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春尽江南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春尽江南读后感800字

春尽江南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春尽江南读后感400字(3)篇。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在阅读了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春尽江南读后感400字(3)篇》,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端午是先辈们理想的继承者,不愿意与社会一切同流合污,看到最后只觉得他就是在逃避。逃避爱情,或者说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以诗人的名义占有了春玉确又落荒而逃,他从来都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逃避家庭,春玉向儿子发火时只会逃到楼下,而不是出面调解矛盾,这只会让这个家庭的间隙越来越大。相反的是他的妻子,才是勇于追求自己的生活的勇敢者。虽然她从来都不知道如何表达。她爱端午,不然也不会悔婚只为了跟他在一起,只是她不确定端午是否也爱他,女人都是敏感的,她的这种不安全感只能通过争吵来弥补,也许只有讥讽和嘲弄端午,才能掩盖她在他面前的那一点点自卑。她更爱自己的儿子,但是更倾向于把儿子当成维护自己形象的装饰品,儿子成绩好了,脸上有光,成绩不好时也就是无尽的谩骂,就像小说中说她唯一能控制住的就是自己的儿子,所以她要让儿子完全听命于她,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我看到小说中她出轨了,其实是吃了一惊的,按理说这种女人是不大会出轨的,试想她这么有钱,事业有成长得又好,什么样的男人找不到,偏偏找了端午这个她口中的烂在家里的男人,而且不会离婚,并且端午一哄她她就能立即和好,如果不是因为爱,就是傻了,现在想想最有可能的说法就是报复。她爱到骨子里也恨到骨子里。一个女人,在外处理各种案件,杀人放火强奸抢财,再加上性格阴郁,精神上已经够承受不住了,回到家还要处理各种琐事,老公出轨,儿子成绩,婆婆指桑骂槐,新买的房子被人强占,难道她是有三头六臂吗?可是即使没有这些事到头来还是只能自己承担。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忙。所以她不是为自己活而是为一大帮子人活,她活着是痛苦,死了才是解脱。她生前没有说过一句理想,却终生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而那些整日里整些文人字墨,无病呻吟,只会靠着别人生存的人,才是社会的蠕虫。

有人说,先锋文学在90年代是一次集体大逃亡。然而在有些作家那里,先锋的印记并不会完全消失。马原高举先锋旗帜,最后却沉寂地无影无踪;余华日渐贴近大众,呈现出通俗的姿态;残雪仍在做着“梦”的故事,在先锋里徘徊;格非走出先锋,又不时地回顾......

   读格非的小说,给我一种感觉是,假如一个人在走路的话,不是走在平坦的大路上,而是行于由一个个石头连接的桥间。这不是一通到底的,你得紧着心去跨越。时不时有一种阻隔感,可你还是想继续看下去。这种阻隔感,主要是因其作品的形式结构所带来的。如一个事件突如其来,让人摸不着头脑,在下一个事件里便以出其不意的方式真相大白,家玉和那个警察的关系就是如此。对于形式的执着便可看出格非并没有完全舍弃先锋。先锋文学与其说是逃亡,不如说它是一种新的方式去寻求新生,它不再那么张扬,而是一种隐匿的方式“寄生”。

   在这本《春尽江南》里,我读出了贾平凹《废都》的味道。同样是时代的前进,人心的流变。同样是人的无所归依,无所适从。

是啊,平平安安的,就好。无论是绿珠一开始的厌世冷漠,到最后的回归淡薄。还是家玉强迫自己陷入社会的节奏以至于直到最后才认认真真地悉数了自己这一辈子咬紧牙关走过来的模样。都是带有一层惆怅无奈之情的,它们不仅压抑地笼罩在书中的所有人物中,还隐隐地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世界里,使得我们只能对未来抱有平平安安的愿望,因为大家都知道,光是能够和身边的人简简单单地在这个世界上平淡过完一生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更不要谈追求更高远境界的空想了。但有时候只有失去一回才能感受到自己真正的存在啊。就像端午对家玉一般,也许家玉并未和那守仁一样逝去,端午还依旧会盼着所谓的离婚。但当家玉化去之后,无论端午是否还爱过她,他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为儿子没有母亲,为自己从未好好待她而感到懊悔。这些种种表明的只是端午对死亡无法改变的结局而悲伤,并非是家玉——他从未爱过她。一下子心有些空落落的,平平安安的,从某种情况来说也有着利弊之分吧。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春尽江南》读后感


