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武训传观后感 > 地图 > 武训传观后感,2024武训传观后感
武训传观后感

(共 6760 篇)

  • 1、 武训传观后感

    武训传观后感(一)

    冯国双

    最近看了《武训传》,深有感触,不自觉有些想法。虽然以前也听过说武训这个名字,但好像没有这么多感触。这几天看了一下,不觉感触颇多。

    武训,也许是唯一一个被历史记住的乞丐。因为他从小因为不识字而被地主欺骗毒打,在一个破庙中病了3天。从此以后,心中就只有一个目标:修义学,让穷人家的孩子能够读书。我想,他这3天中的思考,可以与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的7天7夜冥思苦想媲美。两个人都是大彻大悟,然后一心为劳苦大众。只不过武训的思想更为单纯,只有一个目标。从此以后,武训乞讨30余年,期间受尽各种侮辱、谩骂,但他从未改变自己的信念。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用自己乞讨的血汗钱,办了义学,并真正得到了当地的尊重。

    为什么一个人会被历史记住,我想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为别人而活着,是为了底层人民而活着,所有的一切,都丝毫没有考虑过自己。

    人可以永生吗?其实武训就相当于永生了。因为他只是躯体不在了,但思想仍在,也许会一直在。很多人追求长生,其实真正的长生就是思想长生。我们只是寄居在一个躯体上,难道这个躯体真的是你吗?老子说过,"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只有不为自己而生,才能真正长生。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子、孔子他们不都是长生了吗?他们已经无处不在。

    我们还会有武训这样的人存在吗?只为了自己的理想,不计较一切,只为别人而活,不为自己而生。感慨当下世风,有多少人会为别人而活,且不要说单纯为别人而活,主观为己客观为人的都已经很少见了。

    我一直在科研领域,有多少人为了发文章、为了揽课题,不惜一切手段呢?如果一个人只为了自己晋职称,只为了自己多发文章,即使你发表1000篇文章,有谁会记得住你呢?可惜我们有多少人还是一直沉迷于其中呢。

    也许有人说,做科研发文章也有一定贡献,这是多么自欺欺人的话。每年这么多的课题,这么多的文章,有几个是真正造福于人的呢?屠呦呦的青蒿素是这样,可是这种有多少呢?

    武训被称为武圣人。真正的圣人,是不计较利害得失的。可是我们在面临事情的时候,可能不计较吗?

    在武训传中,有一段对话,有个孩子对武训念了一段话:学而优则仕。武训问什么意思,孩子说,学习好了就可以当官。武训有点沉默,也许他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只是用自己朴素的思想说,如果穷人的孩子学好了都当官走了,那剩下的穷人的孩子怎么办呢?

    我们都是凡人,自然难以免俗,也许做不到武训这样的一心为人

  • 2、 观《武训传》有感1500字

    观《武训传》有感1500字

    乐小天

    武训,原名武七,乞讨为生,一生成就三所义学院,义举上达朝廷,为嘉奖其兴办教育之功,特取"垂训于世"之意,赐名武训,同时封为"义学正",赐黄马褂和"乐善好施"匾额,准予建立牌坊。光绪二十二年(1896),武训病逝于御史巷义塾,享年五十九岁,"病革,闻诸生诵读声,犹张目而笑",出殡当日,堂邑、馆陶、临清三县官绅全体执绋送殡,遵照武训遗嘱归葬于堂邑县柳林镇崇贤义塾的东侧。各县乡民自动参加葬礼达万人以上,沿途来观者人山人海,一时师生哭声震天,乡民纷纷落泪。冯玉祥称其为"千古奇丐",被誉为普及教育之先导,私人兴学之表率,中国教育事业的楷模。后人建有武训祠和武训墓,"武公纪念堂".

