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 > 地图 > 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2024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
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相关栏目
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热门栏目
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推荐
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

(共 7960 篇)

  • 1、 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

    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一)

    假期里,我读了很多书,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红色少年经典系列中的《风筝下的少年》。

    《风筝下的少年》是一部儿童小说,讲述了日本人攻占了南京,在南京展开大屠杀。少年韩顺风的父亲是国民党南京守军的一位旅长,当日军进逼南京时,他坚持不执行撤离,战死城楼。顺风母子躲进了金陵大学难民救济所。可是,母亲和其他难民一道被日军带走了。顺风为了寻找母亲偷偷溜出难民营,见到了人间地狱。他从下水道逃生,被一群收尸人收留,他被大家藏在地洞里保护起来。在收尸队的日子里顺风迅速成长,变得成熟起来,懂得了怎么去做个真正的中国人。这是南京大屠杀时期一个少年惊心动魄的成长经历,也是中国人在屠戮与压迫中的觉醒和爆发的悲壮之歌!

    当我读到江边乱糟糟的。大量的难民还有无人指挥溃逃的士兵早已把那些木船一抢而空,江岸挤满了蜂拥而至的军人和市民,有人喊着哭着叫着,那时候顺风就更哭不出了。远处,日本人的巡逻艇在江面梭,架起机枪向着那些大小不一的木船和江岸扫射着。江里船翻人落,江岸上也有人中枪倒地。到处都是死人,昏天黑地的。我的眼前浮现日军进占南京城时,南京市民争抢逃命的画面。江边挤满了逃难的市民,头顶呼啸的炮火阻挡了人们的脚步。

    当菊花与剑的风筝布满了南京的天空,少年从漫长的黑暗中走入阳光,仰望空中的奇观。他没想到这些风筝的结局,残菊钝剑纷纷坠地;也没想到为了让他走出死神的魔爪,几个收尸人做出了怎样的谋划。

    直到日本宣布投降,韩顺风找到江国孝照相馆的那间暗室,在那面夹墙里取出那只匣子,匣子里被油布裹缠着的照片竟然保存完好。战后,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及其他重要战犯时,这些照片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攻占南京的日军最高指挥官的松井石根等二十余名战犯被国际法庭处以绞刑。

    读完这部小说,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又上网搜集了一些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日军对南京居民随时随地任意杀戮之外,还对中国人,特别是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进行若干次大规模的集体屠杀,有机枪射杀、集体活埋等,手段极其残忍。据调查,在大屠杀中有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繁华的南京城被丧心病狂的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

  • 2、 《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

    《风筝下的少年》这本书讲的是南京大屠杀时期五个男人和一个小孩的故事,小孩名叫顺风。顺风很幸运没有被日本人杀死,逃到了他舅舅那里,他的舅舅和其他四个男人是皇军的收尸人,收的是中国人的尸体。这五个人为了能让顺风逃出去,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用自己的生命换取顺风的生命,他们很伟大,其中我最佩服的人是肖雨亮,他原本是一个医生,但他有着他们家族的秘密药方,日本人为了获得这个秘密药方,才得以让他活下来,因为肖雨亮为了保护他们家族的研究成果,所以日本人怎样威胁他都不肯交出药方作文。

    他体现出了我们中国人的自尊自强,永不屈服的精神。就是因为这个精神,才让我佩服肖雨亮。假如他把药方给了日本人,他完全可以活下来,并且还可以生活的很好,也可以摆脱收尸人这个令人恶心的工作,但他就是不屈服,而且还和日本军首领玩起了斗智斗勇。最后,为了秘密药方不会失传,他把药方写在了顺风的衣服上,托付他逃出去交给另一个可以信赖的中国人。

    我为他们这种民族精神而深深打动,在我的脑海里,肖雨亮他这种精神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想对他们说一句话:你们好样的!

