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杨震拒金读后感 > 地图 > 杨震拒金读后感,2024杨震拒金读后感
杨震拒金读后感相关栏目
杨震拒金读后感热门栏目
杨震拒金读后感推荐
杨震拒金读后感

(共 7238 篇)

  • 1、 读《杨震拒金》有感

    读《杨震拒金》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见利思义的人物故事,《杨震拒金》。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杨震在荆州做官时 ,发现学生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推荐王密做昌邑县令。王密对杨震十分感激,为表达谢意,给了杨震十斤黄金,但杨震却拒绝收下王密送的黄金。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对见利思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从杨震的行为中也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一个见利思义的人。当杨震在个人利益与道义的抉择中,把道义放在第一位,不被金钱所迷惑。所以,我们也要像杨震一样做一个见利思义的人,在面对个人利益时,我们应该想到符合道德的准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能被眼前的小利益所迷惑,而失去一个最重要的人格,如果一个人失去自己的人格,就不能个为人处事了。

    见利思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所以,我们在解决道德的问题时也要像杨震一样“先义后利”,不能愧于自己的良心,这样社会才会和谐,民风才会纯正,国家才能安定。

  • 2、 读《杨震拒金》有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见利思义的人物故事,《杨震拒金》。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杨震在荆州做官时 ,发现学生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推荐王密做昌邑县令。王密对杨震十分感激,为表达谢意,给了杨震十斤黄金,但杨震却拒绝收下王密送的黄金。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对见利思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从杨震的行为中也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一个见利思义的人。当杨震在个人利益与道义的抉择中,把道义放在第一位,不被金钱所迷惑。所以,我们也要像杨震一样做一个见利思义的人,在面对个人利益时,我们应该想到符合道德的准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能被眼前的小利益所迷惑,而失去一个最重要的人格,如果一个人失去自己的人格,就不能个为人处事了。

    见利思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所以,我们在解决道德的问题时也要像杨震一样“先义后利”,不能愧于自己的良心,这样社会才会和谐,民风才会纯正,国家才能安定。

  • 3、 读《杨震拒金》有感300字2024

    今天,我读了一篇见利思义的人物故事,《杨震拒金》。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杨震在荆州做官时,发现学生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推荐王密做昌邑县令。王密对杨震十分感激,为表达谢意,给了杨震十斤黄金,但杨震却拒绝收下王密送的黄金。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对见利思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从杨震的行为中也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一个见利思义的人。当杨震在个人利益与道义的抉择中,把道义放在第一位,不被金钱所迷惑。所以,我们也要像杨震一样做一个见利思义的人,在面对个人利益时,我们应该想到符合道德的准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能被眼前的小利益所迷惑,而失去一个最重要的人格,如果一个人失去自己的人格,就不能个为人处事了。

    见利思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所以,我们在解决道德的问题时也要像杨震一样“先义后利”,不能愧于自己的良心,这样社会才会和谐,民风才会纯正,国家才能安定。

  • 4、 《杨震暮夜却金》读后感 3篇
    篇一:《杨震暮夜却金》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名字叫《杨震暮夜却金》 ,这篇文言文给我的感受很深。

    故事讲的是:杨震四次调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路过昌邑,他推举的秀才王密正在做昌邑的县令,夜里,王密拿着十斤金子送给杨震,杨震拒绝了王密送给自己的重金。

    看到这里,我被杨震的清政廉洁的精神感动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做官要做一个清政廉洁、为人民服务的好官。

    看着这个故事,我想到了不久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一个老人的儿子出去打工,在回来的路上被杀害了,老人去法庭打官司,都是因为那些官员受了杀人凶手的贿赂。法庭迟迟不肯开庭。老伴因为打官司没打赢一下子晕死了,老人为了把官司打赢,背上包裹去求那些官员,那些官员都受了杀人凶手的贿赂,不肯接待他。他只好去求市长,市长接待了他,帮助他抓到了杀人凶手,打赢了官司。

    这些官员把王法看成了钱,拿着自己的工资不为老百姓办事,而杨震却不是这样,不收人的贿赂,为老百姓办事。

    我希望现在的官员做官要做一个清政廉洁、为人民服务的好官。

    篇二:《杨震暮夜却金》读后感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杨震暮夜却金》,心中对杨震真是无比的敬佩啊!

