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活着有感1500字 > 地图 > 读活着有感1500字

读活着有感15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读《微习惯》有感1500字。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我们读了作品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读《微习惯》有感1500字,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读《微习惯》有感1500字

文 / 李 翔

微习惯,顾名思义,微小的习惯,要微小到让人发笑,不假思索就可以完成,这样人即使在体力不支、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完成,这样循序渐近的养成习惯,慢慢促使大脑皮层改变,进而精进某一领域。

习惯的养成本质是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即不断认识事物、不断纠错的能力),去引导、驾驭自己情绪和本能这两匹马的过程,重复的多了,这两匹马就被驯服,人做出决策就能流畅自如,不在感到痛苦,不在犹豫不决。

大脑最抗拒的就是一下子做出巨大的改变,而细小轻微的量变是符合人性、符合大脑的运作规律的,长久以往,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量变导致好的质变,而好的质变又强化、加深了人的兴趣和能力、这就是复利效应。新得的的东西有反过来加强原来的东西,滚雪球般让人不断进步着。

完成微习惯的过程,往往会有主动超量和习惯跟环境的联系不断增多的情况发生,这些就是习惯发生的惊喜,这些惊喜同时又是意料之中的。

微习惯充分利用了牛顿第一定律,即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或静止状态,每天做一个俯卧撑,大脑在完成的过程中很容易想:“既然做了,多做几个吧。”这样就充分利用了运动的惯性,绕过了大脑不容易改变的障碍。而且做的过程,行为又会带动想法,让你灵感不断涌出。

从现在开始,结合自己的认知程度和技能水平,定下一些合理、有用且积极的微习惯吧。比如:

1.每天写作50字

2.每天记忆5个英语单词

3.每天5个俯卧撑

4.每天5个考试的知识点

5.每天站桩1分钟

…………

微习惯运作的规律是动用最少的意志力,帮助迈出一小步,而不是靠让人打鸡血般的伟大动力,动力固然非常重要,而是我们要养成好习惯,达到质的飞跃,不能依靠动力,因为动力的本质是感觉,受很多外部因素影响,飘忽不定,如荷尔蒙飙升,电影小说的刺激或是看到别人的成就而心生憧憬。这些都不足以构成我们执行力的坚固的基石,执行力必须要有微小清晰的步骤构成,一个个接地气的流程,承接着我们行动。微习惯的机理认为人每天进步一点点比一次走一大步更有意义,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性。

世界上大多数的事情,瞄准一个方向不断的做下去,都会产生惊人的效果,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其中有个重要的定理在发挥作用,就是我们耳熟能详到复利效应,股神巴菲特凭借复利效应,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这么简单的道理,浅显易懂,为什么大部分人做不到么?关键是看不到长期和短期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急功近利的重视短期的波动,而忽视长期的变化。

资本市场,如果注意一天的变化,会看到几十点的波动;如果注意一个周的变化,看到几百点的波动;如果注意一年的波动,会看到上千点的波动。

观察世界,短到数天的视野,会感觉信息爆炸和时尚潮流充斥在周围;数年的视野,会看到一个完整经济周期的循环、人们观念思想的变化;视野拉长到几十年,会看到行业兴衰变更和人口增长消亡;拉长到几百年,会看到国家的兴衰荣辱、文明的演变、世界战争与和平的交替进行;再拉长到上千年,会看到地理、气候的稳定、生物的进化。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哲学上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告诉我们做事要坚持,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细细把玩、考究会发现,这个定理对于我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打磨自己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及复利效应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事物没有达到质变之前就放弃,失去的不仅仅是沉没成本,还有认识、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武器――耐心。失去了它,就失去了时间这个最重要的朋友,存在于变幻莫测的空间会让你无所适从,因为你踏在时间的洪流中从未感到过成功。

- END -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微习惯》读后感1000字


微小+习惯=改变

介绍:《微习惯》作者:斯'蒂芬,盖斯。原本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宅男!对,就是他写得。但是他为了改变自己,研究各种习惯策略 ,提出每天做一个俯卧撑。经过2年,他拥有了梦想的体格,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核心内容:

第一、什么是微习惯

第二、为什么微习惯会起作用

第三、怎么样应用微习惯

前言:

斯蒂芬.盖斯是一个普通人,他的博客《挑战一个俯卧撑》倍受追捧,高人气!为啥!

