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书笔记推荐 > 地图 > 读书笔记推荐

读书笔记推荐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读书笔记]《异类》读后感1500字(推荐)。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读书笔记]《异类》读后感1500字(推荐),带给大家。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读书笔记]《异类》读后感1500字

金海亮

第一遍看这本书是刚毕业的时候,那个时候刚出来工作,特别不适应。虽然在设计公司特别苦和累,但是心中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那时候即将考研,自信必上,觉得小小的设计公司不过是我的暂栖之地。所以那次看这本书就像看故事书,一读而过,并没有留下什么值得回味的思考。

工作了三个月后,渐渐发现,每天日夜循环,感觉单调乏味,找不到意义,看不到希望。于是重新想起此书。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成功就是高智商加勤奋,毕竟爱迪生也总结道:成功等于天才加汗水。而本书中给出的成功模式总结起来就是:成功=社会(机遇,文化)+家庭(见识,实践智力,社会资源)+个人(智商,勤奋)。

看完这个结论,想起了今年北京状元采访中说的话,想起几年前的文章《寒门再难出贵子》,并重新读了一遍。阅完三者,感觉脊背发凉,深感自我实现之难,阶级跨越之难。深恐自己此生碌碌无为。

1.关于社会

简而言之是文中的机遇。在论述这个因素时,作者举的例子是加拿大冰球队队员,甲壳虫乐队,比尔盖茨,奥本海默,乔弗洛姆等。现挑几个典型的说说。世人(意识到机遇的重要性的人)大多认为,比尔盖茨是抓住了机遇才在科技浪潮中脱颖而出,乔弗洛姆是抓住了机遇才使世达律师事务所闻名于世。但是在他们成功之前,他们并没有看到有什么机遇,然后去把握机遇取得成功;也就是说,比尔盖茨初中起就学编程,乔弗洛姆毕业后开律师事务所都是遵循自己的兴趣或者说原本的生活状态(即没有意识到机遇后的转变)。只是最后在同行业中成功的是他们,所以就说是他们抓住了机遇。其实在每个变革的来临时,人们依然遵循既有的生活方式做着自己的事,但是在这个变革中(美国经济的转型期,计算机革命,律师行业变革),总有少部分人成功,不是这个人就是那个人,反正会有那么一定数量的人。而且只能是一小部分人成功。于是这部分人被说是抓住了机遇。而他们的成功确实是碰到了一系列的机遇,但是并不是他们抓住的。

结论便是,机遇是成功的因素中个人无法把握的。

再说文化,从书中的"大韩航空失事的族裔理论"以及"稻田与数学"这两个例子来看,文化比机遇更加无法控制。可能稍微幸运的是,文中的例子都是拿群体分析,或是拿特例分析,并不具备个体上的意义,也不是普世原理。

2.关于家庭

关于家庭条件,这方面在某种意义上似乎可以说依然是机遇,因为你无法选择出生在怎么样的家庭中。从你出生到你成长的这段时间,你的家庭条件是不太可能发生跃迁的,如果发生了,那也算作是碰到了机遇。

父母的言传身教时时刻刻都在塑造你的人格、品行、见识,也是你的实践智力的最主要来源,而家庭经济条件则决定了你能上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培训班、去哪里旅游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践智力,用原文的话说就是该在什么时候向什么人说什么话,怎么样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种实践智力仿佛完全是家庭环境决定,至少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前。

在意识到实践智力、人格品质等因素在成功中的重要性后,这几个方面是可以有意识的改变的,虽然说很难。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前这些因素都是在家庭的潜移默化中成长的,意识到之后则可以有意识的做出自我改变。

结论:家庭方面的因素,除经济因素之外,其他的几项在意识之前无法控制、无法把握,在意识到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把握。

3.关于个人

在个人方面主要是智商和勤奋两大要素。先说智商,智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同等条件下,智商高的人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智商低的人强,特别是在智商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但是智商有门槛效应,当智商达到某个临界值时,智商在成功的作用中就骤减。

仅谈智商,则其不可控。但勤奋是可控的,这本书中那么多理论,就这个10000小时理论比较鼓舞人心,因为即使是比尔盖茨、乔布斯、莫扎特等名人在成名之前都经过10000小时临界值的训练,虽然不是完全依靠自己。但是在意识到关于勤奋方面的10000小时理论的重要性之后,假如说不考虑时机和时间的话,勤奋也是可控的。

综上所述,结论如下:成功=机遇,文化传承,智商(不可控)+实践智力,社会资源(半可控)+勤奋(可控)。

阶级弱势群体如何自处,如何获得发展?这个问题作者并未论述,但是看完本书后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在无解的情况下,唯有多点勤奋和行动,少点空想。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异类》读后感_700字


