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厚厚的尘埃下,有个少年在哭泣读后感 > 地图 > 厚厚的尘埃下,有个少年在哭泣读后感,2024厚厚的尘埃下,有个少年在哭泣读后感
厚厚的尘埃下,有个少年在哭泣读后感相关栏目
厚厚的尘埃下,有个少年在哭泣读后感热门栏目
厚厚的尘埃下,有个少年在哭泣读后感推荐
厚厚的尘埃下,有个少年在哭泣读后感

(共 9747 篇)

  • 1、 《厚厚的尘埃下,有个少年在哭泣》作文1200字_高一读后感

    曾有这么一篇文章《感谢贫穷》火了整个网络 ,看哭了无数网友。当然,这些网友里也包括我。但我回过头来又想了想。贫穷,真的值得感谢吗?无数个愤怒的声音在我心中回荡。不,贫穷并不值得感谢,甚至可以说是个累赘。

    如果说贫穷值得感谢的话,那么我想问一下,为什么我们的国家领导人要建立扶贫工程,扶贫干部又为什么要每天不辞辛劳地奔波于″扶贫"二字之间?那是因为,贫穷对于一个通往富强道路的国来来说,就是绊脚石。所以,贫穷根本不值得我们感谢!

    王心仪能够考入北大,或许她是个"天才"呢?中国每年几千多万人出生,生出她一个"天才"也不足为奇吧。

    有些时候,我都会在想。她也许就是一只"老虎".呢,她的贫穷只不过是导致她没有"翅膀",但这也已经足够了,因为她仍能够“称霸整个森林"。

    当然,我并不否定。这个世上也有如虎添翼的人,就好比那些所谓的"天才"一出身就坐拥整个家产,他们不会有经济上的负担,可以说是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压力。"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走向"成功"的人生。而他们也从不曾遗憾过……

    而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我们不曾有过聪敏的头脑,也没有庞大的资产做羽翼,可以说就算我们付出比王心仪多十倍的努力,也未必考得上北大。我见过很多平凡的人,他们都曾被一个叫作贫穷的尘埃所掩埋,如同黯淡了的光芒终于找到了所谓的归宿。

    我的父亲,曾经是我认为最伟大的人。他画得一手好画。我上幼儿园时,每当老师要求我们在课后画一幅自己认为最美的画时,我都会在深夜等回家的父亲归来,让他帮我画一幅。等到了第二天,我就可以在班里炫耀:"看,我的画很美吧。"孩童时期稚嫩的声音"响彻"了整个班级,下面一片的崇拜。当时的感觉就像是被万人仰慕的"英雄"。虽然我知道,这并不是我画的,但幼年时期的虚荣心总在作怪。

    就这样,我的光荣岁月持续到小学就结束了。等上了初中才发现,我爸其实并不伟大。因为班里很多同学的父亲.,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而我的父亲,只是一位农民兼工人。因此,那些曾经在我头上闪耀的光辉变得有些暗淡。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其实父亲本来是有那么一段光明的前途的。父亲很擅长画画。也曾想着走美术这条道路。可以成为一名大画家。只是家中并没有那么多钱。而当时又因为爷爷在工地上出了事故,住了很长的院。可以说是当时家中已经负债累累了。

    我知道,不是父亲不想学下去。只是家中的处境不允许他继续报考美术专业。因此,父亲回家种地了。

  • 2、 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

    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一)

    假期里,我读了很多书,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红色少年经典系列中的《风筝下的少年》。

    《风筝下的少年》是一部儿童小说,讲述了日本人攻占了南京,在南京展开大屠杀。少年韩顺风的父亲是国民党南京守军的一位旅长,当日军进逼南京时,他坚持不执行撤离,战死城楼。顺风母子躲进了金陵大学难民救济所。可是,母亲和其他难民一道被日军带走了。顺风为了寻找母亲偷偷溜出难民营,见到了人间地狱。他从下水道逃生,被一群收尸人收留,他被大家藏在地洞里保护起来。在收尸队的日子里顺风迅速成长,变得成熟起来,懂得了怎么去做个真正的中国人。这是南京大屠杀时期一个少年惊心动魄的成长经历,也是中国人在屠戮与压迫中的觉醒和爆发的悲壮之歌!

