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种树橐驼读后感 > 地图 > 种树橐驼读后感,2024种树橐驼读后感
种树橐驼读后感

(共 5430 篇)

  • 1、 种树橐驼读后感7篇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在仔细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我们定是收获满满,我们需要倾注笔尖来表达自己的感想,关于写作品读后感您有什么想法吗?于是,编辑为你收集整理了种树橐驼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种树橐驼读后感【篇1】

    古时候,有一个人姓郭,有些驼背,人称郭橐驼。虽然其貌不扬,但种树很有经验。凡是他种的树,即便是移栽的,也无不枝繁叶茂。于是,卖果的人和当地的富人建造游玩的场所的,都请他去种树。许多人很是羡慕,更有许多人偷偷地学他,但总是达不到他种树的水平。

    有一天,一个人问他:你有什么种树的秘诀?郭橐驼说:我并没有什么秘诀,只是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让它按照自己的习性成长罢了。(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他人植树多是爱护的过分:早上看看晚上摸摸;已经离开了却又要再回来看看;更严重的忍不住回去看看,用手掐掐。就像溺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能耐?

    这个人说:你说的这些道理,和做官的道理有些相似。郭橐驼说:我只知种树,做官不是我的职业。但我居住乡里,见到那些当官的总是不断地发号施令:催促你耕做,勉励种植,督促你收获,老百姓招之即来,呼之既去,顾不得早晚吃饭去招待差役,尚且还忙不过来,又怎么能繁衍生息和安定生活?如果是这样,当官治民就与我的职业也有类似之处吧?

    如此为官与种树,在今天似乎也没有什么变化。

    如果说当官和种树有类似的道理,那么我们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是这个道理呢?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虽是一篇带有寓言性的传记作品。但其中心议题是在揭露时政的弊端,论述为官治民的道理。由种树的经验形象地引出当官治民的道理,从而呼吁当政者改变那些为创造所谓的政绩而扰民的作风,规劝他们因势利导地管理百姓。

    对于我们来说,读《种树郭橐驼传》,悟道的更应当是:对孩子不要好烦其令;对人对己对事不要揠苗助长勉为其难。

    种树橐驼读后感【篇2】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百感交集,不仅生出对郭橐驼的敬佩之情,又生出对当时腐败现象的痛斥。

    故事是这样的:一天,柳宗元去拜访种树高手郭橐驼,向他讨教如何把树种得那么好,驼曰:凡植木本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己,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意思就是种树的应顺应自然规律,不可

  • 2、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一)

    最近,虎妈、狼爸、鹰爸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面对这些家长用棍棒式教育培养孩子的作法,人们广泛热议,到底我们是应该让孩子自由发展还是及早地让他们适应社会而为他们安排未来?

    也许问题的答案就在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

    现在我们老犯一个错误,就是一旦一件事不合理,我们就马上走极端支持这件事的另一面。严厉的家庭教育受到怀疑、指责,有人马上打起旗号让孩子自由发展。

    看看郭橐驼是怎样种树的吧,顺天致性是最好的方法,做到这一点,就自然而然能使树天全性得。教育也一样,我们不能放手什么也不管,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我们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只要做到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便足够了。否则,有些家长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恐怕只会使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也许这是给家长的一个良好训诫。

    十年种树,百年树人。种树和树人相似,既要爱得适度,又要顺天致性,如果现在家长将孩子看作追求功利的工具,那么,输在起跑线上的便恐怕是整个社会了。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二)

    古时候,有一个人姓郭,有些驼背,人称郭橐驼。虽然其貌不扬,但种树很有经验。凡是他种的树,即便是移栽的,也无不枝繁叶茂。于是,卖果的人和当地的富人建造游玩的场所的,都请他去种树。许多人很是羡慕,更有许多人偷偷地学他,但总是达不到他种树的水平。

    有一天,一个人问他:你有什么种树的秘诀?郭橐驼说:我并没有什么秘诀,只是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让它按照自己的习性成长罢了。(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他人植树多是爱护的过分:早上看看晚上摸摸;已经离开了却又要再回来看看;更严重的忍不住回去看看,用手掐掐。就像溺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能耐?