    缘于一篇介绍武训的文章,勾起了我对武训的好奇,利用周末,特意观看了《武训传》电影,历时3个多小时,感触颇深。从武老先生身上看到了四点。

    1. 纵使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仍然要抱负远大。武训从小到大在欺侮中度过,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21岁之前,想到的是凭力气工作,凭良心生活,却屡受乡绅恶霸欺负,在一次临近绝望中,武训想的不是通过努力,让自己翻身扬名立天下,而是顿悟在当时,穷人唯有通过读书才能免受欺负,进而立下远大抱负,修义学,旨在让天下穷人的孩子都能免费读书。为实现抱负,武训不顾膝下黄金,下跪筹义款,下跪请先生,下跪求孩子家长容许家中孩子读书。在他的感召下,成功修建三所义学院,所请先生勤于教学,所招学生努力上进,穷人中学有所成者甚众。

    2. 一丝执念,愈磨愈坚。武老先生求捐义款的过程,尝尽挨打、饥饿、欺骗等人间疾苦,受尽旁人质疑、白眼、奚落等人情世故,但并未因此退缩,相反修建义学院的决心更加坚定,乞讨38年,成功修建义学院3座。

    3. 吃苦耐劳,毫无怨言。从乞讨到做长工,干的都是别人不屑做的工作,一直在凭良心做事。求捐义款时,为了两三文钱,任人拳打脚踢,在他眼里,每一拳,每一脚都是修建义学院的砖和瓦,没有沉沦在对世道不公的抱怨中,相反,用自己微薄之力,试图改变环境。

    4. 忘我。自从立下修建义学院的抱负,眼中无我,即使被当地人奉为武圣人,得到德高望重的读书人尊重,受到当地政府及朝廷的认可赏赐,他没有得意,更不曾忘形。我想武圣人此刻可能会觉得,如若能把立牌坊的钱或者黄马褂换成义学款岂不更好,在他眼里,牌坊不过是一幅石门,而黄马褂只不过是布料珍贵的外褂。

    从这部电影,

  • 3、 电影《小武》观后感

    电影《小武》观后感

    在国家进行改革开放的年代,当人们把眼光都集中于广州、深圳、上海等改革前沿的南方城市时,贾樟柯却凭借自己曾混迹于山西汾阳的经历将人们硬拉回到现实中来,这需要电影人的敏锐性,也需要强烈的电影自觉性与坚挺的思想,同时这也是贾樟柯在第六代导演们的艺术挣扎中突围的重要原因。虽然电影《小武》的惊艳引起了90年代末期电影学者对现实主义地热议,但是这种具有时代特性的锐度思想却始终未能被电影的主流所接受,因此贾樟柯也始终游离于主流的商业电影体制之外。

    贾樟柯顶着推崇另类视角影片《黄土地》的巨大压力孤身进京考电影学院。在八十年代初期第五代导演在思想大潮中,以时代特有的反思文字为依托造就了中国电影运动最重要的一次成功。经历十年,贾樟柯较之前辈他的思辨更透彻,逻辑更准确。《小武》中泥土的气息代表着贾樟柯思想的纯度,这是一种意象与现实的融合。在这种人性化而又最接近泥土的叙事电影中,贾樟柯在第五代导演的红火下实现了自我超越。或许不再仅仅满足于汾阳那个小县城,《站台》便是他走向更广阔世界的一个平台,无论从《任逍遥》剖析人性的思想高度上,还是从《世界》这个名字上,这些影片无不显示出他电影思想侵袭世界的一种野心。贾樟柯的电影思想在大方向上并无巨大的改变,而是逐渐丰富着其思想内涵。作为一个电影人,表现出对于思想宣泄的无限渴求正是电影人最应当具备的操守。较之第五代导演们的那种在客观影响下的求变方式,贾樟柯的改变更大深度上是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与突破。