因为他的普通与平凡所以切身说法,斯蒂芬的改变过程,并不是盲目地进行改变,他是对人类培养习惯过程中展现的规律进行研究,拿自己做实验。告诉我们怎么样培养一个好惯。滴水穿石,蝴蝶效应。

第一部分

在培养习惯方面通常的想法,一个是给自己打鸡血,动力策略,另一个是咬牙坚持,意志力策略。

不过在动力策略和意志力策略这两面。大多数人倾向于多使用动力策略,把您的目标公开地宣传出去,这样你才有足够的动力坚持你的习惯。动力策略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偶尔打鸡血有效。

第一原因是动力是一种感受,而以人的感觉为基础的行动,很容易受到人感觉的变化而变得无法预测。

第二原因:边际效应递减。我们依赖的这个动力系统,它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而你坚持的难度是越来越大。

把一个习惯大幅缩减成小得不可思议的步骤就,就叫微习惯。

对的,意志力确实也存在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却有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就是做习惯。所谓微习惯,比如把100俯卧撑缩减成每天一个俯卧撑。

作者认为微习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在培养习惯当中意志力不足的问题

第二部分

为什么微习惯会起作用呢?这是第二话题。事实上养成一个新习惯丽过程中,往往有两个方面的阻为很大。

第一个阻力,无法开始行动。

第二个阻力,有时候终于鼓足勇气开始行动了,却不能坚持下来。大脑就是在这样动力和诱惑下,一点一点实现你想要目标所以在微习惯

所以,在微习惯方式下,我们每天因为自己坚持取得小成就而不断地增加惯性,而提升习惯能力。微习惯就是以小改变来撬动大目标的支点,也就是从一个小的行为最终养成一个大的习惯关键。

第三部分

作者把微习惯的应用梳理出八个步骤如下

1.选择一个微习惯,制定每天的计划.

2.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

3.把微习惯纳入到日程当中

4.建立回报机制

5.是记录和追踪完成的情况

6.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7.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

8.就是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总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点行动启动前没有勇气行动;第二点行动开始之后坚持不下去。而这两点,微习惯都能够克服。

关键的三点:微习惯设计:微不足道,微习惯坚持:奖励机制 替代性,微习惯的养成:明确身份,量化 相关性

最后:关于习惯养成的话题,推荐书籍《习惯的力量》本书讲了如何构建一个习惯培养系统,给出暗示,采取行动,进行奖励,是整个习惯培养的基本原理!

微习惯读后感500字


这本书读完,讲真的,在实操方面并没有让我有新的认识,在理论层面,让我更加明白了微信微习惯叫微习惯。

为什么把目标设置的非常非常低,低到你抬抬手就可以完成?

因为每个人的意志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有心的话,你会发现,每天早起后,上午的时候,人的精力是最好的,下午特别是晚上就会不太好。

这是因为你的意志力在一天的工作中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这里就要讲到一本书,名字叫《自控力》,我之前也写过这本书的读后感。里面重点阐述了关于自控力(意志力)的问题,还给出了怎么提高自控力的总量和怎么回复自控力。

如果你平时打游戏的话,你可以把自控力看做是【蓝】,有蓝才可以释放技能。

回到微习惯的话题,为什么目标要小到唾手可完成呢?

