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只有母亲走的小路读后感 > 地图 > 只有母亲走的小路读后感,2024只有母亲走的小路读后感
只有母亲走的小路读后感相关栏目
只有母亲走的小路读后感热门栏目
只有母亲走的小路读后感推荐
只有母亲走的小路读后感

(共 7339 篇)

  • 1、 《只有母亲走的小路》读后感500字

    《只有母亲走的小路》这个小故事讲了一位小男孩生病了,妈妈四处为他找医生,却一直无药可救。小男孩生命危在旦夕,小男孩的妈妈有找到以为中医,中医开的药方子特别灵,可价格不菲。男孩的妈妈把家里所有能当的东西全部当了,可还是不够医药费,妈妈又到山上去砍柴,摘野菜。有一天男孩见妈妈总把药渣子洒在马路上,男孩见了很疑惑,妈妈告诉他,路人踩了他的药渣,就把他的病气带走了。男孩十分反对,宁愿自己一个人病在床上,也不愿把病传给大家。母亲知道后,尊重了男孩的意思。把药渣洒在了一条只有母亲自己走的小路上。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的心深深的被打动了,最让我感动的是“那条小路很少有人走,只有母亲上山砍柴时才经过”。男孩母亲这种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还记得我三年级,那一天刚好轮到我值日了,有一位值日生又因生病提前离开了,我扫拖完地后,正准备离开,只见跟我一起值日的祁馨婷大声说:“我宁愿自己多留一会,也要帮那位离开的同学扫的位置扫干净。”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

    小男孩的母亲一直含辛茹苦的上山砍柴、干活,帮男孩凑齐医药费。没有一点儿怨言。当他听到男孩对他的反对之后,她就想:我确实不能为了就自己的儿子,就害了别人啊。但我还是希望有人能把儿子的病气带走,那么,就让我承担这份责任吧!我为了救儿子,什么都愿意,哪怕牺牲。母亲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们感动,震惊。为了孩子,牺牲自己,这样的母亲天底下实在是太多了!

    亲走的小路》中的母子,他们都有一共同点:舍己为人。我一定会向他们学习。那种高尚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的。

  • 2、 关于《美丽的小路》读后感

    《美丽的小路》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小路从美丽、干净变脏,最后又恢复美丽的过程,告诉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文章图文并茂,人物语言活泼有趣,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课文。在听吴燕芳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几点做的非常好:

    首先,这节课思路清晰,从整体感知到重点感悟,有条有理。复习完词语后,吴老师用一句还记得呀先生门前的那条销路吗?打起了学生记忆的闸门,激起了他们的学习欲望,然后引导学生从小动物们的对话里去感受小路的美丽,再让学生通过图片、对话感受小路不见了!,最后在小动物怎么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这个环节让学生懂得我们从小要保持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道理。一路执教下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理。教学过程还抓住了如兔姑娘轻轻地走鹿先生慢慢的走这些重点词语感悟读文,培养了理解和欣赏能力。

    其次,创设情景,调动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课上吴老师把多媒体引进课堂,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具体形象化:花花绿绿、鲜花盛开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心灵受到熏陶。

    再次,表演朗读,丰富情感。《美丽的小路》它通过童话的形式,形象生动地把爱护环境的道理蕴涵其中。针对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好表演的特点,以情感为纽带,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吴老师巧妙地组织分角色表演读,促进课文理解,使课堂充满童趣。学生在读故事中,体会到了表演的乐趣。通过提示加上表情,配上动作,辅以象声词,使学生即使在读较长内容时,也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并会乐此不疲。

  • 3、 读《鲜花小路》有感

    给人一滴水,重获新生;给人微笑,重获友谊。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爱,你收获的将远远不止这些。鲜花小路也是因为一朵花而展示的。

    种子洒落在路上,会看到一条鲜花小路。只是不经意的一瞬间,可能会有莫大的震撼。种子洒落在人心里,时间会让我们收获一份意外的惊喜。

    海伦·凯勒的老师就是因为一次意外地微笑将成功的药方给予了这个永垂不朽的写作巨人。因为海伦·凯勒的老师非常严格,所以不对学生露出半点微笑。一次,海伦·凯勒因为讲话被老师叫了起来,可本要发火的老师却奇迹般向他投去了一个微笑。从此, 海伦·凯勒暗暗在心中励志努力奋斗。当他成为一个众所皆知的作家时,他的那位老师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其实,那并不是给你的微笑,而是送给你身后刚刚走过的校长的,没想到你却有如此一般的反响。我非常懊悔,当时没有给你们更多的微笑。海伦·凯勒在回信中只写了一句话:意外成就成功。就因为一个意外的微笑,成就了海伦·凯勒。

