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了凡四训12句读后感 > 地图 > 了凡四训12句读后感,2024了凡四训12句读后感范文大全
了凡四训12句读后感相关栏目
了凡四训12句读后感热门栏目
了凡四训12句读后感推荐
了凡四训12句读后感

(共 1930 篇)

  • 1、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范文一

    现在觉得看书不写读后感是白读了。

    按理说读完一部小说不需要两个星期,但是看这本书时的确是常常拿起,读了几页或几十页就放下了。

    书中并不是只谈一个故事的初始、经过、高潮和结局,而是两个主人公本人和身边的很多亲情、友情、爱情的事。其中牵扯到非常多的人。然而把这么多人的关系理清楚,不过读起来不累,作者花了不少心思。

    其中的故事其实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生活之中琐事。

    你把别人但朋友,但别人却把你当傻子。

    夫妻常常会拌嘴,一件事情扯出许多的事情,没完没了。又或者无话可说,然后两种结果都是婚外情。婚外情为的只是那个说得着。

    有时候事情绕了一圈,发现事情发展下去,最初的目标却显得不重要了。

    几年后你懂得说别为了十块钱伤感情,却忘了几年前自己因为十块钱而破坏了一份友情。甚至小至为了一个馒头,就把数年的深厚情谊毁灭,而那只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说清楚,没有互相坦诚而导致了误会。为什么说不清楚呢?气在头上,说什么也听不进去,转身一走了之,认为事情就是自己想的那样。

    有时候为了找一个说得着的人,为了当时的一句话,颠簸一生。

    仿佛每个人都有许多的心事,却不知与何人说。甚至翻越千里,为的只是和那个人说一说。

    有时候会为了面子去做一些很虚伪的、无聊的事。为的只是要个说法。

    下一代的人,却无奈地重复着上一代人的轨迹。却不懂得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

    还有很多吧,记不起了,看的时候还真应该边看边写读后感的说。看完回头来写,已经不是那种想法或丢失了某些记忆片断啦。

    说小说的主题,大概就是个说吧,婉转地表现出中国人那种孤独和痼疾。文章写得很现实,就这样。也许是我还不太懂吧。

    有看第二遍的打算,也只是打算而已呵。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范文二

    最近,看了刘震云的新作《一句顶一万句》。我看过刘震云的多部小说,他驾驭文字的能力很强,特别是对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描写入木三分。这本书是写普通的民众,中国千百年普通民众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际交往状态,以谈的来谈不来作为交友、恋爱结婚的标准,或者,把找一个说得着的作为人活着的目标。

    《一句顶一万句》是一本非常大气的书,小说内容乍看感觉很散,但是语言精炼,每一个小枝桠,都在描写形形色色的人,穷其一生,为了找一个说的上话的而努力。

    故事的主角叫吴摩西,其实吴摩西不叫吴摩西,而叫杨摩西,其实杨摩西也不叫杨摩西,他有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名字,他本来应该叫杨百顺

  • 2、 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说得着话”!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解读这部小说,那就是作者在小说中反反复复、从头到尾在表达的一个意思:任何人之间要能够“说得着话”!

    人与人之间要有共同语言,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说得着话”。这句话猛一听似乎挺做的,但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大家也都用实际行动在演绎着,不管是交友还是择偶,彼此之间有共同的话题是一个基本的标准。

    也许,在一般人看来,有共同语言似乎属于级别很高的精神层面,比较奢侈,一般是在吃饱穿暖之后才追求的层级。可是在小说中,刘震云将是否“能说得着话”这样的精神需求扩展到了做官的、卖豆腐的、赶马车的、剃头的、杀猪的等等社会的各行各业。即使,这些社会底层人一辈子都在为吃喝而熬煎着,过着有今天没有明天的苦日子,但是,恰恰因为物质的极度匮乏,他们更需要突破重重的心灵壁垒找到一个心灵契合能交心的倾谈对象,一个能和他们“说得着话”的人。

    说得着话是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工作的粘合剂。一句说到心坎上的话,顶得上一万句花样繁多的洋洋洒洒。

    有时听到去基层调研的同事回来抱怨说,和一线员工座谈时,有些员工几乎不发言,回答问题毫无兴致,甚至还出现抵触情绪。我很诧异,通常机关的人前往一层调研,是替一线员工解决问题去的,怎么员工反倒不买账呢?

