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妈妈在,家就在读后感 > 地图 > 妈妈在,家就在读后感,2024妈妈在,家就在读后感
妈妈在,家就在读后感相关栏目
妈妈在,家就在读后感热门栏目
妈妈在,家就在读后感推荐
妈妈在,家就在读后感

(共 1818 篇)

  • 1、 《妈妈在,家就在》读书笔记500字

    《妈妈在,家就在》读书笔记500字心得感想范文:

    女子安,天下安系列之《妈妈在,家就在》。封面上写着:母亲心灵之作母智则子智,子智则家国智母强则子强,子强则家国强。

    先不探究这本书是什么类型的,看到书名,对于大部分的女性,这本书是有吸引力的。有朋友说,你是因为书名,才买的这本书么?我当时说不是的,现在想来,这个书名也确实很吸引我。就这个封面,我读出了多少?妈妈在,家就在:安心,在我们心中,有妈妈在,才安心。

    母智则子智:一个母亲,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人!是一个多么值得尊敬的人!

    在现在的社会,妈妈们被分成了两种:全职妈妈和职场妈妈。看起来,全职妈妈更多的精力照顾家庭,看起来,职场妈妈自我成长的更好。不论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都需要一份安心,需要自己的心安,也需要给家人一份心安。同时,从妈妈的角度,扩展开来,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份心安,这心安,从哪里来?真的是像这本书说的:妈妈在,家就在。有了妈妈,就能心安吗?妈妈。是我们的妈妈?是我们自己?是谁呢?

    怀着这样的心情,慢慢的细读《妈妈在》。怀着啊、感恩的心情。细细的读《妈妈在》

    前言里有一首《游子吟》。有创作《妈妈在》的前因,有“动力沟通”这个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广告。介绍动力沟通,说它的原理,说它的理论。我直接是扫过,一目十行,在文字里找我感兴趣的东西。终于,在前言的最后,我看到了一句:“人人都要做自己的咨询师”。作者:唐小米

  • 2、 爱还在家就在读后感

    爱还在家就在读后感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在我读的一个故事《爱还在,家就在》中那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许佳浩的孝心令我感动。 这个故事说了许佳浩为爸爸因为病魔夺走了双眼,而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憎恨爸爸,而是认真地为爸爸做事,爱着他。 在吉林省,有一个孝心女孩王丹,她从小就托着照顾家人重担,一家人只能靠爸爸打工维持生计,就在2010年,爸爸离家出走,杳无音讯。妈妈只能用病弱的身体打工维持生计,而王丹却无法见到如此的场面,她就去扎花挣钱。而又在2011年,王丹又患上了病,医生叮嘱她一定要休息,不然容易复发。可王丹还是操心妈妈,在外打工。总说不累,可大家还在细心照料他,在细心照料中,恢复了健康。2012年,王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吉化九中,花费也在不断地增加,妈妈的病也不停复发。当社会人士听到了这个故事后,迅速将一大笔钱献给王丹。 拥有孝心,其实很简单。帮父母擦擦桌子,扫扫地,与父母谈谈心,不顶撞父母这些都是体现孝心的行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 3、 爱还在家就在读后感_450字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在我读的一个故事《爱还在,家就在》中那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许佳浩的孝心令我感动。 这个故事说了许佳浩为爸爸因为病魔夺走了双眼,而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憎恨爸爸,而是认真地为爸爸做事,爱着他。 在吉林省,有一个孝心女孩王丹,她从小就托着照顾家人重担,一家人只能靠爸爸打工维持生计,就在2010年,爸爸离家出走,杳无音讯。妈妈只能用病弱的身体打工维持生计,而王丹却无法见到如此的场面,她就去扎花挣钱。而又在2011年,王丹又患上了病,医生叮嘱她一定要休息,不然容易复发。可王丹还是操心妈妈,在外打工。总说不累,可大家还在细心照料他,在细心照料中,恢复了健康。2012年,王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吉化九中,花费也在不断地增加,妈妈的病也不停复发。当社会人士听到了这个故事后,迅速将一大笔钱献给王丹。 拥有孝心,其实很简单。帮父母擦擦桌子,扫扫地,与父母谈谈心,不顶撞父母......这些都是体现孝心的行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 4、 读后感大全:爱还在家就在读后感

