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少年邓小平读书笔记 > 地图 > 少年邓小平读书笔记,2024少年邓小平读书笔记大全
少年邓小平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少年邓小平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少年邓小平读书笔记推荐
少年邓小平读书笔记

(共 1020 篇)

  • 1、 读《少年邓小平》有感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邓小平爷爷曾说过的一句话。邓小平爷爷是一位伟大的人,他从小的时候就励志学习,想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

    19xx年8月22日,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的农家小院里,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这个男孩就是邓小平。

    他从年轻时就献身于中国革命,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不断地成长,逐渐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还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他,首先发动了中国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觉得邓小平爷爷最可贵的思想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啊,一个人如果没有这种高尚的精神,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呢?

    邓小平爷爷曾经说过:“热爱祖国,贡献全部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是祖国最大的光荣。”这是邓小平对自己的事业和对祖国人民的期盼。

    儿童时代的邓小平就已经潜意识地想过:长大了一定要干出一番大的事业。少年时代的邓小平看见当时的旧中国是那么贫穷和软弱,曾经想过: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就可以报效祖国,把中国变成一个光明与富强的国家。青年时代的邓小平就已经献身于革命,他坚定了信心,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中国的革命,他把毕生都献给了祖国。

    如果我们也生活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我们该怎样做?是眼睁睁地看着中国被外来侵略者夺走,还是和邓小平爷爷少年时一样,拥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为祖国献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有爱国之心的人,需要有热爱人民的人,而邓小平爷爷就具有这种品质。

    邓小平爷爷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年代,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头脑灵活,对待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干什么事情都认真仔细,丝毫不马虎。

    在邓小平爷爷15岁的时候,“五.四运动”爆发了,邓小平作为一名热爱祖国的青年,他理所当然的和其他爱国人士一样在街上游行,喊着那些充满激情的口号。每当口号声响起,邓小平爷爷就觉得他和自己的国家、广大的民众是那么紧密、那么心心相连。正因为如此,我仿佛看到了这支群情激昂、庞大的队伍,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心切。

    俗话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的,谁都有责任。邓小平爷爷从青年时就执著的追求这个理念,努力为目的去做到。

    写到这里,我得感谢这本书,感谢邓小平爷爷,因为是他告诉我,怎样做一个爱国的人,

  • 2、 邓小平理论读书笔记

    相信大家都知道:邓小平理论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新运用.邓小平理论在中华大地的实践成果已经充分证明了其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和不可抹煞的时代意义,但梁柱老师还是高屋建瓴,不仅结合中国当代实际国情,还纵向分析中国建国以来在探索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的艰难跋涉,并横向比较前苏联的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环境及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消极影响.这使我们更加深入的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使中国走向发展壮大和繁荣昌盛的唯一的也是可行的道路,而邓小平理论更是在当代国际环境下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强大理论保证.

    纵向来看,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的科技,思想和体制落后使中国人民忍受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屈辱;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发展起来的孱弱畸形的资本主义经济所诞生的软弱骑墙的资产阶级是不能救中国的;建国初的道路选择就认识到当时已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列强是不会允许诞生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中国作为其对手的,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没有发展前途的,而社会主义苏维埃则向我们伸出了友好之手,于是我国在一段时期内照搬了苏联的经济模式,取得了短时期的成果,但弊端也随之显现

    20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拓展,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拥有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理论指南和锐利思想武器。邓小平理论对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拓展,必将发挥久远性的指导作用。

    邓小平理论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无限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现时代的深刻体现和典型展示。它对处于和平与发展时代的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胜利前进,具有久远性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充满无限生命力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以它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为指导,探索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面向新时代回答新问题的伟大科学成果,因而它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当代世界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体现,它的跨世纪的时代价值首先就在于此。

    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研究不同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运动的特殊问题,由此形成不同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依据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矛盾和欧洲工人运动的特点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

