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倾城之恋读后感 > 地图 > 倾城之恋读后感

倾城之恋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11-10 来源:互联网

热搜读后感:倾城之恋第一炉香读后感简短8篇。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作者写的作品中,我沉浸其中非常吸引人的情节中,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以下是小编吐血整理的“热搜读后感:倾城之恋第一炉香读后感简短8篇”,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倾城之恋第一炉香读后感 篇1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身来,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

《倾城之恋》

这是在这篇文章甚至说在张爱玲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仿佛有无尽的宿命在里面,是不是只有在这样的一种无奈的情况下,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才有她们的安身立命的地方呢?这种相依相偎是不是又是真正的爱情呢?也许爱情在他们之间,更像一场游戏,两个人的交易。

流苏是一个坚强的女子,在压抑,畸形的生活环境里,选择了出逃。她大胆地顶着众人的唾弃与前夫离婚,这是她的勇气。可同时,她始终是一个在经济上柔弱、无助的女子,逃离的方式只能是依靠男人来寻找自己的栖息之地,于是她必须妥协。现实与性格间的矛盾,让她不得不学会算计。不幸的命运让她学会保护自己,却又让她这份简单、真挚的情感徘徊在疑虑、猜忌、金钱、责任、虚荣之上了。但这又怎能怪她呢?她承认柳原是可爱的,给了她美妙的刺激,但是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说到柳原,他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青年时期同样有着一段不愉快回忆的他性格怪癖,无意于家庭。对于爱情他根本无法驾驭,无法给予对方承诺和信心。也许或者说一定,他曾经只是把流苏看作是那很多个里面的一个,新鲜过后,各拍两散,责任不需要,爱情只是调剂,而流苏也自然知道这一点,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流苏的心中,自然是知道柳原的,她也明白只有这场关于这个城市的劫难才成全了她们。战争带来的是残缺,可为流苏和柳原带来的却是一场圆满。偶然的倾城,让他们抛却了所有,让他们从捉迷藏式的精明走到冲破一切的结合流苏得了名份,柳原也甘愿担起了责任。战争让人变得真实。死亡下,忽然感觉瞬间的变化即是烟消云散、阴阳相隔,容不得你有半点犹疑,因为生死只在顷刻,金钱、权利、美色等等都不重要了,能抓住的只有现在,只有身边尚存气息的他(她)。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的选择。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还是清醒的,现在你可该相信了:死生契阔,我们自己哪做得了主?一个善于低头的女人,也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让他在劳累和放纵之余有一个去处。男人的归宿最终只是一个女人。

喜欢小说中的一段话:流苏到了这个地步,反而懊悔她有柳原在身旁,一个人仿佛有了两个身体,也就蒙了双重危险。一颗子弹打不中她,还许打中他。他若是死了,若是残废了,她的处境更是不堪设想。她若是受了伤,为了怕拖累他,也只有横了心求死。就是死了,也没有孤身一个人死得干净爽利。她料着柳原也是这般想。别的她不知道,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两个人之间那一丝丝的温情,在一瞬间,让时间成为永恒。这一刻交织的情感该是幸福存在的道理吧。如果这可以叫做爱情,那么就算是吧。可我更觉得这是一种悲凉。假如没有战争,两人将依然活在自己背负的壳中慢慢前行,谁也不会为对方付出真心。他们会按自定的生活轨迹走下去,看似丰盛,却是苍白悲哀。

初读时,总觉得悲剧是女人的。现在方觉得,悲剧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一个大变故改变了一切,但如果是为了成就这样一段恋情,代价未免太大了,而且这样的偶然性几近为零。

这样的爱情,或许只能童话中存在。

一个有着圆满结局但透着悲凉的成人童话,体味生存于人世的艰辛和命运的荒谬无常。

倾城之恋第一炉香读后感 篇2

张爱玲的小说总是给人一种刺骨的讽刺,像是局外者一般看透了人情变换,将手中的人物投入现实中久久不能自拔。《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薇龙就是一个便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女子,在张爱玲的手中翻覆。正因为张爱玲的生长的家庭环境才造成了她的独特性格,才造就了她非同一般的写作风格。

文中的薇龙起初是一个单纯的大学生,跟随家人在香港读书,有着自己的目标,有着自己的尊严。为了能够在香港继续能够读书,于是她放下自己的姿态请求姑母来援助自己。来到姑母家的时候着实是薇龙震撼了一下,四周绕着矮矮的白石字阑干,阑干外就是一片荒山。这园子仿佛是乱山中凭空擎出的一只金漆托盘。相信这时候的薇龙在心中也羡慕了一把。姑母是一个富翁的遗孀,交际手段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薇龙的投靠并不是出于亲戚之间的慈悲,而是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将其作为吸引男人的诱饵,满足其虚荣、荒糜的生活。自己人老珠黄之后,总要找一个接班人。梁太太是自私的,也是世故的,正是这世间的无奈将薇龙一步步推进深渊。

单纯而爱美的大学生自然经受不住那样的诱惑,她到底不脱孩子气,忍不住锁上房门,偷偷的一件一件试穿着。但是此时的她还是没有陷入荒糜的困境,一个女学生哪里用得了这么多?这跟长三堂子里买进一个人,有什么分别?然而过了一会儿,薇龙不由想起壁橱里那条紫色电光绸的长裙子,便细声对楼下的一切说到看看也好!也许这时的薇龙注定要融入原本憎恶的荒糜生活。

顺着梁太太的安排,薇龙周璇在各个交际场合,逐渐在交际界小有名气。薇龙知道在这些场合是很难找到正经的可托付终生的人,当她对爱情有点点憧憬的时候,梁太太却将那人收罗了去。只怕在这样的环境中经受的诱惑远远不止这些,直到乔琪的出现使薇龙陷入了自己的幻想,即使直到这场恋爱是以悲剧收场的。可是恋爱中的女人都是愚蠢的,即使知道自己是单方面的付出,也会幸福不已地陷在自己编织的美梦中。薇龙终是嫁给了花花公子乔琪,从此以后,薇龙这个人就等于卖给了梁太太和乔琪,整天忙着,不是替乔琪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她没有天长地久的计划,只有在这眼前的琐碎的小东西里,她的畏缩不安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休息。在最后,乔琪和薇龙在湾仔去看热闹的时候,看着正在打价的乔琪,薇龙才想起未来是无边的荒凉与恐怖。

薇龙是彻底的将自己封在了对乔琪的爱情中,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你明知道一句小小的谎言可以使我多么快乐。卑微到尘埃里的爱情也不一定会开出花朵。张爱玲写到此处戛然而止,但是人们都能猜想到,薇龙的结局是怎样的,年老色衰之后,失去了利用的价值,被无情的抛弃。现实中的我们身边也不乏缺少这样的女性,因为爱情失去了自己,失去了自己对于未来的追求,甚至于有的人以生命为代价来浇灌自己珍惜的爱情。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薇龙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原型,为了眼前的浮华失去了最初的自我,迷失在繁华中,成为了无根的浮萍,随风漂流,没有了人生的目标。灯红酒绿的生活是奢靡的,是许多人向往的,但是同时也是有许多梦想的尸体堆积起来的。铿亢的音乐掩盖了最纯粹的人性的呼唤,对金钱的痴迷胜过了对梦想的追求,现实中的残酷是在于谁都不能预料未来。现在的清明并不能够指引到未来的明智。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目标,才能增强自己对于外来诱惑的抵制。

爱情,一度是多么神圣的词汇,但是人们却将其不平等化。爱情中人人平等,就像是双方投入了相同的心血浇灌而成。双方的平等对待是幸福爱情的前提,那种卑微到尘埃中的爱情注定是要有一方受伤。将自己放到广阔天地中,端正心态,收获最纯粹的爱情。

