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了凡四训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了凡四训读后感800字

了凡四训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致朋友一一《了凡四训》读后感800字。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因此,我们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中外经典名著,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那么,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吧!那么,你都看过哪些中外经典名著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致朋友一一《了凡四训》读后感800字,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致朋友一一了凡四训读后感800字

我亲爱的朋友:

善,很小,可以从身边做起。这两天在看一本书《了凡四训》,虽未读完,深有感触,受益良多。好的东西,想和身边亲近的朋友,同共受益。我建议两件事情,您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试着去做一下。能做到的话,您可以尝试去坚持一下。能坚持一段时间,您可以尝试坚持下去,坚持更长的时间。如果您做到了,您的孩子也会受益匪浅,乃致终身。

一是节约粮食。

二是不吃有恩于人的动物,戒一种肉。比如狗肉、牛肉、羊肉。

人的样样种种,都是从天地自然索取而来,而无一回报。谷物粮食乃天地自然,给予人得以生存的恩赐。我之浅见,珍惜粮食,就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对自然的回报。而对食物的浪费,其实是生活中最容易发生的小过失,但也是最容易改善的事情,一日三餐稍加留意,就可以让这种损耗福报的小过失,成为累积福德的善举。狗、牛、羊,戒一种肉。全素艰难,戒一种肉是易行、能行之善。每一个生命都爱惜自己的生命,动物虽死,但被杀的怨恨不死,食其肉,如食其怨。食之愈多,身体内存在怨恨、毒素愈多,最终会使自身的健康受到损害。

了凡先生自幼家贫,与寡母相依。少年时遇一老者为其算命,五十三岁终,无子。中年时遇一禅师,禅师说:只有平凡庸碌的人,才会被生命定数拘束而无法超越。极善之人,福德随其行善而日增。所以命数不定。极恶之人,原本可能有的福德反而随其行恶而曰趋折损,所以命数也不定。了凡先生之前的人生一一如老者所言,丝毫不差。听了禅师之语后,发愿做善事三千件,三千件完后,复又发愿三千件、一万件。如此力行向善,命运得改,安然度过五十三岁,并得一子。在六十九岁写下此书以警示儿子,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

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如何趋吉避凶,让不好的事情远离自己,就是从身边的小善累积起来而获得的。这是就是我所得到的益处。午饭时让儿子吃完粒米,不剩丝毫。随后儿子上学了,便萌生此念,是不是应该劝告身边亲近的人,而写此信,如有冒犯请您谅解。

愿我的朋友健康平安。

作者:五十弦上的月色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了凡四训》读后感3000字


《了凡四训》读后感3000字: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先生为其子所作的家训,主要阐述“人能通过改过行善增加命中的福报”这一观点。和多数宗教理论一样,这一观点既无法被证实,也无法被证伪,虽然了凡先生运用大量事例试图进行论证,但头脑清明的人能看出,这论证过程是禁不起逻辑上的推敲的,无怪乎不少人读完此书后便给其打上“封建迷信”的标签束之高阁。

应该指出的是,任何作品都有其时代局限性,《了凡四训》的内容自然不可全信,可书中蕴含的儒释道三家的一些思想还是值得学习的。如同宗教哲学才是宗教的精华部分一样,我们在看《了凡四训》时,细节的推演上可以不加深究,把重点放在思考书中的观点能否带给我们启发。

大家阅读时首先会关注到的应该是“命运”之说。什么是命运?这里姑且将“命运”一词定义为生来就不可改变之事,即宿命。那么命运存在吗?我们都知道,人一生的大体走势很大程度上在出生的一刻就能看出,这包括你能接受什么教育,从事什么职业,会生什么疾病,巴菲特也坦言投胎是个技术活,自己最大的成功是中了“卵巢彩票”。但这只是统计学上的概率的体现,不足以论证宿命之说。事实上,我们永远无法论证这种形而上的命题。书中了凡先生的前半生都被奇人孔先生算对,似是肯定了命运的存在,但后来在云谷禅师的点化下,他改过行善,之后经历的事情与孔先生所预测的大不相同,这似乎又否定了命运的存在。如果认为严格定义上的命运是存在的,那么合理的解释是,孔先生最初给了凡算命的时候没算准,或者算准了却撒了谎,了凡先生的命运其实从未发生改变。若是再阴谋论一点,我们还能假设孔先生和云谷禅师是一伙的,合起来给了凡先生设了一个十几年的局,为的就是让他成为“改命”的代言人,扩大宗教势力的影响力。宿命论就是这么难以被推翻,归根结底可能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而已。