    第五代导演们的作品中不乏精品,使之中国电影在世界版图上占有了一片之地。但在功成名就后向商业电影的强硬转型时,在商业战场上屡屡创出票房奇迹的同时,却把电影最本该坚守的文学气质给丢弃殆尽。而贾樟柯不同,他在思想上的坚守注定不会被体制笼络,人们不能对一个思想上坚守原则的导演选择漠视。抛开票房层面上不说,贾樟柯的电影是伪艺术本身就是伪命题,要不然也不会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只有贾樟柯独自一个人坚守。这并不是对第五代电影人的控诉,而是在商业体制的压迫下,事业上的追求使得每个人都会选择在商业战场上华丽转身。这是一种气质决定的,就贾樟柯的电影气质而言,则是在平淡中有一种侵略性。贾氏电影深入人心,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已经贯穿在贾樟柯电影的始终,这是一种依托于思想的美学特性,贾樟柯同时也很在意自己的这种特性。在《三峡好人》之后的《东》和《无用》的创作意识中,我们

  • 4、 武法律师观后感影评

    《武法律师》是一部于今年的5月12日播出的动作悬疑电视剧,该剧主要由李准基、徐睿知和李慧英等主演,网友们对这部剧也是给出了一致的好评,一起去看看吧!

    剧情紧凑节奏快,不拖拉。看惯了七八十集慢节奏的人,可能会有些不习惯。但是别认为你看了一集两集就能看出剧情,就弃剧了,电视剧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但最重要的还是过程。为什么男主的妈妈被杀?为什么孩子能逃走?为什么女主的妈妈会出现在那里?这些都是编剧抛出来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需要慢慢的解答。

    韩剧和国剧不同。

    首先,集数就不同。韩剧大多数只有十六集,二十集的也常见,二十五的就更少了。但是国剧就不同了,最少的也会有二十集,三十四十集(都是以前的电视剧居多),现在的五六十集起步了吧。若是韩剧也像咱们花个十几集介绍男女主角是怎么怎么相识相爱的(爱情偶像剧除外),那后面的剧情就没时间表现了。不知道是不是韩国的电视台有时间要求还是因为什么原因,韩剧集数都好少。所以韩剧节奏都比较快,但是并不影响剧情,反而也能表现的很好。我这么说并不是认为咱们国家的剧不好,像《甄嬛传》这样的剧,集数太少根本没有办法体现出宫斗的精彩。《芈月传》若是集数少了,也不能表现芈月心境的变化。只能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其次,播放时间就不同。咱们的电视剧一周起码有四六集可以看吧,多长的剧都不怕。韩剧一周就只更两集,要是像《芈月传》那样八十二集,那得追到明年去了。最有意思的是,不管集数多少,怎么播的,共同特点就是一个多月肯定播完。

    最后,韩国的法律和我国的法律是不同的。这部剧是以法律为主题的,依靠法律来报仇,不是以暴制暴。所以那些说舅舅是黑社会怎么不去报仇之类的,先了解这剧的定位再来发表意见吧。既然人家拍的是关于法律,肯定不会出律法漏洞,只是跟我们的法律不一样,就使劲吐槽抹黑有点难看啊。有些国家持枪自由,难道还要去吐槽人家犯法?

    仔细想想,他们做的事也受到法律的惩罚啊。奉律师飙车录证据,被扣分了吧。河律师打法官,律师证被停六个月成了河事务长了。律师的小弟大闹法庭,连带男主被关了几天,这些都是合情理的啊。至于说车文淑权利大,像一个王一样。为什么说车文淑能让安吴淑当市长就当市长呢?其实官都是选上来的。车文淑在绮城是最有声望的,可以说是民心所向,她要是说安吴淑是适合当市长的人,那安吴淑在选举的时候胜率是很高的。

    说了这么多的,只是想大家在看剧的时候不要抱有偏见。虽然说一千个人

  • 5、 四训观后感系列

    编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四训观后感,写作品名观后感真的较难吗?我们总会因故事中的某一情节而感慨万千。我们应该花些时间记录这些想法,写进观后感,坚持写观后感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还请您收藏本文!

