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季羡林谈国学读后感 > 地图 > 季羡林谈国学读后感,2024季羡林谈国学读后感范文大全
季羡林谈国学读后感相关栏目
季羡林谈国学读后感热门栏目
季羡林谈国学读后感推荐
季羡林谈国学读后感

(共 583 篇)

  • 1、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读后感1000字(3)篇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很有成就感,一口气读完这本专论读书治学的大师之作,含英咀华,余香萦绕。短短200页,遴选的40篇发文,均出自季老笔下,或远或近,或长或短,或深或浅,道出了“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的真谛。季老与我们大部分人而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只可念想,无法效仿。

        读书的过程就是自我反思、坦露心迹的过程。我本不是读书之人,一见书就犯困、一见材料就头疼、一见电脑就眩晕,整天把酒桌当书桌、把球场当战场,酒气代替了书生气,汗味代替了书香味,落个四肢发达,头脑空空,注定此生与读书治学无缘。所幸还有一颗求知上进的心,于是乎以前辈为师,以书友为范,空余之时,拿起手机,拾起书本,独处一室,不喧不闹,静心阅读,充实自我,两个月时间,不知不觉看书快300小时,每本书看完写下心得,常勉常促,吾心甚慰!

        阅读伊始,我把作者与冯友兰混淆了,根除不掉。两年前,一哥们告诫我“平时要多看些书,像哲学类书籍,能使人睿智,像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听后我东找西找,找到后最多看了10页,就不了了之,书也不知道落到何处了,从此以后,脑海里就深深刻下了冯友兰的名字。为消除阅读过程的干扰,只得上网查查季老的简历,一查吓一跳,实在不得了,季老的头衔特别多,现在只记得担任过北大副校长,是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去世时候98岁,我肃然起敬,由衷感叹,读书真好,不仅可以增识长智,修身养性,还能延年益寿!

         全书每个章节自成一体,前面以读书为主,后面侧重如何治学,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读书部分,我很喜欢“我最爱的书”、“推荐的十种书”及“我的书斋”等章节。治学部分,受思维和知识层次限制,有的地方看不懂,比如说语言文字的组成、如何考据、佛文及国外的一些文化等等,虽然季老的描述通俗。当时我的感悟就是,大师就是大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不像有的搞艺术的人,故作高深,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以显摆自己水平之高。这部分比如“抓住一个问题始终不放”、“如何搜集资料”、“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等文章,以及介绍胡适、陈演恪、朱光潜等内容,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虽然以前读书少,但我记忆力感觉还挺好。

        看完此书,能否涅槃重生,脱胎换骨,通体透彻,做个爱读书善学习的人,还得拭目以待,每日多省!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季羡林先生给我的感觉就

  • 2、 季羡林谈人生 读后感(3)篇
    季羡林谈人生 读后感 第(1)篇

    季老

       

        在北大只要一提起季老,所有人都会知道是季羡林先生。季老不仅在北大人人皆知,就是在国内的知识界、文化界、舆论界,只要说起季老的大名,几乎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和季老同时代的老一辈学者中,虽然不乏一批大师级人物,但能够有季老这样的知名度,得到季老这种政治礼遇的,几乎找不出第二个人。

        季老有这么大的名气,首先应该和他的资历、背景有关。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北大集中了全国人文社科界最多的著名学者,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评定的北大一级教授中,季老是最年轻的一位。其他人大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先后去世,1997年陈岱孙先生去世后,北大的老一级教授就只有季老一人了,全国范围内有这种资历的学者也属凤毛麟角;其次,许多大学者一辈子从事的都是高深的学问,普通人自然不懂,无从了解。季老的专业研究如梵文、巴利文虽然没多少人懂,吐火罗文更是全世界也没几个人能懂的文字,但季老又善于写散文,很多人读过他的散文作品。他还写过《牛棚杂忆》、《留德十年》这样颇有些影响的书,一般人都可以通过这些文字了解季老;再有,季老受到的政治礼遇极高,他去世前几年住在301医院,温家宝总理几乎每年都去探望,前后去了五次;还有季老的家事,如他和儿子的关系,关于他遗产的纠纷等等,多次成为舆论的热点,无形中也使得季老名气大增。

