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 地图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直接面对——《扫除道》读书笔记10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中外经典名著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最好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中外经典名著中你最喜欢看哪一本书籍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直接面对——《扫除道》读书笔记1000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直接面对——《扫除道》读书笔记1000字:

文/虞立琪

?直接面对

“重要的是面对问题时不逃避”,这是我从《扫除道》得到的最重要收获。

“不逃避”在键山秀三郎先生身上非常明显,麻烦不常现,而灰尘每日有,所以身为打扫者的他几乎每天都要类似选择:虽然第二天还是会有落叶,但是当天依旧要打扫地面;虽然可能会下雨,但是每天依旧要清洗车辆。

他这种“浪费劳动力”的方式乍看之下甚至有些不合情理。但是,舍得把自己豁出去,实际上是面对生活的捷径。

“通过敏感的指尖去直接感知大小便池”,被键山秀三郎称为打扫厕所的捷径。

为什么?因为,当下这一刻,便是全部。

去面对。

?尽情拥抱

直接面对并非逆来顺受,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这其中除了勇气,还需要行动的方法与智慧。

解决问题的态度被键山秀三郎先生发挥到了极致,也是我从《扫除道》中得到的最大启示,他对扫除这件事有很高的要求,要求自己与其他参与者“要用心,要动脑”,不断提高效率或质量。因为这样的高要求,键山秀三郎秉承了日本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发展出了一套高效而完备的扫除流程与模式。

我从中吸收到的重要几点是:

1、重视外物,即工具的准备。

工具齐全,放置在显眼处,用色别整理和看板显示的方式建立摆放机制。

2、工作步骤的优化。

所有的行为流程化、模块化。比如小便处的清理有8个步骤,只要严守操作流程,便可保质保量完成。

3、设置正反馈与激励。

比如打扫一片空地,可先规划出一小块地方清扫干净,形成对比,会让打扫者产生欲罢不能的感觉。

4、树立高于自身的目标

只看自己获益断不能经年累月地坚持,键山秀三郎的打扫最终是为了保护整个社会的环境,将丢弃的垃圾减到最少。

所以,他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键山秀三郎对打扫有一种态度,那就是全情投入,做到最好。把事情做到足够好时,益处也会想象不到的大。

这本书是我的妹妹送给我的,她参加了扫除道的学习,在日本亲身体会了扫除道后大受启发,不仅用在自己生活中,还买了很多本书送给亲友,我便得到了其中一本。我看到妹妹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开始实践扫除道的态度,生活中日渐多出的那份从容态度叫人欣赏。

一位企业家在日本自己的企业里打扫卫生间,45年后,中国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开始学习他的方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清爽。

打扫这个行为因为被不断优化,便发生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难怪键山秀三郎先生会感叹“有心,就像是来自上天的启示,是一种超越人类的智慧”。

这本书我收获最大的一句话是,对那些不完美的事情要“毫不含糊并且井然有序地推进”。

面对生活的每一个问题,这就是当下,观照的是人本身。

愿我们每一位书友,都能够从自己做起,扫地扫心,历事炼心,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家庭,企业等。扫除,是我们最切实的下手处。

扫除道传习中心,将伴随各位书友的深入实践,陆续开展每周、每月的共同学习、成长提升等课程。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企业,都可以以会员的身份深入参与其中。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武士道》读书笔记|武士道——对前现代道德的现代反思


《武士道》读书笔记|武士道——对前现代道德的现代反思

前言:

想起那日,在快要关门的旧书店,我在书架上七倒八歪的“商务印书馆”丛书中拿起这本挺新的《武士道》,很薄很薄的一本小书,看起来便宜又洗练。

惭愧地说自己还没有读过《菊与刀》,虽然早已将其列入书单,却一直“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但我对日本的兴趣是持续的。在完全没有先前理解的情况下去日本九州岛走了一遭,产生了许多文化冲击,近日想学日语的念头也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总想着等语言通了,再去一次日本,认认真真地待上一段日子。在这种心绪下,“武士道”这个题目显然是吸引力十足了。

