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论尽星航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论尽星航读后感600字,2024论尽星航读后感600字范文
论尽星航读后感600字相关栏目
论尽星航读后感600字热门栏目
论尽星航读后感600字推荐
论尽星航读后感600字

(共 6621 篇)

  • 1、 春尽江南读后感400字(3)篇

    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端午是先辈们理想的继承者,不愿意与社会一切同流合污,看到最后只觉得他就是在逃避。逃避爱情,或者说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以诗人的名义占有了春玉确又落荒而逃,他从来都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逃避家庭,春玉向儿子发火时只会逃到楼下,而不是出面调解矛盾,这只会让这个家庭的间隙越来越大。相反的是他的妻子,才是勇于追求自己的生活的勇敢者。虽然她从来都不知道如何表达。她爱端午,不然也不会悔婚只为了跟他在一起,只是她不确定端午是否也爱他,女人都是敏感的,她的这种不安全感只能通过争吵来弥补,也许只有讥讽和嘲弄端午,才能掩盖她在他面前的那一点点自卑。她更爱自己的儿子,但是更倾向于把儿子当成维护自己形象的装饰品,儿子成绩好了,脸上有光,成绩不好时也就是无尽的谩骂,就像小说中说她唯一能控制住的就是自己的儿子,所以她要让儿子完全听命于她,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我看到小说中她出轨了,其实是吃了一惊的,按理说这种女人是不大会出轨的,试想她这么有钱,事业有成长得又好,什么样的男人找不到,偏偏找了端午这个她口中的烂在家里的男人,而且不会离婚,并且端午一哄她她就能立即和好,如果不是因为爱,就是傻了,现在想想最有可能的说法就是报复。她爱到骨子里也恨到骨子里。一个女人,在外处理各种案件,杀人放火强奸抢财,再加上性格阴郁,精神上已经够承受不住了,回到家还要处理各种琐事,老公出轨,儿子成绩,婆婆指桑骂槐,新买的房子被人强占,难道她是有三头六臂吗?可是即使没有这些事到头来还是只能自己承担。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忙。所以她不是为自己活而是为一大帮子人活,她活着是痛苦,死了才是解脱。她生前没有说过一句理想,却终生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而那些整日里整些文人字墨,无病呻吟,只会靠着别人生存的人,才是社会的蠕虫。

    有人说,先锋文学在90年代是一次集体大逃亡。然而在有些作家那里,先锋的印记并不会完全消失。马原高举先锋旗帜,最后却沉寂地无影无踪;余华日渐贴近大众,呈现出通俗的姿态;残雪仍在做着“梦”的故事,在先锋里徘徊;格非走出先锋,又不时地回顾......

       读格非的小说,给我一种感觉是,假如一个人在走路的话,不是走在平坦的大路上,而是行于由一个个石头连接的桥间。这不是一通到底的,你得紧着心去跨越。时不时有一种阻隔感,可你还是想继续看下去。这种阻隔感,主要是因其作品的形式结构所带来的。如一个事件突如其来,让人摸不

  • 2、 严歌苓《芳华》读后感:芳华落尽

    芳华落尽

    ——严歌苓《芳华》读后感

    严歌苓的文字有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她塑造故事总是“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不需要听外面的评价,读着读着你就能感受到她太会写故事了,而她的故事,又几乎都被拍成了电影。第一次好奇去看她的照片,隔着屏幕的第一眼,脑海里跳出来的两个字:优雅。严歌苓从头到尾有一种淡淡的朴实和真诚,那种浸染在文字里,沾染了一身书卷气的平静、宁和掩盖了她本身所经历的的岁月沧桑,可是这种朴实和真诚里又有着一种严歌苓式的犀利。相由心生,大概这也是读她故事给人感觉的热烈与冷静,繁华和苍凉,时而通畅流利,时而曲折揪心般复杂的所在。听严歌苓讲座,她说话的语调总是不急不缓,温和平静,甚至于还有些拖着小女生气息的尾音,这和她的作品又像,又不像。

    后来我才知道,严歌苓新作《芳华》的英文名就叫做:you touched me.