    这个人说:你说的这些道理,和做官的道理有些相似。郭橐驼说:我只知种树,做官不是我的职业。但我居住乡里,见到那些当官的总是不断地发号施令:催促你耕做,勉励种植,督促你收获,老百姓招之即来,呼之既去,顾不得早晚吃饭去招待差役,尚且还忙不过来,又怎么能繁衍生息和安定生活?如果是这样,当官治民就与我的职业也有类似之处吧?

    如此为官与种树,在今天似乎也没有什么变化。

    如果说当

  • 3、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800字8年级学生范文五篇

    《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也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800字8年级学生精选范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800字8年级学生精选范文(一)

    古时候,有一个人姓郭,有些驼背,人称郭橐驼。虽然其貌不扬,但种树很有经验。凡是他种的树,即便是移栽的,也无不枝繁叶茂。于是,卖果的人和当地的富人建造游玩的场所的,都请他去种树。许多人很是羡慕,更有许多人偷偷地学他,但总是达不到他种树的水平。

    有一天,一个人问他:你有什么种树的秘诀?郭橐驼说:我并没有什么秘诀,只是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让它按照自己的习性成长罢了。(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他人植树多是爱护的过分:早上看看晚上摸摸;已经离开了却又要再回来看看;更严重的忍不住回去看看,用手掐掐。就像溺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能耐?

    这个人说:你说的这些道理,和做官的道理有些相似。郭橐驼说:我只知种树,做官不是我的职业。但我居住乡里,见到那些当官的总是不断地发号施令:催促你耕做,勉励种植,督促你收获,老百姓招之即来,呼之既去,顾不得早晚吃饭去招待差役,尚且还忙不过来,又怎么能繁衍生息和安定生活?如果是这样,当官治民就与我的职业也有类似之处吧?

    如此为官与种树,在今天似乎也没有什么变化。

    如果说当官和种树有类似的道理,那么我们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是这个道理呢?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虽是一篇带有寓言性的传记作品。但其中心议题是在揭露时政的弊端,论述为官治民的道理。由种树的经验形象地引出当官治民的道理,从而呼吁当政者改变那些为创造所谓的政绩而扰民的作风,规劝他们因势利导地管理百姓。

    对于我们来说,读《种树郭橐驼传》,悟道的更应当是:对孩子不要好烦其令;对人对己对事不要揠苗助长勉为其难。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800字8年级学生精选范文(二)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种树郭橐驼传》。

    文中讲到:郭橐驼的种树秘诀在于他只把根基做好。在种树之初,他对待树木就像对待婴儿一样细心呵护,比如:把树根舒展,把土培实、培匀等等。在栽好后,就像丢弃它一样不管它,让它的本性得以充分发挥。这不也正是育人的道

  • 4、 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后感

    《毁树容易种树难》这篇短文,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寓意深刻。它教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不容易的,但要破坏却是很容易的。

    是的,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这样。假如有一个人要去做一件事情,又没有任何人破坏,他做起来可能是很顺利的,一旦有人破坏,事情就会变得复杂、棘手,甚至会陷于失败。

    我们的革命事业也是如此。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这是一场伟大而艰巨的斗争,但在革命阵营的外部、内部,总免不了有坏人进行破坏,这就使我们的解放事业变得更艰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要种民族解放这棵大树,而一切敌人则拚命地毁树。从中国革命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种树是多么艰难,毁树是多么容易。中华民族的解放斗争史就是一部种树与毁树斗争的历史。