本书的作者是新渡户稻造,一位接受过武士道传统教育,同时信奉基督教的日本学者。原著是作者在欧洲用英语写的,写作目的是向对日本文化存有误解的西方朋友介绍武士道,或者说,以一个“律师”和“当事人”的身份为自己的祖国辩护。了解了这个立场,有利于我们解读作者分析问题的视角,从而辩证地看待作者的一些言论。

为什么说武士道是一种前现代道德

首先看一下武士道的定义。武士道是“武士在其职业上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之道”,因此,武士道是一种阶级的道德,可与西方“骑士道”相比较。在此之前,我习惯性地将“道”理解为“行事的方式”、“道路”,但相对忽视了“道德体系”的含义。

从本书的目录来看,“武士道”的组成部分清晰可见——义、勇、仁、礼、诚、忠、孝(并没有单独的一章论述“孝”,因为西方话语中难以找到与“孝”对应的单词)等。乍一看,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如出一辙,事实上,它们非常相似,追本溯源皆有孔孟,也皆受到朱熹、王阳明的影响,但又极为不同,武士道同时融合并发展了佛教(禅宗)和日本神道。这便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日本之所以为日本之处。

弄清以上这些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我无意在此按照章节一一赘述,反而想抓住一个点,从我的思路来将其串联成一个整体,那就是武士道是一种“前现代道德”(恕我在这里擅自起了这个名字)。为什么这样称呼武士道呢?

封建的、阶级的、冷兵器的

武士道是封建制度之子,天然是阶级的,是冷兵器时代的道德。

出于“国家先于个人而存在”的政治原理,对父母的孝敬、对祖宗的崇拜和对主君的忠诚,为武士傲慢的性格赋予了“顺服性”。

在古代日本和古代中国,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都是存在的,“君权神授”、“天人合一”虽然有不同的表述方式,但有一致的精神,在这里,民众舆论与君主意志,民主主义与极权主义达到了一种奇妙的融合,正如艾德蒙·伯克在《法国革命史》中提到的那种,“带着自豪的归顺,保持着尊严的服从”。

但我们也可以说,这是对“生父政治”的辩解,或者面对“已然”的历史进行“由果索因”的解释,专制就是专制,极权就是极权,是不符合现代政治的发展潮流的。

男女关系

书中有“妇女的教育及其地位”这一章,引起我极大的兴趣。男女平权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典型标志,而武士道所提倡的等级森严的男女关系和夫妻关系正是前现代的重要元素。

日本武士道时代的女性,掌握文艺是为了慰藉男性,掌握武艺是为了保持贞操,以及子女的教育。女性教育的起点就是对自我的否定,终点则是对家庭的使命。女性是男性的一部分,日本武士从不在他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妻子,因为那与自夸无异。看起来,这似乎比某些时代的男耕女织的古中国还要夸张。

斯宾塞认为,军事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必然是低下的,它只有伴随着社会的产业化才能得到改善。因而,作者解释道,在当时的日本,最上层有闲阶级和最下层普通民众中间,男女地位差异反而没有这么明显,这是非常有趣的军事阶层的特点。

那么,伴随着工业革命浪潮的席卷而来,现代化过程中这一结构必然分崩离析,无论是短时间内的剧变还是缓慢的变革。日本今日的社会结构和男女权利地位与历史上的日本相比,与中国相比,有怎样的不同,是一个很让我感兴趣的问题,希望对此有了解的同僚们指点。

经济观

武士道的统治力量,在于一种“泛道德化”——人要做有道德的人,要过有道德的生活,自然界也是道德的,宇宙也是道德的——这种思考世界的方式,听起来又是多么熟悉亲切。相比于道德品质而言,知识的地位倒在其次,没有道德的知识变成了“臭菜”。

