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 > 地图 >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2024曾国藩传记读后感范文,曾国藩传记读后感大全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相关栏目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热门栏目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推荐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

(共 3406 篇)

  • 1、 曾国藩 读后感(3)篇
    曾国藩 读后感 第(1)篇

    历时一个月,终于读完了唐浩明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写篇随笔,也算给自己个交代。真的是长篇,3479页,我中间几次想放下穿插读点别的,耳边老是响起这个神明的老头子“不读完一本就不要读下一本”的教诲,那双犀利的三角眼睛也仿佛在注视着我,于是不敢造次,乖乖把它读完了。小说写得真好,百度了一下作者唐浩明的身世,湖南人,他的父亲是蒋介石离开大陆前的最后一任机要秘书,难怪文笔了得。毕竟,这是一本小说,小说就难免有虚构成分。为了解真正的曾国藩,延伸阅读了《曾文正公嘉言钞》和《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读这两本更需定力,因为会觉得自己是个文盲),读罢对曾公佩服得五体投地,正如一幅对联评价的那样: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曾国藩出身农家,没什么背景,资质也并不高(六次落第),完全靠自己的能力与见识拜相封侯,给普通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成功范本。曾公有一套系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和实践教程,普通人无需面面俱到地学习,单就处世哲学,哪怕只学一成,也会受益终身。一是严于律己。曾国藩认真践行其祖先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家训,他师从理学大师唐鉴,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自我审视和自我批评,提出了“慎独论”。他说:“一天没有进步,就会一天天退步。”他给自己制定了修身养性读书学习方面的《日课十二条》,无论多忙,都持之以恒,不断完善自己。他奉行“当日事当日毕”,因为“凡是那些当天必须处理完的事,一旦拖拉,以后再想补救就很难了。”他经常逼自己,他认为“世上的事不做任何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几乎没有,被欲望或利益驱动而成功的占一半,被激或被逼而成功的也占一半。”二是宽以待人。在自我修养方面他要求比别人强,但他不喜欢与别人争强好胜。“一辈子为别人让路,自己并不会失去半步路;一生为别人祈福,自己也不会损失一尺布。”这也是经历一番挫折得出的结论。年轻时的曾国藩也是个年轻气盛、睚眦必报的主儿,曾一折参倒了江西巡抚陈启迈,当然也因此加深了与江西官场的嫌隙。示强之后的曾国藩并不顺利,经过深刻的反省,他大彻大悟,不再与当地文武为敌,不再单枪匹马地干,明用程朱之名分,暗效申韩之法势,杂用黄老之柔弱,以柔克刚,以退为进,走进了事业和人生的新境界。三是信念坚定。思虑周全,遇大事三思而后行,认准了的事就去干,不犹豫、不纠结,快速付诸行动,“打脱牙和血吞”,忍辱发愤,徐图自强。曾公最喜湘妃竹,

  • 2、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做个笨人

    对于近代的人物中,相信你一定认识曾国藩,他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能够下很大的功夫和毅力去做事情。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做个笨人,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吧。

    现实当中,人们常常把哪些记忆力不强、不擅长遣词造句和数字运算的人称之为笨人。这些笨人在学生时代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功课学习上,却成绩仍然不太好;长大之后做事情,也不太会找一些比较讨巧的方法,总是一板一眼、按部就班,爱较真、认死理儿。

    在常人眼中,他们总是耗费大量的时间做一些看似没有太多效果的基础工作,让人觉得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事倍功半,有时候人们甚至会嘲笑他们,认为他们很傻。但是,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一旦这些笨人把他们肯下苦功夫敢较真儿的特点充分发挥,往往却能够厚积薄发,取得一番成就。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例证。

    曾国藩的读书天分并不是很高,脑子也不是十分聪颖。他十四岁岁参加科举考试,连考七次才考中秀才,而且是全县倒数第二名,而他的父亲更是直到四十三才勉强考中一个秀才。还有有一个关于小偷与曾国藩的笑话,讲的是小偷去曾国藩家躲在房梁上偷钱,正好碰到曾国藩在屋里背书,背了两三个小时还是背不过,而小偷却背过了,直气得小偷下来数落曾国藩脑子太笨。