《春尽江南》这本书的主人公取名端午,也许隐喻屈原,还有睡莲,也许代表着社会中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极少部分人,他至始至终参与社会变革之中,却以旁观者和局外人的视角冷眼看待其他人在生活急剧变化中的各种表演,他代表着社会中极其稀少的那部分人,在强大的社会变革和急剧的社会变化中,无从适应、力不从心,每天堕落一点点。
关于作品的表现形式。《春尽江南》读起来好象和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有点类似,包括书中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都有相似之处。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学者型的作家,对于小说结构和叙述方式的超强掌控能力,体现了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尽管,我们更看重的是内容,但完美形式上的阅读效果,往往也不容忽视。
关于与生命和解的思考。在通向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得学会宽容和怜悯,在繁华落尽之际,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一切都终将过去!在经历了人生的是是非非之后,我们回过头重新审视走过的人生路,做过的人生事,一定会顿悟很多、觉悟很多也许唯有爱,和解,宽容,能够解决社会中的矛盾,尤其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因此,在作品的后面,绿珠原谅了陈守仁,选择了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让心灵归于宁静。
好的作家往往是对社会的生存困境最有深刻体验和揭示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格非老师的《春尽江南》无疑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好作品!

读《春尽江南》有感800字


读《春尽江南》有感

春尽江南,人归何处。

《春尽江南》是格非江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故事延续了《人面桃花》、《山河入梦》,讲述了谭功达之子谭端午的人生。故事曲折跌宕,读后令人哀婉神伤。

端午作为一名诗人,邂逅秀荣后人生的改变,是自己不愿正视却又不得不正视的。总认为事与愿违的端午,从不曾珍视自己的妻子,他在外面招蜂引蝶,整日无所事事,被离奇的诗人狂魔控制着,维护着这个时代诗人仅有的尊严。可端午忽略了一点,诗人也是人,在追求唯美、诗意的人生道路上,应该珍惜身边的点滴所有。正因为是诗人,才更应该把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诗意化,在原本就苦难的人生中注入蜂蜜似的甜浆。但端午的基因遗传(可以这么说),注定他不是一个墨守陈规的人。直至妻子隐瞒病情、两人离婚、妻子离去,端午才意识到自己对妻子的爱是那么深。

端午的妻子李秀容(后改名为庞家玉),在献身于端午后,天真地以为生活有了寄托,可以不再孤苦无依下去了。可随之而来的却是端午的离奇失踪。发着高烧的秀容迈着沉重的步子向学校走,每走一步,都是人生满满的耻辱。正如她自己说的:我的人生,现在看来就是这么一个薄薄的膜。其中只有耻辱。

和端午意外重逢后,家玉毅然离开了唐燕升,开始了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的人生。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她一直想要冲破桎梏,挽留生命最后的尊严。可是,死的尊严留下了,却是以死亡来交换的。

书中还有嫉恶如仇的春霞、典型的中国妇女张金芳等人物,她们或多或少就生活在我们周围,并在我们生活的不经意间,抬起一只脚,狠狠地踹上一顿。而她们自己,也无可厚非地会被别人狠狠地踹上一脚。因此,在她们出脚时,往往干脆、歹毒而不留痕迹。

生活就是这样。在一件事情上吃了亏,就要在另一件事情上找补回来。如若不然,人性的弱点从何处得以生根、发芽,以至于长成参天大树?

严重抑郁症患者绿珠、患有精神病的王元庆、被谋害至死的吉士,他们都曾经试图参破人生,可参悟人生的过程被认为是荒诞的,不得不接受世人异样的眼光。世人皆醉唯吾独醒,可醒来一看,世界早已不同!