《异类》读后感700字

大致看完了异类这本书。
感受最大的是书中阐述环境对一个人的成功有着重要意义。这一点对自己来说冲击会大一点。
长期以来,我们周围,我们的认知都告诉我们个人努力的重要性,从而弱化环境的意义。
我们的教科书,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家长向我们灌输只要努力,只要勤奋勤恳,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各种成功人士在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的时候,也往往会对他们自身如何如何坚持努力最终战胜困难大加说明。往往听到这些的时候,信息满满,热血沸腾。作为一个人,特别起点很低的人。把个人努力看做可以突破局限,实现理想的救命。稻草来说,看到书中呈现观点时候,突然有种被打击的感觉。
但是随着,自己的逐渐成长。随着对周围事物观察的深入,也愈发可以体会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出生家庭,生长环境的重要意义,环境,资源,机遇的不同,而导致的人的眼界气质,三观的差距,一个在创建优越资源丰富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和一个资源贫穷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眼界气质三观也会不尽相同。“寒门难出贵子”这句话也是有一定的依据,诚然,个人努力很重要,我也十分相信努力的意义,但对于一个资源匮乏的人来说,可能要经历很多的时间和困难去弥补差距。经历更多的困难险阻才能有所成绩。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文化.机遇。个人的努力对于成功来说同等重要。
对于起点低的人来说,也许我们一开始就落后了,也许这种差距我们无论怎样努力也弥补不了,也许我们一生通过各能努力都无法成为一个特别成功的人,然而我觉得,对于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跨越障碍,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我知道环境的力量。我们仍去努力生活。。
总结:
成功=不可控(智商) +可控(勤奋、情商)+半可控(社会资源、机遇)

《异类》读后感_500字


《异类》读后感500字

所谓的异类,就是那些有些有非凡成就的成功者。人们普遍会认为,他们都是天才,智商超群从而造就了他们,但作者透过人为因素与非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论证了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因素的复杂性。

1.具有某方面的天赋的天才不一定会成功,并且,不存在各方面都天赋异禀的人。

2.天才的生活或成就可能会不如普通人,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勤奋和机遇在成就上超越天才。

3.时代背景环境或者说事物发展趋势会影响人的发展。

4.10000个小时说明,在某一方面越努力、花费的时间越多,那收获超于他人的可能性越大,没有不努力就可以成功的天才。

5.机遇也是影响人发展的一大因素,没有人可以目无天地的说自己的成就全归功于自己,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6.文化背景或者说民族遗传性会影响人的思想与行为,从而影响事件的发展轨迹,不同的民族或不同地域的人在能力、行为、思想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劣性。

7.人类总是向往美好,不断向更好的方面挣扎会有更大的机会超越其他人。

《异类》读后感_1300字


《异类》读后感1300字

牧民和农民的文化与劳作的方式紧密相关 —— 传承

荣誉文化

荣誉文化往往扎根于高原和其他边境领土地区,如意大利西西里岛或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区。如果你住在一些山区,也就是说,你没法有农场,你可能会养山羊或绵羊,但作为牧民所发展出来的文化与种植的农民的文化不尽相间。一个农民的生存依靠社区与他人的合作,但是牧民却自我封闭。农民不必担心他们维持生计的东西会在某天晚上被盗,因为农作物不能轻易被盗,除非小偷想独自收割全部的收成。但是,牧民却有担忧,由于动物的丢失,他不断受到威胁,所以,他必须要有些进攻性:他很清楚,他需要通过他的言行证明他不是弱者。为了他的声誉,他愿意接受并回应来自外界的任何挑战,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挑战,这就是所谓的”荣誉文化”,在这个世界上,个人的生计和自我价值是荣誉的中心。

荣誉文化的实验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密歇根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一一多夫·科恩和理查德·尼斯贝特决定进行一项荣誉文化的实验。他们的目的是:如今是否还能寻获到荣誉文化遗留下来的痕迹?

他们召集一群年轻的男子进行实验:试图找出什么样的侮辱会刺激这些18岁至21岁的年轻人的神经。

“我们甚至也在斗鸡比赛中进行过这项试验,“科恩说,“我们让学生回到走廊,同时让另一个团伙走在走廊的拐角。这时,走廊的过道被封,仅容一人通过。我们找来的测试者身高6.3英尺,有250磅重,以前常参加大学橄榄球比赛,现在是大学生酒吧的保镖。他游荡在大厅里,张牙舞爪,似乎随时要和人打架。问题来了:这些年轻人距离保镖多远时会把路让开?请相信我,他们总是会避开。”

对于北方人(农民:生活在平原,区域内的人大多数以种植庄稼为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他们会在距他五六英尺时就给他让路,无论是否受到侮辱。

与此相反,在正常情况下南方人(牧民:生活在山区,区域内的人大多数以放牧为生)非常恭敬,在九英尺以上的距离就会让路;但如果他们受到了侮辱,他们至少会走近对方两英尺以内,然后才让开。如果对一个南方人说“混蛋”,他就会想要与你打架。

科恩做了其他试验,力图再次证明“南方人”的性格,每次他都发现同样的结果.有一次,我们持续地用烦心事打扰学生,“他说,“我们让他们来到实验室,让他们画童年时的生活。他们与实验策划者一块儿作画,而这名策划者脾气古怪,他会持续不断地打扰测试对象,井把画揉成一团扔进废纸簦,或者打对方,他会偷对方的蜡笔,并且不肯归还。他不停喊对方“骗子”,井说,“我要把你的名字写在图上,然后在图上写上“骗子·.对此,北方人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得不那么愤怒,而南方人在最开始并不大容易生气,但到了一定程度上,他们会追上北方人朝他们开枪。他们更容易爆发,极不稳定,井更具有爆发力。”