因为你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去完成目标,这样就可以大幅减少你在完成目标上所需要消耗的自控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如果让你走出舒适圈,是不是很困难,需要很强大的自控力才可以。为什么人们都非常崇拜那些自律能力特别强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自控力强大,可以让自己跳出舒适圈。

但是如果不让你走出舒适圈,而是在舒适圈的边缘,伸出去一只脚,你可以马上收回来,但是只要你每天伸出去一下就可以了。

这样日积月累下来,你再伸出一只脚的时候,就会很轻松,慢慢的你的舒适圈就会扩大。

这,就是微习惯的妙处所在。

赶紧来试一下吧,让我们在舒适圈的边缘,疯狂的试探!

《微习惯》读书笔记与感悟800字


作者简介:

斯蒂芬·盖斯是个天生的懒虫。为了改变这一点,他开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从2004年起在美国各大自我成长类网站上发表了许多文章。2011年,他开始运营自己的博客DeepExistence,为读者提供自我成长策略方面的建议。

适合读者及痛点场景:

1.无法养成长期坚持的习惯;

2.期望提升意志品质;

痛点场景:减肥、读书、备考、写作、集中注意力等。

什么是微习惯?

简单到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习惯。

例如,每天一个俯卧撑。

原理解释:

第一,为什么容易坚持?

因为容易,所以没有太多反感或者恐惧。

因为容易,所以容易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激励下一次任务的完成。

因为容易,所以不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即使遇到外界干扰也容易克服。

第二,为什么有效?

因为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一旦开始,就会顺便多做一些,效果也就明显了。

长期坚持简单任务的效果短期做很长且高难度任务的效果。

执行要点是什么?

切忌增加任务难度。

达成当日任务目标时,一旦难度增加,任务就不容易完成,随之产生对于习惯养成的反感、恐惧感、挫败感等等,因此,少即是多,小即是美。

为什么微习惯比普通习惯容易养成?

普通习惯往往任务很重,开始任务时会容易产生很强的反感和恐惧感。

而且,每个人的生活不可能一成不变,这就会导致任务无法完成,产生挫败感。

与之相反,微习惯因为简单,所以容易开始,容易结束,容易产生满足感,也就容易坚持。

如何实践:

1.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按周期进行执行,周期最后要预先安排放松时间。

完成任务后的“自信心膨胀”是正常心理状态,然后就会自然而然的希望“放纵”一下,放纵之后又开始对自己感到不满、自责。这会导致对于习自己的方案,认为自己是无法养成好习惯的。实际上,只要认识到这是正常心理现象即可,就好像充电宝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充电一样。

3.使用心锚。

将微习惯与自己的某一种行为建立链接,并让这种行为作为微习惯的触发器来使用。

例如,每天第一次看体育新闻之后一定要做一个俯卧撑。因为体育新闻是感兴趣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就用它作为触发器,引发微习惯的执行。作者:胡艺友

微习惯读后感500字心得


这本书读完,讲真的,在实操方面并没有让我有新的认识,在理论层面,让我更加明白了微信微习惯叫微习惯。

为什么把目标设置的非常非常低,低到你抬抬手就可以完成?

因为每个人的意志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有心的话,你会发现,每天早起后,上午的时候,人的精力是最好的,下午特别是晚上就会不太好。

这是因为你的意志力在一天的工作中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这里就要讲到一本书,名字叫《自控力》,我之前也写过这本书的读后感。里面重点阐述了关于自控力(意志力)的问题,还给出了怎么提高自控力的总量和怎么回复自控力。

如果你平时打游戏的话,你可以把自控力看做是【蓝】,有蓝才可以释放技能。

回到微习惯的话题,为什么目标要小到唾手可完成呢?

因为你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去完成目标,这样就可以大幅减少你在完成目标上所需要消耗的自控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如果让你走出舒适圈,是不是很困难,需要很强大的自控力才可以。为什么人们都非常崇拜那些自律能力特别强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自控力强大,可以让自己跳出舒适圈。

但是如果不让你走出舒适圈,而是在舒适圈的边缘,伸出去一只脚,你可以马上收回来,但是只要你每天伸出去一下就可以了。

这样日积月累下来,你再伸出一只脚的时候,就会很轻松,慢慢的你的舒适圈就会扩大。

这,就是微习惯的妙处所在。

赶紧来试一下吧,让我们在舒适圈的边缘,疯狂的试探!

