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心得 > 曾国藩野焚经典感悟 > 地图 > 曾国藩野焚经典感悟,2024曾国藩野焚经典感悟
曾国藩野焚经典感悟相关栏目
曾国藩野焚经典感悟热门栏目
曾国藩野焚经典感悟推荐
曾国藩野焚经典感悟

(共 9229 篇)

  • 1、 [跟我写读后感]曾国藩野焚读后感范文集锦(8篇)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跟我写读后感]曾国藩野焚读后感范文集锦(8篇)”,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曾国藩野焚读后感 篇1

    一直以来,想认认真真读一本书,可惜事务繁杂,定不下心来。一日,偶然看到《曾国藩家书》,翻之,字行间话虽短,然语言精练,读之令人深思。

    曾国藩作为大儒,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其学识之博、见识之远,在中国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家书中体现的“仁”、“礼”、“慎”等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现在来看也十分具有积极的意义。

    曾国藩在家书中写到:正人先正己,时刻不忘修身养德。曾国藩说修身养德的关键是:诚、静、谨、恒。诚为诚实、诚朴,为人表里一致。静,指的是心、气、神、体都处于安静放松的状态。谨,主要指言语和行动上的谨慎,不打诳语,不讲无根据之话,不做无胜算之事。恒,指的有恒心,生活有规律,做事有毅力。这些往往是我们现在社会所欠缺的,君不见,部分高官大吏因腐败深陷囹圄,自身的原因就是不注意修身养德。“常存敬畏之心,则是载福之道”、“多见自己过,少见他人非,不思他人得,却防自己贪”,敬畏规矩、修身养德才是我们处事应有的标准,有了这样的标准,我们才能够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地做人,而且能够做到修而乐之,修而有为。

    我们应该用“入世精神以办实事,体老庄以寄闲情,由中国文化中培养见地,从传统道德中汲取力量”。以普通出身,凭自我奋斗,立大志,修炼人格,以大气度做事,以收敛态做人,认准目标,用“屡败屡战”的精神修炼心态,端正心态。

    曾国藩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曾国藩对读书的态度。并且他还认为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而他自己更是每天必读书十页,写百字,记日记,而且逢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雷打不动。并且读书时“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正是这种读书持之以恒的精神让他在文采方面的造诣连毛泽东主席都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克己复礼,修身养德,谨小慎微,非要做一大儒,生活会收获很多快乐。

    曾国藩野焚读后感 篇2

  • 2、 曾国藩三部书之一《野焚》读书心得500字

    一个人是好还是坏,不是简简单单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而是需要客观的评价,有时候,有人说好,也有人说不好!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位被后人争议的人之一!那么,你在看了曾国藩的《野焚》之后,有什么感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三部书之一《野焚》读书心得500字,供大家参考。

    曾国藩三部书之一《野焚》读书心得500字(一)

    掩卷《曾国藩:野焚》,心野起伏,不得平静。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压力,万事务清务尽时能劳烦多少心力,不敢想象。

    从孔孟朱理,到申韩法学,在这一册,曾又到了黄老之道。为什么杂用黄老,唯曾缺少黄老,等黄老之道指导他的知行时,他又有了别一番力量,就象游戏里的失血补回,失的更少了,补的更快了,生命力更强了。

    岐黄医世人之身病,黄老医世人这心病。黄老之道,当读《老子》《庄子》,曾可以倒背如流,但他听丑道人“结合这些年来的人事纠纷,再认真细读十遍”一番话后,静下心来,再从老庄中悟出从前未悟出之道理并践之。“柔胜刚,弱胜强”。

    他认为书屋里的滋意的快意,终会导致损害。“如果不是自己亲身体验过,在书斋里,在六部签押房里是无论如何也设想不到的,它们对事业的损害,大大地超过了一时的风光和快意”。此言正如政府机关,一味借体制之便高居快意用权,沉不下去受些磨砺,终不能理解黄老的妙处。肃顺拉拢曾告之在圣上面前保举其江督之职时,他未与肃顺有书面的答谢,足见他对个中复杂关系的指臂洞察。

