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感动的力量读后感 > 地图 > 感动的力量读后感,2024感动的力量读后感范文大全
感动的力量读后感相关栏目
感动的力量读后感热门栏目
感动的力量读后感推荐
感动的力量读后感

(共 3785 篇)

  • 1、 习惯的力量 读后感(3)篇
    习惯的力量 读后感 第(1)篇

    《习惯的力量》由美国作家查尔斯·都希格写著,曾经荣获2012年亚马逊网站编辑推选的十大畅销书之首的荣誉,并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二名。国内知名企业家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身心灵作家张德芬、著名主持人蔡康永都强烈推荐阅读。国内出版情况是在2013年04月由吴奕俊、曹烨翻译,中信出版社出版,2016年09月重印。

    在本书中,作者都希格给习惯下了这样的定义:习惯,是人们刻意或深思后而做出的选择,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却仍继续、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为。习惯形成后,我们的大脑进入省力模式,不再全心全意地参与决策过程,所以除非你刻意对抗某个习惯,或是意识到其它新习惯的存在,否则该行为模式会自然而然地启动。习惯强而有力,却也脆弱易摧:习惯会不知不觉出现,却也能刻意培养,习惯常未经同意便会自动自发,却也能被拆卸重新组装。如果弄清楚习惯运作的原理,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

    查尔斯·都希格是耶鲁大学历史系学士、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纽约时报》商业调查记者,撰写了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报道。都希格先生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院新闻报告奖、国家记者奖、乔治•伯克奖、杰拉尔德•勒伯奖等众多奖项,并入围2009年普利策奖最终提名。他也经常为《美国生活》、《奥兹医生脱口秀》、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美国公共广播公司《新闻时刻》栏目以及《前线》撰稿。

    在本书中,都希格用了三个大部分共九个章节从个人、组织机构和社会三个方面说明了习惯的可塑性和新习惯带来的巨大影响。第一部分从神经学层面讲解了习惯在个人生活中产生的全过程,证明了个人的习惯不仅是可以改变的,而且会最终改变个人的生活状态。第二部分介绍了一些成功的公司和组织的具体事例,讲述了习惯的改变是如何使得这些公司获得成功或者改变错误的。第三部分则探讨了人类的习惯在社会运动中所起的作用,证明了社会的习惯也是可以改变,其结果是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最后,在第九章中探讨了棘手的伦理问题,如果是因为人的习惯而非本人的意愿导致的错误,是否应该让其承担责任,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入思考的空间。

    那么,何为习惯运作的原理呢?习惯的改变又将给人们带来怎样深远的影响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从个人、组织机构和社会三个维度出发,探索习惯的神秘力量。

    1、个体的习惯

    都希格在个体的习惯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的是行为习惯在个人生活中产生和运作的原理,

  • 2、 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 读后感(3)篇

    1、认知盈余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把有知识,爱分享的人的自由时间加在一起,能够产生社会价值。由于基数大,每一个微小的改变就会带来巨大的变化,世界正在因为你的一个动作而变得不一样,因为你可以连接很多跟你有同样想法的人。2、自由时间的价值,我们的工作任务不同,作息时间不一,但总体上,我们的自由时间还是多了。美国人每年花在电视上的时间是2000亿小时,中国人可能看电视时间少点,原因可能是去喝酒吃肉吹牛逼,k歌跳舞搓麻将,或者刷微博、聊天、玩游戏了。但是我们时常会发现,酒解决不了孤独,游戏之后是空虚,聊天之后还是寂寞,微博刷得脑袋疼,对这些事情投入时间越多,我们得到的快乐越少,焦虑却越多,价值感几近于无。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利用我们的自由时间呢?n3、爱上一场认真的消遣。我们做事情都有动机,利益并不总是排在第一位,我们喜欢自治(自己决定做什么,怎么做)和胜任的感觉(i can make it),也渴望成为某一组织的成员,以及表达慷慨的机会,求知上进和融入无私集体也是我们的内在需求。所以,我们需要做什么?做一些能够满足我们求知欲,培养上进心的事情,做一些公益的,无私的,有益于集体的事情。时间是自己的,做什么都是自己做主。4、如何利用自由时间的力量。起步阶段,注意从小做起(不贪大,小而精),多问为什么(需求考察),行为追随机会(动机分析),默认的胜利(价值选择);成长阶段,注重因人而异,把握亲密感的建立边界,以及不怕犯错,试错改错,不断完善,把握人性主观动机,适应新变化。

