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 地图 >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2024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相关栏目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热门栏目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推荐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共 7610 篇)

  • 1、 最新精选: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我相信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写好一篇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最新精选: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一)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能够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信息,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二)

    近日,每遇心中郁塞便静心慕读“曾国藩全集”。

    “悔”“敬”“勤”“仁”是曾古人的为人宗旨,静思其中没有一项我能做的到位,特别败在一个“悔”之中。心中积郁甚多如石头般一层又一层压着我,很想大声哭泣只是欲哭无泪,泪已流干心已碎成片。纵是心中一片愤然如火烧般揪心面上还是一片平静。人以镜而正冠看到自己的短处。

    “悔”字当头:自不量力,投机取巧,冲动莽撞,不慎言,不居敬,不明强,不自信,不立达,不豁达,不勤劳,没耐性,固执,敏感,骄傲,没有一技之长。

    这些都是我的毛病,以些种种致使我现在一事无成,梦想离我如此遥远,“青春有梦,勇敢去追”光“勇”字一味蛮干是没有用的,还有识。御去吧,该放下的就该放弃,沙子终究是沙子---曾经宝石和沙子放在我的面前,我选择了沙子因为它的朴实无华,我也是一个质

  • 2、 读《曾国藩全集》有感

    读《曾国藩全集》有感

    姓名:李义军

    职位:长沙项目 项目总经理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之后,在其主持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中正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国藩。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经过阅读黎总推荐的《曾国藩全集》,我对曾国藩的为人处事方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其可以学习的优点很多,但我认为他可取之处首先在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屈不挠的态度以及屡败屡战的精神。联想到目前管理的长沙威尼斯城和恒基项目,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都很多,包括越来越大的业绩考核压力、迫在眉睫的按期交楼压力以及恒基项目按主席要求实现3个月开盘、年内开售,还要一炮而红,竖立省会城市新标杆,上述的每一项工作都让我深感责任巨大。但是我自己也知道,如果没有咬紧牙关、奋力抗争的无畏精神,没有战胜逆境、勇往直前的勇气,那是成为不了强者的。大丈夫立身处世的准则,就是要迎难而上,勇夺第一,这也是对我对自己的承诺和要求。

    另外,曾国藩非常值得我学习的一点是他能在做事时机不顺的时候,能够对人、对事宽松处理,冷静对待,而不是缺乏耐心、急于求成,从而有效避免了越急越乱,忙中出错的后果。这点在碧桂园尤为重要,因为企业特性以及对于快开发、快周转模式的大力推崇,把开发的高速度放在了至高的地位,如何能将项目做到又快又好,也给我们这些职业经理人的个人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家企业,在创造利润之前,首先就是要避免慌乱之中拍脑袋决策,杜绝重大投资失误。

    最后,我觉得还要学习的是曾国藩识人、用人理念。现在已经不是一个英雄人物打遍天下的时代,自己再强,也独木难支,而拥有一个高效团队,事业就成功了一大半。曾国藩一向重视人才,他在整个为官过程中都把寻求人才、培养人才、提携人才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

  • 3、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_700字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700字

    唐浩明版《曾国藩》的读后心得: 这本书不能当饭吃,不看这书我吃不下。这是一部男人可以下酒的书,看完此书后,使我酒量陡增,以前喝牛栏山,三碗不过岗,现在千杯不醉,但第一千零一杯始终是个坎,总是醉倒在最后那一杯中! 哈哈,看个玩笑。 言归正传。拜读此书,斗胆总结一下曾公,他一生可简单归纳、划分为三个部分,算是顺势而为,每个阶段也有其崇尚的学术! 曾国藩人生观的转变。也是儒、法、道之间的博弈过程。 少年科举,凭借入世进取之精神;中年兴办团练,秉承法家之意;晚年郁结,终归道经。 一生总是在不断经历不同的事,也就有了如此丰富的阅历和成就! 给我有以下几点启迪: 一、曾公遇事有静气。遇事善于分析利弊,多谋能断,立场坚定,深思熟虑做出的决策绝不动摇!就像刘强东说的那样。“我请你来,不是请你来证明我错了”! 受挫有韧劲。初中学习历史,懵懵懂懂,印象最深的是,“屡战屡败”是曾公的代名词。虽有两次轻生,但却能立马振作精神,继续奋勇前行,强大不是从不失败,而是屡败屡战,称曾公为曾韧公真可谓恰到好处。且曾公本资质平平,是凭借坚忍顽强地拼搏的品格而成就了原本材质平庸的自己。故他喜欢岁寒三友里面那“千磨万击还坚韧,任而东西南北风的“竹”。 驭人有法门。有一双辩人识人的“三角法眼”。自悟一套识人秘诀。能在萍水相逢知遇杨载福;一手栽培奇男子彭玉麟;加恩提拔李鸿章;宽容力荐左宗棠……以“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对待下属的功过,使团队蒸蒸日上! 最后,谨记一条欲做领导应遵的金玉良言——“利可众而不可寡,谋可独而不可众”! 年轻人一定要学习曾文正公的这股折腾劲。只有多出去见识见识,才会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 4、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_900字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900字

