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未来简史读后感200字 > 地图 > 未来简史读后感200字

未来简史读后感2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1600字。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想法,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或许你需要"《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1600字"这样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1600字

尤瓦尔的风格是,当他想去讲述一件事,往往会去回溯历史,可能因为本身是历史学家,但这样的好处是,娓娓道来的不带偏见的文字让读者能从中领悟到自己想要的。正如他所说的,历史的意义在于,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为了摆脱过去,想象另一种命运。

正如,现在小部分的不婚主义往往不被现实社会接受,但如果我们回溯历史,发现婚姻主义是人类因为养育幼儿的哺乳期非常长,从生下一个小孩到养育到他能自给自足往往需要十几年,那么从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经历的雌性来说,自己养育的代价太大,于是用这种制度来让双方共同承担养育责任。当然这里也有很多当时社会的组成等因素的影响,但作为现在以个人为单位的社会,不以繁衍为目的不婚主义为什么就不行呢?可能这里很多人会谈到家庭,父母,可能社会思想还没开放到让小部分人不以繁衍为目的来到这个世界吧。如果无后为大是原始社会需要人力而有的观点,那么现在显然不适合这个观点了吧。

这本书从古到今讲述了整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议题。

从农业社会的饥荒,到发现新大陆之后的流行病(从旧大路带去新大陆的病菌曾让几亿人直接死去),以及民族的独立战争,都曾是带走人类生命的主要因素。而在现在社会以上这些都得到了不同的程度的解决,人类的发展变成了追求不死、快乐、神性(借助生物机器让人类变的更大强大)。

从精神层面,人类也从神创造世人到人创造世界,过去人们的各种行为受限于宗教制度,国家制度,制度之外的事,极少有人敢做,而现在人们所做的决定更多是问问自己的内心的喜怒哀乐(人文主义)。虽然人文主义也有不同的教派,但总体上讲人都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权。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肯定会淘汰掉一部分人,这部分人将无法再为社会做任何贡献,即“无用主义”。

本书的另一个有趣的观点是算法主义和数据主义。前者的观点即人类的情感、心灵都是由生物算法来控制,比如:当我们想去做一件事,是因为从身体层面到精神层面这种愉悦性的指导,而这种愉悦性是由人脑这些有序的神经传递所指引。换言之,只要能掌握这些有序的算法,就能从外部创造这种愉悦性。比如治疗抑郁症的药物。这种人类行为一旦得出是由算法来指引,那么创造有意识的有想法能自主行动的机器人将只是时间问题。

而数据主义则指出,人类的发展可以从数据算法的速度来解释,远古社会,信息量小,这时候由少数的几个人决策,能快速做出很多决定有利于当时的发展。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大,少数的人(政府)已经无法处理海量的数据,这时候就需要依赖自由经济,由无数个个人来决策。但是当社会进一步发展,数据量进一步扩大,人类个人也无法处理数据,这时候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的算法,就像许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我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而大数据却可以做到精准推荐。再比如择偶,如果让人类自己去慢慢摸索,看两个人从各方面合不合适,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而如果把这些交给数据.......如果按这种观点,人类的行为将变得由数据掌握。

看完这本书,确实会有深深的无力感,首先从人与机器人来讲,人类在逻辑能力方面,除了少部分人,大部人完败。其次生生物如果真是一种算法,我们与番茄、大象仅仅是因为基因算法的不一样造成这么大的差异(人与黑猩猩在基因方面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相似性),那么未来人类很有可能创造出新的不同于现有人类的新品种,这些人类将不死拥有神性。虽然现在谈这些过早,但是科技的发展步伐往往非常的快,回头看看改革开放的这四十年社会的进步有多快就知道了。我们什么时候还在用BB机?而现在已经有富豪可以乘坐火箭去外太空了。

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看不见的比看到的更广阔。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1200字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1200字

非常有趣的一本书,谢顿在上,如果向人群昭示未来,未来也许会被改变。
本书首先阐述了压迫人类多年的疾病,饥饿和战争的三座大山正在被征服,虽然局部地区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一切正在变得可控。那么,征服了三座大山之后的人类会何去何从?得到一切的皇帝常常在追求长生不老,因为这是人性使然,人类的目标将是追求永生与幸福,幸福是当下的饱满度,永生是享受一切美好的长度,人类将从控制自然向控制自己过渡,然而,相应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在人类控制自己的过程中增大而不是减少,高阶层的人们将会更快的得到可以将智人升级为智神的机会和方式。现在,历史的车轮已经砺砺前行,不可阻挡,不会回头。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作者从动物开始讲起,如果想知道一个族群的未来,首先要知道一个族群的过去。人类与动物区别是什么?何以会在食物链占上如此特别的位置,仿佛睥睨一切?
最初,万物皆有灵,人类将自己与世界融为一体,动物会说话,树木会说话,石头也会说话,人类在与一切进行沟通。但随着农业时代的来临,自然物变成了所有物,物失去了灵性,人类宣称自己是唯一有意识的灵性之物。然而,作者认为动物也会观察,猜测,判定,绝望,与其说人类依靠意识登上了顶峰,倒不如说人类拥有的广泛合作力超越了自然力。人类是需要为行为赋予意义的物种,在此之上形成了共同的意义之网——神,共产主义信仰,国家信誉支撑下的货币体系等等。大网将个体与个体之间连接起来,形成了足以成就伟业的合力。当人力受到科技力的加持后,神也被人类抛弃了,人类成为了站在宇宙中最孤寂的身影,不再问自然问神明,开始问自身,于是人文主义诞生并兴盛至今,但科技力也将是人文主义的掘墓人。当基因和计算机科学交互发展,人类的灵魂似乎已无处容身,剩下的是编码序列,电化学反应,算法等等被分割的部分,我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人工智能的崛起在挑战人类个体的存在价值。当我只剩下脑回路中的电流,当有一天这些电流变得可控,那么我是谁?如果我不再是我,人文主义的根基将不复存在。
数据主义已经崛起,奇点临近。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只是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最终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大数据面前,集中处理已不足以应付,于是资本主义的分散处理方式取得了胜利。人类社会的历史也是数据的历史,从增加处理器(人)的数量开始,到增加处理器(工种)的种类,然后是连接(商贸),现在是连接的自由度(互联网),下一站物联网,一切都将在线。一般的人类个体不再具有足够的计算能力,人工智能将占据大多数人的位置,只有少量的人类成为人工智能的控制者。
最后,作者解释到,人类并不能依据现在预见未来,毕竟未来的人看到的世界与我们不同,做出的行为也很可能不同,不同的行为将缔造不同的历史,当我们去思考,就可能会改变,从而获得不同的未来。
这本书更像一本哲学沉思录,但行文流畅,轻松可读,既无謷牙诘屈的文字,也无艰深晦涩的理论,值得一看。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2000字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2000字

生命律动,是过去我的一点思考,读完未来简史,想法在不断撞击,出人意料的平静。

远古时代的众多部落里,总会有一部分人比其他人善于观察、记录和思考,通过思考与预测的不断被应验,他们的认知慢慢形成,巫师群体随之出现,懵懂之间,他们知道了这些信息知识于他们的重要性,可能就是出于此种原因,这些认知被人为包裹了神秘外衣后出现在众人面前,人们臣服了。历史滚滚向前,信息知识不断易手于皇室、教会、权贵之间,除了“他”感觉到危险的时期,即纷争战乱时期,我称其为信息知识大迸裂期。比如: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以后,伴随着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学逐步走向民间,而后,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帷幕被徐徐拉开。比如: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拜占廷)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开启。诸如此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拿些来对比来研究一番。写到这,突然有一瞬感到知识具有了生命,他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延续而不是跟着旧有的权贵一同毁灭(这感觉,稍加推敲后好像又消失不见了)。同时,又有大形势下的小现象,比如张良得《太公兵法》的故事、刘伯温山中获得四卷奇书的故事……,等等,然后,他们都成就了伟业。来到这里,感觉这些故事除了表面告诉我们的外,是有隐晦而深刻的寓意想要表达给我们的,是际遇还是必然?是荣耀还是群体的受难?是我们信息知识的富足还是贫瘠?