    这篇文言文讲的是在一个晚上王密送了十斤金子给杨震,但杨震拒绝了的故事。从中,我们看出了杨震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不贪不占、光明磊落的高尚品质。但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像杨震这样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以下是我近期看到的一则新闻。

    据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查明,2005年至2011年,张收某房地产公司杨某8万元,与其子共同收杨某754.11万元,为对方在项目变更、零地价出让地块等方面提供帮助。2008年至2011年,张收宿州市某房产公司卢某579.48万元、港币40万元、购物卡1万元,为对方提供帮助。

    瞧啊,这就是贪污的一个事例,难道在科技发达的现在,我们的品格真的比不上科技落后的古代人吗?

    篇三:《杨震暮夜却金》读后感

    “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这是小学课本上的一篇古文,前几天看到此文时我的感慨颇多:在当今时代有几个能做到“暮夜却金”呢?

    有些人总是想着自己的那点蝇头小利,置法律于不顾,置人格于不顾,甚至出卖自己的良心做出有损国家的举动。但凡送礼之人既然有金遗你,必是有所图谋,你接受了礼物就等于出卖了自己的灵魂。正直的人对金不屑一顾,因了无功不受禄,

  • 5、 《包公拒寿礼》读后感

    包公拒寿礼读后感

    包公,这个名字大家肯定都听说过,今天我看了一篇包公拒寿礼的故事。 包公,姓包名拯,包公是人民对包拯敬爱的称呼,包拯一生爱民如子,非常清廉。包拯从不为自己办寿辰,但是在60大寿那年,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破例要给包拯办一次寿辰,包拯这下可为难了。最后,包拯决定拒礼不收,白水招待。 不一会,衙门外人山人海,不管送礼的人怎么说,包公都一再拒礼,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送礼,包公一个一个的拒收,时间过得很快,到了夕阳要落下的时候,一个老汉匆匆走来,手里捧着一盆月月红,包拯看后,认为这不同于前面的礼物,这花代表了许多人们的心意,同时也表达了乡下人的朴素,不能不收。于是包公亲自走出衙门,双手托过老人的月月红,笑容满面地说:赵钱孙李住村营,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慰,丹心要学年年红。 同学们,你们是否会觉得包公很傻,包公怎么那么笨,这么多好礼送上门来,都拒之门外,偏偏会收下了乡下老人的一盆花。 其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廉政。人们常常把廉政挂在嘴边,却不知什么是廉政。廉,就是官员廉洁、正直。政,就是机关政府。廉政,合起来讲就是官员正值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廉洁、无私的奉献给官府,而且要不收贿赂,一丝不苟的为人民服务。 现在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到处都收贿赂,被人比作虽生犹死的人。另一种人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当然是廉洁的人,这种人的名字会流芳百世,被人们当作虽死犹生的人。 在我的述说下,廉政已经不再那么难理解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这样的例子,如我们最熟悉的公安局长任长霞,处处为人民着想的好同志牛玉儒,不谋私利一心为公的好干部郑培玉等。好多这样的楷模,用自己的心血创造出了我们今天安宁的幸福生活。他们虽死犹生,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们的英勇事迹广为流传,英雄精神流芳百世。我们要记住这些伟大的英雄。 同学们,我们长大后是想流芳百世,为人们歌颂。还是要遗臭万年,留下骂名呢?让我们好好想想。

  • 6、 读《震不乱的秩序》有感

    读了《震不乱的秩序》这篇文章,我被日本人民理性而从容、遵守公共规则的精神深深震撼了。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他们的防灾意识深入人心,政府的防灾经验也很丰富,人人都有高素质。所以,在这次大地震中的日本,国民秩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个小时后,人散,地上没有一片垃圾,一点也没有。看,在如此的天灾面前,日本人民却仍然自觉地带走垃圾,他们这种保护自己家园环境的意识早已在每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但是在中国,就鲜有城市有这种现象了。未发生大地震,但是地上却到处是垃圾,不堪入目。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

