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孔子传读后感200字 > 地图 > 孔子传读后感200字,2024孔子传读后感200字范文
孔子传读后感200字相关栏目
孔子传读后感200字热门栏目
孔子传读后感200字推荐
孔子传读后感200字

(共 5907 篇)

  • 1、 《孔子拜师》读后感200字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读了《孔子拜师》这篇文章,文章中讲了孔子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是尽管这样他还是去洛阳拜老子为师,向他请教学问。孔子刻苦学习,学无止境的精神触动了我。看看孔子,再想想我自己,我顿时心生惭愧。平时爸爸妈妈老师催着我学习,我有时还感到不开心,孔子那么大年龄了还日夜兼程、风餐露宿的去拜师学习,这让我很敬佩。我也要在今后的生活里主动学习, 学习他那种学无止境精神,做一个好学的人。
  • 2、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200字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200字范文一

    孔子的一生,充满了色彩,他不理学生是好是坏,他只想如何教好他。他用了一生的时间和财产去办学院教学生,即使自己没有粮食也要去教好学生。

    孔子出生于贵族,但他因内部争斗而逃走到鲁国,因此由贵族身份转变为平民。但他没有放弃,而且还谦虚求教,终于他创办了一所学院,虽然生活非常困难,连三餐也不计,但他还坚持教学不肯放弃。他曾接受过很多打击,但他没有放弃,而且还写了《春秋》一书,成了万世师表。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200字范文二

    今天,爸爸给我拿来了一本《中外名人故事》,我一看到这本书,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第一页讲的是文化巨人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学家。孔子小时侯是一个相貌有点丑陋的人,他头顶周围高,中间低,很像他家门前的尼丘山,于是,家人为他取名孔丘,他虽然长得不是很好看,但他聪明伶俐,学东西一遍两遍就学会了,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但他在逆境之中,一直发奋读书,从不放弃任何学习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孔子终于成为了一个大教育家。

    看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自己和孔子比起来学习条件很优越,我更应该好好学习,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

  • 3、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200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200范文一

    我读了孔子的故事,知道了他从小爱问问题,不管是梳着小辫的孩童,还是白发苍苍的老爷爷,都是他的询问对象。因为他总爱打破砂锅问到底,别人就给他起了个百事问的雅号。于是,他总结了一个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师。

    有一次,他得到了一本叫《易经》的古书,他看一遍不懂,就读第二遍;第二遍不懂,再读第三遍、第四遍,我要向他学习不懂就问和读书认真这两点,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200范文二

    今天,爸爸给我拿来了一本《中外名人故事》,我一看到这本书,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第一页讲的是文化巨人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学家。孔子小时侯是一个相貌有点丑陋的人,他头顶周围高,中间低,很像他家门前的尼丘山,于是,家人为他取名孔丘,他虽然长得不是很好看,但他聪明伶俐,学东西一遍两遍就学会了,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但他在逆境之中,一直发奋读书,从不放弃任何学习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孔子终于成为了一个大教育家。

    看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自己和孔子比起来学习条件很优越,我更应该好好学习,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

  • 4、 孔子传读后感

    孔子传读后感范文一

    今年寒假,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山东曲阜拜祭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爸爸为了让我更多地了解孔子是多么了不起的人,就在孔庙给我买了一本介绍孔子生平的书《孔子传》,可惜我的眼睛散了瞳,所以只能麻烦爸爸妈妈帮我念。这本书主要写了孔子一生不平凡的的经历,他在鲁国做过委吏、乘田这样的小官,还当过大司寇,最后被排挤,礼乐治国的抱负化为泡影,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但是没有一个国君采用他的学说,迫不得已,他开了一个学堂,设教授徒,他有三千多个学生,其中七十二个很有名,比如颜回、子路、子贡等等。孔子73岁去世,一生修订了《诗》、《书》、《礼》、《乐》,写了《春秋》等着作,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

