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冯骥才大回读后感 > 地图 > 冯骥才大回读后感,2024冯骥才大回读后感范文
冯骥才大回读后感相关栏目
冯骥才大回读后感热门栏目
冯骥才大回读后感推荐
冯骥才大回读后感

(共 5828 篇)

  • 1、 大篷车影评

    大篷车影评(一)

    想到印度电影,我的第一印象永远是《大篷车》。 那是多年前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和姥爷、姥姥在市场的一个小摊子买了《大篷车》的vcd回家看。依稀地,我只记得当时碟片里的画面是黑白色,还有女主人公叫苏尼塔。若干年后,作为一个大学生,当需要用理性的视角试图审视印度电影时,我却只能在这里祈求祖国的十余年教育容许自己在这里感性一次容许我怀念那欢快的吉普赛大篷车队怀念那曾经的夏天里那个美丽的日子。 重拾让我重新认识了很多:譬如吉普赛,譬如爱情,譬如理想。

    印度这个民族是古老而神秘的,我想我永远不能祈求通过一学期课程的学习就能对它了如指掌,正如我不能保证自己究尽一生做中国人就能参透华夏文明一般。我想自己能做的就只是通过一些媒介去尽量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而已。《大篷车》包含的元素其实不多,豆瓣上的大部分影评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吉普赛这一民族身上,我也不免落了俗,想说说这群奔放而可爱的人儿。

    我对吉普赛人的第一印象实在糟糕透顶。我最喜欢的作家简奥斯汀在她生前发表的最后一本小说《爱玛》里曾描写过女主人公爱玛的好友哈丽特被一群吉普赛人围攻勒索钱财甚至性命的骇人情节。当时的我以为吉普赛人应该是欧洲一个未开化的野蛮民族;之后才慢慢了解到,吉普赛人原住于印度西北部,于10世纪前后开始外移,从而遍布世界各洲。他们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居无定所却又浪漫至极。电影《大篷车》中除了女主人公苏尼达及其父系、夫系亲朋外,其余大多数角色(也就是大篷车队全体演职人员)均属吉普赛民族。整部电影除恶扬善的主题简单明了,对吉普赛人的定位也属于正面力量,采取歌颂态度。这种态度出自该民族发源国家的主流影视作品中证明了吉普赛人在印度大众心目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吉普赛人在《大篷车》中可谓正义的化身一群充满热情、善良、勇气与才艺的使者。不过影片并没有避讳他们的生活细节中的一些陋习与弊端,比如男尊女卑、家庭暴力、性格莽撞以及谋生来源的不定性等等。但瑕不掩瑜是永恒的真理,毕竟世间并无完美一说,吉普赛人的形象在电影《大篷车》中得以被正面地塑造。

    影片中的爱情贯穿于苏尼塔、莫汉于妮莎之间。至于莫汉的弟弟蒙托对苏尼塔的感情我将其概括为一种仁善的爱美之情,与爱情无关。苏尼塔与莫汉的爱情发展模式有点类似童话的嫌疑。总之这段感情虽然打动了十余年前的我,却让今天的我无动于衷。今天的我看着这段美丽的爱情时很清楚它仅仅存在于故事中,呈现在

  • 2、 冯骥才《富人区》读后感

    冯骥才《富人区》读后感

    李跃茗酒荟

    冯骥才先生有一篇不像杂文的杂文,题目是《富人区》,说它不像杂文,是因为通篇没有一句辛辣的讽刺,也没有一句冷峻的分析议论。它只是以征询对富人区是否嫉妒的形式,通过对话揭示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仇富。尤其是南方人的那句:何止嫉妒,恨不得把那小子宰了!让我们闻到一股子血腥味,让人不寒而栗。不着一字,尽显风流,这便是它脍炙人口,广泛流传的缘故吧?

