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放学读后感 > 地图 > 放学读后感
放学读后感

(共 454 篇)

  • 1、 最新放学读后感(集锦8篇)

    基于您的需求,我们为您整理一篇《放学读后感》。读书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一部分,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也是,好的想法都是细细品味出来的。在读完一本书后写下读后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吸收书中的哲理。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

    放学读后感 篇1

    前几天读了东野圭吾的《放学后》,虽然不算是很有文学性质的文章,但是这本书却大大的开拓了我的思维。这本书看似是娱乐性的书,实则是一本悬疑性质的小说,此书以主人公一名高中老师的视角讲述了一件有预谋的连续杀人事件,杀人目标看似明确,实则不然。

    通过这一篇小说我明白了事实不一定就是我们见到的,也不一定是我们所读预想到的,杀人犯的行为不是我们能理解到的,人心也是复杂且黑暗的。看似不可能的东西实则暗藏真相。

    在故事的背后看似纯洁的人实则内心黑暗,主人公看似是杀人犯主要目标实则只是一个引子,老婆看似忠贞爱戴主人公,在故事最后实则是伤害主人公的罪人,在故事中看似亲近纯正的人实则为杀人犯。

    读完此书后我意识到,无论是什么都要带有疑问。只有不断的疑问才能得出真相。

    放学读后感 篇2

    小说整体很有日本电影的风格,特别是像一些纯爱片。节奏舒缓如轻轻流淌的小溪,不是没有高潮,但即使是在杀人,我却仍然宁静如常,深陷在这种宁静中,不想让任何的人和事来打扰,无论是现实中还是小说中。

    表面宁静的校园里,有着很多的故事,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它们互相交织在一起。东野用平缓流畅甚至是有点平淡的语调,为我们慢慢的道来。因为是推理小说,我们会很注意一些貌似平淡无奇的话语,但作者点到为止,不着痕迹的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其他地方,最终让我们忘掉。就好像现实中的一些小事,当我们把它们忘掉后,它们却在一个出人意料的角落冒出来,变成一个狰狞的恶魔,将我们吞噬。

    当我认为一切都已经结束的时候,剧情却又一次让人大吃一惊。而那个名字出现时,我暗骂自己真笨,明明作者前面都有提示的,自己却早已经忘掉。不能不佩服东野圭吾,他在最后才揭示真相,但是却毫不显突兀,一切都合情合理,动机也令人感叹,日本学生那种特殊的心态展露无遗,让人在叹息的同时也差生深思。

    放学读后感 篇3

    这是一段青春心理和成人世界相互牵绊,相互冲突的故事,最终却以成人世界的恩怨情仇结束。

    这本书首先揭示了一种青少年心理:不同于成人世界的三大冲突(色、欲、财,其实应该也有情),青少年心理更极力向往和维护的,是那些美丽、纯

  • 2、 放学读后感(分享8篇)

    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您准备了一些有关此话题的内容,也许很多人都读过作品这本好书吧。我们可以将心中想要表达的话记录下来,作品的读后感在哪里寻找模板?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放学读后感【篇1】

    杀人需要怎样的理由?因为恨还是爱?这可能是我们谈起杀人动机最常想起的两个理由,但是惠美和惠子这两个尚处于懵懂的少女,给了我们截然不同的理由,也许是羞愧,或者是恐惧,“如果我们想活下去,他们就不得不死去”,这是她们共同认定的事实,也是她们下定决心的理由,如果是成年人,杀一个人需要怎样的理由?恐怕要想很久,可是对于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年,杀一个人仅仅是为了他们拼命都想保护的东西,“尽管他们会惹出不亚于大人的麻烦,你会意外的发现他们根本就是孩子”,我想我们总会在不恰当的时候记起会遗忘这一事实。