    所以,“明用程朱之名分,暗效申韩之法势,杂用黄老之柔弱”,正是这一册书里曾的心性和行事逻辑道路。

    曾中堂的精进,在这一册中也是让人震撼。人不是随随便便成功的。诸如,他在军务繁忙时集《经史百家杂钞》,每日看读写作,临《清爱堂帖》,坚持读史十页,等等。学不会,但可以学得象。日拱一卒,日省一事,即可。

    另外,他的“举止稳重,发言訒讷”,也是我要好好体会学习的。

    曾国藩三部书之一《野焚》读书心得500字(二)

    近来不忙,却有一些乱心的事。细读了《曾国藩·野焚》,不由心境大开,人也爽朗的笑了。曾国藩乃异人,毛主席对其有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的评价。所谓各取所需,我从中看到和领悟的并是不如何立事立业成功,而是他从困、乱、病、急、苦的逆境历练中实现自我超越,破茧成蝶的完美嬗变。

    一篇好文章或是一部好书之所以传世,除其整体构思、语

  • 3、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

    1、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2、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3、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4、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5、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6、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7、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8、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9、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0、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11、甘苦自得。

    12、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13、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14、好谈己长只是浅。

    15、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6、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7、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18、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19、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20、侍亲以得欢为本。

    21、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22、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23、人德八本:“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一有恒。”

    24、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25、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26、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7、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28、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29、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30、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31、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32、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33、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34、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35、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36、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37、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38、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39、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40、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41、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42、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43、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 4、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句摘抄

    曾国藩家书摘抄,曾国藩家书名言名句摘抄,欢迎阅读赏析和点评!

    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

    2、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3、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曾国藩

    4、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曾国藩

    5、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6、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曾国藩

    7、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8、曾国藩语录:1,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2,为人不可过于聪明。3,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4,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5,不可轻率评讥古人。6,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7,另起炉灶,重开世界。8,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9,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时。1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

    9、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曾国藩

    10、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曾国藩

    11、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曾国藩

    12、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国藩

    13、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14、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曾国藩

    15、人生莫惧少时贫。——曾国藩

    16、【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看三个地方】第一,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二,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第三,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曾国藩

    17、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曾国藩

    18、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9、①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②勿以小恶弃人大美

  • 5、 关于藤野先生心得感悟

     善于发表感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当我们结束一段旅程或者经历一些事的时候。若是被触动了内心,就可以写篇感言发表想法,感言让每一天更加精彩。以下是由读后感大全为您带来的藤野先生心得感悟,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藤野先生心得感悟 篇1

    上周,我们学习了《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它选自于鲁讯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这篇课文写的是:青年时期的鲁迅先生去日本留学,当他来到东京时,却失望至极,他看到清国留学生生活的污浊,失望以及不满。当他来到仙台时,受到了特殊的待遇,这里的学校对自己不收学费,还为自己食宿操心。接着,鲁迅便遇见了改变自己一生的老师—藤野先生,在这里作者又与藤野先生之间发生了几件事情使鲁迅学医的信心转变了。第一件是先生为“我”添改讲义,这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认真态度。第二件事是藤野先生为“我”纠正解剖图,而鲁迅只将解剖图中的一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藤野先生就给改正好了,这表现了先生的细心与认真和对学生严格的品质。后来,藤野先生又关心起“我”的解剖实习,表现了他的热情与诚恳。接着,藤野先生又了解女人裹脚的事,这又表现了先生的求实精神。

    在鲁迅身上有两件事真正使他改变志向。一件是匿名信事件,另一件是看电影事件。“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是鲁迅先生擅长的反语,表达了自己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受到的极大震动,以及改变志向,弃医从文的决心。从这以后,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作者认为应该从精神上救国民,即使身体再健壮,也改变不了愚昧的思想,只有从精神上唤起国民的觉醒,才能救国。

    从这篇文章中,我学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思想,也知道了人一生中不能没有导师。

    藤野先生心得感悟 篇2

    我不知为何,读完《藤野先生》这一篇后,我感到很沉重。初看题目本以为文中描述的是中国学生会认真听取国外的知识,壮大中国。但我看到的更多是清朝留学生的污浊与无能,我对他们十分失望。我憎恨那群愚昧无知的畜生!