    人生必读本之一!读一本书,如果无法从书中获知对自己当下有益的知识和思维,便是白读。 本想读曾国藩家书,但自知靠自己当下对曾国藩的了解,无法全面理解其家书的内容,便从曾国藩传记开始读起! 读此书,让我收益颇丰,一是让我对晚清特别是太平天国这段历史能有较为深刻的了解,二是对曾国藩的智慧和才华甚为佩服,本为文官,却行武事,其才华不是天生而来,而是不断学习,哪怕再忙再累,也静心学习。三是曾国藩处事之道,识人之术。 看过此书之后,明白曾国藩作为晚清第一名臣当之无愧!对曾国藩而言,办团练,创湘军,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其分界线自是从曾国藩处事为人之道的变化,从方枘圆凿而成杂黄老之术。 其前期,任用贤才,敢于对抗官僚主义和封建顽固势力,令人钦佩。中期,任用贤才依然,但更多方面开始偏袒自家兄弟,为了让亲兄弟立下战功想方设法,其实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没有什么样的兄弟比亲兄弟还值得信任。 晚期,从津案,到督案,至哥老会,开始为名声着想,为曾氏家族着想,大力支持李鸿章。 人始终逃不过私,但其平太平天国,捻军,办厂学西方技术,推动第一批留学生走出国门等等,这些功绩我们必须铭记! 从政,这是我最大的理想,我不想创业,不想打工,我就想做一名公务员,做一名有出息的公务员,可是这些,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 步履维艰是现在的境况。但是我不会放弃,我会继续努力! 读曾国藩,我明白,自古以来能上位者,两种人!一,达官贵族。二,才华,能力,胆识皆出众者。 农民家庭的我,得认真做第二种人,才华,我还远远不够,但是这个有机会提升,时间有,空间大,就看自己能不能下决心,能力和胆识不是说来就有,其实都要有知识做基础。 另外,面对流言蜚语,要敢做敢为! 这点得向李鸿章学习,不在乎! 才能干大事,顾及的多了,反而会使脚步放缓。 一直以来,希望做一个领导认可,同事赞扬的人,可是反过来想想,其实这是很矛盾的,人嘛,何必事事令人满意,自己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心才是最重要的! 多重人格,集功罪于一身!

  • 5、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_800字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800字

    断断续续用了十六天时间,读完了一个人的一生。仿佛做了他半辈子的跟班,冷眼旁观他的起伏跌宕。有时候特别羡慕他身边的荆七,能陪伴这样的伟人左右,多么痛快!康福,彭玉麟,塔齐布,罗泽南,李鸿章,左宗棠,郭筠仙,鲍超,胡林翼,奕訢,赵烈文,容闳,曾国荃,陈广敷...这每一个人都是一本鲜活的教材!

