帝,Angel需要靠自己走上这条路。所以当Angel第三次逃跑后他没有去找她,而是等她回来。而Angel的三次逃离,就是她三个阶梯的自我救赎。Angel第一次逃离是想要得到物质上的自由,她以为去要回自己做妓女赚来的金子,就可以使她摆脱一切男人;第二次逃离是想要得到精神上的自由,她发现自己爱上了Michael,而害怕被爱伤害;第三次逃离是想要得到灵魂的自由,她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舍己的爱,要成全Michael一个更完整的家。最后,Angel回到Michael身旁,告诉他我的名字叫Sarah,她终于得到了真正的自由,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一次一次逃离神的恩典,以为靠自己就能找到生命的答案。千疮百孔后才发现原来答案神早已放在我们身边,只有爱才能使我们得自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都需要救赎,有时我们可能成为别人的救赎,有时别人又成为我们的救赎,但救赎的最终源头只有一个那就是神的爱。
人的爱是有限的,是会枯竭的,需要不时的补给。所以我知道我还会第二遍,或第三遍地读这本书。

读《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有感


我拜读了赵国忠老师的《今天可以这做老师》,封面上有一段文字“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给学生带来无比的惊喜;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是真正的教学大师,他们的课堂永远高效有趣;

今天有这样的教师,在他们眼里永远没有“差生”,他能让最差的学生的学生考取重点大学;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获得最精彩的教师人生……今天,我们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段话简简单单,却让我感受到教师的无穷魅力。我被书中许多中外优秀教师对学生那浓浓的爱与超常的智慧深深地吸引、深深地感动。同时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中列举了许多案例,如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小蚂蚁的伟大起点常丽华,让“倒数第一”考上北大的王金战,一个创造教师奇迹的雷夫,差生的救星李圣珍等等。在拜读完这些教育大师的教育故事后我不经感慨,每个大师成功的背后都是他们对于学生的爱,对于学生的付出。

这些大师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她接触的学生也是我们现在正在接触的学生,但是她对于学生付出的爱却不是我们所能企及的。她还自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因生给爱10法对待病残生爱在得体,体弱生爱在关心等等。一个老师光有爱是不够的,没有哪一个学生会喜欢一个教学能力不强的老师,哪怕你再爱他们。在某种意义而言,教学水平高,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桂贤娣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老师,她不仅懂爱会爱,她还是一位颇具教学艺术的老师,她独创的情感教学法得到了专家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从书中所列举的几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桂贤娣老师做的都是一件件小事,正是这些小事最真实的演绎着她的艺术,也进一步的将她的教育艺术,磨练的愈加炉火纯青。桂贤娣老师是一本爱的教科书,用她的情感教学,用她的情感育人,正是有她这样的大师,鼓舞着我们,给我们这些后生们做出了指引。

在教师这个岗位我已有近5年,但是我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纷繁复杂,但是我也体会着一名教师所特有的幸福。我爱学生,学生也爱着我。可是通过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如果像俞老师、桂老师那样,爱的恰当,爱的得体,爱的有效,这样的工作才会充满色彩,五光十色,光彩夺目。

《人间失格》读后感3000字-无痛苦,不人生


这是我读过的唯一一本我不喜欢的书。

而我不喜欢的书竟然把它读完了,我也挺佩服我自己的。

不喜欢的主要原因是,一旦我和书中人物产生了共鸣,我浑身上下都不好了,我好些日子不能从书里的情节走出来,它让我失迷。

读了几章,就被书中描写的颓丧、压抑、恐惧、厌世的情绪深深感染,我就在想,书中主人公的形象往往都有作者或多或少的影子,以我读的这几章来看,这个作者不能寿终,非得像海子顾城一般自杀。果不其然吧,问了度娘,告诉我: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是日本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逆行》、《斜阳》和《人间失格》等。1948年6月13日深夜与崇拜他的女读者山崎富荣跳玉川上水自杀,时年39岁。所以我特别赞赏这句话:与其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最后的遗著,不如说这是他留给这个冷冰冰的世界的遗书更合适。

书中主人公是一个叫叶藏的孩子,他早熟,心思重,有一颗玻璃心,他置身于人群中却过着灵魂离群索居的生活,三观与周围的人那么格格不入,却只能悲叹我很抱歉,生而为人,为此他常常彻夜难眠,痛苦呻吟,他说我对人类充满恐惧,却无法让自己对他们死心,然后放弃。挣扎、彷徨,试图以扮演一个小丑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他也试图想取悦身边的人,亲人、老师、同学,他承受着不该一个孩子承受的所有的负面情绪。我真的想知道,这些消极悲观,这些颓废沮丧,一个小小的孩子,何以会被这些情绪笼罩?

