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历史传奇人物读后感 > 地图 > 历史传奇人物读后感,2024历史传奇人物读后感范文大全
历史传奇人物读后感相关栏目
历史传奇人物读后感热门栏目
历史传奇人物读后感推荐
历史传奇人物读后感

(共 2822 篇)

  • 1、 《当历史可以观看》读后感

    《当历史可以观看》读后感

    周英耀

    虽然作者在字里行间援引了不少摄影理论,诸如桑塔格的《论摄影》以及罗兰?巴特的《明室》,但冯先生无意于(也无力于?)探究哲理,仅点到为止,文字以记述为主,以《老照片》杂志编辑工作为始,亦以其为终,跳不出这个框框。

    或许是因为我看过一些摄影批评理论的书籍,形成了我对该书的偏见。我总期许作者能够深入讨论一下,在中国历史洪流下摄影如何嬗变,又或者反过来,在摄影发展下中国历史记述如何嬗变。这到底不是书籍的主旨,不可苛求。在阅读时得到了时间上的消遣、收获了一点感动、增加了一点谈资,其实已足矣。但不得不说,如果缺少了理论和思辨的升华,引不起读者的思考,那么,能让读者记忆深刻的内容就不会多,看过了也就只是看过了,水过鸭背。

    可以说,本书的文字是朴素平白的。这带出了我想说的另一个问题,书中引用的黑白照片大多也是朴素平白的,不是摄影史上的名作。但是,在中国的语境下,这些普通人的普通老照片竟也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弥足珍贵”一词或可表达一二。

    是否中外所有老照片都具有同样的特性?我看未必。中国老照片的珍贵性尤为特出,原因如下:

    其一,中国近现代变化太快。每时每刻中国都在变化,仅仅几十年的变化,已可匹敌他国数百年,“采样”焉能不频?不用说城市和人文,就连自然景观,都说不准明天是何模样。

    初生婴孩的情况类似。卡尔维诺在小说《摄影师的冒险》中,有如下论述:“当父母把小孩带到世界上来之后,他们的最初本能之一就是将孩子拍摄下来。考虑到成长速度之快,经常拍摄小孩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因为没有其它事物能够比一个六月大的婴孩流逝得更快、更难记住,他很快就会被一个八月大、然后是一岁大的婴孩所删除和代替;还有,在父母眼中,一个三岁大的小孩所拥有的全部完美都会被一个四岁大的小孩摧毁,根本无从避免。摄影相册是唯一的地方,所有飞逝的完美都得以在此保存和并置,各自追求着自身无可匹敌的绝对性。新的父母会热情地拍摄儿女,想要将他们转化为黑白或者全彩幻灯片的静止状态……”

    其二,中国传统文化对摄影的干扰太大。国人传统文化的劣根性,大师们已多有阐发,例如爱好形式、面子,不求真实,专制严重,等等,这里就不多说了。因而,大多数照片(尤其是旧照片,当时拍摄的话语权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上)的拍摄目的不纯粹,拍摄内容是粉饰过的,拍摄形式是指定的,甚至造假也在所不惜。所以,偶尔有一两幅照片反映实情,贴近生

  • 2、 历史传记读后感

    历史传记读后感范文一

    拿破仑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的科西嘉岛,小时候家人叫他拿波里昂尼。父亲夏尔波拿巴,是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母亲莱蒂齐亚波拿巴,是一个坚忍不拔的女子,也是一位严酷的母亲。

    1778年,拿破仑9岁那年,为了生计,他跟随父亲、舅舅约瑟夫费舍及兄长约瑟夫离开母亲从阿雅克肖港出发前往法国。从此以后,兄长约瑟夫走向了神甫,拿破仑去了军校,舅舅做了神职人员,四人去法标志着拿破仑的少年时代从此结束。

    少年时代的拿破仑没有波澜起伏,但军校的生活却开始改变他的人生。家庭的清贫使得他过早的成熟,刚刚进入军校仅仅9岁的他便深知,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努力,他在这个世界上将一无所有,当时他的成熟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年龄。在军校时,他相信他的意志力注定会使他成功。为了毫不怀疑的取得成功,他充分利用军校提供的一切优越性,无论多么谦卑也在所不惜。

    1784年,15岁的拿破仑进入了巴黎皇家军官学校。由于扎实的数学功底,他成为了14名精选出来的非贵族炮兵学员之一,开始了真正的军训生活。

    拿破仑沉默寡言、勤奋好学。他对于抽象的科学他能够运用自如,其数学和地理知识扎实。他安静而孤独,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负不凡。