因为信息知识如此重要,凡是率先掌握了的人便不大愿和别人分享,以致最关键的往往就被留在了少数人手里,然后是一层一层的被保留甚至被涂改后的与众见面。古时如此,现实若何?有这么一句话:过去将会成为未来,你做过的事情将会成为将来要做的事情,太阳下面没有什么东西是全新的。大家又作何感想呢?所以,到今天为止,我们依旧是看不到一个事物的完整信息知识的或者是最有价值的那部分信息的。由此,也招致了,在有思维能力的参与者的情况下,参与者对世界的看法永远是局部和曲解的,另外,这些曲解了的观点可以影响参与者所处的情况,因为错误的看法会导致错误的行为。最终,这些错误曲解的“小插曲”都会被客观存在冷静地扭回来,在这期间对大部分人是灾难,对小部分人是机遇,这也就是索罗斯所一直秉承的“相关反射理论”吧。所以,在大量获取信息知识之后的去伪存真和向内探寻才是正确之路吧?这又需借助于个体的经验,然而,良好的判断来源于经验,而大多数经验却来源于错误的判断。我们总认为自己很正确或者很错误,就相当于始终在惊涛骇浪中被无情的抛上抛下,其实,最好的答案不过是能始终平静的行于路上,哪有那么多的正确和错误呢?

小时候看西游记,孙悟空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哇!真的是好远。怎么就翻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呢?现在想,原来这只是一个属性罢了,这个属性里的无穷尽也还是在如来佛祖的手心里呢。掌握了一手天量信息知识可能需要深入挖掘才能咂摸出点味道来的人与掌握了一手最宝贵信息知识的人又何尝不是孙悟空和如来佛祖的关系呢?凡是人,都是会有把最宝贵的信息知识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私心的,因为他会给带来太多不言而喻的好处,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属性呢?这样的属性又是被攥在谁的掌心里呢?

最近在人工智能方面有两个比较吸引眼球的新闻:一则是AlphaGo Zero,完全从零开始,不需要任何历史棋谱的指引,更不需要参考人类任何的先验知识,在只设定规则的情况下,完全靠自己一个人强化学习和参悟,棋艺增长远超AlphaGo,与其对弈比分为100:0。另一个是10月25日,在沙特举行的未来投资计划大会上,类机器人索菲亚成为史上第一个入人类籍的机器人,虽然该称号更多是荣誉性质的。哪怕某些东西现在或将来触动、超出了人类的情感范畴,我觉得“他”冥冥之中仍在进化的过程范围内,只是人类无法接受而已。如果说人类来自于单细胞生物的缓慢进化,我取数字“一”,“一”可能就代表了非此即彼,他非常稳定,少于中间和模糊,二维世界的生物看到的他就是:丁是丁、卯是卯的物件,他既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也会走到他完美的成全,成全什么呢?也许就是那二进制的计算机吧,我取数字“二”,“二”可能先天就代表了既此又彼,他在稳定的基础上又增多了许多的不可思议,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样的不可捉摸,三维世界的我们看到的他就是:固定的点与点碰撞之后的一如既往的稳定和美好。

在这一刻,信息知识的生命好像又展现在我的面前,“他”时间进化的刻度表让我乍舌,如此缓慢又如此待于一击,“他”只是在进化,丝毫不纠结寄身于何处。我们呢?要不就跟上进化的节奏,要么就可能再无价值了吧!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800字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800字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刚读罢《人类简史》,即读此书,起初觉着老生常谈,不免怀疑赫拉利江郎才尽。然而,往后读之,则渐入佳境,先是越来越认同,接着越来越欣赏,终于越来越拜服于赫拉利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独特的见地角度。全书先是梳理了智人一路来攻克的困难,接着提出了我们面临的值得我们重视的,新的,宏大议题:具有“神性”的人类,该构筑怎样的未来?而未来终究是人类的进化还是终结,唱了几个世纪主旋律的人文主义,是否终将被数据主义无情地替代?这关系到我们今天视之为常识的自由,平等,人本等概念的彻底瓦解。当头棒喝,醍醐灌顶,发人深省。
继承《人类简史》的风格,赫拉利总能从极其宏观的角度看待历史和趋势,旁征博引,利用一切可用的人类知识储备,尽可能清晰而自洽地构建出他的认知。更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借用人类所聚积的“他山之石”,赫拉利能够做到不囿于既有的认知框架,在合理的范围内,野心勃勃地天马行空。这就是为什么他的观点看似荒奇,却仍有道理。难怪他被称为“怪才”。在他之前,历史从未如此宏大而有意义。
然而,作为智人,我对于赫拉利提出的可能的未来并不感到开心,这或许是我的生物算法本能,也可能是我长期浸润在人文主义思潮下的结果。这一点相信赫拉利也未能免俗吧?所以他在书尾不无希望地提到,这些可能的未来和预见,并不是定然的——我们能够预见未来,也能够据此改编未来。正如马克思的《资本论》预言到资本主义的致命问题,反而催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经济学,从而挽救了资本主义社会。我们智人,眼下仍大有可为!书中这种悲观的世界观和积极方法论的结合,像极了佛教,可能这是作者学习禅修的影响吧!
宏观的视野决定了宏观的态度,宏观的态度决定了宏观的见解。虽然我也不是全然认同赫拉利的观点,但总结此书,我想到虞世南《蝉》中的一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1300字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1300字

读完这本书,像是一场无边无际的漫步,仿佛只是轻轻走过2000年,不带任何情绪的,仿佛从”我是一个智人“的立场中抽离出来,带着上帝视角,去看这个族群的何去何从。当读到”自由意志“被取消的时候,大当读到算法终将取代我而做出选择的时候,我并没有升起任何的情绪或愤怒,只是静静地思索着,是这样的逻辑。浑然不觉,这个逻辑,与”我”的命运有何关系。这是一种更为有趣的体验和矛盾,作者也是智人,而以超脱清晰的冷静,展开智人的命运。或在书页间,让我偶然觉得,必须学习生物科技,必须学习算法,才能登上这个时代的末班车。却又只是继续翻动这本书,坐下来写完这篇文章,这是此时此刻此地,并无多少意义的“自由意志”做出了一个表达的选择,仅此而已。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书,有的书读完当下就能用,有的书常读常新能塑造三观,而《未来简史》这本书,由于太宏大,你很难给他找到一个具体的,可以用的场景,你也很难说,他对一个人的三观或者生命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事实上,这样大而无当的书籍主题,反而会让人陷入一种更深层次的迷茫——既然人都没有意义了,那么,我当下的生活和奋斗还有什么意义呢?既然,一切都是虚构和想象,那我到底还在玩儿什么呢?甚至,读完这本书,你想要拼命想要干得更好的动力,反而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虚无感,和无意义感。面对深邃庞大的思想,完全无法找到自己与它的链接所在,既无法将它运用到生活中,又无法再这个思想体系中找到自己的意义,这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常常在阅读完这样的作品后,涌起。

2016年冬天,我读完《人类简史》,震撼和痛苦并行了一个月,这种感受,当初是觉得一切都是假的,做一家大公司,混得很牛逼,也不过是“讲个故事”而已。在过去这一年中,幸好痛苦的时候也没停下做事,一步步走得坚实,开始在更为现实的生活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便不再感到迷茫。面对这样宏大的思想体系和故事,有了更强大的定力,更清晰远瞻的心。今天,我读完《未来简史》,有了怅然若失不知所终的十分钟,有了想立刻买张机票飞去硅谷实验室的十分钟,然后,有了坐下来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下这篇文章的,100分钟。

作者在本书的开头,和最后的致谢部分,都把感谢送给了他的导师:Satya Narayan Goenka。 “感谢我的老师萨蒂亚·纳拉杨·戈恩卡,他教导我内观禅修(Vipassana Meditation)的技巧,让我能够观察事物的真相,更了解心灵和世界。如果没有过去15年禅修带给我的专注、平静和见解,我不可能写出这本书。” 我想,也许作者永远不会想到,这个致谢词,也许是送给读者更好的结尾—— 我们拥有权力,无边无际的思考,无边无际的探寻,让思想穿越古今,去充分享受智力冒险带来的好奇与快乐。然而,我们也终将需要,一次次地回到当下,回到此时,此刻,回到自己的生命本身,面对自己的生命议题。于作者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写完《未来简史》。对我而言,此时此刻,最重要的事情,是写完这篇文章。对你而言,此时此刻,最重要的事情,又该是什么呢?