微习惯读后感(优秀范文)


《微习惯》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斯蒂芬•盖斯,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他教会了我怎样朝着目标更进一步。如果你想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建议大家可以读一下这本书。微习惯体系的基础在于微步骤,那些小的不可思议的一小步,比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早上摸一下自己鼻子。想象一下,如果你想养成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的习惯,坚持下来得靠多大的意志力和自律性,可能几天之后你就会觉得太累,或者没有时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如果把习惯变成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几秒钟就能完成,有时候状态好可以做几十个,就非常有成就感,然后你的大脑会给你反馈不会再排斥做俯卧撑,甚至不做就浑身不舒服。总的来说,微习惯就是强迫自己每天做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www.dhb100.com/

我的一点亲身体会分享给大家:步入社会到现在,身边有两个人让我感受到微习惯的重要性。

一位是热爱音乐的退休阿姨,从认识到如今两年半的时间,每天七点半到八点间给我发一句“早上好”或者一个早安图片,两年多来我早已习惯了阿姨的习惯,我知道这有可能是群发,但我打内心觉得这不是一个常人能坚持下来的事情。看《微习惯》这本书之前,我会两三天回复一次阿姨的信息,看完这本书到现在两个月了,我也坚持每天回复阿姨的微信,有时我会提早先跟她说“早上好,阿姨”。我知道这样不会有太多意义,但我已习惯,这不仅是尊重,也是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如果这么小的事情我坚持不下来,那我还能坚持什么?

另一位是大学教师,有几次见面之缘让我认识了他。他的微习惯来自朋友圈,每天晚上一定转发五篇优秀文章,大部分是哲学和艺术。我在他的习惯中收获很多,也转发了很多,这样的微习惯不仅让自己受益还能传递给别人,这应该就是微习惯的力量吧!人的大脑最抗拒的就是一下子做出巨大的改变,而细小轻微的量变是符合人性、符合大脑的运作规律的。长此以往,在正确的方向前提下,量变导致质变,好的质变强化加深人的兴趣和能力,这就是复利效应。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复利效应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的习惯养成加上好的策略,你才能走得更稳,更远。(白梦雨)

你是否认为自己是意志力薄弱的人?是否有懒惰、拖延和浪费时间的“坏习惯”?是否发现自己总是雄心勃勃,但大多数计划都难以最终执行、不了了之?纵然年复一年地制定newyearresolution(新年决心/计划),那些表过决心要完成的,仍然是年年出现,等待被完成。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http://m.dhb100.com

我曾经听朋友转述他自己和他朋友在健身上的经历。想拥有完美或更好身材的人中,不少在锻炼的过程中会失去信心,难以坚持,最后,健身这样短期内成效不明显的计划,总是半途而废。很典型的两个故事是,有的人因为办了卡,为了不浪费,终究是都用上了;有的人只在开卡时到健身馆一两次,卡快过期时才想起去一次,其他时候都没能鼓起勇气去做这样的难事。

“懒惰”一定程度上是人的天性。一个事事勤奋的人,他需调动整个生命系统支持无论巨细的计划/目标/任务,其实也只会过度消耗。“行百里者半九十”,其实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坚韧、毅力足的人,毕竟是少数。意志力薄弱的人注定一事无成吗?百里走,可能是比较艰巨的任务,对于其他并不要求时限、也相对容易达成的目标,有无什么方法途径可供参考呢?《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不能否认的是,健身上难坚持的人,在其他事情上相对坚持了更久。在开始微习惯策略之前,还要回答两个先决问题。一个是我真的希望达成这个目标吗?我真的热爱这件事吗?这需要相对明确的回答,不然,随着坚持的难度增加,热情消退,会很快或极轻易放弃这个目标。第二,我是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人吗?如果是的话,即使做不到不受影响,也要体认到自身的状况。