    拿破仑一生体现出了人类的超越性,他是个愤怒的理想主义者。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改变整个欧洲的丰功伟绩,还有他的勤奋与荣誉。

    拿破仑自己这样形容:事业和前程的大门是向有才华的人敞开的,而不论其出身或财产如何。对于我来说,如果可以归类的话,自己的永不满足和大胆的欲望可以归类到野心。野心是拿破仑心智的原动力和他意志的永恒实质,它是如此紧密,以至不能同他本身区别开来,甚至有时还达到了不知不觉的程度。

    法国人视拿破仑为民族英雄,但大多数欧洲国家在拿破仑的征服下深受凌辱,表示憎恨。

    历史传记读后感范文二

    这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长篇小说。小说以美国密西西比河上的圣比得堡镇为背景,描写少年汤姆索亚和他的顽皮少年哈克贝利费恩及汤姆的女友贝基撒切尔的冒险故事,本书被认为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主人公汤姆聪明又淘气,不屑与平庸的生活,富有冒险精神,用不断的逃学和恶作剧来对枯燥的学校教育循规蹈矩的大人们表示反抗,汤姆虽然调皮,但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在危机降临的时候,汤姆和他的顽皮小伙伴们却都能挺身而出,显示出他们思想善良的一面。

    童年的世界是一个妙趣横生的世界,是一个调皮

  • 3、 《杀人的历史评传》读后感1500字

  • 4、 近代历史人物读后感

    近代历史人物读后感

    《张学良传》读后感

    张学良,堪称传奇的一生,中国历史上闻名的人物,他传奇的一生经历与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深深吸引了我,所以我阅读了《张学良传》。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对张学良将军一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那时中国的历史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张学良传》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对张学良将军公正评价,是一部很优秀的历史着作。这本书叙述了从张学良将军的青少年时期一直写到他住在台湾的晚年生活,包含涉及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众多,书中展现出了张将军的曲折坎坷、又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道路,并从多方面角度表现出了他那纷繁复杂的精神世界,揭示出了他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成长为一个杰出爱国将领的过程,他的一生,更是从民国初年至今的一部历史画卷的缩影。在我看来,张将军面对中华民族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者蹂躏,国破家亡的局势,主张爱国一家,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力谏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要改弦更张,联合共产党共同抗日。

    1928年,在张将军父亲被日本人炸死后,也就是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张学良将军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背负国耻家仇的他,为国家的统一和对外抗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张学良将军在个人利益的与国家利益选择中,选择中选择了国家利益;在个人安危与祖国安危的选择中,选择了祖国安危,正确处理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安危与祖国安危的关系,使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企图变为泡影,使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他这种顾全大局的行为以及他将民族、国家放在首位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都说是时势造英雄,但我认为张学良将军能成就一生,还在于其优秀的各种品质。从张学良早年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自幼处于东北王太子地位,年纪轻轻就带兵打仗的年轻将领来说,他能虚怀若谷,团结部属,并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随波逐流,确是难能可贵的。但他的不同凡响之处,还不止此,在瞬息万变的政治军事斗争中,他也是敢作敢为、雷厉风行的。据说,他有一把刀,那是大帅的珍贵遗物,他很喜爱,一直把它带在身边。这刀做工精致,锋利无比,刀柄上有一行字2020,写的是:事到临头须放胆。看得出来,这对他以后的行动也不能说没有影响。

