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微后生有感 > 地图 > 观微后生有感,2024观微后生有感
观微后生有感

(共 9042 篇)

  • 1、 观微电影《后生》有感

    微电影《后生》观后感

    在太原本土微电影《后生》22日点映前夕,我有幸率先欣赏了大超的这部新作品。

    前段时间我已经从微博中看到了这部作品的宣传片,但是正片的感觉还是有几分出乎意料。它反映了我辈未完成梦想的热血摇滚青年,在现实生活与青春梦想间抉择和抗争的故事。影片的色彩温暖,浓郁的太原本土味道。大超多年来微电影方面的功力,展示的一览无余。与前段我看到的两部(以后有机会再写)比较粗放的本土电影相比,高低上下一目了然。

    大超电影的色彩上的把握,和其他刚刚试水的业余票友相比,确实令人惊叹。机位的设置,灯光的运用,精彩的剪辑也是颇见功力。我觉得大超有一点超越他人之处,在于电影音乐的原创。这样,可以避免剧中遇到美女就放《我爱你亲爱的姑娘》,一励志的时候就beyond的《真的爱你》、《海阔天空》。可以避免剧情的走向,被成名的歌曲所掩盖光芒。这一点,我觉得假设我要做微电影的时候,如果有一天,一定要有一个靠谱的音乐制作人。当然,原艺(《疯狂的石头》的音乐)那样的是请不起的,至少也要找一个稍微有些功力的。

    这个电影就是纪念大超那帮玩乐队的朋友们的,所以这个题材可以说他最轻车熟路,而且演员都来的顺其自然。尤其是以贾柯为主唱的核子乐队,更是贯穿了始终。虽然我不是太原人,但是我是喜欢太原后生们的,也喜欢和太原后生交朋友。主角大力饰演的太原后生,那个打扮、眼神,嫉恶如仇的性格,令人极其喜欢。就算是面粉二厂送面的,也依然保留一股傲气,不被生活的压力所打垮。

    不过我觉得编剧还可以再来的更生活一些,更合理一些。有一些桥段,感觉来得比较突兀。比如结尾的4个人的会面,我觉得应该安排在次日的夜晚,因为现实中大家得有一个联系,给大力一个惊喜的时间。如果在大力应征鼓手失败困惑,哥儿仨寻找不到人生意义的那晚,就突然拿出来琴要一起去排练,这样叙事稍微理想化了一些。从空间和时间上,都稍微快了那么些。当然,也许剧本本就是另一个夜晚了,但是如果中间有一个白天的过度,或者有一个兄弟们(那三人)的串联,这样更好。

    大力妹妹的爱情,我觉得引用了《唐山大地震》方登的那段,就是一定要把孩子生下来。从我的感觉是温暖的,但是对于大力妹妹来说,未来的生活必然是相对艰难。和过去说再见,然后放眼未来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虽然这样的话比较世俗。还有她并不值得为那样一个男人付出那么多,那个负心汉的表演很到位(演员很像花花公子)。大力的妹妹应该算是