    来自湘乡荷叶塘,中进士点翰林,入仕从戎,经历过靖港惨败,也曾铲除天国。半生坦荡,半生圆融,一生的好运气。

    也许是我太年轻了,年轻人总是不惧于做一个“亡命之徒”,我很赞同康禄对哥哥说的那一席话:“我曾代表了贫苦百姓的愿望,公审了十多个作恶多端的县太爷,杀了十几个地方上民愤极大的恶霸劣绅;我也曾亲手发放了几百万斤粮食;我也曾亲手将成千上万亩土地分配给无田无土的农民,与他们分享过种田人的最大幸福;我千百次驰骋沙场,杀得官军鬼哭狼嚎、抱头鼠窜,兄弟们个个竖起大拇指称赞我是英雄;我当过多年的统兵大将,现又身居王位,指挥千军万马,跺一脚山摇地动,喝一声风云变色。......人活在世上,不在寿命长短,有的人平平庸庸地活到了一百岁,有的人活得不长,但他轰轰烈烈。依我看,轰轰烈烈的十年远远超过了平平庸庸的一百岁......”

    即使是贵人极多的曾国藩,仍有那么多遗憾,那么多的无奈,何况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他是一个好臣子,也具备优秀领袖的素质,不知道对他来说,杂糅黄老之柔弱能不能算作一件好事。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苦劳为第一义,可是如果权力中枢是扶不起的阿斗,也能扶救吗?

    在天津看热闹的百姓不曾想过国家飘摇,上疏指责曾等委曲求全于洋人的人不曾想过国家的实力,秦淮河上烟花柳巷里的候补官员也不曾想过金陵城周围遍地的饿殍.....太多太多,曾国藩一个人、一个团队怎么能支得起千疮百孔的大厦?

    记下两页半的读书笔记,关于修身,关于带兵,关于作文,关于处世。真正要写点什么的时候却又无从下笔,我还是这样无知浅薄。

  • 6、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_1800字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1800字

    亦做圣贤,亦为禽兽:初读《曾国藩》

    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曾认真思考,我们应该怀以何种心境态度去读史,同一段历史,同一个人,不同的典籍总有不同解读。对于曾国藩,誉之者千万,毁之者亦千万。我想,最好的方法应当是怀一种大历史观,既然人无完人,何不兼容并包。既知人非圣贤之理,理怀孰能无过之心。

    之前对于曾国藩的了解大部分基于学业中的教材以及后来读的清史,对于他的完整传记这还是第一次读,所以大多见解必定浅薄,先记一笔,本书是唐浩明先生历时二十年所作,值得多读几遍。先写写对于曾国藩的认知。

    会识人,倍爱才

    曾国藩识人的本领让人折服,一番探讨便知其是人才中才还是庸才。对于人才,不论出身如何,他都倍加爱惜。他本人也得意的认为识人用人是一切才能中的最大才能。贴身护卫康福,水师头领彭玉麟,淮军头领李鸿章,心腹猛将罗泽南等等,均大力提拔,给予充分施展的机会,使他在多次战争与朝局的关键时刻屡得贵人相助,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解决了“用将则胜,自将则败”的恼人命数。

    惜名节甚于性命

    曾国藩一生惜名,战败消沉欲自杀,幸得左宗棠开解;为表忠心不惜裁军杀将;为保曾家名声,让弟弟假死,梦断官场;后来捻战失利,名望大损,为保颜面三辞江督;天津教案后被国人斥为国贼,名望大损,最终大病不起,郁郁而终。一生视名节比性命更重。

    谨慎愚忠,拘谨怯懦

    曾国藩一生兢兢业业,谨小慎微,每有战功,战报奏折总是把满清贵族列为首功,从不好大喜功。甚至清廷风雨飘摇之时,他攻克太平天国的都城金陵,手握20万水陆湘军,一呼百应,面对左宗棠“鼎之轻重,似可问焉”以及王闿运“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明公岂有意乎”三番五次的鼓动也毫不动心,稳妥得裁撤湘军,表明忠心。

    一生志向是教化世人,辅佐皇帝复兴尧舜之邦,“生世不能作夔皋,裁量帝载归甄陶,犹当下同郭与李,手提两京归天子”。现在想来,若曾国藩扯旗造反,清朝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总比那个贪权而无才具的太后强出太多。

    矛盾

    曾公实在是矛盾,做人累,做官难。自己廉洁,却默许弟弟将掠夺的巨额财富运回老家;明知当依律严办贪官,却不得不为保女婿性命委曲求全;欲建严明之军,却又只能无视湘军入城抢劫;天津教案中更是为安抚洋人屠杀平民;官场上为求自保不得不总是违背自己的心意。

