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后生可畏读后感 > 地图 > 后生可畏读后感,2024后生可畏读后感
后生可畏读后感

(共 9319 篇)

  • 1、 读《后生可畏》有感
    读《后生可畏》有感 伊拉塔 这件故事写了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看见了三个孩子。有两个孩子在玩耍,可那一个孩子,却站在一旁。孔子好奇的去问了一下。那孩子说,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也会伤人身体,有可能也撕破衣服。所以他没有和他们玩。好久后,孔子准备动身时,那孩子却不让路了,因为那孩子用泥堆了一座城堡说,说车子要绕城走的,而他没有听说过城堡还有让车的。孔子很惊讶,觉得了不起,于是夸赞了他。可他却说,兔和牛生下来三天后就能独立行走了,而他这样是很自然的。孔子不由感叹地说了,少年人了不起。 我从这件故事知道《后生可畏》这四字成语的道理。后生指青年人和后辈,畏指敬畏或佩服的意思。合起来指青年人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是可敬服的。这成语的出处是《论语·子罕》里“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也知道了作为后辈要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前辈们的骄傲。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等等。古代被奉为“天纵之圣”。

  • 2、 观微电影《后生》有感

    微电影《后生》观后感

    在太原本土微电影《后生》22日点映前夕,我有幸率先欣赏了大超的这部新作品。

    前段时间我已经从微博中看到了这部作品的宣传片,但是正片的感觉还是有几分出乎意料。它反映了我辈未完成梦想的热血摇滚青年,在现实生活与青春梦想间抉择和抗争的故事。影片的色彩温暖,浓郁的太原本土味道。大超多年来微电影方面的功力,展示的一览无余。与前段我看到的两部(以后有机会再写)比较粗放的本土电影相比,高低上下一目了然。

    大超电影的色彩上的把握,和其他刚刚试水的业余票友相比,确实令人惊叹。机位的设置,灯光的运用,精彩的剪辑也是颇见功力。我觉得大超有一点超越他人之处,在于电影音乐的原创。这样,可以避免剧中遇到美女就放《我爱你亲爱的姑娘》,一励志的时候就beyond的《真的爱你》、《海阔天空》。可以避免剧情的走向,被成名的歌曲所掩盖光芒。这一点,我觉得假设我要做微电影的时候,如果有一天,一定要有一个靠谱的音乐制作人。当然,原艺(《疯狂的石头》的音乐)那样的是请不起的,至少也要找一个稍微有些功力的。

    这个电影就是纪念大超那帮玩乐队的朋友们的,所以这个题材可以说他最轻车熟路,而且演员都来的顺其自然。尤其是以贾柯为主唱的核子乐队,更是贯穿了始终。虽然我不是太原人,但是我是喜欢太原后生们的,也喜欢和太原后生交朋友。主角大力饰演的太原后生,那个打扮、眼神,嫉恶如仇的性格,令人极其喜欢。就算是面粉二厂送面的,也依然保留一股傲气,不被生活的压力所打垮。

    不过我觉得编剧还可以再来的更生活一些,更合理一些。有一些桥段,感觉来得比较突兀。比如结尾的4个人的会面,我觉得应该安排在次日的夜晚,因为现实中大家得有一个联系,给大力一个惊喜的时间。如果在大力应征鼓手失败困惑,哥儿仨寻找不到人生意义的那晚,就突然拿出来琴要一起去排练,这样叙事稍微理想化了一些。从空间和时间上,都稍微快了那么些。当然,也许剧本本就是另一个夜晚了,但是如果中间有一个白天的过度,或者有一个兄弟们(那三人)的串联,这样更好。

    大力妹妹的爱情,我觉得引用了《唐山大地震》方登的那段,就是一定要把孩子生下来。从我的感觉是温暖的,但是对于大力妹妹来说,未来的生活必然是相对艰难。和过去说再见,然后放眼未来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虽然这样的话比较世俗。还有她并不值得为那样一个男人付出那么多,那个负心汉的表演很到位(演员很像花花公子)。大力的妹妹应该算是

  • 3、 80后生态文丛的读后感

    五本小说的作者不是被奉为“青春偶像”的明星作家,而是一群默默无闻、但却执著于文学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或亲身经历过流浪的生活、如今在乡村小学支教;或搞过乐队、跑过艺术团,最终却仍安安静静地选择了写作;也许是相对于同龄人更为丰富的感悟以及稍显沧桑的人生阅历吧,从他们笔下流露出的,往往是对于生存艰难的真切体验,以及对于成长创痛更加理性的思考。