  • 2、 观《科学微电影》有感
    观《科学微电影》有感 韩毅 紧张地学期已经过去,迎来了大家期待已久的寒假。我带着好奇的心态观看了科学微电影——《入侵生物——福寿螺》。 你知道什么是福寿螺吗?福寿螺是瓶螺科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食用时若未充分加热,可能会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福寿螺在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微电影开始时,观察人员在河边发现了几块粉红色的东西,走近一看才知道这是福寿螺的卵。为什么福寿螺是入侵物种?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福寿螺的卵在河边、在水草上、鱼塘里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福寿螺不仅咬食水稻等农作植物,造成农作物减产,还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结构。为了了解福寿螺的习性,观察人员还抓了一些回来,一边饲养,一边观察其行为习性。还发现有一些螺是两个粘在一起的,后来才知道它们在交配,而卵也会在交配后当天晚上或隔天产卵。经过观察,福寿螺的卵的孵化率很高。 福寿螺作为入侵生物,已经严重影响了被入侵地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那么该怎么防治呢?研究人员发现福寿螺在尚未孵成功的时候是最脆弱的时候,而福寿螺一般把卵产在田边,水沟边的杂草及禾苗上。所以我们应在其尚未孵成功的时候进行人工摘除,集中深埋、打碎或烧毁;对于成螺,应组织人力将水排浅后人工捡螺,集中捣毁。 在每一次的实践中,每一个问题都会一一破晓。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科学给我们带来的无尽欢乐。 观《科学微电影》有感 杨思凡 寒假期间,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观看了科学微电影。科学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总结,科学用实践带领人们告别愚昧。 微电影中记录了许多建筑,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要数镬耳屋。镬耳屋是岭南居民的象征。顾名思义,镬耳屋的屋顶上有两只“耳朵”,这两只耳朵又称“锅耳",像是古代官员头上的乌纱帽一样,是他们的身份象征,有吉祥如意的寓意。锅耳还可以防止火灾的蔓延;夏天的时候可以通风,使屋子保持清凉。所以人们常说:“手抓镬头耳,有得蒸来有得炒,衣食丰足无牵挂。”“千两黄金万担谷,夜夜笙歌镬耳屋。”但后来天高皇帝远,这种堂皇沉雄的建筑也就慢慢平民化起来。 还有“二维码的秘密”一文,给我的映像也颇为深刻。摄影团队简单的介绍了各种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
  • 3、 观微电影《二维码的秘密》有感
    姬嘉琪 “世界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一种黑白相间的小方块占领啦!”当听到这句话时,我一下就猜到了是二维码。但是,它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的确,这两年二维码大面积广泛地使用起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就连年过古稀的卖菜老人都在使用。可见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便处,但我却不知道它还隐藏着这么多的秘密。 二维码的用途差不多已经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时和妈妈一起出去的时候总是会看到妈妈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扫商家的二维码来付账,再也不用担心现金在兜里丢失,不用存放买菜时找回的一堆硬币,确实很方便。不光是买东西,其他地方也经常可以用到二维码。比如:商业化的宣传,学校一些通知,微信扫码加好友,大街上二维码分类垃圾箱………而且,我还发现扫二维码的时候,不管你是正着扫、倒着扫、还是歪着扫,都很容易识别。原来这种二维码是在条形码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储存数据的容器,它的名字也叫“快速响应矩阵码”是因为识别速度特别快。另外,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使用二维码管理公共设施,可以把学校健身器材、树木等资料做成二维码以节省空间,我们国家还成立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真的是很有魔力,让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很方便快捷。 但是,二维码却也存在着弊端。比如说扫到不正规的二维码,会给我们的钱财造成损失。所以我们要谨慎,不能随意扫二维码,切莫占小便宜吃大亏。 看完了《二维码的秘密》这个微电影,我要告诉大家,我们应该更多的去了解二维码,更好的去运用二维码,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去创造奇迹,为社会造福。
  • 4、 观“心灵清泉”微讲堂有感——小谈李苏
    周五,同学们一起去学习了“心灵清泉”微讲堂,其中有三位同学提到了李白与苏轼,令我受益匪浅,我便浅谈一下我对李苏二人的一些小见与感悟。 苏轼 首先,说一下苏轼。有人曾说,“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他是洒脱不羁的才子苏轼,也是冠绝古今的文豪苏子瞻,更是“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的苏东坡。他是我十分敬佩的诗人,是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型”才子。 回顾苏轼的一生,应当是破碎浮沉、跌宕起伏的。他少年成名,意气风发,壮志豪情,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自此,“苏轼”就变为了“苏东坡”罢。起初,苏东坡在黄州“四无”——无财、无粮、无友、无住处,一度深受打击,再加上生活所迫,他也曾如常人一般迷茫、愤恨而无措,可他毕竟是苏东坡呵!短短几年,他便从昏沉的泥沼中拔身而出,开始乐观地适应、生活,而他也确实做到了——他走出困境,在黄州安居乐业、体味人生。仿佛命运再不堪,在苏东坡那里,都会变得宽阔、平淡,都会变得有趣。 阅读苏轼的诗词,苏轼有趣的灵魂便可见一斑了:他是一位美食家:“平生为口忙”“人间有味是清欢”,他在一个偏僻的小州,忘却了自己的悲痛,乐呵呵地“烹羊宰牛”,炖着“东坡肉”,炒着几道小菜,几壶小酒满上,岂不美哉?他是一位慈善家:他组织民间慈善机构,掘井取水,使百姓不必再用污浊渠水,劝导百姓以药治病,亲力亲为,救死扶伤,甚至开门授学,使当地读书求学蔚然成风,“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苏轼一个人,便托起了一座城,一个州;他还是一个好朋友,“自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儿。吾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说不上哪天,他便风尘仆仆地来到你门前,笑眯眯地邀你同他游玩哩! 苏轼,“人而仙者”。他本是个平凡而苦命的人,却从平淡的生活中悟出几分“仙气”,凭借他的“仙气”来解脱人生的愁苦。 或许,苏轼的一生以这句词概括最为妥帖罢: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李白 提起中华传统文化,无人不想起唐诗;提起唐诗,无人不想起李白。李白,使盛唐气象代表人物,是“诗仙”,是中国最有名的诗人——上至白发老叟,下到蓬头狡童,无一不读过李白的诗,无一不认识李白。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也被贺知章惊叹为“谪仙人”,乃神人也!那么,李白究竟神在哪儿呢? 外貌。李白自身气场很足,人称“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李白本人也“自恋“地描写道:“余有仙
  • 5、 读《后生可畏》有感
    读《后生可畏》有感 伊拉塔 这件故事写了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看见了三个孩子。有两个孩子在玩耍,可那一个孩子,却站在一旁。孔子好奇的去问了一下。那孩子说,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也会伤人身体,有可能也撕破衣服。所以他没有和他们玩。好久后,孔子准备动身时,那孩子却不让路了,因为那孩子用泥堆了一座城堡说,说车子要绕城走的,而他没有听说过城堡还有让车的。孔子很惊讶,觉得了不起,于是夸赞了他。可他却说,兔和牛生下来三天后就能独立行走了,而他这样是很自然的。孔子不由感叹地说了,少年人了不起。 我从这件故事知道《后生可畏》这四字成语的道理。后生指青年人和后辈,畏指敬畏或佩服的意思。合起来指青年人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是可敬服的。这成语的出处是《论语·子罕》里“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也知道了作为后辈要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前辈们的骄傲。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等等。古代被奉为“天纵之圣”。

