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古炉读后感 > 地图 > 古炉读后感,2024古炉读后感
古炉读后感相关栏目
古炉读后感热门栏目
古炉读后感推荐
古炉读后感

(共 4520 篇)

  • 1、 《古炉》读后感

    《古炉》读后感(一)

    看完《古炉》,心里一直很不平静,如同读贾平凹先生的其它作品一样,难以释怀。说老实话,读《古炉》之前,我对它就十分期待,十分看好,因为它的作者贾平凹先生的写作能力我一直是深信不疑的,从初中时代读他的《古堡》 《鸡窝洼人家》 《腊月正月》,到后来的《浮躁》 《废都》 《白夜》,到近年的《我是农民》 《病相报告》 《秦腔》 《高兴》,再到眼前的《古炉》,他这种苦行僧似的坚持创作,感动了多少人,温暖了多少人,他的作品三十多年来又整整影响了多少人,安妥了多少人的灵魂,陪伴了多少人读破了一个又一个孤寂的夜晚。他很勤奋,也很努力,更争气,他的作品一直没有令大多数人失望,而是越来越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肯定,在当今中国文学界甚至世界文坛,都有他的一席之地。我十分敬重他的作品,如同敬重他本人一样。在他众多的作品中,我尤其偏爱并推崇那些农村题材的作品。因为我与他一样都是农民的儿子,在农村生活了许多年,对农村生活熟悉,读着倍感亲切,容易感受到作品中散发出的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尽管我们两省相邻,但是毕竟一个在西北的陕西,一个在中原的河南,家乡生活大有不同,但是却有许多相通之处。我常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我的家乡农村生活的影子,感到它距我很近,几乎触手可及。有时候甚至感到他写的不仅是他的生活体验,也是我的农村生活。每有会意之时,我心里都会感到很欣慰,很兴奋,很受用。所以,对于他的作品和他,我都比较关注,他的作品我一般都会抽时间认真品读,在读的时候去寻回那一份久违的感动,那一份飘远的静谧,那一份远去的欣喜。

    《古炉》是他历经四年时间打造出的长篇巨制,也是他首次以小说的形式大胆直逼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国最大的运动文化大革命在基层农村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的全过程。古炉,是一个偏远闭塞但又山清水秀、民风比较淳朴的村子,村民世代以烧瓷为业。运动开始前,这里的人们虽然贫穷麻木,斗气使狠,夜、朱两姓族人有些矛盾,但是总体上来看,还是相安无事的。这里的人们那么安详地度日,与世无争,过着那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平凡但温馨的生活。可是运动一开始,一切都乱了!支书朱大柜被打成了走资派,朱姓人失势,夜霸槽一个过去一直被村里人视为游手好闲的年轻人造反夺权,成立了榔头队,实际上掌握了村里的大权。为了树威,也为了报复,他开始整人,特别是朱姓人,这引起了朱姓人的强烈不满,他们也成立了造反组织红

  • 2、 古炉读后感

    古炉读后感(一)

    古炉,是个山水清明的一个村落,这里虽然贫穷落后,但人们仍保有着传统的烧瓷技术和浓郁的民风古韵,仿佛几百年来从未被打扰过。但就在1965冬,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正悄然向她靠近。淳朴的人们,这时都各怀不同的心事,互相猜忌、对抗、大打出手,古炉也变成了满目疮痍、凄凉的人文精神废墟。中国英文china和瓷同义,与其说写的是古炉这个村子,实际上写的是中国。贾平凹先生只通过古炉就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的十年浩劫。

    贾平凹先生以他一贯轻松的风格,在这堪称中国史诗的着作中,仍少不了他的幽默风趣。在废都中就领略他的大胆、豪放,而在古炉中却将猥琐展现在真实的生活细节中。原谅我用猥琐这个词,因为我想不出更贴切的,很多他们生活中的玩笑就是有点黄。浑然一体的陕西风情使得文章别有一番滋味。在那里,称父亲为大,而小孩不为小,而是碎。经常在后面加个song字2020(骨和泉组成,第二音,精液的意思,电脑打不出来),是骂人的话。在古炉村里有一群人:狗尿苔,婆,善人,霸槽,杏开,天布,灶火,支书,满盆,牛铃,秃子金,半香,长宽,戴花,老顺,来回,面鱼儿,开石,锁子,跟后,瞎女,水皮,麻子黑,守灯,摆子,磨子,铁栓,金斗,迷糊古炉村住着的这些人大多姓朱和姓夜,还有些杂姓的人。姓夜的以霸槽为头成立的榔头队,姓朱的以天布和灶火为头继而成立的红大刀,在革命的时候相互为敌,相互斗争,结果都落个人头落地。