    《脏》所展现的是一个拾荒者的世界。这是一个绝少被关注的群体,然而作者黑天才却偏要从这个挣扎在城市边缘的特殊群体中挖掘生命的形态、探讨生存的苦难以及真实。小说中借垃圾场“老板”的口说:“真正的脏只有一种,就是被其他同样活着的人同情、怜悯。我们也很脏,但我们靠自己活着。靠眼睛靠嗅觉靠一双手活着。……人生下来就不干净,我们不能让自己更脏。”而《太阳底下的混子》则以嘲讽的心态和幽默的笔调,对传统观念中教师的神圣形象进行了解构。尽管小说从题目到内容都极易给人造成误解,但作者有着多年的执教经历,他对笔下那四位看似荒诞消极、实则充满了正气与激情的年轻教师,仍毫不吝惜地给予了赞赏和同情。

    相比之下,另外三本小说则更多地关注了成长的创痛和忧伤。“成长”永远是一个欲说还休的话题。生活的变故、爱情的挫折、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畸形,这些往往会使年轻的心灵显得格外不堪一击。然而令人颇感欣喜的是,这三本书的作者尽管也表现出了叛逆逃逸的姿态,却没有像他们的许多同龄写作者一样,一味用玩世不恭的调侃或尖刻激烈的诅咒来宣泄愤懑;相反,他们的笔下流露出了让人感动的真诚以及格外可贵的担当意识。

    这样的五部作品,毫无疑问也有“80人”的浮躁以及文学初习者的稚拙;但假如你愿意听听他们的声音,并随着他们的述说一起去“领受”那些成长中的孤独、焦躁、疼痛以及蜕变,或许你便也能感受到他们年轻的勇气和执著。

  • 4、 “八○后生态文丛”读后感

    五本小说的作者不是被奉为“青春偶像”的明星作家,而是一群默默无闻、但却执著于文学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或亲身经历过流浪的生活、如今在乡村小学支教;或搞过乐队、跑过艺术团,最终却仍安安静静地选择了写作;也许是相对于同龄人更为丰富的感悟以及稍显沧桑的人生阅历吧,从他们笔下流露出的,往往是对于生存艰难的真切体验,以及对于成长创痛更加理性的思考。

    《脏》所展现的是一个拾荒者的世界。这是一个绝少被关注的群体,然而作者黑天才却偏要从这个挣扎在城市边缘的特殊群体中挖掘生命的形态、探讨生存的苦难以及真实。小说中借垃圾场“老板”的口说:“真正的脏只有一种,就是被其他同样活着的人同情、怜悯。我们也很脏,但我们靠自己活着。靠眼睛靠嗅觉靠一双手活着。……人生下来就不干净,我们不能让自己更脏。”而《太阳底下的混子》则以嘲讽的心态和幽默的笔调,对传统观念中教师的神圣形象进行了解构。尽管小说从题目到内容都极易给人造成误解,但作者有着多年的执教经历,他对笔下那四位看似荒诞消极、实则充满了正气与激情的年轻教师,仍毫不吝惜地给予了赞赏和同情。

    相比之下,另外三本小说则地关注了成长的创痛和忧伤。“成长”永远是一个欲说还休的话题。生活的变故、爱情的挫折、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畸形,这些往往会使年轻的心灵显得格外不堪一击。然而令人颇感欣喜的是,这三本书的作者尽管也表现出了叛逆逃逸的姿态,却没有像他们的许多同龄写作者一样,一味用玩世不恭的调侃或尖刻激烈的诅咒来宣泄愤懑;相反,他们的笔下流露出了让人感动的真诚以及格外可贵的担当意识。

    这样的五部作品,毫无疑问也有“80人”的浮躁以及文学初习者的稚拙;但假如你愿意听听他们的声音,并随着他们的述说一起去“领受”那些成长中的孤独、焦躁、疼痛以及蜕变,或许你便也能感受到他们年轻的勇气和执著。

  • 5、 “8○后生态文丛”读后感
    近期读到文汇出版社不久前出版的一套“80后生态文丛”,其不为人们熟知的写作阵容以及崭新的内容让我有眼前一亮之感。丛书包括黑天才的《脏》、阿聊的《太阳底下的混子》、秦惑的《烟花烫》、阿冢的《钥匙在窗栏的阳光下》和水陶陶的《百合长出翅膀飞了》。

