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正义的理念读后感 > 地图 > 正义的理念读后感,2024正义的理念读后感
正义的理念读后感相关栏目
正义的理念读后感热门栏目
正义的理念读后感推荐
正义的理念读后感

(共 612 篇)

  • 1、 《正义的理念》读后感600字

    曾经听一个朋友说,不要总抱怨不公平,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是相对的。我想要反驳,却发现找不到任何言语来反驳,社会呈现的状态的确如此,我又凭什么反驳呢? 什么是正义?往往人们理解的正义便是,当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发生时,有人站出来说话,解决事情,这便是正义。但的确现实世界中,没有绝对的正义。阿马蒂亚森认为我们需要寻找的并非是绝对的正义,而是致力于减少明显的非正义;正义需要关注实际的生活与现实,而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制度和规则上; 正义应强调公共理性和反思,而不是寻找一成不变的公理性答案; 正义需要开放的中立性,需要超越地方、国家的边界,在全球范围内评价一国内部的公正。 我比较赞同他其中一个观念正义需要关注实际的生活与现实,而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制度和规则上。如果整天空口叫嚷着正义,公平,而与现实生活脱节了,这样的公平是理想化的,是不切实际的。而如今,我们无论是制度还是规则都叫嚷着要改革,我认为,如果改革脱离了现实,那这样的改革带来的不是现实的公平,而是权力的绝对化,又将陷入另一个怪圈。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公平了,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我们不可能解决一切不公平的事情,唯有遇见时能够不躲避,不逃避,真正真正地向邪恶亮剑,为正义拼搏。 话虽如此,但每天我们都被无数反应黑暗现实的新闻信息所包围,从小月月到郭美美,从拼爹到拼干爹,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个世界还有正义可言吗?读完《正义的理念》,我最大的感受,也是唯一的感受,生活需要为正义而战的勇士!

  • 2、 《正义的理念》读书笔记

    曾经听一个朋友说,不要总抱怨不公平,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是相对的。我想要反驳,却发现找不到任何言语来反驳,社会呈现的状态的确如此,我又凭什么反驳呢?

    什么是正义?往往人们理解的正义便是,当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发生时,有人站出来说话,解决事情,这便是正义。但的确现实世界中,没有绝对的正义。阿马蒂亚森认为我们需要寻找的并非是绝对的正义,而是致力于减少明显的非正义;正义需要关注实际的生活与现实,而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制度和规则上; 正义应强调公共理性和反思,而不是寻找一成不变的公理性答案; 正义需要开放的中立性,需要超越地方、国家的边界,在全球范围内评价一国内部的公正。

    我比较赞同他其中一个观念正义需要关注实际的生活与现实,而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制度和规则上。如果整天空口叫嚷着正义,公平,而与现实生活脱节了,这样的公平是理想化的,是不切实际的。而如今,我们无论是制度还是规则都叫嚷着要改革,我认为,如果改革脱离了现实,那这样的改革带来的不是现实的公平,而是权力的绝对化,又将陷入另一个怪圈。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公平了,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我们不可能解决一切不公平的事情,唯有遇见时能够不躲避,不逃避,真正真正地向邪恶亮剑,为正义拼搏。

    话虽如此,但每天我们都被无数反应黑暗现实的新闻信息所包围,从小月月到郭美美,从拼爹到拼干爹,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个世界还有正义可言吗?

    读完《正义的理念》,我最大的感受,也是唯一的感受,生活需要为正义而战的勇士!

  • 3、 《正义的理念》读书笔记600字

    曾经听一个朋友说,不要总抱怨不公平,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是相对的。我想要反驳,却发现找不到任何言语来反驳,社会呈现的状态的确如此,我又凭什么反驳呢?

    什么是正义?往往人们理解的正义便是,当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发生时,有人站出来说话,解决事情,这便是正义。但的确现实世界中,没有绝对的正义。阿马蒂亚森认为我们需要寻找的并非是绝对的正义,而是致力于减少明显的非正义;正义需要关注实际的生活与现实,而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制度和规则上; 正义应强调公共理性和反思,而不是寻找一成不变的公理性答案; 正义需要开放的中立性,需要超越地方、国家的边界,在全球范围内评价一国内部的公正。

    我比较赞同他其中一个观念正义需要关注实际的生活与现实,而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制度和规则上。如果整天空口叫嚷着正义,公平,而与现实生活脱节了,这样的公平是理想化的,是不切实际的。而如今,我们无论是制度还是规则都叫嚷着要改革,我认为,如果改革脱离了现实,那这样的改革带来的不是现实的公平,而是权力的绝对化,又将陷入另一个怪圈。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公平了,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我们不可能解决一切不公平的事情,唯有遇见时能够不躲避,不逃避,真正真正地向邪恶亮剑,为正义拼搏。

    话虽如此,但每天我们都被无数反应黑暗现实的新闻信息所包围,从小月月到郭美美,从拼爹到拼干爹,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个世界还有正义可言吗?读完《正义的理念》,我最大的感受,也是唯一的感受,生活需要为正义而战的勇士!