实验里面的很多人,都已经脱离了祖先的劳作方式,很多都是公司高层,但是地域限制和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是无法克服的,从实验中南北人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反应恰恰与自己的祖先对待事情的反应的相同。

《异类》书中的第二章节的传承主题不管在韩国飞机出事(上一节:传统文化礼节)或者这一节的传统荣誉文化,都是 传承 主题的最佳提现。

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华子的三味书屋

你一定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您的百草园~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1500字


那个富庶的东方古国终究在二百年前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落后了,巴林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和沙逊家族将魔爪伸向了中国,渗透和蚕食了中国的金融网络,大清帝国的金融高边疆就此步步沦陷。看完《货币战争》后,对此感悟就更深了。

当时的国际银行家正极力打造金本位,中国实行的是银本位,中国自然成了他们重点打击和吞并的对象。如此一个庞大的国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曾经拥有着先进的技术,为何在百年屈辱近代史中节节败退?

鸦片的入侵,发起了对清ZF白银货币的进攻。团团烟雾麻痹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大脑,更麻痹了这个民族。鸦片战争前,部分满清官僚已向国际金融实力倒戈,种种卖国行为无疑加剧了危机。鸦片贸易导致中国白银大规模外流,乾隆年间,国库存银高达7000万两,随着鸦片泛滥,到1850年时仅剩800余万两,已不足以应付一场战争。让伦敦金融城利用东印度公司顺利控制清朝经济的还有一个阶层,那就是洋买办。纵观世界被殖民的各国,中国较强大,情况十分特殊,西方势力无法垂直统治中国,必须有中间阶层周旋办事。他们以商人的身份与外国洋行合作,编织层层关系与金钱的网络,疏通着种种富贵与利益的渠道,他们的前台是商场,后台是洋场,舞台是官场。为首的席正甫开展拆票业务,使得他效力的汇丰洋行获得中国巨额的廉价储蓄,增强了对中国金融系统的控制能力,成为了中国的英格兰银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洋买办的行为感到十分羞耻,自己的民族正面临重重危机,他们居然能如此从容地卖国。从另一角度来想,罗斯柴尔德等国际银行家的实力是多么强大,对各个国家的金融统治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这让我想起了罗斯柴尔德的那句名言:只要让我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在国际银行家贪婪剥削中国时,也不乏少许爱国志士的反抗。雄心万丈的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东虎门销烟,虽暂时镇压了走私贩毒的网络,但他万万想不到他对抗的是国际银行家的核心金融战略。双方实力如此悬殊,虎门销烟的结果可想而知,鸦片战争爆发了。林则徐是众所周知的英雄,而胡雪岩也是反抗国际银行家势力的代表。胡雪岩决心占据生丝源头,一举击破洋行对生丝的定价霸权。于是,胡雪岩开始囤积生丝,坚持高价出售。国际银行家耍出了更狠的手段:紧缩银根。这样一来,胡雪岩无法周转资金,不但没有掌握生丝定价权,而且他苦心经营的金融帝国最终土崩瓦解。这样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的倒下,不免有些悲痛,更对那时清王朝的命运堪忧,难道那些国际银行家们真的所向披靡,主宰世界?

也许就是这样。再看看其他国家的金融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罗斯柴尔德为首的国际银行家精心策划的亚洲货币绞杀中,日本、泰国都被宰割,只有韩国人靠着强烈的民族意识,主动向国家捐献黄金白银,才使韩国经济得以挽救。先前国际银行家主张在全世界推行金本位,他们做到了;后来他们又主张废金立法定货币,他们再次成功。现在的美联储完全在国际银行家的掌控之中,美元的发行权牢牢掌握在他们手中。美国国债自美联储成立以来,不断攀高,制造泡沫经济。今日欧债危机为何不大胆猜想是那些国际银行家为保卫美元而实行的战略计划。由此种种看来,一百多年前缺少爱国志士,缺少金融手段,落后迟钝的清王朝的金融高边疆的沦陷是历史必然了。

在一番摸爬滚打后,人民币算是站起来了。改革开放后,罗斯柴尔德引领的如豺狼般的国际银行家正紧紧向中国这顿美餐逼来,而大多数中国人却浑然不知,只管享受着近些年我们取得的一些傲人成就。我们该醒悟了,在未来的货币战争中,中国的金融机构不能龟缩在中国境内,我们要鼓励和支持从事金融的工作者在全球建立中国的金融网络,要巩固和强化本国的金融高边疆,与国际金融家抗衡。这场不流血且永久持续的战争,我们不能输,借此契机,我们必将人民币推向全世界!