    那个一贯喜欢塑造边缘化的女性人物的严歌苓在《芳华》里却一反常态,着力刻画了那个年代部队文工团里主人公“老好人”刘峰的形象,刘峰对林丁丁的后背触摸导致“好人”刘峰结束了他的英雄时代,而刘峰对小曼的托举触摸则给了小曼最需要的尊重和信心。他们都因为那一记触摸,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生命轨迹。

    面对那人格几乎近乎于完美的老好人刘峰后来众叛亲离,她说,“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我们高不了,我们要靠一个一直高的人低下去来拔高,要靠相互借胆来体味我们的高。”

    小说的最后,刘峰罹患癌症,小曼在他病床前照顾了三年,直至去世,这是小曼对刘峰当年touch的回报吗?我想,那远远不止是回报,更多的是在人生际遇不经意的偏离和嘲讽中似冷似热的依恋。

    这么多年来依然对严歌苓毫无抵抗力,还是因为她的书读完都能叫人倒吸一口凉气,心塞很久。这种心塞不会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快,而是真正的从作品里迸发的力量让人进入对人物,对时代,对现在的人性的种种思考。

    命运无常,人性多变。书中最后的结局在人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好人没有好报,这个“活雷锋”并没有被时代所包容,落水之后还引来一顿痛打,何小曼又何尝不是呢?所以,严歌苓的作品向来在揭示社会底层的一些罪恶上时毫不留情面的,我们能洞悉平凡中的伟大,却也能窥测到伟大中的丑陋。

    人生本就不易,无论是哪个年代,无论大人物还是小角色,平凡或伟大,卑微或高尚,最终都会芳华落尽,或许,我们需要的是那多一点点的慈悲。

  • 3、 午后曳航读后感
    午后曳航读后感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是不了解三岛由纪夫这个人的,只不过在读过的其他同时代日本作家作品中的前言内有译者提及到他,大体也就是提到他是许多选择自杀的日本作家之一云云。事实上读过之后我对他这个人也不甚了解,也就是知道了他自幼在众多女性亲戚间长大,因而对强健的男性身姿有着某种执念,这也对他的写作风格有了一定影响而已。 由于不了解他,读后感中也就不会有借书中内容引发对作者的评价。 首先是黑田登这个孩子。未满14岁,因此法律不追究责任,这是首领让他犯下杀掉即将成为自己继父的冢崎龙二这一罪行的劝诱之语。 14岁并不算稚嫩,但也绝不能说是成熟,然而14岁的登却会躲在大抽屉里从墙壁的洞中偷看母亲的房间甚至目睹母亲与他人交欢的场面而乐此不疲;他加入了一个在我看来已经可以说是犯罪团伙雏形的同学组织;为此在半夜偷偷溜出家门;还在组织的首领的教唆下活生生摔死一只小奶猫;看着首领解剖死猫时从猫身上流出的血而心满意足……最后甚至把龙二骗到了山坡上,在红茶里掺入大量安眠药与同学们合伙谋害了他。 这已经不是小孩子的恶作剧了,只能说是一种病态,让我想起了乙一的《夏天烟火我的尸体》,都是由未成年的孩子犯下的罪行,在半大不小的年纪里,他们到底是怎么看待罪恶的? 登,首领,还有一号二号和其他那些同学,无一例外都对生活甚至这个世界有一种扭曲的看法,比如在一起召开“人类的无用性”以及“生存本是毫无意义的”等等会议,还认为父亲是世界上最为罪恶的人。 人类生存的意义等等问题并不是没有意义的,然而几个孩子却完完全全忽视了自己身为被人养育才能生活到今天的这一立场,大肆抱怨甚至仇视自己的父亲,还不加考虑地认为只有在船上当海员的龙二才能算是英雄,还为此设计谋害了他…… 孩子们的世界观已经歪曲,然而这是三岛由纪夫笔下那个时代的特性吗?我想大概多少影射了现代孩子越发自私自利的性格吧,将父母的付出当成理所应当,认为整个世界都应该顺着自己的意思去运行,稍有些不顺心就不顾他人的感受胡乱发脾气。可是请问,当自己在为了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时,饭菜不合口味时,觉得父母给的零花钱不够多时,有没有想过,父母有什么义务给自己买这买那,有什么义务做你想吃的食物,有什么义务给你足够的零花钱? 没有人有义务去对另一个人好,哪怕是亲子也是如此,我并不认为自
  • 4、 《春尽江南》读后感
    《春尽江南》这本书的主人公取名端午,也许隐喻屈原,还有睡莲,也许代表着社会中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极少部分人,他至始至终参与社会变革之中,却以旁观者和局外人的视角冷眼看待其他人在生活急剧变化中的各种表演,他代表着社会中极其稀少的那部分人,在强大的社会变革和急剧的社会变化中,无从适应、力不从心,每天堕落一点点。 关于作品的表现形式。《春尽江南》读起来好象和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有点类似,包括书中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都有相似之处。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学者型的作家,对于小说结构和叙述方式的超强掌控能力,体现了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尽管,我们更看重的是内容,但完美形式上的阅读效果,往往也不容忽视。 关于与生命和解的思考。在通向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得学会宽容和怜悯,在繁华落尽之际,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一切都终将过去!在经历了人生的是是非非之后,我们回过头重新审视走过的人生路,做过的人生事,一定会顿悟很多、觉悟很多也许唯有爱,和解,宽容,能够解决社会中的矛盾,尤其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因此,在作品的后面,绿珠原谅了陈守仁,选择了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让心灵归于宁静。 好的作家往往是对社会的生存困境最有深刻体验和揭示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格非老师的《春尽江南》无疑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好作品!
  • 5、 关于《繁华落尽执何手》的读后感

