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邓稼先传读后感一百字 > 地图 > 邓稼先传读后感一百字,2024邓稼先传读后感一百字范文大全
邓稼先传读后感一百字相关栏目
邓稼先传读后感一百字热门栏目
邓稼先传读后感一百字推荐
邓稼先传读后感一百字

(共 3806 篇)

  • 1、 邓稼先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读后感(3)篇
    邓稼先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读后感 第(1)篇

    看了学习强国一个短视频《等待》被演绎者跨越时空的对话所震撼,这对夫妇28年聚少离多,重聚后不到1年,邓稼先病逝,他妻子许鹿希用余生采访当初与丈夫一起工作的同事,朋友,写成《邓稼先传》,共历时28年。这期间都发生了什么故事,28年,是怎么过来的……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在诸多版本中,选择这一本的原因。

    全书不厚,从邓稼先一生为线索,介绍了他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穿插了不同人回忆时对邓稼先的了解,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真实。

    读完全书,我不禁在想——

    我读这本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想了解他。

    为什么想了解他?

    好奇这些年,这对夫妻是怎么过来的。毕竟,当时,邓稼先才34岁,育有一对儿女。是什么让他毅然放弃家庭,投身事业?作为妻子,为何甘愿花这么长时间,去写她丈夫……

    确实,在邓稼先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不同年龄段人该学习的品质。

    比如,年幼的邓稼先贪玩但守规矩。贪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有越调皮的孩子越聪明之说。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会守规矩。可以说,守规矩,跟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而这一点,也是我们现在教育中,容易被误解,被忽视的。包括文中多次提到,邓稼先家境不错,但他没有等级概念,平易近人,跟大家能相处融洽。包括他爱美,爱美好的事物,哪怕是书封面漂亮,他都会买,到对自己的着装,却秉持简朴作风……都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家庭教育对他的耳濡目染和熏陶。作为一名家长,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学到些什么呢?我们给予孩子什么?要教会他们什么?或者想留个他们什么?保持孩子的本性,但是不是任其无法无天。教孩子审美,但不是高傲臭美。一个好的品质,远比给孩子多少物质满足更为重要。

    比如,邓稼先不但热情诚恳,关键时刻,还有从大处着墨的眼光和气魄。可以说,这与他的成长背景和爱读书密不可分。上小学时,他就读莫泊桑、屠格涅夫等名家的小说。中学时代读鲁迅的书。高一开始看外文小说……他读的书籍越多,思维就越活跃,激发他更多去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在看当时背景,弱国倍受欺凌,无平安日子可言。有国才有家。他父亲的远见卓识,家庭条件的允许,加上他成绩上的优异。让他有条件去普渡大学物理系深造学习。正是根植于他心中的爱国情,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他坚定科技强国: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才,学成一定回国。

    比如,他不爱慕虚荣,但却有很强的荣誉感。这是他扎根核事业,带领一群年轻大学毕业生,取得一系

  • 2、 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传读后感

    规规矩矩的把标题打好,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这本书是看连岳推荐买来的。老实说我对这类人物自传很不感冒,可因为是连岳的推荐,我总是想看看到底好在哪里。

    作者是一位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英国作家。因于此,他写作时的视角与言辞没有作为我们本国人士的一些限制,看起来还带有一些趣味性。且他作为一位外国作者,很多事情以更公正的态度来解说,也更富有真实性。

    在看这本书之前,引用书中就毛泽东过世时对一些年轻中国人的描写,对30岁以下的中国人,也就是中国大陆绝大多数的人来说,他只是一张肖像,而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我,就是这个状态。

    这本书对于我这种人来说,不仅是在看一部名人传记,还是一次对中国历史的只是普及。传统应试教育对于我也是有弊端影响的。我讨厌历史、讨厌地理,讨厌一切背诵年代及历史事件的所有科目。所以我也只是尽力让自己去背诵枯燥的、毫无意义的东西。而忽略掉了历史年代中那些事件、那些人物呈现出来的美。

    看传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书中的人物脱离了你实际生活中他们冷冰的高高在上的贴在家里水泥墙面上的那个画面的印象,更像是他们在你的身边上演着一幕幕情境剧。

    前半部分在描写邓小平的事迹中有附带说明了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毛泽东等我国老一辈领导人物的政治背景及政治手段。后半部分针对毛泽东逝世后着重描写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在那种历史背景下,邓小平的三起三落,更突出了他的坚韧品质。

