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漫画法国读后感 > 地图 > 漫画法国读后感,2024漫画法国读后感
漫画法国读后感相关栏目
漫画法国读后感热门栏目
漫画法国读后感推荐
漫画法国读后感

(共 8140 篇)

  • 1、 李元馥著作《漫画法国》读书笔记摘抄

    李元馥著作《漫画法国》读书笔记摘抄

    以前读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李元馥一系列的漫画书。刚好整理房间的时候,找到手写的读书笔记。

    1.法国料理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丰富的材料加入葡萄酒!如果说几乎所有的料理都用葡萄酒,那可能言过其实。

    2.法国人的饮食特点是:将各种味道的食物和葡萄酒一起享用。

    3.法国料理最高级是:放入烤炉里用热气烘烤的食物,把食物放入烤炉里烘烤,能把滑腻的油汁烤出,食物均匀受到烘烤,因此能够品尝到最纯的味道。其次是直接用火烤或用不粘锅炒的食物,也就是放油炒或煎。虽然味道不如烤炉烤好,但原材料味道大体上不便,因而也颇受好评。最次的料理是炖类。招待客人的时候绝对不能上炖菜。同样的炖菜,用葡萄酒炖的话,那个才马上变成高级菜。

    5.肉要配红葡萄酒,鱼或海鲜配白葡萄酒。

    6.香槟不能弄得太冰,也不能温,只有在“凉爽”的时候喝,才能品尝到最佳的味道。

    7.香槟不能放冰箱里,只有当客人点的时候,就埋到冰块李送上来,并不是为了冰冻,而是为了使其达到最佳的“凉爽的状态“。

    8.吃蔬菜沙拉时不能拿到切着吃,只能用叉子吃。

    9.吃鱼的,吃完一面后,要把鱼刺剃掉,再继续吃。

    10.(法国)吃饭时一定要把两只手都放在餐桌上

    11.(英国)除了切肉时以外,右手都放在餐桌下面

    12.正式场合

    开胃酒——餐前小菜——开胃菜——鱼——牛猪羊肉等——鸡肉等家禽。

    13.法国法律规定:劳动者不论是谁都可享受一年5周的休假(35天)(带薪休假),加上圣诞节、复活节等,一年大约能休息60-70天。

    14.“养老金”是对那些从事了一定时间工作的法国国民。国家以其对社会贡献为标准,每月给他钱。

    15.从两岁半的“母亲学校”一直到大学毕业近20年的教育都是免费的。

    16.法国的学校,从小学到高中,把一年分成3个学期。

    17.只有5500万人口的法国,宠物的数量近7000万。

    18华盛顿+莫斯科=巴黎

    19.1789年7月14日,法国的国庆日革命纪念日(法国大革命爆发)作者:李元馥

  • 2、 《法国精神》读后感

    《法国精神》读后感

    《法国精神》这本书是“大国精神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还有《德国精神》、《日本精神》、《英国精神》、《美国精神》和《俄罗斯精神》几本。《法国精神》这册,由北师大学者天放编撰,它在这套丛书中最为耀眼的主演原因,正在于辜鸿铭先生在《中国人的精神》中指出的那样:世界上似乎只有法国人最能理解中国和中国文明,法国人是欧洲的中国人。因为这种民众精神气质上的相似性,造成我们往西方学的时候,可以更对应的借鉴法国路线。

    自清末一百多年来,中国学者才开始关注国民性的问题。清末挨打之前,中国读书人关注的精神气质都是传统的士大夫精神,如果说有对民族性格的涉及的话,也是极少的,只不过在夷狄之分上更注重自己的文化正统性问题。清乾隆年间的大清gdp总值依旧占到世界总值的百分之三十以上。这种经济上的庞大,造成对其它文明形态的漠视态度。直到鸦片战争结束,外来文明强势进驻,中国学者才猛然发现,在中华文明之外,依旧有一种强有力的文明对比形式存在。政治上的越发落后,则造成文明上的越发自卑。在这种前提下,中国学者于技术、政治上找寻落后的缘由,并在二十世纪初期,将“落后寻根”进行到了民族性格上边来。

    民族性格的落后,造成民族科技与民族政治的落后。这种看法,基本上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文革前后的闭关锁国是中间的小插曲)。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一些学者编撰的“大国精神系列丛书”,虽然是科普世界其它国家的民族性格问题,但却是在为中国将往何处去的思考进行服务。因为法国精神与中国精神在气质上的相似性,造成这样一种必须注意的问题:中国是否会走上法国道路,在未来,中国到底应该向法国借鉴什么,借鉴多少?

