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大国崛起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大国崛起读后感800字,2024大国崛起读后感800字范文,大国崛起读后感800字左右
大国崛起读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大国崛起读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大国崛起读后感800字推荐
大国崛起读后感800字

(共 3298 篇)

  • 1、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读后感_800字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读后感800字

    相当棒的一本学者的书,看到了作为学者应有的爱国爱民情怀!“对于某种优越的身份依依不舍,其实就成了不平等的捍卫者。”说的太有道理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很多是因为政策造就的,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最初农业对工业的反哺,离不开广大民工辛勤汗水的付出。从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来看,资源的流动遵循市场基本规律,从低效率低产出的地方流向高效率高产出的地方。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资本、人才都出现由西部向东部,由落后贫困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这是经济规律决定,政府人为限制人才流动,和强制资本倾斜配置,导致生产要素低效。从比较优势角度来看,经济的发展规律应该是各地去发展比较优势的产业,但是各地短视的政府和短视的为了追求gdq,尤其是落后的地区在国家政策倾斜下,盲目建开发区到处引进工业,严重扭曲了资源配置,工业产业有很强的集聚效应,最后往往引来的不是下蛋的金鸡,而是发达地区淘汰的低产能企业和高污染企业!此外,房价的过高也导致资本流向房地产市场,各地政府在单一的土地财政背景下,只有不断卖地维持高房价。本书还分析了土地流动的可能性,眼前一亮,农民为什么进城打工并不能融入城市,过年还要大迁徙回农村呢?为什么不能带着土地流动呢?土地本身不能流动,但是土地指标可以,家乡的土地换成城市的建设指标,城市不断扩张可以容纳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就业,至于人多带来的城市病世界各国已有治理经验,城市的发展不能堵要疏,不能靠限制户籍限制人口!除了根深蒂固的土地观念外,恐怕还有中国一直以为诟病的户籍制度,各地政府包括城市居住者,都害怕这么多农民分享了他们的城市福利,人为了短期利益和自身利益都主动成了瞎子!农民为城市做贡献缺难以享受同等的城市居民福利:教育,医疗,养老。。。政府的户籍制度让农民打工者难以成为城市人,即使家乡的土地晃着也不会割舍,否则一旦城市没有他们的落脚处,他们降何处容身呢!

  • 2、 《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读后感_800字

    《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读后感800字

    又逼着自己看完一本书,到了苦逼写书评的时候啦。因为无意间发现了《腾讯传》并攒书币甚至充值看完了它,知道了bat便想了解一下,影响我们生活的成功企业。

    看了《未来以来》发现只是马云爸爸的一些重要讲话。并不能帮我满足了解阿里的好奇心。后来无意间发现了这本《蚂蚁金服》便一发不可收拾。

    不知是之于本人天生喜欢看真实一点的故事,还是怎样?很开心自己似乎完成了从了解一个人到了解一家家企业的转变。

    明天打算读点诗歌,缓一缓。

    一方面叹服于优秀企业之所以优秀,我是服气的,一方面又开始担忧,担忧如此不够努力的自己,面对人工智能该何去何从。妄想从中找到兴趣和商机(工作机会)

    腾讯因为以前的不大开放,受到了360的。。。然后开始开放,

    而蚂蚁金服,从系统架构,到源代码的对外开放,告诉我们未来是合作与共赢。一个颇受大众喜欢的企业不光在于自己创造了多少的商业价值,还有帮助别人创造的价值。还有里面说的企业活性。

    一家以愿景驱动的企业,站在了很高很高的高度。

    我还是不自觉的把它和腾讯进行比较,就像是微信支付,他们之间有竞争,但蚂蚁金服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此开启了崛起之路。

    里面有一部分我很喜欢,就是那里的hr的介绍,是让我这个小白第一次有了一点硬性普及。里面有很多很厉害的人,来的时候是为了实现某种价值而冒险。

    总之,企业文化很重要。

    但不可置否的是,如此一个大企业,我感觉到他们压力很大,时间很长。我想未来有没有某种方法可以让人变得轻松一些,多一些时间去跑步,锻炼。是人工智能吗?

