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群山绝响读后感 > 地图 > 群山绝响读后感,2024群山绝响读后感
群山绝响读后感

(共 8620 篇)

  • 1、 《群山回唱》(读后感大全)

    这篇读书笔记反反复复停了多次,眼看过了交稿的期限,心里干着急,想匆匆应付了事却又不忍心对待这许多年来令自己如此喜爱的一本书(这源于一个约定)。

    卡勒德·胡赛尼的三部作品我都读过,《追风筝的人》是一个关于成长、背叛和自我救赎的故事。它冲击我的是一种自省,坚守,责任和勇气。《灿烂千阳》是两个阿富汗妇女的故事,整个小说基调让人压抑的喘不过气,让人心脏刺痛,让人胃部紧缩。看完后,我是再也无力去看第二遍,如同到现在为止,我也没有勇气去看《唐山大地震》一样,我的小心脏无法承担那巨大的悲惨。而这本《群山回唱》让我读了三遍,因为它真的让我的心百转千回,心潮澎湃,在每一个人物中,似乎都找得到自己,这是这本书带给我的魔力。小说的每一章都是一个人物,一个故事,看似散乱,却又蜘蛛网般交织在一起,一点微妙的联系便将每个人拉到同一个世界中。

    小说以睡前一位父亲为儿女讲述的魔王童话开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却不知故事背后父亲内心的无奈、挣扎与痛苦。他就是现实中的阿尤布,明天他也将失去他的心头肉,将亲手送走他的女儿帕丽。从此,帕丽开始了另一种人生,哥哥阿卜杜拉却怀着对妹妹一生不变的想念远走他乡。五十八年岁月,年幼的帕丽早已模糊了与哥哥在沙德巴格相守的时光,而哥哥阿卜杜拉因患病也早已分不清过去和现在。可是,那首阿卜杜拉唱给帕丽的摇篮曲却始终带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将两兄妹紧紧连在一起。

    我瞅见伤心的小仙女,

    待在纸树影子下。

    我知道伤心的小仙女,

    晚风把她吹走了。

    胡赛尼真是写故事的高手,叙事能力超强,帕丽和阿卜杜拉是蛛网的中心,却并不是主角。这本书里,每一章都有一个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所以小说中有很多人物,仿佛没有一个主角,却仿佛都是主角。

    收养帕丽的瓦赫达提夫妇,各自都有难以启齿的痛苦。瓦赫达提先生深爱他的司机纳比(帕丽继母的哥哥),沉默的背后是生命压抑的痛苦,永远无法得到的幸福。瓦赫达提夫人不顾一切地冲向幸福,勉力追求,却两手空空,幸福在酗酒和放纵中更加遥不可及。

    暗恋女主人的司机纳比因为责任和良心用一生守护了中风的瓦赫达提。

    瓦赫达提的邻居伊德里斯和表兄铁木尔,一个轻易的许下承诺,却在现实中逃避了。而另一个,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挑战人性中的软弱和虚伪,以实际的爱心帮助了可怜的阿富汗女孩罗诗。六年后,痊愈的罗诗在美国出版了一本自己的传记并在题记上感谢帮助她重生的铁木

  • 2、 《群山回响》读后感

    《群山回响》读后感

    《群山回响》主人公帕丽从小被父亲送到一个富人家中,与她哥哥分开,在他们老年之时最终相遇。期间各种各样的人物上演,有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

    初次拜读,实际上是受《追风筝的人》影响,我喜欢作者那种颇有张力的叙事手法,抱着期待的心态,我读完了这部并不薄小说。

    确实,它没让我失望。不同于《追风筝的人》,作者此次采用了不同的视角,在主题之中围绕了多个叙事情节,互相交织,乍一看好像无从下手,有点杂乱,但细细品读,又好像它们之间存在某些联系。作者尝试运用了不同的记叙方式,不同身份的转换具有一定跳跃性。那像书信一般缓缓道来的语言,承袭了之前的风格。应该说,我觉得此次作者可能在尝试更为有难度的对故事的掌控技巧。