    承认借鉴的存在,那这本科普法国精神的“半学术性”着作就有了其独特的价值。在编撰体例上,《法国精神》实乃是按着“法国的面子与中国的里子”的思维模式在进行的。该书开篇明论,法国与中国,在地缘因素上,是如何的相近。

    在地缘上,法国是个近似六边形的“自给自足”的国家。大西洋和地中海形成了三条边,与西班牙接壤的坚不可摧的山脉屏障形成了第四条边,阿尔卑斯山脉和莱茵河形成了第五条边。第六条边是法国唯一开放的边界,与比利时、卢森堡和德国接壤,但其中依旧有一部分是阿登高原难以翻越的高山与峡谷。这种地缘因素,与中国有太多的类似之处。可以说,仅从地理角度来讲,中法都形成了自己的全包围的生存生态圈。这种自然形成的民族生态环

  • 3、 漫画读后感

    漫画读后感(一)

    一天,妈妈下班回家给我带回来一本《父与子》的漫画书,我很奇怪,以前妈妈总是反对我看漫画书,为什么这次要送给我这本书呢?当天我写完作业就好奇的翻开它,一下子就被里面的漫画故事给吸引了。

    我想说说里面的一个小故事管教晚矣:父亲和儿子去买香蕉,儿子边走边吃,吃完了就把香蕉皮随地乱扔,父亲并没有阻止儿子的这种行为;这时后面的人不小心踩到香蕉皮,摔倒了;儿子呵呵呵的讥笑着,父亲转过头看时也踩到香蕉皮摔倒了,这时父亲才拎起他的儿子教训了一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长要督促孩子做什么事都要讲

    文明,如果管教晚了的话既伤害了别人也会伤害自己。

    这本漫画书有好多好多的小故事,我非常喜欢。

    漫画读后感(二)

    一天,天气格外晴朗,小军和小红一起从家里走向学校。走着走着,突然他们看见路边有一个垃圾桶。垃圾桶周围的垃圾数不胜数,有纸片、有果皮、有饮料罐、有纸飞机、纸巾、还有一些没喝完的牛奶盒。牛奶盒里的牛奶还倒地满地都是。垃圾桶的入口处还搭着一些香蕉皮,还发出一股难闻的臭味。

    小红看见了这一刻的情景,感到非常愤怒,指着这堆垃圾,皱着眉头说:谁那么没公德心,把垃圾弄得满地都是。小军说:对啊,那些人真不道德。小红轻轻地弯下腰,一点一点地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捡着捡着,小红把头扭过来,急切地对小军说:我们这样做也是行不通的,人们扔,我们就捡,这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而已。你能想一个可以制止人们乱扔垃圾的方法吗?小军点点头,他想:既然人们不肯多走一步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我就想一个办法让人们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忽然,一个念头从小军的脑海中掠过:对呀,我可以在垃圾桶上一些话,当人们准备扔垃圾的时候一看到这些话,就不会乱扔了。写什么呢?小军想了一下,我在垃圾桶上写几句警句不就行了吗?小军立刻从书包拿出一张纸和一枝笔,过了一会儿,小军用胶水把纸粘在垃圾桶上,小红看见了以后,小军竖起大拇指。小军和小红都笑得咧开了嘴。

    那张纸上写的是:文明只差一步。

    从这幅漫画中,我知道其实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要我们愿意多走一步,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漫画读后感(三)

    这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画的漫画。大概内容就是这样的;一天,在车站里的一个上车处,耸立着一块牌子,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母子上车处几个字2020。但有个瘦弱的妇女抱着一个婴儿,躲在了告示牌的后面。那位妇女的眼里显着无可奈何的神情。为什么这位妇女不站在候车处,

  • 4、 法国艺术观后感

    《法国艺术》是一部由安德鲁格雷厄姆-迪克森导演的纪录片,该片在网上的评分也很高,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路易九世扮作苦行僧的模样将耶稣受难之时所戴的荆冠存放在巴黎圣礼拜堂,予以永久的供奉,他是在宣示自己受到上天认可的皇权,让法国成为世界的中心。