    当我读到江边乱糟糟的。大量的难民还有无人指挥溃逃的士兵早已把那些木船一抢而空,江岸挤满了蜂拥而至的军人和市民,有人喊着哭着叫着,那时候顺风就更哭不出了。远处,日本人的巡逻艇在江面梭,架起机枪向着那些大小不一的木船和江岸扫射着。江里船翻人落,江岸上也有人中枪倒地。到处都是死人,昏天黑地的。我的眼前浮现日军进占南京城时,南京市民争抢逃命的画面。江边挤满了逃难的市民,头顶呼啸的炮火阻挡了人们的脚步。

    当菊花与剑的风筝布满了南京的天空,少年从漫长的黑暗中走入阳光,仰望空中的奇观。他没想到这些风筝的结局,残菊钝剑纷纷坠地;也没想到为了让他走出死神的魔爪,几个收尸人做出了怎样的谋划。

    直到日本宣布投降,韩顺风找到江国孝照相馆的那间暗室,在那面夹墙里取出那只匣子,匣子里被油布裹缠着的照片竟然保存完好。战后,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及其他重要战犯时,这些照片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攻占南京的日军最高指挥官的松井石根等二十余名战犯被国际法庭处以绞刑。

    读完这部小说,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又上网搜集了一些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日军对南京居民随时随地任意杀戮之外,还对中国人,特别是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进行若干次大规模的集体屠杀,有机枪射杀、集体活埋等,手段极其残忍。据调查,在大屠杀中有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繁华的南京城被丧心病狂的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

  • 3、 《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

    《风筝下的少年》这本书讲的是南京大屠杀时期五个男人和一个小孩的故事,小孩名叫顺风。顺风很幸运没有被日本人杀死,逃到了他舅舅那里,他的舅舅和其他四个男人是皇军的收尸人,收的是中国人的尸体。这五个人为了能让顺风逃出去,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用自己的生命换取顺风的生命,他们很伟大,其中我最佩服的人是肖雨亮,他原本是一个医生,但他有着他们家族的秘密药方,日本人为了获得这个秘密药方,才得以让他活下来,因为肖雨亮为了保护他们家族的研究成果,所以日本人怎样威胁他都不肯交出药方作文。

    他体现出了我们中国人的自尊自强,永不屈服的精神。就是因为这个精神,才让我佩服肖雨亮。假如他把药方给了日本人,他完全可以活下来,并且还可以生活的很好,也可以摆脱收尸人这个令人恶心的工作,但他就是不屈服,而且还和日本军首领玩起了斗智斗勇。最后,为了秘密药方不会失传,他把药方写在了顺风的衣服上,托付他逃出去交给另一个可以信赖的中国人。

    我为他们这种民族精神而深深打动,在我的脑海里,肖雨亮他这种精神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想对他们说一句话:你们好样的!

  • 4、 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400字500字

    【第1篇】

    这本书是我读过的第一本红色书籍,给我留下了深刻和印象。

    故事讲的是南京大屠杀前后,南京城发生的许多事件。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韩顺风,由于日本人入侵南京,他和家人离散了。但是他和另外一个主人公照相馆老板江国孝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了南京城日本兵屠杀中国人的照片。并且韩顺风18见岁那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他找到江国孝照相的那间暗室,在那面夹墙里取出了那匣子。战后,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这些照片发挥了和理要作用。

    当然还有其它人:郎中肖雨亮,顺风舅舅王仁高、养蜂人尹长年、矿工黄民举、混混陈述武。他们都在埋尸体的十二大队待过,陈述武因为不满日本人的暴行与一名日本兵同归于尽。

    由于肖雨亮有一个祖传密方,所以日本指挥官小林宗作千方百计逼他说出来,可一直没有得逞。

    最后他们一鼓作气,把日本人捉弄的像木头一样呆了。就在当天,十二大队的五个男人就在那面砖墙前被一阵乱枪打死。

    后来南京城又恢复了平静。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人要不畏强权,为自己的自由而战!