  • 3、 《邓小平文选》读书笔记

    引导语:《邓小平文选》展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形成的历史全貌,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华。下面是一篇《邓小平文选》读书笔记,欢迎参考。

    当今世界的主题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整体上是处于一种充满蓬勃气象的大发展时期。但由于当时美苏争霸局面仍在,地区冲突时有发生,民族矛盾此起彼伏,恐怖主义危害严重影响到人类生产和安全,整个世界又呈现出一种大战在即的面目,为政治家的施政方略的实行撒下了一道迷雾。准确判断当代世界的主题,就成为各国政要的当务之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凭着自己多年的革命经历和出色的治国能力以及丰富的处理国际问题的经验,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和平问题,是个政治问题。当代世界的一个政治命题就是和平。和平是民心所向,民愿所归,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但光有良好的向往和期待,也不能代替历史发展本身。和平问题的提出,还有着更深刻的力量制约和历史掣肘。没有解体的苏联和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是具备发动新的世界大战的资格,但是美苏两极格局的相互制约使得两国都不敢轻举妄动,以免发生灾难性的后果。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如日本、英国和德国等国希望有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本国经济、提升本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无暇发动新的战争。第三世界的国家如中国等国,倍加珍惜得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成为爱好和平的主要进步力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愿意打仗,还源于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记忆,这种对历史的铭记和负责,也为和平问题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发展问题,是个经济问题。当代世界的一个经济命题就是发展。发展是利民利民、功在千秋的伟业,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每个国家都希望本国的综合国力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为什么说二战后,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发展问题提得这么响亮?那就是一种历史的稳健的积累和国际全球化的融合作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休养生息,谋求新的发展;一些国家利用已有优势,扩大发展的成果。这种谋求和扩大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育,就会或多或少地积累一些物质基础。这种物质基础就是盖楼房的地基,有了地基之后,摩天高楼的修建也就有了可能。发展命题也就有了更多的实现可能。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频繁,所涉及到的层面之广,层次之多,层级之深更是亘古未有。这种新的时代环境,就促使各个国家必须重视发展问题,只有重视它

  • 4、 邓小平文选优秀读书笔记

    引导语:《邓小平文选》是邓小平同志的著作、讲话选集。下面是一篇优秀的邓小平文选读书笔记,欢迎参考。

    正视历史

    历史是人们对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的真实记录。它不伪饰,也不拔高。今天的人们谈论历史,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将历史的本貌还原出来,本着观照历史的态度将历史所传承的内蕴表达出来。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真实的了解历史,去正视它,不回避它的衰微,也不讳言它的屈辱。

    邓小平讲述了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所受列强的侵略与奴役和新中国成立之后所感到的外来威胁。自然,作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国俄国以及后来的苏联,也曾经在侵略与施加威胁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这就是真实的历史情况。

    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对中国领土蚕食最厉害的有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俄国。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对中国领土的侵略显示出它无比贪恋的个性;对中国人民的伤害显露出它无以复加的残忍性。历史就真实记录了日本的侵华暴行,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歪曲的事实。俄国,作为中国的邻居,对中国领土的垂涎更是由来已久,并最终强占了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历史就将这些侵华罪行点滴记录在案,这也是任何人都无法更改的事实。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的国际问题主要是美苏争霸。一方面,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于新生的中国,美国极尽封锁之本领,甚至不惜发动朝鲜和越南战争来威胁和打压中国的生存空间。中国所受到的来自于美国的威胁可想而知有多大。另一方面,苏联随着经济的恢复,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从赫鲁晓夫开始,苏联逐渐走上了与美国争霸的道路,大国沙文主义也逐渐露头,对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也开始不断干涉,甚至还兵临边境,对中国的主权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中国所承受的来自于苏联的压力也是巨大的。无论是美国的强权政治还是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都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威胁作用,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从来没有被这种威胁所吓倒,而是采取有理有据、不卑不亢的斗争方式,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就是历史的真实情况。