  • 3、 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400字500字

    【第1篇】

    这本书是我读过的第一本红色书籍,给我留下了深刻和印象。

    故事讲的是南京大屠杀前后,南京城发生的许多事件。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韩顺风,由于日本人入侵南京,他和家人离散了。但是他和另外一个主人公照相馆老板江国孝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了南京城日本兵屠杀中国人的照片。并且韩顺风18见岁那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他找到江国孝照相的那间暗室,在那面夹墙里取出了那匣子。战后,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这些照片发挥了和理要作用。

    当然还有其它人:郎中肖雨亮,顺风舅舅王仁高、养蜂人尹长年、矿工黄民举、混混陈述武。他们都在埋尸体的十二大队待过,陈述武因为不满日本人的暴行与一名日本兵同归于尽。

    由于肖雨亮有一个祖传密方,所以日本指挥官小林宗作千方百计逼他说出来,可一直没有得逞。

    最后他们一鼓作气,把日本人捉弄的像木头一样呆了。就在当天,十二大队的五个男人就在那面砖墙前被一阵乱枪打死。

    后来南京城又恢复了平静。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人要不畏强权,为自己的自由而战!

    【第2篇】

    今天我在看《风筝下的少年》,刚开始我还以为这篇文章是风筝与少年为主题的,没想到里面写的竟然写的是关于南京大屠杀。

    我打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刚开始我一点也看不懂,但是我慢慢的往后看,我仿佛进入了书香。

    我把这本书看完了,里面讲的是有一个小孩他叫韩顺风,因为他的爸爸是当兵的,所以在南京大屠杀来临的那一时刻,所有人都走了,但是只有他们家的人没有走,但是韩顺风的舅舅来到他家里对他妈妈说,韩顺风的爸爸去世了,本来他不应该知道的,但是他去在一旁听见了,他虽然听见了,他只在心里想了想,他不敢告诉他妈妈,因为他害怕他妈妈担心他,所以就没有说出来。后来他妈妈被抓了,舅舅也被抓了,他慢慢的度过了重重难关,找到了舅舅。就和舅舅一块儿住在一起。后来慢慢地他就长大了,在大屠杀里生存了下来。为他爸爸报了仇。

    读完这本书,我非常佩服他。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中华儿女的力量!

    【第3篇】

    当我仔细的阅读了《风筝下的少年》这本书之后,我的感触很深,令我难以忘怀,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经历 让我感到吃惊。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南京大屠杀时期,一位叫做韩顺风的少年,在逃亡时失去了他的爸爸和妈妈,在颠沛流离的生活当中,他遇到了摄影师和唐云起,在经过他们两个的帮助下,顺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大舅 ,然而,天真的他以为自己找到了永久的天堂,其实不然,他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危

  • 4、 追风筝的人对青少年的启发合集五篇

    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在读了卡勒德·胡赛尼写的追风筝的人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趁着自己的感触 ,最适合写一篇作品的读书笔记了!那么该要如何写好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呢?读后感大全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追风筝的人对青少年的启发》,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追风筝的人对青少年的启发【篇一】

    也许,人生从来都不如初见而每一个昨天也只是今天的前任所以一路上,我们反复练习的是明天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美丽的故事都是悲伤的,这部小说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阿富汗和之后的美国为社会背景,讲述了一段没有前景的友谊,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小说的高潮如此残忍又如此美丽,但就像《休斯顿纪事报》在评论此书所说的那样:“此书是一部睿智并发人深思的小说:赎罪并不必然等同于幸福。”

    “为你,千千万万遍!”

    当我们欺骗着,愚弄着一个人,一个十分信任我们的人,我们最怕得到不是他的责备,怨恨甚至敌视,而是他那一如既往的“真诚的忠贞”。这种恒久的忠贞令我们窒息,因为没有人会希望得到这种毫无责备的宽恕,这种被包容的质感才正令人惧怕!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它可以代表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

    每个人心中都有风筝,无论它意味什么,都要勇敢地去追逐。

    追风筝的人对青少年的启发【篇二】

    该书是美籍阿富汗人卡勒德·胡赛尼所写,《追风筝的人》是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网上说它是关于背叛和救赎的书,而我认为它是一本人生成长传记,记录了主角的童年,少年,不惑之年。

    它的优点在于语言简洁,叙事条理清晰,没有对情节进行太

  • 5、 地毯下的尘土读后感

    地毯下的尘土读后感(一)