    【第2篇】

    今天我在看《风筝下的少年》,刚开始我还以为这篇文章是风筝与少年为主题的,没想到里面写的竟然写的是关于南京大屠杀。

    我打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刚开始我一点也看不懂,但是我慢慢的往后看,我仿佛进入了书香。

    我把这本书看完了,里面讲的是有一个小孩他叫韩顺风,因为他的爸爸是当兵的,所以在南京大屠杀来临的那一时刻,所有人都走了,但是只有他们家的人没有走,但是韩顺风的舅舅来到他家里对他妈妈说,韩顺风的爸爸去世了,本来他不应该知道的,但是他去在一旁听见了,他虽然听见了,他只在心里想了想,他不敢告诉他妈妈,因为他害怕他妈妈担心他,所以就没有说出来。后来他妈妈被抓了,舅舅也被抓了,他慢慢的度过了重重难关,找到了舅舅。就和舅舅一块儿住在一起。后来慢慢地他就长大了,在大屠杀里生存了下来。为他爸爸报了仇。

    读完这本书,我非常佩服他。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中华儿女的力量!

    【第3篇】

    当我仔细的阅读了《风筝下的少年》这本书之后,我的感触很深,令我难以忘怀,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经历 让我感到吃惊。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南京大屠杀时期,一位叫做韩顺风的少年,在逃亡时失去了他的爸爸和妈妈,在颠沛流离的生活当中,他遇到了摄影师和唐云起,在经过他们两个的帮助下,顺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大舅 ,然而,天真的他以为自己找到了永久的天堂,其实不然,他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危

  • 5、 《哭泣的松香》读后感

    这篇文章讲的是:有一个男孩,他是一个孤儿,很喜欢拉小提琴,并且马上就要演出了,可他不久前却不幸患上了无药可治的白血病,而且,他的生命马上就要结束了,可是他仍然坚持练习,直到最后一刻。演出的前一天晚上,他翻来覆去睡不着,突然,一位自称会魔法的医生出现在他面前,他送给了他一个海豚挂件和一块松香,并告诉他,只要在演出前,把松香涂在琴弦上,就会有一百个观众给他一百年的寿命,小男孩开始有些不相信,可是医生却用实践证明了他说的话是真的。晚上,演出开始了,小男孩照医生说的做了以后,一下子演奏了十六首曲子,演出结束后,小男孩回去睡觉了。第二天,事实却不像魔法医生说的那样,男孩最后还是死了。

    我想:虽然小男孩患了白血病,但在病魔的折磨下,他不放弃,还是坚强的练习曲目。这遇到困难不退缩,克服困难,坚持到最后一刻的精神,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可想想我平时,一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生了一点小病,就不去学校……这些都是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坚强的表现。

    读了这篇文章后,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迎刃而上,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小男孩的这种精神,获得成功。

  • 6、 哭泣的云

    贞观长歌中,阿史那云以不耽误李恪争夺皇位的理由放弃了与李恪的婚约,说了一句话,意思大约是:等你成功后,天边那朵笑着的云就是我。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阿史那云成了一朵哭泣的云。

    阿史那云和李恪都是隋炀帝的外孙,阿史那云的父亲是草原突利二汗,李恪的父亲则是雄踞天下的李世民。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李恪有胆有识,武略超群。但是文韬却明显不足。尽管前隋老臣拥戴他的很多,却不具备一代帝王的素质。即使不是庶出,争夺皇位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阿史那云的牺牲价值并不大。

    阿史那云给李恪印象最深的是低价卖马避免战乱所蕴含的睿智,李恪给阿史那云印象最深的与颉利的外交胜利所蕴含的大无畏精神。这两个自恃出身高贵的子弟,一起仰慕高贵的鹰王,一起渴望广阔的天空。但是这种相互的爱慕和鼓励因为掺杂了太多政治的因素而无法真正踏实地走下去。对于李恪来讲,展翅高飞并不仅仅意味着去争夺太子位。认识到自己的弱势扬长避短才是大智慧。李世民安排他与阿史那云联姻后到定襄定居,其实就是断了他争夺太子的念头。反过来说,远离争斗也是对他的保护啊。