异类读后感700字


读完了《异类》,这本书用大量的数据,去证明一个道理,那就是特别突出的成功,其实除了人本身之外,还有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不论是马太效应,还是10000小时的付出逻辑,或者是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等等。

看的关于成功,关于人性的分析,越是发现,其实很多道理,都是通的。马太效应,就是生活中说的,越努力,越幸运;10000小时的逻辑,就是付出与收获的一个曲线关系,可能会有临界点,但是大部分达到临界点之前,一定是越努力,收获越多;而环境对人的影响,更是无时无刻的,不用作者论证,我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是多么的正确。而读完这本书,只是让我更加明白,这些社会现象,我深受影响,但是却没有深刻意识到。我没有能力去预估整个时代背景下,哪个前景比较好的行业或者会赚钱的门路,我也不知道那些机会会在什么时候垂青于我。但是我越发坚定,努力一定会有收获,让自己越发有价值是一间很有意义的时间。它或许就是某个时机我的机会,或者某个时机我的人生转折。

现在的很多人应该都很焦虑。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思考,开始迷茫,自己的能力差距,自己的财富差距,自己未来的价值在哪里。我也是一样,虽然刚工作没几年,社会经验不算丰富,也看不到未来的机遇在哪里,所以开始想怎么实现自己赚钱的目标,似乎很遥远。我没有了努力的动力,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因为他们都不能再当下变现。而这样的想法,其实就是恶性循环。可是我越发坚定了,无论如何,我应该努力,这不是由我当下能收获什么决定。只有努力之后,我才应该思考,继续前进的方向。而不是永远停留在想,却什么都不做。享受当下的辛苦,享受不断强大,丰富的自己,不着急未来看不清楚。前段时间听过一段话,觉得说的特别好,大致意思是:辞职你可能会丢失身份,但是不会丢失能力。共勉。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1500字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1500字

以前爱读余秋雨的书,尤其是《文化苦旅》,读的时候觉得美得无可言说,至今这本书仍然是我最爱读的书目之一。余秋雨的文字,美妙,又让人感觉深邃,他常常把历史与文学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番厚重的文化之感。因此,读他的文章,除了是文学的享受之外,更是对史学的补充与思考。

暑假期间,闲来无事到书店逛,看到余秋雨的书《山居笔记》,很是喜欢这个名字,觉得颇符合我所向往的山居之风,随手翻了几页,便买回家中。那次共买了四本书,这本书当时只是翻看几页之后,觉得似乎有些艰涩,便搁置在案头,一晃就是几个月。

几个月后,买的书读完了,也没有找到新的阅读方向,就拿来这本书,细细品读起来。这一读不要紧,我又深深现在余秋雨的文字里,徜徉在文学与历史所交替兼容的世界里,随着他的文字,游走在各地,游走在各朝各代,游走在各个名人名士身边。

跟随余秋雨,我走进了清朝的历史,那破败王朝的背影,看到历代流放者那凄凉落寞的生活,感慨人生无常,谁又能抵挡的了那些事故变迁呢?苏东坡的突围,让我感慨哪个朝代对于大师的埋没,想到历代大师都经历的摧残,想到我们国人嫉妒品质的劣迹其实由来已久,其实根深蒂固,早已化为血液里一丝我们不远承认的遗传。

《愧抱山西》则描述了一代晋商的发家成名史,让我对山西有了一番新的认识,敬佩山西晋商的精名能干,敬佩他们的审时度势,敬佩他们的种种。正是这些优秀品质,使得一代晋商在异乡的土地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遍地的分号,无不诉说着这个人群的智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一切都发生变化之后,山西晋商似乎一夜蒸发。他们的颓然落幕,是战争纷乱的影响,也是时代前进的必然。但是,他们留下的在山西的总票号,却还在向世人昭示着这里昔日的繁华,即便是见惯世面的人们,也会为这里的富贵大气所震撼。相必,若是山西晋商的风范尚存,山西晋商的经商之道尚存,我国商业文化,必然又是一番新天地。当然,当今的温、浙、广的商人已经遍布全国,支撑着经济的繁荣,但他们比起山西晋商,缺少了厚道,更缺少了长远的眼光。

余秋雨带我们到他的家乡余姚走了一番,那个不甚出名的地方,是他心疼永远的记忆,也是永远的痛。少小离家,却老不能回,即便回去,也未踏进家乡的土地,也没有迎接的亲朋好友了,回去也是一片寂然,除非顶着名人的称号,官员的接洽显得热闹些罢了。落叶归根的观念,怕是难以实现。越是难以实现,越成为心底里那柔软的痛,越是思恋。

让我感触深的,还有《十万进士》。余秋雨这个人的眼光,实在比一般人深邃,当代人们除了怒斥科举制度的残害人,却并不想它曾经为我们挑选人才时带来的好处,也不去探究在哪个环节致使这一妙策变质,成为众多书生枷锁。而余秋雨的分析,则是犀利深刻,却有委婉絮叨,这观点,怕是用在当今高考也适用吧。

我最爱的一篇是《遥远的绝响》。原因有二,其一,这主人公阮籍和嵇康,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美男子,大文豪,其中嵇康更是通宵音律,为人潇洒,不拘礼节,是如我般凡夫俗子所向往而又不能企及的。这些哀叹,也只能心里想想,合上书,天亮还要回到这规范的框架里生活。我注定不能做到那般潇洒,权且在这羡慕他们吧。

想不到的是,余秋雨在书的结尾,提到的却是小人。小人的确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历史的一部分,小人做不得,小人不得不防。这是大师给予的忠告。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1500字