    古炉中的主人公狗尿苔是我最喜欢、也是我很心疼的人。狗尿苔原本是一种蘑菇,有着毒,吃不成,也只有指头蛋那么大,而且还是狗尿过的地方才生长。因为他个头小,而且是个四类分子,村里人作践他,所以这么叫。他有名字2020,叫平安。还有人作践他是半截子砖、捶布石。而狗尿苔却不恼:我就是半截子砖,半截子砖砌不了墙,扔到路上我可以绊你;我就是个捶布石,你是布,我可以捶你,要在捶布石上坐,冬天了冰了你,夏天了烙你,不冬不夏了就垫死你!狗尿苔和婆相依为命,可婆从不说他是怎么来的,就说是从河里捞出来的。据秃子金骂狗尿苔的话,他长得很说不过去:黑,眼珠子突突的,肚子大腿儿细,乍耳朵,矮矮的。黑是狗尿苔不会长,因为脖子以下的部分就很白。看着文章,我突然觉得他跟一个跨国度,跨时代的鸣人很像。也许是他们都没有父母疼,也许是因为他们被村里人看不起,也许是因为他们身上有某些共同的品质。纵使他们差别还是很大,依然让我联想在一起,都是

  • 3、 《第一炉香》读后感

    《第一炉香》读后感

    午后,一个人静静的坐在书桌前,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实在是人生一大惬意之事。

    等我将书的最后一页缓缓合上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成名作,曾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现在依然影响着无数的人。读完后,让人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这或许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第一炉香》讲的是上海女学生葛薇龙为求学香港,不得不求助于姑母。却被其姑母 梁太太(富豪遗孀)所利用,来作为吸引男人的诱饵,满足其虚荣,荒糜的生活。在求学的过程里,生活在梁家的葛薇龙终不免也陷入其中,变得热衷于这种享乐主义的声色犬马的生活中,与花花公子乔琪乔开始了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恋爱与婚姻。

    读完这本书,我其实为葛薇龙感到悲哀。她生错了时代,本是一个积极进取单纯的,有个性,有目标,向往美好生活的女大学生,却因为在姑妈家不停地受社会物质金钱诱惑的熏陶,慢慢沉沦于其中了。当她第一次踏入姑妈家时,就被那豪华的景象震惊了;当她打开房间衣橱,看见满目琳琅的衣服时便迫不及待的比试比试……这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大学生来说,面对这些完全就无招架之力,所以她陶醉于其中了。当她在姑妈家居住了三个月后,慢慢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本来她还能克制自己,但是在姑妈有意无意的提醒中,顽强的虚荣心和物质欲,无形中战胜了她脆薄而孱弱的抵抗力,她最初的追求被面前的诱惑击个粉碎。逐渐沉迷于靡丽生活的薇龙,如果说还来得及挽回,那么暴雨夜里司徒协确套在她手上的那副玉镯子,则是彻彻底底地把她囚囿于奢华的堕落中。与此同时,不幸地,她又忍不住爱上了一个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乔琪,还一心想着"要离开这儿,只能找一个阔人,嫁了她。"她嫁给乔琪,也许并不是因为爱,而是为了钱,想逃离姑妈,可终有一天薇龙会变得憔悴以致无法再交际于这肮脏又满是金钱的圈子里。可此刻薇龙已顾不得自己的未来的,不能像,也不敢想,想起了就满是无边的恐惧。最后沦为那个社会的奴隶。

    本书另外一个女主角梁太太,其实我很厌恶她,同时又很同情她,年轻时为了钱嫁给了个年过半百的富豪,以为丈夫会很快离世,却事与愿违,待丈夫逝世时,她的美貌也已不在,却想轰轰烈烈地谈场恋爱。因为内心的空虚,她游走于各种社交场合,并不惜拿薇龙做诱饵,还想从中赚一笔,这样的人是可恨却又是可悲的。

