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曾国藩传读后感200字 > 地图 > 曾国藩传读后感200字,2024曾国藩传读后感200字范文
曾国藩传读后感200字相关栏目
曾国藩传读后感200字热门栏目
曾国藩传读后感200字推荐
曾国藩传读后感200字

(共 2295 篇)

  • 1、 曾国藩传:做人做事之道读后感(3)篇

    书中介绍了曾国藩出生在一个注重读书家庭,出生时的不寻常及其长辈对他的厚望,后其本人中了进士。

    他认为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

    在与太平军斗争中,亲手组建了湘军,其用人识人及有效的管理,使他的军队让朝廷又爱又怕,在抗击太平军取得胜利后就不得不进行了大幅度裁员,朝廷对他的态度也是边用边防,使他不得志,并隐退江湖。

    再次出山是在后期抗击捻军时遭遇了失败,对他的打击不小。

    处理了扬州教案和天津教案,认识到了弱国无外交,开启了洋务运动先河。

    他一身为人谨慎,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做事原则性强,十分爱惜人才,对事物分析得透,处事看得远,立意高,对身边人关心爱护,教育子弟有不离八本和三致祥格言,留给子女有四条,即一是慎独则心安,二是主敬则身强,三是求仁则人悦,四是习劳则神钦。

    曾国藩科举n道光二十年,三十岁的曾国藩再次来到北京,参加翰林院的散馆考试。两年前,经过二十三年的寒窗苦读,七次考秀才、一次考举人、三次考进士的坎坷经历,曾氏终于考上进士,并点了翰林,成为那个时代最令人羡慕的幸运儿,并因此彻底改变他本人以至他那个“五六百年载,曾无人与于科目秀才之列”的曾氏家族。曾氏顺利通过散馆考试,被分发在翰林院做一个从七品的检讨。从七品固然衔小,检讨也固然位卑,但翰林院可是个“储才养望”的大好之地,朝廷中的大学士、尚书、侍郎,地方上的巡抚、藩司、臬台,绝大部分从这里走出。瞻望前程,真个是美好无限。何况翰林素有“天子文学侍从”的美誉,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近皇帝。一个生在偏僻乡村、世代务农的草根野民,能有如此出息,这是何等的不容易!n科举的胜利,也让这个素有大志不甘平庸的青年,平添一股强烈的自信与自许的情怀,以做国家栋梁为期待,并“遂然有效法前贤澄清天下之志”。这“澄清天下”,就是儒家信徒的最高目标:平天下。要实现这个目标,得有一个完整的程序。这个程序即《大学》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儒家圣贤看来,一个人先得把自身修炼好,然后再把家整治好。古代家庭一般三代同堂,许多人家第二代兄弟数人即便娶妻生子亦不分家,十多二十口人在一起生活,要治好家亦不易。治好家后再把所从事的公务办好,最后才谈得上澄清天下。修炼身心,充实才干,这是曾氏进入翰苑之后为远大理想的实现,而自我规划的两大任务。曾氏因此而面临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简单概括下曾国藩的一生,n1.通过结硬寨,打呆仗的方式打赢了太平军,中间有个重

  • 2、 《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读后感_1600字

    《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读后感1600字

    读冯唐《成事》悟曾国藩

    曾国藩是成事学的千古第一人,有理论,有实践,有才,有学,有识,有成,有败,有起伏,有轮回,有困扰,有心得。他还是一个传道者。立德、立功、立信、立言,在晚清风雨飘摇之际,能通过实干达到一段时间的中兴,靠的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所以我们应该向历史上伟大的管理者ceo学习,在管理方面我个人价值观比较认同的历史上的几个人,曹操、王阳明和曾国藩,曹操的管理我觉得特别开明,特别包容,和现在互联网公司对于人才引进计划和管理方面很相似,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晋升通道。

