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正义不会缺席读后感 > 地图 > 正义不会缺席读后感,2024正义不会缺席读后感
正义不会缺席读后感相关栏目
正义不会缺席读后感热门栏目
正义不会缺席读后感推荐
正义不会缺席读后感

(共 3702 篇)

  • 1、 《正义不会缺席》读后感

    去年凤凰花开的初夏季节,喜获刘桂明先生的赠书---《正义不会缺席》。刘先生曾担任《中国律师》杂志主编,现担任《民主与法制》杂志总编辑。其新著《正义不会缺席》是一本新闻评论集,全书分为七个部分,依次是正义是一种表态:法律的追问、正义是一种表白:律师的思索、正义是一种表述:法律的困境、正义是一种表现:律师的境界、正义是一种表情:青春的救赎、正义是一种表达:错案的防范、正义是一种表情:封面的解读。作者以正义麦田守望者的启蒙情怀针对法律与现实、律师与制度,以及法治与理念等事件进行评述与思考,字字珠玑间能倾听到作者对公平正义的殷殷呼唤。阅毕刘先生的新著,掩卷沉思后,试着絮述对正义的些许浅思。

    希腊神话当中有一位扮演西方文明社会法律系统正义象征的天神角色。她就是远古希腊时代,当诸神与人类同在之时的法律正义之神赛美斯(themis)。在美国、欧洲及香港的法学院或法院门口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女神的雕像,或蒙眼或不蒙,一手持天秤或法典,一手举着利剑,或立或坐不一而足。她坐镇于西方各国的司法系统,现在中国有些法院也将她作为象征性的雕像,作为能发挥维护正义、作出公正裁决的精神象征,由此展现法律正义的权威,并使人民对该法院裁判的信服。在西方,法律及正义的概念并不是仅仅存在于法条与判决等文字记录上,它是有神的信仰在背后支持,授与并确立其权威的。

    有时候,我去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办案,常常会仰望那尊乳白色的正义女神雕像,心中不禁会涌起什么是正义之问。我想正义女神那把紧握的剑其实是可以隐去的,如果天平代表了每个人的良心,如果它真的可以平衡世上善行和罪恶的存在。然而,这种完满的自然理性永远只是一种理想,天平从未在平衡点上保持过一秒,我们能够追求的公正仅仅是一种主观感觉的近似。什么是正义零碎的拷问常在脑海无意中形成一段问道者和智者寓言式的对话。

    问道者和智者信步走在真理的路上,两人边走边进行苏格拉底式的聊天。

    问道者:你认为什么是正义?如何才能守望到正义呢?

    智者:正义,是一种行为表现,是一种心理状态。于我而言,正义则是理想。心存仁义、明辨是非,这是正义的心态;济弱扶贫,推广正义的普世善念,扬善惩恶,这是正义的行动。

    问道者:何谓善?何谓恶?

    智者:善者,从言从羊,祥也,善与义美同意。依循道义,实践美德、尊重伦理,是善的具体表现。恶者,从心亚声,过也。以任何形式进行伤害、侵犯他人权益,危害整个社会的过错行

  • 2、 正义不会缺席 观看守护解放西的感悟800字 【必备】

    不管是谁,其实都可以把《守护解放西》这部片当做自己的学习指南。在威严的背后,人民警察更扮演着指路人的身份,为我们指明了人生方向。那么,你看完《守护解放西》后,有没有什么感悟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收集整理的“正义不会缺席 观看守护解放西的感悟8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正义不会缺席 观看守护解放西的感悟800字(篇一)

    《守护解放西》并非只讲“奇葩事”,看一热闹、博观众一笑如此简单。

    它也讲犯罪背后,讲世间疾苦。

    有一件案子。

    同天接到两处报警,一处是内衣店失窃,一处是某商场发现一精神失常的女子。

    将精神失常的女子带回所里后,与内衣店监控一比对,原来偷窃内衣的就是该名女子。

    民警联系到该名女子的家人,她母亲赶来了派出所。

    这位母亲告诉民警:女儿之前精神上有些失常,去年她父亲去世后,问题就加重了。她自己又跑到深圳打工,还四处借钱欠了20多万的外债,为了还债,家里房子都卖了。这次带她来长沙就是为了看病,但她觉得自己没病就偷偷溜了。