    正视历史,就是要将历史的原貌表现出来。正视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要将这段历史的原状表现出来,特别是其中中国人民所受到的屈辱的历史表现出来,让后来人铭记,以史为鉴。

    总结历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兴衰面貌,反映出国与国关系的远近

  • 5、 少年邓小平读后感

    少年邓小平读后感范文一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红色经典《少年邓小平》,我最深刻的几点感受是:

    少年邓小平有坚定的信念,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罢休。书中有很多励志的词语,比如,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富强而读书奋斗。既来之,则安之。士可杀,不可辱。今日莘莘学子,明日国家栋梁。落后就要受人欺负。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从古代走向近代,从闭塞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的历史,也往往是它打开眼界、敞开国门、走向世界的历史。

    少年邓小平来到法国后,他知道来法国的费用来之不易,知道自己来法国的目的是勤工俭学,他节约地化着一点点钱,但从来没有忘记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富强而读书奋斗的目标,他说不能勤学就去勤工,有志不在年高,他来到钢厂,干各种体力活,一天可以挣10个法郎,他时刻都没有忘记要积攒下钱去俭学。

    少年邓小平乐于助人。虽然他家生活也很艰苦,但他看到同学有困难,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有一次同学的妹妹生了重病,邓小平不顾自己家里的贫困,把钱给了同学,让他拿钱去给妹妹看病。另一个同学的母亲病入膏肓,那位同学准备割肝救母,邓希贤(邓小平小时的名字)劝他不要这样做,并请了一个郎中,帮他母亲治好了病。邓希贤助人为乐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少年邓小平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每次作业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得到很多鸡蛋,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优星。他学习刻苦认真,作业一丝不苟,毛笔字刚劲有力,背诵倒背如流,讲故事津津有味,讲道理头头是道,写文章胸有成竹,说名言脱口而出,在学校出类拔萃。

    少年邓小平胆识过人,不信邪,不信鬼。他小时候居住的村子有个鬼屋,谁也不敢去,一天希贤放学和几个同学一起去鬼屋。鬼屋白巾飘扬,野草丛生,小鸟在草丛中做窝,希贤大胆地从鬼屋走了出来。人们都夸他胆识过人。

    少年邓小平虽然个子不高,但他有坚定的信念,永远不会屈服。正如红色经典的封面中写的信念不是铁锤下缭乱纷飞的火花,而是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是夜空中闪瞬即逝的流星,而是西西里岛上彻夜不息的明灯。信念让你摆脱饥寒交迫的日子,而奋发图强

    《少年邓小平》读后感范文二

    邓小平爷爷是一位伟大的人,他从小的时候就励志学习,想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

    1904年8月22日,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的农家小院里,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这个男孩就是邓小平。他从年轻时就献身于中国革命,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不断地成长,逐渐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 6、 关于邓小平理论读书笔记

    邓小平理论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新运用.邓小平理论在中华大地的实践成果已经充分证明了其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和不可抹煞的时代意义,但梁柱老师还是高屋建瓴,不仅结合中国当代实际国情,还纵向分析中国建国以来在探索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的艰难跋涉,并横向比较前苏联的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环境及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消极影响.这使我们更加深入的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使中国走向发展壮大和繁荣昌盛的唯一的也是可行的道路,而邓小平理论更是在当代国际环境下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强大理论保证.

    纵向来看,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的科技,思想和体制落后使中国人民忍受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屈辱;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发展起来的孱弱畸形的资本主义经济所诞生的软弱骑墙的资产阶级是不能救中国的;建国初的道路选择就认识到当时已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列强是不会允许诞生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中国作为其对手的,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没有发展前途的,而社会主义苏维埃则向我们伸出了友好之手,于是我国在一段时期内照搬了苏联的经济模式,取得了短时期的成果,但弊端也随之显现

    20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拓展,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拥有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理论指南和锐利思想武器。邓小平理论对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拓展,必将发挥久远性的指导作用。

    邓小平理论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无限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现时代的深刻体现和典型展示。它对处于和平与发展时代的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胜利前进,具有久远性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充满无限生命力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以它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为指导,探索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面向新时代回答新问题的伟大科学成果,因而它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当代世界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体现,它的跨世纪的时代价值首先就在于此。

    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研究不同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运动的特殊问题,由此形成不同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依据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矛盾和欧洲工人运动的特点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开创了

  • 7、 党员读书笔记之《邓小平传》

    伟人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读他,就是在读一部传奇;读懂他,就是领略一部传奇,体味伟人的生平,感悟人生之精彩!

