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曾国藩外传读书笔记 > 地图 > 曾国藩外传读书笔记,2024曾国藩外传读书笔记
曾国藩外传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曾国藩外传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曾国藩外传读书笔记推荐
曾国藩外传读书笔记

(共 6384 篇)

  • 1、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曾国藩传》,今天我有幸读到这本书,受益匪浅。是什么让中国近代两位历史大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相继把他当做自己的精神偶像与导师?是他天资聪颖?不是。曾国藩资质平庸,每次考试都不能如愿,是他名门之后另有能人?也不是。在曾国藩之前的曾氏家族中,甚至没有出过一个秀才。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m.dhb100.com/

    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就立功而言,他从一介书生起家。创立湘军,统率群雄,力挽狂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延续清王朝的生命六十余年;就立德而言,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基本接近纯粹;就立言这方面来讲,近代中国之大儒非他莫属,对理学研究身体力行,造诣很深!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向,民族自强是支撑曾国藩在艰难困苦忠奋力拼搏的精神动力。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认知传统使他从前人、从他人、从自身,学到智慧总结经验,应对复杂的时事和风云动荡的朝堂,至诚待人,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使英雄为我所用,终成大业。

    在湘军的建立过程中,把训和练完美集合,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思想动员与宣传,树立了湘军不怕牺牲、勇于向前、忠君为民的思想,把一只团练队伍也就是今时今日所说的民兵组织,发展成为后来保家卫国抵抗太平天国运动的中流砥柱。左宗棠、李鸿章都是后清时期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都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尤其是左宗棠的以德报怨更是让后辈敬仰。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其弟曾国荃谎报战绩称洪秀全之子,被焚烧致死,曾国藩深信不疑奏报朝廷,朝廷通令嘉奖。然而后来左宗棠发现洪秀全之子踪迹未通过曾国藩而直接上报朝廷,朝野震怒。其时,左宗棠也不想活在其师曾国藩的光环下,因而有此一出,自此师徒不睦。然后来左宗棠出师西北,粮草军饷均需曾国藩筹集相助,左宗棠担心曾国藩会为了以前的事情而报复,然而并非如他所料,曾国藩摒弃前嫌,用心办公,以德报怨,左宗棠终于承认自己的过错承认自己确实不如其师。

    说了这么多,曾国藩确实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至诚待人,在维护民族大义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奋力拼搏。曾国藩在那个年代是为了民族大义,而现在的我们又该为了什么而去拼搏,大概不用我多说了吧。

    初中读历史的时候,学习过晚清历史,曾国藩这个名字,给我印象就是卖国贼。随着年岁增长,逐渐对他有了更多认识,于是乎有兴趣了解

  • 2、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的读书笔记

    曾国藩有一对名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撑起两根穷骨头是指人要有骨气,曾国藩一生以穷为荣以穷为本,他曾经说过一句话,说他绝不把当官所赚的钱留给后人,这就有疑问了。自从曾国藩发迹后湘乡出来很多人,因为曾国藩喜欢用乡人。曾府也成为湘乡第一府第,曾家也一度成为湖南首富。难道建曾府或是湖南首富的曾家就没有曾国藩一分钱?其实这里面还真没有曾国藩什么事。曾国藩确实很节俭,但他的几个兄弟却是一个比一个贪。他自己兄弟五个,最贪的是五弟也就是在家族里排行第九的曾国荃。曾家兄弟打仗都特别狠,除了曾国藩外打了胜仗后都喜欢屠城,然后把所得的金银财宝据为己有。老九曾国荃就这样敛财无数。曾国藩对大家庭的兄弟们无可奈何,但他对自己子女确实很严格。两个儿子都非常节俭,一直都过得很清贫。曾国藩是死在两江总督的任上,难道他真没有留一点钱给他两个儿子吗?有个小小的例子可以反证:曾国藩死后他两个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都为官了。老大曾纪泽比较有名,曾经是晚清最著名的外交家。当时国家比较穷,曾纪泽在驻英、法大使期间甚至把自己的薪俸贴补到建使馆或是外事活动中去了,而他节俭得衣服都舍不得买。老二纪鸿则是北京一名低级的官吏,比他哥哥还穷。有次纪鸿生了一场大病,看了病后竟然拿不出钱去抓药,想向哥哥借钱,但一是哥哥不在国内,二是想到哥哥也不宽裕。这时曾国藩才离世不久,如果留了钱的话两个儿子不可能会过得那么的拮据。

    在万般无奈之下还是左宗常知道了这件事后出手相助。当时左宗常热泪盈眶,说平时最不服曾国藩,但现在不服也不行,两个孩子身为名门之后,清廉自省到这个地步,老曾真是教子有方啊!