    我不想对该文评头品足,只想说一说国人的仇富心态。

    首先,我认为国人仇富有其历史渊源。

    千百年来的阶级剥削,导致了巨大的贫富分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贫富悬殊的写照;为富不仁在国人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杀富济贫成为悠久的阶级斗争传统;富人的富以穷人的穷为代价;大斗进小斗出的剥削方式,肆意宰割奴隶生命的阶级压迫;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其次,国人仇富有其现实的因素。

    你可以看看那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们,有的是靠贪污腐化,侵吞公私财物,权钱交易富起来的,有的是靠弄假作假,坑蒙拐骗富起来的,有的是靠杀人越货,欺压百姓富起来的反正都是暴发户。他们富起来之后,为富不仁,挥霍无度,有几个臭钱就无法无天。体面的外衣掩盖不了他们肮脏的心理。

    再次,国人仇富也是其民族素质的表现。

    在中国,富人总是站在大众的对立面的。南方富人区门口有保安,还养着大狼狗,穷人不能进去,只能在门口扒一扒头。富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为什么不敢让人看一看呢?美国,日本的富人区人们可以随便进出,供人观光。

    美国人,日本人见富思齐,羡慕富人生活,和人家交朋友,向人家学习,参观富人区催人奋进,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态度;而我们的国人视富如仇,嫉妒人家,红眼病发作,恨不得杀了人家,民族素质亟待提高。

    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文明进程,就必须消除这种激化社会矛盾的不安定因素。唯一的途径就是从制度改革入手,让民众在踏上致富之路的起点上公平,过程中公正。决不是让一部分人不择手段地先富起来。

  • 3、 《群山回唱》读后感

    《群山回唱》读后感(一)

    最近在书架角落里发现了一本旧书《群山回唱》,我对这本书也印象颇深,记得第一次拜读它还是在大学时期,自以为感触颇多,却意犹未尽,总想着有时间再细细品一次,但不知何时,这本书已经被挤到角落,现在终于再次重读。

    说到这本书,不得不提到作者,胡赛尼,他的作品《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在国内外评价都颇高,《群山回唱》又达到了新的高度,正如《纽约时报》所评,《群山回唱》是胡塞尼最具信心、在感情上最扣人心弦的小说。在我看来《追风筝的人》写的是两个男人的故事,《灿烂千阳》写的是两个女人的故事,而《群山回唱》则写的是一群人的故事,这些人因为各种缘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给人的感觉很真实很立体。

    从情感和内容上看,这本书穿插了亲情、爱情、友情、成长、背叛、原谅。这些情感或高尚或卑微,或勇敢或胆怯,或短暂亦或是恒久,缠绕在群山间,回唱在我心头。说说最让我牵动内心的故事吧,本书开头是一个父亲给妹妹讲的故事,一位生活困苦的父亲最爱的孩子被魔王掳走,父亲崩溃了,经历了艰难找到了魔王和他的孩子,然后在他发现孩子过得很幸福,享受着他给不了的生活,这位父亲选择了离开。

    讲这个故事的父亲为了生活把妹妹送到了苏莱曼家,妹妹一直都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小丫头,她的哥哥则内向敏感。时间辗转60年,当兄妹重逢,妹妹想起了哥哥,哥哥却因老年痴呆忘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妹妹。对哥哥来说,如果不能重逢,那不如忘记,这样至少不会伤心。这种遗憾和缺失,是多么的无可奈何。

    每个人都是茫茫众生中的一份子,经历孤独无助在所难免,或喜或悲的结局比比皆是,从书中我感受到了坚强、勇敢的重要,更感受到亲情的伟大。正是这些力量支撑着故事中的主人公顽强的生活下去,我想这些力量也必将指引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安逸。

    《群山回唱》读后感(二)

    胡塞尼的第三部小说《群山回唱》依旧是那么温情、动人,沉淀着岁月蹉跎后的理解与感悟。这也是一直最迷醉我的地方。

    小说的开头以魔王进村收孩子的童话作为引子,魔王一进村,所有的村民都躲了起来,只要谁一被他看见就会被吃掉。魔王一叩房屋,该家就必须交出一个孩子供魔王收进他在山间的城堡,如果不交,魔王将灭其全家。故事里的父亲纠结了很久,最后交出了自己最心爱的小儿子。暴风雨中,儿子无助地在门外哭喊着父亲的名字2020,父亲在门里心如刀割般地面对失去儿子的痛苦。有一天傍晚,父亲彻夜失眠

  • 4、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一)

    今年寒假,我阅读了《放慢脚步去长大》,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因为每当翻开这本书,一种熟悉,亲切的气息就扑向了我。