退一步假设命运存在,那么命运是否可以被认知。未来的不可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认知的不充分,假如我们拥有一台演算能力无穷的超级计算机,再为其输入当下宇宙所有基本粒子的状态,以及万物运行的全部规律,那么我们能否准确预测下一刻的未来呢?我觉得未必,即使不考虑量子力学方面的争议,这其中仍然少了一个关键变量——意识(此处不光是指人的意识)。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了解足够充分,但对人心的把握则有所欠缺,所以对于未来的预测也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们不妨再退一步,不计较命运是否存在,也不考虑如何去认知命运,仅从功利的角度思考是否应该接受宿命论。如果肯定宿命论,则人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这种情境下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人更容易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尤其在面对困境和挫折的时候,更能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反正命运已经注定,慌乱也无用。缺点则是人容易丧失生活的激情,如果得知心境的喜怒哀乐,境遇的跌宕起伏都不过是上天提前写好的剧本,自己仅是不自知的傀儡,任谁都免不了陷入空虚的泥淖。大体而言,对性格偏消极,心中整日充满忧虑的人来说,接受宿命论不失为一种好的疗法,但如果你内心有着人定胜天的念头,那么宿命论便与你的道心天然相斥。

除了全盘接受或否定宿命论,有没有其他选择呢?了凡先生给出了第三条道路。他笔下所谈的实际是一种“动态的命运”的概念。我们可以假定每个人在特定的时刻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命运,如时刻A对应命运A,时刻B对应命运B,若在时刻A和时刻B之间,这个人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则命运A和命运B会保持一致。但如果这个人身上发生了足够大的变化,那么类似于平行宇宙的切换,命运B将不同于命运A。这个变化是什么呢?书中观点通俗点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可以从社会博弈的角度来理解“报应”之说。在一个运行良好的社会中,一个人做好事的成本应该要低于其收益,否则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必然不能长久,书中提到子贡赎人不接受赏金被孔子训斥,子路救人后接受馈赠却被孔子表扬,说的便是这个道理。与之相反,一个人为恶的成本要高于所获得的收益,人性的阴暗面才能得到抑制,社会方可安定。

可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做了许多好事,却不得善终的例子,那么这套理论体系还说得通吗?宗教巧妙引入了“轮回”系统来打补丁。根据轮回的说法,一个人当下的遭遇乃是无数劫以来因果累积的产物,而他当下的行为又将影响到后世子孙和自己转世的境遇。打个或许不恰当的比方,京东和亚马逊一直在亏钱,但是投资人仍然不断给它们提供资金,是因为人们相信其未来的长期价值。与之类似,即使当下“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的情况出现,人们也无法否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说法,因为我们无法将未来的全部福报“折现”到现在来进行比较。

人懂得趋利避害,懂得趋炎附势,在这套理论体系下,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大家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顾忌,容易产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教化效果。但仅仅这样还不够,在书中,我们能看到了凡先生两种略有矛盾的叙述,一方面他从功利的角度指出行善能改变命运,另一方面他又指出做善事要真诚恳切,不可虚情假意,企图回报。理解这个矛盾的关键在“修心”。

在修心一事上,《了凡四训》带有点禅宗的色彩。六祖慧能以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偈子获五祖认可。后来大师又得闻《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开悟,指出“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这些说法都在强调自性本心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强调这些?唯心一点说,社会的变化蕴藏在人心中,因为有追求真理的念头,苏格拉底饮下毒药,因为有普度众生的念头,神农氏遍尝百草,因为有成为圣人的念头,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更早一点,在我们祖先萌生下树的念头的时候,人类社会的雏形或许就已经开始孕育。因此佛说“莫向外求”,功名利禄和大道真理都在人心里有迹可循,想要改变外界,要从诚意正心开始做起。