读《春尽江南》有感(优质范文)


书是春风,能舒坦发困之心。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读后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写读后感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从中带来思考。什么样的读后感可以让人眼前一亮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读《春尽江南》有感(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读《春尽江南》有感

春尽江南,人归何处。

《春尽江南》是格非江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故事延续了《人面桃花》、《山河入梦》,讲述了谭功达之子谭端午的人生。故事曲折跌宕,读后令人哀婉神伤。

端午作为一名诗人,邂逅秀荣后人生的改变,是自己不愿正视却又不得不正视的。总认为事与愿违的端午,从不曾珍视自己的妻子,他在外面招蜂引蝶,整日无所事事,被离奇的诗人狂魔控制着,维护着这个时代诗人仅有的尊严。可端午忽略了一点,诗人也是人,在追求唯美、诗意的人生道路上,应该珍惜身边的点滴所有。正因为是诗人,才更应该把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诗意化,在原本就苦难的人生中注入蜂蜜似的甜浆。但端午的基因遗传(可以这么说),注定他不是一个墨守陈规的人。直至妻子隐瞒病情、两人离婚、妻子离去,端午才意识到自己对妻子的爱是那么深。

端午的妻子李秀容(后改名为庞家玉),在献身于端午后,天真地以为生活有了寄托,可以不再孤苦无依下去了。可随之而来的却是端午的离奇失踪。发着高烧的秀容迈着沉重的步子向学校走,每走一步,都是人生满满的耻辱。正如她自己说的:我的人生,现在看来就是这么一个薄薄的膜。其中只有耻辱。

和端午意外重逢后,家玉毅然离开了唐燕升,开始了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的人生。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她一直想要冲破桎梏,挽留生命最后的尊严。可是,死的尊严留下了,却是以死亡来交换的。

书中还有嫉恶如仇的春霞、典型的中国妇女张金芳等人物,她们或多或少就生活在我们周围,并在我们生活的不经意间,抬起一只脚,狠狠地踹上一顿。而她们自己,也无可厚非地会被别人狠狠地踹上一脚。因此,在她们出脚时,往往干脆、歹毒而不留痕迹。

生活就是这样。在一件事情上吃了亏,就要在另一件事情上找补回来。如若不然,人性的弱点从何处得以生根、发芽,以至于长成参天大树?

严重抑郁症患者绿珠、患有精神病的王元庆、被谋害至死的吉士,他们都曾经试图参破人生,可参悟人生的过程被认为是荒诞的,不得不接受世人异样的眼光。世人皆醉唯吾独醒,可醒来一看,世界早已不同!

春尽江南读后感范文分享800字合集7篇


阅读向人们展现伟人思想中的精华。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说起读后感写作要点,我们只需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读完作品后,我们应该如何写读后感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春尽江南读后感范文分享,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春尽江南读后感范文分享 篇1

读完了这三本书,每一部的结尾都足以使人感到惊艳。

每个时代都是由清醒的少数,天真的少数和顽固的多数所组成。清醒的少数能洞悉时代的发展,准确的预测出时代的航向,以做出最适合或者超前于时代的抉择,他们往往在开始时被人们当做傻子而被后世当做伟人。他们永远想要改变这个时代,为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并乐意通过努力证明甚至为此痴狂。他们是时代的宠儿,是利益的化身。

然而,处于时代中的人大多数还是顽固的。他们忍受不了激变的世界,对一切新鲜事物心怀恐惧,甚至对威胁到他们稳定现状的人或事进行疯狂的镇压。这些人在社会上各个阶层都大量存在。尤其在时代的顶层比例尤其多。这种人在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表现,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所做的都是为了对新生的并能威胁到他们地位的遏制。身居高位的会利用他们的权势遏制新事物的兴起。然而对新事物危害最大的,是广大的身处底层的顽固分子们。他们固然没有那么大的权势,但他们有最广泛而毁坏力最大的武器,谣言与冷漠。他们形成了一堵愚昧而牢固的高墙,包围着这个世间。带给时代以逼仄而压抑的气息。但无论怎么说,他们还是这个时代的统治者。