无论智人的命运会如何流变,我们拥有的,却都只有此时此刻的当下。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1400字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1400字

读完《未来简史》的确不如《人类简史》一样醍醐灌顶,从目录来看延伸了许多第一本书的观念,但认真读完便发现赫拉利将这些观念贯通,形成了自己对人类演变发展的一种诠释。
个人觉得,利用“意识形态”这个关键词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一脉络。前半部分解释了,宗教即制度,与其说宗教间的优劣,不如说哪个制度学习吸收并拥有了更先进的科技。更为准确地说,从狩猎采集社会(尊重万物平等)的泛灵论,到后来的有神论,再由尼采口中“上帝已死”迈入人文主义,其实人类对于宗教这一虚构力量的选择,完全取决于其诞生的意义——更好地组织联合人类。
紧接着,由人文主义的发展也产生了分裂:进化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自由人文主义。结果是如何呢?一、由纳粹为首的进化人文主义,因为二战的失败,人们杜绝了这种意识形态;二、由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原因,得益于发现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因此资本主义消灭了“零和博弈”,以“把饼做大”的方式用更大的利益来掩盖眼前的矛盾。无疑,这种思想更符合资源过剩的这个时代;三、科技与政治制度的速度进展不匹配,科技飞速发展而政治制度却在格局上甚至越做越小、谨小慎微、约束也越来越大,导致苏联与美国的冷战中,一种以分散数据处理的形式(利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胜过了集中数据处理形式。
因此,这种资本主义为主导思想的自由主义占据了西方世界,也不难理解中国这种“进化的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难入其眼。关于西方的意识形态在选择自由主义后为何还保留圣经(充当人类伦理的论据)我们不过多拓展,但我们发现所谓宗教,国家、公司,这都是虚构的力量。正如美国总统就任时对着《圣经》宣誓一样,我们暂且不论他是否真心地认同,但不可否认这种仪式只是为了“服众”。而反观中国,被称为丧失信仰的国度,的的确确因此跑得更快了,但却催生了多少享乐主义的利己无神论者。
该书后半部分,先从意识的解释开始谈及未来人类的发展。简而言之:为了避免大脑主观体验的死机,延伸出意识。也从现代科技角度分析意识与自由,就像所谓的DNA一样是作为实物客观存在的!人类对于实物的自由选择,其实是根据自身基因及外部环境的综合因素,得出一个指示,这就是大脑的算法。所谓的自由,其实是一种选择,而这种选择是确定的!
另外一方面,由此不得不惊恐,就如同幸福这一感觉一样,随着科技的提升我们可以利用外力来改变这一客观物体来改变我们的幸福感。同样的,未来我们也能利用外力来改变我们所谓的意识!如果意识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来存在,正如几千年哲学家所发现的,没有办法证明出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事物都是具有意识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已经实现了这一项技术能力,在所有我们人类描述的世界中,只有1个是真实世界。(作为国人,在此认为现今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差距,正如外国电影中的脑洞源于西方哲学,我们也在复述东方哲学)
不谈哲学,话说回来人类对于事物的感受,符合体验自我与叙述自我,根据峰终定律即可得知,我们并非理智的。未来,是属于科技人文主义的,即应用科技的手段让我们选择真正理智的“自由”。但作者的一个观点是,正如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的一大原因是因为制度缺失下,用“无形的手”来控制“市场”。未来的科技与数据大发展后,我们人类的制度能力早已跟不上并把控这个世界,因此这个规则与秩序也终会回归“自然”,向数据主义迈进。至于一个读者我,还是回归当下,继续看看哲学类的书籍来满足下刚萌生的好奇心。

《未来简史》读后感


《未来简史》读后感

① 「关于历史学的意义」

我一直认为历史学的意义在于人类历史循环反复,这一大前提之上从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但是作者认为研究历史的最好理由在于将自己从过去中解放出来 去想象是否有另一种命运。

我们每个人都被所处的时代经验和政治制度所限制,他们像是从坟墓中伸出来的手抓着你只能看向某个特定的方向,而回顾历史就是去正视坟墓里的这只手,明白他本不必存在,再去决定自己是否要看向他所指示的方向,还是干脆就砍掉他,让自己转个头,去想象是否有另一种命运和可能。

② 「生物就是算法」

作者花了很大篇幅用于描述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于人文主义关于人这么一个概念的颠覆性影响,从而论证建立在人文主义至上发展而成的自由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思想在21世纪数据时代或者第三个千年面临的挑战。

这一点我认为很好的体现了中西方思想层面的区别。对于接受西方平等自由理论的民众而言,也许很难去想象自己或者是说个人这个概念变得不再重要与独特:「我」的个人意识与体会并非「我」个人所独有的,而是在纷纷种种多重影响下形成的路径,和「自由选择」并无关系 这一事实在根本上动摇了人文主义和自由主义构筑的基本世界观,即「人人生而自由」。

但是对于我们这种接受社会主义集体教育长大的孩子而言,没有「独立自我」的存在并不影响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说到底,当我接收「平等与自由」和「人权」这些概念的时候,我所认同的是其为「人类幸福最大化的路径」而不是「生而为人所赋有的权力」。

同时正如我确信所谓「世界观」不过是过去种种经验和偏见的累积,我也完全同意作者尤瓦尔关于「自我」的描述:一切不过是一个一以贯之虚构的故事而已。

所以「身而为人不过是生物算法的一部分」这件事并不会给我带来太大的困扰,诚如书中所言这件事从根本上动摇了「有机体」和「非有机体」的区别,拆开了间隔二者最坚固的一堵墙,但是如果智人能够在其他地球物种之间脱颖而出,统治(或者我们认为是统治)地球长达千年,那么为什么「无机体」机器人不可以从所有有机生命体中间脱颖而出呢?说到底,就像作者说的,既然大家本质都是算法,有机体和无机体又有什么区别呢?

③ 「智能与意识的分离」

前几天正好看到有关专业化的讨论,即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职业间隔只会逐渐专业分化,现代社会中每个个体只需要在自己的专业或者职业范围内展现自己的业务能力即可,这也是为什么不应该要求演员拥有基础教育以上的学识。与此同时,书里举无人驾驶和长途司机出租车司机为例,论证人类职业专门化为「可被替换」这件事提供了可能性。诚然人类驾驶员可以在驾驶过程中体验速度与激情,感受「人车合一」的掌控感,甚至可以在驾驶中感受时光的流逝和四季的更替甚至是人生的无常,这是目前为人类所特有的「意识」,但是对于「驾驶员」这一身份而言,他要做的就是开车,安全迅速准确的驾驶,这是「智能」,而「智能」正是人类永远无法战胜算法,或者说人工智能的一点。

作者在正文的最后抛出的一个问题特别有意思:智能与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我的第一想法是取决于人类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人人各司其职的「智能」社会还是没有那么顺遂充满了意外和未知的「意识」社会?但是再转念一想,由人类去思考这个问题,或者说人类认为自己有资格去考虑这个问题,太傲慢了。

④ 「无用的阶级」

全书精华章节之一。书里说道:随着算法将人类挤出就业市场,财富和权力可能会集中在拥有强大算法的极少数精英手中,造成前所未有的社会及政治不平等。到了21世纪,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一个全新而庞大的阶级:这一群人没有任何经济、政治或艺术价值,对社会的繁荣、力量和荣耀也没有任何贡献。 诚然现在听起来这一段描述像在杞人忧天,但是这一切真的不可能发生吗?我们都知道奇点理论,技术进步是爆炸式的。既然现在依靠互联网算法已经有了「大数据」预测我们的喜好并进一步影响我们的选择,为什么他不可能从帮助我们做决定发展为替我们做决定?

就像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所总结的:从我们所知的纯粹科学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命本来就完全没有意义。人类只是在没有特定目标的演化过程中,盲目产生的结果。人类的行动没有什么神圣的整体计划,而且如果整个地球明天早上就爆炸消失,整个宇宙很可能还是一样就这么运行下去。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不能排除掉人类主观的因素。但这也就是说,我们对生活所赋予的任何意义,其实都只是错觉。 既是如此,当算法从「助手」成为「君主」,在他们眼中的我们(智人)又有什么特质是无可替代的?

未来简史读后感


未来简史读后感(一)

呆宝

今天是新年上班第一天,本以为会在一片轻松和谐中度过。没有想到第一天上班就连开四个会,感觉昏天又暗地。今年的工作方向又要有大变化,又是从零开始的节奏。

这是我做互联网的第5个年头,我自己最大感觉就是变化。每一年都在变,每一年都是全新的一年。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老本可以吃,因为去年的经验在今年就完全失效,而且很多事情、项目已经被砍掉了。

虽然在体制内,我们的人员直接被砍掉的情况还没有发生,但是我总觉得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过节期间,我把《未来简史》全部看完了。看完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未来,我自己还会有竞争力吗?这样的竞争力可以维持多久?