  • 6、 小学三年级:观微电影《陪伴》有感

    电视屏幕中闪现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就是微电影《陪伴》里面所讲述的故事。

    镜头中爸爸正抱着出生不久的女儿,细心地照料着,并且对女儿深情的说着:宝贝,我会一辈子保护你!慢慢地孩子长大了,跟爸爸之间的沟通少了,直到女儿包里的一盒烟的出现,彼此产生了误会,深爱女儿的爸爸伸手打了女儿,女儿跑出了家门。焦急万分的父亲到处寻找女儿,最后终于找到了女儿,消除了误会,深深地抱在了一起,彼此感受着亲情,彼此珍惜着家人之间的温暖。

    看到这一幕,我的眼前也呈现出了很多的画面,微电影中那双眼睛跟我的爸爸妈妈一模一样,当我生病时,当我碰到困难时,当我考试考砸的时候那双眼睛里充满着关心和急切。甚至比他们自己碰到难题还要着急。

    对于电影中那位女儿所受到的爱,我要比她更幸福,因为我受到的爱。外婆会精心地给我准备早餐,做我爱吃的可口饭菜;爸爸妈妈总会给我准备我所需要的东西,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用的,有时候他们出差了,还能收到他们送的礼物,那时候,看着我兴高采烈的样子,他们的脸上也挂着灿烂的笑容。

    曾经对于妈妈,也有过抵触的时候,对于她的叮嘱,我会觉得烦,觉得唠叨,细细想来才知道,我在妈妈所谓的唠叨中,已经不知不觉改正了很多缺点,在妈妈所谓的唠叨中,那盒子里的奖状和获奖证书,正越来越多,越来越厚,正是有了妈妈唠叨的一路陪伴,我才一路幸福的走来。

    看了微电影《陪伴》,让我深受触动:家人的温暖,家人的一路陪伴,是一件多么幸福,多么温暖的事,正是因为给了我太多的爱,才让我觉得给的我理所当然,觉得是多么自然的事情,其实我们都应该珍惜这种亲情,感谢家人的陪伴,总有一天我们都会长大,离开曾经温暖的家,我不想因为长大了之后才会遗憾。所以从现在开始,珍惜爱,保护爱,在亲情的一路陪伴中走向幸福的未来。

  • 7、 80后生态文丛的读后感

    五本小说的作者不是被奉为“青春偶像”的明星作家,而是一群默默无闻、但却执著于文学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或亲身经历过流浪的生活、如今在乡村小学支教;或搞过乐队、跑过艺术团,最终却仍安安静静地选择了写作;也许是相对于同龄人更为丰富的感悟以及稍显沧桑的人生阅历吧,从他们笔下流露出的,往往是对于生存艰难的真切体验,以及对于成长创痛更加理性的思考。

    《脏》所展现的是一个拾荒者的世界。这是一个绝少被关注的群体,然而作者黑天才却偏要从这个挣扎在城市边缘的特殊群体中挖掘生命的形态、探讨生存的苦难以及真实。小说中借垃圾场“老板”的口说:“真正的脏只有一种,就是被其他同样活着的人同情、怜悯。我们也很脏,但我们靠自己活着。靠眼睛靠嗅觉靠一双手活着。……人生下来就不干净,我们不能让自己更脏。”而《太阳底下的混子》则以嘲讽的心态和幽默的笔调,对传统观念中教师的神圣形象进行了解构。尽管小说从题目到内容都极易给人造成误解,但作者有着多年的执教经历,他对笔下那四位看似荒诞消极、实则充满了正气与激情的年轻教师,仍毫不吝惜地给予了赞赏和同情。