    经过观察发现,有些机关同事,到了基层管理所,一下车,就开始赞叹秦岭山里的空气清新、蓝天白云、鸟语花香。赞叹这些的时候,还不忘记吐槽西安的天气是如何的雾霾不断、交通是如何的混乱不堪。当然,就没有发现身边陪同的基层员工听到这些时,从开始的礼貌回应渐渐变成了僵硬的应对和无言。

    是不是这些机关的同事说错话了?当然不是,秦岭山里的自然之美是客观存在的,的确令人心情惬意。但是,同样的景致,在不同心情的人眼里,感觉是有差异的。对于正值青春,喜欢交际的年轻员工来说,常年在秦岭大山深处工作,缺少都市的生活气息,缺少与家人相处的热闹,有的女员工孩子尚小,却不能陪伴照料,有的员工父母年老多病,却不能端汤送药。

    而机关同事赞美的出发点是长久呆在西安城内、偶尔走出办公大楼的欣喜。可是,脱口而出的时候,忘记了我们是在工作时间,前往一线对基层员工的工作、生活进行调研,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忘记了这一群年轻人是工作生活在深山的员工,她们与孩子与父母分居两地,面对青山绿水,或许还真的没有什么心情去欣赏。

    曾经,在秦岭工作过两年,听到有的员工

  • 3、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一: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里面讲,拥有千金财富的人物必然本身就是千金的人物。于是,愈发郁闷。看来本人的生命本身就是轻于鸿毛的,如果能变得重于泰山?被印祖推崇的《了凡四训》告诉了我们命运前定的真相,可是又告诉了可以改变命运的方法:行善积德。问题是,这样的标准还是世俗化的标准:有儿子,中进士,当高官,发大财。

    可是,这些对于佛教徒来说不是不重要的徒增烦恼之物么?世尊舍国弃家而求人生真谛,说明这些并不是他所求的目标,这些也不能作为标准吧。而且若把这些作为修佛的目标还是有分别心,修的是有为法呀,这应该不是四谛所宣扬的吧。也许,是我阅读和理解错了,袁先生和印祖的本意只是告诉后人命运是有的,但是一定可以改变的,而且即使是富贵功名这样的事情也是可以通过修善行和发愿改变的。但是,本人认为不能太过执著于本书的教诲,因为这些毕竟属于有为法,也是根源于贪嗔痴念的,对钱财和权力的追求源于贪,对生儿子的追求源于痴,而这些都是不能断烦恼的。但是,下一个问题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可能凭自力永远也断不了这些。于是,即使修有为法也是修行了一些,毕竟比没有修行要好。这真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和选择呀。

    生命是要重量还是数量,我觉得自己命里没有数量,嗬嗬,只能选择重量啦。

    篇二:《了凡四训》读后感

    我读了《了凡四训》白话文一书,颇有感受。《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传授给后代看的的一本家书。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不差分毫的算定,认为今生前世既然已经成为定数,无需迷茫,但同时也没有了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说来简单,“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他的命算不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还有余福。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指完全被命运捆住的人,即‘听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证了古圣贤孟老夫子所谓:“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我不仅懂得了命运可以改变及改变命运的方法,同时还认识了“佛教”是一种至善

  • 4、 了凡四训 读后感

    了凡四训 读后感

    《了凡四训》 又名《命自我立》, 作者是袁了凡。该书为袁了凡所作的家训,以其亲身经历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故事。

    袁了凡,原名袁黄,是明代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浙江嘉善县魏塘镇(今属嘉兴)人。袁黄青少年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曾受教于云谷禅师,对天文、术数、水利、军政、医药等无不研究,补诸生。他的《了凡四训》融会道教哲学与儒家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传甚广。

    第一篇,立命之学

    命由天做,福自求之,袁了凡早年遇到过一个算命先生,这个先生给他算了一卦,说他将来在县考中可以考到14名,府考能考到71名,提学能考到第9名。结果第二年的考试中,果然如这位先生所料,考试的名次分毫不差。

    后来,这位先生又接连给他卜了几卦,每次都算对了。于是了凡请教此生的命运,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五十三岁,做官只能做三年半,膝下无子,半生无福。因为算命先生的话屡屡应验,所以袁了凡对此深信不疑。自此之后,听天由命,不思进取。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和尚,和尚对他说,你虽然命中注定没有多少功名,也没有儿子,但是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周易》这本书就是用来趋吉避凶的,如果命运不能改变,那何来趋吉避凶?《诗经》里也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人要自己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忤逆天道,要自己为自己增加福祉。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不要有什么宿命论的包袱,说谁谁就注定有福,谁就注定无福,这都是可以改变的,人的福气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修行得来的。只有明白了这一点,人才能真正的掌控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