赫拉利在书中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分享给大家。

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的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

以前,一个本科生在学校学的东西可以在社会上用3年,研究生学的东西可以用5年,博士生可以用10年。可是,现在呢?不管你是什么生,只要你一毕业,你上学学的东西基本都过时了。

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甚至不能接受的。很多人对于知识的理解像是"养老金".年少时花时间存上一笔知识,然后上班之后慢慢消耗它就可以了。可是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我们的知识消耗太快,就像我们的养老金一样,不够了……

《未来简史》中说,我们这代人会赶上生物科学、医药科学发展的红利,我们有机会消除癌症等疾病的影响,而实现超长的生命力。而人们真的准备好了迎接这样的生命力吗?

以前我们60岁退休,过个10年左右就安息了;现在我们60岁退休,我们要过20年才能安息;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发现自己60岁退休之后,自己还有60年要过。那我们要怎么办?我们要怎么去面对呢?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去面对呢?

在另外一方面,我们的竞争对手可能不再是和我们一样可以活到120岁的人类,而是人工智能。在未来20年中,将有47%的工作有很高的风险被计算机取代。我拨指一算,糟糕,20年之后,我才50岁。如果那个时候我失业了怎么办?

当然,在未来也会有很多新的职业诞生,比如虚拟世界的设计师。但是已经50岁高龄的我,能够转型成功吗?就算我真的转型成功了,根据社会进步的速度,很有可能,我10年之后又需要转型一次。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消息,说硅谷已经在探索使用人工智能写代码了。背后不禁一阵寒风,连程序猿哥哥都危险了。

面对一个如此"悲壮"的未来,赫拉利给了一条出路,也是唯一的出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不过,许多人,甚至是大多数人,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

至于,怎么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赫拉利在书中并没有说,也不需要他说,这也许是《未来简史》交给我们所有不想被淘汰的人的作业吧?

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我有愿意做一个这样的人,一个终生的学习者。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你准备好了吗?

p.S 《未来简史》绝对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好书,推荐大家可以买一本精读。阅读原文中已经为大家备好京东的购买链接,准备一起践行未来的同学来一本吧!当然,你可以参加本期留言,说说你对未来的计划,就有机会让呆宝送你一本哦!

《未来简史》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新作!人类迎来第二次认知革命,人工智能和算法将战胜人类,99%的人将沦为无用阶层!错过这本书的人将错过未来!

参与本期留言互动,获得??最多的同学可以获得一本由京东图书提供的《未来简史》。

未来简史读后感(二)

喜欢就好

文:周峰

▍晚上看完了《未来简史》,说实在很多章节对于我来说有点烧脑,但有些章节也让我很兴奋。好读书不求甚解,自己看的喜欢就好。正如书中引用卢梭的话"在我心深处,出于自然,无人能抹去。想做什么,只需要请教自己。我觉得好,就是好,我觉得坏,就是坏".

《未来简史》的副标题为"从智人到神人".最终人类会获得永生(有专家认为人类到了2200年就能打败死亡,也有人认为是2100年。)、幸福快乐、化身为神。科学发现和科技发展将人类分为两类,一类是绝大多数无用的普通人,另一类是一部分经过升级的超人类。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兴起肯定将改变世界,但并不代表只会有由有一种结局。

▍本书内容很丰富,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是第3章 人类的特殊之处;第6章 与"现代"的契约;第7章 人文主义革命中间的一些内容。

▍第3章中讲到"我们征服世界的关键因素,其实在于让更多的人类团结起来的能力。如今人类能完全主宰地球,并不是因为单个人比单个黑猩猩或狼更聪明,或是手指更灵巧,而是地球上只有智人这个物种能够大规模而灵活地合作".作者也知道一定会有人抬杠问问题"如果说合作是关键,那么蚂蚁和蜜蜂早于人类几百万年就已经学会了集体合作,为什么没能早早统治人类?"所以他也重点阐述道"它们缺乏灵活性,蜜蜂的合作虽然复杂,但它们无法在一夜之间彻底改造其社会制度。只有智人能够与无数个陌生的个体进行非常灵活的合作。正是这种实际具体的能力,决定了为何主宰地球的是人类。"关键词"灵活的合作",敲黑板、划重点。接下来要深度思考下自己的一些做法了,不能把最基本的东西失去了。

在"革命万岁"的小节中,作者点出大规模合作的极端重要性,胜利永远属于合作更顺畅的一方。罗马之所以征服希腊,是因为他们合作更有效。纵观历史,纪律严明的军队就是能击败散兵游勇,志同道合的精英就能主导无序大众。想掀起一场革命,只靠人数绝对远远不够。革命靠的的通常是一小群人结成的网络,而不是一大群人的动作。

▍第6章 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话题是,在古代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因为当时资金稀缺,是因为没有信用概念;之所以没有信用,是因为人类不相信增长;而之所以不相信增长,正是因为经济停滞不前。于是停滞就成了恶性循环。

到了现代社会,因为人们开始相信未来,促进了信贷这项奇迹,才终于打破了这个恶性循环。信贷正是信任在经济上的表现。如果有足够多的人创业成功,民众对未来的信任就会增加,信用扩张,利率下降,企业家更容易募资,于是经济增长。因此,民众对未来更加信任,经济继续增长,科学也随之进步。温总说过,信心比黄金贵。

▍科学最大的发现正是人类发现自己的无知。人类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所知竟如此之少,就突然有了很好的的理由要去追求新知,开启了用科学推动进步的道路。

人类掌握了高速增长的密码,但同时带来了资源短缺和生态崩溃。人类发现自己陷入了双重竞赛。一方面,我们认为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步伐。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能在生态世界末日前悬崖勒马。

就算人类动作够快,能够同时应付经济和生态崩溃的危机,这场竞赛本身也是有大问题。如何避免现代社会崩溃的命运,作者提出:拯救人类的并不是供需法则,而是因为兴起了一种革命性的新宗教——人文主义。

▍第7章是我最喜欢的一章。作者认为正是人文主义,让人类摆脱了人生无意义、存在没依据的困境。

几个世纪以来,人文主义一直想让我们认为,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本源,因此自由意志也是最高权威。从小,我们就不断听到各种人文主义的口号"要聆听自己的声音,要对自己真诚,相信自己,追随自己的心,做让自己快乐的事".人文主义的座右铭是"感觉对了,就做吧".在政治上,人文主义告诉我们"选民能做出最好的选择".在美学上,人文主义说"看的人觉得美,就是美"

▍随着意义和权威的源头从天上转移到人类内心,整个宇宙的本质也随之改变了。对于外在世界,原本的印象充满各种神、缪斯、精灵、食尸鬼,但现在就是一片空无的空间。对于天使和魔鬼的概念,已经从漫游在森林和沙漠中的实体,转化为人类心灵中的内部力量。天堂和地狱也不再是云层之上和火山之下的具体地点,而是人类内在的精神状态。只要你心中燃起了愤怒和仇恨的火焰,就是经历着地狱的痛苦;只要你原谅敌人、忏悔错误、与穷人分享财富,就是享有天堂的幸福。

尼采所谓的"上帝已死",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作者强调,21世纪初,进步的列车将再次离站,而且这可能是"智人"这站发出的末班车。错过的人,永远都不会再有上车的机会。搭上列车,就能获得创造和毁灭的神力,留在原地,就面临灭绝。

我想知道的是车票哪里有售?