    曾国藩平时就穿家里老妻织的布衣。一生只做过一件高档衣服,那还是他金榜题名时做的一件高档料子的长袍,平时舍不得穿,只有在大场面时才会穿出去,回来就赶紧脱下收好。这件衣服穿了三十年,一直到曾国藩去世时还是崭新崭新的。

    曾国藩在南京任两江总督时把家眷都接过来了,有一次李鸿章请曾家的女眷吃饭,这时曾家两个女儿还没出嫁,听到请客的消息都很高兴,但发愁的是两人只有一条绸缎裤子,这条裤子还是大嫂留下来的。那谁穿这条裤子去赴宴呢?姐妹俩为此吵了一架,小妹妹没争羸就大哭起来。于是曾国藩就做小女儿的工作,说等明年如果我还做两江总督的话我就给你做一条更漂亮的裤子,小妹听了才破泣为笑。

    曾国藩名言: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 3、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看完第二本关于曾国藩的书,静静品味!作者用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语言把曾国藩一生教育子女、指点子弟、甚至培养后人的教育思想与智慧,做了一个全景式的评述。曾国藩小时资质平庸,年轻时心胸也并不开阔,到底是什么使他成为一代大儒?n首先,他最大的过人之处就是他能不断地反思与学习,不断地在反思、反省和学习中进步,这个过程终其一生都没停止过!n其次,曾国藩个人信仰十分强大,他之所以能从一个笨小孩成为一代大儒,之所以能从一个原来跟普通人并无差别的曾国藩成为一个改变了历史发展的曾国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有个人强大的信仰与信念。第三,他有着坚定的决心和毅力。比如他坚持每天写日记直到生命的前一天,日记中其自我纠正、自我超越的魅力与毅力确实很让人震撼。第四,就是“自省”了。这种自省就是他戒烟后,写下“日课十二条”后所达到的境界。这时候的他以自省为生活的方式,获取到真正的人生智慧,生生不息,永不止步。 除此之外,他的为官的智慧,用人智慧等,也无一不体现出他个人休身养性的人生智慧。第五,他爱家重教育,他有着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不仅言传,还能身教,始终认定"家和万事兴",他用写的家书来教育孩子,教育自己的弟弟,甚至教育家人与族人,乃至于这种立身垂范的形式和内容都成了中国家庭教育史上最杰出的精华之作。通过曾国藩的一生,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社会,也不是你的对手,而是——你自己。 要想进步需要多自律多反省。我们现代人学习曾国藩,最重要是就是要学习他身上的那种努力与实践的精神。引用曾国藩的一句家训名言,叫“养得胸中一种恬静”。因为这个时代日渐浮躁,我们的心态也日渐浮躁,愿我们能从曾国藩的人生经历里学到一个静字,你我共勉!n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从高中起,一直对《曾国藩家训》有所耳闻,今终于拜读《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也算了一心愿。

        曾国藩是毛泽东、蒋介石共同的偶像,也是中兴第一名臣,如此高大、伟岸的人,在笔者笔下,却显得那么真实与可爱。他曾经也是背书比不过小偷的"笨小孩",是面对战败两次想自杀的"脆弱青年",是喜欢调戏朋友小妾的"小男子"。曾国藩年轻过、狂狼过、颓废过,但这一些性格的缺点都在曾国藩自己的日记中进行反思,改正。我觉得曾国藩性格最大的优

  • 4、 《曾国藩家书》的读书笔记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曾国藩六岁读书,二十八岁中进士。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曾国藩率湘军镇压了太平大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又于1861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辛亥革命以后,一些革命党人称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并在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中摘录出许多语录。

    《曾国藩家书》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材料。本月上旬,我和妻子在沈阳北方图书城购得一本《曾国藩家书》,利用早晚闲暇时将此书通读了一遍,虽领略不深,却也摘录了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字,作为自勉。

    1、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2、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3、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

    4、勿夜郎自大: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

    5、谨记进德修业: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

    6、吾人为学,最要虚心。自满自足,不能有所成。

    7、做事当不苟不懈

    8、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9、做人须要有恒心,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 5、 曾国藩血祭读书笔记