    升高二了,暑假里从电脑上下载了很多小说,大多是穿越古代言情的,真真是看疯了。其中最令我震撼的莫过于《繁花落尽执何手》。

    我为每一本书中震人心弦的爱情所感动,是不是因为是在古代,所以生命容易逝去,抑或在古代,人们的心还没有受到污染,所以才会有如此至美纯洁的爱情存在?

    小乔如此爱着忆甜,可是忆甜至始至终心中只放得下一个人,满满的,她至始至终只把小乔当弟弟,宠着,惯着,因为内疚?她是那么信任他,10年,她以为他欺骗了她,可到底,小乔还是那个纯洁倾城的小乔。为了心爱之人的天下与幸福,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每每念此,我在想,小乔活着,是不是只是为了爱她?到了最后,甚至连自己的死也不愿让她知道,只为她换她夜夜安稳睡眠,不愿在她心中留下任何痛楚!小乔何其悲哀!如若人生在世,能得此爱,了无遗憾!

    忆甜何其幸福!虽然不能与相爱之人相守,可与她喜结连理之人,却能有如此胸襟,甚至在相拥而卧之时,也能容忍她说,下辈子要做大乔的娘子!不允许他下辈子再找她,缠着她!甚至于在她终于奔赴黄泉之时,还将他俩葬在一起。大乔与忆甜。大乔与忆甜。纵然她也爱自己,可最爱,依旧是大乔!他,不奢求她的给予,只要,能在她身边,便是最大的幸福。

    可我也恨,恨你当初为什么要阻止她去找大乔!只为了那小小的借口?只这样,让原本相爱之人阴阳两隔,我心痛,我疾呼,但这样,才是真谛对么?相爱却不一定相守,何其苦!

    大乔为了忆甜,终也是付出了生命。倘若他能早点醒悟,早点说爱,是不是又是另一番景象呢?