需知,正常情况下,人几乎不可能一夜之间改造自己拥有强大意志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克服乃至戒除不利的“坏习惯”。本书作者凭借着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微习惯策略:任务量小到不会犹豫、但需坚持并养成习惯,最后“习惯成自然”,自己乐于做之前需刻意提醒做的任务。

习惯的力量,已经被心理学家、教育专家所认识。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都有关于养成习惯的课。那些从小养成了刷牙、洗手等好习惯的小朋友,将终生受益于这样的“习以为常的动作”。微习惯的妙处在于,设定一个量比较小的目标,每天执行,克服“犹豫”的危险,先从“不排斥”开始,最终形成习惯。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从18天到254天不等。对比下现在多数人都有的早晚两次刷牙习惯,我们其实到点了想都没想就去刷牙(不抗拒),刷完异味清除,心里高兴(适当精神鼓励/酬赏)。哪天实在忙错过了刷牙,也会惴惴不安,怕呼气影响与他人的近距离沟通。在其他事上,如能养成习惯,最后“不做都难受”,那么微习惯策略就大功告成了。这真是普通人的法宝,希望大家亲验,原书有原理和过程的详细阐述,值得参考。

一、什么是微习惯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www.dhb100.com

微习惯,就是把我们想要养成的习惯锐减到不可能完不成的程度,比如说把一天做50个俯卧撑变成每天做一个、把每天看一小时的书变成每天看一页,把每天写一张字帖改成每天写一个字。把每天写500字的读书笔记,改成每天写50个字。

二、习惯养成过程中的阻力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阻力,我们大致分类来看,下面两个方面的阻力很大。

(一)无法开始行动

比如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到家吃了饭翘起二郎腿刷刷手机,然后这个时候突然要把手机从你的手上拿开,让你去拿起书。会让你觉得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会想:我看完这个小视频就去看书,我再刷10分钟朋友圈,我就去看书。最后当你放下手机的时候,你发现已经过去一两个小时了。到了睡觉的点,算了算了,今天已经这么晚了,明天再开始看书吧。明日复明日,结果一星期下来一个月下来一年下来。都没怎么拿起书来读过。

其实很多时候阻碍我们都是没有勇气开始。因为每天阅读一个小时的书,就会让我们觉得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在内心里是会有抗拒情绪的。

还有很多的时候呢,终于鼓足勇气去运动了,但是却很难把这件事情坚持下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个阻力。

(二)难以坚持行动

比如说你好不容易说服自己了,换好了运动服、换好了运动鞋准备下楼跑步,然后你开始跑了十几分钟的时候你就开始上气不接下气。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啊,好像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跟你抗议,你不想跑步,不想跑步,不想运跑步。

到了第2天,你计划跑步的时间点。大脑会马上提醒你回忆起昨天你跑了十几分钟时候气喘吁吁的痛苦感受。所以现在你连换衣服,换鞋子的动力也没有了。另外还要为自己的不能坚持而感到懊恼。

三、为什么微习惯会起作用

简单一句话就是这个习惯太简单了,简单到不可能做不到的程度。比如说给自己制定一个每天三秒钟的平板。然后你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你都能够超额完成任务。但是一个人每天的精力以及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一天你感到非常的疲惫,或者说你在外地出差,可能躺到床上已经11点多了,而且非常的疲惫。

其实在这个时候你只要一个翻身在床上,就能很轻易的完成这个三秒钟的平板支撑。

而每天坚持完成,这个三秒钟的平板支撑就会让你有非常好的心理感受,对,我是一个能够坚持的人。而这样的心理暗示是非常重要的。也就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完成目标而感到愧疚或者有说挫败感。

一定有很多人会顾虑了,每天只做三秒钟的平板、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只看一页书、每天只练一个字真的有意义吗?有!