        我是1981年考入北大的,那时候北大的前辈学者还有不少,季老只是其中之一。印象中我也听到过季老的一些逸闻趣事,例如说有新生看到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以为是学校的老工友,就委托他照看一下行李,开学典礼上才知道他是时任副校长的季老。1985年我大学毕业后到校党委当秘书,季老那时已不担任副校长了,我也极少能看见他,但我经常会在办公楼看到李玉洁女士,听人说她是季老的秘书。我心里还有些不解,当时王力、冯友兰这些老学者还在,但没听说他们有专职的秘书,另外我以为秘书应该是像我这样年轻的,而李玉洁看起来差不多是退休年龄了,因此对季老的特别之处留下了一些印象。不过在我参加工作的头些年里,一直没有和季老有直接的接触,也不知道多少关于他的事情。

        大约在1990年代初期,有一段时间我早晨上班时经常会在图书馆北边的路口遇到季老,后来看到有报道说季老为了写书,每天都要去图书馆查资料。我不记得季老的夫人是哪一年去世的,就在我时常遇到

  • 3、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600字2024

    【第1篇】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中阐述了一位望九之年的世纪老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这本书字里行间流露着他的谦逊品格与平和心态。

    对于寒窗苦读十年后的我,人生阅历很少,很难说清人生是什麽,人生的意义何在。季老告诉我们: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先启后的责任感。是啊,只有拥有责任感的人,才能够成为“社会的脊梁”。

    对人生,季老怀着一种“要信命,但不能完全信命”的态度。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我想,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也很符合哲学主客观辩证统一的原理。季老认为: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我想,不急功近利,也不怨天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寻求的就是一种平衡吧!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地一境界:“衣带渐宽中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季老认为大家能拿出“衣带渐宽中不悔”的精神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他指出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季老的长寿之道是:“走运时,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我想这可以用我以前看过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

    在生命的进程中,我们需要用心去探索生命的价值和真谛。只要我们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挥洒过辛劳的汗水,就一定会拥有一个无悔的人生。

    【第2篇】

    《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谈人生问题的短文的汇集,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季羡林赞成张载“民胞物与”

  • 4、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500字2024

    【第1篇】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

    书中描写了自己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后来的文革中的牛棚中的绝望和后来的荣耀。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八九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够从容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以及现在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谈到了自己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己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爱情的回忆。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从文中表现的非常的谦虚,而且非常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任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弃。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己无法回国,但是正是这段时间奠定了其学术基础。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知道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后来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无论如何,努力是必须的。这又让我想起了游戏《第七封印》中的“主动面对积极深入”,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这种心态。

    【第2篇】

    喜欢季羡林先生的书,最开始读过他的《永久的悔》,语言简朴情感真实,能深深体会到老先生心中的悔,挥之不去却弥补不了。

    之后,开始寻找老先生的书,最近看了《季羡林谈人生》,体会还是颇深的。

    篇章分为不圆满才是人生,做人与处世,我们面对的现实,我写我,长寿之道。以自己经历的人生来漫谈人生,不圆满才是人生,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便是老先生的人生感悟。然而所对的现实,便是一寸光阴不可轻。逝者如?a href='/s/dongwu/xiaogou/' target='_blank'>狗颍?簧嶂缫梗?捎卸嗌偃宋虻搅巳醋霾坏轿藁冢?/p>

    看完这本书,老先生的谦逊和认真,无论是处世还是治学,都让我敬佩万分。博学多才,精通各国著作,却谦逊看待自己的功成名就,只是人世间一颗沙子。特别是对学术认真和严谨的态度,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老先生对生活的乐观和知足,这对于长寿功不可没!