    “我们就是这种年龄”,惠子的话已经道出了全部的真相,在这个极其动荡又敏感的年纪,任何可能僭越的行为都被无限的缩小或放大,然后轻易做出各种荒唐,但符合他们当时常理的行为,排斥旁人又信任自己的人,也是一大特点之一,这是他们所认可的一种强大力量,“我们都是共犯”,惠子能够切身感受到惠美的痛苦,想到过去的快乐时光,再想到那天晚上,杀人的决心也变得愈加冷静和强烈,前岛老师在小说的结尾或许也释然了,他再没有什么可以指导她们的了。

    放学读后感【篇2】

    《放学后》读后感1500字:

    靠处女作即可成名成腕的作家着实是不多的,而且还是凭借着推理的题材“一作成名”更数少见,而东野圭吾就是这样一位难能可贵的作者。

    世界上总有一群孩子,他们不想长大,总希望保持着那一份童真;世界上也有一群这样的孩子,渴求着像大人一样地生活。

    高中是一群孩子成长为大人的时期,是心理蜕变的时期。这一刻他们或许还是孩子,或许正在成为大人,但在之后他们将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迈入大学的课堂。于是,在清华女子高中的放学后,一群孩子们的故事就在这个微妙的时期发生了。

    书香君看过的东野圭吾的书不多,但每本都没让我失望。动人的感情描写,不算复杂但意料之外的诡计,跌宕起伏的剧情,生动的人物,让读者错愕的结局……用这些评价一部优秀小说的标准在东野的书里都得到了体现,甚至成为了他的招牌。比起后期的《白夜行》、《嫌疑犯x献身》,东野的处女作《放学后》显然没有辛辣的笔锋,没有久经风霜的沧桑感,用一种叙述诗般优雅的节奏缓缓地讲述着这个女高中里的故事

  • 3、 放学后(读后感大全)

    书是美食,能让人垂涎三尺。观看一本书之后,我们对于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读后感简单的说,就是看完书之后的感触写下来的文章。写读后感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从中带来思考。一般我们会怎么样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放学后(读后感大全)”,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放学后》读后感这次我读了《放学后》这本书,它的作者是东野圭吾。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清华女中教师前岛多次发现有人预谋害他,不料在几次侥幸逃过之后,学校的村桥老师突然在更衣室被杀。在猜测与调查的过程中又发生了竹井老师被害一事,这一次前岛似乎更确定凶手的目标是自己。后来在前岛与一名叫高原阳子的女学生的对话中,前岛知道阳子意外地听到了整个更衣室的谈话,并且告诉了前岛一些重要信息。于是前岛根据一系列线索,得知了凶手是衫田惠子和宫坂惠美。在前岛老师震惊这一事实时,却在回家的路上被自己的妻子所伤。至此,全文完。读完这本书,我对于结局感到十分意外,前岛在得知凶手之后喝了些酒,在回家路上却被自己的妻子所伤。看到这里有些意外,但是想想前面作者对前岛妻子的描写,可以推理出前岛的妻子对前岛其实有很大的怨言。前岛非要他的妻子打掉孩子,并且平常对他的妻子十分冷淡。书中还写到了她的妻子会悄悄地很小声接一些电话,并且在前岛回家时,满脸红光,因此可以推断出他的妻子出轨了。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有想过裕美子奇怪的行为举止,我以为杀害竹井和村桥的是她。但是又觉得她并没有什么作案动机。这本书中,还有一个让我十分钦佩作者的一个地方是,作者在描写密室谋杀时的场景。如果没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根本无法想象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密室。并且对衫田惠子的描写,让人觉得她只是一个和前岛发现被害人的学生,与凶杀案无关,但读完全书之后发现,原来惠子只是在贼喊捉贼而已,手法实在高级。如果说村桥的死让我有些猝不及防的话,“小丑”的死就有些情理之中了,但小说妙就妙在不但酒瓶掉了包,连人也掉了包,本该在运动会上扮演小丑的前岛却被倒霉催的竹井顶了包。再加上从一开始前岛描述自己三次险些遭遇“意外”的经历,更让我确信这一切都是要谋害前岛的阴谋。这篇悬疑的小说,对于悬疑部分描写十分到位,有调理有逻辑性,尤其密室杀人的布置,很奇妙的“两根木棍”,将密室封死。我觉得这篇小说也讲到了人与人之间,对对方的尊重。因为村桥老师对待学生很不好,于是他死后,学校将村桥罚过的学生名单公布出来,让警官