    近日从图书馆借阅了唐浩明先生所著的历史小说《曾国藩》三部中的第一部《血祭》。这部小说以丰繁的史料、富有湖南特色的语言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中兴名臣曾国藩。看完第一部后,心绪久久沉浸在书中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急切的想要借阅第二部《野焚》和第三部《黑雨》一睹为快。第一部《血祭》主要介绍了曾国藩在母亲逝世后,回家丁忧创立湘军(此时还只能称湘勇),并与太平天国起义军初步会战的经历。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少年苦读,追求功名。他出生于耕读之家,家境殷实,家风淳朴,耕田得以养家糊口,读书则是为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其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操持家业,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熟读诗书,曾国藩做为长子长孙自然受两位的影响颇深。曾家以勤俭持家,受影响,曾国藩自小养成了勤快的习惯,不贪睡,爱读书。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后来又去异地拜师求学,刻苦读书。

    在27岁时,他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后来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位列二品官位期间,奉旨付江西担任乡试主考官时,母亲逝世,曾国藩中途回乡,为母丁忧。在丁忧期间,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曾国藩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湘军在曾国藩的带领下,逐渐成为绞杀太平天国运动的中坚力量,并与朝廷的八旗、绿营,其他地方武装,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此时,曾国藩也达到了他事业的高峰,奠定了他中兴第一名臣的地位。

    回顾曾国藩的一生,他能成为晚清中兴之名臣,为后人广为传谈的名人,与其的家庭、社会以及自身的修养、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是勤奋。曾国藩勤奋刻苦,不仅表现在其求学生涯,当其位居要职时,还坚持每日读书,每日自省,修身养性,韬光养晦,终成大器。

    其次能够团结和笼络一帮人,协助自己共成大业。曾国藩拜军机大臣穆彰阿为师,后来又拜官文为师,为其仕途铺平道路;结识刘蓉、郭嵩焘、胡林翼、罗泽南等朋友,又有李鸿章、左宗棠、塔齐布、曾国荃等人,为其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冲

  • 6、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人们眼中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亲,至今190余年里,其后世子孙中大师级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外。曾国藩的家教或许给出了答案。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什么是曾国藩所说的君子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已有定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皆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愚人不足为社会患,小人却是社会的大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深省呀。

    在阅读整本书以后,我有了几方面的体会:

    第一, 读书习字依旧为修身之本。

    第二,读书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我认为,在阅读新书的同时,也应倡导读些旧书,尤其要读古人有关怎样读书的著作。不论读何种书籍,都要坚持做到: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我认为,所谓有志,就是不甘为人后,应争先恐后;所谓有识,就是知识学问无尽头,不能井底蛙观天;所谓恒,就是读书有恒心,雷打不动,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成事。

    无论何书,总顺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大局精处茫然不知。这不是个简单的学习方法,它的深层意义是:一个人的知识是时间的积累;没时间的堆积,熟读书中的知识,就不可能透彻了解和系统掌握书中的要领,得到完整的知识。读书要专,还在于读书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这样才能掌握书中的全局,明了书中的精处。读诗,也是古人掌

  • 7、 《曾国藩的启示》读书笔记

    《曾国藩的启示》的作者是曾仕强,该书是一部通过讲述曾国藩的一生让读者感悟人生的励志大作。小编为你带来一篇《曾国藩的启示》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老话说得好:从政要学曾国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一生不爱财,不怕死,努力做清官,做名臣,是儒家最后一个圣人,也是儒家最后一个榜样。曾国藩德行高尚、志趣高远,是有史以来不多见的。他始终能够立德、立功、立言,达到古人三不朽的境界,他的成就震古铄今,没有一个人能与其相比,究其原因,在于他一生立志一定要超出普通庸碌之辈,他不断克服困难,从中求得知识,不断轻声践行知识,不遗余力,即使经历重重艰辛阻碍也无法令他失去斗志;不求成效很快显现,谦虚的接受,勤勉的奉行,以刚直自立于世,坚定而有节操,以诚意为前导,勇猛精进,坚苦卓绝。他一介书生,却打造出了晚清最具战斗力的湘军,从一个乡下秀才,却成为毛泽东、蒋介石都学习的盖世名相,他功高震主,令慈禧寝食难安,却能全身而退。修身之道、为官之道、创业之道、治军之道、治家之道都让我们有所领悟。

    个人评价

    (一)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的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

    (二)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

    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只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国国情,写一篇《讨粤匪檄》,使许多知识分之脱去长衫,率领瓴黑脚杆的相实农夫,偷到湘军的旗帜下,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了胜利。