    五本小说的作者不是被奉为“青春偶像”的明星作家,而是一群默默无闻、但却执著于文学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或亲身经历过流浪的生活、如今在乡村小学支教;或搞过乐队、跑过艺术团,最终却仍安安静静地选择了写作;也许是相对于同龄人更为丰富的感悟以及稍显沧桑的人生阅历吧,从他们笔下流露出的,往往是对于生存艰难的真切体验,以及对于成长创痛更加理性的思考。

    《脏》所展现的是一个拾荒者的世界。这是一个绝少被关注的群体,然而作者黑天才却偏要从这个挣扎在城市边缘的特殊群体中挖掘生命的形态、探讨生存的苦难以及真实。小说中借垃圾场“老板”的口说:“真正的脏只有一种,就是被其他同样活着的人同情、怜悯。我们也很脏,但我们靠自己活着。靠眼睛靠嗅觉靠一双手活着。……人生下来就不干净,我们不能让自己更脏。”而《太阳底下的混子》则以嘲讽的心态和幽默的笔调,对传统观念中教师的神圣形象进行了解构。尽管小说从题目到内容都极易给人造成误解,但作者有着多年的执教经历,他对笔下那四位看似荒诞消极、实则充满了正气与激情的年轻教师,仍毫不吝惜地给予了赞赏和同情。

    相比之下,另外三本小说则更多地关注了成长的创痛和忧伤。“成长”永远是一个欲说还休的话题。生活的变故、爱情的挫折、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畸形,这些往往会使年轻的心灵显得格外不堪一击。然而令人颇感欣喜的是,这三本书的作者尽管也表现出了叛逆逃逸的姿态,却没有像他们的许多同龄写作者一样,一味用玩世不恭的调侃或尖刻激烈的诅咒来宣泄愤懑;相反,他们的笔下流露出了让人感动的真诚以及格外可贵的担当意识。

    这样的五部作品,毫无疑问也有“80人”的浮躁以及文学初习者的稚拙;但假如你愿意听听他们的声音,并随着他们的述说一起去“领受”那些成长中的孤独、焦躁、疼痛以及蜕变,或许你便也能感受到他们年轻的勇气和执著。

  • 6、 人言可畏观后感范文欣赏

    《人言可畏》是一部由玛丽亚莫扎达和阿迪勒侯赛因等主演的剧情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看这个电影做好了虐来虐去的心理准备。但是和《我在伊朗长大》不一样,我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他们国家的特殊性上。传统文化和女儿的冲突虽然是主要的问题,但父母亲戚朋友的态度才是重头戏。我不能理解这件事情给这个家庭带来多么大的灾难,但他们的宝贝闺女一下子就沦落到比了童养媳还不如的地位。

    开头看来,妮莎只是个普通的小叛逆的少女,有个严肃的妈妈和温和可爱的爸爸。但这个电影肯定有大问题在后面嘛,所以我看的也挺紧张的。后来东窗事发了,妮莎的童养媳转变就开始了。父亲哥哥把她一路几乎是绑架地弄到了巴基斯坦。一路上我都觉得这俩人好变态啊!!!无视妮莎,自己谈笑(我非常厌恶这种孤立的情节),同时爸爸还多次说要杀了妮莎,那个好爸爸哪去了??我一直觉得再国外发生这种事情,爸爸应该只会揍男生,但这位爸爸多次对妮莎动了手,我真是怕他真的杀闺女。

    这一路我真是代入感太强了,被绑架的时候想着砸玻璃跳车,在机场的时候想喊救命,到姑姑家想打人,爸爸给带到悬崖上的时候真是气的想跳下去。我完完全全在愤怒妮莎的遭遇,所以就不说她的问题了,她就是新时代的革命者!