    四训观后感【篇1】

    读罢《了凡四训》,我认为这本书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人的命运是否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而改变,第二个则是如果可以改变的话则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去改变他。

    第一个问题让我不禁联想到了我初二的时候读的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名字叫做《命运之路》,牧羊人翁大位为了追求诗人的梦想与心仪的姑娘而来到了人生的三岔路口,有三条道路可以供他选择,他可以乖乖的回家,也可以去一个成就了无数诗人也毁灭了无数诗人的城市,还可以选择左边一条泥泞而未知的道路。

    他选择了三条不同的道路,然而每次的道路走下去结果都是相同的命运:同一把刻着一个伯爵名字的手枪杀死了他。小时候只知道这是欧亨利惯常的调侃与幽默,可是读了了凡先生的书,回想起这个略带无厘头的故事,我却多体悟出一番况味。

    了凡先生的生活何尝不与翁大位的命运相似呢,他们的命运似乎早早的就被什么算定,以至于一切的选择与改变好像都成为了徒劳的挣扎,人在生活的旅途中成为了傀儡,失去了自由,难免就会甘于沉沦。

    了凡先生在第一篇立命之学中就直指了一个问题,那便是人的命运真的是被注定的吗,人的命运可能通过人的行为去改变吗?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是被注定的,那么他的命运也就是被决定了的,而一个人倘若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命运,而且那种行为的意愿来自自己而非其他,那么他的命运便决定于自己而非其他了。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我们忽然间会发现佛教——它也是贯穿了凡先生思想的宗教——与其他很多宗教或者哲学观点相比较,有一些不同之处,那便是自由意志论与决定论的界限貌似变得模糊不清,更接近一种相容论的主张了。

    在其他人的哲学观点中,比如斯宾诺莎,他虽然不承认自由意志的存在,认为自由意志只是人们认为自己的意志是自由的,实际上却是被无数的条件一环一环所决定了的,但是实际上,他的唯理论在摆脱外在权威的意义上仍然是自由意志,人的意志、人的理性决定了道德,也决定了人的行为,外在的决定力量被大大的弱化。

    康德则把自然的规律与自由的规律加以区分,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人的行为虽然受到了自然规律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他有能力为自己建立一个自由的规律并且依照自由的规律去行动。

    佛教则另

  • 6、 甘地传观后感

    甘地传观后感(一)

    下午观看电影《甘地传》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样一位印度的贵族公子哥,在英国取得了律师资格证,有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及美好好的前程。可是他却置这些于向外,用他心中的真理和爱领导印度各个教派的信徒和大英帝国对抗。

    甘地的指导思想是: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终究就总是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

    我不会为任何主义而杀人,不论他们怎样对待我,我们绝不还击,绝不杀人。但是我们绝不印指纹,谁也不印。他们会把我关起来,没收我们的财产,可是只要我们坚持,绝不能抢走我们的自尊,我们承受一切痛苦,他们就会看清自己的不公正。这和攻击他们一样具有杀伤力。他们可以折磨我,可以打断我的骨头,甚至杀了我,而他们所得只是一具尸体,而不是我的屈服!

    他深受基督教义中的人要忍受一切痛苦,当有人打你的左脸时,请你把右脸也伸过去的影响。从年青时代在南非组织印度劳工争取权利开始,他的一生都在用宽广的胸襟,坚强的意志带领人民做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伟大精神不仅得到全体印度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也博得了对手的赞许。最后的胜利属于甘地。

    一生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印度的自由和独立。他对真理和爱的追求超越了宗教信仰,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线,成为全人类的榜样。

    对我感触最深的他那句,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才能得胜。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就要把真理和爱洒向民族的未来,祖国的花朵。培养他们追求真理,爱满天下的高尚精神。

    甘地传观后感(二)