    “认知盈余”指的是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拥有丰富知识背景的人,在分享欲望的推动下,他们的时间产生的巨大效应。本书作者首先探讨的是个人与群体的特点与彼此间协作。群体不是个人的简单集合,在意识到某一行为具有长期利益,不遵守某一行为会有短期损失的情况下,人们将循规行事。越着手于公共社会问题的群体内部威胁越大,因此越需要严格治理,只有在一定治理机制的前提下“人性本善”才能在群体中成立。作者还探讨了人如何将个人认知盈余转化为具有公共价值的认知盈余。他提出了转化的三个必要条件:方法,动机,机会。机会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变革而触手可得,我们只要顺应时代发展,利用共享的平台发声创造价值。动机包含个人动机因素和社会动机因素,更多的社会因素会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关于方法,书中给出了分享的四种形式:个人分享,公用分享,公共分享,

  • 3、 《演讲的力量(TED 思想的力量系列)》读后感_1800字

    《演讲的力量(ted 思想的力量系列)》读后感1800字

    终于等来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演讲圣经

    01

    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知己之间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题,永远不会厌倦。对于那种说不到一块的朋友,你会有多少心思和他浪费口舌?顶多敷衍一下,你都会觉累,“对牛弹琴”的滋味可不好受,难怪古人会有“弦断有谁听,恨无知音赏”心酸感慨。

    知己之间最重要就是沟通,而且是有效沟通。真正的有效沟通是什么呢?就是你有本事通过语言文字,让对方理解他原本不懂的东西。

    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你就会发现演讲与写作就在于有效沟通,并且是高效沟通。为什么呢?

    如果你听完了一次演讲,或花几个小时读了一本书,这次演讲、这本书,并没有让你学会一些你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你的挫败感肯定很强。就算你没有花钱,你花费了更宝贵的东西——时间。

    02

    ted的创始人克里斯.安德鲁,在过去十几年里倾听了无数优秀的演讲者的演说,总结了四条基本建议:

    1.聚焦一个主题。

    2.给听众关注的理由。

    3.用听众熟悉的概念表达你的主意。

    4.让你的主意值得分享。

    这让我想到了前几天看过的一本职场类书籍,书中谈到了应届生面试的一些细节。我马上把相关内容用手机拍摄下来,传给了正在找工作的表弟。这就是一本好书的魔力,聚焦了一个内容,谈的是职场中出现的问题,读者无意中就会传播出去。

    演讲也是一样的,如果你是普通人,你肯定成不了丘吉尔。不要模仿大家的风范,一定要激情四射,一定要得到雷鸣般的掌声。对话式的分享,效果也许会更好。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知道如何在饭桌上对着一群朋友讲话,那么你就知道如何发表公共演讲。”

    03

    现在就让克里斯.安德鲁先生带着大家经历一次难忘的演讲之旅。

    先看一个有趣的开场白:一位患有脑瘫的喜剧演员颤抖着走上了ted舞台,她说她没醉,是给她接生的医生醉了。很快,观众的视线与注意力都集中在她身上。

    这个开场白添加了一点料,包含了一些戏剧成分。按照神经学家的说法,要创造大脑渴望去填补的知识缺口,观众才会乐意倾听你所讲的内容。

    比如这样的问题:“一个身上不足200元的大学生,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环游中国呢?