    现在的我,对人生还不敢轻易下

  • 5、 谈国学读后感

    谈国学读后感(一)

    国学,一个并不陌生的词。《千字2020文》它是由南朝梁周兴嗣取王羲之字2020迹中不同的一千个字2020,以四言韵语写成。从南北朝到清末,《千字2020文》流传了140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的出书最早、影响最大的识字2020课本。《千字2020文》所含的内容非常广泛,虽然只有一千字2020,却包括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社会文化活动。

    在我读过《千字2020文》之后,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最深刻,那就是:德建名立,形端表正。意思就是道德树立起来了,名声就会和圣人一样传播到远方,就如同形体端正了,仪表就正直了一样。

    《千字2020文》向我们诉说了人生之道,思想之悟,无愧是我们的精神宝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正在尝试着按照它的行文准则去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和时间赛跑才能抓住童年时期的手,时间总是不善待每一个人,悄然流逝,无声无息,你不吝啬时间,它就会对你吝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坚持到最后,必然能成就一番事业。要做时间的主人。不要为那过去的失败而懊悔,不要为那错误而谴责自己,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而忧郁,过去的将不会再有,拍拍身上的尘埃,去继续追赶时间吧!不要向它臣服,争分夺秒,用我们的行动证明一切!

    这仅仅是它的一部分,却显露出这么多得道理,更何况是一千字2020的文章呢?无论它的内容是多么的丰富,但是真正的意义在于启迪我们,去付出汗水,改变自我,最终以收获的甜蜜告别苦泪!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通过对《千字2020文》的学习,我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我还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增强了我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分辨力。

    就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要把时间看的和生命一样重要,不能让一分一秒的时间从我的掌心中溜走,我要和时间赛跑,去追赶它,去超越它去珍惜它。有些人,每天游手好闲,浪费生命,即使有人告诉他们时间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也是吊儿郎当的,凑凑合合过日子。

    我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写作业时,慢慢吞吞的,自从我读了《千字2020文》一个让我明白时间意义的朋友,让我的人生又拥有一条正确轨道的好朋友在珍惜时间的同时,我们要勇于追求梦想,为自己的目标前进。为了找到那属于我们自己耀眼的光茫前进。要相信:希望就在前方,就在不远的前方

    谈国学读后感(二)

    读了《谈国学》,我觉得有点汗颜,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书里提

  • 6、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作文500字: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

    书中描述了自我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之后的文革中的牛棚中的绝望和之后的荣耀。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八九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够从容的应对过去的一切以及此刻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谈到了自我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我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感情的回忆。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从文中表现的十分的谦虚,而且十分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任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下。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我无法回国,但是正是这段时光奠定了其学术基础。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明白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之后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无论如何,努力是务必的。这又让我想起了游戏《第七封印》中的主动应对用心深入,任何时候都需要持续这种心态。

  • 7、 读后感1100字: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一)人生的好处与价值

    如果人生真有好处与价值的话,其好处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职责感。―――季羡林

    人生,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不仅仅平常人能够对此大发感慨,学者们似乎也个性偏爱谈人生。什么是人生?也许哲学家们能讲出很多高深的道理,但他们的精辟之论往往玄妙晦涩,离现实生活太远。读《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俨然在聆听一位长者侃侃而谈,心灵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静静地反省,心境变得更加纯净。

    每个人的人生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人生的好处认识也不一样,在我看来既然我们幸运地拥有了生存的机会和权利,那么就该在这短暂的人生中,抓住每一个机会,做好每一件事情,让生命大放光彩,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好处也才有价值。而人如果对自身生命好处不明白,那么行为就没有了标准,生活的态度也无从确定,于是一切变得茫无所措。作为一名年轻税务工作者,奉献在国税大舞台上,为纳税人服好务,为国家收好税,这样的人生才是有好处的和有价值的。

    人生是短暂的,我们就应珍惜人生,热爱人生,用自我心中的目标,不停地去追逐人生的好处,不断地去实现人生的价值,让生命焕发出灿烂的光彩。

    (二)不完美才是人生

    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好处,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能够不烦不燥;对人,能够互相谅解。―――季羡林

    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季老从另一种好处上对人生的新诠释,也是一种谦虚做人的态度。尽管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的人生是没有的,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有八九。我们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找到自我人生的定位。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所以完美的人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态度。只要拥有一份健康、用心向上的心态,我们就会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不平和挫折,才会更好地享受生活中的苦与乐,享受这份不完美。

    愚蠢的人绞尽脑汁追求那虚无飘渺的完美生活,而智者从不完美起步,强者在不完美中超越,因为不完美才是人生!