    受应试制度教育的毒害,我发现越写越向老师的标准要求靠拢。可见对我的荼毒之深。

    看到某些地方我甚至煽情的掉了眼泪,活的真不容易啊。诚然,在世为人,没有完人。像毛泽东、邓小平这些国家领导人,他们都是我国伟大的领袖人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他们有功、有过。但好在整体路线没有偏移,在邓小平提出经济发展为主的时代,我们普通老百姓终于可以吃饱穿暖了。以前我的感悟并不深刻,现在却切实的有了这种感受。

    写到这里再次意识到我的不足,很多东西表达不出来。只能满满的溢在心口,自己咀嚼。很是沮丧。为自己继续加油吧。

  • 3、 《邓小平传》读后感

    读邓小平传有感

    邓小平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我们能过上小康生活都离不开他,所以,我一直十分敬仰他。这些天,我有幸读完了《邓小平传》。这本书采用时间顺序讲述了伟人的一生。

    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邓小平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父亲在家里十分严格,邓小平就继承了父亲的性格自信、有抱负,处事果断,邓小平接受到新、旧双重教育,使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维方式灵活,逻辑思维严谨。这些为他后来的良好成长打下了基础。

    邓小平曾到法兰西求学,在那里条件很艰苦,在这段时间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在机车上当司炉和厨房帮工。后来遇到了周恩来总理,在他的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到了1926年,他和伙伴们去了莫斯科,获得了机会,在政治上进行了深造。

    邓小平身在外国,却无时不刻注视着祖国的形势。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回到了内战纷纭的中国。随之而后,便是他同无数共产党人士抛头颅,洒热血。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他为中国带来了光明

    邓小平被任命为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战役,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大家应该知道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的人生经历,这是对《邓小平》他人生的最合适的概括。邓小平的复职的那个时候他已经是73岁的高龄,但年龄并不能阻止他继续发挥他的经验和智慧。他人虽老,但他身强体健,尤其是他头脑灵活,思想开放,思维敏捷,能够很快接受新的事物。所以他向西方文化学习,准备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服务。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开创者,永远记住他的丰功伟绩!

  • 4、 《邓稼先》读后感_名人传读书笔记800字

    我并不喜欢看人物传记,然而《邓稼先》这本书是个例外。

    当柔煦的阳光轻盈地洒在略微泛黄的书页上,渐渐升腾为心中越来越浓的温暖时;当书中每一个跳动的字眼准确无误地命中我内心深处柔软天地,缓缓弥漫成灵魂里越来越厚的感动时,我知道,我彻底被这本书征服了,或者更确切地说,我完全被邓稼先这个人物所折服。

    抛下唾手可得的名利、令人垂涎的前途,只为一腔爱国热情便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真的很难然而,他做到了。

    告别妻子与一双年幼的儿女,隐姓埋名地进入戈壁滩,在恶劣的物质与精神环境下,仍能义无反顾地奋斗终生,这更难然而,他也做到了。

    面对家人遭受苦难与折磨,在内心的挣扎与煎熬中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即使生命即将走向尽头,心中念念不忘、时时牵挂的仍是祖国,这是难上加难然而,他都做到了。

    邓稼先,这位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将自己的智慧,个人的幸福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就这样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整整28年。

    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我们是祖国母亲的儿女,在党的关心和呵护下,我们正茁壮成长。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是邓稼先身上那股浓厚而强烈的爱国热忱,那种为祖国奉献一切,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褪色。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与高尚情操。

    其实,如今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牢记党的教诲,提高自身素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用热血来复苏母亲的生机,用生命来焕发母亲青春的光彩,就像舒婷诗中写的那样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东方的那轮旭日冉冉升起,朝阳的红晕渲染了那片沉寂灰暗的天空,天幕渐渐拉开,万物复苏,万象更新,前进的脚步仍在继续

  • 5、 我心中的邓稼先

    今天,当我学习了《邓稼先》这篇课文,了解到邓稼先不仅是一个忠厚平实,不怕牺牲,身先士卒,有胆有识,勇于负责的科学家,更是一个为了中华民族,为了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英雄。

