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念的水位观后感 > 地图 > 观念的水位观后感,2024观念的水位观后感
观念的水位观后感相关栏目
观念的水位观后感热门栏目
观念的水位观后感推荐
观念的水位观后感

(共 4257 篇)

  • 1、 读《观念的水位》有感范文

    第一次听老师说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很困惑,读完整本书,对这个名字有了大致的了解。

    书中作者指出观念的水位在升高。这个观念可以是民主的意识,可以是权利的制衡观,可以是社会的道德准则,可以是法律意识,可以是政治观,可以是改革观等等。作者频繁地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现状进行比较,不得不说,在这些观念的表现上,国内的发展程度和他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一直在发展,也在进步。人们的观念水位的上升一个重大的表现在于许多以前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变成问题了。比如城管和小摊贩的问题。我想这应该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以来一直存在的,而且现在法治程度比之前更健全,城管对小摊贩的暴力程度应该是轻于从前的。但是近来,城管暴力事件却反而比以往更受管住。这说明,人们的法律意识以及道德意识在提高。

    说到这儿,我想到了学校的体罚现象以及教师办辅导班的现象,这种现象相比较现在,十多年前应该是更为严重,但是现在却更受关注,这也说明人们的教育意识,道德意识以及法律意识提高了。

    一个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必须通过观念的变化来实现,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对身边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有了新的看法。

  • 2、 《观念的水位》读后感800字

    读了《观念的水位》之后我有许多感想 。

    高铁的开通让老百姓有了更多出行的选择,同时问题也就更多的暴露了。与飞机出行相比较而言,高铁就更加自由,没有必须提前的时间约束,也能在车厢内自由走动,甚至可以提升分贝来宣扬自己的高音阔论。年轻的成年人在这方面还算过得去,但随着年龄的递减递增,分贝制造就越效率,我们未来的一代和过去的一代真是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

    先讲未来,在这个智力大开发的时代里,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采取了主动开发式的态度,不论自己的孩子天分如何,兴趣怎样,都是选择上好的补习班,就怕赶不上步伐,就怕被莫名地边缘化,所以就有了孩子比谁都累,陪读的家长倒是比孩子学了更多的技能反过来看着那些被家长散着养的孩子,难道他们就这样被抛弃了?

    中国那种粗旷式的暴富神话已经毁灭,那种拿着酒杯到处弯腰敬酒陪笑的时代正在淡去,中庸式的高情商没有了以往的市场,那么家长们还相信散在那里的熊孩子们真的能在社会中学会圆滑以便给他们自身带来竞争力?他们到底缺失的是什么呢?明明父母都站在身旁,表现出来的是孤独式的烦躁,没有什么事物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都是张爱玲笔下那采花的小姑娘般。生个孩子容易不等于养个孩子容易,莫非这些家长是在将自己的童年感受移情到了孩子身上?那么那些杂音影响的并不是旁人,是他们的脑子。正如素什么质里讲的中国人没素质就是因为太散,这种散一旦在外界压力消失后,就成火山式的爆发也相应地看到了他们的家教模式。

    贫穷的年代会让人们压抑和收敛很多我们现在看似很普遍的怪诞行为,也许为衣食住行奔波劳碌也算得上是个好年代。再讲过去,时代造就了一群人没有青春,在极度烦躁的环境下,他们尤为烦躁。什么都想争,什么都有理,什么都想抢,什么都觉得不够,要是单纯这样多少是可以让人理解的。

  • 3、 《观念的水位》读后感2000字

    读罢《观念的水位》,心里有一种淡淡的轻松感和压抑感,轻松在于刘瑜的笔法很熟稔,笔调偏向于轻畅明快,能将政治话题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说出来,而不是大量套用官言,滥用官腔。她用的比拟都是极其通俗的,将一种难懂的术语用日常生活中的香蕉,牛奶就表现出来了,却丝毫不减味道。这也使得素来不喜欢读政治读物的我用了一下午的时间来品读这份不可多得的佳品。

