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曾国藩观后感 > 地图 > 曾国藩观后感,2024曾国藩观后感
曾国藩观后感相关栏目
曾国藩观后感热门栏目
曾国藩观后感推荐
曾国藩观后感

(共 4818 篇)

  • 1、 [推荐]曾国藩观后感900字7篇

    观影是一种全方面的感官影响,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把自己欣赏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写观后感也是一种提升作文水平的途径。怎么才能防止将观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小编特别编辑了“[推荐]曾国藩观后感900字7篇”,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曾国藩观后感【篇1】

    曾国藩这个人的相信大家耳熟能详,关于他的书也是多的数不胜数,他有哪些人性的魅力值得我们学习?

    他的为官之道,教育之道为什么一直被世人津津乐道?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了这本书。

    了解曾国藩的生平,就是一个现实版的成功学典范,天生有些愚笨的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恒心,走上了人生的巅峰,立下千古大业,挽救国家于危难之,被世人敬仰。

    一个人可以活成什么样?能活成什么样?透过曾国藩的传奇人生,有力的证明了,人生的主导权在自己手里。勤奋,坚持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下面,带着我对他的崇敬,总结一下本书对我感悟最深的点:

    第一点:曾国藩考了7次才考中秀才,还是以倒数第二的成绩。很多书说他是愚笨之人,是有出处的,但也说明他是一个有着超凡韧性的人,大多是人估计两三次考不中就放弃了,但他没有,反而越挫越勇。这也为他后面扶摇直上打下基础,有志者事竟成,当你的努力到可以感动自己时,老天都会为你开路。

    第二点:这个人超乎常人的执拗和不服输,不懂的就学到懂,不会的就学到会,认定的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去。做人如此,打仗如此。他要求他下面的士兵,每天早起一起吃早餐,读书学习,其中做不到的,他坚持让整个队伍的人一起等,只有在全员到齐的情况下,才肯用餐,他的队伍除了练功就是学习,硬是用这种方法,把他的队伍练就成了精兵强将,当时,他手下的士兵是唯一能上战场杀敌的。其他官员的领导的团练,都是做做样子。

    在打仗的过程中,他也表现出了非常执拗的一面,到哪都挖深深的壕沟,当时很多士兵都不理解,可就是用这种战略,他屡战屡胜。看似很笨的方法,他却用活了。

    第三点:及时总结反思,他真正做到了每日三省,每天都对自己当天的所作所为进行总结,发现做的不对的地方,马上改正。前期他因为性格偏激,树敌无数,空有一番抱负,却得不到施展。后面经人指点,马上意识到必须改正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提醒自己谦逊,低调做人。当他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后,很快在官场就游刃有余。

    初入官场的时候,看到皇帝、官员不作为,他他就上书指责。言辞犀利,不留余地。

  • 2、 曾国藩观后感900字4篇

    不同的人会观看电影的角度不同,看自己喜欢的电影更是可以让我们思绪万千。这时我们可以写一篇观后感来记录我们的真情实感,同时观后感也可以一步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写好一篇作品名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栏目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曾国藩观后感,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国藩观后感【篇1】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走进《曾国藩: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一书,深谙曾国藩成功之道恒。曾国藩一生把这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曾国藩没有出类拔萃的天资,反应也比较迟钝。他考秀才考了七次才通过,会试也考了三次才中进士,屡战屡败,全凭刻苦勤奋、持之以恒,吃得苦耐得烦,才一步步从屡试不第的书生,成为朝廷重臣,实属难能可贵。

    曾国藩在家书中一直苦口婆心地对弟弟们进行教育和规劝,反复教导弟弟们要修身进德,勤奋读书。即使考场失利,也要经得起挫折,继续努力。曾国藩对弟弟们的教导是全方位的。哪怕九弟曾国荃官至一品大员,曾国藩也毫不放松对他的教诲,多次去信劝诫他不要骄傲,必须保持谦虚低调。曾国藩怀有长兄如父的责任感,对弟弟们呕心沥血,毫无保留,成就了一段兄友弟恭的佳话。而曾氏家书集中体现了立志进德勤恒等中华传统美德,并且曾国藩以身作则,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楷模。

    品读《曾国藩: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曾国藩对兄弟的谆谆教诲;对父母的关心爱戴;对做人的端正态度。在这其中,我学会了修德学业要勤恒、拜师交友要专一、救急赈贫要持久、骄奢淫逸不能有对我们而言,曾国藩的榜样意义是证明一个资质平凡的普通人,持之以恒地去做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达到非凡的人生高度。古人云: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多次失败,当他用到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但爱迪生却说:到现在我的收获还不错,起码我发现有一千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最后,他经过六千多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物,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