    书中的人物我最喜欢杨等等。杨等等是一个天真透明,快快乐乐的小女生。爱看动画片,但从未看完过《白雪公主》,因为一看到恶后母拿出那只毒苹果,她就飞奔而逃,不敢再看;习惯一到家就换上轮滑鞋,滑翔着去吃饭,滑翔着去写作业滑翔着干一切事情;最喜欢的地方是卫生间,坐在马桶上看《哈里波特》,就如同坐在沙发上一样安心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里面的故事都很有趣,所有的事故,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如果它让你笑,那是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蕴藏了欢笑与创造力的宝库;如果它让你哭,那是因为生活还有一面写着点点悲哀、某些无奈。书中的大部分事情就像是发生在我自己身边一样,那么亲切、那么熟悉。我们的小学生活丰富多彩,让人觉得快乐,但也有一点点悲伤,特别是受到老师批评和父母责骂的时候。我希望所有家长们都要向书中的妈妈唐妮一样,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总喋喋不休地责怪我们做的不够好。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可是问问我周围的同学们,你每天过得快乐吗?可能回答快乐的并不多。除了正常的上课外,还要赶着上这个班那个班的,每天面对着成堆的作业、家长的喋喋不休我们显得又是多么得无奈。哎!谁能救救我们,还我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啊!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二)

    《放慢脚步去长大》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一个天真活泼、开朗大方的小女孩杨等等在蓝旗街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毕业时的学习生活,在这六年里,充满了酸、甜、苦、辣。

    杨等等爱看动画片,但从没有看完过《白雪公主》,因为一看到恶毒的王后拿出那个毒苹果时就马上飞奔而逃,不敢再看;她习惯到家就换上他心爱的轮滑鞋,滑过去吃饭,滑翔去写作业滑翔去干一切事情;他最喜欢的地方是卫生间,坐在马桶上看《哈利波特》,就如同坐在沙发上一样安心

    让我影响最深的是,语数外三分天下,路秦王一统江湖这篇小学六年级的艰苦战役,杨等等和他的同学们在题海中遨游着。

    这本书就是我们的写照,读完了这本书,我思考了这样两个问题:童年最宝贵的是什么?童年最需要的是什么?

    童年最宝贵的是友谊。因为童年的朋友带给我快乐,她是我的知己,朋友之间无话不说,下课一起玩游戏,上体育课时,总想方设法的想分在一组练习,连上厕所时,也要喊上对方。每当我和朋友一起玩时,我就能深刻的体会到,有个形影

  • 5、 歪儿冯骥才读后感

    歪儿冯骥才读后感(一)

    《歪儿》是冯骥才先生的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它写的是作者小时候同男孩子玩耍时的游戏风波,文章将男孩子们玩踢罐电报游戏从欺负歪儿到帮助歪儿的转变过程娓娓道来,让人感到丝丝入扣。文章以踢罐电报游戏为线索,串连起了歪儿坐庄歪儿挨骂歪儿退出歪儿回归等事件,呈现了少年生活的本来面目,形象可感。

    精美的名家美文,常常能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特点呈现出来。《歪儿》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起到了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旨的作用。把握细节是阅读《歪儿》的难点,读透细节才能真正领略作品的文意。

    文章第四段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迅猛威风: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一细节刻画作用有二:一是与歪儿的疲于奔命形成对比,表现了我和伙伴们对歪儿的欺负;二是为下文写我们对歪儿态度的转变作了铺垫。写歪儿的善良,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这个细节折射的是歪儿这样的心理:听得出来,没有长铁罐儿,大家玩的都没那么起劲了。真想下去同伙伴们一起玩,可妈妈不许呢。不管怎么样,还是悄悄把罐儿扔下去,让他们玩得开心点吧。歪儿的善良就此展现出来了。这一个细节所传递出的宽容和感动,更让人眼前一亮。

    歪儿冯骥才读后感(二)

    读完这篇写人叙事的《歪儿》,我也感触良多埃

    每次中午我都出校门买午饭,在那条人来人往的小吃街上总是见到一对讨钱的老夫妇,坐在路牙边上,一个拉二胡一个颤着手里的白色杯子向人们伸去,口中呓语,有气无力地也听不明白在说什么更听不清楚在弹奏什么,有人视而不见,有人去给钱,我也曾犹豫,给吧,以怕是骗子,也怕会被人说是作秀,不给吧,这万一又不是骗子呢,心里也实在难受,最终,我还是绕不过他们拉的那悲苦至极的乐音而被缠绕,飞快地放了一元钱,有些难为情地跑开了,事后安慰自己,哪怕是骗子吧,又不是多了一元钱就能飞黄腾达的,无妨,无妨!