    当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工作,丝毫没有犹豫;当杨振宁问邓稼先中国原子武器是否有外国人参加时,他小心谨慎,得到上级指示后才如实告诉杨振宁。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邓稼先坚持留下,身先士卒这些无不表现出邓稼先热爱祖国,小心谨慎,无私奋献的精神。

    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同样身为中国和美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妇孺皆知,而邓稼先是使中国屹立在东方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之一,他为祖国的核武器发展贡献巨大,却默默无闻 ,鲜为人知,邓稼先作文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家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武器发展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逝世。我想我们每个人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一定是热泪盈眶,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

    科学家虽早已逝去,但他热爱祖国,忠厚朴实,不怕牺牲,身先士卒,勇于献身的精神,却名留青史,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学习的榜样!

  • 6、 读《邓稼先》有感800字

    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邓稼先》这一课。原来我连邓稼先都不知道是谁,老时间晚了这一课之后,我深感惭愧,而且我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才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我们因学习他的精神,将他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

  • 7、 《邓稼先》读后感800字

    我并不喜欢看人物传记,然而《邓稼先》这本书是个例外。 当柔煦的阳光轻盈地洒在略微泛黄的书页上,渐渐升腾为心中越来越浓的温暖时;当书中每一个跳动的字眼准确无误地命中我内心深处柔软天地,缓缓弥漫成灵魂里越来越厚的感动时,我知道,我彻底被这本书征服了,或者更确切地说,我完全被邓稼先这个人物所折服。 抛下唾手可得的名利、令人垂涎的前途,只为一腔爱国热情便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真的很难然而,他做到了。 告别妻子与一双年幼的儿女,隐姓埋名地进入戈壁滩,在恶劣的物质与精神环境下,仍能义无反顾地奋斗终生,这更难然而,他也做到了。 面对家人遭受苦难与折磨,在内心的挣扎与煎熬中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即使生命即将走向尽头,心中念念不忘、时时牵挂的仍是祖国,这是难上加难然而,他都做到了。 邓稼先,这位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将自己的智慧,个人的幸福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就这样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整整28年。 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我们是祖国母亲的儿女,在党的关心和呵护下,我们正茁壮成长。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是邓稼先身上那股浓厚而强烈的爱国热忱,那种为祖国奉献一切,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褪色。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与高尚情操。 其实,如今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牢记党的教诲,提高自身素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用热血来复苏母亲的生机,用生命来焕发母亲青春的光彩,就像舒婷诗中写的那样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东方的那轮旭日冉冉升起,朝阳的红晕渲染了那片沉寂灰暗的天空,天幕渐渐拉开,万物复苏,万象更新,前进的脚步仍在继续

  • 8、 观《邓稼先》电影有感
    观《邓稼先》电影有感 初21班肖罗辉 丝尽蚕亡,毕生奉献;烛泪成灰,不言回报;忤视冷风,初心依旧;视死如归,心系祖国…… ——致邓稼先 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并不在于他有多少财、权、势。而在于他对于国家,对于人民做出了多少牺牲和贡献。而邓稼先正如其言所说…… 邓稼先1924年6月24日出生于安徽,1948年10月考上了研究生,之后去美国留学,1950年8月回国,回国后1956年加入共产党,1980年当上了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专修物理系,逝于1986年7月29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邓稼先一迈入核弹所,那就成了他单身二十几年的,绝对保密的生活之地,二十几年的风霜雨雪,二十几年的苦苦追寻,二十几年的不卑不亢,在他们眼里,仿若一夜幻梦;而在常人眼里,确实难以想象的遥不可及。也许这就是科学家们那种令人敬畏的坚韧不拔之志向吧!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志向小,见识短浅的人很容易得到满足,而满足后容易死人产生一种惰性,有了这种惰性就失去了继续努力前进的理由,而邓稼先不着眼于现在,更放手于未来,远行于世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有了今日的丰功伟绩,才有了今日的永垂不朽,才有了今日的流芳千古。 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邓稼先深知他肩上的责任很大,要走的路还有很长,一心怀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意志,时刻紧绷着心弦,不放松,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愈加成为更美好的自己。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当时的社会,中国因闭关锁国而落后于其它的国度,他始终告诫自己,不能落后人家太远,始终在奋斗,始终在努力,一次核弹试验,因许久未见有反应,邓稼先不顾万人阻挡,只身一人去检查,因为发生了核泄漏,邓稼先的身体状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身体越来越差,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与世长辞。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邓稼先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而死的,他毕生为国家做出了数不尽的贡献,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 9、 [参考]《邓稼先》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参考]《邓稼先》读后感精选》,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邓稼先》读后感(篇1)