叶藏终于长大了,我本以为长大后历经世事会有所改变,因为当他第一次远离故乡,他终于觉得这他乡之地比故乡更让我轻松自在,但我错了,那只是一时的轻松自在,有一天他终于意识到城里人的生活将我这个不分内外,只会逃避人生的肤浅笨蛋彻底拒之门外我没和任何人来往,也无法走向任何人的家门;于是乎在他乡生活的日子,长大后的叶藏越发的颓废,除了逃课,他还染上了酗酒、抽烟、娼妓的恶习,糜烂的生活就跟我们眼中的小混混差不多。但我知道,那行尸走肉般的躯体里埋着的是一颗躁动不安、不屈服却又无奈的灵魂,他想用漫画赚来的钱买烟买酒,但惶恐和忧虑与日俱增;他看不惯世人明明相互不了解,看不清,却要视彼此为挚友,死了还要为其哭泣,念诵悼词;他也想自我救赎,呼喊神啊,求您赐予我坚定的意志,让我看清人的本质。人们互相倾轧,难道不是罪过吗?神啊,请赐我愤怒的面具吧!但,救世主从来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自己。

可是,叶藏无法拯救自己。追溯他的原生态家庭,叶藏从小生活在一个古板的旧式乡下家族,大家都板着面孔吃饭,就俨然成了一种仪式。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在规定的时间内聚集到阴暗的屋子里,井然有序地摆好饭菜,即便没有食欲,也得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嚼着饭粒,如此之压抑!这样的气氛让一个小孩子对用餐时刻充满了恐惧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要问小小的叶藏为何如此敏感,对与人交往充满了恐惧和渴望?我们可以猜想,也许是因为生来就体弱多病,是因为天生性格阴郁,是因为少与人接触,是因为他画地为牢囚禁了自己。他用他那颗纤细敏感的心灵,发现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就像是人们对空气中数不清的百日咳病菌的恐惧;澡堂里有无数能致人失明的病菌;理发店有看不见的致人秃顶的病菌;电车扶手的吊环上有数不胜数的疥癣虫在蠕动;生鱼片和烤肉里潜藏着绦虫的幼虫;还有这样那样的致病生物的卵;当你赤脚走路时玻璃碎片会划破你的脚,碎片也会进入体内到处游走,刺破眼珠等等;即便他以为彻底把自己隐藏起来时,竟不小心被一支从身后射来的冷箭射中。

这支冷箭是什么?这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世人每个人的说话方式都这样拐弯抹角、闪烁其词,包含着规避责任的复杂与细微的心里变化。他们总是徒劳无益地耍着小心眼,对他人严加防范,对此我一向困惑不解,既然无法理解,我就只能听之任之,要不就用滑稽搞笑搪塞,或者保持沉默,采取消极的态度面对。叶藏的内心独白似乎让我明白了什么,因为我也时常有这样的感觉,当我由讨厌他,到好像理解一点他,甚至于开始慢慢有点同情他的时候,我似乎也有点害怕面对自己的灵魂了。

因为我竟然发现,其实自己与叶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好像也有两张面具,出门一张,回家一张。出门的那一张面具,过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日子,无法不关注周围的人群,无法不担心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无法不遵循着不愿遵循的社会规则,无法拒绝内心明明不喜欢的邀请,那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不是没有,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 ,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对叶藏的内心独白,一方面坚决抗拒着,一方面又被深深侵蚀着我一而再地自问自己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往,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这能算作朋友吗?真是一部让读者内心极端拧巴的一部作品!

我就是觉得这是一部阴暗的小说,阴暗到让人不相信世上有蓝天白云、有山间明月、有清流急湍、有似锦繁花,昨夜,美酒入喉,我心欢畅。今朝,酒冷香落,徒留荒凉。怪哉,仅一夜之隔,我心竟判若两人!之所以说拧巴,是因为在我强烈否定的同时,又觉得叶藏的独白深深地击中了我,哪有永驻的青春?哪有永恒的誓言?哪有永远的和乐?叶藏极端沉重的独白,是人生绝望的极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这是叶藏或者是太宰治的选择,最终的去路也就不言而喻了。

不得不承认,刚开始,我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在看一个近乎变态的叶藏的故事,看着看着不自觉的就在回顾和剖析过去的自己,整个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却也是刺激而痛快的。以至于在读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问自己: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过去?假若你也曾有过一段晦涩孤寂的时光的话。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未来?假若那也将是一段充满荆棘艰辛的旅途的话。