    文章才开端,就看到这些清朝留学生在上野公园上学跳舞的喧闹,鲁迅先生对此甚为厌恶,我也一样。都说“时代造英雄”,但我现在认为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我们的老师说,鲁迅先生最善讽刺,起初还有不解,但读完文章才懂。可能现在辱骂国人可能会挨打。但我想说,鲁迅先生骂得好,字里行间无不刻画出清朝留学生的

  • 6、 有关藤野先生心得感悟

    在我们参加非常重要的场合比如颁奖典礼时。我们都会有一些重要的感言去发表,感言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去表达这些难忘的想法,你知道感言该怎么写吗?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藤野先生心得感悟”,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藤野先生心得感悟 篇1

    在日本的仙台,在仙台的医学院,当中国学生欢呼雀跃,为中国人被枪毙而快乐时,那些人的可耻,我时常不能忘怀……

    鲁迅,一个多么响当当的人啊,可是你们又知道吗,在一切的成功和荣誉的背后,是主人用汗水和辛苦积累回来的。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内战爆发,鲁迅以留学生的身份在日本学医。

    在去到日本的第二天,他到了仙台,见到了对他人生有最大改变的人—藤野严九郎(藤野先生)。在文中,作者注重写了坐在后面的上一学期的留级生嘲笑藤野先生的话语,着重突出了中国人对日本教师的藐视,读完这一片段,我颇有感触:即使日本人对中国人发动侵华行动,但是那也不是藤野先生入侵的,也不是他提议的,何以你对日本人如此恨之入骨,以致扰乱纪律,要知道,即使日本人有坏人,那么也有好人,就像中国有像董存瑞那样的革命烈士,那么也有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坏人,当中也有一部分中国人,可以看出,好坏是不分国界的。

    藤野先生的为人很好,这一点在文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叫鲁迅去办公室,用慈和的语气教导鲁迅,这是一个多么友善的教师,即使对待仇国的学生,日本人依旧那么友善地对待他们,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甚至那些上课讲他坏事,扰乱纪律的学生,下课也不追究他们,这样的品质,从何能找到?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鲁迅也开始了第二年的学习,在这一段学习过程里,我对中国留学生的认识又深了一层。其实,藤野先生是教他们两年的,在第二年里,由于学习需要,必须要使用视频教学,而视频中又有日本人战胜俄国军的片段,而俄国人中又插杂着中国人给俄人做侦探,每当看到中国人被拉去枪毙时,中国留学生总是欢声雷动,欢呼雀跃……当我看到这里时,总会有一股莫名的愤怒涌上心头,我为中国有这样的渣滓而愤怒,族人,同胞惨遭杀害,居然还能笑得出来,毫无羞耻之心……

    回到中国后,鲁迅把藤野先生的画像挂在书台前,让他时刻警戒着自己……一对仇国师徒尚且如此,更何况自己人。

    藤野先生心得感悟 篇2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感情,鲜活的人物形象,回味了鲁迅先生一生漫长的路途。虽然有些晦涩难懂,但还是让人感触颇深。

    鲁迅留学日本时的中国,正处于

  • 7、 黛玉焚稿读后感

    黛玉焚稿读后感(一)

    喜欢看《红楼》,却不是因为宝黛的爱情。

    说来很奇怪,女人喜欢看《红楼》多数是因为爱情的份额居多,但是从小看《红楼》却是因为那份曲终人散的悲凉。

    家庭的起落对现在已经成年的我影响越来越淡了,但是白茫茫的大地一片,宝玉失魂落魄的颠倒步履,熙凤风雪压顶的凄厉呼喊却始终是难以忘却的记忆,心里的某个地方,不经意的仍然会疼。

    宝玉出家前手中的那盏破马灯还在风中瑟瑟吧,青灯古佛,何必历尽世间的苦方才想起那句遥远的阿弥陀佛。

    只是在这场巨变之前,一缕香魂已黯然而逝,含着悲,含着怨,含着满腔对爱的无奈,黛玉怒焚其终生心血凝就的诗稿,咯血而死,正是应了她中秋赏月自对的诗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一个女人该为爱情付出多少?