    所有物品都没有加价,不过民众限量购买。在这么严重的灾难中,一般情况商家都会趁机加价,大赚一笔,但是在日本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反而还是按照原价出售。如果中国发生这种灾难,我想,所有物品的加钱都会翻上好几倍。这里还看得出日本人民很诚信。而在日本发生地震的几天后,中国就有人造谣,说日本的核辐射已经严重污染了中国的海域,因此发生了抢盐一事,盐价也大幅上涨。这就说明了我们中国需要理智对待每一件突发事情的发生,不能总是见风是雨。

    在余震不断的时候,日本人民却没有人惊慌,也没有人吵闹,大家像过一个正常的周末似的。你看,多么从容淡定!这份从容淡定,来自日本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来自日本民众自身的高素质,这种情况下,在中国,估计就是乱作一团,没有什么秩序可言了。

    9.0级强震下的日本,海啸滔天,核辐射危机笼罩。相比中国汶川的8.0级大地震,日本的伤亡人数却少得多,这跟他们的个人修养及公共教育等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次日本的大地震,日本人民的内在精神和他们的良好秩序,与我们中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中国向来是礼仪之邦,可如今我们已经把我们的优良传统丢掉了,日本虚心向我们的祖先学习,他们做得比我们好,我希望,在今后的每一天里,我们人人都能反省自己,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良传统,从我做起,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 7、 高震东演讲读后感

    篇一:高震东演讲读后感

    主任赵老师今天给同学们一份资料,是关于一名台湾高校院长的一爱一国教育思想演讲题材,让我们学习学习,并要求写一篇读后感之类的文章.晚上在寝室躺在床上没事就翻开看了起来.

    说实话,看这篇文章时我的内心是很复杂的.一方面认为台湾卖国-贼还拿什么资格讲一爱一国,心里极为不爽,另一方面又迫切想看一看,这个老顽固能倚老卖老到什么程度.

    正文一开头,这位贵姓高的院长开门见山,一句私自改编后的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毫不遮掩地抖出了自己的主旨,这别出心裁的改造似乎更加吸引了我对这篇文章的兴趣.不过,我还是有话要说,尊敬的高院长,你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但绝不能否认流芳百世的千古佳句.说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要是让顾炎武听见了,恨不能从棺材里跳出来将你告上公堂.你还口口声声说一爱一国,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

    话说康熙微服私访南方,遇当地一恶霸,足以诛九族,但在断头台上恶霸拿出来了当年圣主爷赐的免死铁书,这才从皇帝刀下重获新生并重新做人.这并不是康熙死板,而是他对先人的无尽尊崇,没有因小失大,不像一些皇帝,只要自己手掌大权,就无视先皇任何条规,总之我们都应该尊重我们的先人.尊老一爱一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另外,谈起一爱一国,我很自然就想到当前的台湾问题.本人相当敏一感,并极其愤忾.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接着康熙平息台-湾-独-立,事已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且重要的一部分.为什么在当前中国日益繁荣昌盛强大的佳境下,台湾老是想着独立呢?有人说中国会拖累台湾经济发展,即便如此,大家难道没有听过儿不嫌母丑这句话吗?并且著名歌星周杰伦 she 等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公然支持台-独.难道这样一个没有一爱一国一精一神的人值得大家追崇吗?

    看完全篇后,反复思虑后,我感触颇多,恍然对高院长的稍有不敬身感惭愧,相反觉得茅塞顿开,胜读几千圣贤之书,甚至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意境!

    读完这篇文章后,深刻领悟到了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思想。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一爱一孩子,教孩子是我的责任,对孩子负责是我的责任;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教他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引导他明白道理,帮他探索世界奥秘,对家长负责是我的责任;现在的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是将来建设祖国的后备军,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国家负责是我的责任。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者,以身作则,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在工作中我体

  • 8、 观《笑功震武林》有感

    《笑功震武林》观后感

    《笑功震武林》从职能来说更像是一部贺岁档影片:全明星阵容、谐趣地恶搞、欢乐团圆主题,这么多元素相加,一点不输不久前黄百鸣推出的《百星酒店》,不过王晶只有一个,只有他才能打出如此的大咖人情牌如曾志伟、洪金宝、元华、吴君如、郑中基等等甘愿到一部爆米花式的影片中神经兮兮扮鬼马,从这一点对于影迷来说,贺岁不贺岁的也无需太过怨怼,也无多大差别。