    张学良一直在探求着救国救民的出路,为了追求一统的中国,爱国情怀一贯始终。在他28岁的时候他以少帅身份成为东三省的领袖,

  • 5、 《贝利传奇人生》观后感400字

    《贝利传奇人生》观后感 如炎热夏季中的一缕凉风,瞬间拂过混沌模糊的脑海;如肆虐风暴前的一声惊雷,震醒空虚迷茫的心灵;像漆黑无助夜晚里的一盏明灯,指明前进的方向;像寒风凛冽冬日中温暖的阳光,照亮内心彷徨的角落。这,就是看完《贝利传奇人生》后的第一感觉。 贝利,一个传奇人物,小学时就在作文里知道了球王贝利这四个字,却从没了解关注过他的事迹,毕竟对一个不爱运动不爱看球的女性来说,球王没多少吸引力。成年后,在阅读短文里读过幼年贝利的故事,多少有些好奇。直到今天,夜晚来临,空荡荡的屋内只有我一人时,不禁翻开电影的目录,希望用一部电影来打发这即将到来的黑暗。 《贝利传奇人生》吸引了我的眼球,贫穷落后的小镇,藏着一个如此有天赋的孩子,虽苦可孩子们欢快的踢着球。虽有禁止他踢球的妈妈,不想看他重走爸爸的老路。但有背后默默支持,愿意教他陪他的爸爸,让孩子在踢球的路上越走越远。我一直坚信,任何天赋都有努力的成分,看到爸爸领着他在医院干完活,在荒芜的后院用芒果练习踢球,特别的感动。当初这些穷孩子没有足球,自己用衣服丝袜做成球,没有鞋子,大家光着脚来练习,还有比这更不适宜的环境吗?真正的球王却从这里诞生。 现在的孩子呢?怪父母不是有钱人,不是当官的,否则自己就是富二代、官二代了,可是,有谁想过怪自己不够刻苦,不够努力呢?我们在找各种客观原因,怪社会,怪出身,怪别人,只是不知道有多少出色的人,曾经在多么艰难困苦的环境里破土重生,创造了伟大的成就。我们平凡做不出多伟大的事,可是,我们可以少抱怨,多工作,少动嘴,多行动啊! 我想贝利闻名于世不仅因为他无与伦比的足球生涯,也有他逆境中重生、在艰难中前行的精神鼓舞世人吧。我要忘掉那些消极无用的思想,振作起来,化蛹为蝶,不为得到什么,只想让我不多的人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 6、 历史人物传记读后感

    历史人物传记读后感范文一

    近日要求撰写读书笔记,一直忙于工作,说心里话,也懒于在工作之外再写指令性文章,因此拖了下来一直未动笔。在大学时,倒是常常写点心得,也写了些读书观感,但十一年的工作生涯,公文和论文写了不少,提笔写自己的东西不多,偶尔写些游记、生活小景和孩子成长历程,是自我心情的反映,为自己而写,不愿示人。

    这下,有要求写读后感,一时不知该选什么书,手头上有尚未读完的万科老总王石所着的《道路与梦想》,挺有感触,其管理企业、为人做事、个人生活自有一番独到之处,令人佩服,但要专门写读后感,尚未有太多的想法。周五又提到此事,忽然梁启超所着的《李鸿章传》涌入脑海,想前两年回合肥探亲,同学陪我到淮河路李鸿章府浏览,很是仔细地看了一番,记得也在李府买了本《李鸿章传》,留做纪念。但今日再从书架上找到此书,却看到书后的印章为中山大学中区新华书店,已是十一年前在广州读研究生时买的旧书,非两年前买的版本,书已发黄,颇感慨时光的飞速。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本人也是正宗合肥人,自是对李鸿章这个产自家乡的历史人物颇感兴趣。本科学了世界和中国通史,正统史学略知皮毛,但不太感兴趣,不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史学已吹入新风,不少新史料进入视野,记得当时近代史的老师博览群书,讲了不少新观点,对李鸿章的评价也不流同于课本和一般书籍,印象颇深。前两年《走向共和》这部电视连续剧曾引起波澜,其中对李鸿章、袁世凯的不同解读在社会上热议很久,电视剧开篇就是穿长袍、用刀叉吃牛扒的李鸿章形象,颇具象征意义,一个乐于接受西方新鲜事务的满清重臣形象呈现在荧屏上,我专门淘来此碟连续两天看完。这次重读《李鸿章传》,更是一口气读下来,由于有任务在身,自然感觉又不一样,草草写下几笔,聊以交差。

    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是最早研究李鸿章的严肃着作,也正如梁公早在 100 年前就提出的那样,李鸿章个人的历史,同时也是晚清40 年的历史。要了解晚清的历史,读一读此书必受益匪浅。梁启超的国学功底和非凡文采、客观而公允的评价以及中西对照的写法,在了解李鸿章的同时,也对当时国民性的了解、对国人劣根性的了解颇有启迪。梁公开篇就是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对李鸿章这位争议人物,评价颇高。针对时人对李鸿章的贬讽,梁启超用客观的事实,理性地定位李鸿章,评价李鸿章一生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梁公十分欣赏李鸿章的才识:吾敬李鸿章之才,吾

  • 7、 关于历史人物的读后感

    关于历史人物的读后感(一)

    《三国演义》中,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有武艺高但又自负傲慢的关云长,绝顶聪明似乎无所不能诸葛孔明,阴险狡诈却又狡猾的董卓,志向远大而又知人善任的孙仲谋等。我但最是??。我但最是??当然是忠厚憨实得关云长了。