    里面也有很多专业的东西,一直傻傻不清楚的云计算,大数据,架构,到底是怎样的。

    感谢微信读书,感谢蚂蚁金服。

    你们让我开始认识世界,开始知道些什么东西。

    我相信等我知道的更多的时候就不会这么迷茫。就可以写出好一点的书评啦。

    因为想写的有趣,我承认我是不想归纳干货(毕竟不会)求书友推荐轻松一点的书,暂时不想看经济类,不想头脑风暴。

  • 3、 大国崛起读后感300字

    大国崛起读后感300字(一)

    《大国崛起》涵盖了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内容,非常值得一看。它提到了英国、俄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当今的大国。

    在什么历史条件下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因为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所以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才没有被当成异教徒烧死。如果瓦特研究万能蒸气机的实验被当狂热的宗教界成挑战上帝的举动;如果珈里略的悲剧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国还有工业革命吗?在近代世界历史舞台上忍气吞声二、三百年的中国,如何看待这些年已经成功崛起的国家?是临渊羡鱼,还是退而结网?这是每一个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美国的创新力量非常强大。美国由照搬欧洲技术到后来的自主创造发明,确实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这里不是简单的量变而引起的质变,而是美国的政策所向。美国抓住了工业革命的时机,鼓励自主创造发明,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能把专利权写入宪法,这点燃了全体人民的创造热情,很喜欢影片中的那句话专利制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这一点之于中国也是有些许借鉴作用。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没能赶上工业革命的黄金期,但美国那种鼓励自主创造发明的做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鼓励自主创造发明不是纸上谈兵,要让人民看见政府是在动真格,才能激发起人民的热情与激情,要知道,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美国懂得抓住发展机遇。它的机遇就是战争,战争之于其他国家或许有一些利益可图,但它们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大的。而美国凭借其进退自如的地理优势,频频参战,从中捞取利益,而其损失,无疑是小之又小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是一次劫难,而对于美国来说,却成了一次天赐的发展良机,之后的美国,跻身于世界大国之列。这一点对于中国貌似没有多大的借鉴意义,其实不然。美国的这种毫不畏缩,善于抓住机遇的思维方式还是值得我们一学的。

    一直以来,中国人对日本人都是抱着一种敌视的态度,感觉就像对日本的敌视已经渗到我们的骨子里了,因此我们对日本也就本能的有一种抗拒,不愿去了解和日本有关的东西。其实,我们想深一点:为什么日本在二战作为战败国,在几十年后却能位居世界第二?日本重视科技教育、善于学习创新,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他们具有武士道精神,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他们敢于拼搏,勇于创新。最重要的是他们被打以后不会忘记痛,懂得醒悟,学会强大。

    有学者

  • 4、 《大国崛起》观后感800字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的原因 宋轲薪 今天观看大国崛起的最后一期大道行思。而这几个国家崛起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片中认为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起着重要作用。就如法国的精神圣地先贤祠,安葬的72位法国历史人物,大部分是思想家、文化家、艺术家,这足以证明法国对思想文化的重视。多少年,法国以其的文化影响力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其根源也许就在于此。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体制的创新。例如,当初的荷兰,凭借着经济制度的创新,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只有荷兰、英国、美国拥有过世界霸权,因为他们对市场经济进行接力棒式的创新与发展。 最后一点,就是向发达国家学习,这无疑是后发国家走上强盛之路的开端。在历史上,德国、日本、俄罗斯都是后发国家,他们构建的社会体制,他们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和率先实现工业化国家,有明显的区别。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国家崛起,又有许多国家衰落。只有根据自己国情和时代需要做出正确决策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生活中也亦如此,只有努力发展,勇于创新,才能取得一番成就! 大道行思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所有的历史考察都是期望能对当下的选择有所帮助,十二集的《大国崛起》就要结束,到底这些成就大国的历程,对我们民族今天的发展带来什么启发和警醒呢? 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大国崛起的核心力量;经济的硬实力是成为大国的主要支撑;先进的制度可以为国家发展带来更持续的能量,这些因素都在《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中可以找到不止一个国家来例证。但是我感觉只有拥有超前的眼光、又有强大个人魅力的领导人,才能动员起国家各方面的能量,走上大发展之路。 他们能够准确认清自己国家的位置。比如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对于航海的关注,知道海洋中蕴藏着联通各大国的重要渠道,找到了海洋道路,就是找到了世界大国的道路。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为哥伦布筹集航海巨款,放弃了自己王冠上的宝石,但最终赢得了世界霸主这顶桂冠。俾斯麦在维护欧洲实力均衡的前提下,为德国寻找到了更多发展的空间。 相反,德国的威廉一世和希特勒却没有准确给自己定位,前者要寻找阳光下的地盘,通过战争挑战英国的霸主地位,而后者要挑战整个世界,却走进了死胡同,他们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失败和耻辱,伤痛和损害。悲剧的原因无一例外,是他们没有认清自己国家的位置,没有能够把握好道路的选择。 史实证明所
  • 5、 《大国方略》读后感3000字