而最不受待见的,是少数的天真派。他们有一点类似于那一部分清醒的人,对这个时代深深地失望,却不似那些清醒的人一样有着改变这个时代详细的计划。他们只是在脑海中幻想出一个桃花源,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清醒的人认为他们太不现实,活在虚幻里,活在不可能实现的梦里。顽固的人认为他们太过尖锐,害怕扎破这个时代的黑幕。所以这些\桃源人\始终是郁郁而不得志的。但是,幸好,他们有文学。这些人也只有聚集在文学的世界里,才能麻醉自己。他们用笔批判这个世界,用文字书写自己的夙愿。在以往,他们往往也能在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在这个时代里,物质站在了领导地位,对精神形成了绝对的压制,文学能在时代里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弱。这些天真的人一直在为这个世界注入着最后清源。在世人都为资本与利益争得头破血流时,或许只有他们,能守住人类最后的底线。幻想再荒谬有何不可呢?总比在现实中变成禽兽要更使我快乐。

春尽江南读后感范文分享 篇2

格非在《春尽江南》所作的开头,是描写两位主人公的第一次的身体亲密接触,不免让我对后面的内容有了另类猜测与期待。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渐渐体会,不,应该是感觉到了自己所处的现实社会!翻着《春尽江南》,愈发觉得莫临尽头方觉珍就是我最大的感悟。

端午与家玉,一对夫妻,但只有在彼此要真的分开时,才刻骨的思念;水清、气净、天蓝,都已是过眼云烟,而雾霾为伴时,所有的人对它安之若素;天真的孩子,被学校和家长遵循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逼迫得睡不着觉,想死;人们对当前社会现状的接受与维持,也许要付出整整几代人的代价

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就是人。

书中的人疯狂、自私,麻木不仁,没有责任感外遇取代了配偶,脸面取代了孩子,上访取代了司法,私力救济取代了公力救济,GDP牺牲了环境,为免责无视生命,安于现状而不愿打破现有体制的藩篱但这符合我们正在其中的社会现实。

《春尽江南》写的是人,现实的人,没有掉队的我们每一个人,应包括已经掉队但未离去的人。

她告诫我们,切莫在失去时才感珍贵。

她告诫我们,切莫在失去时才知珍惜。

她告诫我们,切莫在失去时才懂珍重。

她告诫我们:要珍爱生命,珍爱自然;要敢于担当,勇于突破。

春尽江南读后感范文分享 篇3

青山隐隐水迈迈,秋尽江南草未调。

江南三部曲看完了,说说个人的一些想法:第一部《人面桃花》是写革命,一代革命人探索革命路线,幻想打造一个“桃花源”,第二部《山河入梦》是写革命成功后摸索建造一个“桃花源”。第三部《春尽江南》

是写当下社会所谓的“桃花源”。人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桃花源里,可什么样的地方才是桃花源呢?三步作品里都将花家舍作为桃花源的建设点,可最终发现都不是理想中的样子。《春尽江南》里是当代人建设的,设施无异是最好的,但最终发现也只不过是一个声色犬马场所所在。

人们渴望打造一个繁华舒适的世界,却发现路边连天的紫云英,杏花烟雨的江南早已不知所在,换之“大雨将街上的垃圾冲到河中,费纸、泡沫塑料、矿泉水瓶、数不清的各色垃圾,汇集成一个白起的浮桥。河水的腥臭中仍然有一股烧焦轮胎的香蕉味”……雾,是这个时代最为典型的风景之一。在无风的日子里,地面上蒸腾着水气,挟裹着灰尘~煤灰~二氧化碳~看不见的有毒颗粒~铅分子,有时还有农民焚烧麦秆产生的灰烟,织成一条厚厚的毯子。日复一日,压在所有人头上。”