  • 4、 《放学后》读后感600字

    《放学后》读后感600字 当某人给我推荐东野圭吾的时候,以为是个推理新人,当我看他的介绍才吓了一跳,《白夜行》《绑架游戏》《神探伽利略》,这些都是我看过的日剧。其实最近几年除了大河剧,日剧已经很少看了,看这些只是因为有几个我喜欢的演员:山田孝之、绫濑遥、藤木直人、柴崎幸等等,但当时我被明星的光芒笼罩,根本就没有注意过原著后面的名字。 很久很久没有看过日本推理小说了,我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够看的下去。故事的开头虽然直接就是杀机四伏,却并不特别吸引我,毕竟这么多年看的书太多了。但是,学校、教室、安静的走廊、谈钢琴的女孩,这些影像却让我没有能够停下来,一直到看完,内心却有淡淡的悲凉与不畅快。 小说整体很有日本电影的风格,特别是像一些纯爱片。节奏舒缓如轻轻流淌的小溪,不是没有高潮,但即使是在杀人,我却仍然宁静如常,深陷在这种宁静中,不想让任何的人和事来打扰,无论是现实中还是小说中。 表面宁静的校园里,有着很多的故事,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它们互相交织在一起。东野用平缓流畅甚至是有点平淡的语调,为我们慢慢的道来。因为是推理小说,读者会很注意一些貌似平淡无奇的话语,但作者点到为止,不着痕迹的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其他地方,最终让我们忘掉。就好像现实中的一些小事,当我们把它们忘掉后,它们却在一个出人意料的角落冒出来,变成一个狰狞的恶魔,将我们吞噬。 密室杀人让我看的都有些麻木了,比如以前看金田一,几乎全是密室类,还有什么《黄室奇案》,还有什么西村京太郎、阿婆的作品。所以当这个故事里再次出现密室,我的第一感觉甚至觉得有点无聊。继续下去才发现,作者的密室不过是个道具,而他要真正想要表达的是杀人动机而不是杀人手段。 侦探出场了,这个老兄既不是明智小五郎、福尔摩斯这样的神探,也不是个笨蛋,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警察。他很敬业,也很专业。但女高中生的心理世界却不是他所能了解的,找不到杀人动机,也就无法破解密室之谜。在成人的心里,年轻人的就是一群鲁莽易冲动,思想单纯的动物,而年轻人又认为成人都是些世故的,肮脏阴暗的、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的虚伪的家伙。年轻人的世界成人搞不懂,成人的的世界年轻人厌恶。两代人的鸿沟在作品的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主人公虽是名教师,却游离于两个世界中,有时候两边不讨好,有时候却又两边都有生存空间。有趣的是,《放学后》被第31届的江户川乱步

  • 5、 《放学后》读后感500字

    自己一直是个侦探小说迷,所以大名鼎鼎的东野圭吾是必须知道的,不过他的书之前只读过一本,就是《嫌疑人x的献身》,读了两遍,哭了两遍。

    因为一直以来,总觉得自己应该把更多时间放在赖以为生的工作上,所以一直没有花很多时间去读,但是最近怀孕了,打算让自己保持好的心情,所以做些自己喜欢但是之前没有花时间做的事儿,第一件就是读侦探小说,之前买了五本东野圭吾的书,刚刚读完了《放学后》,虽然不如读《嫌疑人x的献身》感情那么激烈,但是也是感受颇深的。(以下有剧透,想自己读的慎入)