    王阳明在明朝暗无天日,迂腐的社会大背景下,被贬后能龙场悟道,把逆境升华成知行合一的心学,值得我们一生学习和践行,因为人生之路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坎,有一个豁达淡然的态度非常重要。

    曾国藩我觉得是非常靠谱的实干家和ceo了,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通过实干兴邦,和我对于管理者的价值观非常匹配,我也认同这样的做事理念和风格。

    我们虽然不能成为这么厉害的人,但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修炼和学习去提升,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些。

    就像冯唐在书里说的一样,成事是有套路,是可以学习的,只是需要我们一生去践行,一生去修炼。如果不是冯唐的这本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解析,我自己的文言文功底确实是看的有些吃力。

    冯唐也是一个怪才,人生经历实属精彩,要不是看了书名《万物生长》和锵锵三人行上的谈话以及那句风靡网络的“春风十里不如你”我确实不知道冯唐是谁,确实有点孤陋寡闻了。

    一看是冯唐解析的,应该很有趣,毕竟段子手名不虚传,幽默风趣,同时又对读者认真负责,不像王朔,太文绉绉了,没有点文化读不明白的,不过电视剧编的很有意思哈。

    之前朋友一直给推荐的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一直看不下去,个人觉得还是缘分未到,悟性不够,欠缺对于知识的元认知,而有些东西没有到达那个段位,确实拎不清,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是有自知之明的,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确实目前是不知道。

    所以今天的分享也只是个人的一点点读书心得和写作行为的泛滥,并没有表达出某种有见地的观点,因为我确实没有达到那个水平,也怕传递错了价值观。

    目前读了一半,分享一下当下读完后,对我产生积极影响的几点:

    (1)耐冷耐苦,耐劳耐闲。

    忍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我确实很多时候沉不住气,容易冲动

  • 3、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_2200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2200字

    写给驴拉磨思维方式的人 阅读历史,都是从今人的视角去看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难免会有偏差,但是同时代的人看同一人物同一件事就能一致吗?虽然我们不能全面地把握某一历史人物和事件,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从某人某事的某一点某一面去汲取营养。 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就像几个好朋友坐在一起喝茶聊天,顺便说起了一位大家彼此都很熟悉的老朋友。人物生动完满,有血有肉有感情,非常亲切。我们不需要全面把握曾国藩,但他身上散发的优秀品质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他不是那个时代最聪明的人,却做出比他聪明许多的人做不成的事。他不断修正自己的品质是不能被否定的。看看今人,有几个能修正自己? 福禄寿禧是多少代中国人追求的目标,走进中国南北东西各种各样的深宅大院,处处彰显着房主人人生追求的木雕砖雕都是以其为主题。然而,拥有了福禄寿,就一定能获得禧吗?这恐怕必须由自己的“心”说了算。 提起鲁迅,凭他笔下的阿q和祥林嫂就能归于伟大。天天无所事事,整日游游荡荡,常常把“小子打老子”挂在嘴边,快乐异常的阿q;逢人就讲自己的不幸,只强调自己的苦,不靠自己的力量而要借助神的力量改变自己的祥林嫂。这样的人现代社会并不少。 最近遇到几个与此相似的患者。第一位是个八十多岁的老爷子,因为头疼头晕严重失眠来寻求帮助,他每天会凭自己的心情给我下每天不同的医嘱,稍有不同意见,就会提高八度。他口口声声要与我沟通,但他只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听我的意见。他的所作所好像只是为了印证他的正确伟大。他可以批评我的医术低劣,但他的痛苦因他的行为而无法解除,那是不争的事实。另一位是将近五十岁的和尚。他右侧协肋部胀痛,怀疑自己腹部有异常组织,常常因焦虑而大汗淋漓。由于消瘦,通过腹壁可以触摸到脊柱,他把脊柱认为是异常的东西。各种正常的检查结果都不能消除他对疾病的恐惧。问诊的过程中,了解到,八岁随父母迁居于此。常年打闹不停的父母相继组成了新的家庭。他在十八九岁的时候,出家脱俗。他的身边聚集了许多像母亲一样的女居士。由于,接触的时间有限,不了解他出家脱俗的真正原因。但是,“做了和尚就能抛开尘世的烦恼”也许是他最初的想法。然而,人的烦恼怎么可能通过做和尚就能消除呢?这就像不想让草生长,用大石头压在草上,顽强的草依然会从石头下面长出来的。第三位是一个信佛的六十多岁的女性。她文化程度不高,直线思维,做事刻板,不会拐弯。认为