倾城之恋第一炉香读后感 篇3

这两天花了点时间看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以前没留意中国的文学,一直比较多的关注外国的文学。

《倾城之恋》里面描述了流苏和范柳原的一段爱情故事,一直影响最深刻的爱情故事是《傲慢与偏见》。

中国式的爱情是否和外国不同呢?毕竟中国的一些观念和以前,特别是外国的以前不同。

我受到很大的冲击,虽然故事不长,但话里往往有话。

1、爱情观

古典爱情,重视结果;现代爱情,重视过程

两者有正反面。古代爱情是一种执着的追求,追求平淡;现代爱情没有父母过多的干涉。古典爱情,需要门当户对为前提;现代爱情来匆匆去匆匆,留不住人们长久凝视的眼光。

即使爱情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但不要认为我们就必须按照规则办。为了区别,两种观念放大了其中的的区别。(中西方也有区别)

《倾城之恋》放大了其中的一些影响。面包与爱情?面包往往在现代生活中不需要过分重视,反而现代生活中的人却过分重视面包。

《倾城之恋》在故事的前半部分强调的是爱情,后半部分强调面包。辩证的分析两者的关系。

我们在过程中的时候全心体验过程,以最终结果为目的,那大概是古典爱情和现代爱情的圆融结合。

精神爱恋,注重的是结果;现实爱恋,偏重的是过程。

如果现代爱情是感情快餐,吃完就走,这样的感情是不负责任的。虽然人生是个试错排错的过程,但是一旦认定了一种关系,就拥有这个关系带来的愉悦。生活不仅是由正面组成,认识它的反面是应该的。

2、感情与现实

不难发现,在范柳原在三次打电话给流苏后,流苏已经爱上了范柳原。流苏也知道范柳原的爱是精神爱恋,需要的是肯定的是范柳原是一个有承担的人。(似乎范柳原有风流史)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一些手段递进的。比如说话技巧,心理琢磨。感情是否需要这些额外的因素来组建?虽然我认为不需要,并且觉得这是虚华。而似乎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手段成了必须品。

最后,他们认定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在战火之后。他们在战火之后把对方看做是唯一。我很疑惑,如果没有战火的发生,那么这段感情是否有变淡的可能性。如果变淡的,他们的轨迹就发会有很大的不同。

用事情来证明一段感情,是一个说服自己的借口么?流苏是的——我这么认为。要知道一个人的有没有肩负,是否一定需要一些手段,或者说一些事情?也许在我的意识里,太多童话或者片面。我认为最直白的沟通,是最好的方法。

感情,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感情的存在不需要证明,因为感情不是一门充满理性的学科。

3、感受

我读完了《倾城之恋》。“传奇里的爱情大抵如此”是否总结了整文?人们之间的感情加入了非常多的其它成分,最终也不过回归到最简单的感情。

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倾国倾城的情况,感情依然存在。

还是那句话:绚丽归于平淡。

倾城之恋第一炉香读后感 篇4

《倾城之恋》是个很美好的故事。

白流苏:历经沧桑的成年女子,眉目清秀姿色尚存,结束了一段不如意的感情,经受着世俗的冷眼,哪怕是家人,亦有轻视,认为她不再有翻身的可能性,极尽冷嘲热讽。她亦无谋生的资本,只好忍耐着生存,心里有着卑微亦有自尊,其实她自己也不知道明天在哪里,只因不愿意将就那个不爱自己的人,面对看不到尽头的生活,没有逆来顺受,选择了一条较勇敢的路。

范柳原:放荡公子哥一样的存在,但在文章中并不是从正面描写,而只是太太小姐们如此传言而已。太太们想把女儿许配过去,小姐们想搭上这位钻石王老五,如此趋之若鹜,所以凭添了他的自傲。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太太小姐们未达到自己的目的,未免气结,说话有口不择言的可能性。

流苏成天郁郁寡欢,陪妹妹去相亲,本意作陪衬,这一陪衬就衬出了一部倾城之恋。

范柳原看上了她,一次舞蹈,念念不忘,请徐太出面,将流苏诳到香港。

一位是感情失败,有几分清醒,更多的是无奈与无力,封建落败家庭的小姐,“近三十的女人,往往有着反常的娇嫩”。一位是留洋归来,几分精明,几分放荡的青年。

这样的两个人相遇,步步为营小心翼翼,互相试探互相远离。明明已经起了意,眉目流转之间皆是情,却还是忍耐着不表露声色,互相贬损奚落。他对她时而一本正经一往情深,时而又游荡不羁。谁都无法跨出一步,像少年人样敞开心扉去爱,所以互相气恼互相折磨。

流苏想要一份生活的保障,离开大家庭窒息的环境,她开头根本也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找个可靠的男人生活,这样的思想也是人之常情。因为她知道自己,既没钱又没有养活自身的本领,虽颇有几分姿色,但再美的容颜亦如昙花一现,很容易就过气,所以她对自己不敢抱希望。而范柳原有着几分精明,几分玩世不恭,不想用婚姻束缚了自己,但他对流苏也有着那么一点深情,在香港刚见面,就敢于对流苏说,我在这儿等你呢。是不是有点轻浮了,但又未尝不是真情实意。

幸运的是,因为一座城池的倾覆,成全了他们的爱情。在生死天灾面前,所有的算计,计较暂且放入一边,只想好好爱,尽量爱,城池的倾覆,断了多少故事的尾巴。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人,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范柳原表面上放荡不羁,放浪形骇,没个正经,比方他说“我不能想像你穿着旗袍在森林里跑,不过我也不能想象你不穿着旗袍”,是不是油嘴滑舌很流氓?但同时,他也有着西式绅士般的优雅,风情。内心善良脆弱,纤弱敏感,当他对流苏说,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时,是那样的固执哀恳,无助孤单。

而他对着一堵墙,却想起地老天荒的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只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 ,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他对流苏是喜欢的,他对她讲,“你知道么?你的特长是低头”。而徐志摩在《致沙扬娜拉》中有写道:“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诗句极其传神的道尽了女性的柔媚与羞涩。或许在范柳原眼里,流苏的低头,亦是风情万种,娇柔妩媚。

他半夜打电话给流苏,“从你的房间看出去的月亮是怎样的呢?”读到这儿,我不由得又想到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爱情名句:今晚的月色真美!其实后面接句是:我想和你谈恋爱。只是当事人含蓄内敛,羞于直白表达,只能说前半句。当时的柳原,也是这样的心情吧。

而他对着流苏念着“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时,却很是悲凉,大概人真的喜欢上一件事物时,会产生不真实的,患得患失的感觉吧。

哪怕有这许多的喜欢,甚至是有一点爱了,他亦没有正式想要订婚成亲,只准备去英国。虽然他给流苏安顿好了住所,吃喝不愁,可是对于流苏来说,名分真的是很重要,流苏无奈得甚至已接受自己这尴尬的不明不白的身份。然后,天下乱了,河山颓了,冰河铁马,流弹枪雨就落了下来,在生死面前,他卸下了所有的防备与放荡,留下来与流苏组成了一个家。是为倾城之恋。

张爱玲祖奶奶真是毒辣啊,每篇文章中都有流转至今的名言,在这篇中,例如:

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这里,青春是不稀罕的。

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一般的男人,喜欢把好女人教坏了,又喜欢感化坏的女人,使她变为好女人。

你们男人就是这样,当面何尝不奉承着她,背后就说得她一个钱不值。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一个不吃醋的女人,多少有点病态。