然而,经济活动没有进入这个道德体系。如果从对商业活动和金钱的看法上出发,那么基于武士道要求的农本商末,同我国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一样,是反现代化潮流的。“武士道的教育不适合培养数字的观念,是非经济的”,它因贫困而自豪。虽然“有头脑的武士都非常清楚金钱是支持战争的力量,但从未考虑把尊重金钱提高成一种德行”。武士道相信有能被看作既无金钱也无价格的工作,比如教师,僧侣,是带有神圣性质的。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对资本主义精神的阐释,这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对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资本家们的谆谆教诲,也是一份“美国佬”的自白:

“切记下面的格言……除了勤奋和节俭,在与他人的往来中守时并奉行公正原则对年轻人立身处世最为有益……一次失信,你的朋友的钱袋则会永远向你关闭”。

在现代的经济秩序下,只要是合法赚钱,就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遵守天职美德的结果和发挥天职能力的表现。也就是说,经济活动是道德的,尊重金钱并在商业活动中保持正直,是尼采所说的“各种德行中最年轻者,现代产业的养子”。

生命是不值钱的

对人本身的再发现与对生命的尊重,是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现代性的一个组成成分。然而,在武士道的体系里,生命有时是不值钱的。

当然,对“自杀”制度的滥用(急于赴死、以死求媚)会被视为懦弱和卑怯,但在很多情况下(抵罪、悔过、赎友、免耻),自杀成为了最好的解决方式。

人与人之间相互的爱是不够的,书中将其比作纳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愿意为之去死的感情才值得称道。如果能得到名誉及声望,生命也被视为没有价值。“德行、伟大、安详的转化力令人惊叹,它使最丑恶的死亡形式带上崇高性,并使它变成新生命的象征。”

武士道与大和魂的关系

我们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武士的道德能代表整个大和民族的道德吗?即,武士道与所谓“大和魂”是什么关系。

我个人认为,同样可以类比中国。士、农、工、商组成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部分,但我们说起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士”是代言人。

武士阶层在人数上同样不是日本社会的主体,但却是其典型成分。在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中,武士只是一层,但却是这一层在社会中充当着承上启下的枢纽角色,同时是主流文化的形塑者。每个阶层的人都会用武士道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所谓“花是樱花,人是武士”。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刀”和“樱花”这两个意象所塑造的大和魂就是武士道,武士道就是大和魂。

我一直迷惑于为何日本人迷恋“樱花”的形象,在这里把作者的解释分享给大家,从中可以感受到一二——

“美丽之下并不藏着刀刃和毒素(对比玫瑰),任凭自然的召唤,随时捐弃生命。它的颜色并不华丽,它的香味清淡,并不醉人。”

悠悠的和歌里藏着最含蓄而又最热烈的感情,生命的到来、存在和离去都是那么安静。我想起了在九州岛时,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面对复杂的人世,他们谦恭的姿态里有着对生活不折不挠的勇气和耐力。

从武士道反思日本的历史与现在

本书的创作时间是1899年,正是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的4年,日俄战争开始前的5年。在这个时代论述日本的精神,不可避免要回答对外侵略的问题。

本书对大陆政策做出的文化解释显然带着辩护的色彩,每当读到“直到弹丸小石成为布满苔藓的大岩石”这一类的语句时,总难免引起我的不适。

本书陈述了“日本崛起更多在于其内在动力”这一观点,这同泰戈尔的理解相同。在近代化的过程中,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一样,仅仅是对西洋器物的套用,而此过程中中日对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人思想面貌的改变,在我看来是巨大的,与“和魂洋才”相比,是不同程度的冲击。

泰戈尔在《民族主义》“日本的民族主义”一文中指出,日本的崛起背后的力量依然植根于其武士道的精神,“生命和力量就蕴藏在我们当中,需要去掉的只是僵死的外壳”。东方世界作为活的有机体,学习的西方科技只能帮助我们“了解物质世界的规律,并不能改变你的深奥的人性”。也就是说,日本学习西方相当于借了一件衣服来御寒,这并不能改变他是谁。