    邓稼先总让我有种莫名的激动,他的热情与勇敢让我觉得他一定是一个有梦想的人。梦想是目标,让你永远不知疲倦地走;梦想是灯光,让你在迷茫中找到希望;梦想是动力,是失望后站起来的勇气。它让平凡人变得伟大,它让迷茫的人找到坚定。

    若有了梦想,也可以成为邓稼先一样的人,把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某样东西。这份热情,它会让灰姑娘高傲地站在舞台上,在钢筋水泥的世界画出一抹绿色。

    邓稼先让我知道,梦想是遥不可及的旅途,它可以是xx年,或者xx年,或更久。也许很久以后它也不会实现,但我们努力过,坚持过,曾流过汗水,曾洒出热泪。它不是成功与失败,它不是金钱与权力,它不是工具和支柱。它是一双天使的翅膀,让你在浩大的天空中飞翔。

    在笼中的鸟儿啊,冲出笼子在空中尽情飞翔吧,当梦想在坚持的路上,这天空,这世界,这宇宙,也不过如此,他们甚至无法容下一个梦想。

    我们教育人,应该有教育的梦想,只要有了梦想,我们才会创造奇迹,才会书写未来,改变教育的颜色,改变教育人的生活模式。

    《邓稼先》读后感(篇2)

    看了电影《邓稼先》,我的心情波澜涌动,就是那么一群人,用黑板和粉笔、稿纸和算盘,制造出了威震世界的中国的原子弹。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也许,这样的奇迹只有在我们这样伟大的国家才能实现。这就是我们先辈的创业精神,这就是我们共和国的历史。看完此片,我看到了一个时代的激情,看到了共和国前进的基石,看到了共和国真正的明星,让人震撼,让人折服。而两弹元勋邓稼先,无疑成了他们当中的星中之星。

    影片借助简洁的场景、朴实的语言、入微的细节,真实还原出这位科学家的至爱真情。我看到邓稼先舍小家顾大家,与妻儿告别;我看到一群群科研人员不知疲倦地演算数据;我看到杨振宁在饯行宴会上失态离席、喜极而泣。邓稼先是顶尖的物理学家,他完全有选择不一样的人生道路的机会,像他的好友杨振宁一样留在美国,过着风光的日子,当时也有很多人劝他留在美国。然而,他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

  • 10、 邓稼先个人读后感集锦

    阅读可以让我们更有内涵,阅读作家们的作品,可以让我们在内心深处领会更多感受。如果您想学习撰写读后感的技巧,读后感大全编辑为您搜集整理了名为“邓稼先个人读后感”的文章。

    邓稼先个人读后感【篇1】

    邓稼先祖先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是著名的美术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16岁的邓稼先随姐姐赴四川江津读完高中。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稼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1948年10月,邓稼先赴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道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的研究中,邓稼先开展了炮轰原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的研制和组织工作。20xx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治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邓稼先被评为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邓稼先和郑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巨著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便在担任院长重任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为了祖国的强盛,邓稼先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

    邓稼先个人读后感【篇2】

    他在接到要做出大炮仗的时侯,便知道要制造原子弹,要长期

  • 2019-10-28

  • 2019-09-25

  • 2019-09-20

  • 2023-02-27

  • 2023-04-24

  • 2023-05-30

  • 2022-12-12

  • 2023-05-29

  • 2023-01-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2

  • 2022-11-29

  • 2019-09-21

  • 2023-01-28

  • 2023-01-06

  • 2023-05-09

  • 2022-12-19

  • 2023-03-16

  • 2023-05-16

  • 2023-02-10

  • 2022-12-01

  • 2023-04-11

  • 2023-02-22

  • 2023-05-27

  • 2022-11-3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23-02-02

  • 2023-02-23

  • 2022-08-09

  • 2023-02-04

  • 2019-09-20

  • 2023-01-09

  • 2022-12-27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5

邓稼先传读后感一百字
邓稼先传读后感一百字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邓稼先传读后感一百字,邓稼先传读后感一百字大全,邓稼先传读后感一百字2024,更多邓稼先传读后感一百字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