    对于此书,作者曾说:“《群山回唱》这书的写作始于家庭这概念。事实上,我的写作不断涉及的最重要的主题是家庭。抛开了家庭这个线索,你几乎无法理解自己,无法理解周围的人,无法弄明白整个世界中自己的位置。”本书以最开始的帕丽和阿卜杜拉的离别到最后的聚合为中心,其间穿插了各色各样的人物与事件。生老病死,贫穷富有,弱小强权,侵略无奈,背后呈现了阿富汗这片大地上的悲哀与变幻。

    可能大部分人对小说开始的那个神话印象深刻,为了全家,那位父亲将一个孩子给了巨人怪兽。当他决定与魔王决一死战救出孩子时,看到孩子如此幸福的生活,又选择放手。也正是这个故事,预示了帕丽将被送走的情节。很令人心痛,但反过来想想,难道要一家人都被饿死吗?无疑,无论是神话中的还是现实中的父亲,都值得敬佩,因为松手比握紧更痛苦。

    从帕丽和阿卜杜拉的关系中,我们看到了兄妹之情;从舅舅和那个帕丽后来所谓的继父之间看到了忠诚,爱与责任。从军阀儿子与那个穷孩子之间,看到了强权与弱小的不平等,即使曾经有过表面上的和谐……许许多多的小故事,全都和那个家庭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虽然作者说他的立足点是家庭,但我看来,小说早已超越了家庭,还涵盖了那个悲惨时代的善良与可怜。一个小家庭,在那个大环境下,是多麽的无力。

    不知读者是否留意到这样一个情节,家庭富裕的伊德里斯和表兄铁木尔,在回阿富汗时结识了可怜的阿富汗女孩罗诗,伊德里斯看不惯铁木尔帮助别人时的高调,他认为做好事要不留名。于是他决定帮受重伤的罗诗到美国接受治疗。可是回到美国以后,因为工作的繁忙,他在阿富汗的经历慢慢淡化,承诺也就成了空头支票。六年后,痊愈后的罗诗在美国出

  • 3、 《群山回唱》读后感:我仿佛听见群山回唱
    为了响应学校“读一本好书”的号召,我们寝室的成员在假期的时候,每人都完成了一本到几本书籍的阅读。经过挑选,希望能在读书会和征文的平台上向大家推荐这本极有意义的小说——《群山回唱》。 作为胡塞尼最有野心的一部小说,《群山回唱》无疑在各个方面都是非常成功的。 继《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之后,在这本书中,胡塞尼用更加庞大的架构,更加细致的笔触,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更加精彩的故事。它不再是一个或两个主人公的专场,这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有他们自己的戏份,自己的故事,不可替代,感人至深。 很多权威杂志都对这本书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功底大加赞赏,比如《今日美国》曾经点评道:“《群山回唱》是一部精美的小说,不论你身在何处,只要对存在的意义感兴趣,就都必须阅读它。” 这本跨越将近60年阿富汗历史的小说,感动了一个又一个人。而我,仅仅在读第一章的时候,就已经热泪盈眶。 文章的开始,阿卜杜拉和帕丽的父亲为他们讲述另一个父亲的故事。那个父亲有五个孩子,传说中的魔王有一天来到干旱的村庄,要求他交出一个孩子。如果他不能在天亮之前作出决定,魔王将把他的五个孩子全部带走杀死。父亲想了一整个晚上,还是无法做出决定,最后,他用抽签的方法,抽到了他最爱的小儿子卡伊斯。他狠下心任卡伊斯在门外哭喊,直到被带走,也没有开门看一眼。父亲从此再也睡不好觉,日日夜夜思念着自己的小儿子,就连村子里那些本来很同情他的人都觉得他已经疯了。终于有一天,他决定去找魔王报仇。可当他历尽千辛万苦,伤痕累累地见到魔王时,却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已经忘记了一切,在魔王的世外桃源里和别的孩子快乐地玩闹。魔王重新给了他一个决定的机会,带卡伊斯走,或者他自己离开。最后父亲自己离开了,在看到儿子生活得自在快乐后,他喝了魔王的药,离开了魔王的宫殿,忘记了卡伊斯。村庄很快摆脱了干旱开始下雨,庄稼的收成越来越好,父亲的每一个孩子都成了家,给他生了一个又一个胖娃娃。一切都变得很好很好,只是当父亲偶尔睡不着觉,坐在大石头上望着远处的群山时,好像总能听得到,当年挂在小儿子脖子上的铃铛在叮叮当当地响,声音好像是穿过群山到达他的耳边。但他抓不住那声音,也从来不明白那是什么。 也许有一天,长大的卡伊斯经过这个村庄,会驻足,喝一口小溪里的水。但他不会再记得,他的父亲,曾在这座小村庄的某个院子里,抱他荡过秋千,给他讲过故事。 然后,我明白了为什么萨布尔要给阿卜杜拉讲这样的
  • 4、 遥远的绝响作文