根本你认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

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一点贱。

一个女人上了男人的当,就该死,女人给当给男人上,那更不好,如果一个女人想给当给男人上而失败了,反而上了人家的当,那是双料的淫恶,杀了她也还污了刀。

总之,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的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

近三十的女人往往有着反常的娇嫩,一转眼就憔悴了。

倾城之恋第一炉香读后感 篇5

张爱玲笔下的人,没有一个是正常人,各个心理扭曲,可怜又可悲。看的令人生气。倾城之恋是唯一的圆满结局的故事,但真的圆满吗?恐怕未必。

勿说旧时代的中国,经济水平低下,很多事迫不得已而为之,哪怕是现在,又或许再过三十年,夫妻结合同床异梦,不是为了纯粹的爱情,而是为了利益,或者只是因为对方是合适结婚的人,那又有什么稀奇。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我最欣赏王佳芝,也就是张爱玲自己,为了爱情奋不顾身,以及顾曼桢,少有的冲破世俗之见之人,身子柔弱,内心强大有力,比世间的男子都强了多少倍。

以前只知道倾城是形容女子美貌,看了倾城之恋,才知道倾城的字面意思,倾城覆国,掩埋了多少皑皑白骨,上演了多少生离死别,只为成全这一对的爱情,此谓“倾城之恋”。可是这一对真的有爱吗?我不认为流苏对柳原是爱,不过是女人的算计罢了。柳原爱的也不够,真正爱一个人,是像薇龙那样的不顾一切明知是陷阱也要跳进去哪怕粉身碎骨。可是倾城之力,放大了他的感情。我终究是不看好这一对。

人性的恶,在张爱玲笔下淋漓尽致,与其说是恶,倒不如说是自私小性,可是往往这样的人,比大奸大恶之徒更令人生气,更能毁掉别人一生。

倾城之恋第一炉香读后感 篇6

其实并不太记得书里面的情节了,只是感觉上是一篇很有张爱玲感觉的小说。她的小说总是能让人一眼就认出来,可能是我看过的现代小说太多了,那些小说的风格大多都千篇一律,不能让人耳目一新更别说记住了,也许是看过太少处在那个动荡年代作者出的小说了,只是觉得特别,所以看的时候也特别的仔细了一些

白流苏和范柳原的故事发展得似乎合情合理却又让人摸不着头脑,总觉得他们的相爱还是有一些让人疑惑的地方,白流苏毕竟只是那个年代一个落魄大家族中离过婚的女人,虽然她还依然年轻也美丽,也许是她的骄傲吧!

谁都不会甘心在别人的冷落和不屑态度下活过这一生。她自己也是一个聪慧的人,她有勇气去赌,也许是她自己也想逃离那个复杂的大家庭。她去了香港,她知道那里有范柳原在等着她,所有的故事又重新展开,他们的感情是谁开的头谁也说不清楚。可是有人说要爱情是女人的事,可能是这样的吧!可是范柳原却是很真诚的在维护这段感情,虽然白流苏也会患得患失,可这是女人的通性,并不太影响她对范柳原的期待和感情。因为爱情本来就是相互的。

在危难的时候也许才最能见真情吧!毕竟空难来袭的时候范柳原还冒着风险去接白流苏,他本来可以离开这座危机四伏的城市,那时或更早以前他便已经把白流苏当作家人了吧。他也不算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他没有得到属于他的来自己父母的爱,他也许是想从白流苏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爱吧!最后也是很特别的,也许这就是张爱玲的特色了,她并没有说清楚他们是否能够幸福在一起走到白头之类的。这也许是不太可能的。她只说那次相依为命的共同经历足够维持白流苏和范柳原再爱十几年,十几年后的他们会是怎么样的,谁也不知道。谁也不能保证在那十几年里他们是磨平所有棱角,把爱在时光里渐渐醇厚的沉淀还是针锋相对导致半点爱也不剩了,可能性很多,我们也分不清爱。

倾城之恋是一个很美的名字,却是在讲述一段不美丽的爱情,无不体现着真正的悲伤,张爱玲文字悲凉的背后,看见的是心疼。

越是清醒,越让人心疼。

倾城之恋第一炉香读后感 篇7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了《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结尾。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

白流苏,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个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是要受道德谴责的。而白公馆无疑属于守旧的那一派,“他们家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应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恐怕再无其他了。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爱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内心深处是渴望安稳的。

爱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间。就这样,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个男人。而柳指望的是那个安稳于是两人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不妥协。当终于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

在连续的试探之后,流苏没有寻到半点进展,索性有些气急败坏,遂恼了起来:“你干脆说不结婚,完了!还绕得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接着更是赌气狠下心来从香港辗转回到上海。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这次又加上了“淫”的恶名。可见她不惜为争取婚姻冒了极大的险。此时,心迹更是表露无疑,思忖再寻个职业,也怕自贬了身价,被柳原瞧不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权衡的结果是:“无论如何得忍些时”。这是在和自己打赌。她并不见得有多大胜算的把握。如果柳原还再来找她,就算赢了一步,这是她此时的底线。果然,过了些时日,香港来了电报。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许多,也将自己放开了些,同他上了床,虽然不见得是主动,但也并没有拒绝。然而,此时,“他们还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两个世界的人”。

倾城之恋第一炉香读后感 篇8

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在胡琴声中,缓缓拉开了这个故事的序幕,却又带着点悲凉的,来到了白公馆。在白公馆,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的女主白流苏在亲戚间受尽冷嘲热讽,看尽了世态炎凉。在众多生动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各方对白流苏的冷漠与排挤,让我感慨她的身世之不易时,也隐隐觉得暗含着批判之意。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似是要“若无其事地继续做她的鞋子”,“可是手指头上直冒冷汗,针涩了,再也拔不过去”。这时,她遇到了多金风流浪子范柳成。

然后,白流苏为了一份好的婚姻,来到了香港,范柳成也在此。在浅水湾饭店,他们俩开始了更加频繁深入的接触。在范柳成频频的告白下,白流苏心里百般回转,犹豫显露无疑。一连串的心理、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白流苏被岁月冲刷所留下的猜疑和谨慎。这个旧时代的女性受过太多伤!原本白流苏似是输了,但转折处到来,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生死交关,范柳成折回保护白流苏。“死生契阔,与子相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一对平庸的男女处在这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怀着一点“真心”,于一座城市的陷落,成全了两个人的爱情。倾城之恋,果不负此名。他们俩没有倾国倾城的容颜,也没有权倾天下,白流苏想要一份值得托付的婚姻,范柳成想要那东方女性低头的温柔,但就在阴差阳错中,成全了双方。

“传奇里的倾城倾国的人大抵如此”,这是全文的点睛之处,再怎样传奇、美丽的女子,最好的收场也就是如此了。而白流苏,一个再平庸不过的旧社会女子,也得到了这般满意的结局。

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在胡琴声中,故事又缓缓落幕。张爱玲用她那朴实但带着无数底蕴的语言,生动的心理、语言、环境描写,一环扣一环,讲述了这个乱世,这个乱世之中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男女。

倾城之恋,也就如此。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第一炉香》读后感


《第一炉香》读后感

午后,一个人静静的坐在书桌前,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实在是人生一大惬意之事。

等我将书的最后一页缓缓合上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成名作,曾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现在依然影响着无数的人。读完后,让人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这或许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第一炉香》讲的是上海女学生葛薇龙为求学香港,不得不求助于姑母。却被其姑母 梁太太(富豪遗孀)所利用,来作为吸引男人的诱饵,满足其虚荣,荒糜的生活。在求学的过程里,生活在梁家的葛薇龙终不免也陷入其中,变得热衷于这种享乐主义的声色犬马的生活中,与花花公子乔琪乔开始了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恋爱与婚姻。