    关羽为什么使我着迷,当然是关羽玉树临风,英俊萧晒,重情重义,勇敢坚强的关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羽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两颗炯炯有神的眼睛,镶嵌在扁长的脸颊上,一个柳叶似的眉毛,贴在眼睛上面,耳朵赤红赤红的,他的双臂挥舞宝剑,真有绅士的感觉,而且一生气脸就会赤红赤红的,你一定听入迷了吧,那就听我继续讲下去。

    关羽很勇敢,我相信你也提过一个故事吧;关于在战场是为了救一个伙伴自己中了一根毒箭,毒气逼人所以他去请华佗来治疗。华佗说:需要把肉割掉,把骨头刮一刮,于是他又说:会很疼的。关羽说却说:我不怕!说着,他伸左手出,又叫人找了一个棋盘,叫军师同他一起下棋,棋刚开始,华佗的刮骨疗伤也开始了。关羽一边下着棋一边忍受着莫大的痛苦,有时还会流出汗来,眉毛就会皱起来让让人忍不惨睹呀!

    关于历史人物的读后感(二)

    我是个很喜欢读历史人物传记的人,在我所接触过的历史任务人物中。我认为综合能力居首的是建立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每个历史人物都有自己的功过得失,所以李世民也不例外。可惜他死得太早,只做了二十三的皇帝。这个集政治,军事,文学,武功,治国,平天下等才能于一生的英主,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如果说李唐天下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那其中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李氏宗族里面出了李世民。我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语去赞美他,或许任何词语都不为过。这个五十四年生命中充满传奇色彩的男人,究竟有这什么样的惊人的能力和天赋,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 8、 人物小说《俗世奇人》读后感模板推荐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俗世奇人》,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俗世奇人》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收集整理的“人物小说《俗世奇人》读后感模板推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物小说《俗世奇人》读后感模板推荐【篇一】

    借着暑假的闲暇时间,我重新翻阅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尽管初中时有所阅读,但有点记不清了,所以我决定重新阅读这本书。

    这是一本小说,讲的是旧时天津卫里那些十分有名的人,这些人大都是平民出生,但个个都身怀绝技,为世人所惊叹,书中有十多个篇幅,讲的是不同职业,不同身世,不同绝活的人,作者把这些人写的活灵活现,有趣极了。

    书中难免有些奇人会吸引我们读者的兴趣,泥人张在我眼中就是一个特立独行,有骨气的人。他怀有一身好绝活,捏泥人是他吃饭的手艺,他捏的泥人活灵活现,生动传神,招人喜爱,天津界排第一。有一天,海张五在天庆馆侮辱泥人张,海张五是个有钱人,横行霸道,当官的也让他三分,但泥人张不把海天五放在眼里,他只管喝酒吃菜,忍无可忍后抓了把泥,在袖子里捏出个海张五,啪的一下放在桌上,走了。之后,摊子上就整了一出“贱卖海张五”,引来了重人说笑。不久,海张五花了大价钱买下了所有的泥人,据说连模子也买走了,这事在天津卫闹的沸沸扬扬,好一阵子才停呢。

    有趣的故事情节是我阅读这本书的动力,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很多突出的文笔,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写人物时该怎么写更生动,这本书就是很好的教材,或者事情首尾串联,需要做怎样的手法,怎样更好地作好前后呼应等等,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学习到很多。也许我第一次看时是看书故事和人,再一次看时就会留意书中的有趣写法。

    我也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也许你早早看过了,不过再看一遍这本书时,一定会像我一样另有所获。

    人物小说《俗世奇人》读后感模板推荐【篇二】

    今年我们学了《刷子李》这篇文章,于是就读了冯骥才作家写的《俗世奇人》,“刷子李”只是其中的一位,还有“酒婆”、“张大力”、“死鸟”、“快手刘”、“泥人张”……

    他们虽然生活在一个平凡的世界里,但是自己将自己的拿手活展现的淋淋尽致,因为他们有真本事,“张大力”可以顶起一头肥猪,“酒婆”喝千杯酒也不醉,“刷子李”刷完墙衣服上不会有一个白点,如果有白点就不收

  • 9、 中国历史人物读后感

    中国历史人物读后感(一)

    张学良,堪称传奇的一生,中国历史上闻名的人物,他传奇的一生经历与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深深吸引了我,所以我阅读了《张学良传》。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对张学良将军一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那时中国的历史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张学良传》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对张学良将军公正评价,是一部很优秀的历史着作。这本书叙述了从张学良将军的青少年时期一直写到他住在台湾的晚年生活,包含涉及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众多,书中展现出了张将军的曲折坎坷、又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道路,并从多方面角度表现出了他那纷繁复杂的精神世界,揭示出了他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成长为一个杰出爱国将领的过程,他的一生,更是从民国初年至今的一部历史画卷的缩影。在我看来,张将军面对中华民族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者蹂躏,国破家亡的局势,主张爱国一家,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力谏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要改弦更张,联合共产党共同抗日。