    有远见

    对于朝局,战局,国家命运的判断极有远见。朝局内早早断定肃顺的不详命

  • 7、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300字(3)篇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300字 第(1)篇

    第6章.曾国藩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了,双手捂着脸,又失声痛哭起来。他想起与母亲最后诀别的那一天——

    那是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曾国藩散馆进京。天尚未明,在“哇哇”的啼哭声中,次子纪泽降临人世,国藩心里高兴极了。长子祯第二月因痘夭折,夫人欧阳氏一直心里难受,现在她有了安慰。尤其是母亲,抱孙心切,见添的又是一个孙子,笑得合不上嘴。吃罢早饭,全家人送国藩上路。母亲不顾劝阻,一定要送他。老人家牵着他的手,沿着山路,顶着北风,一直送出十里之外。他那时已经二十九岁,做父亲了,而母亲却仍把他当作小孩子,像以往每年送他到衡州城里读书一样,一路叮咛不止。母亲噙着眼泪,嘱咐他要爱惜身体,好好在京城做官,今后遇到机会,要回家来看看老父老母。国藩走出两三里外,回过头来一看,母亲仍站在路边小山头上,北风吹动着她的花白头发,两眼直直地望着前方……

    多少年来,这情景总在曾国藩脑中萦绕,牵动着他的无穷无尽的乡愁。今天,儿子特意回来看母亲了,母亲却已不能睁开双眼,看一看做了大官的儿子。老天爷呀!你怎么这样狠心,竟不能让老母再延长三四个月的寿命,由远归的游子陪伴她老人家在人世间的最后一段日子呢?一刹那间,曾国藩似乎觉得位列卿贰的尊贵、京城九市的繁华,都如尘土烟灰一般,一钱不值,人生天地间,唯有这骨肉之间的至亲至爱,才真正永远值得珍惜。他泪如泉涌,痛不欲生,不顾一切地扑向棺材,喊道:“娘呀!儿子回来晚了!儿子对不起你老人家呀!”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300字 第(2)篇

    为人师表

        从性格上分析,曾国藩前半生刚正不阿,看不惯官场的贪污腐败,与自己不对服的人硬顶、硬撞。第二次丁忧守制回家时,想明白了要学习黄老之道,迂回解决问题,其实就是处世为人更加圆滑世故。对别人的职责或错误一笑而过,对人对事的前后分析,做事的滴水不漏,这个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修炼。

           从带病打仗上分析,他经常失败,亲自带兵没怎么打赢过打仗,但是他能总揽全局,从一支练勇成就20万人的湘军。不仅打败了太平天国,而且开始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道路,影响了后来的淮军、楚君,具体的开办洋务,有他独到的眼光,是带头人。 在识人方面,他培养了李鸿章、容闳等人,这些人都是中国洋务运动的功臣。

            最成功的是对后代的教育,曾家几代都有才人出。对家人的谆

  • 8、 《曾国藩》读后感

    《曾国藩》读后感(一)

    最近读了好几本书,有网络小说,人物传记,励志书籍和伟人思想,从书中所获颇丰。特别是关于曾国藩的书,如果说高中时代读《曾国藩》从中学习的是静心慎独的修身之道,而现在十多年后重读,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干。这位晚清第一重臣,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军,教子,其远见卓识,令我们的毛主席都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一人,反省自己的修身、教育之道,不得不承认受当初受到《曾国藩》的影响。

    古人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又说无欲则刚,曾国藩处满清贵族排汉猜忌之中,以文臣见武功,我认为他正是奉行了这一准则。我佩服他的治军治乱的本领,乱世用重典,为此他赢得了曾剃头的恶名,斩杀有救母之恩的将领金松龄。他给我的启示就是规则必须执行,严惩必须达到目的,否则别用。我佩服他的激励制度,为了鼓舞军士士气,他亲授刻有曾涤生国藩制的腰刀,可后来因为发的太多,导致军中几乎人有一把,丧失了效果,这给我的启示是善用激励,物虽轻,用得当,效果非凡,可激励太滥就失去了意义,就像后来腰刀太多已不起作用一样,物以稀为贵。