读完这本书,我其实为葛薇龙感到悲哀。她生错了时代,本是一个积极进取单纯的,有个性,有目标,向往美好生活的女大学生,却因为在姑妈家不停地受社会物质金钱诱惑的熏陶,慢慢沉沦于其中了。当她第一次踏入姑妈家时,就被那豪华的景象震惊了;当她打开房间衣橱,看见满目琳琅的衣服时便迫不及待的比试比试……这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大学生来说,面对这些完全就无招架之力,所以她陶醉于其中了。当她在姑妈家居住了三个月后,慢慢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本来她还能克制自己,但是在姑妈有意无意的提醒中,顽强的虚荣心和物质欲,无形中战胜了她脆薄而孱弱的抵抗力,她最初的追求被面前的诱惑击个粉碎。逐渐沉迷于靡丽生活的薇龙,如果说还来得及挽回,那么暴雨夜里司徒协确套在她手上的那副玉镯子,则是彻彻底底地把她囚囿于奢华的堕落中。与此同时,不幸地,她又忍不住爱上了一个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乔琪,还一心想着"要离开这儿,只能找一个阔人,嫁了她。"她嫁给乔琪,也许并不是因为爱,而是为了钱,想逃离姑妈,可终有一天薇龙会变得憔悴以致无法再交际于这肮脏又满是金钱的圈子里。可此刻薇龙已顾不得自己的未来的,不能像,也不敢想,想起了就满是无边的恐惧。最后沦为那个社会的奴隶。

本书另外一个女主角梁太太,其实我很厌恶她,同时又很同情她,年轻时为了钱嫁给了个年过半百的富豪,以为丈夫会很快离世,却事与愿违,待丈夫逝世时,她的美貌也已不在,却想轰轰烈烈地谈场恋爱。因为内心的空虚,她游走于各种社交场合,并不惜拿薇龙做诱饵,还想从中赚一笔,这样的人是可恨却又是可悲的。

薇龙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善良单纯的她怎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在金钱面前低头?她不仅反映了个人面对物质金钱诱惑时只能投降的悲哀,更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她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普遍的一个现象,本来都是抱有一定的希望,希望闯出自己的天地,但是女性的虚荣心和爱美的心态让她们慢慢在金钱面前妥协,沉迷在纸醉金迷的奢靡的社会,在有机会回去时不舍这一切美好的东西,人性中那纯真的一面慢慢失去,让最后残存的希望破灭,明知乔琪并不爱她却依然和他结婚,图的就是不想失去那样的生活罢了……而梁太太呢,在我眼中,这样的人是可恨的,为什么要把一个如此美好的女大学生变成像她那样的不堪呢?自己年轻时做错的事为何要再一次付诸于别人身上?难道她不觉得这样很残忍吗?

在《第一炉香》中,似乎没有一个人是幸福的,每个人都寂寞的,不停的寻找其他东西满足自己空虚的内心。生活在那样的社会注定是悲哀的。有人说薇龙与乔琪的爱情的悲哀是因为张爱玲本身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所以写不出那美好的结局,但是,我觉得不如说是被那骄奢淫逸的社会所害,如果不是社会太黑暗,怎会有那么多人甘愿沉沦?当我们渐渐迷失了本心,又会有谁记得自己的初衷?当一切都为金钱所迷惑,爱情又算得了什么?

张爱玲的书渗透一种淡淡的悲哀,她的文字安静却残忍。读完《第一炉香》,我的内心各种纠结,为书中的人,更为沦为那个时代奴隶的悲哀的人们。

张爱玲《第一炉香》读后感


张爱玲《第一炉香》读后感

第一次读张爱玲的作品,是《第一炉香》,我被这个战前香港的故事迷住了,我不住地想象,如果葛薇龙当初能勇敢地离开香港,结局又会是怎样。可一切已尘埃落定,葛薇龙的结局早已写好,泪水已经启程。我自我安慰道,“幸好这只是一个故事……”

葛薇龙的故事是个悲剧,尽管作者没有具体叙述她后来的境况,但一句“葛薇龙的一炉香,也就快烧完了”已暗示得很清楚了,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对她,我是既同情又不解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葛薇龙原是一个极普通的上海女孩,为了能在香港继续她的学业,迫不得已向她的姑妈—一个富商的遗孀,也是一个交际花—求助。原本她只是单纯地为了学业而在姑妈家住下了,还想着能“出淤泥而不染”,可是,她姑妈—梁太太岂会做赔本的生意,让她出席各种场合,训练她如何在男人之间周旋。三个月后,葛薇龙就完全沉溺在这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众人追捧的生活。在发现自己已沉迷于此,无法自拔时,葛薇龙想到的是结婚嫁人,找个如意郎君,嫁入豪门,以此逃离梁太太的手掌心。她错误地将希望,幸福寄托在一个情场浪子身上,盲目地坠入爱河,泥足深陷,甚至同流合污,“忙着帮乔琪弄钱,替梁太太弄人”。她太单纯了,也太脆弱了。

追本溯源,葛薇龙的悲剧,源于她的思想太过狭隘,嫁人不是女人唯一的出路。她深知“即使念了书,到社会上去做事,不见得她这样的美而没有特殊技能的孩子能有适当的出路”,所以她就觉得“自然还是结婚的好”。我认为,虽然念书不一定能让你找到好工作,但不念好书,就能找到好工作,好出路吗?念书能让你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能开阔你的眼界,能让你结识到许多良师益友,从能人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而没有学习只能干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活,混个日子罢了,一生也就这样浑浑噩噩过去了。“没有特殊技能”?那就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边学习边工作,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啊,“天道酬勤”,机会总是会有的。有几个成功人士是有“特殊技能”的,不都是与困难问题死磕才成功的吗?“女人”?女人也要靠自己,要奋斗啊,只有让自己更优秀才会找到更优秀的另一半,才会成为男人的伴侣,而不是附属品。女人要学会独立,才能捉住幸福的尾巴,毕竟容貌总会老去,而智慧,始终熠熠生。如果葛薇龙能沉下心来,多多思量,放远些眼光,看得远一点,继续深造学业,未必寻不到一条出路。可她太懦弱了,妄自菲薄,将自己的一生幸福与希望全寄托在一个轻浮的男人的身上,其人生价值观的偏差注定了她的悲惨下场。人生有无限种可能,人应该自信自尊自爱。

或许,葛薇龙也想过这些,也想过靠自己,她还曾两次想过离开香港,会上海去,可她最终还是选择留下来,因为她“爱上了这样的生活”,爱上了一个不值得爱的男人—乔琪。她喜欢这样舒适颓靡淫逸的生活,她可不愿嫁到穷人家里去,所以宁愿选择赌一把,嫁给乔琪,期望有一天乔琪会洗心革面,改过自新,活出“新的一个样”来。美酒华服,女人的惊羡与男人的追捧让她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在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找到了存在感和她自以为的人生价值。她享受被爱,她需要爱。她的惰性与无限膨胀的虚荣导致了她的堕落,沉沦。如果,葛薇龙舍得,舍得这虚幻的一切,立下吃苦的决心,戒掉好逸恶劳的习性,一切就会不一样了。幸福需要靠自己创造,岂有坐享其成的美事?即使有,那也只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说走就走……