    当然最吸引我的就是这个复杂多变,不断反转的故事情节,从小说中不断披露的一些细节中,我开始认为想杀作者的是她的妻子,后来认为是麻生老师,后来还认为是惠子,但是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凶手只是想制造有人要杀作者的假象,实际上想杀的另有其人!最后的结局就是这么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不得不佩服东野圭吾强大的逻辑思维,我猜测他应该是个数学老师,在实际生活中也特别善于思考。

    另外,小说对于细节的描写也很到位,无论是对于人物心理,表情,动作的刻画,还是对周围环境的描画,都是栩栩如生,让我身临其境。非常佩服这样的作家,不过自己就无缘成为这样的人了,因为我的神经比较大条,不是那么细腻也不习惯那样,不过还是非常享受读这样的文章的。

    接下来打算继续读东野圭吾的另外一本书《我杀了他》,然后再来分享感受~

  • 6、 《放学后》读后有感

    《放学后》读后有感

    文/诗哈柯米

    这是我读东野圭吾的第三本书,目前是感触最深的一本。

    读的第一本是短篇小说《加贺探案集》,5个故事,可能是因为比较短,读后感觉平平;第二本是《嫌疑人x的献身》,是看了电影之后看的书,知道答案在看文字,总是欠点感觉。第三本便是《放学后》。

    《放学后》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时间从9月10日开始至10月7日不满一个月之间发生的杀人破案的故事,最初是前岛老师发现有人要杀自己(已经有三次被杀的案例),却不曾想村桥和竹井两个老师相继被杀死亡,然后记录警察破案的一系列过程。

    小说采取了日记记录法,每篇的开端一律采用时间,星期,放学后的格式,然后讲述发生的事情,短短一个月,相继两个人的死亡,其中还穿插着几段回忆,节奏很快,看的入迷,眼看着凶手呼之欲出,但是作者却吊足胃口,就不告诉你杀人动机和杀人方法,着急。

    看书第二天在群里和小伙伴们讨论这本书(群里很多小伙伴都看过东野圭吾),针对《放学后》里面的杀人动机表示细思极恐,我也一直在找代入感,把自己想象成杀手,在自己最隐私的事情也许被看到之后,我会不会起杀心。

    很难,我想象不到那种情况,这也许是日本人特有的脑回路,另外不得不佩服杀手之一的设计布局,暗度陈仓,误导警察的等等方法,仅仅是因为自己曾经看过的一本破案小说,心理素质也是极好而她仅仅是一位高中三年级的女生。

    知道结局再去回想之前的细节,除去杀人动机,原来一切细节都在文字里面,衫田惠子和宫坂惠美的关系,惠美受伤的手腕,惠美的转变等等都是线索。一直让警察误以为是凶手的高原阳子,在一步步的追踪下也了解到她在前岛老师那里感受过一次温暖(一次爬山活动中,阳子脚踝受伤,前岛老师背她下山)。

    似乎小说总会设置这样一个明看着就是凶手的人物,但是到最后往往不是。而看着越不像凶手的反而就是凶手。这也是常用手法。

    最要感慨的是两个死者,两个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死,那一夜没人知道这两个人是不是看到了凶手之二的隐私,可是凶手之二就是认定他们看到了,本想自杀,却在凶手之一的劝说下,改成杀害两人。而凶手之一在平时的生活中是那么快乐烂漫,积极向上。青春期的少女,到底是魔鬼还是天使?