    然而,从1450年代到17世纪初,法国并没有出现一个名垂青史的艺术家。相反,1490年代,路易十二入侵米兰,用弓箭击碎了达芬奇设计制作的巨大雕塑模型。而后,弗朗索瓦一世的邀请像是一个补偿,让晚年的达芬奇安居在法王的宫殿中,备受礼遇。

    法国不是文艺复兴的领导者,而仅仅只是追随者。

    激烈的宗教战争撕裂着法国,圣巴托罗缪大屠杀,新教教徒血流成河。蒙田在38岁时便选择退休,隐居在家乡的石堡中,被心爱的古籍围绕,著书思考。蒙田发明了随笔,尽情地表达着探索的快乐。随之而来的是对自我的质疑-"我究竟是什么"?深刻的不确定性,正是现代世界的意识形态与身份认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伦勃朗的数百幅自画像,如果没有蒙田式的怀疑底色,将无法诞生。

    路易勒南笔下的农民,晦暗而凝滞,面对不停歇的战争,他们的唯一办法似乎只能是忍耐!

    普桑选择在画作中重建秩序。古希望古罗马的神殿往往充当着背景,和谐静穆。但普桑绝不仅止于此。牧羊人指着墓碑这就是阿卡迪亚,即便身处天堂,也躲不过死亡。

    ()

    盛装的路易十四注视着你,神采奕奕,活像只自负的孔雀。然而,手握重权的他,确实掌控着一切。几何伸展的花园,一览无余。原本为威尼斯独有的玻璃技术已被成功窃取,凡尔赛宫的镜厅,璀璨夺目,映照着太阳王的辉光。大臣科尔伯特在国王的支持下,生产着全欧洲最华美的各式奢侈品。就连艺术也要符合太阳王的标准,夏尔勒布伦制定了画家必须遵照的准则,松果体的不同位置代表不同的情感,这是规定,不容违背。高4米宽12米的巨型画作,彰显着路易十四要成为亚历山大大帝的野心。里尔美术馆的地下室中,那块巨大的疆域图,全在太阳王的掌控之下,触手可及。

    1715年,太阳王死去,留下了一个因过度征战而碎裂颓败茫然无措的法国。华托为贵族们提供了逃避的方式:要爱,不要战争!粉色的肉体,胖嘟嘟的天使,摒除所有正直重压与道德戒律,享乐的洛可可诞生了,沉溺在放纵的爱欲中,逃开现实。

    狄德罗借艺术评论批判着腐朽的旧制度,在夏尔丹朴素的静物画中看到了希望。

    被压迫的人民终于接受了夏尔丹的邀请,握起那把刀,斩杀国王,建立一个

  • 5、 几米漫画读后感

    几米漫画读后感(一)

    最近看几米的漫画《遗失了一只猫》。这本漫画讲的是一个失恋的女孩的心情,整本漫画围绕一只有蓝色点子的猫展开。

    一个小小的她在和他分手后,如同世界便翻了个身。忘记缴税单,忘记提款机密码,忘记妈妈的生日枯萎的花,过期的维他命,和过时的戒指她说她想丢弃这一切,变色的友谊,失宠的友谊,模糊的爱情所有的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前一刻还握在手中,这一刻就只能回味女孩一直在寻找那只猫,是为了他,也是为了和他的回忆。早已习惯的依赖,离开后无端的恐惧,她无法适应新环境,这个没有了他的环境。

    女孩变懒,变得爱忘记,变得害怕。这也许就叫做失恋后遗症吧,所以啊,蓝色点子猫咪成了她最好的情绪疏导口。在四处找寻的过程中,在几近疯狂的海报告示里,我仿佛看见女孩手握一瓶清酒,穿过杜鹃花开的公园,在月下独酌的场景。可是也只有在这痛苦的切割之后,也许,也许她才可能有一点恢复。无论如何,这是好的。

    漫画的最后,女孩似乎找到了那只猫,她开始了新的生活。十分草率的收尾,电视剧版的结局。我不知道作者出于什么用心留下一声喵叫。

    其实,我真的不太信这结局。

    之前苦心孤诣的寻找,尽然在几个不相干的人的提醒之下,找到了。这是不是暗示读者,女孩学会放下,学会适应,就重获新生了?就没有痛苦了?不可能吧。

    现实生活中,我的朋友总是说,她们是如何如何坚强,如何如何知道女生不能依赖男生,如何如何读过很多爱情故事并深受启发。

    几米漫画读后感(二)