    假设只是人们美好的祝愿罢了,良人不一定是主角,主角不一定是良人,相爱相知却不能相守,上穷碧落下黄泉,死了终于并肩而眠。

    《忆甜女帝传》终卷:

    崩于七十二岁。育一子,名,明景洛。安葬于明景皇陵,与前皇夫乔文洛同穴。两棺并放,拆隔板。比肩而躺,均着大红喜装。

    其现皇夫李继亲自合棺木,手下断龙石。并于陵墓外石碑,亲自撰碑文曰: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此生无缘手相系,来世之约君莫迟。

  • 6、 《无性别的神》读后感2000字-度春秋,尽自由

    起初翻开这本书的初衷来自于一位读书推荐人,她介绍到这本书里有着让人着迷的西藏文化及温暖,我对于西藏文化历来了解颇少,仅仅从电视新闻或视频的渠道能接触到一点,自己所了解和熟知的还不够细腻和深邃。生于汉族的我身边都是来自汉族的人和故事,少数民族朋友少之又少,而对于藏族这样的大家庭,总是会让人有想更进一步了解西藏文化的冲动。记得《舌尖上的中国》开播后,对藏族的美食简直是到了望梅止渴的地步,糌粑、酥油茶、青稞酒等都成了体现藏族文化最好的代名词,而在《无性别的神》一书里提到最多的当属糌粑了,从富贵人家到贫苦人家都吃它、离不开它,我们能够从此书中看到传统美食带给人们的快乐与满足,同时也看到了藏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喜爱之情。

    本书被称作西藏版的红楼梦,讲述了主人公央吉卓玛在大自然或成长环境中追求自由、随意、甚至于叛逆的一生,作者分为两条线去写,一是主人公在贵族宅邸的世俗生活,二是写主人公在寺庙的宗教生活。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反映出不同的成长心态,在官邸生活的央吉卓玛是拘谨和无聊的,后者则让央吉卓玛感到新奇和充实,同时她也喜欢并时常回忆起那段乡下庄园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时光。

    在书的篇头,作者为读者铺垫了一个没有福气的、遭人嫌弃的、可怜的央吉卓玛,读来时甚至会预想到后续是如何的悲观惨淡故事,让人不经意间会展开联想,当看到书的中篇,作者呈现给读者的另一个央吉卓玛是随意的、自然生长的状态,且时常能够看到主人公对于周遭环境及厌恶她的人,那种不予理睬、骨子里的坚韧和随性面对周围一切的坦然,尽管这段生活或环境是多么无聊和压抑。作者描绘的第一条主线总是让我对主人公感到怜悯又心疼,也会因为主人公富贵、精致、复杂的宅院生活感到幸运和孤独。

    在书的最末篇章,作者为又读者展现了一个乐观、快乐、自由的央吉卓玛,读来会让人感觉心里舒畅和轻松,能看到主人公在简朴、清苦、忙碌的寺庙生活中的状态和氛围。作者展开的这条主线总是让我看见人性里面的自由和叛逆,心疼央吉卓玛的同时又为她感到高兴。印象最深的那段描写是央吉卓玛被母亲送到尼姑庵的情形,包括奶妈巴桑的一言一行都透露出对二小姐的怜惜和不舍,直至最后央吉卓玛发现当初母亲送自己去尼姑庵,仅仅是因为不想给自己准备嫁妆才......读到这异常的伤感和压抑,但也觉得是情理之中,貌似母亲从生下来对自己就不好,从作者描写母亲对自己两位女儿的差别对待也可看出,包括最开始的生下来

  • 7、 《梦想是能摘下的星》读后感600字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梦想是能摘下的星》,其中有一篇《不教一日闲过也》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文章讲述齐白石非常珍惜时间,齐白石一直用“不教一日闲过” 这句警句来勉励自己。在他90岁生日的那天,在喜庆的气氛中,由于过度疲劳,在家人的一再劝阻下,他才勉强放弃了每日作画的习惯。不过,第二天,他就早早起床认真地对家人说:“昨天客人多,我没有作画,今天可要补上昨天的‘闲过’呀!”“不教一日闲过”,说出了“业精于勤”的道理,也正是这种“不教一日闲过”的精神成就了齐白石这位名满天下的艺术大师。