    由中华民族的解放斗争史,我联想到了我们正在进行的四化建设事业。在通向四化的征途上也充满着种树与毁树的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全力以赴,为四化这裸大树浇水、施肥、整枝、除虫,而那些仇视四化建设的敌人则拚命地摇撼、拚命地砍伐,妄图把四化这棵大树扳倒。当然破坏四化建设的人为数很少,但对四化建设的危害是很大的。因此我们种四化这棵树,道路是曲折的,任务是艰巨的。

    现在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受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影响,过分迫求物质享受。他们的心中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小家庭,用尽全力为自己营建一个安乐窝。为了达到这种目的,他们不择手段地进行各种违法活动,投机倒把,贩卖进口物资,有的甚至盗卖国宝。这些人都是在毁坏四化这棵树,他们是四化大树的蛀虫,他们在时时刻刻威胁着四化这棵大树的生长。对这种人,我们要向他们大声发出警告:该是悬崖勒马的时候了,如果再不悔过自新,那就将被人民从大树中清除出去。

    实现四化,道路曲折,前途光明,我们要做种树护树人,而不要做毁树人,让我们的四化大树长成参天大树,为子孙后代造福。

  • 5、 读《毁树容易种树难》有感

    纵然是生命力极强的杨树,虽然有十个人去种,也经不起一个人毁,怪吗?不怪,因为毁树容易种树难啊!种树是这样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包含着这个道理的事情。

    唐高宗李世民曾经问他的臣子们,创业与守业孰难?有的说创业艰难,而有的说守业艰难;到底是哪个艰难?——创业艰难,守业更难。不是吗?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通过大小几百战,虽然基间有过挫折,有时甚至只剩下几十个人,最终不是推翻了统治了二百多年的明王朝,可是进入北京城后,李自成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加上军队内部不和,军纪涣散,最后竟败于他的手下败将吴三桂手里,叫后人扼腕长叹!李自成为什么会那么快就失败呢?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不懂得守更难的道理,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更长,道路更艰巨,以至他这个原本握霹雳,挟雷霆、~远瞩的人变得目光短浅,坐不稳金銮殿。回顾我国建国的历程,正如那句诗中定怕一样,创业艰难百战多。经过数多年漫长的岁月,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黑暗世界,建立了光明的新中国。建国以后,我们就加紧了经济建设,医治战争创伤,使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但是,某些领导人在胜利面前开始不谨慎了,致使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壮丽江山几乎毁于一旦。这就是“种树”与“毁树”,从这个例子看,我们看到了创业与“种树”的艰难,看到了政权、国家崩溃和“毁树”的容易。我们应该从“毁树”的容易中吸取教训。在今后的道路中,再不能重蹈覆辙。既然“毁树”易而“种树”难,我们更要努力“种树”,并设法用“篱笆”把“树”围起来,或“派人守护”莫让“毁树”者三于接触到“树”,使“树”茁壮成长。我们青年人应该努力学习,为我们今天的“种树”出力,给“树”烧火、施肥,使“树”快快成长。扎下深深的根,永葆青春。(指导老师 任国民)

