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我们全是马的读后感 > 地图 > 我们全是马的读后感,2024我们全是马的读后感范文
我们全是马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我们全是马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我们全是马的读后感推荐
我们全是马的读后感

(共 1687 篇)

  • 1、 《完全是真的》读后感300字

    安徒生在这个童话里讲述了一只母鸡为了漂亮,将自己的一根羽毛啄掉了。这件事从同屋里的母鸡传给猫头鹰,又传给鸽子,再传给公鸡、蝙蝠,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又回到原来那只母鸡处,就变成了有五只母鸡,为了相爱的公鸡,把自己的羽毛全部啄掉而死去了。这只母鸡听到传闻中的五只母鸡很可笑,就将这件事登上报纸。于是,所有的人都认为这完全是真的。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讲求真实性,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传闻总有一些不真实的成分,因此,不要轻信传闻。

    互动题:谁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故事?(以讹传讹——“讹”,错误的。意思是: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 2、 马拉拉让我们知道 (650字)

    马拉拉的精彩演讲让我们知道:全世界的儿童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平等的教育应该跨越宗教、种族、性别、贫富等因素。必须保护女性与儿童的权益。我们不可忘记数以百万计的人在贫困、不公与无知中遭受苦难。我们不可忘记数以百万计的失学儿童。

    马拉拉的精彩演讲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以德报怨和宽恕。法国作家雨果说: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孔子也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马拉拉则说:我希望塔利班、所有恐怖分子和极端分子的儿女都能受教育。我甚至不怨恨射杀我的塔利班成员。即使我手上有支枪而他站在我面前,我不会射杀他。这是我的灵魂告诉我的:爱好和平,爱每一个人。

    马拉拉的精彩演讲让我们知道:笔比剑锋。和平是教育之必要。

    马拉拉说:一个孩子、一位教师、一本书和一支笔可以改变世界。教育是唯一的答案。教育为先。

    我庆幸我们生长在和平环境中的中国,我们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九年义务教育,重在培养人才。我们国家正前进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未来的建设需要各行各界的专业人才。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吧!

    甘肃兰州安宁区西北师大附小二年级二年级:韩泽薇

  • 3、 优秀读后感:马拉拉让我们知道

    马拉拉的精彩演讲让我们知道:全世界的儿童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平等的教育应该跨越宗教、种族、性别、贫富等因素。必须保护女性与儿童的权益。我们不可忘记数以百万计的人在贫困、不公与无知中遭受苦难。我们不可忘记数以百万计的失学儿童。

    马拉拉的精彩演讲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以德报怨和宽恕。法国作家雨果说: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孔子也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马拉拉则说:我希望塔利班、所有恐怖分子和极端分子的儿女都能受教育。我甚至不怨恨射杀我的塔利班成员。即使我手上有支枪而他站在我面前,我不会射杀他。这是我的灵魂告诉我的:爱好和平,爱每一个人。

    马拉拉的精彩演讲让我们知道:笔比剑锋。和平是教育之必要。

    马拉拉说:一个孩子、一位教师、一本书和一支笔可以改变世界。教育是唯一的答案。教育为先。

    我庆幸我们生长在和平环境中的中国,我们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九年义务教育,重在培养人才。我们国家正前进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未来的建设需要各行各界的专业人才。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吧!

  • 4、 《马和马》读后感300字

    暑假里我读了曹文轩的《童年》,其中有一篇《马和马》让我印象深刻。

    故事是围绕两匹马展开的。一匹黑马和一匹白马同时降生在一户农家,它们一起吃草,一起玩耍,在阳光下,在风雨里,快乐地长大。战争爆发了,两匹马命运却发生了不同的转变。白马走上前线,成为一匹战功赫赫的马,一匹真正的军马,十分威武,它成了全村人的光荣。黑马昼夜劳作,虽然疲惫,但是心中为白马感到高兴。在前线的战火中,白马受了重伤,不能站立起来,被抬回村子。主人很快就感到厌烦了。只有黑马与它朝夕相伴,把最好的食料与它分享。黑马细心地照料者,鼓励着白马,在黑马全心照顾下,白马终于站立起来。时光流逝,它们又回到了从前的快乐时光。

    黑马和白马这对好兄弟,我更欣赏黑马,他善良、真诚、耐心、勤劳。它能做到为了白马荣耀而高兴,是发自内心地祝贺。当白马受伤时,黑马对它不离不弃,把主人给自己最好的草料与它分享。黑马为了让白马站起来,一边示范着跑动,一边大声呐喊并鼓励着。我想人与人之间,如果能做到黑马这样,当别人荣耀时,为别人真诚地祝福。当别人有困难时,主动地用心帮助别人,我相信我们的大中国会越来越好,我们的中国梦一定会早日实现。