    阿史那云离开后,李恪的道路更坎坷。在历次与其他皇子的较量中,越来越处于下风。诱奸太子妃,说明他已丧失基本的道德观,与郑丽婉的相互利用更是赤裸裸的交易。一个英武异常、重情重义的王子完全堕落了。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夺得天下呢?其实,即便是李世民这样靠武力争夺天下的帝王,与长孙皇后之间还存在深厚的感情。一个没有温情滋润的人,更可能性格偏激、残忍,最终走上灭亡。

    因此,阿史那云坚持与李恪的婚姻,可能会影响到李恪的天下之志,但是。阿史那云的放弃却注定是个更大的悲剧。“那朵笑着的云”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朵哭泣的云了。

  • 7、 《晚清有个曾国藩》的读后感

    轻轻的合上了书本,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哎!终于读完这本书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心也随着一起经历了许许多多。并且在读这本著作的过程中,我那颗原本稚幼的心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内心仿佛也经过了一场浩瀚的洗礼,人也不由的成长了许多,心中不由得升腾起一阵对这位晚清老人——曾国藩的敬畏之情。

    1811年12月16日,一个小孩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一个叫做白杨坪的偏僻小山村里呱呱落地了。他,就是后来为晚清做出巨大贡献,并带领湘军剿灭太平军起义的晚清第一人——曾国藩。曾国藩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还是一个在一般人眼里看起来很平常的人——他一生对自己苛刻无比,在自己的一生中一直进行着“一个人的战争”,他在这场战争中一直试图不断超越自己,一直在挑战自己。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晚清绚丽多彩的历史中抹下了重重的一笔,不灭的一笔,给世人留下了一个独特的曾国藩,让世人去评判,去议论。他是那样出众,那样独特,他始终都在做着一个真正的自己,从不去刻意模仿别人,他只是他!也正是他,为晚清付出了一切。

    所以,客观的说,没有他——曾国藩,也可能就没有洪秀全起义后的晚清了,是他带领湘军打败了洪秀全的太平军,挽救了后来的晚清,他当之无愧为晚清第一人。我为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伟人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曾国藩的一生在我看来并不是一帆风顺:他科举考试也还是考了三次才考上的,可他并没有放弃,在前两次名落孙山后,他并没有像某些人一样一蹶不振,而是回家继续学习,终于获得了成功。如果他在前两次名落孙山后就放弃了,回家老老实实的做一为农民的话,也就没有后来的曾国藩了。再者说,曾国藩在率领湘军与洪秀全的太平军作战的时候,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屡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也曾多次面临险境,可他于别人不同,他顽强,他不屈。他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凭着自己的毅力打败了洪秀全,剿灭了太平军。他这种精神,怎么不值的我们去学习,去领悟呢?

    所以,我们必须要把曾国藩作为一个至高无上的榜样,学习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要把这种伟大的精神用在学习上,这样我们的学习才能获得成功呀!

    曾国藩,你永远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的榜样!

  • 8、 《哭泣的巧克力强盗》读后感

    《哭泣的巧克力强盗》读后感(一)