    像那些给十元的大慈善家和不给钱的聪明人以及我这样有点善意却又不敢善意大发的人大有人在!可是成千上万的那种弱势群体并非是靠一两个慈善机构一两个小有善心的人就能救活的,要扶持他们的也许不仅仅源于这个社会物质文化的力道,还有一种精神是

  • 6、 群山回唱读后感

    【篇一:群山回唱读后感】

    早就买了《追风筝的人》,然后也大略的读了读。后来因为学生们在读这本书,于是又重读了一下,和第一次读的感觉很不同,对更多细腻情感的感慨。那里面有很多关于东方人独特的感悟的描写,似乎与中国人有很多想通的地方,个体幽微细密的,群体故土家族的,种种东西,这是固执与一片土地的农耕民族共同的思想。

    寒假回保定,一天带着四五个孩子去了书店买书,孩子们挑孩子们的,我挑我的。说实话,我在北京呆了这么久,在书店里买书的时候很少。新华书店的书太贵了,又不肯打折,大多我就在亚马逊和当当网上买上一通,实际上远不如在书店买的舒服。在网上买像一个批发商,在书店买像一个读者。后者似乎对书更亲近,而前者似乎粗暴了些吧。这种想法,也的确矫情。但是,我原谅自己这种矫情。总之,那次,我买了《群山回唱》。

    前几天,和学校的一个外教林一起聊天,聊起胡塞尼的这两本书,很惊喜的是,他迅速的反应出是哪本并且还告诉了我书的英文书名,并且推荐我去读另外一本《灿烂千阳》好吧,这本我当时没有买。因为不喜欢这个书名翻译者也是奇怪,无论是《群山回唱》还是《灿烂千阳》,这种翻译都给人廉价的感觉。总之,我又矫情。

    刚开始读《群山回唱》觉得叙事混乱,叙事主体变来变去,让人总是摸不准作者想要干什么,读的不那么顺畅。读着读着,突然之间发现了其中的内在联系,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一个有一个人的命运,彼此勾连,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仿佛是一个网,每个人都是这个网上的点,彼此牵系又互相掣肘。这种缓慢铺开的叙事方式,非常奇怪,但是却又独具特色。

    我很少研究叙事,这在西方是比较流行的学问。他们把文学按照表达方式去分,其中小说就被列为叙事文学,因此,叙事本身是一种研究对象,我想,从某种程度上,西方人更加喜欢运用不同的叙事方法去讲故事吧,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的小说叙事方式多变,故事写的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原因吧。

    读完这本书,有很多让我感慨的地方,其中合书后脑海中想到的第一个句子就是,有的人的人生要写一个章节,有的人的人生要写一本书,而有的人的人生似乎只要几句话就够了。接下来想到的就是,有的人是因为社会动荡改变了一生,而有的人是因为家族变故改变了一生,而有的人的一生似乎只缘于一个偶然就改变了。

    这让我感到生命的脆弱和人事的无常。

    【篇二:群山回唱读后感】

    不想改论文,见书桌上一直摆着的卡勒德胡塞尼的三本小说,遂用了一下午时间重读其中

  • 7、 群山回唱读后感范文

    如果不了解作者这样的写作意图,《群山回唱》蛛丝网结的人物故事会让你觉得枝丫漫散,歧路重重。

    “这个世界看不见你的内在,它一点也不关心你的希望,梦想,以及忧伤,它们都被皮肤和骨骼遮蔽着。这是如此简单,如此荒谬,又如此残忍。”我以书中一个外科整形大夫马科斯在从事多年整形工作之后,结合他的妹妹(由于脸被狗咬伤,从小被亲生母亲抛弃并寄养在大夫家长大,后来一直照顾陪伴大夫的母亲)亲身经历的感悟来作为我整片读后感的开头。

    小说以一对阿富汗兄妹因贫困从小骨肉分离,最后又重新相聚为主线索,牵引出在分离的六十余年里一场接一场的战争给阿富汗人民带来的无尽痛苦和灾难。

    书中有几处让我记忆犹新,一处是瓦赫达提先生一直爱着他的管家纳比,但迫于无奈不得不与另一个女人结婚,这让我联想起柴静在《看见》一书中深入剖析了同性恋患者的痛苦和身不由己,其实他们本事弱势群体。当管家得知此事之后,虽然感觉很不齿,可是他仍旧没有抛弃因脑溢血而无法自理的瓦赫达提先生,一直照顾他终老,他对他是爱情,它回馈他以友情,亲情,战火之中,彼此陪伴。