    最后她母亲说:我要尽我所能借钱给她看好,看好病了就好好工作好好上班。

    一个朴实的愿望,却最能表达一位母亲最坚韧的心。

    正义不会缺席 观看守护解放西的感悟800字(篇二)

    廖某生性狡猾,面对犯罪,矢口否认。

    在他的描述中,这桩罪恶是两厢情愿的苟且,是酒吧里最常发生的事情。

    民警深入盘问时,他又闪烁其词。

    一起去的吧

    廖某不知道的是,这场询问,民警已经找来了受害者。

    根据受害人陈述,她到了厕所才发现廖某强行进入。

    她让廖某出去,廖某怎么都不肯。

    受害人又很急,只好让他背过身去。

    就在受害人上完厕所要穿衣服时,廖某的歹意才显现了出来。

    民警盘问他有没有使用暴力时,他又拒不承认。

    其实她应该是属于那种应该是属于那种很配合的 直到民警调出了监控,和受害人提供的伤势照片,他才伏法。

    回头想想,上面这些人也都是因为一己私欲,有意或无意地触犯了法律。 那些醉酒的人,为了口舌之欲,分不清日与夜的边界。 吸毒从犯听信了怂恿的话,尝试了x品。 不是说吸(x)可以减肥的吗 而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法律的惩处。

    民警出面的意义就在于,他们能及时规范触法犯案人员的行为。 除此之外,他们还能在民众之间散播法律观念。 就像上面抢100块钱的女人,她误以为付出了,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报。 她没有法律意

  • 3、 在场的缺席

    在这个大院儿里,人像什么?像猫,像狗,像耗子,就是不像人!颂莲低沉冰冷的声音向观众倾诉了她对所谓老规矩的痛恨与无可奈何。

    在整部影片中,老爷这个形象,就是陈家规矩的代言人,而站在规矩背后的,是更加庞大、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

    影片由始至终都没有让观众一睹老爷的尊容,或者用景深镜头模糊老爷的形象,或者用画外音的方式,来表现老爷出场。导演这样安排,并非为了丑化老爷这个形象,也并非因为他是个无关紧要的配角,相反的,老爷的形象在影片中十分重要:整个故事的发生与悲惨的结局都是由他一手造成的。

    老爷一次次的出场,虽然都是侧面的,但都有不同的、更深刻的表达效果。

    第一次,新婚之夜,老爷说:等以后,你就知道这捶脚的好处了,你就离不开它了。老爷缓慢的语调,使本来就压抑的气氛更加凝重,话里也隐藏着老爷以统治者身份自居的那种冷漠与高傲,暗示着颂莲的婚姻必然是不幸的,也揭示了她在这个大院里被统治的地位。为后来故事的展开,营造了悲哀压抑的氛围。

    在颂莲假怀孕被揭穿后,画面是四院的门前,老爷大骂颂莲的声音和家具被打碎的声音,从厚厚的墙那边传出来,彻底揭开了老爷伪善的面孔,也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凶残、没有人性的本质。

    让老爷缺席,暗示了在那时的社会中,封建礼教在无形之中统治者人们,让他们失去自由,甚至,失去做人的权利。这要比看得见、摸得着的统治与迫害更加罪恶,更加根深蒂固,更让人不寒而栗。

    作为统治着这个大家庭的人,老爷看似享受这一切,实质是在替封建礼教行凶。他把自己的家、家人甚至自己都毫不怜惜的奉献出来,充当封建礼教的祭品,到头来,不过是扮演了一个小丑,是一个十足的悲剧人物。

    在命运面前没有一个人是自由的,这是那个世界里,最大的悲哀。

  • 4、 父爱永不缺席读后感

    父爱永不缺席读后感

    今天,宋老师给我们在《读者》这本书中选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真人真事,真情实感非常感人。这篇文章就是《父爱永不缺席》,听宋老师讲完时,我很激动但同时又很伤感。我想,如果陈卫民不得尿毒症的话,他的儿子也不会承受那么多的苦,家庭一定会很幸福,他们一家人一定会永远在一起的。

