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了凡四训读后感 > 地图 > 了凡四训读后感,2024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大全
了凡四训读后感相关栏目
了凡四训读后感热门栏目
了凡四训读后感推荐
了凡四训读后感

(共 4427 篇)

  • 1、 有关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800字6篇

    书是明灯,能照亮光辉人生。阅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对于读后感,"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写读后感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从中带来思考。值得一品再品的读后感有哪些?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有关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800字6篇。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篇1】

    这段时间观看了《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所撰写的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崇、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奋斗之间的关系,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命运的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训,终于找到了一种说服我的观点,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虽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时也没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说来简单,“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他的命算不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还有余福。俗话说: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是报应的时间未必在当世,可能祸及后代子孙。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指完全被命运捆住的人,即‘听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证了古圣贤孟老夫子所谓:“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我不仅懂得了命运可以改变及改变命运的方法,同时还认识了“佛教”是一种至善圆满的教育。不管过去了多少年,我还是有幸看到了这本书。我将努力实行!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读这本书,并按照古圣贤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子孙后代,那我们的国家一定没有现在这么乱,一定会比现在更繁荣富强

    无论改过、积善还是谦德都应基于立命,即对生命生活本身的存在与构成的理解。“积善”是建立在“改过”的基础之上,“改过”是建立在明白

  • 2、 有关了凡四训读后感1000字(精选7篇)

    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仿佛让我身临其境,被书中情怀所感动,辗转反侧,还是决定记录下来,你的心得体会能否在读后感书写当中明确表达出来呢?考虑到你的需求,栏目小编特意整理了“了凡四训读后感”,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1

    了凡四训至此已通读一遍,文虽读完,却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才刚开始。人们常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又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数千年以来,人人皆知有命运的存在,也都感慨命运的不可捉摸,反复无常,对命运的无可奈何。了凡四训里面则把此谜底揭开了: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人因为有心,多生妄念,所以才有数,才有天命,才会为阴阳所缚,不得转动分毫。如果人无心,也便无数可讲,又怎能为阴阳所缚?

    看相算命,数千年来不绝,之所以能算准,是因为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有心的,所以有数,所以用数学可以推算出来。但得无心,即是无数,数学又如何能算定?数是如何来的呢?一切福田,不离方寸。福报也好,恶报也好,其实都是由心而起。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意识决定。人的七尺之躯,其实大抵是差不多的,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多行善事,有的人多行恶事?有的人得善报,有的人得恶报?是身躯的关系吗?不是的。关键在于心。身躯是受心的支配,要它东就东,要它西就西,很听话的。有时做好事,有时也做坏事,全在于一念之间。肉身只不过是一个附庸而已,没有丝毫自主权。由此可知,这三尺臭皮囊,实在没有必要太珍惜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我们每天都在追逐名利,可是都没有仔细想想,我们应该拥有这些东西吗?我们有福吗?我们积功累行了吗?我们有容人之量吗?我们是不是喜欢捉弄别人,来抬高自己呢?是不是常妄言妄语呢?很惭愧,我们没有修福德,没有积功累行,没有容人之量,更是经常打压讽刺别人来抬高自己,妄言妄语数也数不清。既然如此,我们还整天奢求什么功名利禄呢?从前我总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自己怀才不遇,文章读到此,扪心自问,不由得羞愧万分。至于读到无子的种种因由,自己更是无地自容了。了凡先生所言种种,自己哪一样没有呢?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了凡无子,而我竟得之。我有何德何能受此福德呢?前半生自己虽走得不太顺利,可是相比之下,还是得到了很多,而自己竟不知感恩,不知反省,反怨气丛生,真是罪业深重了。

  • 3、 [荐]了凡四训读后感(合集7篇)

    阅读不过是给大脑提供知识材料,只有经过思考,这些知识才有可能变为自己的思想。通过品读作者的作品我产生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把具体的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如何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内心感悟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现在向你推荐了凡四训读后感,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1

    《了凡四训》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立命之学,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讲了自己小时候被算命先生算命,算到作者一辈子的造化。这个观点我是不认同的,我一直对算命这个说法很反感。后来云谷禅师传授的改变自己命运的道理,就是多行善。行善无大小,只要有心,处处可行善。