    我更佩服他的教子之道,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能允许儿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读的书籍,同意儿子不参加科举考试而选择近代科学数算等知识的学习,这是多么具有非凡胆识和远见卓识的决定,而我们今天呢,是否关注了孩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贵为王公大臣的他,是晚清唯一一位异性封王的重臣,他以有识、有度、有常的准则教育和约束家人,夫人,子女和平常人家一样,早起,躬耕,亲自打扫庭院,要求儿子读书要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不晏起,有规律,在他常年在外制办军务期间,也不忘常寄家信,嘱咐,指导家人和儿子读书。曾氏家族800多人,用后人评价无一不肖子孙,不得不让我佩服曾国藩的治家有方,文韬武略和高瞻远瞩的眼光。

    关于读书,曾国藩说:吾不望世代得富贵,但愿代代出秀才。世间流传久远的唯有知识和思想,读书可以学习知识,学习方法,掌握思想,形成思想。一个掌握了思想和方法的人,只要立志,干什么不能成呢?佛家云:钱财乃五家共有,老天夺之,他人觊觎,赌博,偷盗,败家子,只有知识和思想才不会与你共有。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能改变人生的气象;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的终点。这是多么深刻,发人深省的话啊!

    曾国藩受唐鉴的启迪,一生中强调静字2020,他平日里坚持每日自省

  • 9、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600字: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能够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信息,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透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看曾公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曾公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忙家人和亲朋。看到这些,我感动了,而且感动的想流泪。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十分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也许是因为此刻的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也许是因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与人之间以前拥有的浓浓亲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渐变得淡薄,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络的纽带越来越脆弱,感情的深浅和好坏全维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严重失衡,以前浓厚的亲情和友情就会变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的人间百态,在当今物质极度礼貌的社会上更加凸显。我们将一切都归咎于穷和富这两个字,似乎有点偏薄。《曾国藩家书》一书中,从很

  • 10、 曾国藩读后感

    曾国藩读后感(一)

    《曾国藩》这本书讲述了曾国藩一生的功与过。书中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组织训练团勇建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和经历;深刻透彻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处事之道,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与作用;同时又公正地科学地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作用。

    从《曾国藩》这本书中,我认识到曾国藩是一个光明磊落的读书人,身上有着典型中国读书人的特质,怀揣治国之志,尽其所能报效国家。如果抛开腐败清王朝的历史环境来看曾国藩,他的用人方略、处事之道值得我们学习,他的那份对国家、对民族、对家人的爱更值得我们尊敬。曾国藩从二十三岁考取秀才,到三十二岁致力于朱理学,再到三十八岁编成《曾氏家训》,不断拜师不断学习各家学派,虽然他后半生一直在征战,经历坎坷,依然不忘自律和学习。虽然曾国藩身居高位,在自己取得巨大成就时,从来不迷失自己,自律自省,勤俭节约,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而且也这样要求自己家人,从没有给自己的子女任何特殊待遇,时刻叮嘱家人要克己自律。

    曾国藩在教育上选拔和培养了一批人才,他识人善用,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先后提拔了张裕钊、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等一批对日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幕僚。曾国藩的很多门徒如李鸿章,彭玉麟等都是后来官图显赫的人物。曾国藩非常重视教育,在攻克金陵之后,修复江南贡院,招贤纳士,为国家选拔人才,同时他还创建了金陵书局,筹钱出版经典书籍,翻译国外新科技着作,为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思想运动奠定了基础。

    曾国藩在自己的军事路途上,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甚至一度因为战败而投水自尽,在军事作战上曾国藩屡次失败,军事才能并不突出,但他能够识人善用,倚重彭玉麟、曾国荃等多位名将,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战胜了太平军,保住了清王朝,也成就了自己位极人臣的极高地位。

    在晚年时,国难临头时,曾国藩一心想挽救国家,致力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事业,购买国外仪器设备,雇佣外国专家进行科技研究,技术创新,组织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虽然最终他发起的洋务运动没能突破封建统治的重重障碍,没有达到自强的目的,但也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提供了经验。

    总之,我们要懂得一个道理:活到老,学到老,学会

  • 2019-10-19

  • 2023-03-08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3-05-09

  • 2019-10-22

  • 2019-09-27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7

  • 2019-09-30

  • 2019-11-16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1-06

  • 2022-06-28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17

  • 2023-03-16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曾国藩全集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曾国藩全集读后感、2024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