泰戈尔的这本书提供给我们一个中观的视角——亚洲的视角。那日去观“博古通今,胸怀天下”时事知识竞赛决赛,最后一个环节名为“今日亚洲”。我突然醒悟,自己从没有以一个“亚洲人”的角度思考过问题,我们日常的思维方式里,只有“东西方”、“第三世界”的宏观视角,或者就是聚焦到我是“中国人”。

不像欧洲自古以来有着一体化的传统,以及现当代许多人为欧洲一体化前赴后继做出努力,亚洲的概念一直是模糊的,或被“东方”所替代。然而,泰戈尔的书让我认识到中、日、印等作为亚洲国家的身份认同。

我们是如此相似,我们共同经历了从“亚洲的光明时代”到“亚洲的黑暗时代”的历史变迁,但今天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地缘政治的纷争和局地矛盾。

泰戈尔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和平主义者和地球村的战士,他高度赞扬日本为亚洲现代化开辟了一条独立的新路。然而日本恐怕让泰戈尔失望了。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法西斯的对外扩张道路,而不是理想的“和平崛起”。

这是欧洲文明对东方“静静生长”的异化,还是日本大和魂酝酿的结果?换句话说,日本法西斯到底是传统文化的产物还是对传统的背离?我记起弗雷德里希·迈内克在其《德国的浩劫》中阐明了一个观点,即德国法西斯的产生不是德国古典文化的必然产物,而是对传统的背离。那么,武士道里是否含有必然对外扩张的成分?

我个人觉得武士道中可能含有对外扩张的苗头,但仅是猜想。武士社会的体系是一个封建的金字塔,在天皇-将军-大名-武士这种一条线的等级结构之下,每一名武士的正义与否的判断标准是基于其主君的利益的,“忠义”体现在特别具体化的行为准则中,那么当面对着本国利益与他国利益的冲突时,选择“侵略”并没有包含“这样做是否侵害了别国人民的利益”或“这样做在世界范围内是否是正义的”的思考,武士们可以简简单单地用“这样做是否符合天皇的旨意”、“这样做是否符合武士的使命”来判断,因而日本国内反战的力量终是抵挡不住军国主义的碾压。

新渡户稻造感叹武士道被西方化的浪潮冲击,就如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但事实上,武士道没有死去,它仍然活在当今的日本,认识到这一点十分重要。这就如同中国人,无论怎样被西方文明冲击、涤荡,也褪不去“学而优则仕”的理想色彩,也走不出“仁义礼智信”的约束,是一个道理。

在右翼势力普遍抬头的我们的邻国,武士道正以一种新的形式在活动着。在安倍晋三刚刚上台时,他的一次次“冒险”的举动以及我们国内“报喜不报忧”的各种报道,使我在疑惑的同时以为他将难以坐稳,但几年来事态的发展似乎在更大程度上印证了日本国内对安倍的支持大于反对。《春秋人文报》上载有一篇文章(《解散众议院,安倍赌局再开——日本右倾现状探讨》)说安倍晋三的身上也体现出了武士道精神——“客观讲,安倍为了他长期坚持的保守主义式救国理想已无畏风险,反而大有一种武士道精神。”

反思

日本是中西方的“中间人”,也是西方来到中国的跳板。历史上的恩恩怨怨,今日的交流、合作与冲突,使我深深觉得对这个国家的理解对于我们来说极为重要,甚至比其他国家都要重要。因此,今后希望多作一些延伸阅读和关注,以弥补和修改以上非常不专业的书评。