    但正是因为笨,所以曾国藩肯下苦功夫做事情。

    因为笨,所以曾国藩在读书的时候每天早起晚睡、用工苦读,从不敢有丝毫怠慢。他读书的宗旨是不完全理解一句话,绝不看下一句话;不读完一本书,绝不看下一本书。他虽然连考七次才中秀才,但是每一次考试之前,他都作十分详尽的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一旦他突破的那个制约的临界点,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他的科举之路也印证了这一点,中秀才之后两年,曾国藩考中举人,又过四年中进士,又过两年中庶吉士、点翰林,成为国家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再之后十年七迁,累升至刑部侍郎,从二品,副部级官员,创造了清朝官员升迁史上的一个奇迹。

    因为笨,曾国藩做人始终谦逊低调,宁可自己吃亏,也从来不沾别人便宜,也不争强好胜、好勇斗狠。为了争夺中兴能臣的殊荣,左宗棠会会时不时的会抨击讽刺曾国藩;曾的学生李鸿章也常因为官场利益而不时的和他打痞子腔、耍心眼。但曾国藩却从未和左宗棠打过口水仗,对他的学生李鸿章也是自始至终爱护有加。而他宽厚的人品,也使得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大批的能员干将,最终成就了他平定洪杨叛乱、开启洋务运动的宏达业绩。

  • 3、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3读后感书评欣赏

    相信很多朋友对曾国藩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在近代史中,这是一个历史名人。张宏杰在著作《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3》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曾国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本书呢?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来欣赏吧!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宏杰先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家。复旦的历史学博士和清华大学的博士后,已出版了明朝、清朝、朱元璋、曾国藩的若干作品。

    这本书分为五个章节,细数了湘军之父曾国藩与湘军之母胡林翼的事事相顾、彼此一家、既生左 何生曾与左宗棠的一生恩怨、为何在众多弟子中偏选中了非嫡系、非同乡的李鸿章作为接班人、曾国藩与绝无良心科第一名沈宝桢的是是非非以及曾国藩与李元度之间的万钧雷霆和雨露春风。其中更穿插了太平天国、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诸多历史事件,在那个滚滚洪流的大背景下,这些人如何参与历史进程并在其中发挥影响力。

    与众多戏说与野史不同,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接近真实,作者写作时从故纸堆里求考证,所有的论据基本都引用于曾国藩撰《曾国藩全集 日记》,左宗棠撰、胡林翼撰以及前清和国外作家当时的作品,作者解读文言文,并相互印证,颇体现了严谨的治学、写作之风。

    一、我们对曾国藩的误读

    一般来讲,在不少人心中,曾国藩这个人往往是权谋的代名词,感觉是一个老谋深算、老奸巨猾的奸雄。作者指出,事实上,这存在很大误区。曾国藩待人的原则,并非权谋而是至诚。曾国藩有一句名言: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二、对待同事和下属的三个锦囊妙计

    曾国藩以拙诚为原则,其第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绝不用权术,他认为,多讲正话、直话、实话,虽不见得喜于人,但久之人自能亮其心。

    第二点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如果要在世间立人立事,则必须要帮助别人站得住、有所发展,给别人创造机会。事实上,曾国藩在保荐推举下属方面,用不遗余力已经远不能形容了,他推举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几乎耗尽了全部心力。曾国藩的部下有二十六人成为总督、巡抚、尚书,有五十二人成为三品以上大员,难怪有人说所谓湘系文武错落半天下,天下一半的官员都是曾国藩的部下。这倒暗合了我们现在常讲的共赢与成全别人、成就自己的平台赋能。

    第三点就是宽恕。经过不断的磨砺,曾国藩拥有了博大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别人,甚至一直以德报怨。曾晚年反复告诫自己的儿子就是避免嫉妒和贪求,必须加强自我修炼,克制自己的嫉妒之心和

  • 4、 党员《曾国藩》读后感

    党员《曾国藩》读后感

    展如

    第一次接触曾国藩这个名字,是在《曾国藩血祭》(唐浩明著)的封面上。那时正上初中,对曾国藩没有太多的认识。倒是那本书的封面上“血祭”两个字,颜色血红,字体又大,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封面,特别醒目,让人印象深刻,无故对曾国藩留下“这是一个坏人”的印象。再次接触曾国藩,是在高中历史课本上,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剿灭太平天国的功绩和天津教案所受的屈辱,没有过多深入。