    还有一个可怜之人,是前岛的妻子裕美子,我个人认为她是全书最可怜的,嫁给前岛,怀了孩子,可是前岛竟然让她打掉了孩子,很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书中有个细节是在前岛上班前,裕美子接到了一个电话,鬼鬼祟祟的

  • 7、 《放学后》读后感_400字

    《放学后》读后感400字

    每个人都有想要守护的东西,青春期时内心敏感易受伤害,可能会因为一件在大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到颜面无存,萌生自杀之心。本该美丽、纯粹、真实的事物被破坏,恨意便像一粒种子开始生根发芽,接着报复社会,报复他人,形成犯罪。

    校园推理,密室杀人...都是我喜欢的元素。每每读东野圭吾的书都心生留恋,不舍得读完,害怕在读到其他同类型的书之后没有了惊艳的感觉。虽然我很想将他的所有作品一口气都读完,但理智告诉我一定要省着点读啊。

    by 八百里路云和月

    2018.11.26

  • 8、 《放学后》读后感_700字

    《放学后》读后感700字

    怎么说呢,自己看书没有自己的想法,大概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更是深深的感受到了吧。根据作者的叙述,刚开始觉得凶手就是阳子了吧,然后后来又觉得麻生似乎更有作案动力,与此同时,还在内心鄙视了一下麻绳的为人。直到后来又跟着情节变化,惠子,和惠美浮现出来。

    但是唯一没有变化的事,读整本书的过程,一直都坚信嫌疑人得目标是前岛,认为村桥和竹井的死都是误杀。最后才发现这是最错误的一个推断。但是到后来读到作者叙述前岛妻子的变化,想到结尾一定和她有关系,却没有想到在之前一次次掩人耳目的事故化险为夷,以为一切要归于平静的时候,她的妻子却成为了唯一真的想要杀害他的人。

    令我震惊的是,作为学生的他们有如此的意志力和细密的作案思维。在花样的年纪,她们竟然敢去杀人。想到那句话,孩子这种纯洁的生物其实是倾向于邪恶的。在那种强烈的利己主义的思想操纵下,他们做出了违背道德更是违背法律的行为。不过正因为如此,我也可以体会到,在长期经受所谓的视觉强奸后,惠美的羞耻与无可奈何,自杀的绝望和走投无路。

    前岛因为不敢承担对妻子对家庭的那份责任,而让妻子打掉孩子。虽然他心有愧疚,但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安慰妻子的行动。导致妻子失望过后,在别人那里寻求关心,导致他成为妻子追求幸福路上的最大的障碍。所以导致了最后自己的死亡。不过深有感触的是,即使妻子杀害了自己,在最后仅存的意志之下,前岛内心还是充满了对妻子的愧疚,甚至想怎样死去才能不让警察查到妻子身上。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堆前岛麻木不仁的一种惩罚吧。

    本书同时写到了未成年人和家庭主妇两种极易产生心理疾病的人群。最后以悲剧结尾,大概也是因为悲剧才是人生常态吧。

  • 9、 《放学后》读后感_900字

    《放学后》读后感900字

    据说这本书是东野圭吾的成名之作,书中以女子高中开篇,主要也是围绕着中学女生来写的。情节上面还好,最终杀人动机出来的时候,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不是因为两个老师强奸了惠美,而是惠美在自慰的时候被两个老师看到了,然后在以后看到老师的日子里,总是感觉老师会在脑海中浮现类似的情景,类似精神强奸,视线强暴一般,然后就想自杀,后来被惠子劝服,在惠子的帮助下,杀掉两个老师后,她自己魔障解放,练射箭技术都上升不少。书中想要表示的,中学时代的女生很敏感,纯粹,也许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可能让学生怀恨在心,或者心怀爱慕之情。当美丽、纯粹、真实的事物被破坏,重视的回忆和梦想被摧毁时,恨意便开始萌发,恣意蔓延开来。但是一言不合就要杀人,总感觉最终的理由比较牵强。

    书中也曾说到“那些青春期的脆弱自尊,轻易不得触碰 ,那极有有可能成为对他或她一生的打扰。我们都曾经历那样纯粹、易碎的青春,只是时光的磨砺已让我们懂得逃避与忍气吞声然后慢慢遗忘自己曾经的青春。”并不是很赞同,我们如今的状态很大一部分是自己的阅历见识的积累而逐渐养成的,慢慢的内心强大 并且去体悟一切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在青春中发生的难忘的事情,总是那么刻骨铭心。