文中很多都是当下社会真实的写照,比如“家玉作为律师,为了取回自己的房子,找警察都是无可奈何,找了黑社会倒是轻轻松松的要回来了”,家玉内心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女人,时代潮流下她不得不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披着盔甲的女人,为了房子,车子,孩子她像一头狮子一样左右拼杀。相反他的丈夫,那个诗人,她认为“不求上进,正在一点点烂掉”……

亲情和爱情:三部作品女女角的命运无异都是悲惨的,都是以牺牲为结局。人面桃花和春尽江南里女子情无异是让人最感动的,尤其是家玉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后在辅导儿子作业时表现的歇斯底里,那种“时不我待”的无奈里包含着多少母爱呀。最后还在给丈夫的信里要求把她的骨灰埋在小区他家的门前,这样她就可以每天看着儿子每天上学放学……

20年前家玉和端午在招隐寺相遇,又经历端午不告而别,再相遇,结婚、婚外情……直至家玉身患绝症,离婚,离家出走。两人重新唤醒初恋时的感觉。“我爱你,一直”

家玉最后的留言,是对曾经生活情感在生命最后时刻的顿悟和总结吧!

春尽江南读后感范文分享 篇4

内容简介:格非的最新长篇力作,也是他呕心沥血十余年、探索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衍变的系列长篇小说的收官之作。前两部《人面桃花》和《山河入梦》,写的分别是国民革命早期和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而这部《春尽江南》则对准了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这部小说,信息量大,艺术结构高超;主体故事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年,而叙述所覆盖的时间幅度则长达二十年。小说通过描写诗人谭端午和律师庞家玉(原名李秀蓉)这对渐入中年的夫妻及其周边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际遇和精神求索,广泛透视了个体在剧变时代面临的各种问题,深度切中了我们时代精神疼痛的症结。

春尽江南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春尽江南》第一章第一节即简笔勾勒出诗人谭端午和律师庞家玉这对夫妻将近二十年来的人生轨迹,诺言与背叛,失去与得到,选择与接受……绵密琐碎的生活着,而时间却已经诡异地停止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就仿佛一切意义都已被他们努力避免触碰的伤痛记忆所吞噬。故事似乎合盘托出,真相却无从得知,就像有人说这是一个“无名”的时代,人人都争相发出自己的声音,却无法形成“共名”,注定被淹没,在这个意义上,当下中国生存层面的极度喧嚣也许正意味着时代精神的极度贫瘠。

春尽江南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断续将《春尽江南》看完了,单拎出来,这本小说是我看过的最不像格非写的一本,写了最现实的房子问题拆迁问题等。但是假如结合前面的《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来整体看,就会发现,格非至少在两个方面做了探讨,一个是百年中国关于理想世界的求索史。另一个是三本小说的语言都尽量契合各自的时代特征。

春尽江南读后感范文分享 篇5

吃着午餐看完结局,提前几天就预订好的自己很喜欢吃的酿莲藕,味如嚼蜡。心里着实堵得慌。

格非写江南三部曲原意是纪念自己鲜少回去的故乡,所以这三本书连在一起看体会更深。一说江南,脑海里随即展开一幅画轴,烟雨朦胧中,小桥弯弯,流水潺潺,乌蓬小舟泛于水波之上,秀美的江南女子打伞坐于船头。

其实,格非的江南指的是梦里桃花源,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乌托邦。故事围绕秀米三代人的际遇展开,讲述每一代人关于家园的追求。

云诡波谲的民革时期,普济的秀米因为一名偶然出现于自己生活中的革命党人,留下的一本日记,一段情,以及自己父亲的影响,由此入梦,关于天下大同的梦。秀米意外来到花家舍,命运也由此转换了方向。但她辗转一生,都没有实现这个梦。

风云变幻的大生产时期,梅城的谭功达(秀米之子)出访俄国,带回许多先进的城市建设概念,一意孤行在家乡大刀阔斧搞改革,想要实现自己的梦,一个关于共产主义的梦。他在政治斗争中下台了,来到了花家舍,一个距离自己的梦非常接近的地方,但也是因为这片地方,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身陷囹圄,凄凉终老。