    邓小平的一生就是这样一部传奇,《邓小平传》,讲述一位崛地而起的农民的儿子与中国的传奇故事,一段从平凡到辉煌的奋斗史!其中邓小平的人格魅力完全征服了我,那种不甘于平庸的个性,那种不断拼搏、奋斗的精神,那种不断学习、充实自我的人身态度,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那种遇到挫折、困难绝不轻易放弃的性格一个又一个重要的点滴塑造了这个伟人崇高的形象,使我对遥远又亲切的形象有了进一步的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审视自身,发现不足,人中是在相比之时发觉自己的不足,有更高的要求,立下更高的目标,追求更大的辉煌。

    邓小平,这位时代伟人,和无数扭转人类历史的人物一样,诞生于普通的平民阶层。其父亲邓文明作为一位传统的读书人,对幼年的小平有深刻的影响。在那样的年代,其父亲有着不一样的认知,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也相信年轻人需要更多的磨练。小平自小接受老式私塾教育,后来升入广安中学学习现代科学,并通过1920法国求学培养独立闯荡、独立生活的能力,不怕吃苦不怕累。在开放的法国,他遇见了共产党,共产党使他在污浊的政治气氛中感受到一丝清新的空气,后来,在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影响下,他加入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虽身在法国,却无时不刻注视着祖国的形势。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回到了内战纷纭的中国;随后,便是他同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天空,为中国带来了光明!

    对于我们青年一代,需要的就是这种不怕吃苦不怕累的精神,在求学路上要不满足于现状,有理想有抱负,同时还应独立、果断、自信,趁着年轻多吃点苦就为以后积累了会更多的人生阅历与财富!对于理想,就像人生的风帆,有了他才有方向,有了他才可以更好的前进,与此同时理想的树立也应结合实际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应该崇高、远大!

    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会由明媚的阳光但也会有乌云密布,潮涨潮落;但正因为这些坎坷,我们的人生历程才显得愈加美丽,生命才可以画出美丽的弧线,才不至于以一潭死水的平静孤独的画上一个无所谓的平庸的句号,而是用生命中最美的色彩在全世界的认可下于天际之间画上一条美丽的弧线

    在邓小平同志的生命之线上,最美的定数那三起三落却依旧坚挺的艰苦岁月。在那段那样艰苦的岁月里,在白色恐怖期间,在内部矛盾激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期

  • 8、 邓小平文选党员读书笔记

    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追随者,我感叹于邓小平同志所设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性和建设性;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人,我目睹了邓小平同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中国社会所引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深深的缅怀他,并以重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来纪念他。

    再度翻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不再仅仅是高中生的佩服和欣赏,更多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领悟和理解。

    与毛泽东的理想、浪漫和英雄主义不同,邓小平是理智、务实的现实主义者。前英国驻中国大使理查德_伊文思曾这样评道:毛常处理抽象事物,邓则喜欢处理具体的事情,即使阐述一些原则问题时,亦是这样。邓的领导风范已不仅仅是风格问题。他有远见且实干,他能够并且已经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作为邓小平同志思想的充分,无疑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这幅蓝图做了最具体的描述。全书收入的是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9 月至1992年2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想正是在这段时期成熟和全面展开的,因而本书最能代表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成就,是把握邓小平理论最原始、生动、权威的教材。