    有些事情不需要什麽理由,但更多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只不过,这飘忽的缘由并非所有人都能懂。 有些事情你认为不值当的,但于我,比泰山重。 有些东西是需要拼了命去保护的。并非青春期女孩子的心思有多难猜多难理解。 仔细想想,其实所有人都这样,包括早已远离青春期的你、我。这句话还是很赞同的,很过事情都是也可以执果索因的。

    我们这种平凡之人在面对胜负关键时,总需要找寻某种倚靠,但,在比赛中乃是孤独的,无法倚靠任何人,那么,该倚靠什么呢?我想,只有自己曾经努力过的事实。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算是给自己一碗鸡汤吧。

    这本书感觉没有体味到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看了书评,大部分都是围绕青春的纯粹,不可侵犯之类的。但是或许那两个老师只是无心之举那?白白的丢掉姓名,作者最终还被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出轨者刺杀,真的是。。

  • 10、 放学后读后感范文精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者所写的作品让读者们感受颇深,要写读后感首先我们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你是否能写好作品读后感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放学后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放学后读后感范文(篇1)

    舍友搬走后,留了几本书在书架上,有一本东野圭吾的放学后,我拿过来,从阳光透过雾霾隐约照到窗内的傍晚,看到只能听到屋里日光灯在响的静夜。看完了,脑子里全部都是这些人。

    以下有剧透

    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有着一份安稳的工作,有着一个贤惠的妻子,平时也有自己的业余爱好供消遣,似乎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这样。主人公平时对人客客气气,也从不干涉其他人的个人生活,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够成为这起谋杀案的主角。可最后作者却给他来了一刀。这一刀叫我心里面很难受。不知道作者为啥安排了这样的结局,一个人,是要怎样才能对和自己同床三年的枕边人做出这样残忍的决定。他只是疏于关心她,没有家暴没有虐待。现在想想,可能作者想强调下,哪怕是身边最亲近的人,你也看不透她的人性是怎样的。

    学生:惠子,惠美,阳子和雅美(名字都太像了……)我看到的是18以前那段年纪里的纯真、仗义,嗯,可能还有无助吧。惠子和惠美采取的是最最极端的方式,阳子则是反叛,为了反叛而反叛,飚车,雅美的方法看似最有效,通过组织学生运动来抗议或来抵制学校或者教育的一些问题,可是,这根本无法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我羡慕她们疯狂的青春。当我意识到我竟然也有有这样的想法时,我意识到,当时,没有用力去划那根火柴。

    老师:主要讲的都是学校的事儿…两位男老师的死,年轻女老师被威胁,都是我们看客觉得微不足道的小事儿引发的。之所以觉得是小事儿,因为,实在没有人能够感同身受。人啊,一旦钻到了里面,就容易做出极端的事儿,动机说出来,外人都会觉得可笑,但你不知道这却是他非常看重的地方。

    想到几年前看的一部电影,叫剑雨,那会是被里面的江阿生和曾静的爱情打动而对这片印象极深。现在想想,里面的反派大boss为获得摩罗遗体,在武林里掀起血雨腥风死伤无数啊,为了啥?其实那个大boss是个太监,只是因为那个摩罗遗体可以叫他恢复普通男人有的能力。

    人性复杂,又软弱易变。我们耗尽精力去了解去研究人性这东西,总还是研究不透,因为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人性不是用来研究的,是用来体察的。感同身受,只

  • 2023-03-31

  • 2022-04-05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3-04-26

  • 2023-06-16

  • 2019-09-21

  • 2019-09-20

  • 2023-05-16

  • 2023-04-20

  • 2023-03-29

  • 2022-10-10

  • 2022-03-03

  • 2019-11-06

  • 2023-06-29

  • 2019-09-20

  • 2022-01-28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1-17

  • 2019-10-24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放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放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放学读后感、2024放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