    上述两个案例,说明了设计开场白的重要性。还有一个技巧就是演讲要留有悬念,不要和盘托出。

    所以一位企业家的开场白可以这样设计:“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我要告诉大家,作为企业家,获得成功的重要品质是什么,以及在场的

  • 4、 力量的源泉

    今天,我读了雷锋叔叔在1961年5月20日写的一篇日记。这篇日记并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直出直人地写了雷锋叔叔三次学理发的经过。但是它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弦,启发我沉思:雷锋叔叔一而再、再而三地战胜困难,终于学会了理发,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持他这样做呢?

    雷锋叔叔为了方便战友,决心学理发。他刚接到理发工具的时候,不懂技术,心里有些不安,怎么办?他就请教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雷锋叔叔听了毛主席的话,虚心向理发师请教,学会了基本操作方法,就给战友理发,但是理得还不够理想。雷锋叔叔丝毫没有灰心,又向毛主席著作求教。毛主席说: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读了这些话,雷锋叔叔鼓足了勇气,中午不休息,一次,二次,三次,反复练习,终于克服了困难,学会了理发。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通过这件小事,同样可以看到雷锋叔叔的一生.他做了千百件平凡的事情,但是在这些平凡的事情上,闪烁着的是毛泽东思想的光辉。

    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岗位上,不断涌现出大批雷锋式的青年,他们勤勤恳恳努力工作,终于迈进了英雄的行列。他们的成长过程有所不同,但是推动他们成长起来的力量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光辉的毛泽东思想。雷锋叔叔把毛主席的著作比作粮食,比作武器,比作方向盘,是千真万确的。

    毛主席的书,是革命的书;毛主席的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们要成为雷锋叔叔那样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者,就必须像雷锋叔叔那样,认真地学习毛主席著作,按照毛主席所揭示的真理去实践,取得前进的力量.否则是不行的.雷锋叔叔的成长过程就说明了这一点。

    雷锋叔叔的这篇日记,给了我重要的启示:毛主席的话,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力量的源泉。我一定要把毛主席的思想学到手,接好革命的班!

  • 5、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范文欣赏

    《习惯的力量》是一部由查尔斯都希格著作的书籍,不知道有没有把小伙伴们看过呢?该书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于习惯的力量的研究和分析,作者认为只要我们掌握了习惯的模式,我们就能改变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人的一生其实都由习惯组成,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大量的习惯行为,这本书从个人到公司到社会,向我们展示了习惯在各个方面的巨大力量。

    我每天坐地铁上班,在相同的车门上车,就算我后来发现这个车门到站时离出口更远,我还是没有任何改变。很多女孩子最后都会找一个和自己父亲很相像的男人,父亲的行为模式已经伴随着她经历了几十年了。我们还会看到很多公司领导在和领导不在,雇员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因为企业没有培养企业文化,没有形成核心价值观,大家没有习惯去按照价值观去做事,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搞核心价值观,想要形成习惯。

    这本书告诉我们,任何习惯都可以被改变,只要你掌握了习惯的黄金法则,是不是听上去挺不科学的,体验是最佳的学习方式,我准备拿自己做个实验。黄金法则告诉我们习惯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找准暗示和奖赏,替换其中的惯常行为,你可以变成任何你想要的自己。比如我玩游戏,玩游戏是惯常行为,获得胜利是奖赏,那什么是暗示呢,找准自己的暗示是最困难的,因为我们现在有太多的信息围绕着我们,从中找出暗示无异于大海捞针,但书中提了一个科学的办法,所有的暗示都可以归为五大类中的一类:地点、时间、情绪状态、其他人、之前紧挨着的动作。我们来分析一下:

    你在哪儿?