    作为邓小平理论的杰出代表作,《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自始至终贯穿着务实、发展的思想,从开篇的十二大开幕词到结尾的南巡讲话,貌似零散的所有著述无不围绕着人民的利益和中国的发展这两点而展开。

    务实作为一种工作态度,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演绎和表达,发展作为一种社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既是邓小平同志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作风,也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主旨。

    发展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揭示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总体设计,是制定各种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领袖、领导和理论工作者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正确指导各种社会实践。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以世界发展格局为参考,继往开来,准确的把握了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其在发展问题上的世界眼光是一般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早在1985年3月4日,他就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南巡时再度发出警示: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这样一种远见卓识已经

  • 9、 邓小平文选读书笔记

    【篇一:邓小平文选读书笔记】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读了《邓小平文选》,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他博大而精神的思想体系、高尚的情操,让人信任与爱戴的人格魅力,都深深地感染了我。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观,继承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赋予了更加精准的定义和富有时代特征的内涵,并在实践中逐步丰富,从而成为了中华民族新的精神支柱。这本书启迪我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观点审视世界和未来。比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著名讲话,强调指出: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就要亡国亡党。通过这本书,我变得善于理论思维,不是唯心的而是唯物的,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这本书还启迪我们要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实际,结合当前的形式和任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经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总结经验教训,澄清模糊认识,以增强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邓小平理论同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结合起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并要联系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这本书还启迪我们树立爱国观。邓小平说:

    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祖国为最大的光荣。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国家发达起来。邓小平的这句话,既是对全国人民的期望,更是他一生追求的真实写照。可以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这是邓小平爱国的主旋律。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做教师应尽的责任。这本书还启迪我们要

    解决思想,实事求是。该书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他敢于冲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在实践中开辟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

  • 10、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读书笔记

    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热播《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际,读到了由龙平平、黄亚洲、张强、魏人联合创作的、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同名图书,不禁喜出望外。读这本近80万字《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一直沉浸在感动和震撼之中:一是为书中的主人翁邓小平而感动和震撼,邓小平的确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永远值得崇敬。二是为书中众多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而感动和震撼,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他们亲历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他们和每一个中国人一起共同步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创造出这个新时代的辉煌。邓小平影响了他们的人生,也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三是为本书作者的付出和作品形式而感动和震撼。书中展现的大量历史史实显示出作者深厚的研究功夫和多年的海量积累,那些文采飞扬的描述不仅展示着作者本人的内心感受,更吸引着读者进行一场酣畅的阅读,引导读者把自己的身心也投入到作品之中,让读者的喜怒哀乐也随着伟大的转折时代而跌宕起伏。

    感动和震撼之余,仔细品味,这本厚厚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至少展现出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思想性体现在这本书站在了当今时代高度,展现了当今时代脉搏。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而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邓小平所开创的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透过这本书,我们恰好可以从书中鲜活的人与事中,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策划人杨政先生对本书所总结的三句话说出了本书的思想高度:这是一部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史!一部中华民族的新创业史!一部最接地气的邓小平理论的通俗读本!

    说这本书是一部最接地气的邓小平理论的通俗读本,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说出了这本书的艺术性。它不是理论著作,但分析和解释了邓小平理论;它不是史学著作,但说的是改革开放的历史事实;它是文学著作又不是文学著作,它用报告文学的形式来纪实,用小说的文笔来构虚,运用文学作品的魅力来吸引着读者忘我阅读。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09-25

  • 2021-04-09

  • 2019-10-29

  • 2021-04-04

  • 2021-08-24

  • 2019-10-28

  • 2019-10-23

  • 2019-11-23

  • 2021-07-29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1-02

  • 2019-09-21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10-28

  • 2023-01-27

  • 2019-11-08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10-20

少年邓小平读书笔记
在读书的时候该如何做笔记?少年邓小平读书笔记栏目给大家带来2024少年邓小平读书笔记、少年邓小平读书笔记范文和精选少年邓小平读书笔记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