  • 4、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_1200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1200字

    一直对曾国藩这个人物无感,觉得读曾国藩的都是一些老气横秋的人。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曾国藩的全部认知只限于:第一,历史上他是晚清时期的重臣。第二,他是个很值得学习研究的人。(毕竟现在有大量书籍或者自媒体在解读曾国藩)。 我在想,如果他有幸活到今天,一定会以“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为题去各大高校巡回演讲。但是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这其实是一个谦虚谨慎的老头儿,是一个不完美却真的值得很多人去学习的老头儿。在这本书里我看到这样一个曾国藩,他正直又不乏圆通,清廉却也有挣扎,智慧但又有点笨拙。正直、清廉、智慧固然是正人君子的题中之义,但是圆通、挣扎、笨拙则给他增添人性的质感。 对曾国藩的无感到读完不由自主喜欢,怎么说呢,曾国藩的正面就不说了,来说说他性格的侧面。挺喜欢他的诚实,他的坚持原则。比如很多人都读《史记》,面对这样如雷贯耳的圣书,他就像我们小学课本里的皇帝新装里的小孩一样,敢于诚实的说出《史记》中不和逻辑之处。我们知道,平凡世界里做到诚实本就不易。更何况面对权威时候仍保持诚实,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坚持原则这点更加真心佩服,明明已经出将入相,别人眼中他已“功高震主”了,却连喝个黄酒都要自己出门去打。 最有意思的也是我最喜欢他的另一个侧面是他的“清廉”很有意思。其实严格来说在很多史学家看来曾国藩不清廉,他还是有很多灰色收入的,但是他的灰色收入从来没有纳入个人以及家庭的口袋,而是用来办事儿,还是公事儿。如果说海瑞的清廉是方刚不阿,宁折不弯。那么曾国藩的选择更加值得推崇。虽然海瑞的名垂青史,可是海瑞活着的时候因为他的过分清廉,让他日子很不好过。这个“不好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己以及家人生活拮据艰辛,二是因为他的鹤立鸡群的清廉,把别人衬的形象很不正面,这让他被孤立被边缘被排挤。日子自然过得不和谐。曾国藩是闷声干大事曲线救国的路线,他只想实实在在干些事实,他不图虚名。他很机智,他知道一旦清廉的名声在外,会招来过多的瞩目,反而不利于踏踏实实干实事。为了更好的完成大业,所以他选择表面上的和光同尘,骨子里却秉承着清廉。虽然海瑞的清廉很值得后人学习,但我更喜欢曾国藩的“和光同尘”。 之前看到一篇微信文章,里面有一句精妙的概括说:曾国藩是庸人的楷模。庸人不是指最后的功绩,而是起点:曾国藩是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可能源于自己不再少年,略去了少许不切实际的想法,渐渐

  • 5、 曾国藩传读后感600字

    《曾国藩传》是一部由萧一山著作的书籍,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们看过呢?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的事迹,是一部非常全面的书籍。网友读完这本书的感受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擅用制度

    虽曾湘潭大胜,对于靖港之战,曾要求其每一次的失败都要吃透,常说悔生吉,总结反省失败,自省后决定严厉整顿,凡临阵脱逃一律不再录用,并且将表现并不好的弟弟赶回家乡,大公无私。