    一个叫罗诗的女孩的命运,牵扯出一对堂兄弟完全不同的人格,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堂兄伊德里斯那里看到很多人的缩影,心地善良但又不是真正的无私,答应回美国后尽快帮罗诗联系医生治疗那个因为被叔叔砍在头部的一刀而溢出的脑积液,但是回国后只顾忙着自己的事情而不再想去管那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女孩,就连联系院长免费治疗都是在护士阿姆拉一再的催促下去做的,无论成功与否,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心释然罢了,他完全可以拿那个重新装修客厅的前去资助罗诗,可是他却去追求自己生活的舒适,我们不能否认他心底的善良,可是他给那个可怜的小女孩那么大的希望,然后又是无尽的失望,真的是很残忍。直到很多年以后,小姑娘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而且头上看不到丝毫疤痕时,在她的新书签售会上,他才明白,这么多年,一直是她的堂弟(他一直认为他的堂弟铁木尔对妻子不忠,而且是个爱炫耀的人)在资助这个女孩走出阿富汗治疗,读书,直至成为作家。铁木尔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他聪明活泼,和护士阿姆拉一同改变了那个全家都被叔叔杀害的女孩罗诗的命运。

    哥哥阿卜杜拉和妹妹帕丽之间的兄妹情,六十多年来,妹妹由于年纪小,可以享受遗忘,但是哥哥就不得不承受这份伤害,阿卜杜拉把自己女儿起名叫帕丽,思念从未间断,可是战争却让重聚更加渺茫。直至在阿富汗当志愿者的大夫马

  • 8、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编辑向大家提供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读后感,敬请您阅读并收藏本文。读书是我们进步的一个阶梯,每次开始读作者写的作品,心里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触。这时候就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的做记录了。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读后感 篇1

    最近,我拜读了冯骥才老先生的经典佳作——《俗世奇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混江湖的就得有看家本领。《俗世奇人》里藏着一个江湖,众生百相。

    “狗不理”这个名字的来历,还真使人哭笑不得。他原名叫高贵友,可家里穷,只能称呼为“狗子”。可这人做包子手法娴熟,肉配猪油,卷成花形,来往常客,数不胜数,但他因为不搭理人,就被人骂作“狗不理”。但他做的包子好吃,反而这骂名却成就了他扬名立万的大名。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奇人。

    我奶奶家楼下有个“烧饼王”,他做的烧饼好比是杭州的“狗不理”。每天凌晨三点,他就开门做烧饼了,他用他烂熟于心的手法,摆弄着手中的面团。他先切下一个面团,将其擀平,往空中一掷,继续擀;然后,在面团上撒上葱花,黑芝麻,抹上油,再揉成团,而后又铺平,沾水,随即放入烤桶,以最原始的烤法来将其烤熟。出炉一刹那,那香味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让人垂涎欲滴。他每天只卖五百个烧饼,一旦卖完,无论几点,不管有没有人排队等候,他都直接打烊。而那些没等着的人,只好明儿赶早。

    奇人千千万,个个都厉害!但让我感受到:做一件事,只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一定能成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读后感 篇2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俗世奇人》,又看了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感觉书中的俗世奇人就是当今中国的达人。他们都是一些平凡的普通人,靠着自己坚持不懈的意志和毅力,练成了一个个绝技,比如书中的刷子李、苏七块、泥人张等。

    我最佩服的是刷子李,他有个绝活,刷浆时必穿一身黑衣,一天活干下来,衣服上居然没沾一点白色,真的让人匪夷所思。刷子李新收的徒弟曹小三一开始半信半疑,头一次跟随师傅出去干活,客户要求刷四面墙。站在地上,只见师傅的手臂有节奏地摆来摆去,如同伴着鼓声,和着琴音,他刷过的墙壁像一道雪白的屏障。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曹小三发现师傅的衣服确实如民间传说的没有一个芝麻大的白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决心跟着师傅练成这个绝技。

    可是有一回,干完活后,曹小三发现师傅的裤子上有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他顿时感叹千里马也有失蹄的时候。但细心的刷子李捏着

  • 9、 冯骥才俗世奇人读后感1000字通用

    读后感大全主题栏目精选:“冯骥才俗世奇人读后感”,敬请访问。

    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枯燥无味的,在读了作者的作品后我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写读后感时要能抓住重点,才能写出内心真实的感悟。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你可以读一下编辑整理的冯骥才俗世奇人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冯骥才俗世奇人读后感 篇1