其实啊,对于培养习惯来说,一开始一定要微小到每天都能够坚持,因为成功的感觉带来的正向反馈是最重要的。让这样子的微习惯变成一种惯性。直到后来觉得不去做,感觉今天少了点什么,让他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四、怎么样应用微习惯

(一)选择微习惯

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微习惯,制定好每天的计划。比如我给自己设定的微目标:

每天读一页书

每天写50字读书笔记

每天一分钟压腿

微习惯一次性不能太多,两三个还是比较合适的。

(二)挖掘内在价值

自己需要清楚的是为什么我们要每天坚持做这件事,比如每天读书,想一想为什么我要每天读书?每天运动,想一想为什么我要每天运动?

(三)纳入日常生活

微习惯不用规定必须要在什么时间完成,更加灵活一些,一天中的任意时间完成都是可以的。

(四)建立回报机制

可以给自己设置奖励,比如说坚持7天、坚持21天、坚持100天都可以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

(五)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

建议可以使用一款手机APP来进行打卡,做日常的记录和追踪。

(六)服从计划

比如说,其实我每天可以看几十页的书,但是不改变每天的目标,还是每天一页书。

(七)允许超额完成

我是比较爱看书的,有时候看一页远远不够,这个是时候我们就要允许自己超额完成。

(八)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首先你不会排斥做这件事,并且觉得做起来其实很容易,;也不用很多的顾虑,就跟吃饭一样可以在家吃在单位吃也可以出去吃。最后,在习惯没有最终养成之前,不要急着停止微习惯的训练计划。

最近读了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突然为自己的经常性的懒惰和拖延找到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https://m.dhb100.com/

我们常常喜欢在年初或者某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间节点,为自己立下一个大大的flag。比如每天坚持多早起床,一个月要减肥多少斤,一年要读多少本书……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根本坚持不下来,不仅心情很沮丧,还会慢慢对自己丧失自信。

我们看了太多关于自律的文章和案例,于是幻想自己也能在某天脱胎换骨,惊艳众人。可是背后需要付出的艰辛却让大多数人望而止步。

《微习惯》这本书来源于作者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带来改变而引发的思考。他发现微小的目标更容易实现,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就把它进行大幅缩减:

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1个,把“每天写3000字”缩减成每天写50字,把“始终保持积极思考”缩减成每天想两件好事,把“像企业家一样创新”缩减成每天想出两个点子……

《微习惯》认为彻底改变只需要8步。

第1步选择适合自己的微习惯和计划。比如你想减肥,但除了走路不喜欢任何运动方式,那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自己至少走多少步。其他的什么都不要想,就完成自己规定的步数即可。哪怕你一天只走1000步,也比躺在家里无所事事有进步。

第2步挖掘每个微习惯的价值。你所选择的微习惯一定要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习惯。比如坚持几天不吃糖是为了身体健康,坚持阅读是为了提升内涵,坚持每天写50个字是为了记录生活或提高写作能力等等。

这些微习惯坚持下来会对自己长期有益,而正是因为它对自己有益你才愿意坚持。

第3步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议程。作者认为微习惯的根源在于自主、自由和灵活度。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意志来决定什么时候完成当天的微习惯,而不必规定时间让自己束手束脚,因为“微习惯小到不可能失败,所以有没有依据无所谓”。

比如你设定每天做一个俯卧撑,那么你只要记住这个目标,几乎不会失败,无论是早上还是睡前完成都无所谓。只要自己不觉得有压力就好。

第4步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在践行微习惯的过程中要让自己感到快乐。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给自己一点奖励,休息一下。

同时多多畅想长期坚持的益处,想象着自己脱胎换骨后重生般的喜悦,不断地给自己成就感和满足感。

第5步记录和追踪完成情况。记录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手绘一个表格,也可以用电脑或者手机进行记录。

不过作者比较推荐手写到纸上的方式,尤其是在大日历上进行纸笔打勾的方式:“将记录放在显眼的位置上,会让你对自己微习惯、进度与成功与否更加敏感。”

第6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由于微习惯是对自己来说可以毫不费力实现的,那么很多情况下可以超额完成,