    印度甘地,被人们称为“圣雄”,曾为印度的独立立下不巧的功勋——这是我在看该影片之前对甘地和印度唯一的了解,从不曾关心过印度这个国度,更不曾想过在这个国度生活的人们,甘地又是怎样一个圣雄。最近我开始喜欢看人物传记的电影,于是我选择性的下载了几部影片,其中之一为《甘地传》。我先是看了影片的介绍——该片是由英国拍摄的彰显印度民族精神的影片。看到此种介绍,我下意识地好佩服英国精神。导演查德·安顿巴罗酝酿了整整二十年,他苦心孤诣、费劲心思终是成就了他迄今为止最高的荣誉。同时,饰演甘地的本金斯用他高超的演技让“圣雄”重生。该影片获得了 1982 年第 55 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剪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摄影、最佳创作剧本七项奥斯卡奖。基于以上这些,我熬夜看完了片长为三个多小时的《甘地传》。

    影片的

  • 7、 《训龙记》观后感

    周二,金笔作文安排了一次有趣的活动,那就是——去看3d电影天空中下着雨,我们迎着这细雨,焦急地踏上了前往3d影院征程。经过了20多分钟的路程,我们终于抵达了3d影院。

    学们兴高采烈地走上楼,戴上3d眼镜,全神贯注的看起了精彩的电影。在一个叫博客岛的地方,生活着一群维京勇士。他们以屠龙为豪,因为龙经常抢走他们的食物,直到有一天……当小嗝嗝放下武器,用手轻柔夜煞时,他眼中的凶残突然逝去,安心地吃起了小嗝嗝送给它的鱼。最后,它还吐出半个鱼跟小嗝嗝分享。当小嗝嗝遇到危险时,是“没牙”出手相助。当维京勇士明白可以合拢和谐相处时,那人龙相处,是一番多美的境地啊!

    偷抢食物是龙的错吗?他们还要回家把食物献给老大,甚至连自己的小命也保不住。龙是可悲的,他们斗不过老大;但也是可幸的,因为小嗝嗝和没牙打败了巨龙,岛上也响起了和谐的乐章。和谐的音符为什么不能在地球上飘荡呢?你开呢,那声声炮弹,那弥漫的硝烟,那斑斑的血迹,不是战争最好的写照吗?人与人的不和,人与人的不和,引发了一场又一场惨不忍睹的战争。战争的胜利就意味着你征服了世界了吗?一场激烈的战争后,无数妇女儿童在无缘无故的战争中死去。他们难道不像龙一样无辜吗?引发战争的人们,他们有罪吗?他们不应该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血遍沙场,有多少是无辜者的鲜鱼;血雨腥风,他们的哭喊有谁理会?人与人的和谐,才是阻止战争的根源。

    现在,无数生灵濒临灭绝,这难道不是人类的错吗?等到他们全部遭遇屠杀后,人类才会后悔吗?人与动物之间为什么不能奏和谐的音符呢?维京勇士们能与龙共舞,我们为什么不能与他人、与动物和谐共存呢?和谐的音符应当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飞翔;和谐之花永远不会凋谢;和谐的旋律永垂不朽!

    电影播放完了,但是我依然陶醉在精彩的电影中。唉,我也只好依依不舍得回家去了。

  • 8、 四训观后感汇总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看视频已经取代看书成为人们知识获取的一种主要方式,在观看的过程中各种情触,各种联想纷纷呈现出来。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观后感,通过写观后感,我们真正地认识作品,获取知识。怎么写观后感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四训观后感汇总”,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四训观后感 篇1

    如何呵护自己的心灵?

    在《了凡四训》中,了凡先生给的答案是,行善。

    全书宗旨在于“行万善”。了凡先生说到,当他需要实现某个愿望时,就发愿行善,行三千善,行万善。

    为什么要行善呢?行善是为了积累阴德,积累福报,更简单点来说就是自己做了那么多好事,内心就不会有愧,人生也不会有什么遗憾。

    王阳明先生说,要致良知。致良知和行善,都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心灵。大师的思想基本上殊途同归。

    如果自己的心灵没有养护好,那么做什么事情都会走了样。

    比如拿我自己的例子:最近在学习旧房改造,不得不说我的起心动念就是买卖心。抱着一颗买卖心,房东怎会愿意相信我呢?动了买卖心就做不起来,但如果起心动念就是为了生活在这里人打造最美好的居家环境,那心中的焦虑还是这样吗?没有摆正心态,晚上怎么会睡得好呢?