    (在家)

    现在几点?(早上11点)

    你的情绪怎样?(平静)

    周围有谁?(爸妈)

    在玩游戏之前,你做了什么?(上了厕所)

    你在哪儿?(在家)

    现在几点?(中午12点)

    你的情绪怎样?(兴奋)

    周围有谁?(爸妈)

    在玩游戏之前,你做了什么?(做了锻炼)

    你在哪儿?(在家)

    现在几点?(晚上9点)

    你的情绪怎样?(累,人有些不舒服)

    周围有谁?(爸妈)

    在玩游戏之前,你做了什么?(做了锻炼)

    通过这三天的记录,可以清楚看到是什么暗示诱发了我玩游戏的习惯,就是在家,在家我总是想放松一下,不由自主的就想玩游戏。进一步的分析自己,我喜欢那种对抗的感觉,渴望胜利。我想了想从小到大我玩游戏从来不喜欢和电脑玩,总喜欢和人玩,赢了别人很爽,输了很懊悔,触发了我想要赢更()多的渴望。生活中并不总是赢的,甚至说赢

  • 6、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书评

    《习惯的力量》一书由查尔斯杜希格所著,习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它能决定我们是否成功,它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效率,当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习惯,并且将习惯培养好,我们将离成功更进一步。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习惯的力量读后感书评精选。

    这是一本我拿起就不想放下的书,也是我在看电子书时忍不住又买了纸质的书,因为看的时候有很多共鸣,想把它写在书页上。

    讲述习惯本是一个枯燥的理论话题,但作者结合了很多真实的案例,生动的讲述了习惯回路的原理、核心习惯和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

    习惯是人脑寻找到的省力而高效的方式

    一位大脑被病毒入侵伤害的患者尤金只有几分钟的记忆能力,出院之后他们搬了新居。每天,尤金的妻子都要带着尤金在街区里散步,几周以后,尤金竟然能自己出门遛弯,并能准确回家。在他家门外,与他一同散步的人问他家住哪,他回答说:我真不知道。然后,熟练的推开他家院子的门,走进草坪,进到房子里。尤金的这些行为似乎都不需要记忆,也不需要思考。

    研究人员设置了一个老鼠穿过迷宫找到巧克力的实验,并在老鼠的颅内装入电子装备,以实时监测老鼠大脑的活跃程度。刚开始,老鼠的大脑在整个过程中都很活跃,一周之后,老鼠已经熟悉了路线,整个走迷宫的过程大脑没什么活动,只在刚开始判断路线和最后找到巧克力时是比较活跃。

    结合一些其他的研究,研究人员认为:人脑中有个部分叫基底核,里面像程序一样,存储了人的很多习惯。人们在遇到事情时,就能够调用习惯去解决,而不需要耗费大脑去思考。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比如我们的呼吸、吃饭,我们开车等等。我们平常说的熟能生巧,其实就是建立了一个习惯回路,把完成这件事变成了一个自动的惯常行为。同时,大脑就不用再思考基本的行为,就有更多的脑力来发明长矛、灌溉系统,最终发明出飞机和电视游戏。

    从老鼠走迷宫实验的老鼠大脑活跃图看出,活跃波峰出现的时候是大脑在决定将控制权让给习惯以及选择什么习惯的时候。所以,研究人员认为,习惯回路是有三部分组成。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和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则是奖赏,能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研究人员实验室里的猴子胡里奥发现当屏幕上出现黄色螺旋和红色波形线条时,它拉动拉杆,就会有黑莓汁掉下来,这是它最喜欢喝的饮料。通过植入猴脑的探测器可以看到胡里奥的大脑活动

  • 7、 《爱的力量》的读后感
    《爱的力量》的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叫《爱的力量》。

    这篇文章写了民工余小柱在工地上施工的时候,被六楼飞驰而下的3米长的钢筋刺穿胸膛,当时,鲜红的血液哗啦啦地流了一地,不省人事。后来,公安消防大队想用液压剪来完成任务,但考虑到伤口紧紧挨着余小柱的心脏,钢筋一旦错位就回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之后,他们又想采用等离子切割机,但被医生们否决了……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此时的余小柱已经失血过多而现了休克,死亡在一步一步地向他逼近。

    最后,大家决定用最原始的机器来切割,成千上万的人们都屏住呼吸,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无数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个瞬间……万幸的是老天保佑————成功了!一颗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手术后,记者问他:“您觉得是什么让您从危险中挺过来的?”“我有个9个月大的女儿,我不能让她没有了爸爸!”