    改过之法,要有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真正能达到这样思想境界,如此彻底的人又有多少。许多人知道自己有过,往往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想着这次做了,下次就不再做。或者知道有过,迟迟没有付诸行动。我想,只要觉察到自己有过,哪怕没有像作者说的那样勇猛彻底到位,只要每天每次改一点点也是好的。

    积善之方,指做善事的各种方法方式。作者讲到了真善和假善之分。善的偏、正,半、满,大、小之分。真善和假善,有时很难区分。行善时需要对善事仔细考察分析,才能分辨。我回顾自己的助人,有些表面上是帮助他人,但结果反而是使他的结果更坏。常人很难分辨。以后做善事,多留一份心,多觉察。

    顺其自然地帮助别人,大概有十种:1、与人为善2、爱敬存心3、成人之美4、劝人为善5、救人危急6、兴建大利7、舍财作福8、护持正法9、敬重尊长10、爱惜物命。

    其中与人为善,感触比较深。与我家先生相处十几年,受他最大的影响就是与人为善。认识他之前,我看到的别人,大多是怀疑,不信任,带着敌意。觉得别人都是不友善的。

    记得十年前的某天晚上,我们的汽车在路上被人追尾,对方司机是个满身酒味的五十多岁男人和他的妻子,我感觉自己的车无缘无故被人追尾,仗着得理对对方夫妻一通指责抱怨发脾气,而我的先生却是温和的教对方如何打保险公司电话,如何打交警电话等等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当时的我是不理解的。最后在交通事故处理完,对方妻子说:“看在你老公的份上,要怎么赔偿我们都会配合,如果是你,我们就不赔你。因为我先生的行为,让后续理赔的事情顺畅许多。我自惭形秽。

    谦德之效。谦虚使人进步。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2

    了凡认为凶吉的预兆都是从一个人的内心萌发,

  • 4、 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700字系列9篇

    我们可以在阅读完一本优秀的书后写下自己的感想作为读后感。随着自己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体会到更多心情感悟,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该怎么将作品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呢?我们特地为你收集整理“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篇1】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在69岁时所著,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是如何多行善事,最终改造命运,心想事成。袁了凡先生在年轻时,曾有以为大师帮其算命,只能活到53岁,做官做到现在的县长级别,而且膝下无子女。随着袁了凡先生的人生轨迹,每一步都跟大师算的一模一样,袁了凡先生深信不疑,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命运,认为他的一生就这样了。但后来他又遇一位大师的指点,从而明白了修善断恶,改变自己原定的命运,最后活到了74岁,官位也晋升到了进士,还得了两个儿子。这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立命之学。即“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袁了凡先生刚开始觉得自己的人生命运和第一位大师算的一样,觉得命已天定,从此听天由命,然后到后来受到第二位大师的指点,在生活中多行善事,立断恶念,得到了不一样的命运。

    改过之法。即先改过,再积善。改过的结果就是避灾避祸,不改过,修的善也会大打折扣,积的善和福也会漏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了错事要有羞耻心,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敬畏之心,要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积善之方。要做到与人为善、劝人为善、敬重尊长、爱惜生命等,多行善事,福泽绵延。《易经》也说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谦德之效。这就告诫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谦卑的心,遇人遇事都要谦卑,不可骄傲自满。

    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篇2】

    一位家庭教育指导师告诉我,每年要读200本书来提升自己,我也在按照她说的话来做,她还说读完后要记得写读后感。

    那就从《了凡四训》开始吧,刚刚读完了第一训立命之学。

    立命之学是了凡先生把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过,同他所看到的一些改造命运的人的种种效验,告诉他的儿子,要儿子明白不要被这个“命”字束缚住,要竭力去做种种善事,不可以做坏事,以此来创造命运,而得到一个快乐美满的人生。

    书中具体内容表述,了凡原名袁学海,字袁黄,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孔先生,孔先生算出袁黄一生的命运,而后各种经历证实了孔先生说的句句真实,起初,他也曾与命运抗争,但是,每一次都逃不脱命运

  • 5、 读《了凡四训》有感(精选读后感)

    《了凡四训》读后感800字

    善,很小,可以从身边做起。这两天在看一本书《了凡四训》,虽未读完,深有感触,受益良多。好的东西,想和身边亲近的朋友,同共受益。我建议两件事情,您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试着去做一下。能做到的话,您可以尝试去坚持一下。能坚持一段时间,您可以尝试坚持下去,坚持更长的时间。如果您做到了,您的孩子也会受益匪浅,乃致终身。