    这篇文章讲述的事情是这样的:一位父亲陈卫民在广洲打工赚钱去养家,一次身体强烈疼痛,上医院检查竟然是尿毒症晚期,在检查后,他非常伤心,在那些日子里,每天都记下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以及他的想法他怀着悲痛的心情编织出了五封让人看了不禁悲伤流泪的信。第一封信中写出:告诉儿子不管妈妈做出什么决定都不要恨她,要尊敬她,要照顾她,因为妈妈所做的决定也是被逼的。未来2020年9月初中的信,第二封信中他说:一定要好好读书,改变命运的不光是知识,也有技术,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也有有一门技术,只有这样,出去工作才能立住脚,不会为了工作愁!2026年10月大学的信,第三封信中他的内容是他半生的经历,他把这些经历归成几类,来告诉教育他的儿子,这些内容是:对工作保持兴趣;对上司保持敬畏;对同事保持谦和;学会坚持;发现你身边的一棵棵大树。2030年工作第四封信:相爱简单,相守却是一门学问,要和你的妻子好好相处,要学会这种学问。第五封信2036年生子:这时你应好好照顾你的妻子,照顾好孩子,当孩子出生时你一定很开心很高兴。那时的心情一定是你妈生你时和我的心情一样:快乐,兴奋这五封信,不断地给他的儿子希望,也给了他儿子全部希望,他说的话很有哲理,相信他会永远在儿子身边。父爱永不缺席!这样的爸爸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觉得这个父亲太伟大了,和这个孩子比我真的太幸福了,我有一个美好的家庭,有爱我的爸爸妈妈,我一定要好好努力学习,用这篇文章做动力,创建美好的未来!

  • 5、 《父爱永不缺席》读后感

    《父爱永不缺席》读后感 今天,宋老师给我们在《读者》这本书中选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真人真事,真情实感非常感人。这篇文章就是——《父爱永不缺席》,听宋老师讲完时,我很激动但同时又很伤感。我想,如果陈卫民不得尿毒症的话,他的儿子也不会承受那么多的苦,家庭一定会很幸福,他们一家人一定会永远在一起的。

    这篇文章讲述的事情是这样的:一位父亲——陈卫民在广洲打工赚钱去养家,一次身体强烈疼痛,上医院检查竟然是尿毒症晚期,在检查后,他非常伤心,在那些日子里,每天都记下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以及他的想法.......他怀着悲痛的心情"编织"出了五封让人看了不禁悲伤流泪的信。第一封信中写出:告诉儿子不管妈妈做出什么决定都不要恨她,要尊敬她,要照顾她,因为妈妈所做的决定也是被逼的。未来2020年9月初中的信,第二封信中他说:“一定要好好读书,改变命运的不光是知识,也有技术,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也有有一门技术,只有这样,出去工作才能立住脚,不会为了工作愁!2026年10月大学的信,第三封信中他的内容是他半生的经历,他把这些经历归成几类,来告诉教育他的儿子,这些内容是:对工作保持兴趣;对上司保持敬畏;对同事保持谦和;学会坚持;发现你身边的一棵棵“大树”。2030年工作第四封信:相爱简单,相守却是一门学问,要和你的妻子好好相处,要学会这种学问。第五封信2036年生子:这时你应好好照顾你的妻子,照顾好孩子,当孩子出生时你一定很开心很高兴。那时的心情一定是你妈生你时和我的心情一样:快乐,兴奋......这五封信,不断地给他的儿子希望,也给了他儿子全部希望,他说的话很有哲理,相信他会永远在儿子身边。父爱永不缺席!这样的爸爸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觉得这个父亲太伟大了,和这个孩子比我真的太幸福了,我有一个美好的家庭,有爱我的爸爸妈妈,我一定要好好努力学习,用这篇文章做动力,创建美好的未来!