    爱还在家就在读后感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在我读的一个故事《爱还在,家就在》中那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许佳浩的孝心令我感动。 这个故事说了许佳浩为爸爸因为病魔夺走了双眼,而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憎恨爸爸,而是认真地为爸爸做事,爱着他。 在吉林省,有一个孝心女孩王丹,她从小就托着照顾家人重担,一家人只能靠爸爸打工维持生计,就在2010年,爸爸离家出走,杳无音讯。妈妈只能用病弱的身体打工维持生计,而王丹却无法见到如此的场面,她就去扎花挣钱。而又在2011年,王丹又患上了病,医生叮嘱她一定要休息,不然容易复发。可王丹还是操心妈妈,在外打工。总说不累,可大家还在细心照料他,在细心照料中,恢复了健康。2012年,王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吉化九中,花费也在不断地增加,妈妈的病也不停复发。当社会人士听到了这个故事后,迅速将一大笔钱献给王丹。 拥有孝心,其实很简单。帮父母擦擦桌子,扫扫地,与父母谈谈心,不顶撞父母这些都是体现孝心的行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 5、 《我在美国做妈妈》读后感

    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美籍华人蔡美儿的作品《我在美国做妈妈》,高调赞誉被称为“虎妈”的中国母亲严苛的育子之道,“中国妈妈战胜美国妈妈”的说法一时喧哗。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

    蔡美儿在美国面临的教育环境、教育问题与中国很不相同,但她却高调肯定“中国模式”的家教方式。她为孩子规定的“十不准”包括不准夜不归宿、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不准有科目成绩低于a、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甚至规定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不准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等等。

    这位在育儿问题上全心投入的华裔“虎妈”,直接挑战“过于宽容和放任”的美国父母,也让中国妈妈们很纠结。著名文化人洪晃就撰文称:“我在中国所认识的诸位母亲中,没人会像她那样对待孩子”,“大部分的华人母亲在育儿之事上的思维已然更为开明”。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也认为:“中国妈妈的整体素质或形象不是这样的”。就某些细节的惊悚程度和冲突性而言,“虎妈”的故事的确吸引眼球,但这并不足以成为广泛讨论的公共话题。眼下,中国妈妈总是困惑于不知道究竟是该“放养”还是“圈养”,蔡美儿则用自己的故事让人看见严格管教也能成功。

    虎妈的教育子女的经历,其根本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延续。说实话,中西方的教育方式不能简而言之好坏,关键是适合。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只要能达到既定目标,适合的教育方式就是好的!所以因人而异找到合适的培养教育的方式,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本人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学校教育很重要,现在提倡素质教育,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不能打骂、甚至不能严厉批评,要鼓励孩子,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愉悦地学习。而我又是一个妈妈,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中,我也会表扬她、鼓励她,让她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但有时这种方法是无效的,我也会打她、骂她,棍棒教育见效快,她能记住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对待我自己的孩子,我发现既不能完全地“放养”也不能完全地“圈养”,两者相结合,有张有弛。

  • 6、 我的家在高原上读后感

    我的家在高原上读后感(一)

    在看席慕蓉的《我的家在高原上》,一时间感慨颇多。席的文字2020是淡淡的,没有任何的奢华,看得出这样的文字2020完全来自于内心深处,这样的散文只有在夜色这样沉静时才能读通,这是心灵的相同。完全不同于余秋雨或是安意如的卖弄文采,所以这样的文字2020是真诚的。

    席是内蒙古人,却从小都没有见过那片草原,成年后的她回于那片土地,内心的激动不是文字2020所能表现的,犹如我站在三叠泉前的忘乎所以,犹如一年前我渴望去泸沽湖追寻梦中的感觉。血源这种东西是难以用岁月阻断的。都德说只要一个国家的语言不丢,这个国家便存在,还有人说只要这个国家的文化不丢失,这个国家便存在。以前认为很对,现在想来恐怕犹有嫌多啊。一个民族不论它的外在形式如何改变,血脉是永远不会变得,那是属于生命与灵魂的,一旦归于那片土地,所有的一切便回来了,甚至无需语言,如婴儿天生便懂母亲的话语一般。真的,那是血液里代代相传的民族自豪感。蒙古人很幸福,有那片草原可以遥想;满人们也有东北的黑土地可以畅游;其实对于中国的很多民族来说都有他们的最初的栖息地可以为家,那么身为汉人的我们呢?到底该以何处为家?神州大地吗?还是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我们说到底只是平凡的人,很难有这样的胸襟以天下为家,那么我们灵魂最后将归于何处?现代化的进程让我们将搬家习以为常,鄙弃封建的思想让我们丢失了故土的情怀,也许户口本上的祖籍所在地已经难觅熟识的亲友,也许我们压根没有在那居住过,但当我们真的回到那片土地时,我们会以普通旅游者的姿态扫视那片土地吗?像东坡那样到哪爱哪固然好,但落叶终究是要归根的。