  • 5、 《马桥风采》读后感--谱写马桥文化的赞歌
    《马桥风采》读后感--谱写马桥文化的赞歌 这几日,认真读了由马桥政府编着的《马桥风采》,受益无穷,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知识,也从此让我更加热爱马桥这片热土。 马桥风采诠释了马桥文化,生动记载了马桥领导干部和人民一起奋斗的历史,主题积极向上,艺术水准极高! 一个民族若没有它独特的文化,它将一定会被时代所弃。 我国是文明古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早已深深植根于华夏大地优秀文化的良田沃土,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历史长河中奔腾不息绵延不绝的壮丽浪花。但是,在多元化文化风起云涌,特别是西方各种文化思潮肆意涌入,企图蚕食、占据社会主义文化阵营的今天,如何寻求突围之策,如何践行“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主流文化观,是摆在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面前一个不容回避也无法回避并亟待破解与回答的一个重大课题。 令人欣喜的是,马桥风采传承了地方文化的窗口。在一度呈“水漫金山”、来势汹汹、“西化”意图明显的资产阶级文化思潮不断入侵与沉渣泛起的文化作品充斥荧屏、泛滥成灾、大行其道的当下文化大观园内,《马桥风采》的成功与所收到的热烈反响,有力地回击了在极少数人中流散传播的“报纸无市场”的荒谬论调——《马桥风采》所进行的文化实践也再次雄辩地证明:“弘扬正气,活跃文化”永远是当代艺术不断繁荣发展、发扬光大,生生不息、清涓长流的活水源泉! 《马桥风采》旨在服务马桥人民,向大家展现了党委政府的思路决策、挖掘了马桥文化底蕴、传播了国家政策法规、讴歌了全镇典型人物,给一大批文学、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平台,给全镇干部、群众提供了信息、政策参考平台。就像诗里所说:从心里流出的,最终要由心去收获;从心灵出发的,最终还要回归心灵;由心弦弹拨的,最终还是由心灵来共鸣。 《马桥风采》不仅是马桥人民探索、求真、奋斗的平台。这份报纸风华正茂,呈现出越来越成熟的气质,它用朴素的语言讲述着对马桥有价值取向的认同以及报纸伴随马桥壮大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就发生在社会、家庭、课堂、企业及田间地头。对此,《马桥风采》忠实地记录着一个发展时代,记录着一个乡镇文化的历史,还有一份成熟报纸的使命和责任。 信息时代,传统纸媒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希望《马桥风采》面向读者、依靠读者,竭力为马桥喝彩。 最
  • 6、 《懒马的下场》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懒马的下场》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懒马的下场》读后感(一)

    农夫养了两匹马,一匹勤快、一匹懒。

    一天,农夫要把粮食运到粮店去卖,用那两匹马拉,懒马走一会就停下来,农夫以为懒马没力气,就把粮食搬到勤劳的马车上,懒马说:“你看你,使那那么大的力气,你越努力,他越折磨你,看我多舒服。”勤劳的马没理他。农夫把勤劳的马拴在家里,懒马很高兴,以为主人带他出去,他没想到主人带他去屠宰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幸运只偏爱那些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人,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工作和学习中干出成绩。如果懒懒散散,一味地投机取巧,始终吃亏的也只会是自己。

    《懒马的下场》读后感(二)

    农夫养着两匹马,其中一匹马很勤快,另一匹却干什么都偷懒。

    一天,农夫要把粮食运到镇上的粮店去卖,便分别用两匹马各拉一辆大车。勤快的马拉着前面的一辆车,虽然大车很沉重,但它还是奋力地向前。而后面的马总是走一会就停下来不动了。农夫以为后面的马没力气,就把后面大车上的粮食搬了些到前面的车上。

    这时候,后面的马迈着轻松的步子对前面的马说:“你看你,很辛苦不是!使那么大劲干吗?你要是越努力,人家越是折磨你。你看我现在多舒服呀!”懒马说完哼起了小曲。前面的马没理它,依然很用力地拉着大车。

    懒马越来越懒。过了一段时间,农夫把勤快的马拴在家里。只把它牵了出来,懒马心里还喜滋滋地以为主人带它去遛弯,它没想到主人是带它去屠宰场。

    回来时,主人腰里多了一包银子。

    人生哲理:只有勤恳塌实地工作才能做出成效,才会的到上司的肯定。懒懒散散,一味地投机取巧,那是在亲手为自己挖掘坟墓。

  • 7、 关于《元帅的马》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元帅的马》读后感,这篇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