    一是节约粮食。

    二是不吃有恩于人的动物,戒一种肉。比如狗肉、牛肉、羊肉。

    人的样样种种,都是从天地自然索取而来,而无一回报。谷物粮食乃天地自然,给予人得以生存的恩赐。我之浅见,珍惜粮食,就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对自然的回报。而对食物的浪费,其实是生活中最容易发生的小过失,但也是最容易改善的事情,一日三餐稍加留意,就可以让这种损耗福报的小过失,成为累积福德的善举。狗、牛、羊,戒一种肉。全素艰难,戒一种肉是易行、能行之善。每一个生命都爱惜自己的生命,动物虽死,但被杀的怨恨不死,食其肉,如食其怨。食之愈多,身体内存在怨恨、毒素愈多,最终会使自身的健康受到损害。

    了凡先生自幼家贫,与寡母相依。少年时遇一老者为其算命,五十三岁终,无子。中年时遇一禅师,禅师说:只有平凡庸碌的人,才会被生命定数拘束而无法超越。极善之人,福德随其行善而日增。所以命数不定。极恶之人,原本可能有的福德反而随其行恶而曰趋折损,所以命数也不定。了凡先生之前的人生一一如老者所言,丝毫不差。听了禅师之语后,发愿做善事三千件,三千件完后,复又发愿三千件、一万件。如此力行向善,命运得改,安然度过五十三岁,并得一子。在六十九岁写下此书以警示儿子,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

    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如何趋吉避凶,让不好的事情远离自己,就是从身边的小善累积起来而获得的。这是就是我所得到的益处。午饭时让儿子吃完粒米,不剩丝毫。随后儿子上学了,便萌生此念,是不是应该劝告身边亲近的人,而写此信,如有冒犯请您谅解。

    愿我的朋友健康平安。

  • 6、 《了凡四训》 (精选读后感)

    《了凡四训》读后感800字

    从开始看《了凡四训》,我就在认真的思索,什么是该给你的真正正确的教育。今天我在看第二篇,“改过之法”,在心里也慢慢有了答案。

    人生很长,因为前路漫漫而未知。人生也很短,回望,过往皆为虚度。如何不虚度,又能让未知的路途尽量平坦,就要明白:厚者常获福,薄者常近祸。心底淳厚、待人厚道、知恩图报,如此行事必会远祸而近福。对人刻薄、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不知感恩,如此一来必会近祸而远福,损人害己。

    今天我要把自己向了凡先生学习的三点教给你。

    第一,知耻之心。要有羞耻心。有羞耻的学生,自然会在学习上力求上进。有羞耻心的人,在社会中也会自觉维护自己的尊严,在道德上反省和自律。知耻能给人上进的力量、自我约束的力量。

    第二,敬畏之心。知道畏惧,就能唤醒自身的良知,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每一个人,对于父母、老师、长辈,都应该心存敬畏,言行举止礼貌恭敬。万物皆有感知,纵使我们在别人看不到地方,也要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行为,不能做坏事,花草树木,风雪云雨都是坏事的见证者。

    第三,勇敢之心。一个人最大的勇敢,就是改正自己的过错。人不能改掉自己的过错,大多是因为拖沓、懒惰,畏惧艰难而退缩,所以必须勇敢发奋,有错误即刻改过,不能消极等待。

    如果在教室里捡到了东西,要尽量找到是谁丢失的,归还别人,或交给老师。不能占为己用,一针一线,不告而自用,即视为偷。心存羞耻,就会正确对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这样的话小事。如果你能从内心对于成绩的好坏存在羞耻心,我相信你一定会认真去对待学习。

    花草鱼虫虽小,都是生命,对生命存有敬畏之心,你就不会随意去伤害任何的生命。对老师真正的敬畏体现在,对老师劳动成果的尊重,上课就应该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温暖的暖从三年级一直错到四年级,在学习上,从今天开始,努力做一个勇敢的勇士吧!一切的错字错题都是“纸老虎”,认真对待,勇敢地战胜懒惰的自己!