  • 3、 《曾国藩的成功学》观后感

    《曾国藩的成功学》观后感

    我是水不要紧

    最近在群里看到大家在聊曾国藩,说他算是大器晚成,30岁之后脱胎换骨,慢慢走向成功。后来又在微信空间里看到关于他的评论,说是平凡的小人物如何靠毅力走向成功。之前也听罗胖说要学习他结硬寨打呆仗的方法做商业。

    看来曾国藩这个人确实不简单,一句评论或描述远不能让我理解他究竟经历了什么而走向成功。于是本能在罗辑思维视频搜索,果然罗胖讲过一期——《曾国藩的成功学》。

    曾国藩一生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主要按他待人处事的方式来划分。

    前期也是30岁之前,作为儒家的忠实追随者,他按照忠君爱国的思想要求自己和同朝官员。对皇帝是直言敢谏,咸丰让大臣给他提意见。其他人都敷衍了事,他却写出三条,包括小事精明,大事糊涂等,气的皇上要办他。对待军事,要求严格,皇上让他办的湘军和朝廷正规军一起训练。他就以严格的标准执行。正规军一般是满族,当时已经是闲散惯了,根本不听指挥,集体对着干,搞得他很难堪。

    后期是30岁之后。也是由于父亲病逝,按理回家丁忧两年。仕途也不顺,他就灰头土脸的回去了。这段时间也是他反省觉悟的转折点。后来天平天国又券土重来,咸丰急昭。这一次出山,他待人处事变得圆滑了许多,对上尊重,讲究方法,对下宽容,理解。也使得他带领的湘军发展壮大,打败了太平军。

    从外在上看,曾国藩前面的遵从的儒家规范后面不见了,变得圆滑世故,和他人同流合污了。这种成功好像不值得颂扬。但这只是一个侧面,另一个事实是对于自己,曾国藩依旧执行很高的道德标准。后面做到高官厚禄,生活依然节俭,衣服用品皆出自女工。下属送礼,从来只收取其中的一份,按他的说法,也给别人面子,不让人难堪。死的时候,留下的养老钱也只够办丧事,因为它要求家人不准收丧礼。

    所以,看出来没有。若曾国藩一直以高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和他人,相信很难成事,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追求不一样,境界也不一样,有的人只想过好一些的生活,有的人只想升官发财。要求也就不一样,付出的努力也不一样。

    但你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可以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但对于别人,用其长处,包容缺点,合作共赢。标准不一样,达到的境界也不一样。一个牛人要能团结一群人,才能成事。内圣外王,曾国藩做到了。他不同于曲高和寡,而是不辞细土,成就大业。

    对于我个人,我想最大的一点启发就是,你有什么理想,自己的努力付出自不必说,千万不能绑架他人,要承认社会的复杂多元性,包容

  • 4、 曾国藩的家教家风主题讲座观后感

    曾国藩祖国作为我国一代名人,他有很多事迹值得我们学习,不论是他个人的对于科举考试的执着精神,还是他当官时不与他人同流合污,亦或是他教导后代,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曾国藩的家教家风主题讲座观后感。

    2019年2月23日下午15:00,**箴言书院文化研究会联合凤凰网**组织了部分会员参加了思贤讲坛:解码人文湖湘系列《曾国藩的家教家风》主题讲座活动。

    该讲座由《曾国藩》一书作者唐浩明先生担任主讲嘉宾,他也被称为中国研究曾国藩第一人。讲座面向社会,现场仅300余座位,后经统计线上100万余人在线观看。有现场票已经相当难得,本次活动为箴言校友提供了十余张前三排嘉宾席票,活动在箴言微信群一经转发,很快秒杀,笔者幸运成为其中一员。

    说来曾国藩和箴言书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箴言书院的创始人胡林翼与曾国藩曾并称为曾胡, 在湘军高级首领中,对于曾国藩来说,要论渊源最深、私交最厚、帮助最大的,没有人能超过胡林翼了。曾氏曾说胡林翼之才胜臣十倍,在胡林翼英年去世之时,更是接连发表了三副挽联表达悲痛之情。足见他们的交情深厚,人与人的相投必然在相同志趣上。

    我们再回归至本次讲座的重点,曾国藩的家教家风。曾国藩一生有两个核心:一个是为国效忠,达到孔子所说的圣贤境界;另一个是发扬光大曾氏家族。本次讲座,以《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的秘密》为主题,透过他的精神,剖析曾氏家族长盛不衰的秘密。曾氏家族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成功的家族之一,曾氏的家教家风主要体现在:孝友、勤俭、读书、睦邻、教子五个方面。