    接着,曾国藩反思后把保卫长官作为一项制度,这也是其优于绿营军散漫无力,上下不齐的一大策略。保住长官,才有个人发展的机会。

    悔生吉,失败后反思的重要性,古往今来众多战役生活工作中凡是相互影响,激励战斗,上下亲睦,各护其长背后必定有严格的原则或制度。我们也需要学习善于用制度解决一些用道德解决的问题。

    这项制度在后来的城陵矶之战中也发挥作用。两名都是猛将军官,危急关头,互不上下,然曾军的亲兵抓住机会在其军官危观时机,保护长官,刺伤对方军官,赢得战役。

    二.出色的战略谋划

    湘军大胜,咸丰大悦,命名曾为湖北巡抚,然确遭到军机大臣及对头的谄媚,被怀疑危险国家朝政。皇帝猜忌与不信任,湘军整体计划被打乱。

    咸丰的军事原则是直指根本,再伐枝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曾国藩的想法是先捡枝叶,再伐根本。大处落墨,进行整体战略谋划的考虑。

    曾总结历史经验,根据地理形势,先拿下几个重要节点,最后解决南京,建立根据地,是军事的基础。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但是咸丰不理会曾的计划。曾的考虑立即东下三大困难,却不受重视,陷入困境。

    现实生活中,我也犯过很多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错误。这个时候不妨学习曾国藩,善于借助失败深入思考,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当下如何做是更好的决策。另外还需要去借助相关的过去经验。

  • 6、 曾国藩传读后感800字欣赏

    《曾国藩传》一书由张宏杰所著,对于曾国藩的事迹我们看到很多不同的版本,每一个版本里的他给我们感觉不一样,你有没有读过这这部?读完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曾国藩传读后感800字欣赏,大家一起来看看。

    3、成功也需要情商和品格。刚入官场,曾国藩就像一位愤青,鄙夷官场陋习,不屑为伍,所以做事说话又刚又直,导致与官场不相容,结果让他处处受挫。后来他悟到,水至清则无鱼,在不忘原则的基础上,以柔克刚,顺势而为,这些改变让他逐渐立足,也做成了一件件大事。另外关于曾的品格有段记载,左宗棠是曾提携的,按理应该感恩,但后来左与他交恶,处处相对,但曾关键时刻还是选择以德报怨,最后感化了左。

    4、成功可以不需要技巧。曾国藩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所以在对阵太平天国的战役中,采取了结硬寨,打呆仗的策略,稳打稳扎,以时间和空间赢得了最后胜利。

    5、有远见。他在当时的环境能认识到西方的强大在于先进的科技,并将认识转化为行动,推动洋务运动,建立安庆军械所和江南造船局,并促成了中国第一批留美生的成行。

  • 7、 《鲛珠传》影评200字

    《鲛珠传》影评 英雄来源于街市里,具有突出作为的人,前半生都是小角色。在梦想的过程中,你可以选择一路既往的坚持善行,也可以快速的走入捷径的不归路。没有人认可你,你还有机会走下去,不过,这条找回荣誉的辛酸,往往充满了误解和嘲笑。正义与邪恶的矛盾,在天空城里展开,当人们都沉醉在短暂的幸福中,英雄和勇士们,在黑暗中浴血奋战。最终,羽人的报复没有实现,王子变成了太子,泥空空和黑羽过着自己的甜蜜。 一切都结束了,我的启迪是从《鲛珠传》里,感悟人生的苍白,这辈子活着,能否跟自己喜欢的人飞一次,在湛蓝的天际。如果,一切还在坚持,就坚持下去,1吨的巨石,也会因为你的努力而变得渺小起来。 南国遗迹,看天空的你。
  • 8、 曾国藩传读后感5000字

    曾国藩传读后感5000字

    这本唐浩明写的曾国藩传在我书单里排在前列,但是迟迟未看,这次回家之初,内心有些忧虑,对待该做之事尚有许多过去偏见在其中,总是不得安宁。遂开始翻看此书。这套书是以小说来体现出来的,大概翻看了字数有100多万字,于是想起之前看的巴菲特传也是100多万字,如果用纸质书表现出来大概有1000多页的样子。心中欣喜,觉得能看一段时间,结果,这些天不做本职之事,一直翻看此书。看着看着,没过几天就看完了,归家之初的逃避之心也大概收敛。从明日起就该重操旧业了。