    薇龙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善良单纯的她怎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在金钱面前低头?她不仅反映了个

  • 4、 第一炉香读后感

    第一炉香读后感(一)

    张爱玲的小说总是给人一种刺骨的讽刺,像是局外者一般看透了人情变换,将手中的人物投入现实中久久不能自拔。《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薇龙就是一个便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女子,在张爱玲的手中翻覆。正因为张爱玲的生长的家庭环境才造成了她的独特性格,才造就了她非同一般的写作风格。

    文中的薇龙起初是一个单纯的大学生,跟随家人在香港读书,有着自己的目标,有着自己的尊严。为了能够在香港继续能够读书,于是她放下自己的姿态请求姑母来援助自己。来到姑母家的时候着实是薇龙震撼了一下,四周绕着矮矮的白石字2020阑干,阑干外就是一片荒山。这园子仿佛是乱山中凭空擎出的一只金漆托盘。相信这时候的薇龙在心中也羡慕了一把。姑母是一个富翁的遗孀,交际手段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薇龙的投靠并不是出于亲戚之间的慈悲,而是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将其作为吸引男人的诱饵,满足其虚荣、荒糜的生活。自己人老珠黄之后,总要找一个接班人。梁太太是自私的,也是世故的,正是这世间的无奈将薇龙一步步推进深渊。

    单纯而爱美的大学生自然经受不住那样的诱惑,她到底不脱孩子气,忍不住锁上房门,偷偷的一件一件试穿着。但是此时的她还是没有陷入荒糜的困境,一个女学生哪里用得了这么多?这跟长三堂子里买进一个人,有什么分别?然而过了一会儿,薇龙不由想起壁橱里那条紫色电光绸的长裙子,便细声对楼下的一切说到看看也好!也许这时的薇龙注定要融入原本憎恶的荒糜生活。

    顺着梁太太的安排,薇龙周璇在各个交际场合,逐渐在交际界小有名气。薇龙知道在这些场合是很难找到正经的可托付终生的人,当她对爱情有点点憧憬的时候,梁太太却将那人收罗了去。只怕在这样的环境中经受的诱惑远远不止这些,直到乔琪的出现使薇龙陷入了自己的幻想,即使直到这场恋爱是以悲剧收场的。可是恋爱中的女人都是愚蠢的,即使知道自己是单方面的付出,也会幸福不已地陷在自己编织的美梦中。薇龙终是嫁给了花花公子乔琪,从此以后,薇龙这个人就等于卖给了梁太太和乔琪,整天忙着,不是替乔琪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她没有天长地久的计划,只有在这眼前的琐碎的小东西里,她的畏缩不安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休息。在最后,乔琪和薇龙在湾仔去看热闹的时候,看着正在打价的乔琪,薇龙才想起未来是无边的荒凉与恐怖。

    薇龙是彻底的将自己封在了对乔琪的爱情中,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你明知道一句小小的谎言可以使我多

  • 5、 古船读后感

    前一段时间看了一本小说:《古船》,写了从土改到改革开放40余年的历史,讲述了隋、赵、李三个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

    老隋家在解放前是当地首富,拥有芦清河两岸众多的粉丝工厂和遍布各大城市的粉丝商铺,芦清河的码头曾经桅杆林立,白龙粉丝行销海内外,河边的矗立的一座座老磨坊见证了老隋家曾经的兴旺,直至土改,隋迎之为“还债”将粉丝厂交给人民,老隋家自此没落。老隋家代表的是洼狸镇曾经的辉煌,这家人内敛,深沉,隐忍,代表着过去的洼狸镇。

    故事地点发生在一个叫洼狸镇的地方,人们意外发现了一艘古船,推测应该是三国时期的战船,被送到了省博物馆,在海上漂泊了半辈子的隋家老二隋不召再次远行,想为自己家乡争回古船。