    唉,就一直吊着心看。爸爸妈妈姑姑一直说(),你让我们丢脸,别人怎么看我们,你毁了我的生活。虽然题目叫《人言可畏》,但片子里几乎没有出现别人对他们指指点点的镜头,只是自己人在愤怒。我不知道是该说他们不应该把别人的看法看的比闺女还重要?还是尊重他们的传统,让所有的女孩不要犯任何错。看完就是觉得,在乎别人的看法真的是蠢死了也讨厌死了。

    这个电影就像是讲,发送了一件事情后,涉事人都怎么处理的。但妮莎没有选择,她被当成球随便推走。她经过(家人)无数威胁恐吓后,被吓怕了,即使是第一次见的陌生人,也同意跟他结婚。点头的她让我觉得那个叛逆的少女消失了,只剩下了被威胁怕了的空壳子,我真的非常讨厌她被威胁,就像《神秘巨星》里面,最后妥协跟着父母走。我不想让她低头。但是从现实考量,她的反抗可能会永远失去爱的家人,更别说父母要杀人的威胁。最后她在大雪天跳出去,即使未来可能非常艰难,我也觉得自己瞬间自由了一样。

    片头爸爸的拥抱真的非常感染到我。但爸爸的爱经不起别人的劝说,反而是最爱妮莎的他一力承担做了所有最坏的事。他听别人的把女儿送走,想

  • 7、 读“八○后生态文丛”心得体会

    前言:读后感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书记的领悟,因此,小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读后感,供大家学习阅读!

    读八○后生态文丛心得体会

    近期读到文汇出版社不久前出版的一套80后生态文丛,其不为人们熟知的写作阵容以及崭新的内容让我有眼前一亮之感。丛书包括黑天才的《脏》、阿聊的《太阳底下的混子》、秦惑的《烟花烫》、阿冢的《钥匙在窗栏的阳光下》和水陶陶的《百合长出翅膀飞了》。

    五本小说的作者不是被奉为青春偶像的明星作家,而是一群默默无闻、但却执著于文学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或亲身经历过流浪的生活、如今在乡村小学支教;或搞过乐队、跑过艺术团,最终却仍安安静静地选择了写作;也许是相对于同龄人更为丰富的感悟以及稍显沧桑的人生阅历吧,从他们笔下流露出的,往往是对于生存艰难的真切体验,以及对于成长创痛更加理性的思考。

    《脏》所展现的是一个拾荒者的世界。这是一个绝少被关注的群体,然而作者黑天才却偏要从这个挣扎在城市边缘的特殊群体中挖掘生命的形态、探讨生存的苦难以及真实。小说中借垃圾场老板的口说:真正的脏只有一种,就是被其他同样活着的人同情、怜悯。我们也很脏,但我们靠自己活着。靠眼睛靠嗅觉靠一双手活着。人生下来就不干净,我们不能让自己更脏。而《太阳底下的混子》则以嘲讽的心态和幽默的笔调,对传统观念中教师的神圣形象进行了解构。尽管小说从题目到内容都极易给人造成误解,但作者有着多年的执教经历,他对笔下那四位看似荒诞消极、实则充满了正气与激情的年轻教师,仍毫不吝惜地给予了赞赏和同情。

    相比之下,另外三本小说则更多地关注了成长的创痛和忧伤。成长永远是一个欲说还休的话题。生活的变故、爱情的挫折、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畸形,这些往往会使年轻的心灵显得格外不堪一击。然而令人颇感欣喜的是,这三本书的作者尽管也表现出了叛逆逃逸的姿态,却没有像他们的许多同龄写作者一样,一味用玩世不恭的调侃或尖刻激烈的诅咒来宣泄愤懑;相反,他们的笔下流露出了让人感动的真诚以及格外可贵的担当意识。

    这样的五部作品,毫无疑问也有80人的浮躁以及文学初习者的稚拙;但假如你愿意听听他们的声音,并随着他们的述说一起去领受那些成长中的孤独、焦躁、疼痛以及蜕变,或许你便也能感受到他们年轻的勇气和执著。

  • 8、 读后感大全:读后感

    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在84天一无所获后,决定独自一人去远海捕鱼。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钓到了一条比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这条鱼力大无比,拖着小船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终于将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归途中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得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骨架。老人只得空手归航。《老人与海》篇幅不长,情节也很简单,但它用独有的那种回归自然的质朴、天高海阔的深远,以及一股恢弘的力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又想起文中老人的话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虽然老人辛辛苦苦捕到的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了骨头架子,但他战胜了大马林鱼和许多鲨鱼,体现了人类面对艰险无所畏惧的高贵品质,面对失败有着优雅的风度,他赢得了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是个了不起的胜利者。

    人类的极限,无人知晓。人往往会局限自身,了自己的心。但是,当一个人努力战胜自己的缺陷而不是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鱼还是一副骨架,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已在与那马林鱼的搏斗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

    作为一个强者,就不应该因为失败而消沉悲观,就不应该因为沮丧而停止追求!