葛薇龙,这个可爱可悲可怜的傻女孩,她那份执着的爱打动了我,我们。她是个至情至圣的人,爱得深沉,其勇气让人钦佩。即使乔琪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她仍愿意等他,为他做任何事,一句“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不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爱的宣言堪称惊天地,泣鬼神。试问,有谁能像葛薇龙那样无私地,不求回报地,无怨无悔地去爱一个人,去为一个人付出,至死不渝地守候,即使明明知道最后可能只会徒劳无功,一场空?看着葛薇龙,我才品味到这一句话背后是有多伤感,多心酸。然而,她却潇洒地很,爱就爱了,爱到极致,全心全意。反观乔琪,梁太太一干人等,是彻头彻尾的自私鬼,计较着自己的得失,视情爱为游戏,真让人唾弃鄙视。只能叹葛薇龙将爱情错付了,为她惋惜。爱,要真。爱得太真,又会伤人……

葛薇龙的悲剧,是时代与其自己所铸。男权社会的局限,个人的短视,人生信念的缺乏,过分重视物质,贪逸慕荣……将她推进无尽的深渊。她只能在无望中哑忍,在痛苦中偷生,因此生出了遗憾……

葛薇龙的故事已落下帷幕,但,暗香浮动,那一缕沉香,提醒着你,提醒着我……

张爱玲第一炉香读后感


张爱玲的作品我总共看过三篇——《金锁记》、《倾城之恋》和《第一炉香》,看完之后都不由得为那个时代的女人唏嘘。张爱玲本身应该不属于有着“批判现实”思想的作家。总之我觉得张爱玲应该并不像那个时代的其他作家一样,是一个有着很深厚的家国情怀、民族责任感,有着以文字为武器去讽刺社会、唤醒人民改变社会和民族命运的使命感的作家。她的作品其实就在写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言情偏重,其他次之。

单从这三篇还是读出了那个时代女人的艰难,和难以自主掌控命运的无力感。一如本书里面的女主葛薇龙,本来看前面以为女主是个有主见有想法的-她至少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前途问题,哪怕是需要放下自尊心,也通过自己的聪慧成功达成了自己想要的结果。然而后来呢?后来还是逃不出当一只金丝雀的命运,当一个“高级妓女”的命运,哪怕这一切选择都是以爱之名。

其实爱情占了一小部分,更主要的是她没有勇气逃离这一片“灯红酒绿”的奢靡红尘,也没有勇气去承担失去所爱这一痛苦罢了。她的确爱乔琪,但是她更爱这个“衣橱”,爱这里的光鲜亮丽,爱这里的繁华浮世。说到底还是懦弱,还是不够勇敢。这是个人的悲剧,其实更是时代的悲剧。

那个年代的女人说到底还是选择太少,除了婚姻仿佛没有别的出路。能遇到好的婚姻,是你的幸运;要是遇不到,基本上这辈子就这样了。女人的命运和幸福,似乎就只能寄希望于她遇到的男人身上。她们其实没有太多选择。遇上了渣男,要么认命,要么逃命。但如果真要逃的话,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对于薇龙来说,如果香港只是选择之一,而世界其他地方还会有很多选择和希望的话,也许她也就不会“心甘情愿”把自己困在此处,困在一个看不到未来,或者说只能看到一个悲惨未来的地方。如果有其他选择,薇龙的心态也许会是“老娘挥一挥衣袖,弃了这里到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相信那里有真正属于我的精彩和幸福”,然后一走了之彻底脱离苦海。

如果当时的大环境是这个样子,那么这个故事的结局会不会不同?这一炉香,其实就是女人最辉煌的那段岁月。燃尽了,你那短暂的、虚无缥缈的光辉与幸福就结束了。有被点燃的那一刻,也总有燃烬的那一刻,而燃尽的那一刻就是你被黑暗吞噬的那一刻。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一)

这个短篇读过三遍了吧,最开始接触张爱玲是在大学的时候,选了一个选修课,老师讲起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懵懵懂懂的我其实并不能真正的感受到这句话形容的有多么生动,但是却依然因为这一句话喜欢了张爱玲。《第一炉香》是我读的张爱玲的第一篇作品,然后爱上了这个故事。 每一次读完心里总有许多情绪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抒发。看起来似乎是梁太太和乔琪乔改变了葛薇龙 的人生,使薇龙的一生注定以悲剧收场,但我想其实是那个时代 造就了他们不幸的人生。梁太太的生活看起来光鲜亮丽、左右逢源,但我觉得她比薇龙更不幸。其实她不过就是一个手段高明、不肯服老的浪荡的老鸨。她不曾得到过任何人的爱,甚至不曾付出过爱,只是在追求物质的逢场作戏中寻求短暂的快乐,用以填补她无限空虚的生活。而乔琪乔呢,生在一个富裕人家不受宠的姨太太的肚子里,从出生就没感受过别的普通孩子都有的父爱。或许他的种种胡闹、不学无术只是一种变相的抗议,对他不幸的人生的一种申诉。我想乔琪是爱薇龙的,毕竟她那么 与众不同,她飞蛾扑火一般的把自己最纯粹的爱都给了他。可他无能为力,他没有爱她的能力与资格,他的生活已只能是奢靡且腐朽的了,就像那爬满虱子的华美的袍,华贵却破败。我在想或许乔琪也曾感叹,为何他遇到的第一个女孩不是薇龙,在他尚且有爱人的能力的时候。可若是那样,他也未必会把薇龙迷得这样神魂颠倒了吧。 有些人注定只能在你历尽沧桑之后遇到,而有些爱注定只能以悲剧收场。 葛薇龙,她曾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年少且美丽的女孩,有着对爱情美好的憧憬。思想单纯的她以为自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只因对这豪华大都市的不舍和那数十套华丽衣服的诱惑,就闭着眼睛跳进了一片沼泽。她对乔琪的爱,应该说是一个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傻姑娘掉进了一个情场老手的陷阱里,还自己哄着自己跟想象中的那个深爱自己的完美情人谈了一场甜蜜的恋爱。当现实残忍的将她唤醒,她痛苦,她撕心裂肺,只因她的完美情人跟她不告而别了。她想要逃离,可最终却还是留在了那沼泽里。我想并不完全是因为她的爱情,也因为那她已经上了瘾的奢华的生活。于是她开始了一场新的梦,梦里她嫁给了那个她深爱的男人,或许梦里那男人依旧爱她,只是她要耗尽她的青春与美貌来供养她的梦,甜蜜且痛苦的等待梦碎那一天的到来。 爱情是一门学问吧,不是每一个聪明的人都能懂得如何驾驭爱情。前两天看了张小娴写在小王子的序里面的话,关于驯服。爱情中的两个人就是驯服与被驯服的关系。薇龙被乔琪驯服,于是心甘情愿为他付出、被他伤害,还要说着那是我的爱情,与你无关这样的话。其实或许是乔琪先爱上了薇龙,只是他更懂得驯服和爱自己。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二)

印象很深刻的是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里,乔琪乔对葛薇龙说:我不能答应你幸福,我只能答应你快乐。这句话我想了很久,不太明白幸福和快乐的差别在哪里,快乐的人难道不幸福吗?