  • 6、 《种树的牧羊人》观后感600字

    《种树的牧羊人》观后感 《种树的牧羊人》是frdric back先生1987年出品的一部代表作品,动画的剧本改变自法国作家jean giono在195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整部动画片充满了诗意的叙述。与其说这是一个动画片,不如说它是一个精致的散文。淡泊而又意味深长,风格简约而又意味深长。叙事代替了色彩和形式成为主角。2006年6月在法国安锡(annecy)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评选出的动画的世纪100部作品荣登第五名。 写在前面 一束绿光,一个奇迹,豁然照亮了天堂。 康德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内心崇高的道德。拥有崇高道德的牧羊人就是一个能震撼人心的人。他让我们知道,除了破坏,人在其他方面也能和上帝一决高下。 同样是常年困居一地,有人画地为牢将自己囚禁至死,有人翻天覆地给众人生的希望。荒芜的荒漠里滴水难寻、寸草不生、风暴肆虐,这是上帝施恩惠眷顾的盲区,亦是生命的禁区,希望的绝缘区。分散在荒漠边缘游离居住的村民被恶劣的环境磨硬了脾气,争吵打斗画不上休止符,相互抱怨声沸腾漫天。没有人觉得这个地方有药可救。除了他牧羊人,他独立而不孤单,友善而不谄媚,内心宁静而充盈。在20世纪初的几十年间,他仅仅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让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牧羊人一开始每天播种一百棵橡树,到后来的山毛榉、桦树,一株株艰难存活,后坚强扎根在荒漠,一如牧羊人坚韧的灵魂。从前春风不愿停留片刻,后来千里碧玉妆成、绿浪蔚然滔滔。从前人迹罕至的荒漠腹地,后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众人说这是神迹,而我知道这是牧羊人一手创造的奇迹。 同样是离群索居,但牧羊人比我国古代的隐士更加高尚。隐士们只顾着自己逍遥自在,而牧羊人高尚在他改变了生态环境。他在孤独中迸发出了巨大力量,筑成了绿色的屏障,庇佑了无数的生灵。即使在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他依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他在自己的世界里做森林的国王。 牧羊人是寡言的,他沉默着,默默奉献着。少有人知道天然森林出自他的手,没有人想到芸芸众生里藏着这么剔透的心。面对赞美他不邀功,面对指责他不辩解,面对质疑他不解释。从知天命的年纪到将近耄耋之年,本该安稳享老的光阴他都给了这片荒漠。他是沙漠中的一眼泉,在深处将万物滋养。 我们看过太多宣传片,喊过太多口号,打过太多标语,却很少付出实际行动去践行口口声声的环保。面对环境的恶化,我们仅仅
  • 7、 读后感大全:读后感

    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在84天一无所获后,决定独自一人去远海捕鱼。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钓到了一条比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这条鱼力大无比,拖着小船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终于将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归途中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得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骨架。老人只得空手归航。《老人与海》篇幅不长,情节也很简单,但它用独有的那种回归自然的质朴、天高海阔的深远,以及一股恢弘的力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又想起文中老人的话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虽然老人辛辛苦苦捕到的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了骨头架子,但他战胜了大马林鱼和许多鲨鱼,体现了人类面对艰险无所畏惧的高贵品质,面对失败有着优雅的风度,他赢得了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是个了不起的胜利者。

    人类的极限,无人知晓。人往往会局限自身,了自己的心。但是,当一个人努力战胜自己的缺陷而不是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鱼还是一副骨架,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已在与那马林鱼的搏斗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

    作为一个强者,就不应该因为失败而消沉悲观,就不应该因为沮丧而停止追求!

  • 8、 荀子读后感(读后感)

    《荀子》的乐论讲的是音乐对人的影响,古人称之为乐礼,也属于伦理道德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乐礼会使人们的志向高洁,遵循礼制的人们的德行就能养成。遵循乐礼之人耳聪目明,感情温和平静,天下都安宁,所以在古代乐礼也是一种管理人的方式。我觉得其中最核心的还是那句“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它讲述的是一种道义、道德与欲望的平衡,而这往往是我们生活中最难掌控的。

    君子用道义来控制欲望,那就能欢乐而不乱来;小人为满足欲望而忘记了道义,那就会迷惑而不快乐。

    举个例子,小的时候很贪玩,就喜欢玩游戏,然后让我爸妈就很头疼,直到有一次我爸说:“你就一直玩吧,不用学习,玩到自己不想玩为止。”这么一说,反而我就不想玩了。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我的内心觉得贪玩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为,如果没有节制没有束缚,那反而没有真正的快乐,如果当真继续玩下去,到了最后也只剩下是空虚,因为这种快乐不是可持续性的,是会迷茫的。所以一种张弛有度的休闲娱乐方式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更是能把快乐高效化。