    他将孝友放在家教家风首条,说孝友之家,福泽延绵不绝。他告诉后人要勤俭,勤能补拙、能够激发潜能、能够使身体强健,要节俭,懂得惜福。读书不仅仅停留在获取知识阶段,更多的是明白道理、增进智慧、提升境界、滋润心灵。教子方面,归根结底他在教育他的子女怎样成为一个君子,怎样成为一个良好的品性的人。

    蒋介石和毛泽东曾经都非常崇拜曾国藩,蒋的身边经常有两边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就是《曾国藩家书》,他曾对蒋经国、蒋纬国进行教育却无暇书信,就多次引用,告诉他们说曾国藩家书中的第几条就是我此时想和你们说的,让其自行查阅,可见曾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从曾氏整个家教家风的风格来说,它温情,注重小事,并不是一种说教式的、高高在上的姿态,而彰显的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所以在今天看来,这些精神依然值得所有国人认真学习。

    本次活动非常

  • 5、 《曾国藩那些事儿》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历史读物或者介绍历史人物的书印象都是比较死板。直到看到这本书,我的内心一下子开朗起来,没想到索然无味的历史人物在这个笔名墨香满楼的人的笔下可以这么生动有趣。

    本书从曾国藩的出身开始写起,阐述了曾国藩一生的经历和曾经有过的功过成败、喜怒哀乐。

    儿时的曾国藩也像普通的小孩一样贪玩。但是从三岁看就比同龄孩子要成熟,所以曾国藩从小就体现出了他独特的性格,稳重、老成、爱记仇、不吃亏。长大后,曾国藩在老爸苦口婆心的教导下,成绩还算优秀,十六岁中童生,从此走上了通往官场仕途的道路。

    青年时期的曾国藩机学会了埋头苦干,还懂得了搭顺风车。二十三岁中秀才,三十岁走进翰林院,连升了十级。所以他春风得意,但他的稳重又让他得意却不忘形。

    到了中年时期,曾国藩踌躇满志,很想为大清做一番大事业。但因太平军的异军突起,腐败的清朝军队无从招架,天下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恰逢乱世,曾国藩只好投笔从戎,从此走上带兵打仗的道路。这条道路队从来没有拿过刀枪剑戟的文人来说,走起来举步维艰。曾国藩处处遭人刁难、讽刺,面对一切不顺,曾国藩学会了忍让、自强和世故。

    老年时期的曾国藩功成名就,很想力挽狂澜,拯救大清,却处处受到咸丰帝的猜疑,所以他很无奈,只能看着大清没落,努力在沉默之中保全自己一个忠臣的名节。最后在深度绝望中,曾国藩身患肝病抑郁地走完了一生。

    只是一本非常不错的曾国藩传记,全书以轻松、幽默、通俗易懂的话语,展现了曾国藩时代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大家可以去读一读,看后一定会对曾国藩这个人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 6、 读曾国藩有感

    读曾国藩有感

    近日无意中读到一本曾国藩传记,使我颇有收获,也改变了之前对清朝官员皆是腐败无能的印象。曾国藩在晚清时期虽充当封建统治阶级的工具,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讲违背历史发展自然规律,但其在修身、治军、治家等方面的确颇有建树,也为后来许多政治家所推崇。在此记录下自己的一点心得,希望能给和我一样在人生道路上求索的年轻人些许启发。

    曾国藩29岁中进士进京为官,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他都是以一个愤青的面目出现在世人眼中。当时的清王朝是一个病势危急、行将就木的病人。朝廷内部,腐败已经渗入帝国每一个细胞,一场凯天覆地的大起义正在酝酿中。而大清朝的政治家们却安然若泰,敷衍度日,只有曾国藩忧心如焚。他怀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想挽救危难的清王朝于万一。但由于行一事太过刚直,处处碰壁,举步维艰。

    在京为官的时候,曾国藩多次上书咸丰皇帝建议改革官员选拔办法,扭转官一场的泄沓风气,指出清朝官僚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呼吁皇帝大刀阔斧改革,都不被理睬。为挽救大清帝国,他干冒生命危险,上书咸丰皇帝直言批评他的三个缺点,想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险些被咸丰治罪。