第二点,是对“国民性”一词的思考。我们常常听到关于“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的论断,但又往往对“地域黑”极为反对。这种对“国民性”的概括到底有没有道理呢?我个人认为,即使是偏见和误解,其产生必然有其渊源。一个地域群体,或大或小,必然同时存在着同质性与异质性,地大物博如中国,也可以总结出一些“勤劳”、“节俭”、“家族意识”等等特点,这些特点是深深植根于我国的历史发展轨迹与传统文化的,也可以说,前现代的东西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挥之不去,是一种普遍现象。美国可以说是非常多元化的社会了,那么“包容性”、“移民国家”便也成了共性的东西。所以,我对“国民性”或“地方性”的说法,持保留的肯定态度【笑哭】。

最后的最后,想感谢坚持读到这里的人。这一篇胡言乱语,我极尽自己所能,用我读过的、思考过的东西加以佐证,但正如大佬们所说,“人的格局”还是极为有限的,若有不恰当之处或知识上的错误,还请不吝赐教并多多包涵。作者:周敬天

道恒无名——道德经读书笔记及感悟


道恒无名——道德经读书笔记及感悟

【原文】道恒无名,朴唯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与江海也。

【现代汉语解读】

道一直处于无名无形的状态,道虽然小,而天地那么大,却不驱使它。领导者如果能够遵守道的原则,天地万物将自来顺从你。天地相合,风调雨顺,降下甘露,百姓不需要你命令他,而他们自己就会各守其位。然后可开始有各种名相,有了名相之后,就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所以不会消亡。这就如同说,道与天下关系,就好像小溪流对于江海的关系一样。

【延伸解读】

朴,未经雕刻的木头,指原始混沌状态,也即道。道虽然小,甚至看不见它,但它是天地万物的源头,因此天地不敢以它为臣。宾,宾客,顺从。老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天人合一。我们与万物是一体的,我们的态度决定了万物的态度,您若遵循道的法则行事,万物就会来帮助您,也就是说,您的心可以驱使万物。这里讲的是我们人与世界的关系。

天属阳,地属阴,天地相合,即阴阳调和,阴阳相合,天地安泰。俞,通雨。这里讲的人与自然界的感应关系。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天地感应,皇帝、官员特别重视祈雨。在天地相合的状态下,领导者只要把自己的心摆正了,百姓就能够感应到领导心态,百姓的心也会慢慢静下来。

名相,指规章制度、名誉地位、官职官位等等有形的东西。知止,知道停止,适可而止,省略了停止的对象,一般指领导者的欲望、追求,有了名相之后,就会滋生人的欲望。

前文有“朴唯小”,就是说道是小的,这里说道虽然小,但天地源于道;就好像小溪流与江海的关系,江海的源头是小溪流。告诫我们要点点滴滴按道的法则做事,无数小事汇成大事。作者:枫杨e

为道者非以明民也——《道德经》读书笔记与感悟1000字


为道者非以明民也——《道德经》读书笔记与感悟1000字

【原文】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故以智知邦,邦之贼;以不智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楷式也。恒知楷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现代汉语解读】

古代按照道做事的人,不是让老百姓变得特别聪明,而是要让老百姓变得质朴。老百姓为什么难以治理,因为他们太有心机了。所以用技巧管理国家,是国家的罪人;不用技巧管理国家,是国家的福分。如果懂得这两者的区别,就是后世的楷模。如果一直按照这样的模式做事,那就是很深远的德行。深远的德行道理很深遂,影响很远,与我们一般理解正好相反,这样做才能进入顺应人心的境界。

【延伸解读】

这一章在历代被误解最多的。老子说“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认为要让老百姓变得愚,是典型的愚民政策。老子怎么会推崇愚民政策呢?这是很多人困惑的地方,甚至古代有人说,老子的思想就是愚民,就让老百姓变得笨一点,糊涂一点,然后管理者才好治理。其实“愚”字在古代的原意为意识守中,不跑太远,其实也就是质朴、敦厚的意思,后引申为愚蠢的意思。“智”,即为自己的利益去获取的那种心机和技巧。在我们生活中讲智慧是好事,但是这个“智”在老子《道德经》里边不是好事,老子并不赞成这种为自己的利益去获取的心机,只希望老百姓敦厚、纯朴,社会和谐,无利益冲突。如果人人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那么这个社会将陷入混乱。