    我看完《哭泣的巧克力强盗》这本书了,这本书非常好看,其中有一篇就是《哭泣的巧克力强盗》,从前,有一个蒙面大盗,他很喜欢吃巧克力,所以,人们叫它巧克力强盗。

    有一天,巧克力强盗又来偷东西。他先偷走了一个巧克力士兵,有偷走了一个巧克力小鸟,接着就窜到了房顶上开心的吃起来。在这个屋子住着一个男孩和女孩,巧克力士兵和小鸟是他们最喜欢的纪念品,当他们发现强盗偷走了他们最喜欢的纪念品时,他们非常的伤心,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在他们伤心流泪的时候,房顶上的巧克力强盗看见了这一幕。他觉得自己偷走了别人最心爱的东西,如果别人也偷走了我最心爱的东西我也会很伤心的,情不自禁的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哭的上气不接下气。于是,他就想用自己的行动挣回了钱,买了一个新的巧克力士兵和小鸟悄悄的送给了男孩和女孩,然后很快的就离开了。当他们听见外面有动静时,出来一看发现自己最心爱的纪念品又回到了自己的身边非常高兴,还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拿走了你们最心爱的东西真是对不起,这是我用劳动挣回来的还给你们,希望你们可以原谅我。你们的朋友---原来的巧克力强盗。最后男孩和女孩看后不仅原谅了巧克力强盗,而且他们还成为了好朋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勇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用实际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错,并得到了原谅。让我知道了知错就改,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道理。

    《哭泣的巧克力强盗》读后感(二)

    《哭泣的巧克力强盗》这本书里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也有的故事当中能让我们知道什么。如:

    一只乌龟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比兔子跑得还快。兔子恰巧走到乌龟旁边,乌龟就把他做的梦告诉兔子,兔子生气而礼貌地说:乌龟先生,你怎么不做跑得比马还快的梦呢?我没时间,我还要练习跑步。结果,乌龟真的做了这样的梦。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自己的梦总是在表现自己,而一觉醒来,却不是。要想有好成绩好收获必须要付出,这样的人,是一个勤劳的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也没有免费的午餐。

    如果你想拿起这本书把里面的精彩的故事读完 ,那就请你认真读。读完每一个故事也都会告诉你道理和了解童话里的动物。

  • 9、 哭泣的圆明园读后感

    篇一:哭泣的圆明园读后感

    1860年,英法联军杀入中国,侵掠了北京,无能的咸丰皇帝带上大臣们悄悄逃走。那些衣冠禽一兽的侵略者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中国清朝的伊甸园圆明园也被战火侵袭了,一精一美的花瓶、稀世的名画和价值连城的珍宝,英法联军能抢的抢走,拿不了的就捣毁破坏掉,最可恶的是,他们为了毁灭抢掠的罪证居然将一把火扔到了园子里,圆明园在冲天大火的烈焰中成为一片狼藉的废墟,没有逃走的宫女和太监也随着这举世无双的园林建筑一起被埋没在了碎石堆之中

    这是百余年前中国人的耻辱,这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

    在《哭泣的圆明园》一文后,我的心更是深受触一动。

    文章讲的是在作者十年前和最近去圆明园的经历。第一次,作者来到寂静的不见一个人影的圆明园,那伫立在废石中的曾经华丽无比的罗马石柱,那遍布旷野的玉白石块让作者震撼不已,苍凉的景象和灰色的天空象一幅壁画深深烙在了他的心中,他流泪了。十年后作者又来到了圆明园,却发现这里今非昔比,寂静消逝了,里里外外的人们摩肩接踵,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一叫着互相掷着石子儿打闹,一群高中生戴着耳机高声唱着流行歌曲,几位看上去像干部的人腆着发福的肚皮在照相机前蠢蠢地笑,十年前作者被震撼的罗马柱前,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接一吻!天一陰一了,下雨了,作者与苍天,与这些碎石一起落泪哭泣

    读完这满怀悲凉和愤怒的文章,我也被震撼了。

    当年烧掉圆明园的冲天大火,难道也烧掉了中国人的耻辱感,烧掉了中国人对历史的记忆?圆明园的毁灭,本应是中华民族不可忘记的悲剧,腐败的政一府,挨打受欺负的国家,今天的人们却忘记了,忘却意味着背叛,是什么让他们丧失了血一性一?是什么让他们忽略了历史?是什么让他们失掉了中国人的尊严?在这埋藏着奇耻大辱的残垣断壁前面,竟然还能乐呵呵照相,亲密接一吻,高声歌唱流行歌曲?尤其是那系着国旗一角的学生们,仿佛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国曾经遭受怎样的侮辱和欺凌,忘记了一个世纪前那场中国人的噩梦!历史书不是写过吗?老师不是讲过吗?我和作者一样愤慨不已。