    第二篇,改过之法

    春秋时期,有很多的先知,他们通过观察一些人的行为习惯就能判断出他接下来的祸福吉凶,《左传》里记录了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人做的好事多,就有福泽,坏事多就有灾难。

    相对于做好事来讲,不做坏事更容易一些,所以更正自己已有的错误,是获取福报的第一步。

    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了凡认为,欲要改过,一定要有三颗心,一是羞耻之心,二是敬畏之心,三是发勇之心。

    王阳明曾言自己的学说是致良知之学,这个致良知就是羞耻之心。匪盗被王阳明关押起来,让他们脱掉衣服的时候,他们依然会不好意思,这就是羞耻心。

    所谓敬畏之心,就是说人生在世,一定要有敬畏的东西,举头三尺有神明,有所敬畏,人做事

  • 5、 《了凡四训》读后感-读《了凡四训》有感500字作文

    《了凡四训》这本书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是古代劝善书中的名片,内容涉及四个方面的训诫,即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此文强调的是人的命运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控,一生成败完全取决于自身所作所为,所谓命自我作,福自己求。此书还值得一看。

    我们是在李老师的带领之下进入到这本书中的,以前,我总认为文言文一点意思都没有。还非常难懂,绕口。可当我真正的用心去理解文章内容时,却发现文言文的好处:用白话要说一大堆的话,用文言文一、两句就搞定了,而且越读越有味道。

    这么多的句子,都使我印象非常深刻,有这样一句话是我有很多感触:

    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为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次风雷之所为益也。我的理解是:一些小的坏习气,可能在你眼里不算什么,但如果不立即剔除就会引起许多事端;大的恶习要马上彻底丢掉。如果有一丝犹豫,以后的恶果只有自己吃了。不论什么恶习,就马上改掉,或许现在不算什么,长大后便会有居多坏事都来找你。就如手指里扎了一根刺,如不马上清除,化脓、流水,最后可能导致整个手会废掉。一个小恶习会影响多大的事啊!

    《了凡四训》让我找到了读文言文的乐趣,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所以,大家一定要多读多看《了凡四训》!就算看不懂也不要紧,要慢慢去摸索。

  • 6、 《了凡四训》读后感

    配图

    《了凡四训》是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崇、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是印证了这样的思想。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观。正如其所说余初号学海,是曰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改过之法顾名思义,就是不仅要积极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袁黄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第一种层次仅仅是从表面上改变,即把毛病找出来一样样地改。第二种层次就是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过错自然就会消除,正如此所说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第三是从心上改,即过有千端,惟心所造,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意思是说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所以这些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满心间,那么其他不正当的思想就不会玷污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袁黄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

    积善之方,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仅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要积善就必须先明白事理,因为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在区分善与恶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中峰禅师的话: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恶。有益於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此外,在积善方面我们可以按照了凡先生划分的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水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具备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讲的是只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过程,也都有其发展的极点,当

  • 7、 观《了凡四训》有感

    《了凡四训》是明朝时期袁了凡为教育后代子孙而留下的家训,原名《戒子文》,对于被后人所拍成的电影,我受益匪浅。了凡先生平生是个人尽皆知的大善人,做了许多善事,因此也颇受人们的尊敬。他教育我们,人的命数是有限的,应当多多行善积德。但对于极善极恶的人,命数却不能约束他们。因为极善的人,如果平生做过许多善事,那么他原本贫穷的命数就会因为善事的多少而有可能变得富贵长寿,相反,极恶的人如果平生做过许多恶事,即使他的命数是大富大贵也会因此变得一穷二白。所以,了凡先生便劝诫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即使你不相信命数,但多做好事也是人生中的一大亮点啊!了凡先生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自己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他年轻时曾有位道长给他算了一卦,那道长所算的和他命运要经过的也都相符,道长曾说,他命里无子。但因为了凡先生积善太多,命数改变,了凡先生幸运的得下了一个儿子。他认为:命运分先天和后天,先天命运是上天注定的,而后天命运则是由先天命运转化而来的。如果一个人行善积德,命运便会因他而改变,往好的方向转换;如果一个人作恶多端,命运便会因他而改变,往坏的方向转换。所以,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这句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了凡先生则又做了补充,应竭力行善,竭力断恶。善也有大小善之分,虽说大小善都是积德,但也有大小功之分。相传有个县令,无意中被黑白无常错勾了魂,阎王便让牛头马面称他一生的功过,结果功大于过。县令感到奇怪,他平时并没有做很多好事啊。阎王说:你曾阻止凡间皇帝动用百姓兴修水利,劳民伤财,虽未拦下,但你一念之间为所有老百姓着想,就是大功一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善有时可能只是一念之间,不一定非要做完上千百万的小善才叫大善。小善只为一人,而大善则为天下人。所以,我们也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啊!看完这短短的视频,我原本浮躁的心也归于平静了,我由此领悟了很多,我也会努力,做一个行善积德的人。