    在生活中,许多人的成功都是一次意外的举动。我们为何不让这种爱多一些呢?一个微笑,多一份鼓励;一个手势,指明成功的房门。只有平时注入一滴水,才能来世拥有太平洋。

  • 4、 《跋涉在教育的乡间小路上》读后感
    《跋涉在教育的乡间小路上》读后感 《跋涉在教育的乡间小路上》里面有很多教育小故事,其中《也谈教师的价值》令我感触最深。 故事讲得是一个上课时常开小差的学生,上体育课时,老师在讲解调高的要领,他忽然被老师叫到名字——该他跳高了,他完全没有听老师讲,当然也记不住老师讲解的起跳技巧,他慌忙中满脸通红的匆匆跑向横杆,一急之下,结果是面对老师和同学们,背对着横杆,顺势拔地而起,不想奇迹般地取得了1.15米的好成绩,当他倒在沙坑中时,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他自己也感觉不好意思。 试想想,放在今天,面对这样一个开小差的学生,我们的老师会怎么做呢?一定是气急败坏地对他咆哮:“你怎么搞的?上课完全不听讲,好!罚你围着操场跑十圈!”这就是我们现在老师的普遍表现:学生一旦犯了错误,先是教训一顿,然后命令写检查,或者是请家长,更有甚者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 然而这位体育老师却慧眼识珠,从开小差的学生身上看到了一种希望,之后,及湿地帮助他完善了这种独特的跳高技术,经过多年的训练和努力,这个当年在课堂上犯下错误的孩子,在1968年的奥运会上成功地越过了2.24米的高度,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这个当年的错误成就了一个奥运冠军,这个少年便是里查德。福斯拜——风靡世界的背越式调高技术的首创者。 今天我们的教师生怕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一旦发现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或者问题,就开始暴跳如雷,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学生,由于我们的惩罚不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而是针对犯错误的学生,所以这些惩罚的措施,往往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累累伤痕。 其实,越是错误严重的学生,导致的问题越严重,越是错误严重的学生,越存在巨大的进步空间,越是错误严重的学生,越需要教师话费大量的心血,教育和改造好这样的学生,对社会进步的价值才越大。要让学生“明其错”,更要“明其何以错”,让学生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及时对症下药,相信学生一定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 我认为教师的价值在于:当学生犯下错误时,没有因为学生的错误而气急败坏地扼杀学生的求知欲,而是及实地帮助学生分析错误造成的原因和可能出现的结果,在包容“错误”中寻找有价值的教育时机,准确地捕捉学生错误之中闪耀的思想火花,选准教育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因势利导,正确地分析和利用这个“美丽的错误”,把这个“有价值的错误”加以发掘和开拓
  • 5、 《向左走,向右走》读后感

    《向左走,向右走》读后感(一)

    关于《向左走、向右走》中叙述的故事,大家也许会觉得很惊讶,甚至觉得这两个人很纠结,很好笑。我在读书本上故事的时候,总是会联想起自己的生活,不妨大家也仔细想想,在这样的都市生活中,同样的事情,是不是也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呢?

    如果我们能改一改自己的习惯,或许真的会有更多的收获呢!

    对于爱情,我一直都是一塌糊涂的,所以,当看到漫画中的两个一见钟情的恋人时,我是很羡慕的。不管是出于自己的愿望,还是一种怜悯之心,我都是希望他们最终相遇的。

    然而,在现实之中,这种一见钟情的事情,是很少见的,我个人认为单相思的人会更多一些。在这里,我想告诉单相思的各位朋友们,感情这种东西,是需要人来经营的,一旦顺其自然,结果便是不了了之。因此,当你遇到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人的时候,请不要吝啬自己的感情!

    看到这里,估计朋友们已经觉得我啰嗦了,说实话,写到这里,我也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写下去了,几米的每一幅画都会引发我的思考,如果这样写下去,天晓得要写到什么时候才为结束。

    如果朋友们仔细阅读了我上面所写,不难发现,我这篇感悟中提出了太多的问题!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作品真的不多,尤其是几米这些极其优秀的漫画作品。

    看完这些漫画,我对人生又多了一些思考:我需要的是什么?我努力的是什么?我寻找的是什么?

