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邓小平文集读后感 > 地图 > 邓小平文集读后感,2024邓小平文集读后感
邓小平文集读后感相关栏目
邓小平文集读后感热门栏目
邓小平文集读后感推荐
邓小平文集读后感

(共 4129 篇)

  • 1、 读《邓小平文集》有感

    读《邓小平文集》有感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战略家、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文集》收集了邓小平同志的文稿,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科技、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反映了邓小平同志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等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对于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读《邓小平文集》,深深地感受到邓小平作为国家领导人平易近人的一面。在序言中,他深情地说道,"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的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平凡朴实的文字中流露出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的热爱,让人感觉是那么真切与实在。

    邓小平同志不仅是一位行动哲学家,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他重视行动,重视实践,更重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立足当代现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即借鉴世界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形成了一整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他提出制度好不好决定于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搞建设必须适合自己国家的情况,搞社会主义一要群众满意二要发展生产力,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正确指导了社会主义建设。在党的建设方面,他指出对党的干部要求应该更加严格,紧密联系群众是我党的光荣传统,整风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群众观点群众路线问题,丰富了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

    此外,在《邓小平文集》中,关于新疆、西藏工作,关于整风反右,关于纠正大跃进运动的失误,关于国民经济调整和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关于外交和祖国统一,以及关于司法、邮电、交通、卫生、体育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他都有精辟的见解和指导意见,极大地丰富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无疑是一位伟人,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祖国。"永怀赤子之心 不断攀登超越".作为享受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代,我们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小平同志所开创的伟大事业,以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作为不懈前进的动力,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读《邓小平文选》有感

    他,个子不高,但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却只能让人高高仰

  • 2、 邓小平读后感

    邓小平读后感范文一

    邓小平是让我们富起来的重要贡献的人。

    毛泽东是我们第一代领导人,是在遵义会议被确立的,毛泽东爷爷和邓小平爷爷有一个共点是:毛泽东爷爷是在遵义会议被确定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的转折点,而邓小平爷爷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确立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确立以邓小平为党中央领导,而且从组织、政治、思想路线上做了调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由邓小平亲自平反冤案:刘少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1980年,邓小平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短短几年内,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形成了经济特区以---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985年,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让我们从此走上经济建设上来。

    1987年,邓小平又以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他还以一国两制把原属于我们土地的香港、澳门收回母亲的怀抱。邓小平爷爷用尽一生努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好。但是他只为我们把灯笼挂在路边在路中间,后面还有很长等着我们去挂,让路被照亮,可以看清前方的路。

    邓小平读后感范文二

    伟人必有出众之处,其经历波澜壮阔如恢弘画卷,因而,伟人传记始终吸引我们。过去是,现在仍是。

    去年,看过迪克威尔逊写的《毛泽东》,让我读得如醉如痴的是第一节属蛇的孩子,因为中学时在报纸上读过一篇文章,专讲毛泽东少年时写的诗,当时觉得他气魄好大,真是伟人的料,如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等,志向高远。而这本传记提供了更多的细节,如怎样自作主张找朋友借钱去东山学堂念书,作者写得很生动,许多内容采用对话体,虽然我疑心创作成分大,但确实好看易读,仿佛看到一个倔强少年站在眼前。此外,外国人看中国的角度与我们不一样,这也是读这类传记的魅力之一。

    今天首发的大陆版 《邓小平时代》,亦有它的魅力,同样老外写的,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

    初步翻阅后,感受最深的是,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尽管说起来很简单,但背后其实经历很多的波折,还有挫折,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夹杂有怀疑、非议。这对目前的中国应该也

  • 3、 邓小平传记读后感600字:邓小平传记读后感

    《邓小平传》的作者在传记的最后写到邓小平一生的主要功绩成就。邓小平的第一项成就是担任了中国的领导职务,这也是他取得其他成就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取得的两大成就是使中国走上了经济迅速发展的道路;把中国引入了国际生活的主流。在经济发展方面,他的主要贡献是把经济工作列为全党工作的重点。并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得到了其他人的帮忙,他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经过二十年的革命,人们渴望安定与经济发展。是他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使得党中央有可能把周恩来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列为全党工作的重点;也是他的讲话促使中央委员们当着华国锋的面否决了两个凡是,并决定放下以阶级斗争为纲,从而消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

    在方法上,邓小平的贡献不多。他是第一个提出对外开放政策的,对经济特区的发展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并且使经济特区成为开放政策的最有力的证明。