    《地毯下的尘土》这个题目就很有深意,从题目上一点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说明什么。通读全文便可知,地毯下的尘土是课文所叙故事的关节点,它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小姑娘米妮自觉主动地打扫地毯下的尘土,是表现米妮诚实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揭示作品主旨的一个主要内容。故事的开头也不像一般的文章那样讲究扣题、点题,而是从小米妮的身世讲起,经过层层的铺垫之后,在故事的结尾部分才点明主旨,告诉读者地毯下的尘土是怎么一回事。文章的标题可谓耐人寻味、富有深意,却含而不露。

    从小姑娘米妮离家找工作开始,就一路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她沿着一条从未走过的森林小路走,居然没有迷路,反而碰巧找到了一座神奇的小屋。当我们这位幸运的小姑娘在这座陌生的小屋里充分展现她勤劳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美德时,小屋的主人恰好是山里掌管金子的十二个快乐的小矮人,而不是凶狠恶毒的巫婆回来了,更为巧合的是他们的仙女保姆去度假了,十二个快乐的小矮人迫切需要一个人代替仙女保姆,而米妮恰恰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一向勤劳的米妮又怎么会不扫地毯下的尘土呢?原来,这又是一个巧合。恰恰就在仙女假期的最后的一天,小米妮想看看去工作的小矮人,恰好被窗外自己从未见过的美丽的景象迷住了,连要干的活都忘了,以至于连地毯下的尘土也来不及扫了。

    正是这一连串的巧合,推动了情节不断向前发展,使行文更富有情趣,也给读者带来了一波又一波阅读快感。不过,这一连串的巧合却并不让人觉得蹊跷、突兀,反而觉得合情合理。而这一效果的产生,正是由于作者莫德林赛对情节设计的技巧已经达到圆润无痕的境界了。

    米妮急急忙忙地跑过去整理床,洗盘子她再也无法干得更快了,一连串的动作刻画出小姑娘着急、慌张的心理;我想,米妮大声说,今天我就不打扫地毯下面的地了。再者,地毯下面没人看得见,有点灰尘也没关系的。声音虽大,骨子里的心虚却暴露得更明显;星星透过窗户,向她眨眼睛,她好像听到了星星们在说:那位小姑娘,诚实而善良。小米妮有些急了,但她仍抱有一丝侥幸,米妮把脸转向墙。但是,她心灵最深处的一个声音反反复复响起来,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而且,我们看到她了!我们看到她了!所有的星星都快乐地叫着。这样,小米妮内心的矛盾和激烈的思想斗争就跃然纸上,她诚实善良的形象再一次印入读者脑海中。

    这一部分没有为写人物心理而进行心理描写,而是通过动作、

  • 6、 《传统下的独白》读后感

    《传统下的独白》读后感(一)

    第一次拜读李敖的作品,《传统下的独白》,里面是一篇自序加二十篇杂文,发现这种带着点黄又带着点狂的笔调也许就是他个人的语言特色吧。

    李敖用的字2020句很尖刻,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作者对女人心理的描写:做女人和炒菜一样,是一番鬼斧神工的大艺术,内自三围隆乳,外至一颦一笑,暗自眉目传情,明至花容月貌,皆非糊里糊涂的亚当子孙所能洞晓者,故约会时间虽到,我虽已经搽完胭脂抹完粉,可是还是让那男孩子再宿舍门口等上半小时再说。一来呢?可杀其威风、调其胃口;二来呢,可延长在寝室的炫耀时间;三来呢,那么准时干嘛?又不是赶火车!。

    总觉得这李敖对女人的偏见挺严重的,什么喜欢有点奴才味儿的男人、结婚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他眼中的女人都挺现实的,也许跟他受过不少来自于女人的挫折有关吧,似乎年轻时候的他总是孤独寂寞的:我又不会跳舞、不去教堂、不善说可爱的废话、不忽视礼义廉耻中的第四维、不再是男女同校的大学生自反之下,没有任何一点条件能够吸引女孩子多看我一眼! 。里面还有段文字2020挺悲壮的:可惜的是穿插在花丛里面的都是新的面孔和新的情侣,他们取代了我们,不,他们取代了我自己。他们偷走了我的青春,也抢走了我的地盘尤其是我过去的老情人们她们一个个都远走高飞,怪凄凉的。