    但在诙谐中,我也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压抑感,通过刘瑜的细细描述,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与外国在某些观念之间的区别。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对于官员腐败问题的比较。在《倒霉的英国议员》中,她写到就在英国首相为几百块有线电视费而受到公民质疑时,中国的公款消费则高达数千亿计。相比可以公款潇洒享受几千甚至几万元一桌饭菜的中国官员,花八毛公款都会被盯梢的英国议员们,真的是很倒霉,大约只能哀叹自己怎么就这么不幸,生在英国了呢。读到这一段时,我并没有全信,相反,我是抱有猜疑,你提供的证据一定是真的吗?抑或就是你的主观看法?我上网查询了一下,发现中国利用公款消费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不须说穿的约定。但使我们抱有信心的是中国政府在打击腐败这一方面已经有了加大力度的举措,也切实地在推进反贪污法律的健全。作为一名公民,我们不能盲目地关注到中外之间的区别,一昧的自怨自艾。那要这么说别人用四百年踏过的路,流过的血,在中国怎么可能一蹴而就呢?相反,我们应该积极地参与进来,践行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义务,为建设更好更美的祖国献上自己的热血。我觉得刘瑜一句话说的好给理想一点时间,我想不妨改写为为理想的中国奉献一点时间。

    原先是读过刘瑜的书的,例如她的《送你一颗子弹》,在书中刘瑜讲的大多是自己在美国的求学生活,在用随笔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时,也融入自己对制度的思考,对民主的探讨,这一点在她的《民主的细节》里尤为突出。于是在读这本《观念的水位》时,可以看出在思考与探讨上,她的见地以及表达更加深刻与诙谐了,我习惯说刘瑜幽默又不低俗,严肃又不刻板。有几篇文章是她摘自于《送你一颗子弹》的,如《另一个高度》,《请别让我消失》,《你比你想象中的更自由》,《回到巴黎》。这几篇我是在大学开学时就读过了的,重读一遍发现另有收获。例如在《另一个高度》中,原先我对于刘瑜对查尔斯的评价是不置一顾的,因为在我读的《月亮和六便士》过程中,我看到的是查尔斯对于梦想的追求,对于世俗的厌恶。而刘瑜对他的做法

  • 4、 《观念的水位》读后感_800字

    《观念的水位》读后感800字

    跳过中间的书评和影评 把这本书看完了。虽然书中对世界政治现状的分析确有她的可取之处 尽管很多地方觉得刚说到点上就戛然而止了 不得不说的 还是作者局限的视角 看到许多书评把她分析当成金句更是让人忍不住气的跳脚。首先 作者过于推崇民主,认为人类制度的完善就是追求民主 而且是作者理解的英国民主,且不说 民主的形式有很多 在当今社会并没有哪个的民主制度发展完善到能解决人类所有问题,没有一个社会完全制度化到完美,福利最好的北欧国家没有,美国英国更没有。再者 人类制度本身 就有很多种 宗教 家庭 市场 都是一种制度 单纯认为政教合一 家庭式管理就是人类制度发展的倒退就有待讨论 没有人可以论证当他们完全制度化时 最终还是无法实现人类理想。诚然,我相信人类社会发展是会最终走向制度化的,但是以哪种制度为主,其实是我们还在探讨摸索的问题。直接否定其他可能性,只推崇一种,甚至一个国家的可能性,实在让人无法信服。第二,文中对英国政府各种好,觉得国内学生没有思辨能力的部分,其实让人很失望。作为一个在北欧 所谓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国家 生活多年的人 我们看到的不是仅仅有这个国家制度的好也会看到它的不好 正如之前所说的 世界上并没有哪个社会制度完善到让人喋喋称赞 北欧的国家资本主义没有做到 美国的社会资本主义没有 英国的所谓宪政也没有。作者只一味夸赞英国剑桥的政府福利 而没有去深究是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时,事实上已经失去了自己基本的思辨意识。再者 我接触的中国年轻人 有如作者所说碌碌一生不去思考 也有充满好奇心 喜欢批判思辨的看问题的 书中所列举的作者称赞的学生年轻人也不乏 作者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居然觉得自己回国再也见不到有思辨能力有好奇心的学生,让人真的想鼓励作者多回国看看 至少应该多接触下现在的中国年轻人。