    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我也反省了自己今天的过错。不应该在抱怨的坏情绪中度过,这个飘雪、诗意的下午,有很多事情在等着我去做,有很多道理在等着我去明白,我也应该对生活更勇敢。

  • 7、 《了凡四训》读后感1000字(精选范文)

    这本小书是朋友送来的中华经典随笔中的一本小册子。作者是明代的袁了凡。总体而言是一本劝人行善、修身立命的理论指导书。其主要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中心思想,强调命运虽有天数,但自己亦可掌控,只要积德行善、谦恭有加,就能获得福报,是为因果报应。本书糅合了儒释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可以一方面使得我们初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会增进我们的个人品格修养。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

    一、关于作者袁了凡其人

    袁了凡,名表,字坤仪。江浙人士(江苏吴江还是浙江嘉善已不可考)。彷徨时因参访云谷禅师后,得以领悟“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之学,便立志多做善事、积功累德,以扭转自己的命运,因不愿再做一个受制于天命的凡夫俗子,因而改名号为“了凡”。袁了凡博学多才,天文、水利、象数、兵法、星宿无一不精通。弃医从仕后,勤政爱民、兴修水利、免除杂役、为民谋利。官仕途中,因不认同提督对倭寇的使诈做法,被构陷革职,在死后终于沉冤得雪,得以善终。

    二、关于本书的主要内容

    四训,顾名思义,是由四部分组成,具体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其中“立命之学”为其总结人生经验、训诫子嗣的《立命篇》;“改过之法”和“积善之方”是他早年所著“改过第一”、“积善第二”;“谦德之效”为其晚年所做的《谦虚利中》。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但其中义理又一以贯之,强调命由我作,善恶报应之理。

    “立命之学”中,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完整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其童年弃文学医,因偶遇异人预言他能够仕途通达,于是弃医从仕考取功名。随后发现人生际遇与所预言命运丝毫不差,遂生懈怠。后机缘巧合,拜会禅师后终于了解了宿命论的错误,从此开始积功累德,自求福报。

    “改过之法”中,作者论述如要行善积德,必先端正心态、改正缺点。敬畏天地鬼神,立定决心,以先贤为榜样,勇于改过。

    “积善之方”中,作者重点说明了“积善余庆”的道理,对于何谓真善、至善,做了充分阐述,勾画了中国传统的鲁丽道德。

    “谦德之效”,告诫世人要抑制自满扶持自谦,即要谦虚谨慎、虚己待人,“抬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有我”。

    三、一些感悟

    举凡世事,命运皆有安排,但“我命由我不由天”,在任何时候、任何背景下,主观的力量都是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力量。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物欲横流、信仰松动的现实

  • 8、 《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

    暑假去了西安的终南山,父母认识一位让我们全家都很敬重的白老师,他送给我家一本书,书名叫《了凡四训》,并嘱咐我们认真阅读。我认真读了好几遍,我觉得看完这本书我学到了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看完这本书的心得。

    《了凡四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给自己儿子写得告诫书,被称为“中国历史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书”。这本书中,了凡先生以毕生的学问和修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儿子不要被命运束缚,命是可以改变的,要自强不息。

    这本书包含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方”四训。这里主要说了,了凡先生自幼丧父,母亲让他弃学从医,学医可以养生,也可以救人,了凡先生听从了母亲的意见。有一天,他去慈云寺遇到了一位老者,姓孔,云南人,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孔先生告诉了凡先生命里为官,并告诉他“你县考可以考第十四名,府考可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可以考第九名。”第二年了凡先生赶考,结果孔先生的话都一一应验。孔先生还告诉了凡先生,他以后是个大官,五十三岁那年因病而终,可惜没有孩子。了凡先生相信了孔先生的话。知道自己五十三岁就要死了,所以了凡先生也无所求,无所思了。每个人生下来都不是圣人,哪里没有过错的呢?了凡先生决定从今天起改掉过错,每日行善。了他做了很多好事,包括做官时,减免税负,关心百姓疾苦,是百姓敬重的好官。最后了凡先生不但有儿子,而且还活到了七十多岁。

    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是说乐于助人,好施舍的人,这样才能把坏的命运变成好的命运。了凡先生告诫后人要有善心德心孝心。作为一个小学生更要学会这些。什么是善心,就是要乐于助人;德心我认为就是做一个有道德,公有德心的人。比如很多人会乱丢垃圾,我绝对不会乱扔垃圾,现在40度的高温,清洁工爷爷奶奶们冒着酷暑,在烈日下清扫大街,我请求所有人不要再随地乱扔垃圾,有的开车的叔叔阿姨会把垃圾随手扔在大马路的中间,他们就没有德心,清洁工们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捡垃圾,只要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给别人一份爱心;以后不管在哪里吃饭,我绝对不会浪费粮食,在学校吃多少打多少,不能吃不完就倒掉,因为,在山区偏远的农村还有很多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中午都没饭吃,我希望可以尽我小小的力量帮助到他们;孝心,就是知道孝顺父母,知道感恩。感恩我的家人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恩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上课认真