改革开放新时期,鹤浦的谭端午(谭功达之子)成为了一名诗人,他不做梦,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尽量坚守着心中的一方净土,他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思考人与人的分类,他像是一名旁观者,冷静地看着周遭的人事物。“让世界拥有他的脚步,我保有我的茧。”

一路读来,既是在读人的故事,也是在见证每个环境的变化,从普济到梅城,到鹤浦,到花家舍,经历了三代人,每个地方都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以上帝视觉,看着三代人物换星移。这是我们实际生活中所不能拥有的珍贵体验。

人在时间的长河与时代大环境下,渺小如蝼蚁。夜空中星光依旧,人世间物是人非。做人有时不必太过执着,心宽则天地广阔,桃花源或向心中寻。

春尽江南读后感范文分享 篇6

《春尽江南》这本书的主人公取名端午,也许隐喻屈原,还有睡莲,也许代表着社会中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极少部分人,他至始至终参与社会变革之中,却以旁观者和局外人的视角冷眼看待其他人在生活急剧变化中的各种表演,他代表着社会中极其稀少的那部分人,在强大的社会变革和急剧的社会变化中,无从适应、力不从心,每天堕落一点点。

关于作品的表现形式。《春尽江南》读起来好象和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有点类似,包括书中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都有相似之处。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学者型的作家,对于小说结构和叙述方式的超强掌控能力,体现了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尽管,我们更看重的是内容,但完美形式上的阅读效果,往往也不容忽视。

关于与生命和解的思考。在通向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得学会宽容和怜悯,在繁华落尽之际,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一切都终将过去!在经历了人生的是是非非之后,我们回过头重新审视走过的人生路,做过的人生事,一定会顿悟很多、觉悟很多也许唯有爱,和解,宽容,能够解决社会中的矛盾,尤其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因此,在作品的后面,绿珠原谅了陈守仁,选择了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让心灵归于宁静。

好的作家往往是对社会的生存困境最有深刻体验和揭示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格非老师的《春尽江南》无疑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好作品!

春尽江南读后感范文分享 篇7

读《春尽江南》有感

春尽江南,人归何处。

《春尽江南》是格非江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故事延续了《人面桃花》、《山河入梦》,讲述了谭功达之子谭端午的人生。故事曲折跌宕,读后令人哀婉神伤。

端午作为一名诗人,邂逅秀荣后人生的改变,是自己不愿正视却又不得不正视的。总认为事与愿违的端午,从不曾珍视自己的妻子,他在外面招蜂引蝶,整日无所事事,被离奇的诗人狂魔控制着,维护着这个时代诗人仅有的尊严。可端午忽略了一点,诗人也是人,在追求唯美、诗意的人生道路上,应该珍惜身边的点滴所有。正因为是诗人,才更应该把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诗意化,在原本就苦难的人生中注入蜂蜜似的甜浆。但端午的基因遗传(可以这么说),注定他不是一个墨守陈规的人。直至妻子隐瞒病情、两人离婚、妻子离去,端午才意识到自己对妻子的爱是那么深。

端午的妻子李秀容(后改名为庞家玉),在献身于端午后,天真地以为生活有了寄托,可以不再孤苦无依下去了。可随之而来的却是端午的离奇失踪。发着高烧的秀容迈着沉重的步子向学校走,每走一步,都是人生满满的耻辱。正如她自己说的:我的人生,现在看来就是这么一个薄薄的膜。其中只有耻辱。

和端午意外重逢后,家玉毅然离开了唐燕升,开始了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的人生。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她一直想要冲破桎梏,挽留生命最后的尊严。可是,死的尊严留下了,却是以死亡来交换的。

书中还有嫉恶如仇的春霞、典型的中国妇女张金芳等人物,她们或多或少就生活在我们周围,并在我们生活的不经意间,抬起一只脚,狠狠地踹上一顿。而她们自己,也无可厚非地会被别人狠狠地踹上一脚。因此,在她们出脚时,往往干脆、歹毒而不留痕迹。

生活就是这样。在一件事情上吃了亏,就要在另一件事情上找补回来。如若不然,人性的弱点从何处得以生根、发芽,以至于长成参天大树?