    席说在那遥远的草原已经开始了半牧半耕,并且是耕地只会扩大而不会缩小。是,这是两个民族间的同化,为的是生存,真的很痛心当草原也变成了耕地,牧民不再是牧民。于是蒙古人关于家乡的回忆又回归于梦里,再也不存于现实。社会真的要把我们变成无家可归的人吗?天下大同固然是好,但人活着该有自己的信仰,这一点我很是欣赏西域的藏民们,真的很怕西部的开发让这种信仰丢失。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悠扬的歌声飘荡于心际,不知怎的,这是我读完了席慕容的散文摄影合集《我的家在高原上》后的第一反应。

    显而易见,慕容是渴望成为那样一个女子的穿着鲜红的裙子,从山坡上唱着歌走下来,白色的羊群随着她温顺地走过草原,在草原的尽头,是那样一层又一层的紫色山脉用她自己

  • 7、 水流影在读后感

    水流影在读后感

    《水流影在》,这本书的确是个好书,有兴趣的朋友,请与我一同品味!人世间,书籍浩如烟海;我读的书,也多如繁星。而令我情有独钟的,是一本叫《水流影在》的小说集。

    《水流影在》这本书,好在哪儿?打开就知道!

    这本书是少年创作集,全是我们青少年自己的语言,简单易懂但是意味深长:里面有一篇文章《友谊天长地久》,令我十分感叹!这个故事的开头用美丽的音符点缀,令人心旷神怡。故事里写了作者的小学时光,生动地的描绘出他与好朋友:丽丽永远心连心,他们一起经历风吹雨打,共度美好时光。但是一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分开了:丽丽考上了钢琴10级,父母将她带走了,作者难受地送丽丽来到了机场,挥泪告别。这段友谊多么纯真,多么美好!正如歌中所唱:朋友一生一起走!相信友谊是没有距离的!朋友之间,心灵相通!

    还有许多许多动人心弦的故事,都汇集在了《水流影在》这本书里。

    我们要珍惜童年时光,毕竟它是短暂的,而这本书里,我们的童年将永远铭刻在内。

    《水流影在》,这本书的确是个好书,有兴趣的朋友,请与我一同品味!

  • 8、 在感恩中成长-《中国妈妈》读后感

    我读了《中国妈妈》这篇文章,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儿子的耳朵聋了,母亲带他去北京求医,但每次结果都是一样的。可是母亲没有放弃,她帮助儿子克服种种困难,使儿子当上了记者。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母亲的故事。让我想到发生在我真实生活里的一件事情。

    记得那年我 小学一年级,那天下午,快要放学的前一节课上,同学们在认真地听着课。忽然,一阵滂沱大雨从天而降,哗啦啦地倾泻下来。到放学的时候,许多家长都拥到教室门口来接,而接我的人正是爸爸。出来教学楼,爸爸把大半个雨伞都打在我的头上,而他只遮到一点点,雨把他的衣服都淋湿了,他还是若无其事地向前走着。

    我觉得不管是父爱还是母爱,都是默默无闻的、无私的;虽然没个人除了父母还有其他很多人关爱着,但是这种关怀比不上母爱的伟大和父爱的深刻。

    每个人都在感恩中成长,我们不仅要感谢父母,也要感谢更多人的爱护。就像花草树木感谢阳光的照耀、雨露的滋润一样!