    《大国方略》读后感3000字

    邹益欣

    有幸接触这门通识课并拜读了《大国方略》,其立论之高远,涉略之广博,前识之明睿,著述之精妙,使我叹为观止,如拨云见月明,似井蛙知天阔,从前偏安一隅之东西,今日方知凤城之华仪。诸位编者老师治学之严谨,亦使我钦敬不已,只是学生资质愚驽,且窘于事务繁忙,几无暇隙,既不读人民日报,又不看新闻联播,经得此番浸濡,受益匪浅,感慨良多,不敢妄言天下大事,只谈个人学习体会,备陈如下:

    一、闻名先喜

    书名《大国方略》,使人见之豪气顿生,内述中国诸事,又是名符其实,见者欢欣,自然愿闻其详。前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指出“谋万世”和“谋全局”是“方略”之灵魂,诚如其然也!若推至细处,论至精处,则还有妙处。需知古人以天圆地方为常,是以天下之地,其全域之貌为方,“方略”也亦即天下之大略,恒长之谋略。又,古语有云:“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谓宙”,而“方”之一字,可容二者之大,而括“宇、宙”之全也,用之于计而量之于谋,又何可胜哉?无怪乎编者齐发“搁笔之叹”,虽言一国之方略,亦觉渊远无穷,窥其一斑而洋洋千言不足以述。然则,正以其博奥之智,方能应万变之事,诚六韬经世之伟略,就三公治国之良方。而“大国”亦有其出处,古人陈词不再赘述,如此书中之言,“中国梦”是亿万万华夏儿女情之所系,愿之所在,行之所向,令人每闻之则欣然怆然,思绪杂然。今言“伟大复兴”者,词从何来?计将安出?可以《老子》解斯语。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贞臣,大国衰微方才有其复兴!“中国梦”也亦即大国复兴之梦。何谓大国?“大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夏;地处四方之中,故曰中国”,自彼而始,纵横数千载,其疆域之广大,品类之繁盛,直教八方羡艳,万国来贺!经史阅历千年,春与秋其代序,国与朝之更迭,虽有诸侯纷争之乱象,终趋天下大同之昌时,秦皇汉武昭昭伟业,声震寰宇赫赫威名,以天朝上国而自居,视域外偏鄙为蛮夷,出使则行教化,纳贡每称君臣,文治可礼仪天下,安邦升平;武功则开疆拓土,莫知其极。服远民而不伤,施恩加而不谋。

    二、读史有怒

    观人可定成败,读史当知得失,成败之事不足论,得失有鉴要分明。欲辨一国方略,必先察其渊宗,诚如《金刚经》所言:知来处去处,得来处去处,合来处去处,为修。大国之路源远,大国之行坎坷,大国之地广博,大国之民甚众,各族杂居而礼义互通,天下共处

  • 6、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

    ——16法学龚佳琦

    从小到大写过很多有关于小说的读后感,这还是第一次尝试对一篇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演变的巨著谈论自己的看法。这本书对于阅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它并非对简单的史书一般进行历史叙述,而是在进行历史分析。阅读历史分析类的书籍对于史料的掌握程度要求还是很高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我不得不时刻拿着手机查阅很多书中提到的,例如佩里的“黑船队”这样的例子。但我对这本书是敬慕的,甚至于在刚看完第一章后就迫不及待的向我父亲推荐了这本书,父亲还打趣我终于开始看涉及学术的书籍了,因此这篇文章中存在知识的浅薄是必然的,亦会有很多幼稚甚至荒谬的想法。这样的完成度,并不适合去上交一份作业,但完成这篇文章相较于完成已经写过很多次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有吸引力太多了。

    毋庸置疑,作者保罗·肯尼迪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学派,本书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对16—20世纪几个世界大国的兴衰中进行大战略的分析,涵盖地缘政治、经济实力、军事力量、领导人品格等诸多现实主义思想下的权势因素,并且他尤为注重地缘政治对兴衰造成的影响,这种大战略背景的叙述,读来使人感觉非常的通透,还能培养发散性思维。当然,这下说法过于客观与空洞,实际意义太小,但书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