    读这本书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孔子青年时向师襄子学琴的故事,因为我也在学琴,孔子学琴让我感受到了孔子精益求精的求索精神。师襄子作为老师都夸赞孔子弹得很好了,孔子却说:曲子我是弹熟了,但是指法、技巧还不纯熟,我还要接着练。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领略到曲子的内在含义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可是孔子觉得自己还没领悟出曲子的作者和他的志向情操呢,又继续练起来。师襄子见孔子聪颖过人,这样高难度的曲调不仅能精熟弹奏,而且能领悟到它的精义,激动的说:夫子真是当今的圣人啊!读完这个故事,我很惭愧,因为我学琴时很不认真,总是糊弄,学了点儿皮毛,就沾沾自喜,觉得很了不起,其实太不怎么样了,今后,我要向孔子学习,做每一件事都要认认真真去做。这是我读《孔子传》最大的收获。

    《孔子传》读后感范文二

    寒假生活已经结束,谈起充实,可算是读了本好书,开始在网络中收看热播的《孔子》电影,后有在书架上找到这本《孔子传》。以前,我只以为孔子是个不折不扣的书呆子,只会读读古人的诗、读些论语。现在,我通过这部电影和书籍了解了他不仅是个书呆子,还是一个品德高尚的教育家和一个会用兵打仗的人,这让我重新认识了他。在战场上,他,是一名军师;在宫殿里,他,又是一名教育家;在家中,他,是一名合格的父亲。在战场上,孔子只用了一千多名士兵吓退了对方五万多兵马。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

  • 5、 《孔子传》读后感2000字

    史上最短的一篇自传: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胜,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短短38个字,几乎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向往之的完美人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他曾被人嘲讽,为累累若丧家之犬,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是孔子伟大的就是精神的最好表达。

    孔子三岁丧父,单亲家庭,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但是他从一个贫贱少年,成长为一个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的至圣先师。创造和传承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生产和承担了一个民族的价值,写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使命与感叹。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今日的中国和世界与孔子时代也有着类似的环境,都面临着社会和文化的巨大转型以及价值观的构建。我要说的是: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为家族后继有人而战。

    孔子的父亲,叔梁qi,以勇力闻于诸侯。独自托起闸门,让已进城门的士兵及时撤离。他的正妻施氏是给他生了9个女儿,娶了一个妾,生了个儿子,叫孟皮,又是个瘸子,不能主祀。他不甘心。后来野合(打野战)娶了一个15岁刚刚及笄的少女,也就是我们后来的圣母颜徵在。当时他66岁。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生了一个长相颇怪,却非常健康的男孩,这个男孩不仅将延续孔氏家族,而且将塑造一个民族,这个男孩就是孔子。

    在尼丘山上向神灵祈祷后生下孔子,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取名丘,字仲尼。还有一种说法,是孔子头型酷尼丘山,中间低4周高。如反宇。宇是屋顶的意思,就是把屋顶倒过来。后来为此,还把尼丘山改名叫尼山,因为古代避讳,避名不必字,故去丘而存尼。

    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在一个18岁的年轻母亲的抚养下,又将直面多少风雨坎坷又是如何走上一条由凡入圣的人生之路呢?

    17岁那年孔子,的母亲32岁去世。守丧期间。季氏设家宴邀请士族参加。孔子穿着丧服就去了。没让进门取消了士的职位。

    做一个眼高手低的人。

    孔子为此离开了鲁国去了宋国,当他弱冠之年的时候,娶了媳妇儿,又回到了鲁国。鲁昭公给他送了一条大鲤鱼。他一高兴,就给他的儿子取名叫鲤,字就叫伯(老大)鱼。这不仅仅是一条大鲤鱼,而且是一个门票,他可以当官儿了,孔子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孔子说把账目记清楚就行了,孔子还当过管理序幕的小官说牛羊长得壮实就行了。

    君子不器,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不做学成一门专业以此谋生的儒生。君子儒就是道义儒,就是真正治于学的儒。志于学的本质就是志于道,孔子将

  • 6、 读《诚实的孔子》后感 (200字)

    通过《诚实的孔子》这个故事告诉我:面子重要,还是真才实学比较重要呢?