  • 4、 读《正义的诉求》有感:迟来的正义非正义

    迟来的正义非正义

    ----读《正义的诉求》有感

    应用法律系教师:丁芳

    《正义的诉求:美国辛普森案和中国杜培武案的比较》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达人/ 曾粤兴。该书是一本比较中美司法体制与辩护制度的作品。本书将美国著名的辛普森案和中国的杜培武案放在同一面显微镜下进行细微分析,旨在引出中美文化的差异和由此而导致的警察、法官、检察官权力的不同。最终,探讨出正义的真正涵义及不同制度下人们对正义的追求。

    辛普森案:美国著名的橄榄球明星辛普森被指控谋杀,被害人是其前妻妮可及前妻的情人,在被指控谋杀后,辛普森第一时间请其律师代理所有诉讼事宜,并聘请了被称为“梦之队”的明星律师团队为其辩护,诉讼遵循严格、缜密的诉讼程序和严苛的证据制度,最后辛普森被宣判无罪。其实,辛普森能够洗脱罪名,关键在于在美国的司法制度中,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获取的证据的效力,即著名的“毒树之果”法则规定。

    杜培武案:杜培武是昆明市公安局的一名警察,被怀疑杀害其妻子和她的情人。在案件调查的整个过程中,杜培武遭到了相关办案人员的刑讯逼供,最后不得不供述了自己的“有罪事实”。当发现真凶的时候,杜培武已经承受了26 个月的牢狱之苦,身心疲惫。当然此类案件绝对不止于此,“赵作海案”、“佘祥林案”等都是忽视程序正义所导致的冤假错案,我国在刑事诉讼中长期忽视程序正义,没有正确认识诉讼程序的真正价值和重要意义,是导致此类错案发生的重要原因。

    该书对上述两个案例的介绍,能看出两国的法律精神对于程序正义、结果正义的追求大相径庭,体现在刑事诉讼中便是对程序和实体的正当性的追求。尽管这很有可能会导致“错放一千,不冤一个”等大众从感性上无法接受的后果,但刑讯逼供带来的冤假错案让人细思恐极,虽部分当事人等到了沉冤昭雪,但迟来的正义非正义。

    从新的刑事诉讼法以及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来看,我国的法治体系正在处于慢慢健全、快步追赶的阶段,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将得到切实保障!

  • 5、 正义的可能读后感

    《正义的可能》在谈及正义一词时多用到以西方哲学的专有名词精准对应的汉语词汇,可见作者的谨慎而严谨,而正义多与强烈情感紧密相连,由主观而生,受控于法律与道德的正义,其变化在周濂看来与嫉妒、怨愤与愤恨这三种情感离不开。 康德说,嫉妒就是忍着痛苦去看到别人的幸福的一种倾向。在和谐的日常生活中,强烈感情色彩的嫉妒妨碍于稳定人际关系的情面并不会得以表现,但只需拿起手机打开电脑,不乏会见到诸如反智仇富的言论。充满戾气的观点如今看似少见,但总有些话题俨然是引起嫉妒的导火索 譬如“知乎平均水平”,动辄c9、常青藤、年收入五十万起步,让人不禁感慨自己拉低了知乎平均水平。正如周濂所说:有比较就会有落差,有落差就会有嫉妒,即使这种落差与道德无关,但只要他人的更好境遇引起你足够的注意,嫉妒就开始落地生根。 嫉妒的表现是隐性,我们也不能咬定是个人就嫉妒知乎平均收入,但嫉妒的恶果这两年我们有目共睹,年轻人网贷接连不断,似乎大家都明白网贷的危害,可受害者一直换着新的面孔。 有调查称“九零后人均负债12万”,虽然被证实为谣言,但在起初众人凭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却深信不疑。数据是假,超额消费是真,铺天盖地的网贷广告越来越猖狂,新的段子也已经出现:你是想把我笑死,好继承我的蚂蚁花呗吗? 超额消费来源于攀比,攀比的落差来自内心深处的嫉妒。当信息获取变得廉价,普通人也看到了富人们的生活,他们享受着九九六的福报,却做着当上马云的梦,一场永无止境的比较也就此展开,直到被嫉妒完全吞噬。 而由社会结构所塑造,带有强烈敌意爆发的嫉妒,舍勒将他命名为怨恨。怨恨的出发点是报复冲动,本质特征在于时间上的滞后于延宕,得益于我国完整的法治体系,此类恶性事件并不多见,然而前不久的张扣扣报仇事件成为热点,最高人民法院便用“犯罪者心怀怨恨”这一措辞,怨恨即是极端化的嫉妒,它是“最危险的爆炸材料”。 愤恨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正能量,是大众面对不正义的呐喊。一个遵纪守法的理性人在他人以违反道德法律规范为前提侵犯到他的个人利益时才会感到愤恨不已。可恨的是,微博上却有一些假借愤恨之名伪造不公平,扭曲了正义,扰乱网络秩序,恶意操控舆论导向。 在这样一个人人喊痛的时代,我们需要谨慎地区分它的波段到底是嫉恨、怨恨还是愤恨,认清最低限度的相互性,让社会正确灌输正义规范,创造更多正义的可能。(张金科)