后来略略明白,与快乐相比,幸福大概是一种更为久远及深沉的感觉。快乐是一时的,笑过之后痛苦依旧是痛苦。幸福则不同,那是一种从心底微微渗透出来的充实感,弥漫到全身,整个人看起来都很愉快,像被施了魔法一般,能够无 无故地微笑起来。那是细节所绽放的华彩,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并懂得惜福,所谓幸福,如此简单。

一群来自异域的淘金者,在一片物欲横流的土地上辛苦构建自己的天地。为了谋求生存,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圆都,是岩井俊二作品《燕尾蝶》中被异化了的现代都市的缩影。人们听从着本能生活,从事着人类原始的职业:盗墓,拾荒,卖笑。他们的生活无法用一般的道德标准去衡量,毕竟活着已是不易。

现实有其残酷且自然的法则,没有是非对错之分。豹子猎杀羚羊,只是遵循本能的召唤而已。圆盗就是这么一群人,狂热,拜金,渴求自由,不计后果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梦想及追求幸福的主题也暗含在内并贯穿始终。起码岩井的目的达到了,他让观者由此得以审慎自己的生活,是否早已偏离原定的轨道。为了追逐幸福而不计后果,结局往往惨烈。就像故事中的固力果,由一个妓女变为万众瞩目的歌星,必须隐藏起自己的过去,制造与身分相匹配的完美假象,必须失去自己仅有的亲人,离开My )最终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除了对物质的渴望,薇龙也渴望爱情。在这方面薇龙就是张爱玲的化身。

张爱玲与胡兰成热恋时,胡是汉奸、胡已婚并且是二婚,这些她都不管,只是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只 是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她说,于千万人之 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 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奥,你也在这里吗?

在她看来,爱或许是偶然的相逢与相逢留下的遗响,爱本身就包含着悲苦与怅惘。

葛薇龙曾是一个拼命追求爱,追求幸福的平凡女子。但最单纯的追求与向往被酒色财气淹没的灯红酒绿中,她最初的对爱的美好幻想被现实击个粉碎。

张爱玲第一炉香读后感(读后感)


张爱玲的作品我总共看过三篇——《金锁记》、《倾城之恋》和《第一炉香》,看完之后都不由得为那个时代的女人唏嘘。张爱玲本身应该不属于有着“批判现实”思想的作家。总之我觉得张爱玲应该并不像那个时代的其他作家一样,是一个有着很深厚的家国情怀、民族责任感,有着以文字为武器去讽刺社会、唤醒人民改变社会和民族命运的使命感的作家。她的作品其实就在写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言情偏重,其他次之。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https://www.dhb100.com/

单从这三篇还是读出了那个时代女人的艰难,和难以自主掌控命运的无力感。一如本书里面的女主葛薇龙,本来看前面以为女主是个有主见有想法的-她至少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前途问题,哪怕是需要放下自尊心,也通过自己的聪慧成功达成了自己想要的结果。然而后来呢?后来还是逃不出当一只金丝雀的命运,当一个“高级妓女”的命运,哪怕这一切选择都是以爱之名。

其实爱情占了一小部分,更主要的是她没有勇气逃离这一片“灯红酒绿”的奢靡红尘,也没有勇气去承担失去所爱这一痛苦罢了。她的确爱乔琪,但是她更爱这个“衣橱”,爱这里的光鲜亮丽,爱这里的繁华浮世。说到底还是懦弱,还是不够勇敢。这是个人的悲剧,其实更是时代的悲剧。

那个年代的女人说到底还是选择太少,除了婚姻仿佛没有别的出路。能遇到好的婚姻,是你的幸运;要是遇不到,基本上这辈子就这样了。女人的命运和幸福,似乎就只能寄希望于她遇到的男人身上。她们其实没有太多选择。遇上了渣男,要么认命,要么逃命。但如果真要逃的话,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对于薇龙来说,如果香港只是选择之一,而世界其他地方还会有很多选择和希望的话,也许她也就不会“心甘情愿”把自己困在此处,困在一个看不到未来,或者说只能看到一个悲惨未来的地方。如果有其他选择,薇龙的心态也许会是“老娘挥一挥衣袖,弃了这里到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相信那里有真正属于我的精彩和幸福”,然后一走了之彻底脱离苦海。

如果当时的大环境是这个样子,那么这个故事的结局会不会不同?这一炉香,其实就是女人最辉煌的那段岁月。燃尽了,你那短暂的、虚无缥缈的光辉与幸福就结束了。有被点燃的那一刻,也总有燃烬的那一刻,而燃尽的那一刻就是你被黑暗吞噬的那一刻。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www.dhb100.com

两篇《第一炉香》读后感600字


第1篇:《第一炉香》读后感

《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一部中短篇小说,它并不是张爱玲的著名小说,但它的故事情节却很精彩。适合读者慢慢、细细地品味。

故事讲述了一位上海小姐葛薇龙因想继续在香港读书向自己的姑妈梁太太求助,梁太太答应资助她完成学业并让她住在自己的家里。她很高兴地留了下来,看到梁太太为她准备的衣服和这一切,她觉得自己是在梦境里,竟会有这样的好事。然而她根本想不到梁太太只是在利用她,利用她吸引更多的男人,尤其是年轻的小伙子,甚至是她教会唱诗班的男大学生。虽然后来她意识到了这点,但她现在已经陷在这豪华奢逸的生活里无法自拔了,除非找个富人嫁了,可她又不想变成梁太太那样。她起初看上乔琪乔是因为只有他不会被梁太太征服,可睨儿的一番话使她决定要远离他,可最终她却爱上了他,为他和睨儿这丫头大闹了一场。梁太太知道以后说了她几句,她决定和梁太太学,最终她和乔琪乔结婚了,但她也失去了自我,为他和梁太太弄钱,当然更帮梁太太弄人。可是这一切都是她自愿的,她也有高兴的时候,就是和乔琪乔在一起的时候。

这样牺牲自我的爱到底值不值得呢?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在旁人看来这样的爱并不值得,但在当事人看来这样的爱却很值得。尤其是女人更是会陷在这段感情里而无法自拔的,她甚至会牺牲自我,就算别人认为这不值得,她却不管不顾,因为她觉得很高兴,这样的爱是那么可怕和可怜啊!所以每个女人都应该看清楚些,要选一个值得自己去爱、去付出的男人,这样才不会受到伤害。

第2篇:《第一炉香》读后感

第一粗读张爱玲的作品,是《第一炉香》,随即我便被这个战前香港的故事迷住了。

葛薇龙的故事是个悲剧。她原是一个极普通的上海女孩,为了能在香港继续她的学业,迫不得已向她的姑妈,一个富商的遗孀,也是一个交际花求助。原本她只是单纯地为了学业而在姑妈家住下了,可是,梁太太让她出席各种场合,训练她如何在男人之间周旋。当葛薇龙完全沉溺在这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时,在发现自己已沉迷于此,无法自拔时,葛薇龙想到的是嫁入豪门,以此逃离梁太太的掌心。她错误地将希望与幸福寄托在一个情场浪子身上,盲目地坠入爱河,甚至同流合污。她太单纯了,也太脆弱了。

尽管作者没有具体叙述她后来的境况,但一句葛薇龙的一炉香,也就快烧完了已暗示得很清楚了,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结局。我不住地在想,如果薇龙当初能勇敢地离开香港,结局又会是怎样。可一切已尘埃落定,薇龙的结局早已写好。

薇龙是彻底的将自己封在了对乔琪的爱情中,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你明知道一句小小的谎言可以使我多么快乐。卑微到尘埃里的爱情也不一定会开出花朵。张爱玲写到此处戛然而止,但是人们都能猜想到,薇龙的结局是怎样的,年老色衰之后,失去了利用的价值,被无情的抛弃。

现实中的我们身边也不乏缺少这样的人,因为爱情失去了自己,失去了自己对于未来的追求,甚至于有的人以生命为代价来浇灌自己珍惜的爱情。而爱玲以这样的故事告诉我们,那种卑微到尘埃中的爱情注定是要有一方受伤。将自己放到广阔天地中,端正心态,才会收获最纯粹的情谊。

读《第一炉香》有感1000字


精神世界的空虚,必定需要物质填满。为什么现在这个时代出不来任何的真正的文学大家了呢?也许,我们这一代人的大脑已经被物质染得乌黑了。都说时代在进步,人类却退化了。大把大把的人不愿意接受复杂的信息,全民时代的到来,也许就是阶级固化的开始。