    齐白石的故事告诉我们,天才、大师不是上天恩赐的圣物,而是辛勤汗水的结晶。智慧和能力总是潜藏在我们生命之中,只有当我们抓住机遇自信地去奋斗,自己开发自己,自己塑造自己,它们才会聚集起来,发挥作用,成就自己。人一旦决定要做的事情,就要坚持不懈地有计划去努力,不应该随意放弃目标,别让拖延和借口阻碍了进程。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首先要学会利用自己的时间,养成良好地运用时间的习惯。

    现实中的我常常就会有这样的毛病,早上起来后喜欢干一些与上学无关的事。妈妈叫我自己制定了一张起床后的计划表,每天起床后先干什么再干什么都得写清楚,并按计划执行。渐渐地,我就就时间观念比较强了,做事也有一定的计划行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专注于一件事,有计划地坚定不移的为自己的目标,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每一天奋斗,我们就能收获不凡的成绩。

  • 8、 国富论读后感600字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6秒,在朦胧的烟雾中,在千万同胞的期待中,我国的第一艘宇宙飞船终于成功发射。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又向未来近了一步,也更向科技发展的新时代更近了一步。

    17年后的一天,我正坐在舒服的沙发上,专心致志的看着手中的这本《国富论》,竟情不自禁地把它与祖国的复兴之路结合起来。

    开 《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一本专着。这本专着共为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程做了系统的描述,它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 展 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 论代:从《国富论》中文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自由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十分重大的。

    在我国的今天,脱离了计划经济也不过三十年,与英国将近三百年的自由经济意识还无法相比,东部开放的海城市还好,西部地区则明显的体现出落后,不但经济落后,思想也落后,表现命令不到绝对不作为的慵懒心态,与沿海开放区的那种创新思想大相径庭,这也是西部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所以思想不自由,不主动,就会落后。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个难以创新的国家,可是少年强,国则强,少年弱,国则弱。中国没有因为别人的评论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梦。因为它深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只要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就会成功。就算失败了也要再爬起来,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梦。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心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更加丰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灿烂的中国。

  • 9、 《国富论》读后感600字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中,我读了爸爸给我买的《少儿万有经典文库》系列中的《国富论》。感谢李晓鹏教授对亚当斯密生平的介绍和解读,感谢王滢女士风趣生动的插图,让我度过了一个很不平凡的假期。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成书于两百多年前工业革命的前夕,但是这本书里面阐释的思想和理论,仍然对当今社会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在李晓鹏教授笔下,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就像牛顿的物理学“万有引力”定律一样,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全书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亚当斯密的核心观点:人们出于利己之心,自发地进行劳动分工和交换,就可以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所有社会成员都将因此而受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市场经济制度被多个西方国家所采用,在一定时期内也被证明是有效的。但是随着时间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先后爆发了极其惨烈的金融危机,一大批银行和企业破产或被政府救助,例如著名的花旗银行也在此列。这是不是说明了亚当斯密的观点是错误的,或者是过时了?

    我把疑问带给了爸爸妈妈,和他们讨论了基于利己原则的西方市场经济制度。我们共同发现的事实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并没有遇到过像2008年西方金融危机这样重大的打击。那这当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我国市场没有完全开放?是我国政府管理比较严格?还是我国政府能够预见性地应对?跟这个问题关联的疑问竟然越来越多。

    这几个星期我又查阅了一些关于金融危机的文献,其中让我深为感动的有两件事:远在1998年,中国政府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周边国家货币大幅贬值、民不聊生的时候,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亚太各个国家的进一步冲击;在2008年,面对西方国家金融危机后的遍野哀鸿,我国政府推出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措施,极大地带动了对西方商品的需求,帮助西方国家早日走出了泥潭。

    这两件事情之所以发生在中国,恐怕是源自于提倡仁爱的儒家思想。孔子在两千多年前便讲出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千古名言,以我粗浅的见识,亚当斯密的论点,是不是能够改成“人们出于利己之心,兼顾利他的仁爱精神,有组织地进行劳动分工和交换,就可以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所有社会成员都将因此而受益”呢?