  • 6、 正义论读后感

    【篇一:正义论读后感】

    在写读书笔记之前,我想谈谈读了这本书几节之后给我的感受。拜读罗尔斯的《正义论》,个人认为理论性太强,又太深奥,大多没有读懂,只是了解了许多新的概念,虽然有的是过去知道的词语,但罗尔斯都有赋予了它们新的内涵,诸如,正义,正义观,公平的原始状态,契约论等等,很简略地将书翻了一下,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哲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学等多门学科。初次接触这本书的第一章的前几节,虽然就像之前说的看不太懂,但是很感兴趣并且有耐心去研读,也希望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获取丰富的知识,懂得很多道理。

    罗尔斯在开篇论述正义的作用时就直接认为,人类社会的第一美德有两个方面,一是真理,一是正义,并且二者是不可调和、决不妥协的。其中,社会基本结构是正义的主题,人们在达成其他协议之前,首先要就社会制度的原则达成协议。然而这种缔约不是一种实际的历史行为,而是在假定的原初状态中的选择的结果,它是互相冷淡的个人在无知之幕背后的选择。下面,我想就公平正义原则的原始状态和证明进行简要分析。

    罗尔斯说过:公平的正义并不是一种完整的契约论。因为契约论的思想显然可以扩大应用于选择一种或多或少完整的伦理体系,就是说,扩大应用于一种把不但对正义而且对所有美德也同样适用的原则包括进去的体系。也就是说,正义即公平观以及它所体现的有普遍代表性的那类观点所涉及的范围是有限的。而且可能有人会提出类似的结论,这些结论可能更加吸引和新颖。然而要像罗尔斯一样,要证明这些具有相当普遍性的道德常识,尤其是具有理性上的说服力,却是异常艰难的。因此,我们只是在意罗尔斯的结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知道罗尔斯是如何证明的,即这些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只有这样做,我觉得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罗尔斯的思想;亦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一些错误与批评,因为罗尔斯在正义论中的论证体系是非常严密的,逻辑性非常强。

    首先必须对原初状态要有正确的刻画。原初状态相当于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然状态,它在历史上并不真实存在,它只是在思维中的一种状态,但是由它所得出的结论却对现实有巨大的作用和参考价值,我想这就是罗尔斯要提出原初状态的重要原因。罗尔斯是这样定义原初状态的:它是一种期间所达到的任何契约都是公平的状态,是一种各方在其中都是作为道德人的平等代表、选择的结果不受偶然因素或社会力量的相对平衡所决定的状态。当然,原初状态必须具有一定的背景环境,而且也会有一些可取

  • 7、 孙正义的头脑读后感

    篇一:《孙正义的头脑》读后感

    《孙正义的头脑》读后感

    通常,人们在制订一项计划时,总会采取“首先要做什么,接着再做什么”的加法模式。有那么一个人,他的思路则与众不同。他先设定好最终目标,再一步步做减法。“要实现这项目标,就要在达到目标的前一阶段做什么;而要做到这点,又要在它的前面做什么”。这种“倒推”的思路,极具实际意义,创造这种倒推思路的人就是孙正义。最近,抽空读了晓初老总推荐的《孙正义的头脑:成就软银帝国的商业法则》这本书,这是一部语录集式的著作。作者(软银社长室前室长三木雄信)怀着无比崇拜的心情,试图通过对孙正义日常言谈的记录和解析来发掘这位商界奇人的成功秘诀和软银帝国尊崇的商业法则。不想评说跌宕起伏的故事,此时此刻,从书中揣摩一下这样一位“教父”级人物的心思和智慧,实在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孙正义特立独行的个性和敢想敢为的作风在机会稍纵即逝的互联网时代是支撑软银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纠结和犹豫,也没有反反复复地调研和商讨,孙正义在某些重大决策上总是雷厉风行而又出人意料,正因为这样,他常常能引起人们的好奇与关注,也常常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这使我联想到中国企业界的几位大佬,有时候个人的魅力是左右企业成败的关键。书中有许多很好的观点,值得学习和借鉴,如“成为行业第一后会自然成长”、“达到最终目标的减法思考”等,不过,我最有感触的一条是“为了员工和客户誓当业内第一”。虽然这堆“老套”中有一些很多书都说过的道理,但这本书对他的语录给予较为充分的解读,并提供了他自己对这些道理的理解与执行的情况。“知易行难”,这本书相当实在。