    1928年,在张将军父亲被日本人炸死后,也就是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张学良将军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背负国耻家仇的他,为国家的统一和对外抗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张学良将军在个人利益的与国家利益选择中,选择中选择了国家利益;在个人安危与祖国安危的选择中,选择了祖国安危,正确处理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安危与祖国安危的关系,使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企图变为泡影,使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他这种顾全大局的行为以及他将民族、国家放在首位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都说是时势造英雄,但我认为张学良将军能成就一生,还在于其优秀的各种品质。从张学良早年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自幼处于东北王太子地位,年纪轻轻就带兵打仗的年轻将领来说,他能虚怀若谷,团结部属,并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随波逐流,确是难能可贵的。但他的不同凡响之处,还不止此,在瞬息万变的政治军事斗争中,他也是敢作敢为、雷厉风行的。据说,他有一把刀,那是大帅的珍贵遗物,他很喜爱,一直把它带在身边。这刀做工精致,锋利无比,刀柄上有一行字2020,写的是:事到临头须放胆。看得出来,这对他以后的行动也不能说没有影响。

    张学良一直在探求着救国救民的出路,为了追求一统的中国,爱国情怀一贯始终。在他28岁的时候他以少帅身份成为东三省的领袖,按理他完全可以

  • 10、 记录市井人物的《俗世奇人》读后感模板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俗世奇人》,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俗世奇人》的读书笔记呢?经过搜索和整理,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呈现“记录市井人物的《俗世奇人》读后感模板”,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录市井人物的《俗世奇人》读后感模板【篇一】

    《俗世奇人》中的手艺人个个身怀绝技,令我佩服不已。

    瞧!张大力正举着石锁高兴不已,刘道远正为了人情寡淡而垂头丧气,冯五爷正为了小偷是谁而苦恼,除了这些人物外,令我影响最深刻的是酒婆这个人物。

    故事是这样的,在首善街有一家九等酒馆,酒只卖给穷人,这家酒馆没有菜,没有桌椅,只有酒,而且酒馆只卖一种酒,是用山芋造的,价钱少,酒味大,喝入嘴里如同镪水,劲很猛,让人晕晕乎乎的,像是大年夜里放的那种炮仗,于是这酒就叫炮打灯,这些酒鬼里属酒婆最厉害,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土中,如同把酒倒进酒桶,而令人最神奇的是,酒婆每次出门都是醉醺醺的,摇摇晃晃的,但一到路口酒就醒了,原来不是酒婆有超人的能耐,而是酒里添水了。

    再后来,老板娘有喜了,老板去拜佛,发誓以后不再掺假,这次酒婆又来喝酒,喝到真货色,酒婆比以往摇得更厉害了,到了路口,酒竟没醒,她习惯性地往前走去,就出了事,从此酒婆就在这条街上永远的消失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不能偷工减料,只要那个老板一开始就不掺假,这样酒婆刚开始喝,就知道这酒劲大,她就会酒醒后再过马路,那样就不会出事。

    记录市井人物的《俗世奇人》读后感模板【篇二】

    《俗世奇人》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是冯骥才老师笔下的经典作品。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多姿多彩。这本书讲述了在天津卫码头出现的各种人物,他们都是俗世俗人,却又个个显得独一无二,他们都有自己拿手的绝活,在码头上享有盛名,使原本平淡的生活多了份乐趣。

    《俗世奇人》记录了许多空前绝后的奇人们。他们都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有刷墙不掉浆的刷子李、力大无穷的张大力、从来不笑的冷脸、捏泥好手泥人张、虽然立了规矩但还是拿出七银元的苏七块……冯骥才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惟妙惟肖,生动有趣的人物,令我爱不释手。

    书中,我觉得最有侠肝义胆的人物还属燕子李三。他是一个天下少见的飞贼,专偷富豪大户。每偷

  • 2019-10-14

  • 2019-09-25

  • 2023-03-18

  • 2019-09-22

  • 2019-11-12

  • 2023-05-30

  • 2022-11-07

  • 2019-09-20

  • 2022-12-18

  • 2019-09-20

  • 2022-10-12

  • 2022-09-10

  • 2019-10-22

  • 2022-04-06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历史传奇人物读后感
历史传奇人物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历史传奇人物读后感,历史传奇人物读后感大全,历史传奇人物读后感2024,更多历史传奇人物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