书中的最后,叶藏没有和这个世界和解,更重要的是没有和自己和解,他感慨自己失去做人的资格,无论自己多么努力,也终究无法做一个正常人,他的灵魂找不到他赎也得不到自赎,这无疑是最绝望的事情,这会不会就好像一个完美主义者看到自己忽然残缺的身体,难以挽回的那种悲恸,于是他彻底丧失了勇气,再也找不到办法去融入人间,于是他最终被世界遗弃而他也遗弃了这个世界,这是叶藏性格使然,这也是太宰治命运使然。

我真想告诉还没读打算读这部作品的人一句话:这是一本需要带着自己坚定的价值观去阅读的书,否则,这真的是一部容易让人沉溺其中感觉世界都灰暗起来的作品。不管它是否引起过我内心的共鸣,我依然要说,与叶藏相比,与太宰治相比,我还是更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世界,我还是希望让自己努力做一个幸福的人,并不是我的人生一帆风顺,只是生活早已告诉我,即便有生离死别,即便有尔虞我诈,即便有难防冷箭,可是每一个孤独的旅行者依然要坚韧地活下去,勇敢地活下去,这就是生活!

越是看到生活的不如意,越会珍惜人间的真情与美好,试问哪个世人不是遍体鳞伤后依然彳亍前行?愿所有迷茫的人,坚定的做自己,都能够与这个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

即便未来还会有苦痛,那又怎么样?正所谓,无痛苦,不人生。

要快乐的生活。

更要坚定地奔跑!

爱与痛苦_读《青铜葵花》有感1000字


爱与痛苦_读《青铜葵花》有感1000字:

曹文轩写的这本《青铜葵花》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那一个个微小,却感人至深的细节,那一个个简单,却充满爱意的动作,那一幅幅朴实,却催人泪下的画面……充满了爱,无时无刻不让我潸然泪下。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叫做“葵花”的小女孩和一个叫做“青铜”的小男孩的故事。葵花和父亲相依为命,她的父亲是一位雕塑家,专爱做青铜为材质的葵花雕塑。他们在干校生活。一次,葵花的父亲太痴迷于大麦地葵花的景色,不幸落入水中,离她而去。可怜的葵花成了孤儿。后来,葵花被大麦地最穷的青铜家收养。青铜是一个哑巴,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葵花和青铜成了兄妹,也成了好朋友。

青铜家虽然很穷,但为了让葵花能上学、有新衣和新鞋穿,全家人省吃俭用,还把唯一的读书的机会,无私地给了葵花。葵花也很懂事,懂得报恩,她教哑巴哥哥青铜识字,为了赚钱给奶奶治病,冒着危险到很远的江南去捡银杏……虽然日子过得很清苦,有时甚至饥寒交迫,他们一家却那么乐观、那么勇敢。他们的日子,贫穷也充实、温暖。然而,就当日子慢慢好起来的时候,市长听说用青铜雕刻葵花的作者的女儿生活在农村时,坚持要把她接走。葵花走了,青铜一直痴痴地在草垛上等葵花回来。一天,他似乎看到葵花回来了,激动得一不小心从草垛上摔了下来。他醒后,竟然喊出了“葵花!”

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爱_无论是兄妹情,还是长辈和晚辈之间的感情,都让我沉思_爱,真是十分伟大。是什么让贫穷的青铜家在紧衣缩食的情况下,还收养了孤儿葵花?是什么让青铜家挺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水灾、火灾、蝗灾?是什么让哑巴青铜再次说话?是上帝保佑着他们,还是幸运之神眷顾着他们?不,都不是!是爱!是天底下最无价,也最珍贵的爱!是爱,让青铜一家在困苦境遇中不退缩;是爱,在青铜一家遭遇了种种灾难后,给了他们勇敢活下去的希望;是爱,创造了奇迹,让青铜不可思议地说出了话!

爱,是个说不明白又琢磨不透的东西。同时,生活中的痛苦也是不可缺少的。作者曹文轩曾说过:“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一个时代人的痛苦。读后感

·

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也许,也就是《青铜葵花》的写照吧!

正如罗曼·罗兰说的,我们应当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它锻炼人们开展伟大的心魂。凡是不能兼爱欢乐与痛苦的人,便是既不爱欢乐,亦不爱痛苦。凡是能体味它们的,方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时的甜蜜。

是啊!生活是由欢乐和痛苦组成的,缺一不可。苦难面前,我们可能也会无可奈何。但是面对苦难,我们可以选择拥有爱心。有了爱,就算生活过得再苦再累,心里也是温暖充实的。这大概就是《青铜葵花》要告诉我们的吧!作者:马子登

喜欢《《爱本来可以不这样痛苦》读后感13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高中作文读后感13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