    并不是说邓小平和他的同事们所采取的无产阶级专政很仁慈。不是的。也不是说,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其他的领导人期望将来有朝一日无产阶级专政和党的领导会被多党制和行政与立法机构的竞选所代替,他们从来没有这样想过。而是说,要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实施,建立一个更为开放的政治秩序。在一个发展中国家,要逐步地实行民主,只有当这个国家的经济和教育发展到必须程度时,才能彻底地实行民主。

    在他的指引下,中国引进了外国的资本、技术和工商业技巧,以满足迅速实现现代化的需要。与此同时,他让中国在处理国际与地区争端问题时,发挥与中国国力相当的影响;他改变了中国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再强调革命和战争。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开创者,永远记住他的丰功伟绩。

  • 4、 邓小平传记读后感600字 邓小平传记读后感

    《邓小平传》的作者在传记的最后写到邓小平一生的主要功绩成就。邓小平的第一项成就是担任了中国的领导职务,这也是他取得其他成就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取得的两大成就是使中国走上了经济迅速发展的道路;把中国引入了国际生活的主流。在经济发展方面,他的主要贡献是把经济工作列为全党工作的重点。并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得到了其他人的帮忙,他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经过二十年的革命,人们渴望安定与经济发展。是他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使得党中央有可能把周恩来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列为全党工作的重点;也是他的讲话促使中央委员们当着华国锋的面否决了两个凡是,并决定放下以阶级斗争为纲,从而消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

    在方法上,邓小平的贡献不多。他是第一个提出对外开放政策的,对经济特区的发展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并且使经济特区成为开放政策的最有力的证明。

    并不是说邓小平和他的同事们所采取的无产阶级专政很仁慈。不是的。也不是说,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其他的领导人期望将来有朝一日无产阶级专政和党的领导会被多党制和行政与立法机构的竞选所代替,他们从来没有这样想过。而是说,要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实施,建立一个更为开放的政治秩序。在一个发展中国家,要逐步地实行民主,只有当这个国家的经济和教育发展到必须程度时,才能彻底地实行民主。

    在他的指引下,中国引进了外国的资本、技术和工商业技巧,以满足迅速实现现代化的需要。与此同时,他让中国在处理国际与地区争端问题时,发挥与中国国力相当的影响;他改变了中国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再强调革命和战争。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开创者,永远记住他的丰功伟绩。

  • 5、 观邓小平有感

    邓小平观后感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卓越领导人。

    看完影片,我再一次深深地被小平同志的伟大人格和魅力所感动着。在影片中他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中国人民则用更加朴实的语言回报他:小平,你好!人民以这样的方式向一位领袖问好,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人民的心目中,他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一人生最后的二十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影片中真实展现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划分特区、香港回归、南巡讲话等与邓小平紧密联系的事件,许许多多的镜头是完全将真实的事情照搬到影幕上的,然而短短的一部影片无法将小平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全部的展现出来,邓小平的一切作为,无不是为了中国人民考虑,他无愧于百姓对他的爱戴,无愧于自己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定义,更无愧于小平您好这四个包含中国一代人对他无边敬重的字。

    历史不会忘记:正是这位高龄老人,替中国迈出了开拓思想的第一步。是这位时龄88的老人,巡视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划时代的诗篇。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他走过了一个世纪。

    他创造了一个时代。

    他树立了一个丰碑。

  • 6、 《邓小平传》读后感

    读邓小平传有感

    邓小平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我们能过上小康生活都离不开他,所以,我一直十分敬仰他。这些天,我有幸读完了《邓小平传》。这本书采用时间顺序讲述了伟人的一生。

    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邓小平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父亲在家里十分严格,邓小平就继承了父亲的性格自信、有抱负,处事果断,邓小平接受到新、旧双重教育,使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维方式灵活,逻辑思维严谨。这些为他后来的良好成长打下了基础。

    邓小平曾到法兰西求学,在那里条件很艰苦,在这段时间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在机车上当司炉和厨房帮工。后来遇到了周恩来总理,在他的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到了1926年,他和伙伴们去了莫斯科,获得了机会,在政治上进行了深造。

    邓小平身在外国,却无时不刻注视着祖国的形势。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回到了内战纷纭的中国。随之而后,便是他同无数共产党人士抛头颅,洒热血。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他为中国带来了光明

    邓小平被任命为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战役,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大家应该知道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的人生经历,这是对《邓小平》他人生的最合适的概括。邓小平的复职的那个时候他已经是73岁的高龄,但年龄并不能阻止他继续发挥他的经验和智慧。他人虽老,但他身强体健,尤其是他头脑灵活,思想开放,思维敏捷,能够很快接受新的事物。所以他向西方文化学习,准备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服务。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开创者,永远记住他的丰功伟绩!