    《向左走,向右走》读后感(二)

    在一个旧书摊里,我发现了这本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我非常喜欢这本漫画书,因为几米总是善于以他精致的笔触和诗意的画风描述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我经常翻看这本书,它讲述的是两个年轻人的故事。

    他们住在城市郊区的一栋公寓楼里。每次出门,她总是习惯向左走,而他总是习惯向右走。他们从不曾相遇

    迷宫般的城市,会有一个又一个巧合和偶然,也会有一个又一个的意外和错过。

    有一天,他们在公园相遇了,似乎要演绎成一见钟情的故事。但人生总有许多意外,握在手里的风筝也会突然断了线,他们弄丢了彼此的电话号码

    他们常常到相遇的地方等待。他们逗过同一只小黄猫,喂过同一只流浪狗,在阳光微弱的早晨,听到同一只乌鸦的叫声,但是没有相遇。

    终于,他们决定离开这个城市了。当他们拖着行李箱准备离开的时候,在公园相遇了。

    每当我看这本书时,总是为他们一次次的错过而扼腕叹息。如果他们出门时,他能向左走,她能向右走的花,他们就能早一点相遇了。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如果让思维转个弯,那也许就会

  • 6、 翅膀让爱飞——读《留出爱的小路》有感

    十一假期中,我读了一篇关于爱的故事,这里的爱,不是母爱,不是父爱,更不是爱情,而是关于一个男孩与一位残疾老师的尊重与爱护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题目是《留出爱的小路》,全文围绕着“关爱”这个词来写。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我”实习时接手了五年级的一个班,在一个早晨拖地时发生了一个事,当“我”示范拖完地是,一个男孩说要把那块地擦干,我问他为什么,他这样说:徐老师因为一场车祸让她架起了双拐,从此学校让她整理图书馆,然而在她每天进教学楼时总会在同一块地方滑到,有同学出了主意把那块地擦干,这样老师就不会因为地湿而滑到了。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为他人着想,有人只会认为他关我什么事,又不是我的家人,我凭什么要帮他,他又没有给我钱。但是,你如果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相信这样的人生活一定是多姿多彩的。而相反,有些人怀着不关我事的心理去看待整个世界,那我觉的那样的人只会生活在自我的小空间中,不懂得怎样“透气”“散步”。正如有人说的:“送出一颗爱心,收获一份温暖!”文中的男孩子,他是拥有一颗善良,似金子般闪亮着光芒的心,虽然他和徐老师不是亲人,但是他愿意帮助徐老师,愿意传递爱!要是生活中,能多几个,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几千个……的时候,我觉得世界肯定就会变的和彩虹一样夺目、美丽!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神奇的语言那就是爱。它是阳光,渗透到人的心灵,有了这种语言,人们就可以在春天播种希望,在秋天收获幸福!

    想要改变这个世界的不是上帝,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欣赏、关爱和支持、鼓励和祝福。

    心灵,因爱而温暖!

  • 7、 母亲的读后感

    母亲的读后感(一)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寒假期间,妈妈又给我买了很多书,有励志故事、人物传记、历史名着等。今天我读了一本高尔基的《母亲》,看完后非常喜欢,并深有感触。

    《母亲》这本书描写的是封建时代,人们被繁重的劳动压迫,被权力所利用。年轻人浑浑噩噩,在乌烟瘴气的酒吧,灌着烈酒唱着放肆的小曲,打架斗殴,这是多么颓废啊!刚失去父亲的巴维尔非常气愤,他要让真理和自由回到大家身边,他不想让人们这样堕落下去!巴维尔的革命爆发了,一个个革命朋友在他的号召下向巴维尔靠拢,巴维尔的母亲也被革命气息所感染,满满觉醒,站到了革命斗争的最前列,她和儿子一起并肩作战,并为了巴维尔革命成功,她可以举起那被斩断的党旗,母亲的伟大光辉使她不顾一切的唱着革命葬礼进行曲

    书以《母亲》为题,正是赞美了母亲的伟大,在巴维尔入狱后,是她接着革命,用她坚定而又弱小的声音说:相信真理吧,劳动人民万岁!真本书没有直接歌颂母爱,但是通过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对儿子的支持,到最后自己也投身革命事业,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已经上升到了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对真理的爱,献出了自己全部的爱!

    这本书的结局是悲惨的,革命没有结果,母亲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结果一定是母亲的声音、人民的呐喊;一定是巴维尔与革命者的胸膛;是全世界追求真理与自由的革命者高唱革命葬礼进行曲。

    读完这本书后,我有了一个深刻的领悟:如果人生没有自由,那就失去了飞翔的权力,人生如果没有对真理的追求,就失去了飞翔的动力。

    我们因为有家人的照顾而衣食无忧:因为有家人的陪伴而不再孤单,因为有家人的鼓励而坚持不懈。亲人是那么的伟大。当我读了《母亲》后,对亲人的感恩又多了几分。

    《母亲》的作者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高尔基出生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母亲》主要讲了巴维尔从小失去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他和工人们组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工人小组,勤奋的学习革命理论,懂得了资本家的剥削是工人痛苦的根源。随后就在工厂里散发传单,向工人宣传工作。他意志坚强,头脑清醒,不但赢得了工人小组成员的爱戴,而且使广大工人群众对他满怀敬慕。在革命斗争中,巴维尔始终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和群众一起成长。而他的母亲为了支持巴维尔,每天任劳任怨,义不容辞,可在小说最后,母亲为了帮儿子