    我不认可很多人对黛玉的评价,黛玉的清高在现在的社会的确几无立身之地,可是黛玉对待感情的真和痴又有几人能够承担?况其才华又有几人能比?只是她的心更敏感更细腻罢了。

    矫揉造作,使小性,爱耍小心眼,这只是女性的某些特质而已,难道这个世界都要让女人变得象男人一样才有趣吗?这个世界设立了男人和女人,每种人类就应该认同自己的特点,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大家都看得赏心悦目不是很好吗?所以女人的精致无可厚非,女人的女人气更是理所当然。

    只是黛玉心里的苦无人可知。

    红评家总是认为黛玉零落的身世、多病的弱躯是其忧郁的来源,其实我想说有些人可能生来即带有某些特质的,无可逃脱,就像尼采的母亲所说:尼采出生的时候眼睛里含满了全人类的悲哀。这样的孩子,这样的眼神。黛玉的冷和傲是其与生俱来的天赋,只是这个天赋让她饱偿了爱情的苦。面对喜欢的人矜持不前,表面上一湖春水波澜不兴,但是内心的爱却是要化为泪浸湿鲛绡,化为血染透白绫。

    青春少女的爱,纯真的不能碰,却也伤的不忍回首。

    16岁的花季少女,纷繁芜杂,一样忧郁的眼神,一样骄傲的外表,到了30岁后的历经人事,沧桑几遍,褪去了青涩的外壳,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悟和豁达。只是黛玉没有走出来,黛玉选择了黄土一抔掩风流,不管她的锦囊收得了多少落红艳骨,世界尽头的香丘林妹妹随之而去了。

    只落得俗人还在这世间游。红尘万丈,怎一个断字2020了得。

    黛玉焚稿读后感(二)

    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伤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

  • 8、 《藤野先生》读后感悟集锦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藤野先生》读后感悟集锦,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藤野先生》读后感悟 篇1

    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串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这些如文章开头第一句就写“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是紧接《朝华夕拾》中的前篇《琐记》的。在《琐记》中,作者写到在南京求学时一片“乌烟瘴气”,什么也学不到,“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本篇由东京写起,觉得“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接着以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反衬出作者寻求革命真理的热切心情。

    描写作者回忆起“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描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同时交织着对自己的责备和对老师感激心情,巧妙地突出了作者为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描写看电影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目的就是为寻找救国的道路。

    总之,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见、相处、相别的过程,也正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不断发展的过程。

    他只身到仙台学医是出于爱国主义激情,后来也正是由于作者怀着炽烈的爱国主义,才与藤野先生结成深厚的友谊,最后也正是由于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他毅然离开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读后感悟 篇2

    在一个夜晚,我翻开了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有一篇是《藤野先生》。文章描写的是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虽然是一个日本人,但却教会了鲁迅许多知识。

    在文中,鲁迅通过对留学日本生活时的回忆,以深切怀念之情,热烈赞颂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的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藤野先生黑瘦黑瘦的,长着八撇胡

  • 9、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大全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大全

    虫友/王小馔:90后,热爱阅读、旅行,人民教师,喜马拉雅电台主播。

    20170626读书笔记:

    治家八事,缺一不可: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八字是曾家历代的家规。蔬:蔬菜。星冈公曾说:凡是自己亲手种植亲手采摘的菜,吃起来也会觉得分外可口。在古代,许多文人都热爱田园生活,所以写出了许多歌咏田园生活的诗篇。而如今身居都市,人们早已忘记了对自然的向往,更多的是拥挤的人群,一味地追求高官厚禄。因此,人们多数都背负着更多的压力,让自己陷入了心灵的负荷中。人们都说,要有自然之心,其实也就是让人们对田园生活充满热爱,这未尝不是一种修身的重要因素。鱼:鱼与人之间的关系象征兴旺气象。家中养鱼是一种兴旺的象征。猪:猪乃农业的主要副产品,居家过日子以猪为经济来源。早:起早。这是星冈公最为提倡的生活习惯。也是曾国藩遵守的家风。他曾说:“戒惰莫如早起。”要想戒除惰性,早起是最有效的办法。扫:打扫房间。打扫房间能起到培养一个人独立生活及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的作用,还能起调节情绪的作用。书:读书。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诗句。不管是耕读之家还是富贵人家,如果没有读书,就是一种缺陷。正如孔子所说:“三日不读书,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考:祭祀。人无孝行便绝无善行,祭祀祖先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所以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宝:善待亲戚族里。星冈公说:“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抬举,那是没有价值可以计算的宝贝。”所以善待别人也就等于善待自己。以上可见,曾氏家训不失为我们生活中的指南,我们应借鉴并加以效仿,相信我们的生活也会兴旺起来。