    在前工业社会篇,开篇便从欧洲地理的多样性出发,分析了欧洲社会统一的大型专制国家不会长久存在(区别于中国),其多元化富有竞争性的政治主体和市民社会结构长期来说是优于中央集权停滞的东亚和伊斯兰模式,因而对比闭关锁国的东亚,欧洲更易为了谋求发展而越来越重视经济贸易,这也是本书除了地缘以外的另一个鲜明的主题:经济基础决定国家兴亡。经济基础确与国运的昌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单从这一方面来分析,未免还是过于狭隘了,不可否认作者在本书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存在偏激的立场,这大概也能解释作者为什么崇尚以经济贸易发展贯穿大国的兴衰始末了。

    我们都曾学过当今世界政治在多元化发展,不会再出现近代英美那样的超级大国,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兴起,为世界政治局势注入新鲜的血液,多国并立局势的出现,也是基于那些超级大国的衰落的,本书中,作者的观点是英美的衰落是由于有利的历史和技术环境改变而使这两国的一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在大家相安无事的情况下分析,各国所占财富比例以地理面积、人口和自然资源划分,那么英国应占3%—4%,美国应占

  • 7、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1500字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1500字

    ——14法学仲晓英

    《大国的兴衰》这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宏伟巨著。作者反思五百年世界各大国兴之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的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兴衰,衷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渡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

    保罗·肯尼迪认为一个大国的成就,既不在于与过去比较获得多大进步,也不在于其当前拥有的财富和力量,而是取决于邻国的横向比较和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这个观点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有相似之处,都强调竞争的重要性。在《欧洲的奇迹》一章中,这个观点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什么近代欧洲可以脱颖而出?正是由于欧洲各国长期存在的竞争关系,如军备竞赛,殖民地争夺。一个国家兴起了,另外一个紧紧跟上,几乎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这使得欧洲国家们得以保持前进。反观《明朝的中国》一章,中国闭关自守,自认为是大国强国不需要发展,内部抑制商业的竞争性,在安稳的天朝旧梦中渐渐衰败。因此,竞争是复兴的源泉,闭守则是衰败的土壤。中华民族的复兴,竞争是必要的。

    中国的复兴,竞争对手很多,邻近的日俄,印度,世界范围的欧美。简单地从经济竞争而言,其中每一个经济体都是对世界经济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如西谚所讲"与高手过招的时候,弱者也会变成高手"。更何况,我们不是弱者。因此,中国的大企业应该做的不是守着国内市场,依靠排挤竞争的垄断来牟利,而是走出去,与外国企业进行竞争。同时,也应该改变国内市场由某些大型国企垄断的局面,扶持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如今中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不断深化,对于竞争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从经济方面来讲,无论是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是保罗·肯尼迪的"经济与战略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看到了经济对一个国家兴起的重要性。就以《大国的兴衰》中《财政革命》一章为例,讲述了西欧的荷兰,英国,法国的"银子优先"政策。以经济实力为支柱,进行军事扩张与商业贸易,最后先后成为强国。而对于当代中国经济的描述,主要集中于《中国的平衡术》一章,比较详细地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经济,对于穷了一百年,而现在正处于复兴阶段的中国而言,太重要了。中国经济主动融入世界,成为全球经济环节中不可

  • 8、 《大国崛起》读后感1000字

    《大国崛起》读后感1000字

    喻洪江

    我读唐晋的《大国崛起》这一本厚重的书,它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历史的书籍。书中提到的9个国家的崛起历程,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国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个国家如何在顺应发展潮流中通过经济的崛起从而实现国家崛起的思考。《大国崛起》浓缩了历史发展的精华,大国崛起也正是把科学、艺术、宗教、战争四种武器运用到淋漓尽致。分公司在全体管理人员中开展"我读书、我思考、我收获"活动,我认真阅读了这本书,感觉收获很大,并引发了诸多思考。

    一是重视科学和教育。回顾五百多年来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德国。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

    二是选择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在于几百年来,西方主要大国的强盛无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放眼欧美大国,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霸权,抑或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制度创立商业帝国,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而成就的大英“日不落”帝国,以及法、德两国的随后兴起等,这些强国的崛起都离不开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所以,国家的强弱、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主要看政治上是否具有进步性。

    三是靠实力说话。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不单是丛林准则,亦是政权更迭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二法则。大家都了解中国最屈辱的那段近代史,因为闭关锁国,因而闭塞视听,因此夜郎自大,言必称我泱泱大国,岂惧蛮夷倭盗未开化之流?然而,也正是他们口中的蛮夷倭盗未开化的不屑之流,用坚船利炮,轻易就敲开了自诩的所谓泱泱大国的国门,惨遭蹂躏,备受屈辱。