  • 8、 大家的母亲《怀念母亲》读后感范文分享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季羡林老人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怀念,很感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怀念母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读《怀念母亲》有感【1】

    看完这篇课文后,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思念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这篇课文是以回忆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敬意和爱慕,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生母永久的愧疚和对祖国母亲永恒的依恋、思念。令人最为费解也最为对两位母亲的怀念的是这一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在这一句中,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作者在他国的时间很长,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不仅有忧愁,还有无限的思念,这是作者变得十分凄凉,但是当作者想起在故国时的生活情景、好朋友时,心中又多了一份安慰,一丝甜蜜。在这一段中,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的淋漓尽致,从而体现出作者的思念。再看看这两句:看到她的神情,我想到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和这一句:天色阴的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看看,看看,仅仅一个神情便能想到母亲,仅仅一个阴如黑夜的暗天便可想到故国,从中可见作者对生母和祖国母亲之间多么深的思念和眷恋呀!还有最令人深刻的两句话呢!: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和: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从第一句的频来入梦就让我明白他对祖国母亲多么深的爱与思念,只有不停的思念一个人,才会做这样一个梦,而且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经常。则第二句的天哪一词可以让我感觉到作者的内心是多么的绝望、痛苦和对他生母的愧疚。

    同学们,读完这篇课文后,我们可以看到季羡林老先生的悔恨,也请让我们把握亲人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吧!

    读《怀念母亲》有感【2】

    母亲是崇高的,母亲是伟大的,而祖国母亲又培养了千千万万多花朵,我学了一篇《怀念母亲》的感人文章。

    读了《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我觉得我要向季羡林学习。我有时不听母亲的话,惹母亲生气;有时还不肯做家务,没有更努力的学习。而他从小就失去了母亲,没有得到母亲的关爱,得不到母亲的呵护。我却这么不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这些日子,和季羡林这么一比,我感到很惭愧。季羡林懂得感恩,当他取得博士学位,并去德国留学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母亲。在《永久的悔

  • 9、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600字: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本书共分四个部份: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忙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够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但是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但是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用心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职责、尊重事实、持续平衡。

    其中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应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而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而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例如:我此刻正在写这篇读后感,其实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写永远不会有。当我应对现实,放下搞笑的游戏和小说,虽然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但是静下心来去写的时候,心理上却感到很简单下来。也许需要绞尽脑汁,没有了玩乐的简单,当我写完之后,感到情绪舒畅,好像放下了一个包袱。而类似的事情其实经常会出现,有时候会我们能够直面问题,以用心的态度去解决它,而有时则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过且过。而且越是安逸的时候,越是不愿意用心应对,也就是不愿意推迟满足感,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此刻就吃也能够。但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能够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

  • 10、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导语:少有人走的路并不一定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道路,而是一条充满幸福快乐充满爱的指引人心灵的道路。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少有人走的路》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

    这是一本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关于心理学的书,里面讨论了我们心理现象中一些比较本质性的问题。书中提出,当我们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所有的心理问题时候,我们也许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够比较正确的看待宗教,把它当做一种真正实际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精神寄托或理论。

    书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学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为佛教不承认永久的神的实在性,而缺少这种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但作者却不这么看,并非所有的宗教都必须要有一个神存在,比如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于这种宗教不承认神的存在,或者说即使承认神的存在,也是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佛教倒是真的相比于其他宗教来讲更接近于现代科学一些。

    作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也许自己不知道而已。当你坦然面对自身的问题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改善自己的时候,你就离神越来越近,甚至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是可能达到神的境界的。很感叹作为一名西方学者,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并且在长时间的行医生涯中能够去践行它。是的,离开了现实的土壤的学说是没有意义的,即使崇高如哲学或者宗教,也必须如此。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很多已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人们转而信仰科学,这是社会的进步。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正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传统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宗教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会越来越展现,而负面的东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但愿大自然能够给人以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种提升。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难,让心灵成长有多么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或许我们会排斥宗教,或许我们会认为科学深奥难懂,或许我们会认为艺术过于高雅我们无法涉及,再加上由于现在分工极细的因素,我们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行业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往往安居狭小的心灵一隅而自娱到很难进入须臾纳芥子的境界;事实上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怀疑、自省、反思、进取、追求,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4-17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23

  • 2019-10-28

  • 2019-09-22

  • 2019-10-11

  • 2019-10-04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22

  • 2019-09-22

  • 2022-11-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只有母亲走的小路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只有母亲走的小路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只有母亲走的小路读后感、2024只有母亲走的小路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