    这种状态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大学更毕业的时候,自己的膨胀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与自己的能力完全不对等,然后对未来就充满了迷茫,就如我老师所说“你们这一代就是迷茫与浮躁的代名词,我对你们的要求只有一个词,踏实。”现在想想踏实两个字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就像下定决心减肥的人,在夜跑的路上遇到了烧烤摊,欲望战胜了理智,最后的最后,只剩下减肥路上的迷茫。

    说一说我这一代的人的迷茫吧,一切的外界环境,比如房价、物价、大城市的消费欲望等等,会让人失去对外来的盼头,因为认清现实的自己看不清自己的未来,便会轻易的放弃,就像你一直能追着一个人奔跑,直到无论怎么跑都再也看不到前面的人影时,便不再想奔跑了。这便是迷茫的所在,当不在奔跑时,当看不到终点时,那终点依然在那个位置从来没有变过,变的只是自己的决心。

    那么这里又会提到一个新生词,躺平。意思就是同样都要到终点,同样都争不到名次,我为什么不舒舒服服的走到终点,还要拼死拼活的跑到终点呢。我不会批判这个态度的正确与否,它同样也是迷茫、思考后的产物。但是如果回归到《荀子》所说的道义束缚中去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因为它是一场赛跑,有着道义与体育精神的束缚,我就必须要跑步前行,而不是走着,也不是躺着,停下了脚步固然身心得到了一时的放松,但是那不是我参加赛跑的目的,那

  • 9、 《大学》读后感(读后感)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非常喜欢教学生文言诗词,每每读到古人的诗词歌赋,都不禁惊叹。古人如此聪慧,虽没有手机、摄像机等电子设备。却能把所见之景用七言诗词写到极致,读罢有如身临其境。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尽了人间四时之美,怎能不令人神往。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同时我自己也非常喜欢读文言文的书籍。因为文言文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文言文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古人能用很少的文字传达出很深的思想内容。这也非常符合我的性格特点。因此我非常喜欢文言文,尤其喜欢蕴含深刻哲理的这部《大学》。

    所谓“大学”实质为大学问,人世间最重要的学问。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我在大学的图书馆,当时我还不明白“大学”的含义。只看摆放在文言文类别中,就随手翻来读一读。边读边被古人的智慧深深折服。

    《大学》作为四书之一的古人必修科目,是古代的每名学子都必须要学的书籍。千百年后,我再读大学,也能从中感受到当时的思想,可以说它影响着千万古人,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具有中国色彩的思维方式与做人原则,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们的思维方式仍深受其影响。有些句子,你仔细琢磨也蕴含着非常深厚的道理。大学中提出三纲八目。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一样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大学中“修齐治平”的顺序与此并不相同。文章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顺序不一样,境界也就迥异。“”修齐治平”是当代社会四有新人的践行标准。“平治齐修”则是古代君王的基本国策。不过这些都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

    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这一段:“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意志才有定向。意志有了定向。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随处而安,能够所处而安,才能处事精详,能够处事精详,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 10、 名著读后感:读后感

    炎热的暑假,我在家里看了许多书,其中我最爱的一本书是《海底两万里》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和书中的主人公皮埃尔。阿隆纳克斯教授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只之旅。我们一起快乐地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惊奇地遇见了许多罕见的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在两万里的海底航程里,皮埃尔。阿隆纳克斯还教会了我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知道海底森林是可以漫步的,可以知道在海底是如何打猎的,可以知道尼摩船长是怎样制服鲨鱼的,还可以了解到诺第留斯号是怎样冲破冰山的围攻脱离险境,安然无恙地奔驰在危机四伏的海底的。

    看完这本书我知道科学有很多奥秘,科学可以带我们去到奇妙的世界里。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0-25

  • 2021-10-30

  • 2023-05-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种树橐驼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种树橐驼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种树橐驼读后感、2024种树橐驼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