    那怎么样才是好的行善?

    是不是所有的行善都是好的?

    不一定,有时候你认为自己做了好事,但别人不一定这么认为。那怎么衡量?

    中峰和尚说:“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

    也就是做了对别人好的事情的,是善良的;做了对自己好的事情就是恶。要是对别人,那么就算是打骂也是好的;如果对自己好,就算对人恭谦有礼,那也是不好的。

    就好比,只是简单的把玫瑰插到土里,然后就不管不顾了,这不叫真正的行善。真正的善,是按植物生长规律,给予足够的阳光及养分,让它真正的生根发芽开出花,这才叫善。

    四训观后感 篇2

    《了凡四训》里面讲,拥有千金财富的人物必然本身就是千金的人物。于是,愈发郁闷。看来本人的生命本身就是轻于鸿毛的,如果能变得重于泰山?被印祖推崇的《了凡四训》告诉了我们命运前定的真相,可是又告诉了可以改变命运的方法:行善积德。问题是,这样的标准还是世俗化的标准:有儿子,中进士,当高官,发大财。

    可是,这些对于佛教徒来说不是不重要的徒增烦恼之物么?世尊舍国弃家而求人生真谛,说明这些并不是他所求的目标,这些也不能作为标准吧。而且若把这些作为修佛的目标还是有分别心,修的是有为法呀,这应该不是四谛所宣扬的吧。也许,是我阅读

  • 9、 了凡四训观后感

    了凡四训观后感(一)

    文|踏月听香

    《了凡四训》电影看了第一遍,大致了解了《了凡四训》这本书的内容。今天来说一说我的第一遍观后感。

    说真的,这部电影拍摄的条件实在是太简陋了,但是有人可以把它看上十遍,便值得我从头到尾看下去,甚至开始了第二遍的观看。

    这部电影,也应该说是这本书,里边涉及了很多鬼神的内容。虽然我说过信佛、敬佛,其实是相信内心的信仰。说实话,我到现在不信鬼神,至于这本书里讲到的内容,比如说某某人行善,后来子孙就做了大官,我想大概是因为古人解释不清楚这种现象的原因,所以把它归结为神的点化和恩赐,但是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环境的影响。

    首先,相比于灾荒连年,饿殍遍野,能够行善的人,家庭条件相对来说还算比较殷实,这是物质上的丰厚;

    其次,愿意行善之人,素养也比较高,相比于常人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也比较重视,后事子孙得以继承祖先遗风,这是精神上的丰厚。

    最后,根据吸引力法则,行善之人,必会引得更多文人士大夫等有识之士的欣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良人为伍,必定可以催促其更加努力、上进。这就是现在人说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有慈父,有良师,有益友,再加上一生行善,民心所归,子孙后代必然会一代胜过一代。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行善之人既可以得到仁义道德,也可以收获功名利禄,即内外双得。其实这一切不是鬼神相助,而是自助也。我想这就是古书对现代人的教育意义吧。

    了凡四训观后感(二)

    看了《了凡子训》,受益匪浅。

    一 视频的开始是两名考生回乡,其中弟弟未中榜,并且对父亲出言不逊,甚至埋怨考官的不是,作为其父的主人翁袁了凡,决心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行善的故事。袁了凡偶然相识了算命极准的孔先生,卜了几卦,屡屡皆中,因此袁了凡对此深信不疑,相信了自己命中不该科第功名,不该有子嗣。在袁了凡对自己命运无欲无求的时候,遇见了云谷禅师,对其讲了立命之学,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幡然悔悟,35岁给自己改名了凡,意思是不愿意落入凡夫俗子的窠臼,并且改过自新,修善积福。云谷禅师说,如果只相信命,吉,如何趋之;凶又如何避之。要立自己的命,谦虚改过,努力修德,转变自己的命运。孔先生算他,53岁有大厄,而袁了凡当了县令也不忘修善积福,他非常注重人民的福利,主动减免农民的税负,还积极植树固堤,很是得民心。53岁那年安然无恙,并未有大厄,还平平