    书中,我见到了一个在盛会“场面”上或平时报章媒体中所不能见到的他:一个既充满了勃勃雄心,懂得如何翱翔于高空,又善于脚踏实地的他;一个用激情、信念、个人魅力和慧眼缔造了一个神奇的网络帝国的他。正如马云所评价的那样:“他是个大智若愚的人,几乎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仿佛武侠中的人物:一、决断迅速;二、想做大事;三、能按自己想法做事。”

    孙正义的成功在中国,或者至少是在我们的国企中很难被复制,我们也许能够学习到一些互联网业内的商业规则和理念,但却无法像孙正义那样地去实践和运作,在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灵活高效的机制和体制也许是我们企业发展所最最需要的。聪明、专注、勤奋、富有洞察力,造就了这一天才。而坚强、勇敢和远见卓识为他赢得了辉煌的事业。他那天才的

  • 8、 《教育新理念》的读后感2000字

    现在,教育似乎是人人都看得见,人人都懂得的社会现象,对教育,可以说人人都有发言权。但是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要怎样才能获得成果?并不是人人都能说出个所以然的。

    教育是一门科学,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的目的在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把一个自然的人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既要教育以培养人为己任,那就该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本,一切为人服务。教育学实际上涉及的面很广,也很宽泛,当我们在研究教育是什么的时候,亦可以联系上社会学、哲学的范畴。对于我本人而言,更倾向于教育学与人类学的结合。人类学作为“研究人的科学”,教育作为“育人的活动”,两者建立成教育人类学。而此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研究的范围也很广,有关它的定义至今仍无定论。美国学者认为,教育人类学是一门应用人类学知识来研究教育的科学。而哲学教育人类学认为是一门应用从人类学角度来探讨教育与人的完整性的关系的科学。罗特在其名著《教育人类学》中下的定义是“教育人类学是探讨由人的本质到人的心灵和精神改变的一门学问。”无论如何定义,它真正体现了教育中人的本质和发展以及人的本质和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教育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全面的,教育的使命是艰巨的、光荣的。谁能把握住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处于主动地位。教育如何才能确定自己的定向。并使自己具有活力以吸引并使教育效果、过程和目标的价值?如何指导年轻人对待不断的信息爆炸,对待我们周围环境的严重恶化?如何帮助他们学习国际合作、有效的文化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意义?除了要掌握知识和思维过程以外,教育怎样才能促进人道主义、有效的学习以及发展平衡的个性,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热爱和在增强他们自己的文化特征意识的同时,使他们加深对不同文化、信仰、价值观的理解和赞赏?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教育究竟应该干什么?

    1、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

    1972年的富尔报告《学会生存》正式确定了原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处处长保罗于60年代中期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在经济方面,国际贸易、投资、技术转让的总量急剧增长,国际竞争加剧经济和贸易竞争地区化、集团化不断增强。而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少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越来越重。如此极不平衡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挑战,挑战已远远超过了个人、地方和一个国家,

  • 9、 《投资理念》的读后感2000字

    本书中给我们概括的投资理念为:立足价值 不疾而速 就是要追求长期稳定的复利增长,从中取得利润。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感觉和我的专业有关,并且关于投资我是不太了解的,所以想从中能学到点有用的。

    这本书从实际中讲起,从身边讲起,并举了一些例子,让我得到了更好的理解。这本书告诉我投资该怎么入手及一些技巧。

    从资金管理的角度看,每一次的成功都只会使你迈出一小步,但每一次失败却会使你向后倒退一大步,这种行业特征决定了你必须无条件的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所以我们要讲究成功率和绝对的把握,我们的目标是绝对收益而非相对机会。当然有风险是正常的,它是成功地基础。所以我们要懂得如何投资才行。