    相比之下,另外三本小说则更多地关注了成长的创痛和忧伤。“成长”永远是一个欲说还休的话题。生活的变故、爱情的挫折、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畸形,这些往往会使年轻的心灵显得格外不堪一击。然而令人颇感欣喜的是,这三本书的作者尽管也表现出了叛逆逃逸的姿态,却没有像他们的许多同龄写作者一样,一味用玩世不恭的调侃或尖刻激烈的诅咒来宣泄愤懑;相反,他们的笔下流露出了让人感动的真诚以及格外可贵的担当意识。

    这样的五部作品,毫无疑问也有“80人”的浮躁以及文学初习者的稚拙;但假如你愿意听听他们的声音,并随着他们的述说一起去“领受”那些成长中的孤独、焦躁、疼痛以及蜕变,或许你便也能感受到他们年轻的勇气和执著。

  • 8、 读《微习惯》有感1500字

    读《微习惯》有感1500字

    文 / 李 翔

    微习惯,顾名思义,微小的习惯,要微小到让人发笑,不假思索就可以完成,这样人即使在体力不支、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完成,这样循序渐近的养成习惯,慢慢促使大脑皮层改变,进而精进某一领域。

    习惯的养成本质是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即不断认识事物、不断纠错的能力),去引导、驾驭自己情绪和本能这两匹马的过程,重复的多了,这两匹马就被驯服,人做出决策就能流畅自如,不在感到痛苦,不在犹豫不决。

    大脑最抗拒的就是一下子做出巨大的改变,而细小轻微的量变是符合人性、符合大脑的运作规律的,长久以往,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量变导致好的质变,而好的质变又强化、加深了人的兴趣和能力、这就是复利效应。新得的的东西有反过来加强原来的东西,滚雪球般让人不断进步着。

    完成微习惯的过程,往往会有主动超量和习惯跟环境的联系不断增多的情况发生,这些就是习惯发生的惊喜,这些惊喜同时又是意料之中的。

    微习惯充分利用了牛顿第一定律,即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或静止状态,每天做一个俯卧撑,大脑在完成的过程中很容易想:“既然做了,多做几个吧。”这样就充分利用了运动的惯性,绕过了大脑不容易改变的障碍。而且做的过程,行为又会带动想法,让你灵感不断涌出。

    从现在开始,结合自己的认知程度和技能水平,定下一些合理、有用且积极的微习惯吧。比如:

    1.每天写作50字

    2.每天记忆5个英语单词

    3.每天5个俯卧撑

    4.每天5个考试的知识点

    5.每天站桩1分钟

    …………

    微习惯运作的规律是动用最少的意志力,帮助迈出一小步,而不是靠让人打鸡血般的伟大动力,动力固然非常重要,而是我们要养成好习惯,达到质的飞跃,不能依靠动力,因为动力的本质是感觉,受很多外部因素影响,飘忽不定,如荷尔蒙飙升,电影小说的刺激或是看到别人的成就而心生憧憬。这些都不足以构成我们执行力的坚固的基石,执行力必须要有微小清晰的步骤构成,一个个接地气的流程,承接着我们行动。微习惯的机理认为人每天进步一点点比一次走一大步更有意义,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性。

    世界上大多数的事情,瞄准一个方向不断的做下去,都会产生惊人的效果,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其中有个重要的定理在发挥作用,就是我们耳熟能详到复利效应,股神巴菲特凭借复利效应,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这么简单的道理,浅显易懂,为什么大部分人做不到么?关键是看不到长期和短期的辩证统一

  • 9、 “八○后生态文丛”读后感

    五本小说的作者不是被奉为“青春偶像”的明星作家,而是一群默默无闻、但却执著于文学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或亲身经历过流浪的生活、如今在乡村小学支教;或搞过乐队、跑过艺术团,最终却仍安安静静地选择了写作;也许是相对于同龄人更为丰富的感悟以及稍显沧桑的人生阅历吧,从他们笔下流露出的,往往是对于生存艰难的真切体验,以及对于成长创痛更加理性的思考。