    《俗世奇人》这本书讲的是在平凡的世间生活着各式各样的、独一无二的的本领的人,在当时那算得上是赫赫有名。

    他们每人只要有独一无二的绝技或者是另有绝活的,那就一定有绰号,比如说:像刷子李、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苏金散等等。津门人好把这种人的性,和他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时间一长,名字不知道,倒知道一个响当当的绰号。

    在刚看这本书的第一章《苏七块》时,我就一直在想:难道这本书里的这些人都有自己先天的能力?最让我感动的是:刷子李和苏金散,刷子李他刷完之后就绝不会有一个白颜色的小点;苏金散凭着他精湛的医技赢得了民众的尊敬。读完了这本《俗世奇人》我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我们一个个生下来并不是天才,而是靠后天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和百分之一的汗水。

    这不正体现出我可爱而又宽松的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吗?在我刚开始学习舞蹈平转的时候我练了不到五分钟,我就不耐烦了,我觉得肯定练不好了,妈妈并没有逼着我练,而是在在网上查了一个有关平转的杂技表演拉出来给我看有句俗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想:她们居然能在舞台上表演杂技而且还是我连不好的平转。于是我信心十足的开始练平转,一遍练不好,练第二遍;第二遍练不好,练第三遍;三遍练不好练第四遍。我练了十遍终于练成了平转。

    让我们在赛道上赛跑,即使摔倒了,不要气馁也不要懈怠,爬起来继续跑。

    1.俗世奇人读后感1000字

    2.初中生《俗世奇人》读后感600字

    3.读冯骥才《俗世奇人》有感作文

    4.俗世奇人读后感精选

    5.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有感作文

    6.冯骥才俗世奇人读后感

    7.读《俗世奇人》有感作文500字

    8.俗世奇人读后感450字

    9.俗世奇人泥人张读后感

    冯骥才俗世奇人读后感 篇2

    俗世奇人读后感(一)《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写的,它写的是古时候天津码头上的一些奇人妙事,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都是真人真事。它写得都是生活中的事,让我深深地记在心里。

    这本书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 10、 冯骥才《俗世奇人》读后感范文

    导语:《俗世奇人》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跃然纸上,令人惊叹不已。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彩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俗世奇人》读后感范文1:

    生活是平凡的,但不是平淡的。平凡的生活中同样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冯骥才老师的《俗世奇人》说得好,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在平凡的生活中,这些有绝技的奇人,生活会平淡吗?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得有真本事,才不会平淡啊!没有真本事,岂只平凡、平淡,还会更加糟糕,把生活过得一塌糊涂。

    我们要把平凡的生活过得不平淡。就得靠那份才艺,不只是在那时候这套是种活法, 就今时今日才华也是人不可缺少的啊。

    在这时代有才华的人不怕遇不上伯乐,只怕才华比不上别人。随着社会的进步,物尽天择,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不算残酷,这只是一个事实而已。

    《俗世奇人》中的奇人并不是样样精通,但他们却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受人尊敬,当今社会也是一样,我们不可能成为面面俱到的全才,但必须得有一门精通!不是有东北农民会说俄语当上翻译,下岗工人了搞出了先进的发明吗?

    只要有一技之长,我们就会是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读后感范文2: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写的,它写的是古时候天津码头上的一些奇人妙事,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都是真人真事。它写得都是生活中的事,让我深深地记在心里。

    这本书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刷子李》、《苏七块》等等。刷子李是一个专干粉刷一行,他刷墙的时候手臂悠然摆动,每刷一次,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上发出啪啪的声音,刷过去的墙,好比平平整整地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更绝的是他每次刷墙的时候必穿一身黑衣服,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都叫他刷子李。苏七块是一位医生,凡是有人伤筋断骨就一定来找他。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马就心明眼亮,

  • 2019-11-16

  • 2019-09-23

  • 2022-10-11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1-06-16

  • 2022-10-31

  • 2019-10-24

  • 2019-09-23

  • 2022-10-08

  • 2019-10-29

  • 2021-11-06

  • 2022-09-11

  • 2022-03-12

  • 2022-05-17

  • 2022-09-08

  • 2022-05-14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1-06-14

  • 2019-09-23

  • 2023-06-21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19

冯骥才大回读后感
冯骥才大回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冯骥才大回读后感,2024冯骥才大回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冯骥才大回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