    翻看此书之前,对待曾国藩的认识仅限于历史书上的卖国贼,对其生平事迹不甚了解,恕我愚昧,其建湘军,打败太平天国,在其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等事迹更是不清,在印象中,不愿去了解那段尽是屈辱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书上,总是赞美我国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看尽了中国的繁华,又遭遇了如此的屈辱,加之当代是从百废待兴中奋起之时,心中难免抵触过去的颓废。在教科书中,总是将事情分的如此分明,非黑即白,非善即恶,年幼之时,总认为清朝落后、腐败。中国人民懦弱、奴性。随着年岁的增长,看到的人逐渐增多,看待历史的角度不再从是非对错、从事后结果再去看待了,而是从当事人的角度再去看待,以这种视角看待历史人物,顿觉跟随主人公活了一个时代。常有感,人生苦短,若白驹过隙,活着活着就没了。传记,不就是让人重新活一回么。

    这本书,感受颇多,过去认为的清朝,好的一面是康乾盛世,极尽繁华,加之各种狗血电视剧的渲染,对清朝徒增好感,过去还以自身为满族人为豪。后来看过清军入侵中国时的各种屠城记录,以及遗留的名篇扬州十日,顿感心凉。当然,只要是战争,总会有死亡,有人类的兽性的展示,这是人性使然,在《乌合之众》中对这现象有过剖析。只是这打破了小时看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的各种幻想,过去的自己还是太蠢,现在也蠢。这本书,其时代背景正是清朝的末期,以曾国藩的事迹为主线,迁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不同层次不同阶级的人的认知状态以及一些富有时代感的社会风气。当以个人带入其中,将主人公看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会发现很多有趣、值得深思的看法。

    从思维角度来进行分类,曾国藩前期是深受孔孟之道影响的读书人,满脑子都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想法,加之仕途顺利

  • 9、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2000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2000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从这本书的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是从两个方面对曾国藩的经历、性格、为人、处事进行分析。上半部分主要写曾国藩在官场上如何从一个“愤青”慢慢地蜕变为“老奸巨猾”的官场能手,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其中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在面对耻辱与病痛的双重折磨时,曾国藩的坚韧不拔与伟大情怀,那么透视他的经济生活,我们又会发现一个怎样的曾国藩呢?

    从制度中见腐败

    清朝后期的腐败现象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源于对京官的薪金制度,按我们通常的理解,在朝廷当官一定比在地方当官收入多,因为级别更高、声望更大,但其实不然,清朝为了节约开支,给京官们每年发很少的俸禄,但在朝廷当官无论是住房,还是选购衣物,亦或是平常的社交应酬,都要配得上朝廷中央的官制威仪。我们以曾国藩进京之初的翰林院检讨等职务为例,所有的工资福利加起来,一年的收入不过一百二十四两,但道光二十一年,曾国藩的衣食住行及各项文化消费支出,共计四百五十八两,也就是说这一年曾国藩的财政赤字为三百多两。这么巨大的赤字怎么弥补,就必然会导致很多京官的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所以,清代的“底薪制”表面上为国家节省了财政开支,其实惩罚的是奉公守法的清廉之员,方便的是贪墨之徒。其实,“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有很多想为百姓谋福利的好官,清朝的社会现象并不能说明当时人的本性如何贪婪,只能说明清朝财政制度是何等的扭曲,一个遵纪守法的官员要面临何等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大官贪小官,小官贪百姓,最终受苦的,还是天下的大众平民。这也势必导致清朝后期的严重腐败与动乱。

    从治军中见伟大

    清朝的“低薪制度”不但体现在京官上,更体现在军队中,其实清代军官和士兵的收入也不高,但他们也要吃喝、也要养家,这点儿收入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生活和官场应酬的需要。所以,本来以练兵打仗为首要任务的部队纷纷开辟第三产业,士兵们做点小买卖,军官们则更是动用军事装备赚钱,至于平时的操练,能不去就不去,实在推脱不掉就找人代替,所以貌似做生意才是部队的第一职业,练兵反倒成了副业,这样的军队,拿什么出战斗效果?!