    近期,我收集了他的《森林里的秘密》,《地下铁》,《微笑的鱼》,《照相本子》等。从看似天真的话语里隐约可以窥见丰富的哲理,从看似幼稚的图像里隐约可以看到曾经的自我。也许你会认为我是个长不大的孩子还处于漫画阶层。其实,当今文学讲求简约,以适应快文化的需求,而几米以其清新、轻松、轻快的三q风格见长的作品,就销售市场而言,无论在校园还是在公司,都有很广阔的销售前景;就受众心理而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以在结束一天外部的喧嚣之后,通过欣赏这些简约的作品净化心灵,找回属于内心深处的那份宁静。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许它们就是可以用眼睛欣赏的班德瑞,又像可以给我们一丝静谧和安逸的绿茶。

    几米是一个很优秀的思想型漫画家,而我则称他为理念家。他曾做过广告设计师。正当他意气风发,大展宏图的时候,生命法庭将癌症的传票递到了他的手中。残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放弃事业。为此,他也萎靡不振过,也曾忧

  • 6、 教育漫画读后感

    教育漫画读后感(一)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教育专著《教育漫话》,获益颇多。《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我读后不禁深深佩服这位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书中深入浅出的描述,饱含哲理的文字2020,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让我不由自主地去领悟反思。《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书中大量讲述了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品行和个性,如德行、理智、机敏、优雅、礼貌等。约翰?洛克认为,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行个性,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是终身受益的事。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使我支持洛克的上述观点。的确,对于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家庭中的教育来说,有些基础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学习的态度、切合和针对孩子的有效的方法的形成等。根据读后所想,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教育应该养成哪些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和独特个性。

    一、健康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间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地描绘。这是《教育漫话》卷首第一句话。约翰?洛克在书中主张,孩子应从幼年起就进行锻炼,反对娇生惯养;提出童年不宜穿太多的衣服,要多过户外生活,多做户外活动,多接近自然,多游泳,用冷水冼脚从而锻炼意志;饮食要清淡,多吃面食,少吃肉腻食品,不饮烈性饮料;多运动、多睡眠、多呼吸清新空气等许多有益的、具体的见解。约翰?洛克把健康区分为身(身体)、心(精神)两个方面。这两方面都是能工作、有幸福的基础条件。凡是身体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别的种种,也是徒然。因此约翰?洛克要求家庭教育要充分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着力养成孩子健康的品性。约翰

    ?洛克的健康品性,既包括对健康的自觉意识,也包括科学地生活的常识。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家庭教育必须把保障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健康作为最基础的环节,要采取科学的教育、培养态度和方法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要帮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学会客观地对待自己,学会倾听和表达,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缓解压力,控制心态平衡的方法,学会理解和支持他人,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使孩子远离心理疾病,发展健全的精神。这点在我们的社会社会生活中尤为重要。

    二、习惯

    《教育漫话》中约翰?洛克的见解是:孩子因为年龄增长,自由便应跟着到来,

  • 7、 法国作家昆虫记读后感

    法国作家昆虫记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感觉受益非浅,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这本科普书籍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是一本不朽的世界名著!书中主要写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

    然后作者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

    通过它细致入微的描写我们才得以真正的了解这些平凡的昆虫。

    就拿平常我们经常看到的萤火虫来说吧:漆黑的夜里我们常常看到这种小小的昆虫飞来飞去,身体发出微弱的光芒,就像路灯一样给人希望。

    在我们的感觉里这种小昆虫是可爱的,可是当你看过这本书后知道了萤火虫是怎样吃饭的后你一定不会再这样认为了!萤火虫的主要食物是蜗牛,看到这你一定和我一样惊奇吧,小小的萤火虫能吃和它一般大小甚至比它还大的蜗牛吗?可是事实就是如此,萤火虫先把毒液注进蜗牛的肉里,将蜗牛的肉质转化成了清汤,然后再将汤吸进肚里。

    读到这里我不仅惊叹昆虫界是这样的不可思议。

    更不可思议的是法布尔能将萤火虫观察的如此细微,可见他是花了多少心思啊!而且我从法布尔的身上看到他虽然只是在做观察昆虫这一件小事,可是没人比他更花精力和心思,所以法布尔才能完成这个著作!可见只要认真、仔细终究也能变成大事的。

    我如饥似渴的读完了这本书,它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昆虫的小知识,还告诉了我许多道理。

    我喜欢这本书!