    但是追根到圆明园毁灭的最基本原因,还得怪中国人自己。晚清时期,那是一个黑暗的年代,政一府腐败无能,在外国列强的对比下,中国显得更加弱校弱小,终究要受到欺负,一个弱小又资源丰富的国家就更逃不过被侵略的命运了。当时的列强们就像发现食物的恶狼一样开始入侵和瓜分中国的丑恶行径。当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有了疑问:为什么国家强大了就

  • 10、 哭泣的骆驼读后感

    哭泣的骆驼读后感(一)

    纪录片《哭泣的骆驼》讲述了在戈壁滩上生活的安纳一家人所养的骆驼的故事。

    安纳家养的一只母骆驼在生小骆驼的时候因为下了很大的辛苦,所以在小骆驼出生后,母骆驼并不愿意接近小骆驼,不理会它,也不给它喂奶。单最终在安纳一家人的努力帮助下小骆驼与妈妈重归于好,其乐融融

    通过这个纪录片可以看出,人与自然界动物的和谐相处、母子之间的情谊、戈壁滩深处不发达的生活状态。

    人与自然界动物和谐相处

    安纳一家生活在戈壁滩上,家里除了骆驼外还养着其它的动物。安纳一家人与它们相处融洽,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在让母骆驼与她的小骆驼重归于好的那段时间更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最后又从艾玛克中心请来了乐师举行霍斯仪式。

    戈壁滩深处的生活状态

    戈壁滩的生活状态并不发达,安纳的家里没有电视,只有一台收音机而已。当安纳和哥哥来到了乐师所在的艾玛克中心的亲戚家。那为亲戚的家中有一台电视机,好奇的安纳便目不转睛地盯着看,眼中满是欢喜。第二天,那位亲戚带着安纳和他的哥哥来到学校去找乐师。在学校,安纳对学校的乐器也充满了好奇。在集市上,安纳让哥哥给他买了自己平时并不多见的冰激凌,而那边商场里的电视机又一次的吸引了他。回家后,安纳的想让爷爷也买电视机给他,但爷爷却说那只是没有用的玻璃而已。

    母子之间的情谊

    第一只母骆驼在它生下小骆驼,便与小骆驼形影不离,对它照顾地无微不至。而第二只母骆驼虽然因为自己下了很大的辛苦才生出了小骆驼而不去理睬它。但是,毕竟终究血浓于水,母子连心,在举行完霍斯仪式后,母子从归于好,其乐融融。

    哭泣的骆驼读后感(二)

    若干年前看《哭泣的骆驼》,记住了那些美丽的眼睛美丽的人。今天看到网友关于同名记录片的述说,看到这歌词,好像才真正了解三毛。被诽议最多的一个傻女人、疯女人,怀着乌托邦式的一腔热情和冲突自杀了。才知道骆驼其实是没有泪腺的,我们比那骆驼幸运不知多少倍啊。惭愧自己还是新疆人,这都不知道。生长在戈壁,和沙漠比邻而居,知道它安静下埋藏的炙热。爱这片土地,可心灵的沙漠如何迈过?任由不知情的风沙卷去脚印。走走停停,有人留下了痕迹,有人呼唤出声了,看到了听到了的,就是幸运。

    哭泣的骆驼,即使没有泪腺却仍然哭泣。有人在努力迈过沙漠,有人在苦苦坚守要塞。三毛在被遗忘以前消失;王朔呐喊着要争战到底;名角们为戏耗尽一生直至分不清戏里戏外;玄奘西行九死一生,在沙漠里失踪或干渴而死的人、

  • 2023-01-26

  • 2019-09-28

  • 2019-10-23

  • 2019-09-21

  • 2019-11-16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6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09-21

  • 2019-10-11

  • 2021-07-2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21-08-02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1-07-02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10-24

  • 2019-11-06

  • 2019-09-20

  • 2023-05-2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1-19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1-08-24

  • 2019-10-09

  • 2023-03-01

厚厚的尘埃下,有个少年在哭泣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厚厚的尘埃下,有个少年在哭泣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厚厚的尘埃下,有个少年在哭泣读后感、2024厚厚的尘埃下,有个少年在哭泣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