  • 10、 芈月传观后感

    芈月传观后感(一)

    看了《芈月传》的点映。一个小时的片花播放完毕,与媒体一起看片的孙俪感性发言:"其实我比较自恋,我刚才被自己演的芈月感动哭了",台下粉丝则热情高呼"太后太后太后",孙俪欣喜道:"所以现在不叫娘娘改叫太后了吗?"实际上,相同的导演、制片人、编剧和幕后制作团队,相同的女主角,同样是纯弱少女成长为强势太后的宫廷历史剧,《芈月传》早有《甄嬛传》"姊妹篇"之名。孙俪想由"娘娘"进阶为"太后",而郑晓龙导演则希望《芈月传》成为屹立在《甄嬛传》旁的另一座高峰,这都是自我超越的艰难实现,也都需要观众们到80集正片中去检验。而作为观众,小编不妨在一小时的片花中管窥一下这部受各方期待已久、注定成为"爆款"的大剧。

    如果说从《甄嬛传》到《芈月传》是一场穿越,那么这次的赢家依然是曾经被宠冠六宫且得一真心人的嬛嬛。在《芈月传》中,穿越而来的芈月出身于楚国王族独享父王宠爱,美貌绝伦而又冰雪聪明,一生中有 "帅气正太"黄轩[微博]带她坐旋转木马共谱初恋妙曲,有 "魅力大叔"方中信[微博]与她互称"老伯""丫头"满足她的"羞耻公举梦",还有"套马的汉子"高云翔[微博]许她一世繁华。三个男子 "一见月儿误终生",另有蓝颜知己若干,和她的男(备)人(胎)们一步步助她走上权力巅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

    虽然如嬛嬛一样也有被迫出宫、受尽迫害的悲惨经历,但芈月依旧是开挂的人生,依旧是"所有男人都爱我,但我只求真爱","月儿冰雪聪明,却不肯害人"的高级玛丽苏做派,而那些曾经与嬛嬛在清宫中恩怨纠结的姐妹们,虽换了身份,却再次紧紧团结在她的周围。华妃娘娘不再恨她入骨,竟成了她的养母莒姬来疼爱宠溺她,那一生的孽缘终成膝下承欢。而曾经以命互托的瑾汐姑姑,转身成了她的生母向氏继续为她劳心劳力殚精竭虑。至于曾经同气相连的好姐妹眉庄,虽然由敢爱敢恨变成忍辱负重的樊长使,但却依然以她敌人的敌人的身份来助攻。

    好一场散尽恩怨的穿越,只不过,华妃、眉庄、瑾汐匆匆互敬一碗酱油后,便可让位于新一代的"时代姐妹花".

    芈月传观后感(二)

    11月10日北京卫视《芈月传》全国首播新闻发布会在京隆重举行,《芈月传》发布会上播放了一小时超长片花,作为主角的孙俪却没有在现场观看,播放完毕后才悄悄入场。因为前几天当这个片花第一次在她的电脑上播放时,她坐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了一个小时,全然没发现自己痛哭流涕。"我觉得不能再看了

  • 2019-11-06

  • 2023-05-03

  • 2019-11-04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8

  • 2023-02-04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11-04

  • 2023-01-14

  • 2019-10-29

  • 2019-11-06

  • 2023-04-18

  • 2023-02-04

  • 2019-11-06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11-03

  • 2019-11-06

  • 2019-11-06

  • 2023-01-07

  • 2023-02-05

  • 2022-12-18

  • 2022-12-28

  • 2019-10-28

  • 2023-02-01

  • 2022-12-21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3-05-12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11-04

  • 2023-03-06

  • 2023-05-18

  • 2019-11-06

武训传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武训传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武训传观后感、2024武训传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