  • 7、 邓小平传记读后感

    邓小平传记读后感范文一

    最近,趁五一闲暇时间,我阅读了理查德。伊文思着的《邓小平传》它采用时间顺序讲述了一位伟人辉煌的一 生。其中邓小平的人格魅力完全征服了我,是我对遥远又亲切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邓小平,一位时代伟人,和无数扭转人类历史的人物一样,诞生于普通的平民阶层。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作为一位传统的读书人,其形象深深的幼年的小平。小平自小接受老式私塾教育。后来升入广安中学学习现代科学。在父亲的影响下,年轻的小平把目光放在更远。1920年,16岁的小平来到法国,在那里,它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又参加勤工俭学,更重要的是,在开放的法国,他遇见了共产党,共产党使他在污浊的政治气氛中感受到一丝清新的空气。后来,在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影响下,他加入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邓小平身在法国,却无时不刻注视着祖国的形势。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回到了内战纷纭的中国。随之而后。便是他同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为中国带来了光明。在他回国后的四年多时间里,邓小平一直在有生命危险中度过。在西安,邓身兼三职,当时的国民革命运动随着孙中山的去世,内部矛盾日益加剧,终于分裂成两派。1927年3月蒋介石开始采取分裂行动,展开了一连串残酷无情的清洗运动。大屠杀在南京、广州以及长江三角洲一些小城镇蔓延开来。这使共产党面临抉择:是与国民党分道扬镳还是继续与左翼国民党合作以争取和控制他们。5月下雪召开的共产国际常委上决定共产党继续与左翼国民党直接合作,从那以后共产党的处境越来越糟糕了。8月7日,邓小平以党中央秘书的身份参加了中央委员会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从而亲身经历了共产党从惨败转向全新战略的过程。

    邓小平的三起三落是很值得看的东西,希望大家多多看看,邓小平传非常值得看的资料!

    《邓小平传记》读后感范文二

    最近应老师作业要求我读了《邓小平传》,本意随心读过完成作业,后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令我大受启发,便静心拜读一遍。这本书总共分为15个章节,它是英国前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于1993年完成的,它采用时间顺序讲述了一位伟人辉煌的一生,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农民的儿子到国家领导人再到光荣退休的革命历程。

    邓小平对于我来说是位陌生而又熟知的人,陌生是因为在我记事时他已经基本脱离政治舞台了,所以对于他的一些事情我不是很了解,而说熟知应该每个中国人都很熟知这个伟人吧。邓小平的名字意味

  • 8、 《邓小平传记》读后感

    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我们能过上小康生活都离不开他,所以,我一直十分敬仰他。这些天,我有幸读完了《邓小平传》。这本书采用时间顺序讲述了伟人的一生。

    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邓小平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父亲在家里十分严格,邓小平就继承了父亲的性格自信、有抱负,处事果断,邓小平接受到新、旧双重教育,使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维方式灵活,逻辑思维严谨。这些为他后来的良好成长打下了基础。

    邓小平曾到法兰西求学,在那里条件很艰苦,在这段时间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在机车上当司炉和厨房帮工。后来遇到了周恩来总理,在他的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到了1926年,他和伙伴们去了莫斯科,获得了机会,在政治上进行了深造。

    邓小平身在外国,却无时不刻注视着祖国的形势。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回到了内战纷纭的中国。随之而后,便是他同无数共产党人士抛头颅,洒热血。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他为中国带来了光明

    邓小平被任命为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战役,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大家应该知道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的人生经历,这是对《邓小平》他人生的最合适的概括。邓小平的复职的那个时候他已经是73岁的高龄,但年龄并不能阻止他继续发挥他的经验和智慧。他人虽老,但他身强体健,尤其是他头脑灵活,思想开放,思维敏捷,能够很快接受新的事物。所以他向西方文化学习,准备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服务。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开创者,永远记住他的丰功伟绩!