最后作者提出,如果把视野放大到整个生命,其他的问题或发展的重要性,都比不过以下三项彼此息息相关的发展:

1、科学正逐渐聚合在一个无所不包的教条之中,也就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

2、智能正在与意识脱钩。

3、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可能很快就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未来简史读后感(三)

胡痴儿

英文版看完了,有些观点我并没有完全认同,把它里面的想法和自己的知识做个融合吧。想说的比较多,所以列个目录:

一、猿人到智人,智人到神人

二、想象力的共同体

三、信息是这个时代的『资本』

四、未来是分享体验的时代

五、现在的想象共同体是『人文主义』

六、人文主义的危机

七、补充:『人文主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

一、猿人到智人,智人到神人

作者比较犀利地提出把智人升级成神人的方法是:基因改造+人脑连接计算机,感觉很像玄幻小说里的飞升。

7万年前,普通的猿人无法理解基因突变后的智人,我们现代智人,也无法理解连接了计算机、改造了基因的神人。但是升级的风险就像基因突变一样,为了得到一个很小的功能,而牺牲掉很多东西,冒着很大的风险。

我们学会了直立行走,因此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和颈椎病。

(我个人猜测和幻想,神人会有的能力,比如你需要快乐的时候,可以让大脑自动分泌点多巴胺;你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会让大脑排除掉想其它事的可能……神人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情绪、欲望、感受……让他们不再完全受到自我的控制。)

几百万年前,人类和所有动物生活在一起,他们只有『客观现实』,看到水果会流口水,因为你之前吃过它,所有你能想象你吃它的时候有多么爽,所以你要去吃它。

直到7万年前,那场基因突变,让人类能够想象一些不存在的东西,我想象一把刀,我们用石头把它磨出来吧?(这个主观体验就是意识,是现在科学承认但却很难以解释的一部分,也是人和计算机不同的地方。)

—————————————————————————————————————

二、想象力的共同体

那时的智人能想象一些即将要发生的事情,并且用语言和队友们交流:『明天我们从山后那条小路去围剿一群猎物,你怎么怎么偷袭,我怎么怎么配合……』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修正这个预演模型,随机应变。

那时的智人能够开始想象神的存在,并且向周围人描述你看到的神,人的这种想象力叫做『主观现实』。

但是真正起到作用的是互联主观(intersubjectivity),你幻想、虚构出来一个东西,然后人人都相信。

所以我们会做很多有仪式感的事情,我们去教堂参加婚礼,去墓碑前给前人磕头,我们有清明节、中秋节……一切的节日一切的文化,都是我们想象的共同体。但它有时代、地域的限制,我们中国人以前信仰中国文化儒家孔子的仁义礼智信,近代受到欧罗巴的人文主义冲击。

而近代的欧罗巴用西方文明征服、统一了世界,现在人文主义(包括自由主义、社会主义、进化主义)中的主流就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就是:不同人的内心体验给世界带来多样性,带来丰富多彩,强调个人的情感。而正是多样性,给国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产品,服务,让经济增长。

在玄幻小说中,人可以修炼成神,当人修炼成神以后,别人可以信仰你,可以获得你的力量——信仰之力。

作为被我们所想象的『主观现实』,宗教、文化莫不如此,信仰的人越多,力量越强大。

而互联网,就是一个强大的超级超级强大的『主观现实』,它连接的东西越多,自身越强。

区块链、比特币、货币、信用、价值观……被越多的人接受、传播、交流,它的价值越高。

信息也是这样,我们信仰信息,我们信仰互联网。

过去,这些虚构的主观现实,让我们相信天子的权利是老天授予的,我们看着教皇给皇帝加冕认为君权神授。

现在,如果你喜欢一个品牌,撕掉标签,它还是那个品牌吗?这个品牌还存在,可能根本不需要一个标签,可能它就是无印良品,你买这个产品的时候,就是知道产品背后的故事,为了这个故事买来体验。

你喜欢一个明星,崇拜一个偶像,如果这个人成了你老公,你发现你喜欢的不是他(物理上的本人),而是虚构的『他』。

金钱是虚构的,BT币、支付宝、微信支付……到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虚构出了你的信用,你的财富就被几个数据给概括了。

我们脑海中的国家,可能只是共同想象出了『地缘政治体系』的观念,把一个地区的人们划分在一起。

在未来,国家、父母、亲情、伦理……很多概念会消失,我会选择和我们有着共同想象现实的人们组成一个团体(也就是相同的价值、相似的生活方式、审美、爱好…),我们脑海中塑造起一个共同的信念或者偶像。(个人瞎猜的,这大概是垂直人群将来的价值)

—————————————————————————————————————

三、信息是这个时代的『资本』

几百年的资本主义,让每个资本家口袋里的钱流入了市场,市场开始生产、制造……越来越多的钱流入市场,产生价值,推动社会发展。

信息也是一样,信息是这个时代的资本,每一个网红,每一个互联网上的专家,每一个互联网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的用户——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资本家。网红们的『影响力』就是这个信息社会的『资本』,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相当于帝国主义的权利。网红用影响力影响用户,号召大家购买某个东西、为XX捐款、为XXX众筹。

他们产生大量的信息被我们看到(消费),我们和他们交流、互动,我们把我们看到的信息转发、分享给我们的好友,从而产生了更大的价值。

如果当年每个人赚了一大笔钱都放在自己的口袋里,那就是产生不了任何价值的土豪而已。

同理,如果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藏着掖着,私密着不让人看,没有在互联网上传播,那就产生不了任何价值。

16年最火的两部电影,《你的名字》和《疯狂动物城》,短短1个多小时的动画电影,他们虚构的世界和故事对我们造成了震撼。

我们对它的高评分让更多的人看到,感受到这个虚构的世界和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它们的价值就越高,比如卖个周边就会有很多粉丝为情怀买单,这就是很多资本口中的二次元、Ip.

—————————————————————————————————————

四、未来是分享体验的时代

我们当前体验着自己的体验自我,体验着当前的感觉、想法和情感,(一旦体验自我停止,结束了刚才的体验,我们立马陷入叙事自我,叙事自我给这件事情赋予意义。)而你的感觉想法体验和普罗大众越不同,你越稀缺,越宝贵,别人越想体验『你的体验』。

利用网络传播,我可以把自己当前正在体验的体验自我分享给其他人(正如这个问题——《有可能架设一个全球的精神网络,把人类的意识上传上去,然后毁灭肉体吗?》) .

比如,我把我初夜时的体验自我的『体验』记录下来,随时可以体验我的初夜,80年后我打开记忆罐头还可以体验我20岁时初夜的体验。

我还可以把我初夜的体验分享给我女朋友,让她知道一个男孩子初夜时是什么感觉,我可以和她交换身体,可以直播我的体验,全球每个收『看』我的人,可以实时感知我的体验。

(因为互联网的价值观最初来自于人文主义,而人文主义讲究个人、讲究多样性。所以我们的价值就是不断完善这个万物之网,让它有更多维度的多样性,对我们来说,成为一个越和别人不同的人,你的价值就越大,因为给万物之网带来的多样性更多一些。)

因为峰终定律(peak end rule),我们会轻易忘记那些在舒适区里反复做的工作和生活的体验(比如我们的习惯),而深刻地记住那些意外的。

刺激的遭遇和充满挑战的体验,这是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就是矛盾的,体验自我喜欢陷在舒适区中无法自拔,而叙事自我不会记住这些已成为我们习惯的体验,只会记住那些最刺激的事,也只有那些不一样的、刺激的事才会被我们记住:第一次登山、第一次蹦极、第一次跳伞……这些第一次,这些刺激、意外才是最有价值的体验。

—————————————————————————————————————

五、现在的想象共同体是『人文主义』

现在,人文主义被写入教科书,我们认为的自由民主、天赋人权理所应当,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信仰,也是一种宗教。

人文主义就是不要损害别人的民主和自由,不要伤害别人的感情,这就是它的伦理道德(你感情越细腻,越有同理心,能感受别人的感受,就越有『人文主义』的道德)。

所以,我们每一次面临道德选择的时候,学校和社会教育我们的那套价值观就蹦出来,指导我们做决策,这个选择符合人权吗?有人性吗?

过去我们用宗教、神来做道德判断和指引,而现在,我们用人文主义来指导我们的思想。

(比如常见的保护弱势群体,就是一种『人文主义』的表现,我们的文明为了『避免伤害』某些弱势群体,把失业叫做下岗,把罪犯成为犯罪嫌疑人,把妓女叫做失足妇女。比如,有人觉得残疾人出门不方便,于是很多公众场合都有残疾人坡道和卫生间。

我们把少数人保护起来,少数人觉得自己受到了保护,而大众却没有觉得因为保护少数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

最终少数人同化了多数人,而多数人看到少数人被保护,就会感到『人文主义』的温暖。)

—————————————————————————————————————

六、人文主义的危机

但,这本书指出:人文主义的自我可能不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可能被各种此消彼长的情绪所驱使,也可能被叙事自我或体验自我所诱导。

叙事自我说好了要在网上努力学习的,体验自我无意中看到了小黄图,他在欲望的驱使下撸了一发。

体验自我觉得这个渣男朋友背着我和别的女人偷情,我要和他分手,要即时止损。叙事自我觉得自己投入得太多,不想离开他,害怕失去已有的东西。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对自己的选择的后果负责,但是做出选择的人和承担后果的,是同一个自我吗?