    本书的主角是隋不召、隋抱朴、隋见素,隋抱朴作为大儿子,老实本分,经常研究《共产党宣言》,而二儿子隋见素性格很像他的二叔隋不召,大胆敢闯,喜欢四处漂泊,他在洼狸镇与胖姑娘大喜相爱,但是到了城里,又看上了一个时髦女郎,于是故事的发展就有点像路遥的《人生》了见素带着新女友回了家乡,大喜悲痛欲绝,自杀未遂。然而见素最终还是失败了,在城里的投资破产了,只好回到家乡。

    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创业小说,对粉丝厂的经营场景的描写贯穿全篇,粉丝作为洼狸镇的特色产业,大家都想得到工厂,见素夜里算账,大量的账目罗列体现了镇上的赵多多和隋家的明争暗斗。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稀奇古怪的洋玩意进了中国的农村,使人眼目一新,洼狸镇的人对待新事物就像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人一样,村里进了第一台打耳洞机,第一条牛仔裤,还有小电影,人们都纷纷前来看稀奇。这本书把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心理转变写得淋漓尽致。(张炜)

  • 6、 张爱玲《第一炉香》读后感
    张爱玲《第一炉香》读后感 第一次读张爱玲的作品,是《第一炉香》,我被这个战前香港的故事迷住了,我不住地想象,如果葛薇龙当初能勇敢地离开香港,结局又会是怎样。可一切已尘埃落定,葛薇龙的结局早已写好,泪水已经启程。我自我安慰道,“幸好这只是一个故事……” 葛薇龙的故事是个悲剧,尽管作者没有具体叙述她后来的境况,但一句“葛薇龙的一炉香,也就快烧完了”已暗示得很清楚了,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对她,我是既同情又不解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葛薇龙原是一个极普通的上海女孩,为了能在香港继续她的学业,迫不得已向她的姑妈—一个富商的遗孀,也是一个交际花—求助。原本她只是单纯地为了学业而在姑妈家住下了,还想着能“出淤泥而不染”,可是,她姑妈—梁太太岂会做赔本的生意,让她出席各种场合,训练她如何在男人之间周旋。三个月后,葛薇龙就完全沉溺在这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众人追捧的生活。在发现自己已沉迷于此,无法自拔时,葛薇龙想到的是结婚嫁人,找个如意郎君,嫁入豪门,以此逃离梁太太的手掌心。她错误地将希望,幸福寄托在一个情场浪子身上,盲目地坠入爱河,泥足深陷,甚至同流合污,“忙着帮乔琪弄钱,替梁太太弄人”。她太单纯了,也太脆弱了。 追本溯源,葛薇龙的悲剧,源于她的思想太过狭隘,嫁人不是女人唯一的出路。她深知“即使念了书,到社会上去做事,不见得她这样的美而没有特殊技能的孩子能有适当的出路”,所以她就觉得“自然还是结婚的好”。我认为,虽然念书不一定能让你找到好工作,但不念好书,就能找到好工作,好出路吗?念书能让你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能开阔你的眼界,能让你结识到许多良师益友,从能人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而没有学习只能干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活,混个日子罢了,一生也就这样浑浑噩噩过去了。“没有特殊技能”?那就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边学习边工作,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啊,“天道酬勤”,机会总是会有的。有几个成功人士是有“特殊技能”的,不都是与困难问题死磕才成功的吗?“女人”?女人也要靠自己,要奋斗啊,只有让自己更优秀才会找到更优秀的另一半,才会成为男人的伴侣,而不是附属品。女人要学会独立,才能捉住幸福的尾巴,毕竟容貌总会老去,而智慧,始终熠熠生。如果葛薇龙能沉下心来,多多思量,放远些眼光,看得远一点,继续深造学业,未必寻不到一条出路。可她太懦弱了,妄自菲薄,将自己
  • 7、 张爱玲第一炉香读后感

    张爱玲的作品我总共看过三篇——《金锁记》、《倾城之恋》和《第一炉香》,看完之后都不由得为那个时代的女人唏嘘。张爱玲本身应该不属于有着“批判现实”思想的作家。总之我觉得张爱玲应该并不像那个时代的其他作家一样,是一个有着很深厚的家国情怀、民族责任感,有着以文字为武器去讽刺社会、唤醒人民改变社会和民族命运的使命感的作家。她的作品其实就在写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言情偏重,其他次之。