    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接触过作文吧,通过写作既锻炼我们的动笔能力,又能提高语言组织能力。经过打磨和推敲的作文是非常优秀的,有可以参考的作文模板吗?以下内容标题为《遥远的绝响作文》,是栏目小编为您特意收集,相信你阅读本页面后有一些收获!

    遥远的绝响作文【篇1】

    人们都常说:“这个世界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眼中的风景它不仅美,而且还很平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在我眼中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书,书中讲述的真实故事一直令我感动。我无比佩服这两位女孩互相无微不至地照顾对方一直坚持了三年,这是我终于明白朋友间的友谊。这位失去双腿的女孩每个学期都是由她的闺蜜背着她上下学,上厕所,帮她打饭,帮她维持在学校的日常生活。残疾的女孩体重仅仅只有30公斤,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因为在两岁时患了神经性肌肉萎缩,所以无法正常行走。虽然她们俩家相距只有10米左右,但是她们俩在5岁时才真真正正的认识。

    小学毕业后考入同一所初中,然而家校之间的距离也远了很多,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中受着喇叭的影响,她只能勉力前进,还要经过坑坑洼洼的土路,往返近10公里啊!而我们现在呢?每天上下学有着父母的接送,我们不应该感到自愧不如吗?她不管有多么筋疲力尽,多么身心交瘁,“从未想过要放弃”甚至离不开自己那位形影不离的伙伴。

    我想凭借着一颗助人为乐的初心,真的友情不靠形式,不靠金钱。不靠物质,只要我乐意付出,你愿意接受,就是一种相得益彰的默契,只关乎朋友的本质与内心。这就是朋友之间的风景!

    在我身边也经常出现朋友之间的风景。运动会上,运动员们都个个努力拼搏地向终点奔跑,同学们也在看台上为运动员们加油呐喊,他们眼神中透出信任与胜利的信心!中午去餐厅吃饭时,虽然每位同学都很饿,但每位同学依旧互相谦让,有秩序地排队。这也是和谐的风景线!

    你看!这些风景线在身边就能找到,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去感受,总会找出你认为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遥远的绝响作文【篇2】

    在中国古代,凭吊古迹是文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在历史和地理的交错中,雷击般的生命感悟会使一个人脱胎换骨。

    ——余秋雨

    秋已经很深了。

    牛车在山路上缓慢前行。

    山路是坎坷不平的山路,蜿蜒没有方向。

    牛车是破旧不堪的牛车,车身泛着淡淡的长年磨损后的光泽,车没有缰绳。车轮缓缓碾过枯黄的碎草,有一种软而清晰的声音。

    牛很老了,一步一停,喘息着。车很颠簸,

  • 5、 《遥远的绝响》1000字读后感

    很喜欢这篇文,刚看题目便被它所吸引,遥远的绝响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绝响会是怎样的辉煌呢?对于那个时代、那些人物,我一直不敢动笔。

    这句话让我很好奇,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人让余秋雨先生不敢动笔。看完这文感触很多。特喜欢嵇康和阮籍能够不羁于世俗礼法的框架,做着最真的自己。