我投了A做总统,他任总统后要兑现他的承诺,而享受他承诺的还是我吗?

我犯罪,一个自我杀了人,另一个自我来承担责任,着正确吗?

可能存在多个自我,他们无法代表我,我不再不可分割的了。

过去,神给皇帝赋予君权,又给人民群众赋予了生活的意义。

神让他们的生活充满意义,他们对神的信仰,给了他们很大的力量,他们为了神灵而战争,为了神灵而努力工作,从而给国家带来税收。

当尼采说出:『上帝已死』的之后,人们慢慢不从神那里获得意义了。

表面上,消费者的地位越来越高,网红如罗振宇经常说:『我是您忠实的奴仆,为您服务,死磕自己,娱乐大家』这就是把自己当成了产品,当成了服务,当成了体验。

用户、消费者们会敢到自己是上帝,接受来自siri、cortana的女仆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最后懒得管了,挥一挥手,你们帮我代理吧,让AI做自己的代理,让AI帮自己选择,最后让AI连城的网络来服务于人类,发挥职能系统的作用。

—————————————————————————————————————

七、补充:『人文主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人文主义让我们自己去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我们仔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挖掘内心深处的真我。

比如,我一直在追求干一件从没做过的事情,尝试做自己做不好的事,追求更多的新体验,从而获得智慧。

因为人文主义,我散发出的创造力,我工作产生的价值就很大,能给企业和国家带来更大的利益。

所以现代社会需要『人文主义』这个共同体,这个我们头脑中国共产党同虚构的现实让我们更加有凝聚力。我们共同想象出了宗教、国家、公司……这些共同的想象,就是宗教。

我们通过共同的想象出来的主观现实,把所有人高效地组织在了一起。

一个例子就是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就是因为他们利用了『民族』,这个想象的共同体,汇聚了大家的爱国热情,从而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在工业化国家,人力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所以我们大规模协作合作,有了工厂,能够量产很多东西,我们需要集体荣誉感,把大家做出来的东西归功于集体,让集体产生更强的凝聚力。

集体主义时代,『集体感』是被统治者所操纵的:我们听着相同的音乐一起流泪,我们踏着相同的『正步』……我们大脑中分泌着内啡肽,加深彼此间的认同感,这就是所谓的凝聚力。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战争就需要这种凝聚力。

而今天,更加强调个人价值,因为突出『个人价值』才能发挥多样性,提高创造力。

我们每个人自己设定的目标都是不一样的,但我们需要一个方向上的指引,于是有了:美国梦、中国梦、国家利益、伦理道德,企业需要企业文化,公司需要价值观、需要愿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那句『撸起袖子加油干』……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坚信人人人生而平等,我们乐观富有想象力,我们不断学习去改变自我,我们努力工作想改变世界,我们追求个人幸福,我们追求工作的意义,我们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文主义,因为我们人文主义的信念之强,所以给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在人文主义的价值观中,『人』才是最重要的,不同的、特别的人,他们的知识、创造力给国家带来财富,生产价值。

当然,也因为人文主义,国家与国家之间友好和平地往来。全球化让国家间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一)

闫欣

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读完了《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这本书,虽然对于书中涉及的专业知识我不甚了解,但对彼得﹒蒂尔在本书中体现的一些思想,还是颇有些感触。

在与大家分享这本书之前,首先介绍下本书的作者——彼得﹒蒂尔。他是pAYpAL公司创始人,Facebook的首个外部投资者,美国硅谷得创投教父。他设立了彼得﹒蒂尔奖学金,对青年人创新创业有着很大得推动和支持,中国真格基金合伙创始人徐小平称他为改变世界得逆行者。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是一本逻辑清晰又不脱离实际的书,不只是企业家、创业者,每个对未来充满期待,抱有理想的人都值得一读。所谓“从0到1”,就是从无到有,是一种道生一的商业智慧,也就是创新。与之对应的自然法则就是“从1到n”。倘若把企业的经营境界分为三层的话。第一层境界就是企业只是制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只要有原型、有图纸,就可以从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大量的产品,被冠以所谓的“中国制造”。但产品有生命周期,市场有饱和度,利润空间也有限,这种只“追求赢利”的企业是无法摆脱“从1到n”的自然法则,最终只会走向衰退。第二层境界就是企业拥有了一定的创新意识,有了良好的组织基因,可以与时俱进地不断进化。不过这样的传承仅在企业内部的话,仍属于“从1到n”的过程,虽不会被大浪淘尽,但也无法立足于该领域的至高点。第三层境界就是企业创造了社会基因或思想基因,这可以跨越企业的边界,影响到整个行业乃至社会。这就是从0到1,企业创造的基因影响了社会文化和观念,乃至改变社会进程,这就是质变,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从1到n是水平或广泛的进步——复制,而从0到1才是垂直而深入的进步——创新。

作为一名国家电网员工,更是需要时刻保有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从这一层面上,我对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精神“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有着高度的认可与支持。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员工也好,企业也罢,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正如彼得﹒蒂尔所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在商业中,情形恰恰相反。企业成功的原因各不相同: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二)

读书笔记:《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

在与大家分享这本书之前,首先介绍下本书的作者——彼得·蒂尔,他是pAYpAL公司创始人,Facebook的首个外部投资者,美国硅谷得创投教父,他设立得蒂尔奖学金,对青年人创新创业有着很大得推动和支持,中国真格基金合伙创始人徐小平称他为改变世界得逆行者。

《从0到1》是一本非常清晰、理性又实际的书,不只是企业家,每个不满于现状、对世界前景有想法的人都应该读一读。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把它读完,此书在图书馆的第二书库一共有三本,在我翻阅它之前,它静静地躺在那里没人拿起过,是全新的,这么好的一本书却没有人来读,实在感到可惜。

所谓“从0到1”不难理解,就是从没有到有,是一种道生一的商业智慧,说白了也就是创新,整出个新东西,自然对应的就是“从1到n”。如果把企业的经营境界分为三层的话。第一层境界就是企业只是制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只要由原型,工业流水线可以让产品大量地复制生产出来。但产品有生命周期,市场有饱和度,利润空间也有限,这就是典型的从1到n的过程,只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只是企业追求赢利的过程。第二层境界就是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组织基因,因而可以与时俱进地不断进化,实现纵向的传承,企业最好的产品就是企业本身,比如IBM公司。不过这样的纵向传承仍然还是在企业内部,仍然属于从1到n的过程。第三层境界就是企业创造了社会基因或思想基因,这可以跨越企业的边界,影响到整个行业乃至社会,实现横向的传承。这就是从0到1,企业创造的基因影响了社会文化和观念,乃至改变社会进程,这就是质变,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从0到1是垂直而深入的进步(创新),从1到n是水平或广泛的进步(复制)。

本书共分为15章,作者给我们分享了很多,科技、垄断、基础、营销、能源等等。之前长河实业董事长高鸿鹏老师在讲如何一年阅读300本书的技巧时强调一整本书的内容是记不住的,你只需要记住三个知识点,而且这三个点你肯定不会忘。但是这么好的书只记住三点怎么够,下面为大家分享书中的精髓:

1、进步可以呈两种形式。第一,水平进步,也称广泛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水平进步很容易想象,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它是什么样。第二,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从0到1的进步。垂直进步较难想象,人们需要尝试从未做过的事。从宏观层面来看可以用一个词来代替水平进步,那就是全球化,中国是一个典型,同样也可以用一个词代替垂直进步,那就是科技。

2、思考一个基本命题:“企业的目的就是赢利,不是赔钱。”

3、90年代的硅谷淘金热之劫的经验:

① 循序渐进。不能沉溺在宏大的愿景中,否则会使泡沫膨胀。自称可以成大事的人都不可信,因为心存改变世界之雄心的人通常要更加谦逊。小幅地循序渐进地成长是安全前进的唯一道路。

② 保持精简和灵活性。 所有的公司都必须留出一定空间,不要事事都严格计划。你不知道你的事业会变成什么样,事先规划通常既死板又不现实。相反,你应该做些尝试,反复实践,把创业当成未知的实验。

③ 在改进中竞争。不要贸然创造一个新市场。以现成的客户作为出发点创业才更有保障。成功者已经创造出被认可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才是可取之道。