    注:内容请关注栏目

  • 9、 少年邓小平读后感

    少年邓小平读后感范文一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红色经典《少年邓小平》,我最深刻的几点感受是:

    少年邓小平有坚定的信念,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罢休。书中有很多励志的词语,比如,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富强而读书奋斗。既来之,则安之。士可杀,不可辱。今日莘莘学子,明日国家栋梁。落后就要受人欺负。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从古代走向近代,从闭塞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的历史,也往往是它打开眼界、敞开国门、走向世界的历史。

    少年邓小平来到法国后,他知道来法国的费用来之不易,知道自己来法国的目的是勤工俭学,他节约地化着一点点钱,但从来没有忘记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富强而读书奋斗的目标,他说不能勤学就去勤工,有志不在年高,他来到钢厂,干各种体力活,一天可以挣10个法郎,他时刻都没有忘记要积攒下钱去俭学。

    少年邓小平乐于助人。虽然他家生活也很艰苦,但他看到同学有困难,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有一次同学的妹妹生了重病,邓小平不顾自己家里的贫困,把钱给了同学,让他拿钱去给妹妹看病。另一个同学的母亲病入膏肓,那位同学准备割肝救母,邓希贤(邓小平小时的名字)劝他不要这样做,并请了一个郎中,帮他母亲治好了病。邓希贤助人为乐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少年邓小平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每次作业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得到很多鸡蛋,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优星。他学习刻苦认真,作业一丝不苟,毛笔字刚劲有力,背诵倒背如流,讲故事津津有味,讲道理头头是道,写文章胸有成竹,说名言脱口而出,在学校出类拔萃。

    少年邓小平胆识过人,不信邪,不信鬼。他小时候居住的村子有个鬼屋,谁也不敢去,一天希贤放学和几个同学一起去鬼屋。鬼屋白巾飘扬,野草丛生,小鸟在草丛中做窝,希贤大胆地从鬼屋走了出来。人们都夸他胆识过人。

    少年邓小平虽然个子不高,但他有坚定的信念,永远不会屈服。正如红色经典的封面中写的信念不是铁锤下缭乱纷飞的火花,而是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是夜空中闪瞬即逝的流星,而是西西里岛上彻夜不息的明灯。信念让你摆脱饥寒交迫的日子,而奋发图强

    《少年邓小平》读后感范文二

    邓小平爷爷是一位伟大的人,他从小的时候就励志学习,想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

    1904年8月22日,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的农家小院里,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这个男孩就是邓小平。他从年轻时就献身于中国革命,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不断地成长,逐渐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 10、 观《邓小平》有感
    观《邓小平》有感 烟火寥寥,烟火盒里未燃尽的半支卷烟静静凝望着它的主人,寂静的屋子里只有主人一遍遍的叹气声。半支又半支,身旁的同伴越发多了起来,叹气又叹气,主人的眉头越发凝重。不知过了多久,忽然,一整支烟被掷到地上,"是了,就是这样"像是终于下定了决心,主人的眉头不再紧锁,脸上也有了多日未见的笑容。 看过《邓小平》后这样的场景多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邓小平,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的时候,在国民经济近乎崩溃的时候,准确地把握了时代主题和人民的愿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然他的丰功伟绩远不止这些,但我认为更加值得我们学习的不是这些结果,而是实现这些成就的过程,因为伟业已不能被复制,但是成就伟业的品质却可以被学习、发扬,并且一代代的传承。 我想每当邓小平做决策的时候,开头的场景都会被上演,并且不止一次,因为他不仅仅代表他自己,更肩负着整个中国、整个民族复兴的重任。虽然我能用文字描述出这样的场景,但我却不能用文字诉说出他的心理,我只能借助影片中的几个事件,试着揣摩这位伟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恢复职位后,主动掌管科技和教育方面。当时,由于10年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知识分子被评为"臭老九"等诸多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使得知识分子不能伸手做事,又由于文革取消了高考制度,中国已经10年没有大学生了。可想而知,当时管理这两方面是多么艰难,但是邓小平力排万难,拨乱反正,推翻"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并及时恢复高考制度,重新点燃科技和教育的希望。 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邓小平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支持分田到户,支持大包干,温饱问题终于得以解决,中国人民富了。 1982年,邓小平接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香港问题进行中英谈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在香港主权问题上毫不退让,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终于在1997年我们成功收复香港。 还有很多事情我不能一一列举,但是在每一个决策背后无不体现出他对中国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09-21

  • 2021-07-29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09-25

  • 2023-01-27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10-27

  • 2019-11-12

  • 2019-09-20

  • 2023-02-2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09-20

  • 2021-04-0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6

  • 2021-05-08

  • 2019-11-04

  • 2019-11-12

  • 2019-11-12

邓小平文集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邓小平文集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邓小平文集读后感、2024邓小平文集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