    四是学习与创新。无论哪个大国的崛起,没有一个不曾历经过学习与创新这个积淀的过程。大国的崛起,也同时证明了学习与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永动力。学习不是纯粹的模仿,必须要与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否则,难免会坠入邯郸学步的误区。

    《大国崛起》像一面历史宝镜,折射出世界经济文明之光;《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为我们当下的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寻找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为叙述平台;试图在风云四起的历史

  • 9、 《大国危途》读后感
    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前瞻性思考--《大国危途》读后感 作者:郭洋 有机会接触到这样一本书《大国危途》,关于一个国家人口问题的分析与思考。这个问题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国策。很高兴能透过本书对我国人口政策现状以及未来趋势有所了解,从而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我国关于国民经济政策制订的背景。 先来说说作者刘忠良,他是一位年轻学者,先就读于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班。在他的求学路上,正在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着。在这样一位年轻人身上,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敏锐的洞察力使其能够以更加广阔的视角去研究人口政策的利弊,同时,能够利用专业的经济学理论佐证书中的观点。就其专研的态度来讲,是值得广大青年朋友学习的。 关于本书的读后感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口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的人口问题确实到了危机阶段。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目前生育率在降低。由于抚养孩子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且受教育年限越来越长,孩子抚养的货币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抚养成本上升的速度快于收入增长的速度,抚养压力升高,生育率下降。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也快速升高(为生孩子、养孩子所放弃的高收益就是其机会成本),但养孩子的收益,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化之下越来越社会化。比如孩子是企业的消费者、未来企业和社会的劳动者、未来国家的纳税人和未来财富的需求维系者,孩子被全社会作为公共产品而使用。在当今经济社会制度之下,养孩子愈来趋向是公共产品,但养孩子的成本是个人的,且在不断上升,于是就产生了“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悲剧”。 二、低生育率带来的后果。 1.低生育率使未来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由于过早的超低生育率,到2025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达到40岁,65岁以上人口超过14%,由“老龄化国家”变成“老年国家”。 到2028年,以65岁退休计算,中国退休年龄人口将高达近2800万,而此时进入劳动年龄人口仅1500万,中国劳动人口在以洪流般的减少。与此同时, 2025年中国25~29岁最具消费活力和创新活力的年轻人口将比2015年减少41%,房地产、汽车、家电等各产业将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危机和竞争力下降危机。此时,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基本完成,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将
  • 10、 《大国战略》读后感1500字

    《大国战略》读后感1500字:

    《大国战略》这本书由我国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等编著,该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讲述了中国决策的历史依据、现实抉择及未来趋向。这本书一方面讲述了我国目前的国家安全战略、周边安全和海洋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对中日关系、台湾问题和爱国精神等进行了阐述,让我们在了解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深深的思索。

    感悟一:一个国家,要有自强自立的精神。只有自强自立,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才能够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周易》中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求我们要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人如此,国家亦如此,回顾历史,大清王朝闭关锁国,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最终使国家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主席的带领下,中国独立自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使国家走向了繁荣昌盛。当今的中国也要继续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在政治上,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格局,我们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维护国家的利益,也要为世界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在经济上,大力发展国内经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齐头并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只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国家发展的根基才能更加牢固;在军事上,加强国防建设,建立现代化部队,维护好国家的安全,同时积极参加国际救援活动、国际维和任务,展示大国风采,让全世界看到我们国家的良好形象。

    感悟二:一个国家,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重要保证。这是一种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危机意识,也是一种深切的责任意思,更是一种昂扬奋进的民族意识。它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激励着所有中华儿女不断发奋图强。清朝之所以走向灭亡,就是清政府骄傲自满,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导致。朝鲜半岛局势危机四伏,朝美双方对于半岛无核化未达成一致;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发展;邻国日本右翼存在着抬头的趋势;美国在政治、经济上对我国的施压。以上种种情况,无时无刻不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发展,因此,我们国家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

    感悟三:一个国家,要加强爱国教育。

    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为中华之崛起而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2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2

  • 2019-09-22

  • 2023-04-01

  • 2021-11-30

  • 2023-03-10

  • 2019-10-28

  • 2021-09-18

  • 2023-01-14

  • 2023-04-26

  • 2023-06-21

大国崛起读后感800字
大国崛起读后感800字栏目为您提供海量的2024大国崛起读后感800字,大国崛起读后感800字范文,大国崛起读后感800字大全等,带您走进大国崛起读后感800字的海洋,让您细细品味。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