    李敖对爱情有自己的一套理论:爱情不是' 永恒的' ,可是盲目的人却拼命教它永恒;爱情不是' 专一的' ,可是盲目的人却拼命教它专一。,他藐视海誓山盟的人,维护水性杨花的人,他说:恋爱,并不以结婚与否做成败标准,并不以占有做最后目标。恋爱的本身足以使他们功德圆满。,反对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婚姻。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爱情观我不能苟同,但也许这里面有他的道理,过程始终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结果。

    李敖是个名副其实的愤青,他认为青年人都应该有愤世嫉俗的朝气,他说:咱们若要真的振作起来,非得先培养愤世嫉俗的气概不可!。尤其我们这个死气沉沉的老大民族,我们怎么配说愤世嫉俗要不得?社会给青年的教育,不该是先让他们少年老成、听话、做烂好人。应该放开羁绊,让青年们尽量奔跑,与其流于激烈,不可流于委琐;与其流于狂放,不可流于窝囊读了这些文字2020,你可以体会到李敖对社会教育改革的那股激情,同时也饱含了对年青一代的期望。难怪说他的书影响了台湾整整一代人。

    李敖也有他另一种语言风格,像散文诗似的文字2020,柔美的意境。

  • 7、 地板下的小人读后感

    地板下的小人读后感

    我读过许多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美女与野兽、森林里的小屋其中记忆最深的是一本《地板下的小人》的童话书。

    书里说那些小人是住在地板下面的,他们没有家具,没有用品,没有食物,所以他们要到地板上面来取,他们说这叫借。并且地板下的小人也是分等级的,比如说住在客厅下面的就比住在厨房的地板里的身份高。

    看了这本书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感觉有这样一个世界,有时恍惚地会看见那些小人儿,有时是一个老奶奶,有时又变成了一个小女孩。有一次,我刚躺到床上准备睡觉。忽然,看到一个小人儿正站在我的衣服上,虽然这个小人儿的样子一点也不可怕,但是很小,只有我的手掌那么大,所以把我给吓死了。我尖叫着:妈妈!有鬼!有鬼!妈妈就赶忙跑进卧室,打开了灯,我发现小人儿不见了,只有我脱下的一堆衣服。这样折腾了几次,我就不肯一个人先睡了,必须要爸爸、妈妈陪我睡着。从那以后,我睡觉时再也没见过那些小人。

    书中说的小人住在地板下,而且常要到地板上来借东西。每次当我发现自己的水彩笔、铅笔、书本之类的不见了,就误以为是被那些小人借走了,到时还会还给我的。平时,只要家中听到什么声音,就会认为是地板下的小人上来借东西了。于是,我就会窜来窜去的去找小人,希望能看到小人是怎么上来的,还下定决心,要到地板下面探个究竟,看下面是否住着好几户人家。当然,我肯定是徒劳无功的。

    后来,新房子装修时,我看见他们如何铺好地板,下面什么也没有。我才明白,那只是童话里的世界,书本中的故事和现实生活中原来是不一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又感到那并不纯粹的幻觉,也许在昆虫、微生物的生活中就是这样的,它们很小很小,但它们也有自己的家庭,说不定,我们居住的卧室、客厅就是它们生活的宇宙,而我们居住的地球,也只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在这渺茫的宇宙中不知有多少颗这样的星球。人类不正像是宇宙中的一些小人儿吗?

    我将保留那份对小人儿的好奇心,让飞翔成为可能,让嫦娥奔月的神话成为现实。

  • 8、 翅膀下的风读后感

    翅膀下的风读后感范文一

    《翅膀下的风》这本书的扉页有一段话很耐人寻味:人们经常发现,那些生活在死亡阴影里的人,或者曾经在死亡的阴影里生活过的人,对他们所从事的每一项事业,无不充满感恩和感到甜蜜。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却把这一切看得太平淡了。