    阮籍是一个我很佩服的存在。 阮籍喜欢一个人驾着木车游荡,木车上载着酒,没有方向地向前行驶,直到路走到了尽头。真的没路了?他会哑着嗓子自问,会声声抽泣,会号啕大哭,哭够了,持缰驱车向后转,另外找路。然后走到另一条路的尽头,他又大哭。走一路哭一路,荒草野地间谁也没有听见,他只哭给自己听。他是不羁的,他也是不困于世俗的。

    阮籍更让人感到怪异的,是他对于礼教的轻慢。例如父母去世时的繁复礼仪,三年服丧、三年素食、三年寡欢,甚至三年守墓,一分真诚扩充成十分伪饰,让活着的和死了的都长久受罪,在最不该虚假的地方大规模地虚假着。正是在这种空气中,阮籍的母亲去世了。

    那天他正好和别人在下围棋,死讯传来,下棋的对方要求停止,阮籍却铁青着脸不肯歇手,非要决个输赢。下完棋,他在别人惊恐万状的目光中要过酒杯,饮酒两斗,然后才放声大哭,哭的时候,口吐大量鲜血。几天后母亲下葬,他又吃肉喝酒,然后才与母亲遗体告别,此时他早已因悲伤过度而急剧消瘦,见了母亲遗体又放声痛哭,吐血数升,几乎死去。他完全不拘礼法,但他却是最真。在母丧之日喝酒吃肉,但他对于母亲死亡的悲痛之深,又有哪个孝子比得上呢?

    而嵇康,在我心中是一个很神圣的存在。随性,是吸引我的最大因素。他的随性和洒脱,胜于七贤里的任何一个。当随性大到不羁的时候,这种无拘束的性格成了他致命的缺点。他从来不知道韬光养晦为何物。从钟会的报复和写给吕巽的绝交书这两点上看,显而易见。

    说到绝交书,就不得不提《与山巨源绝交书》。这封信与上文提到的性质完全不同,只要对嵇康有一点了解,就知道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对友情非常重视。即使下了绝交书,可是与山涛的感情藕断丝连,那种感情的细腻程度,都让我觉得不应该属于这样一个随性的人。

    打铁,这项事业,在我认识嵇康后,就变的高贵了起来。他在思想上的归隐和淡泊,甚至高于孙登这样的人物。正好应了那句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

    还有就是那千古一绝的琴音。对于他死时的那首广陵散议论纷纷,写得也可能过于夸张或多是臆测。但,我却总是禁不住想象,在断头台上抱琴而坐、琴声疾驰于天地间

  • 6、 《群山回唱》读后感

    《群山回唱》读后感(一)

    最近在书架角落里发现了一本旧书《群山回唱》,我对这本书也印象颇深,记得第一次拜读它还是在大学时期,自以为感触颇多,却意犹未尽,总想着有时间再细细品一次,但不知何时,这本书已经被挤到角落,现在终于再次重读。

    说到这本书,不得不提到作者,胡赛尼,他的作品《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在国内外评价都颇高,《群山回唱》又达到了新的高度,正如《纽约时报》所评,《群山回唱》是胡塞尼最具信心、在感情上最扣人心弦的小说。在我看来《追风筝的人》写的是两个男人的故事,《灿烂千阳》写的是两个女人的故事,而《群山回唱》则写的是一群人的故事,这些人因为各种缘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给人的感觉很真实很立体。

    从情感和内容上看,这本书穿插了亲情、爱情、友情、成长、背叛、原谅。这些情感或高尚或卑微,或勇敢或胆怯,或短暂亦或是恒久,缠绕在群山间,回唱在我心头。说说最让我牵动内心的故事吧,本书开头是一个父亲给妹妹讲的故事,一位生活困苦的父亲最爱的孩子被魔王掳走,父亲崩溃了,经历了艰难找到了魔王和他的孩子,然后在他发现孩子过得很幸福,享受着他给不了的生活,这位父亲选择了离开。

    讲这个故事的父亲为了生活把妹妹送到了苏莱曼家,妹妹一直都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小丫头,她的哥哥则内向敏感。时间辗转60年,当兄妹重逢,妹妹想起了哥哥,哥哥却因老年痴呆忘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妹妹。对哥哥来说,如果不能重逢,那不如忘记,这样至少不会伤心。这种遗憾和缺失,是多么的无可奈何。