  • 9、 荀子读后感(读后感)

    《荀子》的乐论讲的是音乐对人的影响,古人称之为乐礼,也属于伦理道德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乐礼会使人们的志向高洁,遵循礼制的人们的德行就能养成。遵循乐礼之人耳聪目明,感情温和平静,天下都安宁,所以在古代乐礼也是一种管理人的方式。我觉得其中最核心的还是那句“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它讲述的是一种道义、道德与欲望的平衡,而这往往是我们生活中最难掌控的。

    君子用道义来控制欲望,那就能欢乐而不乱来;小人为满足欲望而忘记了道义,那就会迷惑而不快乐。

    举个例子,小的时候很贪玩,就喜欢玩游戏,然后让我爸妈就很头疼,直到有一次我爸说:“你就一直玩吧,不用学习,玩到自己不想玩为止。”这么一说,反而我就不想玩了。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我的内心觉得贪玩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为,如果没有节制没有束缚,那反而没有真正的快乐,如果当真继续玩下去,到了最后也只剩下是空虚,因为这种快乐不是可持续性的,是会迷茫的。所以一种张弛有度的休闲娱乐方式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更是能把快乐高效化。

    这种状态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大学更毕业的时候,自己的膨胀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与自己的能力完全不对等,然后对未来就充满了迷茫,就如我老师所说“你们这一代就是迷茫与浮躁的代名词,我对你们的要求只有一个词,踏实。”现在想想踏实两个字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就像下定决心减肥的人,在夜跑的路上遇到了烧烤摊,欲望战胜了理智,最后的最后,只剩下减肥路上的迷茫。

    说一说我这一代的人的迷茫吧,一切的外界环境,比如房价、物价、大城市的消费欲望等等,会让人失去对外来的盼头,因为认清现实的自己看不清自己的未来,便会轻易的放弃,就像你一直能追着一个人奔跑,直到无论怎么跑都再也看不到前面的人影时,便不再想奔跑了。这便是迷茫的所在,当不在奔跑时,当看不到终点时,那终点依然在那个位置从来没有变过,变的只是自己的决心。

    那么这里又会提到一个新生词,躺平。意思就是同样都要到终点,同样都争不到名次,我为什么不舒舒服服的走到终点,还要拼死拼活的跑到终点呢。我不会批判这个态度的正确与否,它同样也是迷茫、思考后的产物。但是如果回归到《荀子》所说的道义束缚中去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因为它是一场赛跑,有着道义与体育精神的束缚,我就必须要跑步前行,而不是走着,也不是躺着,停下了脚步固然身心得到了一时的放松,但是那不是我参加赛跑的目的,那

  • 10、 《大学》读后感(读后感)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非常喜欢教学生文言诗词,每每读到古人的诗词歌赋,都不禁惊叹。古人如此聪慧,虽没有手机、摄像机等电子设备。却能把所见之景用七言诗词写到极致,读罢有如身临其境。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尽了人间四时之美,怎能不令人神往。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同时我自己也非常喜欢读文言文的书籍。因为文言文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文言文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古人能用很少的文字传达出很深的思想内容。这也非常符合我的性格特点。因此我非常喜欢文言文,尤其喜欢蕴含深刻哲理的这部《大学》。

    所谓“大学”实质为大学问,人世间最重要的学问。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我在大学的图书馆,当时我还不明白“大学”的含义。只看摆放在文言文类别中,就随手翻来读一读。边读边被古人的智慧深深折服。

    《大学》作为四书之一的古人必修科目,是古代的每名学子都必须要学的书籍。千百年后,我再读大学,也能从中感受到当时的思想,可以说它影响着千万古人,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具有中国色彩的思维方式与做人原则,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们的思维方式仍深受其影响。有些句子,你仔细琢磨也蕴含着非常深厚的道理。大学中提出三纲八目。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一样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大学中“修齐治平”的顺序与此并不相同。文章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顺序不一样,境界也就迥异。“”修齐治平”是当代社会四有新人的践行标准。“平治齐修”则是古代君王的基本国策。不过这些都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

    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这一段:“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意志才有定向。意志有了定向。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随处而安,能够所处而安,才能处事精详,能够处事精详,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1-10-25

  • 2021-10-30

  • 2023-05-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后生可畏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后生可畏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后生可畏读后感、2024后生可畏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