  • 8、 读《了凡四训》有感

    读《了凡四训》有感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有算过命的经历,不管是自己去算,还是父辈拿着我们生辰八字替我们去算命,这种现象从古至今都十分的普遍。同时我们在生活中也常能见到很多人在感概自己的故事时都会补上一句台词:这就是命吧!

    中国人的骨子里总有个观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然而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又积极地大喊口号"我命由我不由天,事在人为".所以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始终没弄清楚,命由天定跟自我改变的关系。命运是什么?人的命运真的已经注定了吗?可以改变吗?如果可以改,怎么改呢?直到我有幸读到《了凡四训》这本一书,才终于找到了答案。

    《了凡四训》是我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来教戒自己儿子袁天启,内容分为四个章节,于是叫《了凡四训》,也作为家训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了凡四训》不仅揭示了命运的真相,提出了明辨善恶的标准,也指明积善改过的具体方法及积善谦虚的种种效验,同时还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学中伟大的智慧和人生感悟。

    第一篇:立命之学

    此篇讲述了凡先生从认命到决心改命的过程。了凡少年时被一名高人孔先生算定一生,后来各个阶段发生的各种事情都在孔先生的算定中,这让了凡先生对"命中注定"深信不疑,于是无欲无求,按照孔先生算定的人生轨迹行尸走肉般的活着,也陷入命中无时莫强求的宿命论里。直到有一次拜访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曰: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在云谷的循序教导和点播下,了凡先生了解到命的定数和自求命数的原理,终于道出"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人生感悟。

    我也终于在此篇里解读到命运的真相,弄清了宿命与造命之间的关系。古人云:命由天定,运由己生。其实命运二字是分开的:命与运。可以认为人的"命"是确定的,而所谓"运"是个人行为,言语,心念与反应的宿世果报。

    每个人的阴阳运数不定,是动态的,是可以自我把握的。命中带有此运,不代表已运此运。就好比一出生上天给到每个人的土地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土地肥沃,有一些土地贫瘠,一些山峦起伏,一些溪水蜿蜒,就像我们"命"里初始的轨迹。但要在这片土地上种什么种子,怎么经营结什么样果还得看你怎么"运".有些先天土地富饶,但后天不好不好耕作结果可能断送了命里本该有的福报,而相反有些土地并不算良好的,但经过后天的辛劳努力,可能就会创造出命中本无的东西,以此造命改命。现实生活中总有出身平凡却一步一步努力走向成功的"马云",也

  • 9、 重读《了凡四训》有感

    重读《了凡四训》有感

    文/刘之阳

    今日重读明代袁了凡先生的著作《了凡四训》。这本书为袁了凡先生的家训,以其亲身经历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真相,明辨善恶标准,改过迁善的故事。

    袁了凡先生早年算命,被算中哪年通过科举考试,哪年当官,五十三岁早逝,没有儿子。被算命后的一些年,事情进展都如算命所说。于是袁先生开始相信算命说得,相信一切已经注定,淡泊无所求。后在一庙宇听一高僧点化:人是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扩充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行善事,多积阴德,制作自己的福报,就能改变命运,享受福报。袁先生听后,大悟,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多行善事,结果有了儿子,还长寿,享福。最后总结,改过,行善,谦虚就能改变命运。

    改过。行善之前先需改过。凡要改过的人,要有羞耻之心、畏惧之心和勇敢之心。改正的方式有,从事情本身改正,从情理上改正,从心理上改正。

    行善。行善要追究事物的情理。行善要分清真的和假的,偏的和正的,半的和满的,大的和小的,难的和易的。随缘救助众人种类大概有十种: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谦虚。谦卦在易经中六爻都是吉利的。三尺有神明,我们要有意识地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人有志向,就像树木有根基,还念念不忘谦虚,处处与人方便,自然会感动天地,造福全在自己。