④ 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

4、如果你想创造并获得持久的价值,不要只是跟风建立一个没有特色的企业。

5、你对企业的认识有多少是基于对以往过错的错误反应形成的?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6、垄断企业的特质:

① 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是一家公司最实质性的优势,它使你的产品很难或不能被别的公司复制;

②网络效应,网络效应使一项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变得更加有用;

③ 规模经济,开发一项产品的固定成本(设计、管理、办公地点)需要更高的销量来分摊。软件开发就享有非常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因为如果只是对产品重复生产,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④ 一家公司最显而易见的垄断是对自己品牌的垄断,因此打造一个强势品牌是形成垄断的有力方式。

7、建立垄断企业的方法:

①占领小市场,每个初创公司刚开始时都很小,每个垄断企业都在自己的市场内占主导地位,因此,每个初创公司都应该在非常小的市场内起步;

② 扩大规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③破坏性创新,“破坏”是指一家公司可以用科技创新低价推出一种低端产品,然后逐步对产品做出改进,最终取代现存公司用旧科技生产的优质产品。

8、一个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在未来生成现金流的能力。

9、企业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10、雅虎的链式计划:人先于产品,产品先于交易,交易先于收益。

11、要想赢,首先工作就是研究残局。

12、一个明确的愿景可以坚定人的信念。一个对未来计划明确的创立者不会把公司卖掉,这说明买家的出价不够高。

13、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福音》第25章29节)

14、遵循幂次法则:一小部分公司完胜其他所有公司。

15、风险投资中最大的秘密是:成功基金的最佳投资所获的回报要等于或超过其他所有投资对象的总和。

16、卡辛斯大基目标经典三分法:

①稍作努力即可达到的目标。

② 不懈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

③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17、蒂尔定律:基础没有打好的初创企业是无法挽救的。作为创始人,你的首要工作就是打好基础,因为你无法在有缺陷的基础上创建一个伟大的企业。

18、现金奖励不是王道,股票报酬才能让员工全力以赴。

19、三权分立:

所有权:谁在法律上拥有公司的资产?

经营权:谁实际上在管理着公司的日常事务?

控制权:谁在形式上管理公司事务?

20、董事会人越少越好,便于沟通和监督,三人董事会最为理想。当决定是否要某人加入董事会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上车,要么下车。

21、“paypal黑帮”文化: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雇佣喜欢和你共事的人。

22、每个员工都与众不同,界定角色可减少矛盾。公司里绝大多数矛盾是由同事竞争同一岗位引起的。

23、邪教在重要问题上通常错得离谱,而成功的初创公司则对其他公司不理解的事有非常正确的看法。从顾问那里你是无法知道其中奥秘的,你也不必担心公司得不到传统专业人士的认可,被外人称为邪教,甚至是黑帮也不是件坏事。邪教主义可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

24、如果产品的核心功能可以鼓励用户邀请其他朋友成为用户,那么这个产品才能进行病毒式营销。谁最先占领有病毒式营销前景的细分市场,谁就能成为整个市场的定局者。

25、每个公司都必须回答的七个问题:

①工程问题: 你的技术具有突破性,而不仅仅是稍有改进吗?

②时机问题: 现在开创事业,时机合适吗?

③垄断问题: 开创之初,是在一个小市场抢占大份额吗?

④人员问题: 你有合适的团队吗?

⑤销售问题: 除了创造产品,你有没有办法销售产品?

⑥持久问题: 未来10年或2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吗?

⑦秘密问题: 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

26、特立独行的个性是驱动公司进步的引擎。

在历史上真正的从0到1有很多,比如说印刷术,活字印刷从0到1,蒸汽机从0到1,电从0到1,电灯、电话、电影成为电灯,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但比如说特斯拉从0到1,我很难说他只不过更快更好,甚至是他只不过用更加便宜的方法做一个火箭的发射。所以我想什么是真正的从0到1,可能这本书里面的观点,给我们一个思维方式。这个思维方式就是当你创业的时候,你怎么想的更加深远、更加宏大或者更加颠覆性,能够10倍的提高它的效率。

《从0到1》不是一本成功学得书,也不是一本创业手册,而是一本关于创造和走向未来得书,一本思维运动的书。即便是非创业者,我也诚恳得向你们推荐这本书,因为“最反主流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得独立思考”这样的说法对我们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冲击,世界充满着秘密,从0到1无处不在,不仅仅在商业里,也在大自然里,也在我们的生活里。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如果你听到大数据、云计算,你要尽可能的逃离,这多半是骗人的,能跑多远跑多远。

2、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商业中,恰好相反,企业成功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都靠解决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失败企业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3、科技是神奇的,因为它能让我们事半功倍,将我们的基础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他动物受本能的驱使可以建造蜂巢等,但是,只有人类能够创造新事物,想出新方法。人类决定建造什么并非基于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基本选项,而是通过创造新科技,重新改写世界历史。这是我们教给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基本常识,但是,在这个不断重复已有成果的世界中,它却很容易被人遗忘。

文/益斌

《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读后感3000字


《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读后感3000字: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我看完了。

两本书都很厚,大略读一遍花了我五天时间,分两次写太耗精力,所以我会以两本书为一个整体讨论,可能会写得散漫无边。

好在今天还是周末,你就当做是和我面对面闲聊吧。

通常我们认为的历史,大多说的是人类社会的变迁。以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为例,都是凭借三条主线索讲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最多加上掌权者的花边新闻。我们已经习惯过去学习历史所用的方法,所以看到尤瓦尔·赫拉利讲述历史的方式,会觉得很有趣,甚至他的文字让你感觉不像历史。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尤瓦尔·赫拉利讨论的核心不是国家、文明,而是人。没有讨论权力更迭、不同文明的冲突、政治思想进步,而是自始而终在讨论人的变化。人类怎样在地球上崛起,又是怎样建立起人类文明,人类自己怎么看待地球霸主地位。初看之下,特别惊诧,但仔细想想,他这么做是有道理的。

历史毕竟是人类的历史。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人类思考后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所以我很赞同尤瓦尔·赫拉利,人类才是历史的主体,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放太多在政治、经济、文化。

我们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注意到这点,原因是人类的文明太发达了,困扰人类数十世纪的饥荒、战争和瘟疫已经成为过去。世界上依然有贫困人口,但大规模饥荒已经极为罕见,而且人类不再认为饥荒是神降下的惩罚,而是归结为人类自己的错误;距离上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70多年,大国之间因为各自拥有可以毁灭世界的核武器,反而达成了长久的和平,叙利亚不算大国间的战争,只能归为大国间的博弈;黑死病那种席卷全球的瘟疫不再发生,非典虽然爆发,但也在短期内得到控制,造成的死亡人数还不到黑死病的零头。

人类为了这三个问题用了数十个世纪的时间,到了今天成功解决。然后呢?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人类累积了空前的科学能力,储备了数量惊人的人才。然后呢?他们会在国家的领导下继续攻克癌症,甚至是令人胆寒的艾滋病,这些看起来都是时间问题。再然后呢?按照尤瓦尔·赫拉利的猜想,接下来就是研究永生的问题了。这不仅仅是个想法,一系列科技巨头已经在永生领域投入重金,圈走了大批一线科技人才,而且赌新一代人才们能够带来新一轮科技爆发,就像工业革命一样,永生问题很有可能在我们这代人得到解决。

永生是人类无法抵抗的诱惑,一旦实现了,人就成了神。同时,人类的黄昏正式开始。

谈到永生,肯定绕不开永生的形态,肉体衰老很难逆转,那人类要怎么把灵魂从肉体移植出来?然后放到哪里去?是终结者那样的液态生存?还是让一个人的意识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肉体里?永生与其说解决了人的寿命问题,倒不如说产生了新一轮问题:谁有权永生?将灵魂寄宿在新的肉体算不算谋杀?人是什么?灵魂又是什么?意识又是什么?