    每个人都是茫茫众生中的一份子,经历孤独无助在所难免,或喜或悲的结局比比皆是,从书中我感受到了坚强、勇敢的重要,更感受到亲情的伟大。正是这些力量支撑着故事中的主人公顽强的生活下去,我想这些力量也必将指引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安逸。

    《群山回唱》读后感(二)

    胡塞尼的第三部小说《群山回唱》依旧是那么温情、动人,沉淀着岁月蹉跎后的理解与感悟。这也是一直最迷醉我的地方。

    小说的开头以魔王进村收孩子的童话作为引子,魔王一进村,所有的村民都躲了起来,只要谁一被他看见就会被吃掉。魔王一叩房屋,该家就必须交出一个孩子供魔王收进他在山间的城堡,如果不交,魔王将灭其全家。故事里的父亲纠结了很久,最后交出了自己最心爱的小儿子。暴风雨中,儿子无助地在门外哭喊着父亲的名字2020,父亲在门里心如刀割般地面对失去儿子的痛苦。有一天傍晚,父亲彻夜失眠

  • 7、 群山之巅读后感

    群山之巅读后感

    聚焦和谐社会 创建美好家园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专访时曾经说过:“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也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自己的“阅读书单”,详细阐述了阅读的意义。于我个人而言,我一直觉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很有道理,并且一直保持着阅读习惯,多年的阅读经历让我受益良多。

    最近在读迟子建的新作《群山之巅》,这部作品让我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并给我留下无限思考的空间。作者以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北方乡村为背景,描绘了一群身世坎坷、性情迥异的小人物故事,她本人说:“故乡和大自然是我文学世界的太阳和月亮,照亮和温暖了我的写作生活。”书中通过这些平凡的小人物故事,反映了一些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作者在叙事结构上别出心裁,在人物出场上环环相扣,文字呈现出的故事画面感很强,让人读起来身临其境,回味无穷。整本书读完,是一次很享受的精神之旅。

    迟子建用一种清新明丽、健康温和的文学气质,以画外音的形式诉说着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命运:开明镇长唐汉成、贪腐高官陈金谷、“逃兵”辛开溜、英雄安玉顺、屠夫辛七杂、法警安平、理容师李素贞、精灵般的安雪儿、独立热心的镇长女儿唐眉……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很鲜明,每一个故事情节都很精彩,作者巧妙地把他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描绘了一个爱恨纠葛、世情冷漠的小城镇社会,让人读后感慨万千,体会到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

    当代知名评论家李敬泽在读完本书之后,忍不住流泪说:“这些小人物骨子里特别孤独沉默,心里有事不敢说出口,也不知道和谁去说,很卑微却很想活出个人样,幸好这世界还有迟子建这样的作家,让这些沉默的生灵发出声音。”读完此书后,我的感觉和李敬泽先生不谋而合,我从作者笔下的龙盏镇联想到现实社会,想到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像书中一样的平凡小人物,他们不被社会关注,或许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苦衷,或许也有对社会不公平的抱怨与控诉。正如迟子建本人所说:“生活并非上帝的诗篇,二是凡人的欢笑和眼泪。”最让人彻骨的是书中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全书最后一句“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道尽了人世苍凉。读至此处,我的心也跟着文字在颤抖……

    然而,细细探究书中的人物,却可以发现他们的身上还有很多非同寻常的闪光点,比如:屠夫辛七杂知道了安雪儿的不幸遭遇后,经常送来吃食;李素贞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二十多年,为了保证家庭收入来源,做了殡仪馆的理容师;法警安平的

  • 8、 《群山之巅》读后感1000字

    第一次读迟子建作家的作品,作者笔下的北国风光,让我觉得震撼。《群山之巅》给人一种悲凉之感,没有主角光环,却感觉人人都是主角,尽管里面都是小人物居多,但是每个人物都刻画得很鲜明。