    如果自己不会,还要硬充着会的话,只能致使自己不思进取,当需要的时候,什么都不会。

    勤学好问的孔子都有自己不会的问题,都承认自己的不足。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欺骗自己呢?所以,如果有不会的问题,要勇敢的承认,然后查资料,问别人,争取把自己不懂的事情搞懂。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

    四年级:雯馨小霞

  • 7、 《岳飞传》读后感200字

    【第1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吟诵着这首著名的《满江红》,我仿佛看到了英勇善战的岳飞征战沙场的情景。这个暑假,我读了《岳飞传》这本书以后,被岳飞尽忠报国的精神深深感动。

    岳飞刚出生三天父亲就被洪水冲走了,他被好心的王员外救回了家。岳飞跟着周侗习武练功,几年后,岳飞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抗金名将。金兵来侵犯时,岳飞带领他的岳家军奋勇杀敌,打得金兵落花流水。因此,老百姓们都十分感激岳飞,称赞他是了不起的大将军。可他最后竟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一直在为这样一位爱国英雄的倒下而感到无比的痛心,但是他背上刺的“尽忠报国”四个字将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第2篇】

    习近平曾说:“读书可以开启智慧、滋养浩然之气”,所以这个寒假我读了很多的书,其中就有习近平推荐的《岳飞传》。

    《岳飞传》讲述了岳飞传奇色彩的一生。岳飞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自幼勤奋好学,体魄强健,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在金兵南下,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的危急关头毅然从军,岳母为了勉励他从戎报国,还在他的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字。岳飞不仅是一个有胆有识,智勇双全的军事家,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抗金部队--岳家军,还写出了一首抒发壮志的千古绝唱--《满江红》,真实、充分地反映了他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心。

    看完《岳飞传》,我被岳飞的爱国精神所感动,深感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也要勤奋努力地学习,做一个爱国爱家的小公民。

    【第3篇】

    岳飞从小家境贫寒,他拜周侗为师,和王贵、张显等人一起,每日学文习武,成了一名文武双全的大才子。

    有一年,金国入侵中原,朝廷招将士出兵打仗。岳飞和几个伙伴报了名。他带领部队出征,第一轮,岳飞就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可是后来秦桧夫妇被抓到金国,金兵款待他们。为了报恩,他们当了叛徒。回到中原后,他们听命于金国,要除掉岳飞。他们把岳飞的儿子岳云也骗到狱中,在风波亭里吊死了岳飞父子。

    岳飞作为一名顶天立地的大将军,两次被人陷害,依然不改初心。他那忠诚、高大、勇猛的形象在我脑中久久回荡。

    【第4篇】

    《岳飞传》读后感

    习近平曾说:“读书可以开启智慧、滋养浩然之气。”我最喜欢习近平读过的书就是《岳飞传》。

    岳飞是南

  • 8、 《孔子好学不倦》读后感400字

    书是一朵朵永不凋零的鲜花,一颗颗华彩四射的瑰宝;书是一条条潺潺的流水,流淌过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涤荡人类的心灵;书是一块块彩色的卵石,铺起一条幽静的小路,让我们通往知识的殿堂。

    我从小酷爱看书。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已养成了每天坚持看一小时书的好习惯、养成每天摘录精彩的开头、好词、好句。近几天我又看了一本《中华美德故事》,其中《孔子好学不倦》这个故事对我启发很大,受益颇深。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孔子的好学精神。孔子已经60多岁了,还要拜师学琴。他学琴与别人不一样,别人迫不及待的要学新曲子,而孔子总是刻苦的练习基本功,脚踏实地的练,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孔子是一个大学问家,知识丰富渊博,但他还要埋头苦练,埋头苦学,更何况我们还是没有毕业的小学生呢?如果生活中遇到了难题,我们应该去请教老师或同学,这样会使知识更加渊博。