    功夫喜剧对王晶来说其实并非高产,王晶上一次涉猎功夫喜剧也是2011年(《财神客栈》),若以乌尔善号称武侠喜剧革命之作的《刀见笑》来举例就发现这类影片其实已到了借物喻理,拍无可拍的境地,更别说王晶了。(观后感)影片所谓笑功也仅是将搞笑部分和功夫部分分开来谈,武打段落的严肃和搞笑部分其实是很割裂的,风格并不是很统一。

    说穿了,在所谓功夫的包装下,电影内核依然是王式乱炖,如吴君如的狮吼功、元华的太极擒拿手俨然就是偷师周星驰的《功夫》,谢娜出场时揉面的服装和桥段都几乎与《少林足球》赵薇一模一样,伍允龙克敌时的场景设计活脱脱一个《精武风云》,诸如这样的借桥之处比比皆是,当然王晶都把它改了名字,想让人会心坏笑的同时,又找不到山寨的痕迹,倒是元华和王祖蓝自杀的无厘头道具设计让人眼前一亮,算是小小原创,不过很大部分都是在翻炒曾经的段子。

    这些庸俗的恶搞和偷梁换柱其实并不算高明,但抛开这些来看,其实王晶才知道商业电影真正的精髓,整部电影90多分钟,从开场铺垫,到中场误会、笑话连篇,直至大混战收尾,此起彼伏尽显王晶老道的幕后运作,整个影片让人印象最深的一例是童菲为救同性心仪之人渴望吴君如的灵丹来解,因此郑中基挂在悬梁上偷药时,因被狮吼功的音波震荡被引至另一个窘境,这种一环扣一环乃阴差阳错的剧情设计正是王晶的拿手好戏,随着剧情发展,这些包袱就随着另外的故事而迎刃而解,举一反三,虽可无所顾忌的偷师借桥,但把借用的东西作为为自己叙事方式服务的工具,这点其实是许多导演都无法做到的。

    不过王晶拍片有一个坏毛病一直没改,那就是捧谁谁上,也不管演员气质与影片是否吻合,不论戏份或多或少皆会强硬安插一个角色。像当年王晶力捧舒淇,但却不顾培养便让她接演《精装难兄难弟》、《精装无敌追女仔》等一系列喜剧片,结果效果差强人意,孟瑶亦然,《笑功震武林》可看出他力捧王祖蓝之外还主推童菲和伍允龙,但后两位木口木面对于喜剧片技术磨合的确有待提高,但并非谁都像王祖蓝

  • 9、 《康震讲苏东坡》读后感1500字

    这周我读完了《康震讲苏东坡》一书,便想以札记的形式,记录下在这本书里看到的苏东坡。

    从公元1101年到公元2019年,这九百一十八年的时间里,有太多的人在用文字怀念着那位千古文豪苏东坡,目前最为知名的当属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了。《苏东坡传》一书我几年前读过,现在对书里的细节已记不太清,但书的整体感觉还是和《康震讲苏东坡》一书有着明显的差异。

    康震的书风,更偏向学院派;林语堂的书风,则偏向散文化。

    同样是写苏东坡,康震笔下的苏东坡,从生到死,像编年体的史书一般,脉络清晰。读《康震讲苏东坡》,如同在听讲座一般,轻松明白、简单明了的了解苏东坡的一生,并偶尔伴有笔者的感悟。康书中没有太多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故事细节描写,它更全方位的从一个大的轮廓上,讲述了苏东坡的一生。读完之后,会很客观的了解一个多方面的苏东坡,但并不能深入。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更为浪漫化,带有一定的个人色彩在里面,且故事性强,文字更细腻,情感更丰富,更有代入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以一个看客的身份,伴随着苏东坡走完他的一生。

    就拿章淳来举例,康书中只提到他和苏轼的政治矛盾和政治斗争,并没有去细致的讲述章淳和苏轼的年轻时代。而林书中,则详细记述了章淳和苏轼两人年轻时关系的要好,当然这样写也与后文中章淳作为当权者残害苏轼的不择手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以矛盾的冲突性来刻画故事,具有很好的阅读体验。不过两书中,都记录了在乌台诗案中,章淳站出来为苏轼说话的事,其中也能看出章淳这个人的复杂性。事实上,历史上的章淳在政治上还是有所建树的,不过人品上确实很差。