    (三)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人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己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致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

    (四)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

  • 8、 《曾国藩日记》读书笔记

    学界有晚清四大著名日记的说法。这四部日记分别为曾国藩的《求阙斋日记》、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王闿运的《湘绮楼日记》、翁同龢的《翁文恭公日记》。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曾国藩的日记。

    现存的曾氏日记,起自道光19年正月初一日,终止于其去世的当天,即同治十一年2月初4日,时间跨度长达34年。或许是早期的曾氏恒心不够,因宦务繁杂而有所间隔,也或许是因迁徙而遗失、因战火而焚毁等缘故,34年的日记中有所缺失,流传至今的文字约130万言。宣统元年,中国图书公司将其手稿印行。曾氏日记究竟因为什么缘故而受到后世的重视呢?笔者以为,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曾氏是一个对中国近代历史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民众,对其一生的行事都很有兴趣。他的亲笔日记,尤其是其咸丰八年六月再次出山之后逐日记录的日记,对研究他本人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有任何其他史料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曾氏出生于偏僻乡村的世代农家,后来成为扶危定倾的国家干臣。一百多年来,他是所有平民子弟的励志榜样,人们对他的成长史格外关注。曾氏的日记,尤其是早年在京师翰苑刻苦自励的那一段心路历程,堪称一切有志向有抱负的年轻人的最佳教科书。梁启超当年就是这样学曾氏的。他对人说:近设日记,以曾文正之法,凡身过、口过、意过皆记之。 曾氏的修身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觉认真。他以圣贤为榜样,以慎独为准则,以血战之勇气,以截断后路之决心,从严要求,切实践行。常言说人非圣贤,但曾氏偏要以圣贤为目标,宣称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他为何要如此为难自己?原来,曾氏采取的是取法上上的策略。古人认为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若想得其上,便只有取法上上了。正因为目标定得甚高,所以尽管曾氏终其一生并未成为圣贤,但在道德自我完善这方面,古今政治家中罕有其匹。尤其于克己自律上,在一塌糊涂的晚清官场,他应属凤毛麟角。

    第三,今人读曾国藩,主要是看重他的人生智慧与处世谋虑。他的日记,恰恰记录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领悟。因为是私人的随手所录,曾氏的这些悟道过程,便会以最初始最本色最随意的状况保留下来,因而也便更具有真实性与借鉴性。

    曾氏不是原创型的思想家,他也不是对理学有重大贡献的学问家,实事求是地说,曾氏只是一个将中国传统文化履行于人生事业中的经世致用者。他对道的思索与领悟,更多地体现在世俗、庸常中。他信奉绝大学问皆在家庭日用之中的理学真谛。他勤于思考,善于归纳

  • 9、 《飞狐外传》读书笔记

    近日,读金庸先生的新修版《飞狐外传》,小说的一开头,就写了一段悲剧的婚姻,那就是“打遍天下无敌手”苗人凤与南兰间的婚姻,这个苗人凤虽在武功上可称天下第一,但在男女问题上,只怕差不多接近天下倒数第一。他与南兰的婚姻可见一斑。

    这二人的相识是一个标准的英雄救美的模式,即女子落难了,然后英雄去救,女子感激之际,便下嫁于男子,在一般的故事中,写到这一部,最后来一句,从此以后,二人过着幸福的生活。就此结束。但事实上,结婚才是二人生活的开始。在小说中,南兰的父亲南仁通从一个狱中病死的英雄好汉中得到一把宝刀,他是想用这把刀让自己升级,结果在路上,被一些人抢劫,那些人在劫财劫色外,在杀了南仁通,这个南小姐在举目无亲的情况下,再被苗人凤相救,便委身下嫁。

    婚后,作者说他们那是一段欢乐的日子,女儿出生后,二人的感情加深了一层,我总觉得那是言不由衷的话,最关键的下面的话是他们二人婚姻的裂痕:“他是出身贫家的江湖豪杰,妻子却是官家的千金小姐。他天性沉默寡言,整天板着脸,妻子却需要温柔体贴,低声下气地安慰。她要男人风雅斯文、懂得女人的小性儿,要男人会说笑,会调情……苗人凤空具一身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武功,妻子所要的一切却全没有。如果南小姐会武功,有一点江湖豪气,或许会佩服丈夫的本事,会懂得他为什么是当世一位顶天立地的奇男子。但她压根儿瞧不起武功,甚至从心底里厌憎武功。”从这段话来看,二人原本不该结婚,因为他们的兴趣根本不是一回事,两个人完全是两条路上奔跑的马车,勉强结合在一起,必然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二人间插进了一个小三,那就是田归农,南兰对他的感觉是“这个英俊潇洒的田归衣,他没一句话不在讨人欢喜,没一个眼色不是软绵绵的叫人想起了就会心跳。”在这样的情况下,苗人凤偏偏只顾忙着练武,让南兰出面招待田归农,这等于是给瞌睡的人提供了枕头,最终苗人凤与南兰的破裂不可逆转地到来了。