以前爱读余秋雨的书,尤其是《文化苦旅》,读的时候觉得美得无可言说,至今这本书仍然是我最爱读的书目之一。余秋雨的文字,美妙,又让人感觉深邃,他常常把历史与文学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番厚重的文化之感。因此,读他的文章,除了是文学的享受之外,更是对史学的补充与思考。

暑假期间,闲来无事到书店逛,看到余秋雨的书《山居笔记》,很是喜欢这个名字,觉得颇符合我所向往的山居之风,随手翻了几页,便买回家中。那次共买了四本书,这本书当时只是翻看几页之后,觉得似乎有些艰涩,便搁置在案头,一晃就是几个月。

几个月后,买的书读完了,也没有找到新的阅读方向,就拿来这本书,细细品读起来。这一读不要紧,我又深深现在余秋雨的文字里,徜徉在文学与历史所交替兼容的世界里,随着他的文字,游走在各地,游走在各朝各代,游走在各个名人名士身边。

跟随余秋雨,我走进了清朝的历史,那破败王朝的背影,看到历代流放者那凄凉落寞的生活,感慨人生无常,谁又能抵挡的了那些事故变迁呢?苏东坡的突围,让我感慨哪个朝代对于大师的埋没,想到历代大师都经历的摧残,想到我们国人嫉妒品质的劣迹其实由来已久,其实根深蒂固,早已化为血液里一丝我们不远承认的遗传。

《愧抱山西》则描述了一代晋商的发家成名史,让我对山西有了一番新的认识,敬佩山西晋商的精名能干,敬佩他们的审时度势,敬佩他们的种种。正是这些优秀品质,使得一代晋商在异乡的土地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遍地的分号,无不诉说着这个人群的智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一切都发生变化之后,山西晋商似乎一夜蒸发。他们的颓然落幕,是战争纷乱的影响,也是时代前进的必然。但是,他们留下的在山西的总票号,却还在向世人昭示着这里昔日的繁华,即便是见惯世面的人们,也会为这里的富贵大气所震撼。相必,若是山西晋商的风范尚存,山西晋商的经商之道尚存,我国商业文化,必然又是一番新天地。当然,当今的温、浙、广的商人已经遍布全国,支撑着经济的繁荣,但他们比起山西晋商,缺少了厚道,更缺少了长远的眼光。

余秋雨带我们到他的家乡余姚走了一番,那个不甚出名的地方,是他心疼永远的记忆,也是永远的痛。少小离家,却老不能回,即便回去,也未踏进家乡的土地,也没有迎接的亲朋好友了,回去也是一片寂然,除非顶着名人的称号,官员的接洽显得热闹些罢了。落叶归根的观念,怕是难以实现。越是难以实现,越成为心底里那柔软的痛,越是思恋。

让我感触深的,还有《十万进士》。余秋雨这个人的眼光,实在比一般人深邃,当代人们除了怒斥科举制度的残害人,却并不想它曾经为我们挑选人才时带来的好处,也不去探究在哪个环节致使这一妙策变质,成为众多书生枷锁。而余秋雨的分析,则是犀利深刻,却有委婉絮叨,这观点,怕是用在当今高考也适用吧。

我最爱的一篇是《遥远的绝响》。原因有二,其一,这主人公阮籍和嵇康,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美男子,大文豪,其中嵇康更是通宵音律,为人潇洒,不拘礼节,是如我般凡夫俗子所向往而又不能企及的。这些哀叹,也只能心里想想,合上书,天亮还要回到这规范的框架里生活。我注定不能做到那般潇洒,权且在这羡慕他们吧。

想不到的是,余秋雨在书的结尾,提到的却是小人。小人的确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历史的一部分,小人做不得,小人不得不防。这是大师给予的忠告。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1500字

今天,看了《山居笔记》和《山居笔记(新版)》,其实,除了里面的序,两本书大致是一样的!原版的序很长很长但用余秋雨的话来说:权当我给你们送一束花草,还带着点儿根茎上的泥土,而新版的序就是很简略了不过两本书看了候,都有许多感触:感于余先生对历史文化的独到见解;感于余先生对现代文化的责任感;更感于他的文章里所散发出的深情、大度的光彩。(还有感于《山居笔记》到底有多少是正版的,应该说,余秋雨的书)

一座繁华的城都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不仅会引起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浓厚兴趣,而且对普通老百姓也永远是一个巨大的悬念。

一千九百多年前的庞贝古城突然湮没;更古老、更辉煌的都城雅典消失的不明不白;柬蒲寨吴哥窟的殒落也是一个千年之谜时间过滤了一切,我们无法再找回答案。

黑龙江省宁安即清代著名的流放地宁古塔,一圈巨大的城墙墙根让人无法想象在遥远的古代在这里屹立过一座什么样的都城。现在的它只剩下一道泥土砌成的的基座,但曾经的它可是渤海国百城之首,亚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东北亚地区的重要贸易枢纽!如今的城里保存最完好的只是一口八宝琉璃井,它回忆着几千年来周围发生的一切,波光一闪,就像是一只看得太多而终于看倦了的冷眼。都城的西部和北部竟还密密地排列着五座跨江大桥桥墩的遗址。

如此繁华的城市、如此繁荣的一派景象,是什么使它消失地如此彻底?!