    昆虫记读后感【2】

    近日,我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感触很深。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

    作者写得生动有趣,读者读得兴趣盎然。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

    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细致描写。

    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

    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

    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

    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

    现在我全知道了。

    有些动物的思

  • 8、 《我在法国读博士》读后感

    昨夜看苏旭写的《我在法国读博士》,查了下此书的借阅记录,很多人借过这本书。苏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公派到法国留学。借此书主要看他写用三年读了硕博,相当艰苦的生活。但比起其它自费留学生,他的学习生活还是较幸福的。逸,你在法国还好吗?

    中国人是没自信还是学术水平不如别人。北大与清华据说是“美国最肥沃的留学生培养基地”。现在留学生一但到国外就没有回报祖国养育之恩的心情。我也曾有过念头去国外,但发现知识分子如果不为国做点事,其实是无根的。苏旭是八十年代的留学生,文章内还有很多体制内人写东西的习气,并且感觉思想价值不高。但他的勤奋与坚毅不拨的精神很值得学习。另外写论文、查资料与导师沟通整个过程还是有参考价值。

    太过聪明的人未必能到彼岸,傻傻呆呆的反而可以。相较而言,中国现在的学习环境已大为宽松,但人文气息不够浓郁,目前国人活着也过于功利,整个价值导向都出偏差。

    张友渔说,读书靠自己,重思考,不重记忆。是思维方式的问题,我每本重要的书以思维导图形式做笔记,这样全面而且线索清楚,不像以前都是线性笔记。效率提高很多。思维有无限之空间,人利用的很少,有百分之九十是沉睡状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可以不停改进,学习、思考、写作,循环往复,互相促进,每一循环,就必然会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阅读速度决定了阅读量,而思维工具决定了阅读的成果,写作可以提炼成果。我有点贪多嚼不烂,十年中绕的弯路也太多,现在有工作以及有学习的空间,我无太多要求,自己一再减少生活里的种种娱乐,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在工作和学习之中,也是希望自己学有所成,不想一生碌碌无为。是亡父一直在天上看我,欲玩乐之时,感觉他的眼睛盯着我,如针芒在背。自父亲去世后,我一改昔日之懒散而努力进取,但却做的不是很好。还纠缠在一些琐事当中,我是吴越后代,感觉很愧对父亲。儿时他对我期望过高严厉体罚我,我已不再苛求,有人鞭策是好事,活者自惜。广州是我的第二故乡,孤身一人在广州求学工作的几年,昨天走在街上,照例去图书馆看书,我发现我对广州有了很深的感情,这是我奋斗过的地方,留下了斑斑汗水与血泪的城市。积极乐观向上,不嫉恨不苦涩。“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十年中我写了几百万字,没有网络,死后将一字不存,我也曾问我自己为何要写,是肉体阉割后的自我将精力全部放在创作上?创作无疑是窒息者跃出水面一刻的绝望过后的呼吸,是心意沉沉黑暗中的汽笛,拉

  • 9、 法国通史读后感1500字欣赏

    《法国通史》一书由吕一民所著,众所周知,法国是员工浪漫的国家,对于法国的向往,是很多内心充满浪漫的人,大家对法国的历史了解吗?对于它的文化清楚吗?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法国通史读后感1500字欣赏,大家一起来看看。

    因为从图书馆借来的《法国通史》快要到还书日期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书的后面部分我实在没啥阅读兴趣了,所以决定在书还没看完的情况下写下这个不完整的《法国通史》读后感。这是上海社科院出版的大国通史系列中的一本,作者是浙江大学的吕一民教授,之前介绍的《英国通史》也是这个系列的。所以这本法国通史也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就我个人的喜好而言,我可能更喜欢之前的《英国通史》一些,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感觉好像那本更看得懂一些。《英国通史》书后的几个附录也颇为不错,一个是对各代国王家谱的汇总,一个是对这个国家的小结。《法国通史》并没有这些,所以对于看书容易开小差的我来说确实不太容易。另外,和《英国通史》一样,这本《法国通史》里插图也不错,提到地名的时候,也没有地图,所以忍忍吧,看看大国通史系列里的其他书有没有。