  • 6、 读《正义的诉求》有感:迟来的正义非正义

    迟来的正义非正义

    ----读《正义的诉求》有感

    应用法律系教师:丁芳

    《正义的诉求:美国辛普森案和中国杜培武案的比较》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达人/ 曾粤兴。该书是一本比较中美司法体制与辩护制度的作品。本书将美国著名的辛普森案和中国的杜培武案放在同一面显微镜下进行细微分析,旨在引出中美文化的差异和由此而导致的警察、法官、检察官权力的不同。最终,探讨出正义的真正涵义及不同制度下人们对正义的追求。

    辛普森案:美国著名的橄榄球明星辛普森被指控谋杀,被害人是其前妻妮可及前妻的情人,在被指控谋杀后,辛普森第一时间请其律师代理所有诉讼事宜,并聘请了被称为“梦之队”的明星律师团队为其辩护,诉讼遵循严格、缜密的诉讼程序和严苛的证据制度,最后辛普森被宣判无罪。其实,辛普森能够洗脱罪名,关键在于在美国的司法制度中,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获取的证据的效力,即著名的“毒树之果”法则规定。

    杜培武案:杜培武是昆明市公安局的一名警察,被怀疑杀害其妻子和她的情人。在案件调查的整个过程中,杜培武遭到了相关办案人员的刑讯逼供,最后不得不供述了自己的“有罪事实”。当发现真凶的时候,杜培武已经承受了26 个月的牢狱之苦,身心疲惫。当然此类案件绝对不止于此,“赵作海案”、“佘祥林案”等都是忽视程序正义所导致的冤假错案,我国在刑事诉讼中长期忽视程序正义,没有正确认识诉讼程序的真正价值和重要意义,是导致此类错案发生的重要原因。

    该书对上述两个案例的介绍,能看出两国的法律精神对于程序正义、结果正义的追求大相径庭,体现在刑事诉讼中便是对程序和实体的正当性的追求。尽管这很有可能会导致“错放一千,不冤一个”等大众从感性上无法接受的后果,但刑讯逼供带来的冤假错案让人细思恐极,虽部分当事人等到了沉冤昭雪,但迟来的正义非正义。

    从新的刑事诉讼法以及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来看,我国的法治体系正在处于慢慢健全、快步追赶的阶段,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将得到切实保障!

  • 7、 正义论读后感

    【篇一:正义论读后感】

    在写读书笔记之前,我想谈谈读了这本书几节之后给我的感受。拜读罗尔斯的《正义论》,个人认为理论性太强,又太深奥,大多没有读懂,只是了解了许多新的概念,虽然有的是过去知道的词语,但罗尔斯都有赋予了它们新的内涵,诸如,正义,正义观,公平的原始状态,契约论等等,很简略地将书翻了一下,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哲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学等多门学科。初次接触这本书的第一章的前几节,虽然就像之前说的看不太懂,但是很感兴趣并且有耐心去研读,也希望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获取丰富的知识,懂得很多道理。

    罗尔斯在开篇论述正义的作用时就直接认为,人类社会的第一美德有两个方面,一是真理,一是正义,并且二者是不可调和、决不妥协的。其中,社会基本结构是正义的主题,人们在达成其他协议之前,首先要就社会制度的原则达成协议。然而这种缔约不是一种实际的历史行为,而是在假定的原初状态中的选择的结果,它是互相冷淡的个人在无知之幕背后的选择。下面,我想就公平正义原则的原始状态和证明进行简要分析。

    罗尔斯说过:公平的正义并不是一种完整的契约论。因为契约论的思想显然可以扩大应用于选择一种或多或少完整的伦理体系,就是说,扩大应用于一种把不但对正义而且对所有美德也同样适用的原则包括进去的体系。也就是说,正义即公平观以及它所体现的有普遍代表性的那类观点所涉及的范围是有限的。而且可能有人会提出类似的结论,这些结论可能更加吸引和新颖。然而要像罗尔斯一样,要证明这些具有相当普遍性的道德常识,尤其是具有理性上的说服力,却是异常艰难的。因此,我们只是在意罗尔斯的结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知道罗尔斯是如何证明的,即这些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只有这样做,我觉得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罗尔斯的思想;亦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一些错误与批评,因为罗尔斯在正义论中的论证体系是非常严密的,逻辑性非常强。