    好一句“我不能让她没有了爸爸!”最简单的愿望,最朴素的情感,却成了能战胜死神的最强大的力量。因为,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一个年轻父亲的爱,更是诞生奇迹的力量!

    亲情也是一种爱,更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它把濒临死亡的余小柱拉回了生!

  • 8、 《感动的力量》读后感
    《最最可怕的人》是《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中的一篇文章。是说一位同学和他的小伙伴们讨论东西:最最最最可怕的是什么? 有人说:“那自然是老鼠!”有人说:“老鼠有什么可怕的,狗才可怕呢!”还有人说:“我最怕毛毛虫!”更有人说:“蟑螂可怕!”大家七嘴八舌的争论。 “不对不对,都不对!”有个人说:“最可怕的,是我的侄女!”为什么他的侄女可怕?因为在半夜,他的那个侄女非要吃麻花,她妈妈说:“店还没开门,开门了再给你买。”可她还在大叫:“麻花!麻花!” 那个人又说他放学回家做功课,侄女来占他书桌,说要画飞机轮船。奶奶劝她到别处去玩。“我就要画!”她嚷道。奶奶拿她没办法。晚上要背古诗,侄女非在边上唱儿歌,爷爷劝她到客厅看电视。“我就要唱!”她大叫。爷爷也拿她没办法。 那个人还说,她的爸爸要工作,她非让他学马骑,爬了半天,爸爸讨饶,她又大喊大叫。 最最可怕的人来了,大家赶快逃命!谁要给她缠住的话,可就别想脱身。 这篇文章告诉我,小时候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随便打扰别人,做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一些坏毛病一旦不加机制,成为习惯,很难改过来。另外,做为家长,也不能太惯着孩子,让孩子养成娇生惯养,要天得天,要地是地的坏毛病。 不过,我跟故事里说的都不一样,我最最怕的是蛇!“嘶嘶......”同学们,你最最怕什么? (文章通过概括原著,浅谈感受来写,只是概括较详细,感受很简略。如果能够反过来就更好啦!) 卫雅琪

  • 9、 老师的力量读后感
    老师的力量读后感 走进肖川博士的《教育的力量》,我细细品味书中他那独到的教育思想,领略到了他的教育智慧。肖川博士的文字优美、自然、含蕴丰厚、耐人寻味。在轻灵与明快之间闪耀着思想火花。 在书的封面有一段话耐人寻味: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自由社会的建设者。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肖川这样解读: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的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依次刻骨铭心经历和体验那么,他就没有受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细细品味肖川博士的解读,我受到了很多的启示。 要想让孩子们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教师要有一颗爱心,让孩子们沐浴在师爱的阳光里,轻松愉悦地学习;教师自身的成长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我们做教师的必须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取新鲜的教育理念,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才能艺术地引导孩子慢慢成长起来。 教师的爱就像太阳一样,洒遍高山,田野、河流,只有让每个孩子都享受阳光一样温暖的师爱时,孩子们的心里才充满阳光,才能轻松愉悦地学习。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有了爱还得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因为有思想,我们才不会人云亦云,不简单化,使我们拥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人格。使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积极地捕捉各种有用的信息。我们的精神生活会变得充实,我们的思想会越越来越丰富。用自己丰富的思想去唤醒孩子的思想,让孩子们的思想也变得丰富起来。 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我们用无私的爱去浇灌每一颗幼小心灵吧,就能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春天,这,也就是教育的力量!
  • 10、 老师的力量读后感(2)

    老师的力量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回忆我的三位语文老师》,颇受感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中学时代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语文老师。对作者来说,直到今天,三位老师的音容笑貌,仍然历历在目从这些老师身上,他还归纳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的特点:第一必须腹中有真才实学;第二应有伯乐的眼力;第三应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因此,我们身为一位人民教师就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身的素养:

    一、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二、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

    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三、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

    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感动的力量读后感
感动的力量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感动的力量读后感,感动的力量读后感大全,感动的力量读后感2024,更多感动的力量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