华夏大地在数千年间出现过多少星罗棋布的城市,能保持长久生命的又有几座。比之于山川湖泊、广漠荒原,城市是非常脆弱的。

中国,一个以农兴国的文明古国,农民显然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农民眼中,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而拥有的财富的人则是大抵不义之人,又因为统治者的长期欺压,农民起义军一次次攻陷城池,需要把自己直接生产的财富抢回来。城市本身的不健全,加上城里乡人的客居感和辽阔的农村对它的心理对抗,便显得更没有自信。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綺者,不是养蚕人!

城市汇聚了一切,经济、政治、军事、文明、物资,所有的一切。它是一种无形情绪的集中,一种文化的定形,它的高度文明与繁华激起了他人对它的占有欲。

历史,曾在这块荒凉的土地上做过一个城市的梦。梦很快就碎了,醒来一片荒凉。

随着时间的改变一切都在改变如今的华夏大地上呈现出另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数不尽的新城拔地而起,交通网络构建迅速,城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浮华的背后,却同样牵系着无数的情仇困苦。我热爱城市,当然也包含着对它的邪恶的承认。城市的邪恶是一种经过集中、加温、发酵,然后又进行了一番装扮的,它终究控制了全局、笼罩街市,街市间顽强地铺展着最寻常的生活。商场的黑暗、阶级斗争的激烈、街头的骗子、犯罪团伙的横行,我们看的太多太多。

有些时候真想离开城市,回到大自然。抛开这早已看倦的城市,会觉得似乎得到了全然解脱。热爱自然,却不能长久隐居山林。作为一个现代人,渴望生命散发出的蓬勃热量。

几步之外就是世俗人性的广阔绿洲。每天都这么走,走过邪恶,走向人性,走向人类的拥挤和大热闹。相信大家协起手来,洗去心灵的污点,用一颗颗纯洁的心,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让城市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1500字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1500字(一)

今天,看了《山居笔记》和《山居笔记(新版)》,其实,除了里面的序,两本书大致是一样的!原版的序很长很长……但用余秋雨的话来说:"权当我给你们送一束花草,还带着点儿根茎上的泥土……",而新版的序就是很简略了……不过两本书看了候,都有许多感触:感于余先生对历史文化的独到见解;感于余先生对现代文化的责任感;更感于他的文章里所散发出的深情、大度的光彩。(还有感于《山居笔记》到底有多少是正版的,应该说,余秋雨的书……)一座繁华的城都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不仅会引起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浓厚兴趣,而且对普通老百姓也永远是一个巨大的悬念。

一千九百多年前的庞贝古城突然湮没;更古老、更辉煌的都城—雅典消失的不明不白;柬蒲寨吴哥窟的殒落也是一个千年之谜……时间过滤了一切,我们无法再找回答案。

黑龙江省宁安即清代著名的流放地宁古塔,一圈巨大的城墙墙根让人无法想象在遥远的古代在这里屹立过一座什么样的都城。现在的它只剩下一道泥土砌成的的基座,但曾经的它可是渤海国百城之首,亚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东北亚地区的重要贸易枢纽!如今的城里保存最完好的只是一口"八宝琉璃井",它回忆着几千年来周围发生的一切,波光一闪,就像是一只看得太多而终于看倦了的冷眼。都城的西部和北部竟还密密地排列着五座跨江大桥桥墩的遗址。

如此繁华的城市、如此繁荣的一派景象,是什么使它消失地如此彻底?!

华夏大地在数千年间出现过多少星罗棋布的城市,能保持长久生命的又有几座。比之于山川湖泊、广漠荒原,城市是非常脆弱的。

中国,一个以农兴国的文明古国,农民显然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农民眼中,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而拥有的财富的人则是大抵不义之人,又因为统治者的长期欺压,农民起义军一次次攻陷城池,需要把自己直接生产的财富抢回来。城市本身的不健全,加上城里乡人的"客居"感和辽阔的农村对它的心理对抗,便显得更没有自信。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綺者,不是养蚕人!

城市汇聚了一切,经济、政治、军事、文明、物资,所有的一切。它是一种无形情绪的集中,一种文化的定形,它的高度文明与繁华激起了他人对它的占有欲。

历史,曾在这块荒凉的土地上做过一个城市的梦。梦很快就碎了,醒来一片荒凉。

随着时间的改变一切都在改变……如今的华夏大地上呈现出另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数不尽的新城拔地而起,交通网络构建迅速,城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浮华的背后,却同样牵系着无数的情仇困苦。我热爱城市,当然也包含着对它的邪恶的承认。城市的邪恶是一种经过集中、加温、发酵,然后又进行了一番装扮的,它终究控制了全局、笼罩街市,街市间顽强地铺展着最寻常的生活。商场的黑暗、阶级斗争的激烈、街头的骗子、犯罪团伙的横行,我们看的太多太多。