因为上学期学习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影响,假期的时候一个人去书店购买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说来惭愧,在读到她的文章之前,我对她的了解只来源于微博鸡汤和她的一些人生经历,而且我一直也以为她的文风是属于那种凄凄惨惨戚戚的爱情故事,这次读了以后,才对她的文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我读的第一篇文章是《第一炉香》,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却蕴含了许多的内涵。故事讲的是一个来香港上学的上海女学生薇龙,希望她在香港的姑妈能够资助自己的学费,前去拜访她,最后却沉沦于声色犬马的糜烂的生活。

在故事的开始,作者就已经做下了处处伏笔。张爱玲描写薇龙的姑妈的大住宅是"流线形的,几何图案式的构造,类似最摩登的电影院"这个住宅就像一个鬼气森森的无底洞,彻底的把薇龙控制住,让她再也无法逃脱。

但是这不禁就让人思考,薇龙作为一个女学生,应该是有一定的自制力的,为何她的结局会是如此?张爱玲为这个问题在文章中穿插了许许多多的描写,都证明了薇龙自身也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生。

无论是她还在求人时,穿着"南英中学的别致的*,"而且"和其他的女孩子爱时髦,在竹布杉外面加上一件绒线背心,短背心底下,露出一大截杉子,越发觉得非驴非马。"还是她在梁太太家住下后,发现房间里面的厨橱里面挂满了衣服,金碧辉煌时,还是"不脱孩子气,忍不住锁上了房门,偷偷的一件一件试穿着。"这些,都已经描写出了薇龙的虚荣。

她也不是不知道自己这样下去的结局会是什么,但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一件件试完衣服后,她低声道:"这跟三堂子里买进一个人,有什么分别?"

后来的她,认识乔琪是偶然也是必然。如果要留在这个让她留恋的世界,嫁给乔琪是必然的选择。她爱的不是乔琪,爱的是乔琪背后的糜烂世界;而乔琪不爱薇龙,她们之间只存在着利用与欺骗,骗的自己都当真了。

你的爱人是你的一面镜子。你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爱上怎样的人,也注定了会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没有配不配得上,没有谁无辜谁正确,茫茫人海里,在一起是命运早已埋下的伏笔。

在故事的结尾,薇龙阴历三十夜那天,和乔琪两个人单独到湾仔去看热闹。在知道未来毫无希望的结局下,葛薇和乔琪像两个平常的夫妻与摊贩老板讨价还价,她像个小女孩一样快乐。乔琪对薇龙说:"你也用不着我来编谎给你听,你自己会哄自己。"薇龙没有天长地久的计划,只有在这眼前的琐碎的小东西里,她的畏缩不安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休息。那样的快乐里带着悲凉,带着一种畏缩和虚伪。

看透了又能怎么样呢?看透了,出不去。

我们的生活又何不是如此?现在的年轻青年谈的所谓恋爱,和一群群的爱慕虚荣出卖自己的自尊的女大学生,到底是时代变了,人变浮躁了,还是当时的那个时代,压根就没有结束呢?

精神世界的空虚,必定需要物质填满。为什么现在这个时代出不来任何的真正的文学大家了呢?也许,我们这一代人的大脑已经被物质染得乌黑了。都说时代在进步,人类却退化了。大把大把的人不愿意接受复杂的信息,全民时代的到来,也许就是阶级固化的开始。以后的时代,只会更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了。"

可笑的是,还有多少人沉迷于读鸡汤,小确幸和平凡呢?

第一炉香读后感1500字2024


第一炉香读后感1500字2024

第一次读张爱玲的作品,是《第一炉香》,我被这个战前香港的故事迷住了,我不住地想象,如果葛薇龙当初能勇敢地离开香港,结局又会是怎样。可一切已尘埃落定,葛薇龙的结局早已写好,泪水已经启程。我自我安慰道,幸好这只是一个故事

葛薇龙的故事是个悲剧,尽管作者没有具体叙述她后来的境况,但一句葛薇龙的一炉香,也就快烧完了已暗示得很清楚了,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对她,我是既同情又不解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葛薇龙原是一个极普通的上海女孩,为了能在香港继续她的学业,迫不得已向她的姑妈一个富商的遗孀,也是一个交际花求助。原本她只是单纯地为了学业而在姑妈家住下了,还想着能出淤泥而不染,可是,她姑妈梁太太岂会做赔本的生意,让她出席各种场合,训练她如何在男人之间周旋。三个月后,葛薇龙就完全沉溺在这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众人追捧的生活。在发现自己已沉迷于此,无法自拔时,葛薇龙想到的是结婚嫁人,找个如意郎君,嫁入豪门,以此逃离梁太太的手掌心。她错误地将希望,幸福寄托在一个情场浪子身上,盲目地坠入爱河,泥足深陷,甚至同流合污,忙着帮乔琪弄钱,替梁太太弄人。她太单纯了,也太脆弱了。

追本溯源,葛薇龙的悲剧,源于她的思想太过狭隘,嫁人不是女人唯一的出路。她深知即使念了书,到社会上去做事,不见得她这样的美而没有特殊技能的孩子能有适当的出路,所以她就觉得自然还是结婚的好。我认为,虽然念书不一定能让你找到好工作,但不念好书,就能找到好工作,好出路吗?念书能让你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能开阔你的眼界,能让你结识到许多良师益友,从能人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而没有学习只能干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活,混个日子罢了,一生也就这样浑浑噩噩过去了。没有特殊技能?那就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边学习边工作,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啊,天道酬勤,机会总是会有的。有几个成功人士是有特殊技能的,不都是与困难问题死磕才成功的吗?女人?女人也要靠自己,要奋斗啊,只有让自己更优秀才会找到更优秀的另一半,才会成为男人的伴侣,而不是附属品。女人要学会独立,才能捉住幸福的尾巴,毕竟容貌总会老去,而智慧,始终熠熠生。如果葛薇龙能沉下心来,多多思量,放远些眼光,看得远一点,继续深造学业,未必寻不到一条出路。可她太懦弱了,妄自菲薄,将自己的一生幸福与希望全寄托在一个轻浮的男人的身上,其人生价值观的偏差注定了她的悲惨下场。人生有无限种可能,人应该自信自尊自爱。

或许,葛薇龙也想过这些,也想过靠自己,她还曾两次想过离开香港,会上海去,可她最终还是选择留下来,因为她爱上了这样的生活,爱上了一个不值得爱的男人乔琪。她喜欢这样舒适颓靡淫逸的生活,她可不愿嫁到穷人家里去,所以宁愿选择赌一把,嫁给乔琪,期望有一天乔琪会洗心革面,改过自新,活出新的一个样来。美酒华服,女人的惊羡与男人的追捧让她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在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找到了存在感和她自以为的人生价值。她享受被爱,她需要爱。她的惰性与无限膨胀的虚荣导致了她的堕落,沉沦。如果,葛薇龙舍得,舍得这虚幻的一切,立下吃苦的决心,戒掉好逸恶劳的习性,一切就会不一样了。幸福需要靠自己创造,岂有坐享其成的美事?即使有,那也只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说走就走