    20170627读书笔记:

    银钱、田产最易长骄气、逸气。曾国藩在这封信中,强调了银钱、田产最容易滋长骄气和惰性,所以家里千万不可积存过多的银钱,也不要置办田产,只要后代努力读书,绝对不怕没有饭吃。也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曾国藩认为,子孙拥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能力最重要: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所以自立。无独有偶,晚清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说过相似的一段话,他说:“儿孙贤过我,留钱做什么?儿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有人总结曾国藩具体的成功经验有以下三条:第一,对于子孙,只求其读书明理,不求其做官发财,甚至也不求其早日成名。第二,绝不为子女谋求“特殊化”待遇。第三,无论在读书或做

  • 10、 读书模板:《野天鹅》读书个人感悟

    通过《野天鹅》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要像故事中的小公主学习,遇到困难要迎刃而上,不能退缩。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一直坚持,就一定能成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野天鹅》读书笔记个人感悟,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m.dhb100.com

    《野天鹅》读书笔记个人感悟1

    读完《野天鹅》,我知道了这个童话故事通篇都是围绕小公主舍己救兄这个主题展开的。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小公主的十一个哥哥因受魔法的迫害,变成了十一只“野天鹅”。为了营救哥哥们,小公主只有用荨麻编织成披风,让哥哥们穿上,哥哥们才能恢复本来面目。这谈何容易?

    在采摘荨麻时,手被灼成许多水泡,她强忍疼痛日夜不停地编织披风。荨麻用完了,又悄悄地去墓地采摘。因“犯禁”即将被处死。处死前,又不能为自己辩解。因为在第十一件披风完成之前,只要从她口中说出一个字,哥哥们就得全都丧命。

    当她被押赴刑场时,还在不停地编织披风。当柴堆即将被点燃时,她终于编织完最后一件披风。随即,她一边抛出十一件披风,一边诉说自己的清白,在说明事情的真相之后,十一位王子的魔法被解除了,兄妹十二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小公主在危险时刻首先想到的是亲人,这种舍己救兄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野天鹅》读书笔记个人感悟2

    今天上语文课,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童话故事,名叫《野天鹅》。

    老师说它是节选自安徒生童话里面的一篇,主要内容就是讲诉了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特别和谐的国度里面,住着非常幸福的一家人。其中包括一个国王,一个王后,十一个王子和一个公主,他们住在那个城堡里面,过着幸福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一天王后突然病逝,十一个王子和一个公主失去了母亲,国王只好重新娶了一位新王后。可是谁知新王后特别歹毒,她利用魔法将王子们变成了野天鹅,二公主也被变得很丑。为了解救十一个哥哥,小公主不得不历经艰险,承受着极大的痛苦,终于得偿所愿。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要像故事中的小公主学习,遇到困难要迎刃而上,不能退缩。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一直坚持,就一定能成功。

    《野天鹅》读书笔记个人感悟3

    我最喜欢读《安徒生童话》,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野天鹅》。

    幽幽细语,创造绵绵之章;平凡语句,诉说动人故事。这就是童话的概念。《野天鹅》更令我体会到童话流淌出的滚滚清泉。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艾丽莎”。艾丽莎与11个哥哥感情至深

  • 2021-11-22

  • 2019-10-29

  • 2022-11-26

  • 2019-09-28

  • 2019-11-06

  • 2019-09-23

  • 2019-09-20

  • 2023-02-26

  • 2019-09-20

  • 2019-11-12

  • 2023-02-14

  • 2019-10-11

  • 2019-10-11

  • 2021-07-26

  • 2019-10-11

  • 2019-10-24

  • 2023-06-01

  • 2023-05-04

  • 2019-09-28

  • 2019-10-29

  • 2023-02-06

  • 2019-09-21

  • 2022-02-24

  • 2022-10-13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10-19

  • 2023-02-23

  • 2022-04-02

  • 2023-02-10

  • 2023-02-23

  • 2019-10-11

  • 2019-10-24

  • 2022-01-21

  • 2022-04-03

  • 2023-05-23

曾国藩野焚经典感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曾国藩野焚经典感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曾国藩野焚经典感悟、2024曾国藩野焚经典感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