    直到大学毕业,在工作中偶然翻看张宏杰撰写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给曾国藩算算账》等系列书籍,让我对曾国藩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年少无知时简单的好人坏人判断,到全面、立体、多向度深入认识,我心中的曾国藩逐渐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灵有性起来。即便在曾国藩去世一百四十余年之后的今天,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依然不断在从曾国藩一生的处世为人中汲取养分,以指导我们当下的学习工作生活。

    结合个人的实际,我认为学习借鉴曾国藩的处世为人之法,对于普通党员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有三点意义:

    一是修身务必从严。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一例外都特别注重修身。曾国藩每天必写日记,对自己持身敬肃、说活谨慎、爱护身体、求知练字、外出应酬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真实详尽的记录。在《曾国藩家书》中,时常看到曾国藩为没能管住自己出外喝酒应酬、听戏下棋等事,回来以后后悔不已,反躬自省严厉自责。甚至有的时候往往出了一点特别小的问题,也要在日记中深刻检讨一番,绝不姑息自己。

    另外,曾国藩严格执行与自己的约定,认真完成每天的日课,包括每天要写多少字、看多少页书等,他都有一个确定的“小目标”,当天不把任务完成誓不罢休。正式凭借着这份“顽固”的坚持,他读通了二十三史,读遍古今著述,成为了一个大学问家。看着曾国藩对自己的严厉,我深深的沉思,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党员,要每天反省自己、认识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为公做事有没有竭尽全力,二是与人交往有没有真诚对待,三是学习复习知识有没有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曾国藩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进一步借鉴到党内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中,就是每一名党员都应当按照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按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要求,认真查找自身和同志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作风、工作实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切实加以整改,通过不断律己修身,提高拒腐防变的意识和

  • 5、 领导者曾国藩读后感

    领导者曾国藩读后感

    1

    郭松林 《曾国藩人生的六大阶段》

    在公司的引导下,通读了此书,有些体会,在此愿与各位同仁探讨,以期共同进步。

    此书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部分,简要描述了曾国藩的一生内圣外王的奋斗经历和功业,曾国藩最终做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伟业,接近完人圣人的境界,其人生的体悟极致深刻,深以为鉴。对其一生的奋斗和功业大致可分如下6个阶段,同时分享一些体会。

    第1阶段 第一次立志,考取功名,到京城做官,实现成功的普通官僚职业规划。

    这一阶段,曾国藩经历6次考秀才失利、2次考进士失利,共8次挫折后,终于28岁考中进士,进了翰林院,走出湖南,实现了到北京做官的第一个人生目标。这阶段更多的是曾国藩人生初级阶段的目标,所受挫折主要是前6次失败,面对屡试不中时人们的嘲讽,特别是学台的“悬牌批责”文理不通的反面典型通报批判,使他在全省考生面前示众难堪,这次受反而挫激起他的斗志,总结教训,发奋努力,第7次终于考试通过,取得第一次成功,也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收获了科举的信心,后面就比较顺利一路考到进士,从而完成人生第一个目标,考取功名,并通过第二次立志,勤勉踏实工作,做到十年七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已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官僚人生典范。对这个阶段分析,这是大多数人的职业轨迹,作为普通人,主要通过个人的努力,达成这个阶段的目标,人生也算比较成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曾国藩的勤恳、踏实、自信、执著,立志高远,追求卓越!首先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实现达到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的人生目标。

    第2阶段,创新创办湘军,开启外王之路。

    这一阶段的经历,由两方面原因促成,一则内因是曾国藩在京城做官虽已很成功,但皇帝不作为,曾国藩想施展更大抱负,开创更大事业无望,职业发展受限,心生退意;二则外因是太平天国作乱,进犯他的家乡。值此之际,打着皇帝办团练的名义,变通创建湘军,开启创业、外王之路。并通过针对无能的清朝绿营军队弊端分析,针对性改革,严格招聘条件,组建全新军队,创新机制,加强管理,亲自培训官兵,思想与军事并重,与官兵达成命运感情共同体,并配备先进武器装备,通过1年多时间,组建1.7万多名全新湘军,打赢第一仗(自己带队的仗打输了,另一支团队仗却打赢了,最终大胜),从此开启了曾国藩王霸事业的通道。通过这一阶段分析,我们可以学习曾国藩做成大事业的坚强意志,在总部发展受限,就另寻机会,在地方创造机会,

  • 6、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一)