    (三)成功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季羡林

    上方的公式是季老积七八十年的经验得到的,在季老看来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我决定的,也是我们务必狠下功夫的。

    没有哪个时代像这天这个时代的人一样渴盼成功,我们仰慕名人,等待机会,但是真正扎扎实实勤

  • 8、 作文读后感2100字: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每次读季老的书,都能从他那简洁清雅的文字中品味出他的大度与随和。

    人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我的路要走,都会有自我独一无二的人生。

    可,究竟人生是什么?什么,是人生?

    望九之年的季老,总结他八十多个春秋的人生经历,开篇三节大谈人生,人生的内涵、好处。在文中,一代国学大师,一代圣人,还一口一个我辈凡人,这不免使得我辈凡人扪心自问,我该有怎样的人生?

    品读这本书,我便和季老有了一次心灵的交流,一齐探讨了一种用心的生活态度,了解到了季老近九十年的生活体味,感悟到了他对自我人生旅途的总结。关于缘分、关于命运、关于容忍、朋友、成功、知足、感情

    关于人生的价值和好处,季老说:如果人生真有好处与价值的话,其好处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职责感。是的,职责感,对于人类前进、时代进步的历史职责感,每个人都就应拥有。这决不是在高喊口号,这是大智大慧的耄耋老人对后辈的谆谆教诲。我们所有人都应当谨记在心。

    对于人生,他还提出: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另一个好处上对人生的诠释。是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人敢高声宣喊自我的人生是完美无缺的。人生路上,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坎坷与挫折、这样那样的不完美与遗憾。文中,季老引用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里的一句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准确的说明了这一点。人人有本难念的经,所以说: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对己,能够不烦不躁;对人,能够互相谅解。

    季老接近九十年的人生路途,少不了挫折,少不了坎坷,少不了困境。记得他曾笑谈过自我,几度摔倒,又几度爬起。

    这种境界,是常人不可能拥有的。更是涉世未深的我们此刻无法到达境界。他说,世态炎凉,古今如此。年纪越大,涉世越深,对世态炎凉的感受就会越深,越明了。

    季老或许不明白现代年轻人的感受,可关于世事人情,命运,容忍,成功,知足,友情的总结着实让我有些触动。

    人生慢慢旅长路,总会有福有祸。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祸福相通,所以走运与倒霉也是相通的。吾辈小民,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天天忙着吃、喝、拉、撒、睡;操持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时候难免走点小运,有的是主动争取来的,有的是时来运转,好运从天上掉下来的。

    理解祸福的辩证关系;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季老对祸福的态度已经到了一种超

  • 9、 写读后感作文1200字: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很早看过艺术人生参访季羡林老人的专题,明白他是位名人,但真正让我关注他,对他产生敬佩的是在去年暑假期间,我才真正的明白了他的许多故事,接触了他的一些文章,也拜读了他的《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资料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譬如,在《傻瓜》一文中,他写道:天下有没有傻瓜?有的,但却不是被别人称做傻瓜的人,而是认为别人是傻瓜的人,这样的人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这说明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道理。他认为:不自作聪明,不把别人当傻瓜,从而自我也就不是傻瓜。哪一个时代、哪一个社会,只要能做到这一步,全社会就都是聪明人,没有傻瓜,全社会也就会安定团结。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季先生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取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他对人生好处与价值的一句评价:如果人生真有好处与价值的话,其好处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职责感。有所作为承担职责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实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季老的文字初读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无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诲。掩卷深思,顿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归真;世间之真理,又何需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呢?