    但曾国藩却没有如此,他以睿智的眼光发现了清朝军队的弊病,所以他创建湘军时,在制度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实行厚饷原则,对于高级军官,曾国藩更是采用高薪养廉的政策,工资甚至到达同等级别正规官兵的三到六倍,这样

  • 10、 《曾国藩传》读后感1500字

    曾国藩的一生跌宕起伏,世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然而曾国藩却备受近代名人以及学者所推崇。的确,读完《曾国藩传》,我感触颇深,曾国藩可谓是以中人之资达天人之境的绝佳典范。从农民出身一步步做到封侯拜相,他的成功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这句对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充分囊括了曾国藩一生的丰功伟绩。

    立德,曾国藩一生注重修身立德。曾国藩年少成名,27岁高中进士,因此年轻时的曾国藩在性格上有着自以为是、脾气暴躁以及为人傲慢等诸多坏毛病。三十岁时,曾国藩痛定思痛、决定重新做人,便立下了学做圣人之志。做圣人的首要条件就是修身立德,故而曾国藩开始每天写日记。写日记贵在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因此日记中需要反省自己并对自己提出要求。曾国藩还时常把日记给好友检阅,一方面是把自己的行为坦诚布公寻求好友意见,另一方面也是让大家监督自己,锻炼自身的意志力。正是由于曾国藩的严于律己,使得他的德行成为同僚的表率、士族中的楷模。

    立功,曾国藩一生功绩无数,最辉煌的莫过于创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起义。曾国藩崇尚儒家学说,研究理学的同时,注重经世致用。曾国藩虽文人出身,但是他将所学的东西活用于建军治军,以自身的经历成功反驳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论断,为世人称道。曾国藩喜欢任用文人领军,一方面文人有信仰,信仰能够迸发勇气和力量;另一方面,学理学的文人头脑冷静、能清晰地分析战况,正所谓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遇到问题,就应该先明确原则、理清思绪,其次站稳立场、坚定不移,然后方能沉着冷静、心不妄动,接着身心安详、从容有度,再然后思虑周全、排除偏见,最后必然能合理选择、得出最优的结论。

    立言,曾国藩一生著作无数,崇尚儒家思想。最有名的就是《曾国藩家书》,曾国藩经常与兄弟子侄互通书信,并加以教导训诫。在写给儿子的曾纪泽的一封信中,曾国藩明确读书立志的观点,这与他自身经历不谋而合。此外,曾国藩还提出将儒家思想运用于外交的人,他是第一个主张对于洋人需以诚相待,这无疑展现了思想的包容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认清了洋人不同于一般的蛮夷,他们有着独特的思想文明和先进的武器技术,因此曾国藩开始研究洋人的文化并与他们平等相待。这在当时是很难被世人理解的,因此这种思想的展现无疑是传统认知的升华。

    为师,曾国藩的学生桃李满天下。曾国藩建立湘军期间广招幕僚,而这些幕僚更多的是作为曾国藩的学

  • 2019-10-09

  • 2019-10-03

  • 2019-10-01

  • 2019-09-26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1

  • 2021-10-0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2-02-04

  • 2019-10-19

  • 2023-03-08

  • 2019-09-27

  • 2019-09-23

  • 2019-09-27

  • 2019-09-30

  • 2019-09-19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22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28

曾国藩传读后感200字
曾国藩传读后感2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曾国藩传读后感200字,2024曾国藩传读后感200字,教您怎么写曾国藩传读后感2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