葛薇龙,这个可爱可悲可怜的傻女孩,她那份执着的爱打动了我,我们。她是个至情至圣的人,爱得深沉,其勇气让人钦佩。即使乔琪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她仍愿意等他,为他做任何事,一句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不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爱的宣言堪称惊天地,泣鬼神。试问,有谁能像葛薇龙那样无私地,不求回报地,无怨无悔地去爱一个人,去为一个人付出,至死不渝地守候,即使明明知道最后可能只会徒劳无功,一场空?看着葛薇龙,我才品味到这一句话背后是有多伤感,多心酸。然而,她却潇洒地很,爱就爱了,爱到极致,全心全意。反观乔琪,梁太太一干人等,是彻头彻尾的自私鬼,计较着自己的得失,视情爱为游戏,真让人唾弃鄙视。只能叹葛薇龙将爱情错付了,为她惋惜。爱,要真。爱得太真,又会伤人

葛薇龙的悲剧,是时代与其自己所铸。男权社会的局限,个人的短视,人生信念的缺乏,过分重视物质,贪逸慕荣将她推进无尽的深渊。她只能在无望中哑忍,在痛苦中偷生,因此生出了遗憾

葛薇龙的故事已落下帷幕,但,暗香浮动,那一缕沉香,提醒着你,提醒着我

读张爱玲《第一炉香》有感1000字


读张爱玲《第一炉香》有感1000字

青龙

读这篇中篇小说之前,看人评价《第一炉香》诉说了张爱玲的爱情观。倘若真是这样,作为读者,作为张爱玲才华的粉丝,先是要骂胡兰成几句的。之前也浏览过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他的薄情给我留下较深的映像。如今,把胡兰成带入到《第一炉香》男主人公乔琪上,倒有几分相似,感慨张爱玲爱情不顺的同时,也对女主人公葛薇龙多了几分怜惜,更厌恶乔琪了。书评最好不要加入个人情感色彩,读书笔记则不然,我也开始信口开河了。

读《第一炉香》,首先是叹服张爱玲的文笔,她汲取了女性作家善于描写感情、善于描述细节的长处,又毫无女性作家叙事过于繁琐的习惯。小说里处处是看似不经意的神来之笔,其实大多出于张爱玲用心的构造。例如她写梁太太勾搭卢兆麟这儿,“梁太太双肘支在藤桌子上,嘴里衔着杯中的麦管子,眼睛衔着对面的卢兆麟”;又比如“薇龙向东走,越走,那月亮越白,越晶亮,仿佛是一头肥胸脯的白凤凰,栖在路的转弯处,在树桠叉里做了巢”等。小说细节越是有趣生动,越体现张爱玲对文字的驾驭炉火纯青。

其次是小说篇幅虽然小,但构造严密,情节相互呼应,读者在行云流水的阅读中,能停下来深思。同时小说既写出战前香港大的社会环境,又对人物心理描绘细致入微,让我想起气势恢宏的《清明上河图》中,也有栩栩如生的人物眼神刻画。杰作必精于细节,推敲细节也常有物外之趣。

故事写的是一位名叫葛薇龙的“极普通的上海女孩子”,一步步走向物欲洪流的过程。看完小说,回想起第一次看到满橱柜的衣服、会想“一个女学生哪里用得了这么多?”、“连忙把身上的一件晚餐服剥了下来,向床上一抛,人也就膝盖一软,在床上坐下了,脸上一阵一阵的发热”纯真的薇龙,唏嘘不已。彼时的她,先是替姑妈招待她的情人们,后来爱上了浪子乔琪,最终成了一名为了金钱自愿出卖自己的女人,再也不是那个心里呐呐“试试就好”的薇龙了。

如果张爱玲把薇龙的堕落原因写成环境所逼,那么这篇小说便会落入俗套。张爱玲的高明在于,她塑造了一个复杂的薇龙,一方面是她赚钱养家的不得已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她心甘情愿进入了姑妈的花花世界,并心安理得嫁给浪子乔琪,最终成为姑妈、乔琪的敛财方式。正如薇龙说:“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薇龙自始至终都是独立的,读者看到了她的思想从面对华服“看看就好”的纯洁到“自愿赚钱”的无下限,如同看到一朵白莲凋零,是展现给读者的悲剧,让读者生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绝望感。

同时,张爱玲在小说中体现了对爱情的讽刺。心软的薇龙飞蛾扑火般爱上浪子乔琪,反观乔琪,在“几分犹豫”和薇龙结婚后,还与姑母谋划,过了七八年等薇龙收入减少,便离婚。薇龙的情真意切在乔琪的薄情面前化为乌有,也包含了作者对爱情巨大的讽刺。

读这本小说,不免想起张爱玲那张孤傲的侧脸,弥漫在小说中的,是对时代的拷问、对爱情的深思、对世俗的不屑。作为男性读者,我自然不能体会薇龙在面临满橱柜华丽衣裳的欣喜,不能带入感情中女性的视角,写下的读后感也欠深刻。只是在葛薇龙身上,仿佛看到风华绝代的张爱玲,那个能写出“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的女子。

读《沉香屑·第一炉香》有感800字


她是一个悲哀的女子,因为她牺牲掉了她的快乐,去典当了一些拜金的物质生活,而如此般痛苦的活着。葛薇龙这一名词,可以作为尖锐矛盾冲突的代表,正矛盾于是依旧为那个纯洁而富有个性的女学生活着,还是为虚荣心和物质欲而坚挺着撑下去?而当那些“柔滑的软缎”似蛇一般萦绕在心头时,心中微微一颤,哦,不,是重重一斜,天平慢慢滑向虚华的交际世界,而随之而来的一击更是让原先的那个薇龙连挣扎的机会也没有了。我知道的。她也知道的。当司徒协将那只三寸来阔的金刚石手镯重重如套上手铐般戴上她的手腕上时,则是彻头彻尾地把它囚囿在奢华的堕落中。

『薇龙在衣橱里一混就混了两三个月,她得了许多穿衣服的机会:晚宴、茶会、音乐会、牌局,对于她,不过是炫弄衣服的机会罢了。』

这同时是一个沉沦的故事,葛薇龙,在她入姑妈家中入住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读书,但当她第一面见到香港山头华贵住宅区:齐整的长青树,艳丽的英国玫瑰,流线型类似最摩登的影院般的白房子,仿古的碧色琉璃瓦,巍峨的两三丈高一排的白石圆柱,登时就觉得有点像古代的皇陵。就这样,一个平凡普通的女孩子也卷进了物欲横飞,利欲熏心的交际圈,被世风的浓黑所抹浊。甘愿当初违拗地向生活腐落的富孀姑妈,变为与大三堂子头买进一个人没有什么分别的地方接受了自己,并认真学习起来,努力扮成梁家所需要她扮成的那个角儿。在与浪子乔琪乔的爱情失败之后,心中所想的出入,竟然是,只能找一个阔人,嫁了他。这是一种极大的讽刺!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单纯美丽的女子沉陷了,显然,这种为物质所活的物质主义者的思想在她的心中已经成型。我惊讶于张爱玲女士的笔下竟能构造出这等富有生命的文字,张爱玲女士在文前曾提到过,说她接下来所讲述的是一支关于战前香港的故事,我无法想象在那个年代到底如此这般地陨落了多少女子。

张爱玲女士笔下的女子许多都是寡妇出生,而都正如葛薇龙自己形容自己与那些妓女一样:“她们是不得已,我是自愿的!”自愿的,都是自愿守寡的,或者说她们嫁出去就是为了等着守寡的那一时刻,这些都是标准的物质主义者,为了物质利益,什么都可以,当有钱了,日盼夜盼着的也就是自己的丈夫早些死了,这种状态下,却是得不到真正的爱,所以她们渴望真正的爱来填满心中的饥荒!就是携着这种无奈,渴求,痛苦地在璀璨美丽的罂粟花下活着!

她们竭力地渴望呼吸,却仍驻花前。

喜欢《热搜读后感:倾城之恋第一炉香读后感简短8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倾城之恋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