    学习是成功的铺路石,是进步的阶梯,是一条让你变得知识渊博的道路。只要你勤学、好学、博学、精学、乐学,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我们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更应该努力学习,做一个21世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长大以后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书就像一片知识的海洋,让我自由的畅游;书就像一块知识的草地,让我自由的奔跑;书就像一座巍峨的大山,让我自由的攀爬。 

  • 9、 读《孔子拜师》有感200字

    孔子拜师讲了: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然而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30岁的时候离开家乡。就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洛阳。到了洛阳孔子见到了老子,就跟着老子学习,老子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的感受是:我们要学习孔子那种学无止境的精神,学习老子那种毫无保留的精神。以后,我们向别人学习。使自己知识更加丰富。

  • 10、 孔子传读后感集锦5篇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作品令我感慨居多,在写读后感时,应该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发自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受。你有没有为了写作品读后感而收集过相关资料呢?你不妨看看孔子传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孔子传读后感 篇1

    也许很少有哪一本书像《孔子传》这样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孔子的形象,谦和敦厚而又聪敏睿智,如大地能承载一切,如天一般刚健进取,如水一般真诚明澈能照万物,我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形容,只能如《中庸》上说“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大爱与小爱

    孔子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她为了把孔子培养成一个人才,忍辱负重带少年孔子到曲阜求学,最终劳累而死。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人生却因为对母亲的爱而显得更加厚重和深沉。为了帮母亲分忧,孔子去作吹鼓手,靠为有丧事的人家吹奏哀乐挣一些干肉。看到这些,孔子的母亲却很担心,她怕孔子因此分心,动摇的学习的志向,耽误了学业,无法成为一个君子。她带孔子向当时鲁国非常有学问的左太史求学,左太史要孔子发誓立志于学,为了学习可以放下其他一切,包括挣干肉。孔子却放不下自己的母亲。“丘儿,拜师”母亲的声音充满关切而坚定,仅此一句话,孔子凭着对母亲无限的爱与信任,依左太史的要求发誓了。

    君子,代表有德行、有学问又代表高贵,还代表丰满的人生,那时学问与生命还没有割裂。因此立志于学也就是立志修养自己的德行和学问并以之为天下苍生带来幸福。爱母亲还是爱天下,这是摆在少年孔子面前的艰难的抉择。如果没有母亲的爱与远见,孔子的一生能成为一个孝子,却无法成为一代圣贤、流传两千年多年的文明的塑造者。母亲的爱是成全。孔子的爱则是顺应了母亲的心,割舍了亲情的小爱,存养了对天地苍生的大爱和修齐治平的远大理想。

    立志于学

    孔子幼年时就喜欢摆弄礼器,似乎显示出不凡的预兆,然而他真正明白学问的意义却是从了解对残酷现实的认识,对天下苍生的悲悯开始的。鲁国大夫专权,三桓把持朝政,已有四代。到孔子少年的时候,三桓逼昭公废掉中军,将兵权和赋税都交给三桓。国人议论纷纷,有人指责三桓,有人说三桓的能力强过鲁昭公,治理鲁国也很好,有人说天下大乱礼崩乐坏,要挽救这个局面恐怕只有圣人出世才行了。这种种的议论,少年的孔子全都记在心里,一颗悲悯天下苍生、向往真理和正义的心被残酷的现实所刺痛,他不知不觉也去思量拯救天下苍生的良方。他鼓起勇

  • 2019-11-03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11-08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1-11

  • 2019-09-19

  • 2019-10-04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03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17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09-21

孔子传读后感200字
孔子传读后感2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孔子传读后感200字,2024孔子传读后感200字,教您怎么写孔子传读后感2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