    想到这里,我不禁惊喜地发现,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和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大家共同受益、繁荣、进步,不就是仁爱精神的儒家思想在当下中国最精彩的演

  • 10、 春尽江南读后感

    篇一:春尽江南读后感

    读《春尽江南》有感

    自去图书馆借了书,许是封面吸引了我,最早起读的便是格非的这本《春尽江南》。 “‘现在,我已经是你的人了。’秀蓉躺在地上的一张草席上,头枕着一本《聂鲁达诗选》,满脸稚气地仰望着他。目光既羞怯又天真。”翻开第一页,便是这样一段话,顿时把我惊了一下,思索起来,这部书怎么这么露骨,开门见山地写这样的场景。直觉性地感觉秀蓉并不是女主角,应该是男主角一段不起眼的风流韵事,带着些疑惑便开始翻阅。

    文章中其场景跳跃式、插叙式的写作方式,造成一种时空跳跃感,文中一个故事套着另一个故事,让初读此书的我有时候跟不上时间的跳转,于是乎看着看着,又翻到前几页去看看。待到看完整部书,才理清了思路。

    这部小说所描述的主体故事发生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年,而叙述所覆盖的时间幅度则长达近二十年。庞家玉(原名李秀蓉)和谭端午这一对夫妻从萍水相逢到结婚,围绕着家庭生活,经历了十多年的磕磕碰碰,最终妻子家玉因病而故,故事随之结束。

    小说中描述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主人公谭端午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校园诗人,因惹了点事,躲在寺庙中。那里风景秀丽,让他度过了“一生中最愉快的三个月”,也让他有了一种“置身于风暴的中心,同时又处于风暴之外”的体悟。其间,他遇到了少女李秀蓉,但不觉得自己真的喜欢她。两人共度一宿后,谭端午拿了李秀蓉裤兜里的钱,不告而别。从小说中可以看出,这段经历在很大程度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初次相遇后一年半,回到鹤浦的谭端午再次偶遇李秀蓉(已改名为庞家玉),并且迅速结了婚。当时阅读到这里时,我很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们俩就这么莫名其妙地结婚了呢?为什么两个人都默契地彼此不再提当年往事?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这样一对夫妻走到一起?婚后,谭端午成了鹤浦地方办公室里的一个普通科员,工资不高,工作不累。“可以任意挥霍他的闲暇,他感到心满意足。”同时又是一个自我放逐的诗人,用小说中的话说:“在这个恶性竞争搞得每个人都灵魂出窍的时代里,端午当然有理由为自己置身于这个社会之外感到自得。”其实端午最终并没有置身事外,并不是一个局外人,看完小说,我才意识到这一点。而他自己又觉得“自己有点像《城堡》中的那个土地测量员”,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工作环境,使他“感觉到一种死水微澜的浮靡之美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哺育并滋养着他的诗歌意境。”他的性格和命运没有出现很大的起伏,他似乎从一开始就秉持自己的无用主义原则:“

  • 2019-09-25

  • 2019-10-24

  • 2021-07-09

  • 2023-01-15

  • 2021-08-26

  • 2021-06-28

  • 2019-11-04

  • 2019-10-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23-01-12

  • 2019-09-21

  • 2021-08-16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3-04-25

  • 2019-10-19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26

  • 2019-09-20

  • 2023-01-23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10-19

  • 2019-09-20

论尽星航读后感600字
论尽星航读后感6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论尽星航读后感600字,论尽星航读后感600字范文,2024论尽星航读后感600字等,为大家撰写论尽星航读后感600字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