  • 5、 《观念的水位》读后感_900字

    《观念的水位》读后感900字

    这本书看到一半就买了纸质书留存。一遍看过觉得信息量颇大不知如何写书评,今天再翻阅有些体会。读后最大的感觉是踩到一个从未抵达的高点,见识了从未见过的思考,宏大而深远。文字是一个女性的文字,清晰、生动、具体而详实,视野却如同猎鹰般辽阔、苍茫,震撼之余甚是佩服。 在刘瑜看来,历史事件、现实社会、国际形势,都并不是非黑即白一目了然的。人群容易愤怒,因为愤怒很容易、很简单,而静下心来观察、体会、分析、比对、思考的人却很少,因为思考不那么容易。刘瑜就是这样经过慎重、多方思考再出声的学者。这本书里有许多书评直指作者没有爱国等诸如此类的情怀,实际上,不经思考的赞美或批判绝非真正的热爱,刘瑜的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这片土地、这个国家、这里的民众深切的关怀和爱意,她就是书中所言的“批判型、建设型公民”。 关于理想的实现路径。“暴力土改”来得立竿见影,声势浩大,因此也易赢得民心。而速求速成的中国人民也为自己的“捷径”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个强大到可以给你一切的政府,一定也强大到可以拿走你的一切”。相信日积月累、相信积沙成塔、水到渠成,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相信协商共进、各方制衡,相信人权保障、相信平等自由,是一个社会前进、良性发展的根本。 如张宏杰先生所言,中国社会的早熟导致了某些先天不足,无论统治阶级还是普通民众,都认为社会变革必须流血牺牲、以暴治暴。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早熟的果子都不完美,伤痕累累有碍观瞻。 关于理性无知。当“无知”合乎人们的“理性”时,人们可能会努力保持这种无知,刻意逃避可能会干扰这种无知的信息。这种思想类似于“存在即合理”,认可现有的一切是代价最小的生存策略和惰性逻辑,也是最安全的。尤其是对于已经取得较大利益、乐于维持现状的人来说,去费神地“理性”,倒不如精明地持续“无知”。所以,有人能拔地而起,跃出自己的固有锦绣家园;有人经人指引、拖拽,与原有的家园决离;也有人八头牛也拉不出来,他们如同作者所言的“恶之平庸”中的每一个人。 类似的体会还有很多,不一一列出了。是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 6、 《深圳十大观念》读后感---用观念战胜观念
    《深圳十大观念》读后感---用观念战胜观念 深圳市,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1980年8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经过3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喊出了变革的时代强音,走出了科学的发展新路。在这个过程中,创新的观念给深圳的繁荣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对深圳的崛起,我们有欣喜,有震撼,但更多的是困惑,这个昔日的渔村为什么能创造如此多的奇迹?带着疑问,我认真学习了《深圳十大观念》一书,掩卷沉思,感触颇深。 观念时时皆有,处处可见,它是精神的内核,人群意向的集中表述,它是实践发展的坚实思想基础。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观念是她的灵魂,用观念解读城市,是全新的视角,更是经历后的理性总结。 《深圳十大观念》这本书看似总结了深圳30年来的改革实践,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积淀的精神财富也正是借由这本书推广到了全国,它比深圳的高楼大厦更让我们触动。深圳的种种观念犹如冲破思想禁锢的声声春雷,顶着风险应运而生,虽饱受非议,但在践行的风雨中却始终屹立不倒。 由"蛇口之父"袁庚提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折射了"发展就是硬道理"和"效率优先"这两个核心理念,成为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特区成立早期深圳精神的观念。这一观念的出现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壳的标志,是深圳精神的逻辑起点。"三天一层楼"的国贸大厦神话就是这个观念最好的例证,蛇口的今天,就是对这句口号作出的最好诠释,这是一句永不过时的口号。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出自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这个口号主要针对的是大多数普通的政府官员和公务员,如果他们无法达到"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与其空谈,不如实干,"行甚于言"呼应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时代主题。 不"敢为",何来"天下先"?"敢为天下先"体现着革新者果敢、坚定的意志,召唤和勉励变革的勇气与创新行为,它既是革新者的自我期许,也是革新者的社会诉求。深圳三十年创造的无数"第一",就是对这种精神的最佳诠释。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深圳自出生之日起,即衔有改革创新的使命,局部带动全局,小创新带动大创新,深圳作为解放思想的先锋官,从单
  • 7、 观念的力量读后感

    观念的力量读后感

    《观念的力量》是王京生在担任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期间对深圳文化发展理论思考的结晶。从深圳十大观念说起,系统分析和阐述了深圳观念对深圳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观念不仅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还影响着个人和国家社会的发展。下面我将从对文化的三个层面的理解上看待《观念的力量》。

    首先,观念对个人的影响。观念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影响人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思维形式。由此可见,人类是观念的创造者,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影响着观念的发展程度,决定着观念的发展去向。反过来,当观念一旦形成,就会相对稳定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社会实践,这要从观念对思维的影响上说起。观念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形式,固化下来就成为观念文化。深圳十大观念就是一种观念文化,它的产生绝不是政府部门的随意规定,而是由深圳市民发起,经过多方评选产生出来的深刻影响深圳市民的观念,这些观念作为一束有力的力量影响着深圳每一个人,进而辐射到全国各地。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对人们进行价值重构和力量重组,影响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由此可见,正确观念的引领力量是无限的,我们要发挥正确观念的巨大作用,避免和抑制错误观念的消极作用。