    书中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抱着感恩的心的主题。有感恩春天给我们带来美好,感恩一条温暖的羊毛毯,感恩一首歌带来的感动,感恩亲爱的妈妈。每一篇文章的文字是那么的生动和清丽,款款而谈。让人看了一遍又一遍。书中的插图很精美,富有创造力,如同插上了会飞的翅膀。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故事是《老人和狗》,故事凄美而又温暖,它描述的是老人要住到养老院里去了,没有能力再养狗了,在圣诞节把狗当成圣诞老人的礼物送出去,老人躲在树后,透过泪眼看着这一切。他看到小男孩的妈妈正在读纸条。然后,他们温和地把狗牵了进去。读着读着,泪水已布满了我的眼眶。故事告诉我们,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它能带领我们走完最辛苦的路程,也能陪我们度过最幸福的时刻。但是,一定会受到离别之痛,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关爱它,感谢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很多时候我们能不惜一切地去挽救亲人的生命,然而,我们有没有关怀一下身边、大自然的朋友呢?所以不管是谁,或是小花小草,我们都不能无视它的存在。

    铭记一生,感谢有你,《翅膀下的风》值得你细细品读哦!

    《翅膀下的风》读后感范文二

    这是一篇写贝多芬一生故事(重要的),非常感人,更让我明白了贝多芬不仅是个伟大的音乐家更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贝多芬在少年时期就非常孝顺,在妈妈病危时期只想着去照顾病危中的母亲。可当时他身处异地,只能在他妈妈去世前赶回去,他知道他妈妈的病是无法好的,但贝多芬尽了最大的孝心照料妈妈,付出了最大的诚意祈求上帝,却还是于世无补。1787年7月17日,就是她的忌日。

    贝多芬毕生保持着对妈妈的感激,敬爱和怀念。妈妈的不幸,妈妈的死。是他少年时代的心灵中所遭遇的最大的悲痛和哀伤。他曾经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里说:她是我最喜爱的慈母,我最好的朋友当我能够叫出妈妈这甜蜜的名字,而她又能听见的时候,谁又比我更幸福呢?

    对于贝多芬来说母亲就是他的全部世界。现在这个世界在突然间崩塌了,这对贝多芬来说,这是多么重大的打击呀!或许贝多芬想对他的母亲说我爱您或是您辛苦了,可是,都没有机会了。

    妈妈在世时,贝多芬或许没有察觉到天空有多么黑暗,因为无论

  • 9、 夕阳下的温暖读后感

    夕阳下的温暖读后感

    那群女孩,是五个活力四射的少女,是五朵含苞待放的鲜花,是五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她们用青春的歌谱演奏悦耳的旋律,用快乐的古诗吟诵华美的章句,在友谊的天空中描出一道道五色彩虹,比夕阳还要漂亮。

    也许我是被谭娟萍的文笔所震惊,也许我是被晓、薇、雨、怡、婷的靓丽所迷倒,也许我是被孩子们天真纯洁的精神所打动我便不欣赏那些优美的词语和盛赞的句子,想歌颂世界上真正的美丽。

    真正的美丽,不是芬芳的花朵和碧绿的叶子,不是璀璨的夜景和灿烂的阳光,不是画布上均匀涂抹的色彩和细细勾勒的线条,不是台阶旁碎碎洒落的缤纷和慢慢铺开的绿意。

    有人说,真正的美丽是人,是女孩,是天真无邪的少女。她们是活动的,是思考的,是生长的,是充满希望的。我说,男孩也很美丽埃他们的美丽也许不在外表,而在军脸红的羞怯里,在亮扶着婷的背影里,在杰背着晓的汗水里,在那份水一样的透明、火一样的热情和山一样的责任里。

    有人说,真正的美丽是友情、亲情和爱情;是人与人之间无条件、出于本心的关爱;是肩并肩走过的路,是手拉手跨过的河,是在一起赏过的景;是两首歌的共鸣,是两行诗的应和,是两颗心的碰撞,是两条线的相交。我说,有时候,一句问候、一声感激、一个眼神甚至一次生气、一顿毒打,事后想想,也会很美丽。就像那五个和好的女孩子,拥有了更加深刻的友谊。