  • 9、 《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读后有感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在69岁时所著,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是如何多行善事,最终改造命运,心想事成。袁了凡先生在年轻时,曾有以为大师帮其算命,只能活到53岁,做官做到现在的县长级别,而且膝下无子女。随着袁了凡先生的人生轨迹,每一步都跟大师算的一模一样,袁了凡先生深信不疑,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命运,认为他的一生就这样了。但后来他又遇一位大师的指点,从而明白了修善断恶,改变自己原定的命运,最后活到了74岁,官位也晋升到了进士,还得了两个儿子。这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立命之学。即“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袁了凡先生刚开始觉得自己的人生命运和第一位大师算的一样,觉得命已天定,从此听天由命,然后到后来受到第二位大师的指点,在生活中多行善事,立断恶念,得到了不一样的命运。

    改过之法。即先改过,再积善。改过的结果就是避灾避祸,不改过,修的善也会大打折扣,积的善和福也会漏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了错事要有羞耻心,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敬畏之心,要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积善之方。要做到与人为善、劝人为善、敬重尊长、爱惜生命等,多行善事,福泽绵延。《易经》也说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谦德之效。这就告诫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谦卑的心,遇人遇事都要谦卑,不可骄傲自满。(李林峰)

  • 10、 《了凡四训》读后感800字(精选)

    《了凡四训》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www.dhb100.com

    立命之学,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讲了自己小时候被算命先生算命,算到作者一辈子的造化。这个观点我是不认同的,我一直对算命这个说法很反感。后来云谷禅师传授的改变自己命运的道理,就是多行善。行善无大小,只要有心,处处可行善。

    改过之法,要有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真正能达到这样思想境界,如此彻底的人又有多少。许多人知道自己有过,往往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想着这次做了,下次就不再做。或者知道有过,迟迟没有付诸行动。我想,只要觉察到自己有过,哪怕没有像作者说的那样勇猛彻底到位,只要每天每次改一点点也是好的。

    积善之方,指做善事的各种方法方式。作者讲到了真善和假善之分。善的偏、正,半、满,大、小之分。真善和假善,有时很难区分。行善时需要对善事仔细考察分析,才能分辨。我回顾自己的助人,有些表面上是帮助他人,但结果反而是使他的结果更坏。常人很难分辨。以后做善事,多留一份心,多觉察。

    顺其自然地帮助别人,大概有十种:1、与人为善2、爱敬存心3、成人之美4、劝人为善5、救人危急6、兴建大利7、舍财作福8、护持正法9、敬重尊长10、爱惜物命。

    其中与人为善,感触比较深。与我家先生相处十几年,受他最大的影响就是与人为善。认识他之前,我看到的别人,大多是怀疑,不信任,带着敌意。觉得别人都是不友善的。

    记得十年前的某天晚上,我们的汽车在路上被人追尾,对方司机是个满身酒味的五十多岁男人和他的妻子,我感觉自己的车无缘无故被人追尾,仗着得理对对方夫妻一通指责抱怨发脾气,而我的先生却是温和的教对方如何打保险公司电话,如何打交警电话等等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当时的我是不理解的。最后在交通事故处理完,对方妻子说:“看在你老公的份上,要怎么赔偿我们都会配合,如果是你,我们就不赔你。因为我先生的行为,让后续理赔的事情顺畅许多。我自惭形秽。

    谦德之效。谦虚使人进步。

    最近看《了凡四训》几点感悟: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www.dhb100.com

    一、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这句话出自明朝的著名学者崔子。了凡先生借用此语来劝诫自己的儿子:做好事不在数量的多与少,而在于是否能救人危急。——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毋以善小而不为,善不在于大和小

  • 2021-11-09

  • 2021-10-27

  • 2021-07-30

  • 2021-06-28

  • 2021-06-28

  • 2021-05-31

  • 2021-05-05

  • 2019-11-08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19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1

  • 2019-10-04

  • 2019-10-0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了凡四训读后感,了凡四训读后感大全,了凡四训读后感2024,更多了凡四训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