更深一层意思是,老子认为要想让百姓变得纯朴,首先领导者自己要变得敦厚、纯朴,自己无为,放下自己的利益,老百姓就会跟着效仿,这就是老子这段话讲的真正的道理。如果领导者用各种技巧、各种管理技巧管理,则会启发人们心中为自己捞取的私利。你用这种方式去治理百姓的话,你就是这国家的罪人。如果你不用这种方式去管理,你就是这国家的恩人,给国家带来德行的人。用权术来治理最终会失败,踏踏实实以身作则才是成功之道。

一个正常的公司里边,管理应该两手抓,像两个车轮。一个车轮是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我们为什么要创业,为什么要办公司?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价值,我们为社会提供服务,我们为了达成一个什么理想去做事,这是对员工进行教育,引导大家朝一个方向一起努力。另外一个车轮是在前边这个车轮的基础上,加上经济驱动,我们朝这个方向努力,干好工作一定有回报,你干好活工资会更高。两个车轮一起运转才是一个真正的好公司。可是我们很多企业就学来后边这一个车轮了,特别强调绩效考核,就是为了钱在做事。可是缺少了前面的那个车轮,人们为了这个钱特别容易互相冲突。

楷式,式样、模板。领导者要做的是以身作则,推行道德体系,最终能够人心归顺,社会和谐。我们一般人是怎么领导群众的?就是我命令你怎么做,因为我是领导,所以我命令你、我压迫你、我强迫你要怎么做你就要怎么做,这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管理模式。但是,老子所说具有“玄德”的领导的管理正好相反,是领导者先做到,然后大家来跟着我学,来追随我,来成就我,让组织朝着一个方向往前走。跟大家理解的强迫的我的领导者,很强势,总去压迫大家,正好相反。作者:高风清扬

读书笔记1000字


读书笔记:《爱是承担》

有人说,爱是分享,我觉得分享之后就是承担;有人说,爱是力量,我觉得力量是用来承担的;还有人说,爱是荣耀,可是我觉得没有承担一切,怎么会得到赞同,荣耀?

今天晚上,我坐着看开学第一课。我不断地在问,爱是什么?

爱是承担!小男孩鹏飞与奶奶相依为命,家里并不富裕,仅仅住这一间破旧的小平房,奶奶生着重病,行动不便,小鹏飞就每天中午跑回家给奶奶做饭,寒来暑往,没有一句怨言,生活的重担压在了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孩子身上,但是,小鹏飞用爱的力量,大声的告诉全世界:“我会坚强!”

《开学第一课》教会了我人要会自理,自理才能会承担,承担一切。

想到这我突然脸红了,小鹏飞六岁懂事,这时我们还沉浸在幸福的蜜海中享受着快乐,可他那么小就承担起照顾奶奶的重任,我们呢?闷心自问,有哪一刻想过替父母承担一些?

电视中的掌声想起打断了我,我转头继续看电视,主持人报着马鹏飞的一日安排。22:30—5:30仅仅只是他睡觉的时间,才五个小时。

才五个小时,说来也惭愧,我从来都睡十一个小时,爸爸妈妈老师都说我像个小婴儿,一天睡眠时间太足了。我也想过,可是毕竟没事做,我受到的锻炼太少了,身上根本就没承担什么,只会给别人增加压力,嗨!真应该向他好好学习,让父母轻松点。

想着,想着,我觉得如果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能承担的,那每个人将都轻松快乐,这样又让每个人有默默给予的精神,让国家更美好。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是承担不仅意味着承担身边的亲情之爱、友情之爱,更意味着恪尽职守尽心尽责,全心全意履行社会责任。爱国,就要做一个有责任的人。爱,让中国更美丽。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直接面对——《扫除道》读书笔记1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