有些时候真想离开城市,回到大自然。抛开这早已看倦的城市,会觉得似乎得到了全然解脱。热爱自然,却不能长久隐居山林。作为一个现代人,渴望生命散发出的蓬勃热量。

几步之外就是世俗人性的广阔绿洲。每天都这么走,走过邪恶,走向人性,走向人类的拥挤和大热闹。相信大家协起手来,洗去心灵的污点,用一颗颗纯洁的心,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让城市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1500字(二)

以前爱读余秋雨的书,尤其是《文化苦旅》,读的时候觉得美得无可言说,至今这本书仍然是我最爱读的书目之一。余秋雨的文字,美妙,又让人感觉深邃,他常常把历史与文学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番厚重的文化之感。因此,读他的文章,除了是文学的享受之外,更是对史学的补充与思考。

暑假期间,闲来无事到书店逛,看到余秋雨的书《山居笔记》,很是喜欢这个名字,觉得颇符合我所向往的山居之风,随手翻了几页,便买回家中。那次共买了四本书,这本书当时只是翻看几页之后,觉得似乎有些艰涩,便搁置在案头,一晃就是几个月。

几个月后,买的书读完了,也没有找到新的阅读方向,就拿来这本书,细细品读起来。这一读不要紧,我又深深现在余秋雨的文字里,徜徉在文学与历史所交替兼容的世界里,随着他的文字,游走在各地,游走在各朝各代,游走在各个名人名士身边。

跟随余秋雨,我走进了清朝的历史,那破败王朝的背影,看到历代流放者那凄凉落寞的生活,感慨人生无常,谁又能抵挡的了那些事故变迁呢?苏东坡的突围,让我感慨哪个朝代对于大师的埋没,想到历代大师都经历的摧残,想到我们国人嫉妒品质的劣迹其实由来已久,其实根深蒂固,早已化为血液里一丝我们不远承认的遗传。

《愧抱山西》则描述了一代晋商的发家成名史,让我对山西有了一番新的认识,敬佩山西晋商的精名能干,敬佩他们的审时度势,敬佩他们的种种。正是这些优秀品质,使得一代晋商在异乡的土地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遍地的分号,无不诉说着这个人群的智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一切都发生变化之后,山西晋商似乎一夜蒸发。他们的颓然落幕,是战争纷乱的影响,也是时代前进的必然。但是,他们留下的在山西的总票号,却还在向世人昭示着这里昔日的繁华,即便是见惯世面的人们,也会为这里的富贵大气所震撼。相必,若是山西晋商的风范尚存,山西晋商的经商之道尚存,我国商业文化,必然又是一番新天地。当然,当今的温、浙、广的商人已经遍布全国,支撑着经济的繁荣,但他们比起山西晋商,缺少了厚道,更缺少了长远的眼光。

余秋雨带我们到他的家乡余姚走了一番,那个不甚出名的地方,是他心疼永远的记忆,也是永远的痛。"少小离家",却"老不能回",即便回去,也未踏进家乡的土地,也没有迎接的亲朋好友了,回去也是一片寂然,除非顶着名人的称号,官员的接洽显得热闹些罢了。落叶归根的观念,怕是难以实现。越是难以实现,越成为心底里那柔软的痛,越是思恋。

让我感触深的,还有《十万进士》。余秋雨这个人的眼光,实在比一般人深邃,当代人们除了怒斥科举制度的残害人,却并不想它曾经为我们挑选人才时带来的好处,也不去探究在哪个环节致使这一妙策变质,成为众多书生枷锁。而余秋雨的分析,则是犀利深刻,却有委婉絮叨,这观点,怕是用在当今高考也适用吧。

我最爱的一篇是《遥远的绝响》。原因有二,其一,这主人公阮籍和嵇康,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美男子,大文豪,其中嵇康更是通宵音律,为人潇洒,不拘礼节,是如我般凡夫俗子所向往而又不能企及的。这些哀叹,也只能心里想想,合上书,天亮还要回到这规范的框架里生活。我注定不能做到那般潇洒,权且在这羡慕他们吧。

想不到的是,余秋雨在书的结尾,提到的却是小人。小人的确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历史的一部分,小人做不得,小人不得不防。这是大师给予的忠告。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1500字(三)

以前爱读余秋雨的书,尤其是《文化苦旅》,读的时候觉得美得无可言说,至今这本书仍然是我最爱读的书目之一。余秋雨的文字,美妙,又让人感觉深邃,他常常把历史与文学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番厚重的文化之感。因此,读他的文章,除了是文学的享受之外,更是对史学的补充与思考。

暑假期间,闲来无事到书店逛,看到余秋雨的书《山居笔记》,很是喜欢这个名字,觉得颇符合我所向往的山居之风,随手翻了几页,便买回家中。那次共买了四本书,这本书当时只是翻看几页之后,觉得似乎有些艰涩,便搁置在案头,一晃就是几个月。

几个月后,买的书读完了,也没有找到新的阅读方向,就拿来这本书,细细品读起来。这一读不要紧,我又深深现在余秋雨的文字里,徜徉在文学与历史所交替兼容的世界里,随着他的文字,游走在各地,游走在各朝各代,游走在各个名人名士身边。