    很多时候,看小说看着看着会有有些许的困意,但是这本书我就想一口气读完,却存在一种矛盾心理,有点不舍得那么快就读完,总觉得细嚼慢咽才是对这本书该有的态度,囫囵吞枣过于不适。

    第一出场的是辛七杂,他借着太阳光点烟的场景让我记忆深刻。一开始我就能体会到他的孤独。他是孤独啊,打小母亲离他而去,他母亲还是个不被看好的日本女人;父亲被人说是逃兵,也没被周围的人善待过。而他从小就被灌输留着日本人的血液,不该被传承的思想,所以他下定决心不生子,王秀满才做了结扎去找他。王秀满虽说不是花容月貌,但是这个女人体贴实在啊,能给辛七杂足够的温存。

    只是可惜王秀满不得善终,被心疼宠溺的养子辛欣来一刀砍下,身首异处。妻离子散,辛七杂又是孤身一人,尽管父亲还在,可是隔着巨大的鸿沟,无法逾越。

    辛七杂是真男人,安雪儿被辛欣来强暴了,他心有愧疚,但是从来没去请求安雪儿的原谅,就算他为了弥补安雪儿,所做的行为举止都是让人那么心疼。

    他爱上了别的女人,可是想到自己的结发妻子,他没有做过越矩之事。直到他妻子去世多年,才和他心爱的女人走在一起。

    他心里还是很淳朴善良的,尽管单四嫂频频向他示好,然而因为辛欣来强奸安雪儿的时候,单四嫂就在隔壁,但是出于私心她没有施以援手。辛七杂认为单四嫂冷血,心狠。他不认同这种品性,那说明辛七杂的品性至少与冷血的是背道而驰的。

    辛开溜也是一个可怜的人物,但是从某方面而讲他又是可敬的。因为被日本兵抓去做苦力,万幸中逃了出来,入了队伍,可是又阴差阳错地和队伍失散了,和日本女子秋山爱子相遇,从此他的心里再也容不下其它的女人。被说娶了日本女人,被说是逃兵,被传言带了绿帽子;秋山爱子消失后,辛开溜他很煎熬,更是孤独。但是他心有不甘,为了证明他自己,他帮助辛欣来躲避警方人员和村里其他人员的长时间搜查和追捕。事实证明他却是有一定的能耐,辛欣来一躲就是好几年。

    辛开溜从小就在一个极度贫穷的家里度日,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哭丧吃了油灯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当时社会人呈病态的狠心吝啬表现得淋漓尽致。

    辛欣来是书中比较突出的反面人物,他无知又毒辣,蹲了两次监狱,一次是被冤枉的,表露了当时有关单位因为私利而不择手段的腐朽。但是他强奸安

  • 9、 群山回唱读后感

    【篇一:群山回唱读后感】

    早就买了《追风筝的人》,然后也大略的读了读。后来因为学生们在读这本书,于是又重读了一下,和第一次读的感觉很不同,对更多细腻情感的感慨。那里面有很多关于东方人独特的感悟的描写,似乎与中国人有很多想通的地方,个体幽微细密的,群体故土家族的,种种东西,这是固执与一片土地的农耕民族共同的思想。

    寒假回保定,一天带着四五个孩子去了书店买书,孩子们挑孩子们的,我挑我的。说实话,我在北京呆了这么久,在书店里买书的时候很少。新华书店的书太贵了,又不肯打折,大多我就在亚马逊和当当网上买上一通,实际上远不如在书店买的舒服。在网上买像一个批发商,在书店买像一个读者。后者似乎对书更亲近,而前者似乎粗暴了些吧。这种想法,也的确矫情。但是,我原谅自己这种矫情。总之,那次,我买了《群山回唱》。

    前几天,和学校的一个外教林一起聊天,聊起胡塞尼的这两本书,很惊喜的是,他迅速的反应出是哪本并且还告诉了我书的英文书名,并且推荐我去读另外一本《灿烂千阳》好吧,这本我当时没有买。因为不喜欢这个书名翻译者也是奇怪,无论是《群山回唱》还是《灿烂千阳》,这种翻译都给人廉价的感觉。总之,我又矫情。