    《脏》所展现的是一个拾荒者的世界。这是一个绝少被关注的群体,然而作者黑天才却偏要从这个挣扎在城市边缘的特殊群体中挖掘生命的形态、探讨生存的苦难以及真实。小说中借垃圾场“老板”的口说:“真正的脏只有一种,就是被其他同样活着的人同情、怜悯。我们也很脏,但我们靠自己活着。靠眼睛靠嗅觉靠一双手活着。……人生下来就不干净,我们不能让自己更脏。”而《太阳底下的混子》则以嘲讽的心态和幽默的笔调,对传统观念中教师的神圣形象进行了解构。尽管小说从题目到内容都极易给人造成误解,但作者有着多年的执教经历,他对笔下那四位看似荒诞消极、实则充满了正气与激情的年轻教师,仍毫不吝惜地给予了赞赏和同情。

    相比之下,另外三本小说则地关注了成长的创痛和忧伤。“成长”永远是一个欲说还休的话题。生活的变故、爱情的挫折、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畸形,这些往往会使年轻的心灵显得格外不堪一击。然而令人颇感欣喜的是,这三本书的作者尽管也表现出了叛逆逃逸的姿态,却没有像他们的许多同龄写作者一样,一味用玩世不恭的调侃或尖刻激烈的诅咒来宣泄愤懑;相反,他们的笔下流露出了让人感动的真诚以及格外可贵的担当意识。

    这样的五部作品,毫无疑问也有“80人”的浮躁以及文学初习者的稚拙;但假如你愿意听听他们的声音,并随着他们的述说一起去“领受”那些成长中的孤独、焦躁、疼痛以及蜕变,或许你便也能感受到他们年轻的勇气和执著。

  • 10、 “8○后生态文丛”读后感
    近期读到文汇出版社不久前出版的一套“80后生态文丛”,其不为人们熟知的写作阵容以及崭新的内容让我有眼前一亮之感。丛书包括黑天才的《脏》、阿聊的《太阳底下的混子》、秦惑的《烟花烫》、阿冢的《钥匙在窗栏的阳光下》和水陶陶的《百合长出翅膀飞了》。

    五本小说的作者不是被奉为“青春偶像”的明星作家,而是一群默默无闻、但却执著于文学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或亲身经历过流浪的生活、如今在乡村小学支教;或搞过乐队、跑过艺术团,最终却仍安安静静地选择了写作;也许是相对于同龄人更为丰富的感悟以及稍显沧桑的人生阅历吧,从他们笔下流露出的,往往是对于生存艰难的真切体验,以及对于成长创痛更加理性的思考。

    《脏》所展现的是一个拾荒者的世界。这是一个绝少被关注的群体,然而作者黑天才却偏要从这个挣扎在城市边缘的特殊群体中挖掘生命的形态、探讨生存的苦难以及真实。小说中借垃圾场“老板”的口说:“真正的脏只有一种,就是被其他同样活着的人同情、怜悯。我们也很脏,但我们靠自己活着。靠眼睛靠嗅觉靠一双手活着。……人生下来就不干净,我们不能让自己更脏。”而《太阳底下的混子》则以嘲讽的心态和幽默的笔调,对传统观念中教师的神圣形象进行了解构。尽管小说从题目到内容都极易给人造成误解,但作者有着多年的执教经历,他对笔下那四位看似荒诞消极、实则充满了正气与激情的年轻教师,仍毫不吝惜地给予了赞赏和同情。

    相比之下,另外三本小说则更多地关注了成长的创痛和忧伤。“成长”永远是一个欲说还休的话题。生活的变故、爱情的挫折、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畸形,这些往往会使年轻的心灵显得格外不堪一击。然而令人颇感欣喜的是,这三本书的作者尽管也表现出了叛逆逃逸的姿态,却没有像他们的许多同龄写作者一样,一味用玩世不恭的调侃或尖刻激烈的诅咒来宣泄愤懑;相反,他们的笔下流露出了让人感动的真诚以及格外可贵的担当意识。

    这样的五部作品,毫无疑问也有“80人”的浮躁以及文学初习者的稚拙;但假如你愿意听听他们的声音,并随着他们的述说一起去“领受”那些成长中的孤独、焦躁、疼痛以及蜕变,或许你便也能感受到他们年轻的勇气和执著。

  • 2019-11-06

  • 2019-10-29

  • 2022-01-04

  • 2019-10-29

  • 2023-06-22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04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04

  • 2021-06-18

  • 2023-05-18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9

  • 2021-04-29

  • 2019-10-11

  • 2019-10-28

  • 2019-10-17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0-24

  • 2019-10-28

观微后生有感
观微后生有感栏目给大家提供丰富的2024观微后生有感、观微后生有感大全等,希望丰富的观微后生有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