    文/李菲

    张宏杰是一位学者型作家,他的这本书在普通的传记叙事之外也带着一定的学术感觉。作为一本研究曾国藩的专著,本书内容丰富、体系严密。尽管部分章节有凑字数和重复之嫌,但瑕不掩瑜。

    本书体系上分三个部分。正面:从"愤青"到"老奸巨猾",这部分实际上就是对曾文正一生的概述,读完这部分,对曾的生平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左侧面:一生收入和支出,这部分是全书最学术的地方,补了历史研究的一块空白。作者通过讲述和计算曾公在不同阶段的收入与支出侧面反映了晚晴政府的财政状况和弊端,以及朝廷内外腐化成风的现实,以小见大;右侧面:迷信和天命。如果前面两部分让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立体化的曾国藩的话,那么这一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有个性的曾文正。

    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建设,也让曾公从"轻狂"走向了"成熟".这个成熟,自然有些讽刺之意。作者说:真实的曾国藩,远比那个"永远正确"的"圣人"可爱。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或军事家、思想家,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生活在尘世中,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

    的确,六十二年的人生旅程折射了当时半个多世纪的社会现实:朝廷垂垂不如当年,满朝文武只知自保或苟且或依然不知所谓的穷究理学,京城内外腐化不堪,外有列强欺凌,内有太平作乱……乱世如此,偶尔出现的个别心怀天下的人也"前仆后继"的被当时的黑暗"规则"侵蚀、腐化。仅仅少数人在实现自己抱负之时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初衷:林则徐一生自诩清廉不阿,然而任巡抚期间也曾大量收受"陋规"银子;曾文正常言自己"不靠当官发财",然而也在不断行贿,甚至纵然过属下公开贪污……

    这些丑相原因何在?源于制度的阴谋与懒惰。是社会的整体对腐化不堪的制度的纵容与承认导致了一个又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官场新人从"无知"走向了"成熟".对于晚晴官场而言,不融入这个染缸就是不懂事,只有深入这个利益集团——这个全天下都陷入其中的利益集团——才是成熟。

    曾公融入了,但是,他依然很伟大。因为他做到了常人所不及的"外黑内白",同时成功的塑造了良好的品质形象。他纵容下属的合理腐化,却又以身作则,不行贪污之事,在做了十二年中国最有权势的人之后,在总督岗位去世之后竟然只有两万两的身后银。他少年至中年潜心研究理学,却又不为理学所困。他工于心计、城府极深,却又发自内心的以诚待人,连公认的冤家左宗棠

  • 7、 《曾国藩 儒雅的血性》读后感
    《曾国藩 儒雅的血性》这本书是由美国教育家和历史学家的黑尔所著。黑尔博士以中立者的角度,宏观讲述了国家大厦摇摇欲坠的清朝末期,曾国藩从一介书生到带兵将领,经历了数次大起大落,出将入相,最终功成身退的一生。曾国藩,初名子城、宽一,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从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本书对曾国藩的个性特征做了开门见山、画龙点睛式的概括:“儒雅”、“血性”。儒雅,是点明曾国藩作为文臣、孔孟弟子,在学习上治学严谨,在修身上勤俭克己,注重自身人格的修养、锤炼,达到修身、齐家的境界。血性,则是点明曾国藩作为一名湘军将领,具有脾气倔、忍性重、吃得苦、不怕输、有蛮劲、好争胜等地道湖湘文化性格的特性,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谈及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例如,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深情地说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自小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而纵观中国近五百年的历史,总共有两位历史人物可以说完全达到上述四种境界,一个是王阳明,另外一个就是曾国藩。曾国藩在政治、军事、思想学术、处世交友、治家方略、书法、人格修炼等方面均有很多值得后人研读与学习的地方。我认为,曾国藩的修行主要可以从“勤修”、“慎独”、“恒定”这三个方面谈起,我们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学起、做起。 “勤修”,就是勤勉的修行。曾国藩天资平平,前六次考秀才都失败了,一直到第七次才勉强中了一个秀才,为什么说勉强,因为这一次考试曾国藩是倒数第二名,一生修为、功绩在很大程度上是勤勉修行所致。勤于事功,故得以建立奇功异勋;勤于学业,故得以遗存著述卅卷;勤于修身,故得以被家族后人尊为楷模;勤于教子,故得以使晚辈桃李成荫。勤修是一个不断充电的过程,修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修德”和“修能”这两块。对我们而言,“修德”,就是学习我国古代传统美德与我党革命斗争中传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修德”才能正身,才能在大是大非中稳住阵脚,坚持底线,完成新任务,开启新征程。“修能”所涵盖的范围宽泛,个人生存的基本技能,与人相处打交道交谊之能,工作学习的业务之能等等。“修能”提升人的整体教育水平与认知水平,在修德的辅助之下,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责任、道德相结合,先天下之忧而忧
  • 8、 学而优则仕_《曾国藩日记》读后感

    学而优则仕_《曾国藩日记》读后感,欢迎阅读点评!