这样前面的矛盾之处也就能被理解了。

从社会治理来看,如果仅依靠功利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去劝导百姓行善,那么人们未来也完全有可能因为相信“善有恶报,恶有善报”去大肆作恶,所以在用功利性的理论初步引人向善后,还有必要进行思想上的教化,这样才能长治久安。书中指出改过的三种层次,第一种是通过持戒的外在形式进行克制,第二种是通过明理的方式在逻辑上进行否定,而最好的方法则是通过修心在恶念萌芽之时就消灭它,最终达到不起妄念的地步,三种境界步步递进,但也相辅相成,在一个好的社会中,三者不可偏废。

就个人自由而言,如果是出于精心计算过的成功概率和收益后才去做某件事情,那么我们依然只是在对这个世界投其所好曲意逢迎,唯有出于自己信奉的某种原则,出于“任性”认为这件事情应该做才去做,人才算碰到了自由意志。

在具体如何行善方面,书中也有些很有意思的观点,此处不再赘述。仅举一例,了凡先生说所行善事的大小不光要看事情本身,还要看行善之时的心境如何,这与现代法律中区分违法者违法时主观上是恶意还是善意有相通之处。

相比物质层面的迅速进步,人类社会意识层面的进化似乎慢了许多,人性恐怕更是千古不变。虽然表现形式有所差异,我们的历史大体还是在不断重演,因此不能说《了凡四训》的思想已经过时,小到个人修身养性,大到国家治理方略,我们或多或少仍能从中汲取些养分。可惜的是这些年各地都冒出不少女德班、国学班,打着宣扬传统文化的旗号,实际上灌输的却是三从四德等封建洗脑理论,败坏了国学的名声,而《了凡四训》作为这种机构的常用教材,也染上了一层负面色彩。

佛法强调不懂法者不可妄传,否则曲解佛法,于佛于己于世人皆是在造孽。《了凡四训》的思想精髓并非一篇短短的读后感所能概括,且每个人的阅读体验都有所不同,上述仅是我个人浅陋的见解而已。作者:瘦瘦的兽兽

信念与奇迹一一《名人传》读后感800字


信念与奇迹一一《名人传》读后感800字:

信念是明灯照亮着期盼的的心灵,信念是路标,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信金是脊梁,支撑着不例的灵魂。一一题记

他一生坎坷,磨难众多。他自幼不幸,酒鬼父亲一味强迫幼小的儿子练琴,期望他成为自己的摇钱树。后来母来重病离世,他在失去了这唯一亲人的同时,也失去了快乐的学习时光。接不来,疾病又一直因扰着他,他得过天花,又在二十六岁时听力衰退,老年失聪,一生孤独终老。他就是贝多芬,《名人传》中的一个主人公。

就是这样一个身林矮小,像貌丑近的人,写下了《英雄》、《田园》、《命运》、《第九交响曲》、《月光》等著名的乐曲,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力量令他如此坚强,有“扼住命运咽喉”的壮志豪言,是什么使他在历经风吹雨打后,依然演驿出如此奇迹的篇章。

罗曼罗兰已告诉我答案“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信念”。是的就是信念!正是他那“我的艺术应当为贫苦的人造福的信念”,是他反对封建制度专制,追求平等和平的信念,更是用他的音乐号召全世界自由和幸福而斗争的信念。读后感

其实古今中外有多少因信念铸就奇迹的伟人。马云创办阿里巴巴时仅有18人,如果不是凭着信念,又怎有了现在的成功。爱迪生曾花了十年去研制蓄电池,经历五万次左右的实验,试用了两万多种材料才有了现在的电池,电灯。如果没有“我能行”的信念,他又如何加以坚持?居里夫人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实验了四年,才提陈出镭,如果不是信念,她又怎会冒着生命危险去研究?是的,正如温塞特所说:“如果一个人有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

那我们当今青少年不更应该坚立起信念的风帆吗!前路漫长曲折,但我们要有梦想,有追求,有信念,更应该把信念与祖国、与民族所联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两个百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胸怀信念,扬帆起航,去创以造我们的奇迹!作者:汪溢