跟随余秋雨,我走进了清朝的历史,那破败王朝的背影,看到历代流放者那凄凉落寞的生活,感慨人生无常,谁又能抵挡的了那些事故变迁呢?苏东坡的突围,让我感慨哪个朝代对于大师的埋没,想到历代大师都经历的摧残,想到我们国人嫉妒品质的劣迹其实由来已久,其实根深蒂固,早已化为血液里一丝我们不远承认的遗传。

《愧抱山西》则描述了一代晋商的发家成名史,让我对山西有了一番新的认识,敬佩山西晋商的精名能干,敬佩他们的审时度势,敬佩他们的种种。正是这些优秀品质,使得一代晋商在异乡的土地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遍地的分号,无不诉说着这个人群的智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一切都发生变化之后,山西晋商似乎一夜蒸发。他们的颓然落幕,是战争纷乱的影响,也是时代前进的必然。但是,他们留下的在山西的总票号,却还在向世人昭示着这里昔日的繁华,即便是见惯世面的人们,也会为这里的富贵大气所震撼。相必,若是山西晋商的风范尚存,山西晋商的经商之道尚存,我国商业文化,必然又是一番新天地。当然,当今的温、浙、广的商人已经遍布全国,支撑着经济的繁荣,但他们比起山西晋商,缺少了厚道,更缺少了长远的眼光。

余秋雨带我们到他的家乡余姚走了一番,那个不甚出名的地方,是他心疼永远的记忆,也是永远的痛。"少小离家",却"老不能回",即便回去,也未踏进家乡的土地,也没有迎接的亲朋好友了,回去也是一片寂然,除非顶着名人的称号,官员的接洽显得热闹些罢了。落叶归根的观念,怕是难以实现。越是难以实现,越成为心底里那柔软的痛,越是思恋。

让我感触深的,还有《十万进士》。余秋雨这个人的眼光,实在比一般人深邃,当代人们除了怒斥科举制度的残害人,却并不想它曾经为我们挑选人才时带来的好处,也不去探究在哪个环节致使这一妙策变质,成为众多书生枷锁。而余秋雨的分析,则是犀利深刻,却有委婉絮叨,这观点,怕是用在当今高考也适用吧。

我最爱的一篇是《遥远的绝响》。原因有二,其一,这主人公阮籍和嵇康,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美男子,大文豪,其中嵇康更是通宵音律,为人潇洒,不拘礼节,是如我般凡夫俗子所向往而又不能企及的。这些哀叹,也只能心里想想,合上书,天亮还要回到这规范的框架里生活。我注定不能做到那般潇洒,权且在这羡慕他们吧。

想不到的是,余秋雨在书的结尾,提到的却是小人。小人的确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历史的一部分,小人做不得,小人不得不防。这是大师给予的忠告。

《目送》读书笔记1500字


此情可待成追忆

----读《目送》有感

渐远﹒不必追

龙应台说,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亲人只有一次缘分,无论爱与不爱,下辈子都不会再见。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而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而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世不断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要学会放手。

选择﹒不回头

龙应台说,选择,就像过了河的“卒”,或动或静,都不能回头。

人生如戏,却又有别于戏。冯小刚说,人生远比艺术来的深刻。我想,也许是源于生活的真实和不可重来。他没有预演的机会,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曲终人散,因为选择了便不能回头。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暴风雨,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渐老﹒ 别吝啬

龙应台说,“老”,其实就是一个败坏的过程,而生命败坏的过程,其实就是走向失去。

当父母日渐老去,不能自己穿上衣服,请你有耐性一点。还记得,还记得他们曾花费多长时间教你这些事吗?

哪一天,当父母一再重复唠叨,说着同样的事情,请不要打断他们,听他们说,在你小时候,也许他们必须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相同的故事,直到你静静地睡着。

有一天,你终会发现,即使父母有许多过错,却总想给你最好的;有一天,很久很久以后的一天,你的头发也会在阳光下闪烁银光。当那天到来时,我们会不会想念他们呢?所以请不要吝啬你的爱,像他们待你一样待他们可好?哪一天,当他们的腿不听使唤的时候,请扶一把,像当初他们扶着你踏出人生的第一步。

相信﹒不相信

龙应台说,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二十岁之前相信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

其实啊,相信与不相信又有什么呢?人生要学会边走边忘。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舍看起来是给人的,实际是给自己。人生路上,应试着边走边看,边走边忘。

最后,有些相信变成了不相信,有些不相信的倒也信起来。也许这些改变来自于挫折,毕竟,人生路上不尽是歌舞升平。

唯一不变的,是我相信,母爱亲情的伟大。已成长的你,想没想过,生养你的两个人真的走了,再也不会说话了,再也不会喊你的名字了,再也不会睁开眼睛了,再也不会和你一起吃饭了……

《目送》不仅写小一辈的故事,也写老一辈的故事。龙应台说,我掠开了雨湿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额地方,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一代又一代人,从最初的彼此依偎取暖到“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的愁怨与无奈要经历的太多太多。孩子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会在自己选择的那条路上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他一路披荆斩棘,独自抵抗风雨。而老一辈人能做的,只是站在路的起点,目送孩子的背影。因为那是他自己选择的路,无论多泥泞多坎坷,也没有人能够替他到达终点。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书笔记]《异类》读后感1500字(推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笔记推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