    于是,出现了小说开头描写的场景,南兰在一个雨夜中跟着田归农私奔,苗人凤抱着他们的女儿在后面追赶,最后双方在商家堡对峙,经历了一番时间很短又很长的等待后,苗人凤终于失望地抱着女儿离去了,南兰跟着田归农走了。她到了田家也没有过上自己所想的幸福日子,因为田归农是想通过她得到李自成当年留下的宝藏,又终日害怕苗人凤找上门一算帐,另外,田归农前妻留下的女儿也不会有好脸给这位南小姐看,她最终郁郁而亡。

    这二人的婚姻总的来说,是

  • 10、 曾国藩血祭的读书笔记

    先前就听说过曾国藩,对其经世之材及其湘军之勇也略有所知。记得中学历史书上有提到过,曾国藩在鄱阳湖大败太平军,扭转整个战争局面,这个是我对其最初的印象了。看完这本书以后,对其人有了更为细致和全面的了解。

    有人说半部中国近代史是由湖南人演义的。虽然有些夸大,但至少说明了一点,即中国近代史上出了很多来自湖南的名人,他们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这其中就有曾国藩。由于我自己也是湖南人,对于先人的丰功伟绩颇为骄傲,对于家乡的地理也很了解,这或许是我选择读这本书的原因之一吧。

    曾国藩,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后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又有人斥责他为元凶、伪君子、汉之不肖子孙的,到后来,汉奸、卖国-贼、刽子手,又似乎成了判定的铁案。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上,一个人的盖棺论定,其反差如此之大,大概找不出第二个。

    我从书中知道的曾国藩是这样的,他以一介书生,忠于报国之志,建立军队来平定叛乱,以此实现男儿的价值。出身于湖南一个普通耕读家庭,没有背景、后台,也没有超绝的资质,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获得功名,是古今读书人的偶像。

    在长沙创办团练之初,处处受人排挤,事情进展艰辛,但是曾国藩没有放弃,他心高气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书中提到其认识的成长过程可以为证:“几个月来,他已逐渐清醒地看出,长沙不是做事的地方。官场

    暮气沉沉,绿营腐朽透顶,这里好比一群乌鸦麋鹿之地,不会有前途…”,为了寻求出路,他出走衡州城,开始了自己创军过程,从此走上戎马生涯,功成名就。

    曾国藩虽为书生,却是杀人不眨眼。书中有提到其处死十多名开粮仓周济百姓的侠士;滥杀无辜秀才林明光,伪其名日杀一儆百;凌迟刮目处死串子会会首魏逵等几十人,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为此得了个曾剃头的名号。

    曾国藩知人善用,身边聚集了很多的人才,有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黎庶昌、郭嵩焘、薛福成等非常优秀的官员,还有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等科技人才,可以说几乎汇集了当时全国人才之精华。其军事策略在书中也有提到,曾国藩在传授弟弟曾国华时说:“选择哨官长,主要在实心办事,有忠义血性;其次在能吃苦,号令严明,有智谋……德才兼备最好,二者不可兼得,宁可用才低点而德好的,绝不用才高德薄之人”。

    曾国藩对于儿子和弟弟的教育一丝不苟。书中有提到:“在京师时,不管如何已忙曾国藩对家信从不苟且……给诸弟的信,谈读书、谈作诗文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09-20

  • 2023-06-03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09-20

  • 2023-02-03

  • 2019-10-11

  • 2022-01-27

  • 2023-02-27

  • 2019-10-11

  • 2019-10-29

  • 2023-02-28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1-12

  • 2019-11-12

  • 2021-06-22

  • 2019-11-12

  • 2019-10-11

  • 2023-03-27

  • 2019-10-11

  • 2019-10-11

曾国藩外传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曾国藩外传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曾国藩外传读书笔记、2024曾国藩外传读书笔记,曾国藩外传读书笔记摘抄,曾国藩外传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