绝望锻炼了我读后感800字


《绝望锻炼了我》读后感800字:

不要为不值得的人,浪费你宝贵的眼泪。要为爱你的人,保留你最好的微笑。_题记

“写下这本书,感觉就像重新活过一样。”朴槿惠这样说。是啊,要写此书,就意味着要重新回顾自己的前半生,何尝容易?从父母遭到暗杀,到众叛亲离,再到人人质疑。这些曾经经历过的一幕幕,在笔下重新轮回,何其煎熬。但她从不惧怕,一个真正的强者,无惧回眸过去,更无惧直面未来。在零落成泥又重新蜕变的过程中,完成一个强者的心路历程。再用平实质朴的文字,深入浅出地描画。所有的苦与泪,只有她自己知道。所有的痛与血,尽付不言中。

在青瓦台的日子,却也不是她人生中最美的时光。身为总统的女儿,父母总是希望她健康平凡地长大,而不是备受瞩目的特殊存在。这个身份,无疑加重了她身上的负担。这个本该无上荣耀的位置,却毫不留情的在两声枪响中夺去了她的父母,也碾碎了这个26岁花季女孩的青春。她便这样挑起了重担,承受着众叛亲离的痛楚。她说:“多年来我忍受了无数的出卖,简直像站在山崖边般岌岌可危。被曾经信赖的人背叛,让我看清了人类对于欲望和权力的执着。那是一段非常苦涩的经验,但也是人生最昂贵的教训。”是什么隔阂了他们,难道是身份和地位吗?是如冰般严寒的人心吧。

真的很心疼这个正值青春韶华的少女,即使是得知父亲中枪身亡的瞬间,脱口而出的也只是“前线怎么样?”她的身份是总统朴正熙的女儿,而早已不是她自己。

她说2006年5月20日后的生活,是她重新开始的第二段人生。她说上天既没有在这场劫难中将她的生命夺走,想必还有她未完成的事情。绝望磨练了她的意志,更塑造了她的坚毅。以至于她在脸上被划出11厘米的伤口时,想到的还是继续演讲。我始终认为,纵使她如今身陷囹圄,也不失为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女性。

书的扉页刊登着她的大幅照片,笑得灿烂。眼中似有星辰大海。卷起滔滔波澜。她做了人间的强者,更活出了英雄的本真。作者:晁昕烨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书评800字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书评800字:

读完了《致加西亚的信》,我被主人公罗文的精神感动了,故事很简单,100多年前,罗文中尉作为信使,忠于职守与承诺,经历各种困难最后把信安全送给加西亚,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他在送信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敬业、忠诚、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思考。

主人公罗文接到任务后,没有多问,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去完成任务_把信送给加西亚。作为一名公司员工,忠诚敬业才是我们应该具有的良好心态,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我们应该积极的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对事情认真对事业忠诚。积极主动的去做,对工作怀有一颗责任心,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责任、有义务、责无旁贷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而不是推诿、抱怨。《致加西亚的信》里有一句话:“如果你为一个人工作,以上帝的名义,为他干。如果他付给你薪水,让你得以温饱,为他工作-称赞他、感谢他、支持他的立场,和他所代表的机构站在一起”,忠诚敬业的人才会更上进,面对困难,不是退缩,而是想方设法把工作干好,不计个人得失完成领导安排的每一项工作。还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只有工作,才能让自己精神焕发,在工作中不断地思考,工作是件快乐的事,工作与快乐绝对密不可分”,现在我们公司采用钉钉考勤,拍照签到。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拍照,拍照中的笑容指数,让我感觉到我每天都很快乐。快乐的投入到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工作提升能力,可以通过工作获得经验,更可以通过工作获得快乐。你对于工作投入的热情越大,信心就越大,工作的效率也就越大。读后感

或许生活会不尽人意,或许事业会常有挫折,但我会以罗文精神为榜样,会深刻反思该如何激励自己,如何改变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会对自己有信心,会对工作有责任心和上进心,会相信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出色的完成每一项任务。作者:徐丹丹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致朋友一一《了凡四训》读后感8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了凡四训读后感8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