    多年的观察与实践告诉我,在证券投资过程中最低限度的减少错误才是巨大成功的基础,而不是在于抓住多少次机会。从负和博弈的角度看,他本质上是一种比拼失误少的游戏,这也决定了对手错误的估值才是我们成功运作的根本保障,这也就要求我们要首先立于不败之地(有足够坚实的安全边际),然后用尽各种方法诱导对手出错,或用超常的忍耐和韧性去等待对手出错。从性格上看,要有良好的控制情绪的能力,不然就会缺乏特立独行的价值判断能力,那么他就不能严格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更不可能驾驭对手的情绪,也就不可能调动对手的交易行为,那胜利就无从谈起。

    所以我们必须对每一次投资机会慎之又慎,宁可错过,不可做错。也就是说对盈利模型而言,稳定性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它的获利性。简而言之,稳定压倒一切。事实上,只要你有稳定的盈利模型和超常的耐心,复利会使你走上真正的成功。

    虽然我们期望市场应该让更多的人盈利,然而目前为止a股市场负和博弈的本质却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事实面前,任何人的利润必须建立在他人更大的亏损上,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须有一套稳定的交易策略,必须要有知行合一之内力;同时,就股市的博弈性而言,它遵从利益至上的原则。而这一点惟有将天时地利人和结合起来,将政策、资本和价值联系起来,方能达成。很多的政策、法规、社论、交易规则以及公开信息的改变,都是一种利益分配的引导。作为拥有充足资本的机构投资者,必须顺从政策的变迁,自觉遵从价值规律的指引,尊重并利用市场之涨跌循环。如今的市场流动性较强,倘若个别大资金拥有者抑或机构投资者忽略价值规律而迷信资金蛮力,这就是等于断了自己的后路。要运作成功必须遵从价值规律,必须善于借势借力,注重市场的认同度。一切资本的博弈

  • 10、 正义的作用——《正义论》读书笔记2000字

    正义的作用——《正义论》读书笔记2000字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德性,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德性一样。在罗尔斯看来,“正义”之于“社会制度”,就像“真理”之于“思想体系”,绝对不可妥协。某一历史时期的正义,一定是历史发展到这一阶段所能存在的最大的正义,否则,这种正义就不能称之为正义。针对于上述观点,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这样说,允许我们默认一种有错误的理论的唯一前提是尚无一种较好的理论,同样,使我们忍受一种不正义只能是在需要用它来避免另一种更大的不正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但无论历史如何更迭、人类社会发展到何种阶段,对于正义的作用,罗尔斯的观点非常明确。在一个正义的社会里,平等公民的各种自由是确定不移的,由正义所保障的权利决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会利益的权衡。罗尔斯似乎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一个社会,如果它是正义的,那么身处其中的人们所拥有的权利,相较政治的交易和社会利益的权衡,应该是第一位的。

    为了更好的阐述并解释自己的观点,罗尔斯建立了一种正义论。然后通过假设某一社会,继而引出了他的社会正义原则的概念,并将正义原则应用于这一假想社会中,让人们对正义原则有了初步的印象。这一假想社会,在《正义论》中,被这样定义。这个社会是由一些个人组成的多少自足的联合体,这些人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都承认某些行为规范具有约束力,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遵循它们而行动。然而,虽然在同一行为规范下,人们可以为了共同利益相互合作。但为了各自的利益,人们也有可能相互争执。由于这些人对由他们协力产生的较大利益怎样分配并不是无动于衷的,因为为了追求他们的目的,他们每个人都更喜欢较大的份额而非较小的份额,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利益的冲突。这时候,如何分配利益,从而消除冲突使每个人都满意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正义原则正是由此才有了存在的意义,它们提供了一种在社会的基本制度中分配权利和义务的方法,确定了社会合作的利益和负担的适当分配。

    于是乎,正义与良序之间就建立起了某种联系。在一个良序的社会里,尽管人与人之间各有所期。但在大家共同承认并遵守了的正义观的调解下,个人在获取利益时就不会伤害到其他人的利益。正如罗尔斯所说,一个社会,当它不仅旨在推进它的成员的利益,而且也有效地受着一种公共的正义观调节时,它就是一个良序(well-ordered)的社会。亦即,它是一个这样的社会,在那里:(1)每个人都接受、也知道别人接受同样的正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2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25

  • 2021-07-29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09-20

  • 2022-05-06

  • 2019-09-20

  • 2021-07-17

  • 2023-04-10

  • 2019-10-24

  • 2022-12-08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1-08-04

  • 2019-10-11

  • 2019-09-19

  • 2019-09-20

  • 2023-05-25

  • 2021-07-01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20

正义的理念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正义的理念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正义的理念读后感、2024正义的理念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