    首先必须对原初状态要有正确的刻画。原初状态相当于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然状态,它在历史上并不真实存在,它只是在思维中的一种状态,但是由它所得出的结论却对现实有巨大的作用和参考价值,我想这就是罗尔斯要提出原初状态的重要原因。罗尔斯是这样定义原初状态的:它是一种期间所达到的任何契约都是公平的状态,是一种各方在其中都是作为道德人的平等代表、选择的结果不受偶然因素或社会力量的相对平衡所决定的状态。当然,原初状态必须具有一定的背景环境,而且也会有一些可取

  • 8、 《正义之心》读后感

    《正义之心》读后感

    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相信这碗鸡汤,除了我喝过之外,无数多人也满满一碗干下去过。这是天王巨星mj的歌词,影响了无数人。

    you tell me i'm wrong.then you'd better prove you're right.

    看完《正义之心》,我觉得我曲解了这句歌词。大多数人应该也曲解了这句歌词。如何解释我的感觉呢?我想起在中国流行最广的另外一句经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多人将这句话作为拒绝对方的要求时最理直气壮的理由。其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对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对别人的要求,要求自己的时候是真正的君子修身,要求别人的时候味道就完全变了。

    《正义之心》是让我受益良多的导师张有为老师推荐的书籍,买了一直断断续续看得很慢,这次趁旅行,在长途飞机上认真看完了。感受很深。不过因为人看书一般总是只能看到自己已经懂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这个和人的思维屏蔽有关,所以我的读后感可能有很多不足之处,大家权且一看,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书,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我主要总结了我觉得用得上的地方,还有我比较感兴趣的东西。

    1、直觉在先,推理在后。感性决定理性,先做了决定,再找理由证据来证明决定的正确性。我们可以相信支持己方的任何东西。

    2、与美好的事物或者词语放在一起,增加曝光率都能提升好感。

    1和2结合起来用

    直觉做出判断的过程是超快的,第一印象,一句话介绍自己很重要。我们的文章第一段应该为全文埋下一枚正义之心。

    如果需要正面直觉,试试总结一些阳光词汇。反之亦然。

    这样的文章需要在各大平台渠道反复投放。

    2、6大道德基础,关爱/伤害,公平/欺骗,忠诚/背叛,权威/颠覆,圣洁/堕落,自由/压迫。

    这6大基础中"关爱/伤害,公平/欺骗"是最常见的。这个应用有点复杂,但经常可以用来警醒自己,是不是被文字或图片陷入了激动的情绪中。很多公关包括我d都特别擅长运用。

    3、道德凝聚人心,群体追求同向,有时候会盲目,不知道自己的真正有益选择,而是道德情感做出了决定,并非理性决定。我们形成越来越大的道德共同体。并有进一步非善即恶的正义之心倾向。

    道德上我们分属不同的群体时,正义之心会坚持你对我错,不同的道德群体秉持的正义是不同的,这样永远无法沟通。记住了。先放下你的正义之心,适度的赞美对方,寻找共性,才是有效沟通的第一步。