    刚开始读《群山回唱》觉得叙事混乱,叙事主体变来变去,让人总是摸不准作者想要干什么,读的不那么顺畅。读着读着,突然之间发现了其中的内在联系,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一个有一个人的命运,彼此勾连,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仿佛是一个网,每个人都是这个网上的点,彼此牵系又互相掣肘。这种缓慢铺开的叙事方式,非常奇怪,但是却又独具特色。

    我很少研究叙事,这在西方是比较流行的学问。他们把文学按照表达方式去分,其中小说就被列为叙事文学,因此,叙事本身是一种研究对象,我想,从某种程度上,西方人更加喜欢运用不同的叙事方法去讲故事吧,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的小说叙事方式多变,故事写的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原因吧。

    读完这本书,有很多让我感慨的地方,其中合书后脑海中想到的第一个句子就是,有的人的人生要写一个章节,有的人的人生要写一本书,而有的人的人生似乎只要几句话就够了。接下来想到的就是,有的人是因为社会动荡改变了一生,而有的人是因为家族变故改变了一生,而有的人的一生似乎只缘于一个偶然就改变了。

    这让我感到生命的脆弱和人事的无常。

    【篇二:群山回唱读后感】

    不想改论文,见书桌上一直摆着的卡勒德胡塞尼的三本小说,遂用了一下午时间重读其中

  • 10、 《遥远的绝响》读后感800字

    历史是一部长卷,再怎么博大精深也终究要翻过去的;历史是一个故事,多少是是非非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循环往复。我们拦不住它滚滚的潮流,唯有在现实的寂静中,或漠然或虔诚地品味曾有过的似模糊似清晰的记忆。然而,余秋雨的《遥远的绝响》始终在心间震撼。

    翻开历史,在那样的年代,在一个功名利禄争斗的乱世,多少文人名家在漠然中悄逝。没有谁为谁叹息,没有谁为谁停留,就这样,如古井死水沉淀于历史的旧梦中。

    是余秋雨,翻开了这个旧梦,在梦醒的惊悸中,凭着一份对中国文化史的责任感,凭着满腔的激情诉说了魏晋时期的文化名人被历史遮掩的千百年来的哀痛,诉说的是一份衷肠,道出的是一种惋惜,发出的是一声概叹。文末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是一种怎样的无可奈何呀!

    才华横溢,孤傲清高的阮籍,曾为人生的末路而哭泣,曾为到处都是为争做英雄而留下的斑斑疮痍而伤怀,他苛求的只是生命中的一点自主和自由。如此德才兼备的才子却隐没于茫茫乱世,岂不悲哉?但真正悲哀的,只能是那个社会;应当负责任的,该是那个时代。无意于险恶的乱世,在一个清冷森林里隐蔽自己,给自己的心灵一份宁静。阮籍像一片风干的带着绿色的树叶,既不属于天空,也不属于大地,默默一生中能够读懂他的只有自己。

    还有龙章凤姿,天使自然的嵇康,生命乐章比阮籍更清晰,更响亮。非汤武而薄周孔的人生主张,使他完全不理会种种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官场仕途,将在大树下打铁作为其心的归属。对嵇康来说,能够从心灵深处干扰他的,是朋友。为了逃避官场,把友情看得深重的他毅然与好友山涛绝交。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那封伤心凄切的绝交书足可以证明他心灵深处的那份坦诚和无奈。

    错过的已经错过,失去的终究失去。假如那时嵇康、阮籍走进官场,结局是否会同历史一样,悄然远逝呢?应当说,正是拥有那种洁身自好、孤傲清高的处世观,他们才传响于历史。

    遥远的绝响已追随历史而去,但那串尘世的风铃是否也会轻轻摇响,启迪着人们对那些古老的精神财富多一些在乎?

    我想,至今能够对他们说的只有时下流行的一句熟语:情愿一生追随,只为梦能圆。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22-07-23

  • 2023-03-10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1-23

  • 2019-11-08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11

  • 2022-08-11

  • 2019-10-11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群山绝响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群山绝响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群山绝响读后感、2024群山绝响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