    后曾国藩回家乡湖南为母守孝期间受命协助湖南地方政一府一操一办一团一练,抵抗太平军起义,保卫乡里。他马上设立审案局,严打动荡社会下滋事做恶的土匪流一氓,使社会秩序迅速得以安定。由于动了地方官员的权利这块一奶一酪,惹得地方官员心生怨恨。曾国藩认识到清朝军队绿营军的腐败,大胆创建湘军,想练出一支崭新的有战斗力的队伍。湖南的绿营军对曾国藩怨恨在心,闯进曾国藩公馆闹事,湖南巡抚就在隔壁却假装不知,曾国藩夺门而逃,险些送命。湖南官员个个眉开眼笑,把这事当成笑话飞传。曾国藩打落牙齿和血吞,把湘军带往僻静的衡一陽一,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在湘潭之战中战胜太平军,取得太平军兴起以来清军唯一一次重大胜利。此时曾国藩没有实权,连军饷都要自筹。咸丰皇帝又派他去江西镇压太平军,江西巡抚气度狭隘,寸权必争,曾国藩处处受气,左右为难。恰好又逢曾国藩的父亲病逝而皇帝不愿他回乡太久,曾国藩趁机将愁苦倾诉给皇上,希望能给他职权。不料咸丰皇帝逞起妇人之智,以为太平军势力已经衰弱,平定指日可待,便顺水推舟允许曾国藩守孝三年,实际上解除了曾国藩的兵权。

    曾国藩遭受当头一棒,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千辛万苦竟换来如此结果,正是乘胜追击的绝佳时刻,自己却要回了老家。在家休息的两年间

  • 7、 读《曾国藩》有感

    读《曾国藩》有感

    曾国藩是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他的思想对后人影响很大。对其思想总结以下九点认识:

    一、曾国藩每天必修《课程十二条》:

    (一)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反躬自省。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五)读史:购藏《二十三史》,每日阅读圈点十页,从不间断,以史为鉴,知天下兴替。

    (六)谨言: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刻刻留心。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九)获知:每天读书时把新知记录下来。

    (十)温故:每日作诗文数首,温故而知新。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小时。

    (十二)宿家:夜不出门,旷功疲神,无功补身。

    二、曾国藩为官的办事方法以五到做为重要标准,五到即为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1、身到,就是作为官吏对命案,盗案必须亲自勘察现场,并亲自到乡村巡视民情,作为统军的将领,就必须亲自巡视军营,亲自察看敌情。

    2、心到。就是说对事情要用心揣摩、苦心剖析,力求获得透彻的理解。我们都知道,从辩证法上来说,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如果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进行深入的分析,那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3、眼到。就是说要认真看,看人,看公文。这条看起来很简单,其实,“眼到”关键是练眼。曾国藩看人,一眼就能把人的长处缺点,今后的前途发展看个八九不离十,这是什么样的“眼功”!看公文、看书,也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有人仅仅看见字面的意思,有人则看到了字里行间的深意。眼力不同,看到的也决不一样。

    4、手到。就是要勤写。比如人的优缺点,事情的关键点,想到就随手记录,以免遗忘。曾国藩在这方面极为用心。他的日记就有若干种,有的用来反省自己一天的过错,有的用来记录读书的心得,有的用来品评人物……曾国藩从自我修身养性的功夫到识人办事的水准再到诗文方面的成就,无不得益于这些笔记。

    5、口到。就是对于下属,除了用公文提醒他们该做的事外,还要时时用口告诫他们。我们都有体会,用笔和用嘴谈,方式不同,作用也不同。尤其是在军队中,如果只用公文告诉战士们该做什么,而不用嘴巴鼓励士

  • 8、 《曾国藩》读后感

    《曾国藩》读后感(一)

    最近读了好几本书,有网络小说,人物传记,励志书籍和伟人思想,从书中所获颇丰。特别是关于曾国藩的书,如果说高中时代读《曾国藩》从中学习的是静心慎独的修身之道,而现在十多年后重读,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干。这位晚清第一重臣,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军,教子,其远见卓识,令我们的毛主席都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一人,反省自己的修身、教育之道,不得不承认受当初受到《曾国藩》的影响。

    古人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又说无欲则刚,曾国藩处满清贵族排汉猜忌之中,以文臣见武功,我认为他正是奉行了这一准则。我佩服他的治军治乱的本领,乱世用重典,为此他赢得了曾剃头的恶名,斩杀有救母之恩的将领金松龄。他给我的启示就是规则必须执行,严惩必须达到目的,否则别用。我佩服他的激励制度,为了鼓舞军士士气,他亲授刻有曾涤生国藩制的腰刀,可后来因为发的太多,导致军中几乎人有一把,丧失了效果,这给我的启示是善用激励,物虽轻,用得当,效果非凡,可激励太滥就失去了意义,就像后来腰刀太多已不起作用一样,物以稀为贵。