    因为时间久远,林语堂《苏东坡传》的细节我实在回忆不起来,因此这篇札记主要还是以读《康震讲苏东坡》为主。

    康震是一个学术型学者,所以在书中,对苏轼的诗词作品有所谈及,在讲述苏轼和苏辙两兄弟的故事时,也是引用颇多,可以很负责任的讲,读完该书,不仅仅是了解苏东坡的一生,更能收获苏东坡的诗词感悟。孔子说过,诗可以兴、可以群,诗是非常能将心里无法言说的情感表达出来的一种文体,它可以在那几十个字里,构建出奇妙无比的一方世界。

    以康震在书中所讲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为例,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王安石对这两句诗的用典特别欣赏,王安石的女婿蔡卞则认为这就是一句描写雪景的诗,将雪中的楼台比作玉楼,将漫天飞雪比作银海,没有哪里用典;而王安石说,在道家典藏里,将双肩比作玉楼

  • 10、 杨修之死谁之过_杨修之死读后感

    篇一:杨修之死谁之过_杨修之死读后感

    读完,《杨修之死》后,细细体会才逐渐发现杨修之死的主要原因是杨修本人恃才放旷,聪明反被聪明误造成的。

    杨修能摸透曹操的心思,提出修改园门,从一盒酥理解出一人一口酥甚至连曹操梦中杀人是谨防被人杀也猜透了,完全不顾曹操的面子,这怎能不让曹操作为一名君主而心生嫉妒,对他感到厌恶呢?

    按道理杨修的才能并不是没有优势,只是没用到合适的地方。曹操作为一名君主为了江山社稷必定需要一位聪明才智的人为其出谋划策,随便杀他不免有不忍之心。只是杨修太过自信,在生活上杨修耍耍小聪明也就罢了,还把自己卷进了一场政权争斗之中,只坚信曹植会成为王位继承人,谁知世事难料,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定会成为这场战斗的牺牲品。不仅是曹操为身后的接班人的安危考虑要杀掉他,曹丕也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而谋害他。总之,杨修已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令人费解的是,杨修对曹操的心思总会一一猜透,但却未能知道曹操对他的嫉恨程度之深。否则为何不加以防范,谦虚谨慎些呢?在曹丕藏吴质事件中,曹操明显偏向曹丕,不分是非妄下结论故意让杨修难堪,只是此罪不足以杀掉杨修。遗憾的是,杨修却没有丝毫怀疑,继续毫无顾忌,不分场合的卖弄聪明,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做归计,虽然,最终他的猜测是正确的,但这并非小事,一定要与曹操商量,擅自做主,让曹操颜面何存?也正好让曹操找到杀修的借口惑乱军心。所以,杨修真是小事聪明,大事糊涂。

    综上所述,不得不说杨修的死有点咎由自取了。当然曹操也并非无过,他的心胸狭窄,阴险狡诈,自私自利使他产生了杀修之心。但这是次要的,假如杨修收敛点,对自己的才智不要太过张扬,争取立下一些汗马功劳,以他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会落下这样一个悲剧。

    古人云: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在此,只有为杨修感到深深的惋惜了。聪明本是好事,用不到点子上,也会变成坏事。

    篇二:杨修之死读后感

    杨修,一个素服才名的文人,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甚至无视他的上司曹操。但有很多人把杨修的死因归结于曹操身上,认为是曹操嫉妒杨修的聪明,从而得出了职场的潜规则,就是下属绝不能比上级优秀,说白了就是你必须比领导傻,尤其是必须要让领导认为他自己比你聪明,只有这样,你才能混下去。

    但在我看来,杨修死的关键原因在于他自身,在于自身的狂妄不羁。不仅这样,他还多管闲事,诋毁领导,曹魏集团每天需要处理

  • 2019-11-04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09-23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02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10-19

  • 2022-06-2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0-09

杨震拒金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杨震拒金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杨震拒金读后感、2024杨震拒金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