    单从这三篇还是读出了那个时代女人的艰难,和难以自主掌控命运的无力感。一如本书里面的女主葛薇龙,本来看前面以为女主是个有主见有想法的-她至少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前途问题,哪怕是需要放下自尊心,也通过自己的聪慧成功达成了自己想要的结果。然而后来呢?后来还是逃不出当一只金丝雀的命运,当一个“高级妓女”的命运,哪怕这一切选择都是以爱之名。

    其实爱情占了一小部分,更主要的是她没有勇气逃离这一片“灯红酒绿”的奢靡红尘,也没有勇气去承担失去所爱这一痛苦罢了。她的确爱乔琪,但是她更爱这个“衣橱”,爱这里的光鲜亮丽,爱这里的繁华浮世。说到底还是懦弱,还是不够勇敢。这是个人的悲剧,其实更是时代的悲剧。

    那个年代的女人说到底还是选择太少,除了婚姻仿佛没有别的出路。能遇到好的婚姻,是你的幸运;要是遇不到,基本上这辈子就这样了。女人的命运和幸福,似乎就只能寄希望于她遇到的男人身上。她们其实没有太多选择。遇上了渣男,要么认命,要么逃命。但如果真要逃的话,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对于薇龙来说,如果香港只是选择之一,而世界其他地方还会有很多选择和希望的话,也许她也就不会“心甘情愿”把自己困在此处,困在一个看不到未来,或者说只能看到一个悲惨未来的地方。如果有其他选择,薇龙的心态也许会是“老娘挥一挥衣袖,弃了这里到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相信那里有真正属于我的精彩和幸福”,然后一走了之彻底脱离苦海。

    如果当时的大环境是这个样子,那么这个故事的结局会不会不同?这一炉香,其实就是女人最辉煌的那段岁月。燃尽了,你那短暂的、虚无缥缈的光辉与幸福就结束了。有被点燃的那一刻,也总有燃烬的那一刻,而燃尽的那一刻就是你被黑暗吞噬的那一刻。

  • 8、 《古炮》读后感

    《古炮》读后感

    在读了《古炮》这本感人肺腑的书,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腔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恨,一股对为国尽忠的英勇将士的敬意,在我心底油然而生。书中介绍的越秀山镇海楼前的古炮,象征着揭开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这些古炮,是民族英雄林则徐抗击英军用过的。就是凭这不显眼的近乎原始的武器,虎门将士却把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英军打得落花流水。在这里,发生了“虎门硝烟”这一伟大的壮举,罪恶的鸦片随着滚滚的浓烟化为灰烬,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侵略者的威风。然而,腐败透顶的清政府却屈服于侵略者的压力,革除林则徐的职务,以致无数将士被杀,炮台被占,古炮被毁。读到这,我不禁气愤得紧握双拳,牙齿咬得咯咯响…… 威严的古炮是历史的见证,它记载着赤县神州含恨受辱的辛酸往事。是啊,饱受外敌铁蹄践踏的中国人民怎能忘记记录着耻辱的《中国南京条约》,怎能忘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惨遭洗劫,怎能忘记租界里洋人作威作福,怎能忘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书中写道:“……铁铸的古炮,似仍怀着满腔的怒火,冷眼向洋警惕着外敌。”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洗恻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种种耻辱,人民做了主人“四大发明”的故乡在腾飞,在崛起,象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原子弹爆炸,人造卫星上天,“长征”火箭腾空……。如今,中华儿女那矫健的步伐又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但是,外国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我们必须百倍警惕。 读《古炮》,追惜抚今,我心潮澎湃。我们要树雄心,立壮志,记住昨天,把握今天,建设好祖国的明天。《古炮》书中记载的历史将成为我进步的动力,《古炮》这本书将伴我成长。

  • 9、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一)