    先说网络。网友见面,我想都没想过,周围有活生生的例子,结果都不太好。我也相信网络是见光死的东西。就像是在空空的山谷里用力的喊一声,也许能听见回音,而网络也一样,说不定就能遇见好心人听见他们的回音。还有网络聊天的技巧,我也没多想,我在生活中就是那种想到什么说什么的人,常常是说完之后才知道说错话的人。我就觉得,跟不认识的人都不能拿下面具好好的讲话,那再也找不到可以轻轻松松讲话的人咯。因为大家里彼此的生活圈都比较的远,这样也就不用那么的麻烦。其实,就觉得,如果男女主角不见面的话,伤痛会更少一点。就像我们一样。我们聊天的时候,你从来都没有什么无理要求,这让我觉得很舒服,我就很反感那一上来就开语音看视屏的人,觉得意义不大。一张脸和一个声音只是一个代号,我就是这么觉得的,巫婆不也从美人鱼那里得到了好听的声音嘛。

    男女主角没有认识之前,就是很认真的人,起码是对感情很认真的人。一直相信,如果自己是很认真的人,以后一定会遇见认真的知己,一定会的。就像是玩世不恭的阿泰,我想终究会遇见会让

  • 10、 《地板下的小人》读后感

    假如我说从《地板下的小人》这本书里读出了心酸,你不会不同意吧。

    起先,它是叫人咯咯发笑的。地板下的袖珍生活场景,只有作者玛丽诺顿这样能缩能大的脑子才会想像得这般煞有其事。这些靠被人们忽略、忘却的小零小碎过活的小人,用废信糊墙,邮票成了装饰画,药瓶盖当凳子,火柴盒做五斗柜,吸墨纸成了最好的地毯,别针是门闩,也可以当晾衣绳;澡盆也有,是个小盖碗,冷热水呢?他们用管子接上了上面厨房的锅炉!总之,家里想不起来的东西他们全派上了用场。吃的?更不愁,人们掉下的土豆渣、面包屑,够他们吃上半载,还有酒喝;女儿有书看,爸爸还楦鞋子日子过得简陋,倒也衣食不愁所有这些,都是他们趁人不备,向上面的人借来的。这些描写还配着具象的插图,形象着呢。

    但他们的作态简直与人一模一样。勤劳的妈妈爱慕虚荣,总嫌不够好,把地板上的世界当成了大仓库,老打发爸爸上去借这借那。过后又心疼丈夫上了岁数,腿脚不灵便,会被人发现了去。做爸爸的,任劳任怨,变着法儿充实家里。日渐长大的女儿阿丽埃蒂为了给家里分忧,也想去学借东西。但面对孩子,借东西这个家族世代相传的仅有的谋生手段,成了一个躲躲闪闪、不光彩的危险字眼。因为对叔妯的不满,对邻里的嫉恨,都敌不过被人看见这个人生最大的忧虑。他们向女儿灌输的是,地板上住着的是人渣,喝那么多汤,吃那么多东西,是要死绝的。

    既然寄人篱下,生活就不免要出点岔子。爸爸被人看到过,幸好那个醉醺醺的姑妈只当他是从酒瓶子里钻出来的。后来小男孩也看到了正在借杯子的爸爸,面对惊恐万状的爸爸,小男孩非但没吱声,还帮了他一把。可怜的阿丽埃蒂终于能跟着爸爸到上头见世面去了阳光,青草,还有那个默默帮他们保守秘密的小男孩。两个年龄相仿、个头迥异的孩子不打不相识,交上了朋友。男孩帮她给叔叔家带信,还搬来了玩具室里的全部家当一套维多利亚式的小家具(想想吧,该有多好玩!)送给他们,妈妈乐得要开舞会。但不劳而获的日子终究过不长,不久,厉害的女厨师终于发现了家里频频失窃的元凶,叫来了警察和狗,要把地板下的这一家子像耗子一样给消灭掉。关键时刻,男孩冒险弄开了通风格栅,为他们打开一条生路......

    故事就这样热热闹闹地结束了,这一家三口的命运也就悬在了讲故事的人嘴边。整日在地板下战战兢兢过日子的这一家,特别是渴望阳光与自由的小姑娘阿丽埃蒂,居然就叫人想到了《安妮日记》那样的气氛,也许这样的联想过于沉重了。这本书问世快半个

  • 2019-10-19

  • 2023-02-09

  • 2019-10-24

  • 2019-09-28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12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10-24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6

  • 2021-09-06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09-20

  • 2022-11-25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19

  • 2021-09-11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12-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1

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2024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