    进入读书篇,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古代当官的人几乎个个都是文章大家,学问大家。当官的文采很差,也就在本朝建国时期的独一份吧。现在基本在体制内的官员们,基本文笔还是写字都非常不错。这和中国自古以来是文章大国还是分不开的。曾国藩是个爱读书,肯读书,读恒书的人,又是一个经世致用的人。一书不通,不翻下书。翻开曾氏日记,大概有17篇日记涉及到读书。其实每次要去总结曾氏的日记,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篇日记主题不同,也是相当考验人的归纳、总结能力。今天从读书心态、读书方法、文章之美、读书感悟这几部分和大家掰扯一下。

    在曾氏日记中谈读书心态的有两点,一点是读书为人还是为己,另一点是需要虚己以游世。最后我再增加一点,读书要有怀疑精神。

    读书为什么会有为人为己之分。《论语》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人者,为了装点门面,为了在人前炫耀。为己者,主要是自己道德学问的提升,并不求学而外露。好比有的人跑步锻炼,每天都发朋友圈,希望大家点赞,但是有的人就是默默锻炼,默默坚持。其实两者的发心是不同的,有些人做事是为了别人的赞美而做,有些人做事只为了自己真正喜欢,真正想做,最后所能达到的深度却截然不同。

    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这是庄子的思想。曾氏在日记中提了一个观点就是人不可自高,以自己的空杯心态进入作者的思想世界,游历作者的心路历程,感受作者所感受的,思想作者所思想的,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能力妄加评判古人。不过从我看来,人还是需要有一些怀疑精神的,特别在读书这件事上,因为读书是一种享受,但是真的要有所收获的话,那需要有批评的思维去评价文章,所谓的“与作者聊天”,读书要有批评思维,然后站在作者的角度批评自己的批评思维,这样对于书的理解才能进一步。

    曾氏在日记中谈论读书的方法,一是他认为读书应该读大家名著。选一、二家为好。五古专读陶潜,七古专读韩愈,五律专读杜甫,七律专读黄庭坚,七绝专读陆游。二是他认为要把书读薄,曾氏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经常用很简单的文字便做了概括。他曾概括古书、古文最可以学习的有八个方面,他概括为《诗》之节,《书》之括,孟之烈,韩之越,马之咽,庄之跌,陶之洁,杜之拙。这些各是什么呢?