这些问题看起来要么无解,要么讨论过后还是无解。但是,当人类在外部世界改造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迟早会研究人类自身,许多问题已经有了眉目。比如说,人类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有“自由意志”。有了自由意志,人才能够做选择。这个选择不是被命运操控,也不是神的旨意,更不是国家的命令,而是人自己所选。但是,最新的科学研究指出人类其实没有“自由意志”。在实验中,当人做选择的时候,仪器观测到大脑里生物电回路早就做了决定,而它做的决定并不需要人的意志控制。

类似这样的人类对自身认知越多,对人类的看法越发怪异,这不是第一次发生。在过去的历史里,人类最早认为人类自身是万物之灵,是造物主的宠儿。进化论随之出现,指出我们的进化是适者生存后的结果。人类最早认为人类是世界的中心,日心说打破了这种自我感觉良好。最后太空望远镜证明了太阳系并不在宇宙的中心,太阳系只是银河系里的一个小星系。

这一次在分子结构上研究人类,会发现人的情感和感觉是可以通过刺激大脑皮层制造出来。所谓的自由意志,在肉体里完全找不到实体,而且完全可以通过人工干预加以控制。在另一方面,人类引以为豪的人工智能,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完全无意识而智能的机器,做得可以比人类更好。AlphaGo可以轻松战胜人类职业棋手,但它并不会因此产生任何骄傲和喜悦,这意味着它一直能够稳定且高效解决问题。

于是,我们可以很自然推导:科技可以改变一部分人,优化他们的DNA,从一开始就抹去患重大疾病的可能。通过刺激大脑皮层,让他们比正常出生的婴儿更聪明,动手能力更强。同时,让他们能够感受更强烈的喜悦,远离负面情绪。最后加上科技赋予他们永生,他们和机器形成新的联盟。那么,他们毫无疑问是地球上的神,而且他们和机器会永久性统治没能得到科技改变的低等人类。

当人类对自身的研究达到这种地步,人类就通过一系列科技变化得到新的理解:人类即使自身力量不如其余生物,但仍然能统治地球,靠的是惊人的运算能力。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最早利用语言、文字实现种群内沟通协作。在远古时期对抗大自身数十倍的野生动物,在古代兴建起金字塔和长城,在现代能够探索外太空建空间站。人类就像一堆计算机,彼此联网,释放了群体的计算能力,最终取得了这颗星球的统治权。

那么,和计算机相比,人类的计算能力可就显得有些弱了。而且,计算机没有人的情感和感觉,它永远不会出错,它的智力稳定性超越所有人类。这就暗示着一件事:计算机替人做出的选择更合理,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奥巴马八年做的事还没川普一年做的事让人惊叹,但是四年任期结束的时候,他还是能凭借出色的演讲能力成功连任。原因是人类作为生物,没法给奥巴马任期内的表现打出客观的平均分,然后根据最后的分数决定是否让他当选。人们总会受到最近的情绪的影响,把情绪最高点作为平均值应用。

于是民主制消失了。你的计算机比你更懂你自己,更懂得你到底需要什么,还不受任何外界的影响。我们今天打开手机,每个人能看到的朋友圈广告不一样,每个人能看到的热门微博也不一样,每个人能听到的每日推荐音乐也不一样,但你还是会觉得这些App真合口味。所以,计算机做出比人类更好的决定,有一天它肯定会替人类做决定。起先,计算机替你做加减乘除,你就放弃了复查账本的习惯。然后计算机替你开车,避开所有交通事故。最后计算机接管你的生活,计算机并不能理解“统治”,它只是服从设计者最初输入的命令:让人更舒服活在地球上,计算机最终会取得这颗星球的统治权。

回顾人类的崛起,无非是微弱的计算能力凑在一起,形成一股更大的力量。本质上来讲,人类所有的活动,选择的进化方向,都是为了让信息传播更迅速,这才有了今天的微信、Facebook。等到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超越人类,人类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机器能做得比人类更好,而且机器不会为了发展毁灭这颗星球,发展最后得以永续。如果把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人类在未来甚至很难找到容身之地。

这就是人类的黄昏,这就是《未来简史》告诉我们的未来。

看完以后想了下,尤瓦尔·赫拉利这两本书还是《人类简史》更好。《未来简史》太像一本为硅谷定制的书,指向了金字塔顶尖们内心中最大的欲望:用科技手段得到永生。

如果要重读的话,我会毫不犹豫选择《人类简史》,那本书有一种对问题的真正兴趣,所以也给出了一些很有趣的答案。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阅读障碍。障碍不是说我没办法读一本几十万字的书,而是我对这个世界的期待改变了。当我习惯了阅读是瞟一眼,是不超过140字的段子,是一张直白的图片,是一个不超过五分钟的短视频,任何超出限度的东西都会让我焦虑。

好在读完这两本书以后,我把这障碍处理妥当了,请把掌声送给阿腿,书是她安利给我的。

为什么肥宁写的东西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为什么不是一段一行?为什么没有很多表情或者图片?

我想此刻可以回答你:在我看来,这个世界若只有形形色色斩钉截铁的结论,那可太奇怪了。结论根本不重要,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错的,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组织一篇文字的同时,也就是在整理自己的思绪。在许多时候你心乱如麻,如果可以把你面临的困境写下来,写清楚齐纳因后果,写清楚一二三四。等你写完的时候,多半也就思考清楚了。

而如果换成在朋友圈短句刷屏,那除了释放情绪,还真的毫无效果。

不过你能看到这,证明你肯定没有阅读障碍,满打满算整整三千字呢。作者:肥宁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_1300字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1300字

1.企业最好的产品就是企业自身。(人生最大的成功是自我的不断提升)
2.今天的“最佳方法”可能会把我们引入死胡同,而最佳途径是未经尝试的新路径。(要警惕路径依赖,勇于尝试新事物)
3.在一个人人看未来都迷茫的世界里,目标明确的企业总是被低估。(有目标的人充满能量)
4.你并不是一张被概率决定命运的彩票。(重要的是自我掌控)
5.我们所在的世界不是正常的世界,而是处在幂次法则之下。(人也受幂次法则影响)
6.你应该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你擅长的事情上,而且在这之前要先仔细想一想未来这件事情是否会变得很有价值。(打造自己最擅长最有发展空间的能力)
7.最重要的事往往不能一眼就看出来,它甚至像个秘密不为人知。(识别最重要的事的能力就是平庸和杰出的分水岭)
8.成功的企业建立于开放却未知的秘密之上,这秘密关乎世界如何运作。(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9.事实上,大董事会根本不能进行有效监督,它仅仅为实际经营组织的独断专行的领导提供掩护。如果你希望摆脱董事会的控制,那就尽可能扩大其规模。如果你希望它高效运作,那就缩小其规模。
10.销售人员都是演员:他们的第一要务是说服,而不是真诚。
11.和演戏一样,不露声色的销售最为有效。这解释了为什么从事推广工作的人——不管是销售、营销还是广告——其头衔与工作内容毫不相关。推销广告的人被称为“业务经理”,推销客户的人被称为“业务开发”,推销公司的人被称为“投资银行家”,推销自己的人被称为“政客”。这些称谓的改换大有道理:没有人愿意被提醒自己正在被推销。(深刻)
12.多数能源公司折戟是因为至少忽略了以下7个问题之一,而这些问题是每个公司必须回答的:(特别有用的思维模型)
1)工程问题:
你的技术具有突破性,而不仅仅是稍有改进吗?
2)时机问题:
现在开创事业,时机合适吗?
3)垄断问题:
开创之初,是在一个小市场抢占大份额吗?
4)人员问题:
你有合适的团队吗?
5)销售问题:
除了创造产品,你有没有办法销售产品?
6)持久问题:
未来10年或2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吗?
7)秘密问题:
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
13.只有10倍的改进,你的产品才能给客户带来明显的优势。
14.每个失败者都运用被普遍认可的观念来描述自己的璀璨未来。但是伟大企业是构筑在秘密之上,这是它们取得成功的独特原因,而别人对此却一无所知。
15.做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才是真正有益于社会,也是企业通过垄断新市场赢利的方式。最好的项目可能是人们忽视的项目,或没有大肆宣扬的项目;最好的问题是无人尝试解决的问题。
16.无论能源如何稀缺,只有对特定问题拿出最佳方案的公司才能赢利。还没有哪个产业能重要到只要参与其中就能建立卓越的企业。
17.独树一帜的创始人能做出权威决策,激发员工强烈的忠诚度,提前做出未来几十年的规划。自相矛盾的是,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组成的毫无人情味的官僚机构虽能够长久持续下去,却鼠目寸光。
18.创始人最大的危险是对自己的神话过于肯定,因而迷失了方向。同样,对于公司,最大的危险是不再相信创始人的神话,错把不信神话当作一种智慧。
19.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未来会更美好,而是要今天努力创造未来。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16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未来简史读后感2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