    我更佩服他的教子之道,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能允许儿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读的书籍,同意儿子不参加科举考试而选择近代科学数算等知识的学习,这是多么具有非凡胆识和远见卓识的决定,而我们今天呢,是否关注了孩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贵为王公大臣的他,是晚清唯一一位异性封王的重臣,他以有识、有度、有常的准则教育和约束家人,夫人,子女和平常人家一样,早起,躬耕,亲自打扫庭院,要求儿子读书要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不晏起,有规律,在他常年在外制办军务期间,也不忘常寄家信,嘱咐,指导家人和儿子读书。曾氏家族800多人,用后人评价无一不肖子孙,不得不让我佩服曾国藩的治家有方,文韬武略和高瞻远瞩的眼光。

    关于读书,曾国藩说:吾不望世代得富贵,但愿代代出秀才。世间流传久远的唯有知识和思想,读书可以学习知识,学习方法,掌握思想,形成思想。一个掌握了思想和方法的人,只要立志,干什么不能成呢?佛家云:钱财乃五家共有,老天夺之,他人觊觎,赌博,偷盗,败家子,只有知识和思想才不会与你共有。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能改变人生的气象;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的终点。这是多么深刻,发人深省的话啊!

    曾国藩受唐鉴的启迪,一生中强调静字2020,他平日里坚持每日自省

  • 9、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600字: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能够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信息,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透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看曾公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曾公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忙家人和亲朋。看到这些,我感动了,而且感动的想流泪。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十分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也许是因为此刻的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也许是因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与人之间以前拥有的浓浓亲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渐变得淡薄,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络的纽带越来越脆弱,感情的深浅和好坏全维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严重失衡,以前浓厚的亲情和友情就会变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的人间百态,在当今物质极度礼貌的社会上更加凸显。我们将一切都归咎于穷和富这两个字,似乎有点偏薄。《曾国藩家书》一书中,从很

  • 10、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基本上我还算是言而有信的人,虽然此前一直为看什么书而犹豫不决,但是定下之后,我就马上去买来看。以前工资低,且书价昂贵,所以那时候看的书大多都是盗版,因为买书的次数多了,基本上新书逢出就买,慢慢的和书老板都熟稔起来,价格上也很是照顾。可能以前看书不够留心,也可能随意得来的东西不够珍惜,书是看一本丢一本,结果到现在,书架上除了一套完整的《古龙全集》外,竟然找不到一本书的影子。现在情况好了很多,工资涨了几倍,看的书少了几倍,所以不必看盗版书了,于是底气十足的到书店买了几本书,可是全然没有当年看书时的激情,感觉如今看书倒像是为了工作而流程化了。鼻子酸酸的,很怀念那段看盗版书的岁月,和那个满怀理想却懵懂无知的毛头少年…….

    买书的时候没有拿目录,只是凭记忆买了几本,当然,记忆中的依然是熟悉的传统书籍。共四本:《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老庄》、《曾国藩家书》。买来之后,即赶往南水北调工作组,去之前,为带哪本书而迟疑:《四书五经》和《老庄》须细细品读方解其味,断不适合在行程中观看。《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其实完全不必买,不说了然于胸,至少如数家珍,只是太过喜爱,依然买来赏玩。所以只好带上《曾国藩家书》陪我走南闯北了。

    按照我以往看书的速度,两天一本,甚至不到,至多三天。既然计划好的要精读细读,所以也就没有硬着头皮赶着往前看,所以一本家书,看了一个多星期,才看了不到一半而已,现在只是看完了劝学篇和修身篇。注:因为以前看过《曾国藩全传》,对书中提到的彭玉麟(字雪琴)十分仰慕,说其龙章凤姿、铁血柔情,所以看家书浏览目录时,先看了用人篇中的《调彭雪琴入江》。当然,四本书中最先看到的,当然是庄子的一篇《逍遥游》。其“大鹏一日腾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迈无羁,和“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浪漫洒脱,着实令人心动。

    原本计划直接写读《曾国藩家书》的心得体会,没想竟啰里啰唆的扯了这么多废话,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和节奏写下去,估计写东西的时间怕是要超过读书的时间了,如此一来,本末倒置可如何是好呢?不行,不行,得换个方式。

  • 2019-10-29

  • 2019-10-19

  • 2023-03-08

  • 2019-10-19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8

  • 2019-11-12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3-05-09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22

  • 2019-09-27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09-27

  • 2019-09-30

  • 2019-11-16

  • 2019-09-26

  • 2019-10-29

  • 2019-11-06

曾国藩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曾国藩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曾国藩观后感、2024曾国藩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