    其次,观念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深圳文化奇迹的出现绝不是必然现象,但深圳确实创造了文化奇迹,其中观念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当然,在《观念引领文化文化塑造深圳深圳十年文化发展综述》中,作者总结出了深圳文化奇迹产生的九个影响因素,从根本上说,深圳文化奇迹的出现取决于深圳文化观念的决定性影响。因为人是城市的创造者和主体,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到人自身观念的影响,城市的发展程度取决于人们观念的发展程度。(.org)深圳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创造精神,使深圳得以迅速崛起,创造城市发展的奇迹。由此可见,观念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城市的高度发展必定以文化、观念高度发展为前提。为此,城市的建设者、管理者们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形成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观念文化,用正确的观念来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

    最后,观念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观念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观念文化为要素之一的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文化软实力在当今世界竞争中影响越来越大,成为评价国家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极其注重对先进观念的总结归纳以及示范推广,向世界其它国

  • 8、 《精彩观念的诞生》读书笔

    作为美国教学理论经典著作之一 ,这本书从科学、数学和语言,到思维、教学、学习、评价和教师教育,所有主题都建基于作者始终坚持的信念智力发展的本质是精彩观念的诞生;教育就是为学习者不论教师,还是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教学即研究;不论课程开发还是教学,都应保持学科和世界的复杂性。这些 观念,对于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有益的。尤其是对数学学科来说,由于这本书中采用的事实很多都是基于科学与数学方面的学习进程,所以就显得尤为贴近。

    达克沃思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课程研究专家 。她的教学观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

    一.智力发展的本质是精彩观念的诞生 。

    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获得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本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精彩观念的诞生。她用这样的例子说明这种观念的诞生,新生的婴儿在学习抓握动作时,总是首先在不断的重复自己的手的抓握动作,但是,当婴儿发现在某个位置可以抓握到某个令他愉快的物体时,他会形成这个一个观点,在某个位置,让手进行抓握可以带来愉快的体验,他会努力使自己的手移动到这个位置去体验这种感觉。这种努力实际上是基于他的一种观念,对手的位置和愉快体验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精彩观念。

    二.教学即研究 。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研究过程,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产生与研究过程相关的各种体验,并在体验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知识。她用这样的例子说明学习过程的个性化特点,每个孩子在学习数学和形体时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借助不同的材料与情景,使用不同的语言的,而他们都能获得正确的知识,因此,知识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个性的研究过程。

    三.课程开发 。

    即在尊重学习者的观念的特性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使学习者投入学习并产生精彩观念 。

    四.教师教育的关键是帮助教师对他们自己的观念充满信心。

    达克沃思对 她的 学生 (教师或者教育工作者) 的要求是: 每周大家要做的工作有四项:第一,观察月亮的运动,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在笔记本上,别忘了每周上课时把笔记本带到课堂上来,因为我们要分享你的观念;第二、阅读指定的文献,这些文献将会在课堂上讨论,尽管并非每次课都讨论它们;第三,具体研究某人的学习,并写成研究报告;第四,写日记,记下你关于这门课的感觉和想法。 她的这种 观察月亮 的课程成为 她教学的一大特色: 从中,她的 学生们不仅理解自己如何学习,而且理解小组中同伴如何学习。因此

  • 9、 《精彩观念的诞生》读书笔记

    这 本书是美国知名学者、教育家埃莉诺·达克沃 思 的倾心之作, 作为认知学派大师级学者皮亚杰和 英海尔德 的助手与学生,作者曾经参与了认知学派的很多实验研究,应该说她的思想,受到认知学派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在这本书里,作者所提倡的,看上去与我们以往所接触的认知学派的基本观点又存在着许多不同。

    作为 美国教学理论经典著作之一 ,这本书 从科学、数学和语言,到思维、教学、学习、评价和教师教育,所有主题都建基于作者始终坚持的信念——智力发展的本质是精彩观念的诞生;教育就是为学习者——不论教师,还是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教学即研究;不论课程开发还是教学,都应保持学科和世界的复杂性。这些 观念,对于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有益的。尤其是对数学学科来说,由于这本书中采用的事实很多都是基于科学与数学方面的学习进程,所以就显得尤为贴近。

    达克沃思 是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课程研究专家 。她的 教学观 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