  • 9、 《就在今生》读后感

    《就在今生》读后感

    上学期,弟子有幸在留学日本的大禅师——道炜法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就在今生》这本书。本来寒假的作业是写篇有关南传禅法的论文,但因为电脑被外甥用水滴入了键盘,使得很快黑屏,工作不得不停下来。临近开学,一位师友寄来了一台旧电脑解了困。为了感恩法师教学的冰心一片,整理一篇短文却是必须的,敬请法师原谅。因为没有法师电话号码,所以以此作为迟到的新年礼物送给法师。

    《就在今生》这本书是缅甸“马哈希禅修中心”的住持和尚班迪达大尊者的着述。他将毗婆舍那实修的操作技巧及过程,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更好的诠释深奥的理论,增加人们对禅修的了解,启发行者认清自己,唤醒内在的智慧与慈悲,是可操作性很强的法宝,值得再三观摩学习。

    虽然末学一直以来多喜欢看净宗的书籍,但这本书对修学过程的精细指导,却是通用的,很有借鉴价值。最难得的是法师独特的教学态度和方式,真令弟子大开眼界,耳目一新。在上课过程中,无形中会受法师表现的一些言行所洗礼。他的步子总是舒缓和专注,整个人散发着谦恭无边的气息。

    每次他刚进入大家的视野,换上鞋子,跨进教室,总是微笑着冲大家点一下,说:“上午好!”大家开始表现的很惊愕和不知所措,后来渐渐习惯了,就会同时一致向法师合掌鞠躬,回敬:“法师好!”然后,随着法师轻步走上讲台,安坐后,法师会很客气的对大家说:“请上坐。”又是令人惊异的语言,转而各人会为这句难得的殊荣而喜笑颜开,赶紧坐好位置。

    这些在大陆很少见到的点滴礼节,被法师从日本带回来,感觉到很惬意温馨。法师用身教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礼节在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中所起到的便捷作用。这是礼节方面。上法师的课,尤其喜欢听法师给我们分享的他个人独到的经历和见地。他博学多才又见多识广,温文尔雅又幽默风趣,戒行清净而不拘泥刻板,勇于实践且深具悲心。

    还有,法师教学是一边解读原文,一边讨论。每位同学轮流朗读一段课文,然后让学生就自己的理解作一下浅析,很公平,民主。每个人心里会有些紧张,不敢掉以轻心,故没工夫开小差。上课的气氛很活跃。学生说完,法师从不马上否定,会“嗯、嗯”理解的点点头,再结合他的修学感悟,更深入的作精采的分析。上课中间,人人可以感受到被理解与尊重,真是很快乐的事。

  • 10、 恐龙无处不在读后感

    恐龙无处不在读后感(一)

    作者是阿西莫夫,他是美国着名的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恐龙无处不在其实说的对象并不是恐龙,文章是通过恐龙无处不在,来说明板块构造的正确。其实它们本是不相干的事物,可作者却将它们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恐龙无处不在的读后感。

    开头说:不同科学领域之间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两句话可以说是道出了整篇文章的逻辑基础。恐龙遍布世界,南极、地球其他大陆、南极洲竟然都有恐龙,作者由此开始思考:恐龙不适应寒冷的天气,那他又是怎样在南极生存呢?作者在跳出研究单一的恐龙的基础上,将南极大陆与这个现象紧密联系了起来。最终得出结论,不是恐龙在迁移,而是大陆在漂移,很多恐龙正是跟随者板块的移动来到大陆的。

    还和我们提到了板块学说,由此我们知道了为什么每一个大陆都会有恐龙化石。而曾经生机勃勃的南极大陆,因为它所在的是地球的极地,所以在这里的大部分生物最后都灭绝了,这其中也包括恐龙在内。

    并没有给我们描绘恐龙是怎样繁衍生息的,而是一篇科普论文。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恐龙是怎样来到每个大陆的,还可以知道撞击说、 斯石英、板块构造、火山说、大灭绝等科学概念。同学们一定要多读课文,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

    恐龙无处不在读后感(二)

    恐龙无处不在,初看标题,我们可能以为这篇短文要向人们描绘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

    文章开头突发议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两句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南极和地球其他大陆上都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引起了作者深入的思考: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作者并没有把思维定格在恐龙本身的研究上,而是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考察,由此及彼步步追问: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陆地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呢?行文到第6、7段,对这一问题做出直截了当的回答: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显然,一部分恐龙正是搭乘这一班航船来到南极的。

    第8、9、10、11段简明地介绍了板块学说,并说明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地球在四十多

  • 2019-10-12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10-09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0

  • 2021-04-15

  • 2019-11-11

  • 2019-10-11

  • 2019-11-16

  • 2019-10-11

  • 2019-09-21

  • 2023-06-10

  • 2023-07-03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2-04-15

  • 2019-09-20

妈妈在,家就在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妈妈在,家就在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妈妈在,家就在读后感、2024妈妈在,家就在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