    一直马名叫勇勇,奔跑如飞,被元帅看中。元帅干的活是偶尔用用马巡视营房、查看地形而已。勇勇以前经常冲锋陷阵,开始还自叹“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过也慢慢习惯了。它想:“以前拼死拼活就是想图个功名,现在不仅轻松,比以前还风光呢。”上次军队凯旋,勇勇还走在万马之前,那高兴劲儿甭提了。勇勇越想越懒散,练腿的时候他只跑一小会儿。有一次,前线被突破,危机大本营,元帅骑上勇勇,勇勇原以为自己奔跑如飞,却远远地落在别人后面,元帅只好换马。再后来,勇勇已经变成了八大块香喷喷的烤肉了。

    这个故事深刻的告诉我们:做事要勤劳,不能贪图虚荣。文章中的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勇勇本来拥有着一身铁胆和奔跑如飞的本领,但因为元帅的关系,成为了万马之上的“帅马”,成名后它不思进取,傲视士兵,最终成为了人们的盘中餐。我们不能像勇勇一样懒惰,而要勤奋,“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刘德昇十分喜爱书法,他为了让人们提高书写速度,经常读帖,练字到深夜,不知疲倦,经过反复琢磨,正与发明了新字体——行书;著名书法家邓石如,临习众多雕刻,手抄《说文解字》20本,每天都把研好的墨用完为止,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我们做事要勤奋,不能成为荣誉、权位的奴隶,而要成为它们的主人!

  • 8、 《牵到河边的马》读后感
    《牵到河边的马》读后感 看完了闫学的《牵到河边的马》,这本书虽然也厚厚的,也是有关新教育,新理念的,但文字不生涩,不精深。手捧书本,有迫不及待往下读的强烈愿望,想走近闫学,感受她的喜怒哀乐,追寻她执著前行的足迹,领悟她成功背后的不屈精神。 闫学的《牵到河边的马》,记录了一个小学语文老师14年的探索与追寻。欢乐与喜悦盈满,思索与迷茫交织。这里有阳光下纷飞的翅羽,有风中飞扬的白纱巾,有小草柔韧的舞姿,有蝴蝶花丛中的低吟。走进这本书,你可以看见信念的诠释,感受冬夜的温暖,望见歌鸟离巢飞去的身影,听见旷野中呼喊的回声那些微微的悸动,细小的收获,朦胧的希冀,乃至那些无可言说的焦灼,都能够在这本书纯净而坦诚的文字里找到痕迹。甚至于,在她描述的故事里,痛苦的挣扎中,肆意流淌的文字里,也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那英雄所见略同的欣喜,那感同身受的喜悦,都深深地把我吸引着! 读这本书收获真的不少,不管是教学的理念、方法,还是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以及怎样去从事这份事业,甚至是做人的道理,等等。读她的书,看到了闫学的奋斗历程,感受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她的不屈精神。正如她在前言中写的那样:面对远方,永远追求那份新奇与未知,永远坚信那里有更美的风景,哪怕磕磕绊绊,哪怕诚惶诚恐,也决不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我们,缺少的正是这份执著与坚毅!一帆风顺的时候,故步自封;遭遇坎坷的时候,望而却步;更多的时候,随波逐流! 第一部分《牵到河边的马》,闫学重点谈了文本的多元解读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学媒体的使用课堂提问课堂气氛对公开课的认识古诗文诵读指导实践等内容,其中特别强调了教师要加强朗读基本功训练,在课堂上投入地、忘情地读一次;强调了教师只有长期大量的阅读,勤奋的写作,不倦的思索,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强调了不论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课堂教学,都不准欺骗自己,更不能够欺骗学生,要还课堂以真实。另外,真实具体地分析了当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这部分内容,我比较感兴趣,也比较有共鸣。的确,文本不过是个例子罢了,我们不光自己要注重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也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并进行多元解读,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发哈姆雷特一样,要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和机会,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向更为广袤的空间。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到阅读的策略时曾经指出的:逐步培
  • 9、 优秀读后感:马的命运

    马,骄傲而剽悍,有着征战的辛劳和战争的光荣,骁勇威风,驰骋天地。

    然而,就是这么一种勇猛的动物被制服了,人们以制服这骄傲而剽悍的动物为人类最珍贵的征服。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创作的关于马的诗、文、画多如马毛,却很少有人像布封一样关注马的命运。