    诗之洁,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也就是节制的意思。

    书之括,《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以起简要概括文风为主。

  • 9、 《曾国藩大全》读后感
    《曾国藩大全》读后感 自古孔圣人就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能够做到了屈指可数,曾国藩便是其中一位。作为晚晴第一名臣,曾国藩识人用人的才能绝对是值得后人借鉴的,正是因为那套独属于他的方法,让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升官最快、保官最稳、为官最佳、罢官最善的政客。平日湘军将帅都对他毕恭毕敬,纵使在他不得志,甚至曾经的手下在官职上都超越他时,依然听从他的指令,尊他为领袖,并且帮助他快速升职。也正因为如此,文正公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后人的楷模,为后人敬仰。世人云:经商要学胡雪岩,做官要学曾国藩。毛主席也曾言:愚于近人,独服曾文公。蒋介石更是处处效法他。 《冰鉴》是曾国藩通过看人的相貌气色来辨识人才的观点的总结,但其中不乏封建迷信,单靠这些来观察了解一个人未免有些偏颇。其实,除此之外,曾国藩更是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经验智慧,这些经验智慧能更系统全面的帮助他识人用人。 他的这套经验智慧,在我看来,可以从下面两个大方面考虑: (一)智慧、度量、诚心:用人者应具备的三大素质 (二)情感、利益、约束:用人者应掌握的三大手段 本文就是从两个大方面中的六个小方面依次讨论: (一)用人要有知人之明 用人恰不恰当,关键在于对人才的把握是否正确。曾国藩知人识人的能力很高,就连对手石达开也说曾国藩虽然不善于打仗,但在战略谋划和识拔人才方面却几乎没有什么遗漏,薛福成也说曾国藩知人之鉴,超轶古今。或邂逅与风尘之中,一件以为伟器;或特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才。 咸丰八年(1858)年,曾国藩率湘军收复了九江,与他有师生关系的李鸿章认为一旦投奔湘军,曾国藩一定会委以重任。当他满怀希望地赶到九江之后,曾国藩却以种种理由拒见他。李鸿章心急火燎,不知曾国藩要干什么。于是当他得知与自己有同年之谊的陈鼐在曾国藩幕府中,就请陈鼐前去试探曾国藩的意图。既然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那曾国藩为什么要如此冷淡他呢?陈鼐也不明白。于是陈鼐决定去打探一下,并替李鸿章说好话。当陈鼐问及原因时,曾国藩便同他说,李鸿章心高气傲,如果不磨掉他的锐气,将不利于他的成长。李鸿章进了曾国藩的幕府之后,曾国藩果然又对李鸿章的棱角着意进行了一番打磨。这大概就是曾国藩培养学生的一番苦心吧。曾国藩在谈到用人时曾经说,要广收、慎用。为了掌握人才的基本情况,曾国藩十
  • 10、 《曾国藩》读后感

    《曾国藩》读后感(一)

    最近读了好几本书,有网络小说,人物传记,励志书籍和伟人思想,从书中所获颇丰。特别是关于曾国藩的书,如果说高中时代读《曾国藩》从中学习的是静心慎独的修身之道,而现在十多年后重读,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干。这位晚清第一重臣,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军,教子,其远见卓识,令我们的毛主席都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一人,反省自己的修身、教育之道,不得不承认受当初受到《曾国藩》的影响。

    古人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又说无欲则刚,曾国藩处满清贵族排汉猜忌之中,以文臣见武功,我认为他正是奉行了这一准则。我佩服他的治军治乱的本领,乱世用重典,为此他赢得了曾剃头的恶名,斩杀有救母之恩的将领金松龄。他给我的启示就是规则必须执行,严惩必须达到目的,否则别用。我佩服他的激励制度,为了鼓舞军士士气,他亲授刻有曾涤生国藩制的腰刀,可后来因为发的太多,导致军中几乎人有一把,丧失了效果,这给我的启示是善用激励,物虽轻,用得当,效果非凡,可激励太滥就失去了意义,就像后来腰刀太多已不起作用一样,物以稀为贵。

    我更佩服他的教子之道,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能允许儿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读的书籍,同意儿子不参加科举考试而选择近代科学数算等知识的学习,这是多么具有非凡胆识和远见卓识的决定,而我们今天呢,是否关注了孩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贵为王公大臣的他,是晚清唯一一位异性封王的重臣,他以有识、有度、有常的准则教育和约束家人,夫人,子女和平常人家一样,早起,躬耕,亲自打扫庭院,要求儿子读书要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不晏起,有规律,在他常年在外制办军务期间,也不忘常寄家信,嘱咐,指导家人和儿子读书。曾氏家族800多人,用后人评价无一不肖子孙,不得不让我佩服曾国藩的治家有方,文韬武略和高瞻远瞩的眼光。

    关于读书,曾国藩说:吾不望世代得富贵,但愿代代出秀才。世间流传久远的唯有知识和思想,读书可以学习知识,学习方法,掌握思想,形成思想。一个掌握了思想和方法的人,只要立志,干什么不能成呢?佛家云:钱财乃五家共有,老天夺之,他人觊觎,赌博,偷盗,败家子,只有知识和思想才不会与你共有。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能改变人生的气象;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的终点。这是多么深刻,发人深省的话啊!

    曾国藩受唐鉴的启迪,一生中强调静字2020,他平日里坚持每日自省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3-05-09

  • 2019-10-22

  • 2019-10-17

  • 2019-09-23

  • 2019-11-02

  • 2019-09-21

  • 2019-09-27

  • 2019-09-27

  • 2019-09-30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1-06

  • 2022-06-28

  • 2019-09-28

  • 2019-10-09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2024曾国藩传记读后感,曾国藩传记读后感范文,曾国藩传记读后感大全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