    袁先生通过现身说法,改过、行善、谦虚,就能积攒福报,改变命运。

    我起初对于命运一无所知,只坚信努力就能改变命运,后面了解易经,觉得人生有规律可寻,再后来接触佛教知识,了解福报的概念:人的富贵和自身的福报相关,知道自己为什么很努力而运势不好原因,原来福报不大,要积累福报。后面,读到《了凡四训》,又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积累福报改变命运有方法可寻。中途也听一些朋友讲算命、改命的故事,还有听佛经、供养佛相、参加佛教活动也能积攒福报的故事。世界很大,也充满很多未知,我抱着好奇开放的心态来了解这个世界。

    在此补充一点,戒色对积攒福报也十分重要,许多年轻人精力旺盛,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能节制,纵欲和淫乱。万恶淫为首,淫容易让人生邪念,造许多的恶业,对福报有很大的影响。在我看来,性只是为了生育后代,而为了娱乐或者刺激,都是十分不好的行为,对运势有很大的影响。应该远离不良刊物,不良洗浴娱乐场所,不良社会朋友,严于律己,积攒福报。

    这是今天看完《了凡四训》的感受,推荐各位也

  • 10、 了凡四训读后感800字2024 了凡四训读后感

    到此刻为止,《了凡四训》大概听了有六次了,每次听都有新的认识。最初决定去听,只是因为觉得好奇,此刻越来越感觉到:去听课是一个多么正确的选取。

    首先,和谐友好的气氛让人感觉很舒服,没有人要求你付出什么去得到这些教诲,你只管去听就好了,并且那里的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我相信这就是佛在心中的人的气质的自然流露吧,尤其是崔瑞同修,每次都忙着为听众们准备吃的喝的,在此感谢她。

    再说说课堂,刘老师讲课比较风趣幽默,对其中道理的阐释也做得很详尽,同时,又不忘让同修们共同参与,除了最初的读ppt之外,还发动大家自己做ppt来讲,这是对大家的信任与培养,也让我们学习的动力更大了。到目前为止,三个同修的分享和讲解各有所长,刘亚斌师兄讲课比较有激情,都是从自身找例子,生动形象,很勇于进行自我批评;韦泽睿师兄对理论的讲解很到位,也找了很多资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点小紧张;于寒松师兄的讲解无论从理论到实例都很精彩,他谦虚好学的态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观众;他们的共同点是,对佛教怀着虔诚的信仰与极大的热情。

    之后再说说我,听了几次课之后,我开始对《了凡四训》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对我来说好处重大,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内心很脆弱的人,有时候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一个做人做事的指导原则,无法处理一些坏情绪和心理问题,对过去的事情不能释怀,对将来的未知又感到恐惧,敏感,多想,容易受伤,爱抱怨,这一切,都让我的生活变得很糟,虽然表面看不出什么来,这些只有我自己明白,自从开始听课,尤其是每周二上课时与崔瑞和刘老师一齐谈话,每次都给我以很深的启迪,我的心渐渐变得平静下来,我开始明白内心的平静是应对一切最好的法宝,我也很赞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的道理,我相信我一向是一个善良的人,只但是由于自己欲望太多,自招烦恼而已,刘老师说,学佛教最基本的就是明白因果报应这个道理,此刻我也就处于最基本的阶段。对于《了凡四训》的原文,我承诺刘老师年前要读够三十遍,此刻我正在享受着阅读的乐趣,真是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我期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样幸运,得以了接触并了解《了凡四训》,能得到内心的平静,能过一种行善而快乐的生活。

  • 2022-03-08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1-05-05

  • 2019-10-28

  • 2021-06-28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22-04-16

  • 2019-10-29

  • 2023-01-14

  • 2019-09-20

  • 2019-10-04

  • 2019-10-11

  • 2019-10-29

  • 2023-02-09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1-11-11

  • 2019-09-20

  • 2021-11-25

  • 2022-03-26

  • 2021-05-31

  • 2023-01-07

  • 2022-04-16

  • 2023-06-03

  • 2022-12-28

  • 2019-11-06

  • 2023-01-09

  • 2019-09-22

  • 2021-11-0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21-10-27

  • 2019-10-23

  • 2019-09-22

了凡四训12句读后感
了凡四训12句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了凡四训12句读后感,了凡四训12句读后感大全,了凡四训12句读后感2024,更多了凡四训12句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