    这个短篇读过三遍了吧,最开始接触张爱玲是在大学的时候,选了一个选修课,老师讲起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懵懵懂懂的我其实并不能真正的感受到这句话形容的有多么生动,但是却依然因为这一句话喜欢了张爱玲。《第一炉香》是我读的张爱玲的第一篇作品,然后爱上了这个故事。 每一次读完心里总有许多情绪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抒发。看起来似乎是梁太太和乔琪乔改变了葛薇龙 的人生,使薇龙的一生注定以悲剧收场,但我想其实是那个时代 造就了他们不幸的人生。梁太太的生活看起来光鲜亮丽、左右逢源,但我觉得她比薇龙更不幸。其实她不过就是一个手段高明、不肯服老的浪荡的老鸨。她不曾得到过任何人的爱,甚至不曾付出过爱,只是在追求物质的逢场作戏中寻求短暂的快乐,用以填补她无限空虚的生活。而乔琪乔呢,生在一个富裕人家不受宠的姨太太的肚子里,从出生就没感受过别的普通孩子都有的父爱。或许他的种种胡闹、不学无术只是一种变相的抗议,对他不幸的人生的一种申诉。我想乔琪是爱薇龙的,毕竟她那么 与众不同,她飞蛾扑火一般的把自己最纯粹的爱都给了他。可他无能为力,他没有爱她的能力与资格,他的生活已只能是奢靡且腐朽的了,就像那爬满虱子的华美的袍,华贵却破败。我在想或许乔琪也曾感叹,为何他遇到的第一个女孩不是薇龙,在他尚且有爱人的能力的时候。可若是那样,他也未必会把薇龙迷得这样神魂颠倒了吧。 有些人注定只能在你历尽沧桑之后遇到,而有些爱注定只能以悲剧收场。 葛薇龙,她曾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年少且美丽的女孩,有着对爱情美好的憧憬。思想单纯的她以为自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只因对这豪华大都市的不舍和那数十套华丽衣服的诱惑,就闭着眼睛跳进了一片沼泽。她对乔琪的爱,应该说是一个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傻姑娘掉进了一个情场老手的陷阱里,还自己哄着自己跟想象中的那个深爱自己的完美情人谈了一场甜蜜的恋爱。当现实残忍的将她唤醒,她痛苦,她撕心裂肺,只因她的完美情人跟她不告而别了。她想要逃离,可最终却还是留在了那沼泽里。我想并不完全是因为她的爱情,也因为那她已经上了瘾的奢华的生活。于是她开始了一场新的梦,梦里她嫁给了那个她深爱的男人,或许梦里那男人依旧爱她,只是她要耗尽她的青春与美貌来供养她的梦,甜蜜且痛苦的等待梦碎那一天的到来。 爱情是一门学问吧,不是每一个聪明的人都能懂得如何驾驭爱情。前两天看了张小娴写在小王子的序里面

  • 10、 读《古炮》读后感

    读了《古炮》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腔对外国侵略者的痛恨,一股对为国尽忠的英勇将士的敬意,在我心底油然而生。

    威严的古炮是历史的见证,它记载着(赤县神州)含恨受辱的辛酸往事。是啊,饱含外地铁蹄践踏的中国人民怎能忘记记录着耻辱的《中华南京条约》,怎能忘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惨遭洗劫,怎能忘记租界里洋人作威作福,怎能忘记上海滩华人和犬不得入内的牌子,怎能忘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文中写道:鉄踌的古炮,似仍怀着满腔的怒火,冷眼向洋警惕着外敌。是的,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洗刷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种种耻辱,人民做了主人。四大发明的故乡在腾飞,在崛起,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原子弹爆炸,人造卫星上天,长征火箭腾空如今,中华儿女那矫健的步伐又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但国内外敌对势亡我之心不死,我们必须百倍警惕。

    读《古炮》,追昔抚今,我心潮澎湃。我们要树雄心,立壮志,记住昨天,把握今天,建设好祖国的明天。

  • 2021-09-29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10-23

  • 2022-04-05

  • 2022-08-30

  • 2023-06-19

  • 2019-09-25

  • 2019-09-26

  • 2022-02-08

  • 2019-10-28

  • 2023-06-18

  • 2019-09-20

  • 2023-06-17

  • 2019-10-29

  • 2021-04-01

  • 2021-06-23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10-11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1-04-04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03

  • 2019-10-24

  • 2022-11-10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10-20

  • 2019-10-29

古炉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古炉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古炉读后感、2024古炉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