严重抑郁症患者绿珠、患有精神病的王元庆、被谋害至死的吉士,他们都曾经试图参破人生,可参悟人生的过程被认为是荒诞的,不得不接受世人异样的眼光。世人皆醉唯吾独醒,可醒来一看,世界早已不同!

《江南春绝句》读后感1000字


江南小镇读后感3篇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读作品,为我们找寻出许多利于学习的方法。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你在搜索作品读后感范文吗?以下由读后感大全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南小镇读后感》,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江南小镇读后感(篇1)

“快节奏的生活”“生活就是战场”等等一系列的词句在当今我们的生活已经成了不可否认的代名词,而我们也早已失去了一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情怀。

在烟雨朦朦的江南,优雅地撑起那把有点破旧的油伞,到后院的鱼塘边去喂喂鱼,看着那平静的湖面一下子漾出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涟漪,然后会抿嘴一笑。又或者到书房里去品着一壶茗茶,看着一本还有纸墨香的书,真的惬意极了。

“小桥流水人家”又仅仅为我们描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吗?

连接两岸的石桥,饱经风霜,历尽沧桑,但确又依然挺立,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变迁,让人们倚靠,休息。

一股清澈的流水汩汩流淌,永不停息,永远潺潺地流淌着。挽起裤脚,下去走走,一丝丝的流水流过,滑滑的,痒痒的。

青瓦白墙,雕栏画风,古朴、自然的人家,清晨,炊烟袅袅,那么淳朴、勤劳,如诗如画,一派仙境的景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刻的我,对江南又有了一份不一样的感情。是我早已麻木的心灵的停靠站,然我们安心休息,让我们神清气爽,让我们拥有一个自由的心灵。

小桥,流水,人家,浸没在水墨江南里,看不出究竟,分不清虚实。只愿在品江南的同时,冲淡那城市的污浊尘埃,让江南烟雨的清秀、恬静、幽深充溢我们的心灵。

寻找江南,寻找自由的心灵,寻找记忆中美的出处,寻找梦里的天堂,寻找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江南”。

我与江南擦肩而过,现在的我,只等待在若蝶轻舞的江南水墨中……

江南小镇读后感(篇2)

今天,我读了余秋雨写的《江南小镇》,它带给了我很多的美好印象,让我深深沉醉于其中。读完这篇文章,它给了我五种感受:江南小镇和谐、自然、清晰、大方、美丽。

当你坐船慢慢驶进小镇,一眼就能看见精致的石桥,依山傍水的房屋,白白的轻盈的炊烟,再看看那水中倒影着的柳树、房子,一切都显得格外幽静。船儿悠悠走着,不紧不慢,在这里你一点都感觉不到城市那种急促的气息。身旁是柔柔的碧波,在眼前一起一伏,线条舒畅和美,一切都是一个静字,只有那嗒嗒的水声,但仍是那么流畅,似古筝般淡雅清丽,又像风儿吹过竹林般安详,富有动感的曲线,这般景色如同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这并不算太宽的水面上,却有着浓浓的风土人情。船上的人们总是乐呵呵的,他们办事爽快、大方,生活得无忧无虑,他们的快乐可以源自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作者在行船中无意把水沫溅到了旁船老太的新衣上,在拱手道歉之后,老太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和善地笑了。这种宽恕是源自于一种内心的善良与纯朴,与山山水水相映衬,似乎也成为了一道和谐、美丽的风景线。

作者来到一座古色古香的住宅前,想进去看一看,但又有些踟蹰,这时,住家的满面笑容化解了尴尬,大方地邀请客人进屋参观,也许他会热情地摆出瓜果,与你共同分享;也许他会与你聊天谈笑他们对待每一个客人都是如此,毫不吝啬,那亲切的眼神,温暖的话语会让每一个来者带着满脸笑容归去。