    读季羡林的文章,只需要一盏不必太过亮的台灯,或者来一杯茉莉花茶。和着灯光的宁静与茶的清新便能够深入文字的乾坤里独享乐趣。你会发现你的童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全在这本书里,书里的故事不仅仅仅是季先生的,还是每一个人的。修身、哲学、寄情、旷达。也许你不爱读书,你不爱看故事、你不会轻易理解他人的历史足迹、你不愿意相信那些用冠冕堂皇的书面语变现的文艺。但是你不能够怀疑季老真诚的态度。

    读了《季羡林谈人生》,感觉很是中的,一向渴望与一位知天命以上的老者交流一番,不是平常那种与上上辈人的闲谈,而是真正谈谈人生中的许多对我来说还很懵懂浑噩的东西。而这位望九之年的老先生能把对人生的感悟分享出来,于我似久旱之甘雨,润心润肺。有些东西,在这个纷乱的世界,我们来不及沉淀,在忙碌无为中忘记思考,甚至有些人已然根本不会去思考了。但在我的内心深处一向留有一个位置,存放它们。是季先生帮我拂去了存放它们的

  • 10、 关于读后感作文1800字: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收录了季先生在耄耋之年关于人生感悟的一些小文章,从1995年12月开始断断续续一向到2000年初,跨越了四年多的时光。当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好奇一个文学大家是如何看待人生的,等读完这薄薄的一册,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亲切的老人坐在藤椅上,跟我讲述过往人生的种种感想,不悲不喜,此中有真意。

    全书一百八十多页,中有五十二篇文章,平均每篇文章不到四页,短小精干。每篇文章都是围绕人生而写,只是角度不一样,每一个议题信手拈来,文章思路却很严谨,大多是从报纸消息或者是日常生活提炼出议题,加以分析,旁征博引予以论述,最后得出自我的看法,因为文章随手而写,因此也就不似一些刻意之作那样华丽旖旎,也正因为如此,文章才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不管是否与我的看法一致,读来都有一种与友人进行过一次促膝长谈的感觉,如沐春风。

    这五十多篇文章中有一篇叫做《论压力》,就我吃了二十几年白饭所获知的粗浅认识而言,以论某某为题往往需要洋洋洒洒几十页才敢写的起,季先生以区区两页纸结束确让我讶异,但是想想两页纸写完有何不可,大概没有哪本书上说以论某某为题是要怎样怎样写的,个人自由嘛,自我还是把思维框在没用的框框里,没有出来。

    压力,人皆有之。大学时以前学过马斯洛提出的人类五个级别的需求,最低级别的是生存需求、其余逐级为安全需求、交往需求、发展需求、被认同的需求。生存是有压力的,原始社会,茹毛饮血,人类的生存时常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胁,生存存在着压力,现代社会,人一生下来,便要应对着来自于疾病、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威胁,生存也是存在压力的,不夸张地说,生存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只是简单地活下来就存在压力,那么人类的其他需求岂不更加存在压力?但事实上人类社会并未因为压力而灭亡,而是一步一步地走向辉煌。为什么?季老说的好,人生就像一场拼搏,没有压力,哪来的拼搏?正是因为有压力,人类才会产生解决压力的动力,压力不断,动力不熄,拼搏不止,在压力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日益发展与进步。

    就个人而言,道理同上。不一样的人在不一样时期、不一样条件下,对于压力的解读不一样。当视压力为洪水时,压力便会冲垮人生的壁垒,淹没你,并且让你没有任何浮出水面的机会;当视压力为自我人生的陪练时,压力便会成为人生台阶的基石,臣服于你,并且帮你走向更完美的未来。

    我很喜欢季老写的最后一段话:压力如何排除?粗略来分类,压力来源可能有两类:一被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22-06-16

  • 2022-09-14

  • 2023-06-01

  • 2019-10-13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3-05-27

季羡林谈国学读后感
季羡林谈国学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季羡林谈国学读后感,季羡林谈国学读后感大全,季羡林谈国学读后感2024,更多季羡林谈国学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