    看着马儿,它们闪闪发光,光灿夺目,然而这看似威猛高大的动物却高度训从,懂得压抑自己的烈性,绝不恣意妄为。然而,这本应自由驰骋于天地之间,蓝天白云之下,无边绿园之上的刚烈的马儿,如今使它们为主人的意愿是从,这对它们来说,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身上与身俱来的刚烈,本应迸发与草原之上,却又要在人们面前压抑,真不知道,它们心头究竟充斥着什么,又是什么让它们惧怕人类。这个创造物舍己忘我,仅仅为人的意志生存甚至懂得逢迎这种意志,用迅速而准确的动作反应而且执行这种意志。它们的生命中没有自己,只有人类,它们变得没有思想,没有意志,取而代之的却是人类的意志。它们忠心耿耿,所以从不抗拒任何使命,而是竭诚竭力的服务,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马儿要为剥夺了它们自由的人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不公平!

    可事实上人对马的训练与教育,以它丧失自由开始,而以接受束缚完成。性格得到发展,天然禀赋得到改良的马,从幼年便接受照料。

    可悲的马儿啊,也许当这匹马儿刚刚睁开眼看了一眼这个世界时,它的一生就注定是悲剧,它还在摇篮中,人们就扼杀了它的思想,它的自由,它的意志,它的性格。

    如今我们已极少见到天然状态下的马儿了。也许很久之前,马儿们悠闲的生活于草原之上,或奔腾飞驰,或昂首嘶鸣,饿了,低下头便啃食青草;渴了,便去小溪饮些清水。但是,这活泼、可爱的马儿也许只有在徐悲鸿先生的《骏马图》中欣赏了。

    如今,即使是来到马儿生长的地方大草原,也难觅这天然英姿的骏马。

    马儿们身上套着马具,即使休憩时主人也从不解除这羁绊,就算有时让它们自由地踯躅,它们身上也带着抹不去的奴役的印迹及劳动和痛苦所留下的残酷痕迹:嘴因衔铁勒成的皱褶而变形,两肋伤痕累累或布满马刺留下的创伤,蹄子被钉子穿透,身体仿佛因为仍然承受惯常的桎梏而显得拘束。

    人们以为解除它们身上的羁绊就是还给了它们自由。嗬!这真是可笑!

    你可知马儿要的不是这稍纵即逝的自由,自从套上马具的那一刻,就意味着马这一生都得不到自己渴望的自由,它们的身上会带着永远磨灭不了的奴役的印迹。马儿要的是打出生起便无拘无束的生

  • 10、 读《马和马》有感

    真正的好朋友

    ——读《马和马》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曹文轩的《童年》,其中有一篇《马和马》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故事是围绕两匹马展开的。一匹黑马和一匹白马同时出生在一户农家,它们一起吃草,一起玩耍,在阳光下,在风雨里,快乐地长大。战争爆发了,两匹马命运却发生了不同的改变。白马走上前线,成为一匹战功赫赫的战马,一匹真正的军马,十分威威。它成了全村人的骄傲。黑马,昼夜劳作,虽然疲惫,心中却为白马感到高兴。在前线的战火中,白马受了重伤,不能站立起来,被抬回村子。白马不能干活,主人很快就感到厌烦了。只有黑马与它朝夕相处,把最好的食料与它分享。黑马细心地照料它,鼓励它,白马终于站立起来。时光流转,它们又回到以前的快乐时光。

    黑马和白马这对好兄弟,我更欣赏黑马,因为它善良、真诚、耐心、勤劳。它能做到因白马荣耀而高兴,是发自内心地高兴。当白马受伤时,黑马又不离不弃,把主人给的草料与它分享。让我最感动的是黑马为了让白马站起来,一边示范着跑动,一边大声呐喊助威。

    我想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如果有这样一个好朋友,像黑马那样,当我取得好成绩时,真诚地祝福我;当别人我遇到困难或身处困境时,主动用心地帮助我,我会和她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如果我们每个人像黑马那样,当别人荣耀时,为别人真诚地祝福;当别人有困难时,主动用心地帮助,那我们这个社会就不会有出卖、欺骗……我们生活的社会就是一个和谐社会。

  • 2019-09-23

  • 2019-10-19

  • 2023-06-22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3-01-07

  • 2019-11-04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09-25

  • 2019-10-09

  • 2022-01-19

  • 2023-05-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0-19

  • 2023-05-22

  • 2023-06-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3-04-19

  • 2021-07-31

  • 2019-09-20

我们全是马的读后感
我们全是马的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我们全是马的读后感,2024我们全是马的读后感,教您怎么写我们全是马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