    假设大家对法国的了解程度跟我差不多,那么也许大家也许会有以下几个问题。我一边列举,一边给出书中的介绍吧。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用高卢来代指法国,那么高卢是什么呢?高卢人其实是希腊人所称的克尔特人,高卢人则是罗马人对克尔特人的称谓。克尔特人大概是公元五世纪进入法国的。但是后来发生了罗马人凯撒征服了高卢,以及后来的高卢罗马化。当然后来罗马自己灭亡了,也就发生了蛮族入侵。其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法兰克人,其主要发源于莱茵河下游的一些平原地带,这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日耳曼人,维京人,萨克森人等等各种人真是极其难区分)。我们所知的大名鼎鼎的查理曼大帝,他的祖父就是当时法兰克王国的宫相(如果大家看书就会发现,法国的国王,无非就那么几个名字,菲力普,查理和路易)。

    那么现代法国的廓是怎么确定的呢?当时法国国王去世以后,国土往往是分给每个儿子的,而不是像中国嫡长子继承全部。查理大帝的几个孙子就发生了冲突,最后根据《凡尔登条约》,他的一个孙子秃头查理继承了当今法国的主要领地,其国家名也由西法兰克王国改为法兰西王国。另外两部分这是今天德国和意大利的主要部分。这算是法国历史的开始。这一时期称作卡洛林王朝。

    那么在法国大革命之前的王朝的皇帝是哪个家族的呢?这主要就是卡佩王朝,这个王朝的高祖

  • 10、 法国《昆虫记》读后感4篇

    《昆虫记》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法布尔穷尽大半生而写出的作品,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奇特的昆虫世界,讲述了各种昆虫的习性,样子和繁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欢迎查看。

    昆虫记读后感1

    《昆虫记》这本书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先生的代表作,用了数十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部作品。后来,这本书获得巨大成功,被翻译成了50多种文字,流传至今,一直得到人们的好评。鲁迅先生更是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作者用生动活泼的笔法,细腻的描写写出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姻、繁衍和死亡,把昆虫们写得活灵活现,跃然于纸上,可这不正是人类本身的写照吗!书中字里行间也体现出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对生命的关爱,对万物的赞美之情。

    阅读昆虫记,我仿佛置身于昆虫世界中,作者描绘的那一幕幕,让我沉迷于其中,更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灰蝗虫》这一篇章。其中“便用后腿爪和关节部分抓住网纱,前腿曲折,交叉在胸前鞘翅的鞘——三角形翼端打开了尖顶,并向两侧张开”这里作者用十分细腻的描写,把蝗虫蜕皮前的一系列动作写得十分生动,看出了作者在观察蝗虫蜕皮时观察得十分仔细,让人不得不佩服法布尔先生的观察能力。

    还有一个地方很吸引我的,是“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做用,可以吓退天敌” 这个地方通过列举,生动形象的将昆虫的样子展现在读者眼前,将它们“可以吓退天敌”的原因用巧妙的笔法表达出来,让人十分佩服。

    法布尔先生用一生的时间来研究昆虫,为昆虫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科学做出了贡献,为人类做出了贡献。他的坚持不懈,他对事业的执着,深深打动了我。这就是我眼中的法布尔,这就是我眼中的《昆虫记》。

    昆虫记读后感2

    《昆虫记》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法布尔穷尽大半生而写出的作品,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奇特的昆虫世界,讲述了各种昆虫的习性,样子和繁殖。

    读完这本书后,我联想到了自己,有一次,老师让我观察一件物品,我只观察了一会儿,就不耐烦了,可想想法布尔为了观察一种昆虫,可能要用几天甚至几个月才能细致的描写出来,我跟他比起来,真是太不应该了。 还有一次,老师让我们收集岩石,我心里想:真是太简单了,石头谁不会收集呀。但是,老师说还必须要不一样的,我一听,立马就泄气了,收集不到,怎么办呢?于是,第二天,我便对老师说我忘带了,蒙了过去。 读完这本书后,我非常后悔,

  • 2022-12-29

  • 2019-11-11

  • 2023-07-03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10-03

  • 2019-10-20

  • 2023-05-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7-08

  • 2021-04-14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0

  • 2022-10-12

  • 2021-09-07

  • 2019-10-16

  • 2022-10-12

  • 2023-06-15

  • 2022-11-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1-08

  • 2019-10-24

  • 2019-11-23

  • 2019-09-22

  • 2022-06-10

  • 2019-09-20

  • 2023-06-15

漫画法国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漫画法国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漫画法国读后感、2024漫画法国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