    不要急于和骑象人辩论,骑象人阻

  • 9、 正义论读后感2500字:正义论读后感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自1971年问世后,在西方国家引起了广泛重视,被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政治哲学、法学和道德哲学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出版之后,受到热烈讨论,被列为不少大学课程的必读书籍之一。由它引发的各类争鸣或研讨文章,更是汗牛充栋,目不暇接。美国著名的政治学者罗伯特达尔表示:罗尔斯的著作在英语国家立即被承认是对政治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贡献。〈正义论〉一书之所以能起到如石击水的效应,关键在于它打破了西方政治哲学万马齐喑的冷清局面。西方政治哲学的衰落已是众所周知,专攻政治理论的学者爱麦伯恩斯说:在政治学说的阳光下没有多少新东西。这充分证明了西方传统思辨方法构筑的理论体系的困境。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则以其独特性和思辨性令人耳目一新。以上引自〈正义论〉的序。约翰罗尔斯(johnrawls1921-),美国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1921年生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1943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1950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以后相继在普林斯顿大学(1950-1952年)、康奈尔大学(1953-1959年)、麻省理性工学院(1960-1962年)和哈佛大学(1962-)任教,现为哈佛大学哲学系教授。〈正义论〉一书是罗尔斯积近二十年的努力思考的一部心血之作,它集罗尔斯思想之大成,把罗尔斯十多年来所发表的论文中表达的思想发展成为一个严密的条理一贯的体系即一种继承西方契约论的传统,试图代替现行功利主义的、有关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理论。有评论称〈正义论〉一书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罗尔斯所研究的社会正义问题涉及到广泛的领域。他是作为一个哲学家从道德的角度来研究社会的基本结构的,即研究社会基本结构在分配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决定社会合理的利益或负担之划分方面的正义问题。然而由于这一对象的性质,他在学科上就必然要涉及到伦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许多领域,而且,他所研究的问题又关系到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切身利益,因此,他的讨论就不仅仅为伦理学,而且为其它一些学术领域的学者所注目,甚至为一般公众所关心。美国社会处在一种危机之中,处在一个亟须调整关系的关口,而罗尔斯〈正义论〉中所探讨的平等自由、公正机会、分配份额、差别原则等问题,恰以一种理论的方式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推荐或期望。照罗尔斯的说法,他的理论是理想性质的,不涉及任何现实的制度和政

  • 10、 正义论读后感2500字2024 正义论读后感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自1971年问世后,在西方国家引起了广泛重视,被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政治哲学、法学和道德哲学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出版之后,受到热烈讨论,被列为不少大学课程的必读书籍之一。由它引发的各类争鸣或研讨文章,更是汗牛充栋,目不暇接。美国著名的政治学者罗伯特达尔表示:罗尔斯的著作在英语国家立即被承认是对政治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贡献。〈正义论〉一书之所以能起到如石击水的效应,关键在于它打破了西方政治哲学万马齐喑的冷清局面。西方政治哲学的衰落已是众所周知,专攻政治理论的学者爱麦伯恩斯说:在政治学说的阳光下没有多少新东西。这充分证明了西方传统思辨方法构筑的理论体系的困境。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则以其独特性和思辨性令人耳目一新。以上引自〈正义论〉的序。约翰罗尔斯(johnrawls1921-),美国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1921年生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1943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1950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以后相继在普林斯顿大学(1950-1952年)、康奈尔大学(1953-1959年)、麻省理性工学院(1960-1962年)和哈佛大学(1962-)任教,现为哈佛大学哲学系教授。〈正义论〉一书是罗尔斯积近二十年的努力思考的一部心血之作,它集罗尔斯思想之大成,把罗尔斯十多年来所发表的论文中表达的思想发展成为一个严密的条理一贯的体系即一种继承西方契约论的传统,试图代替现行功利主义的、有关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理论。有评论称〈正义论〉一书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罗尔斯所研究的社会正义问题涉及到广泛的领域。他是作为一个哲学家从道德的角度来研究社会的基本结构的,即研究社会基本结构在分配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决定社会合理的利益或负担之划分方面的正义问题。然而由于这一对象的性质,他在学科上就必然要涉及到伦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许多领域,而且,他所研究的问题又关系到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切身利益,因此,他的讨论就不仅仅为伦理学,而且为其它一些学术领域的学者所注目,甚至为一般公众所关心。美国社会处在一种危机之中,处在一个亟须调整关系的关口,而罗尔斯〈正义论〉中所探讨的平等自由、公正机会、分配份额、差别原则等问题,恰以一种理论的方式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推荐或期望。照罗尔斯的说法,他的理论是理想性质的,不涉及任何现实的制度和政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25

  • 2021-07-29

  • 2019-09-20

  • 2023-06-30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4-10

  • 2019-09-21

  • 2022-12-0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08-04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3-05-25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1

  • 2022-04-14

  • 2019-11-12

  • 2019-09-20

  • 2023-02-24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0

正义不会缺席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正义不会缺席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正义不会缺席读后感、2024正义不会缺席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