这里的人们很会享受生活,自立名胜、自建礼仪,让你感到无穷的乐趣。我想:在人们的眼中,这都是一个极富文化与世态人情的小镇,是它拥有独特的个性与内涵,才能让人们在这碧水楼房之间生活得如此快乐。

正是这美丽的风景、美丽的风土人情、美丽的文化才构成了这美丽的江南小镇。

江南小镇读后感(篇3)

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安宁恬淡的水乡生活,清新婉约的水乡文化和世态人情,是江南的象征,亦是我梦里的水乡。

题记

浅渚波光运营,小桥流水乡村。每当我读到这幅描写江南退思园的楹联,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的水乡风光:穿镇而过的河道,交错的双桥坚固而又苍老,傍河而居的人们,轻轻流淌的水,这便是我梦中的江南水乡。

《江南小镇》这篇散文,余秋雨以依山傍水的水乡风光为背景,将江南水乡清新的文化和世态人情表现得神秘形俱佳,《江南小镇》不失为一篇人文山水的佳作!

青山荡漾在水上,那晚霞吻着夕阳用这句话来形容江南是再合适不过了。江南素以水和淡雅清丽闻名于世界。一进镇,乘着小舟,领略水的魅力,欣赏清雅的水乡风光,看着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镇,不禁使人心旷神怡。江南不仅风光美,人情更美!游客想在船上拍照,船民不仅让拍照,还让坐着行驶一阵,分文不取。我想,余秋雨所要表达的就是这种风光美,人情美吧!

江南让我想起了同步上的《陕北农民》这篇文章。陕北人敦厚老实,若是有人掉了东西,路人准会立马归还,这跟江南是多么相似啊!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在日渐喧器的世界中,江南已成为我梦中的水乡,它的清雅深植于我心中。

《江南春》古诗原文作者+赏析


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 天气:晴

昨晚七点整,我们开始上课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老规矩,老师还是一句一句的讲解每句的诗意。但是今天,老师说到一个有趣的话题。明朝有个人说,诗中的“千里莺啼”的“千里”用得不好。他认为,“千里”这么大的范围,“莺啼”声谁能听得到啊!“千里”“绿映红”,这么广阔的空间,哪个人看得到呀!这个“千”有问题,应改作“十”,这样的话,莺啼呀、映绿红呀、村郭呀、楼台呀、僧寺呀、酒旗呀,都在这“十里”之中。哈哈哈,照这样下去,那很多诗都要改了。可是为什么呢?老师讲到,这是夸张的手法。题目是《江南春》,江南方圆千里,千里之内都能看到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不过这个评论的人能展开他自己的想象,这点还是正确的。

江南春古诗配图

江南春古诗配画

老师还讲到,作者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有视觉,有听觉,还有触觉。通过这些感官,写出来的景物才立体,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用现在一个词来解释,就是有4D的感觉。通过这节课,在写作上我又学到一手修辞手法——夸张,和通过人的感官去描写,会更全方位的让人体会到。

杜牧古诗《江南春》绝句赏析


品国学之《江南春》

昨天,上完琴课我就快马加鞭地往家赶,因为七点我最喜欢的国学课就要开始了。到家以后,还来不及吃饭,我就拿起妈妈的手机,开始上国学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绝句WwW.jueJu.]

今天,程老师给我们讲的是杜牧的《江南春》,意思是:千里辽阔的江南莺啼燕语,绿叶映衬红花,处处春意浓,水乡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风轻轻摆动。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庙,如今都隐现在一片迷茫的烟雨之中。

这首诗从听觉、视学、触觉几方面来描写江南春天的景色。前两句写天晴时的景色,后两句描写下雨时的景色。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从多方面来写,这样才能写得生动。还有我喜欢“千里”两个字,千里之外怎么能听到莺啼的声音呢?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点明江南的春天之美。李白就特别喜欢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今天,我写了一首小诗词,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我深深思念奶奶之情。

这节课我的收获多多,期待下一次的国学课!

喜欢《春尽江南读后感400字(3)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春尽江南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