    一.智力发展的本质是精彩观念的诞生 。

    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获得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本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精彩观念”的诞生。她用这样的例子说明这种观念的诞生,新生的婴儿在学习抓握动作时,总是首先在不断的重复自己的手的抓握动作,但是,当婴儿发现在某个位置可以抓握到某个令他愉快的物体时,他会形成这个一个观点,在某个位置,让手进行抓握可以带来愉快的体验,他会努力使自己的手移动到这个位置去体验这种感觉。这种努力实际上是基于他的一种观念,对手的位置和愉快体验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精彩观念”。

    二.教学即研究 。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研究过程,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产生与研究过程相关的各种体验,并在体验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知识。她用这样的例子说明学习过程的个性化特点,每个孩子在学习数学和形体时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借助不同的材料与情景,使用不同的语言的,而他们都能获得正确的知识,因此,知识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个性的研究过程。

    三.课程开发 。

    即在尊重学习者的观念的特性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使学习者投入学习并产生精彩观念 。

    四.教师教育的关键是帮助教师对他们自己的观念充满信心。

    达克沃思对 她的 学生 (教师或者教育工作者) 的要求是: “ 每周大家要做的工作有四项:第一,观察月亮的运动,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在笔记本上,别忘了每周上课时

  • 10、 现象学的观念读书笔记

    在经历现象学还原之后,超越物已被宣判为非法;至此,实项的内在虽然是确定无疑的,但它仍然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实项的当下显现仅仅是一瞬间,而这瞬间的直观显然不足以构造出一个完整的客体。胡塞尔以声音为例,指出“声音持续的己过去的阶段现在还是对象性的,但不是实项地被包含在显现的现在点中”,即是说,过去的声音是超越的,不是现象的一个实项部分,但我们难道可以脱离声音的延续而仅仅把纯粹当下的现在点指认为声音吗?同理,当我们看见一张桌子,显然不能仅仅依靠当下瞬间的视线聚焦于某处而确定这是一张桌子。因此,滞留的东西必须获得明见的被给予性,这是认识得以可能的必要条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胡塞尔区分了感知与想象。感知的对象是“实项的当下之物”,想象则面向滞留,而滞留又是交织在感知当中的,换言之,想象是对某物的当下体验,是对某物的当下化。在颜色的例子中,胡塞尔指出,被当下化的颜色“可以说是就在眼前,却不是作为实项的当下”;“就在眼前”的颜色不是当下实存的,因而只能是内容或实质,此时,只有对颜色的想象是实存的。在这里,实质与实存发生了对立,换言之,当下的思维活动如何切中想象中的滞留的对象,这一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对此,胡塞尔的策略是诉诸判断的思维形式,具体而言,对象物借助是与否、同与异、一与多、并且与或者等范畴形式构造自身,就此而言,对象或实事虽然本身不是思维活动,却“在这些思维活动中被构造出来,在它们之中成为被给予性”。读书笔记.至此,当下的思维活动与滞留中的对象似乎接续起来了:对象物只能在思维活动中被给予,而这种被给予不是“口袋里的东西”,而是具有过程性的自我构造,而这个自我构造只能是思维形式的联系的产物;一言以蔽之,对象在思维中生成。

    然而,正如胡塞尔自己所言,这种康德式的解释路径其实并不彻底:“到处都存在着这个大问题:在完成明见性的过程中纯粹地确定,在明见性中什么是真实地被给予的,什么不是的;并且确定,在这同时,非本真的思维将什么东西加入到其中去,将哪些诠释毫无被给予性根据地加入到其中去。”问题的根源在于,针对对象物的想象与对象自身并不相同。对象如何自身被给予(而不是参照思维形式的范畴),这依然是一个谜。当然,胡塞尔此时毕竟脱离了“当下实项的内在”的约束,为非实项的绝对被给予性提供了可能。

  • 2019-11-12

  • 2019-09-25

  • 2021-08-05

  • 2021-09-20

  • 2022-05-27

  • 2019-10-09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10-20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11-16

  • 2022-10-01

  • 2022-05-27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11

  • 2022-10-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6

  • 2022-02-25

  • 2019-09-25

  • 2022-02-28

  • 2022-04-06

  • 2022-02-28

  • 2022-03-02

  • 2022-02-17

  • 2022-04-18

  • 2022-02-28

  • 2022-03-02

  • 2022-02-23

  • 2022-03-03

  • 2022-04-06

  • 2022-03-02

观念的水位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观念的水位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观念的水位观后感、2024观念的水位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