比如你每天设定只需要都3页书,在执行的时候可以轻而易举读10页。这样不断地超额完成,一方面可以让自己更有成就感,也可以成为你最终成功的关键。

第7步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微习惯一旦确定,不要轻易改变,按照计划实行即可。超额完成计划后,目标会跟着膨胀,但是不要急着改变目标。

你的期待值和精力应该放到坚持目标上,而不要对任务量抱有高期待。作者认为生活中最强大的武器是坚持,只有这样才能让行为转变成习惯。

第8步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行为已经成为习惯有很多信号,比如没有抵触情绪、认同该行为、无须考虑就能行动、不再担心漏掉这个行为等等。

如果有了这些信号,说明你已经成功地把微习惯养成了可能伴你终身的好习惯。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前一段看一个学生暑期写的未来规划,其中有一项是每周要读两本书,而且要写一篇书评,还有其他每天背多少单词之类的,规划堪称完美。

我阅读这份规划书时,已经临近寒假,如果他真的坚持下来应该进步很明显。

然而当我把学生找来打开规划书,问他是否真正践行时,他的表情告诉我他自己都不记得曾经写过这样的规划。

我只顾让他反思为什么不能按照规划践行,却忽略了盲目的规划只会成为随时被都会被风刮倒的flag,而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规划,又需要很强大的意志去执行。

然而现在的大学生面对的诱惑太多,普遍都缺少强大的意志。

所以如果从微习惯开始着手,从一点一滴的改变开始引导,也许会带来更多的改变吧。(张显)

[参考]微习惯读后感通用


阅读过作品后,我感慨万分,我们可以将读书时感受最深的地方,写成读后感。如何让自己的读后感写起来更加真实呢?或许"微习惯读后感"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微习惯读后感(篇1)

一、什么是微习惯

微习惯,就是把我们想要养成的习惯锐减到不可能完不成的程度,比如说把一天做50个俯卧撑变成每天做一个、把每天看一小时的书变成每天看一页,把每天写一张字帖改成每天写一个字。把每天写500字的读书笔记,改成每天写50个字。

二、习惯养成过程中的阻力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阻力,我们大致分类来看,下面两个方面的阻力很大。

(一)无法开始行动

比如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到家吃了饭翘起二郎腿刷刷手机,然后这个时候突然要把手机从你的手上拿开,让你去拿起书。会让你觉得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会想:我看完这个小视频就去看书,我再刷10分钟朋友圈,我就去看书。最后当你放下手机的时候,你发现已经过去一两个小时了。到了睡觉的点,算了算了,今天已经这么晚了,明天再开始看书吧。明日复明日,结果一星期下来一个月下来一年下来。都没怎么拿起书来读过。

其实很多时候阻碍我们都是没有勇气开始。因为每天阅读一个小时的书,就会让我们觉得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在内心里是会有抗拒情绪的。

还有很多的时候呢,终于鼓足勇气去运动了,但是却很难把这件事情坚持下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个阻力。

(二)难以坚持行动

比如说你好不容易说服自己了,换好了运动服、换好了运动鞋准备下楼跑步,然后你开始跑了十几分钟的时候你就开始上气不接下气。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啊,好像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跟你抗议,你不想跑步,不想跑步,不想运跑步。

到了第2天,你计划跑步的时间点。大脑会马上提醒你回忆起昨天你跑了十几分钟时候气喘吁吁的痛苦感受。所以现在你连换衣服,换鞋子的动力也没有了。另外还要为自己的不能坚持而感到懊恼。

三、为什么微习惯会起作用

简单一句话就是这个习惯太简单了,简单到不可能做不到的程度。比如说给自己制定一个每天三秒钟的平板。然后你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你都能够超额完成任务。但是一个人每天的精力以及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一天你感到非常的疲惫,或者说你在外地出差,可能躺到床上已经11点多了,而且非常的疲惫。

其实在这个时候你只要一个翻身在床上,就能很轻易的完成这个三秒钟的平板支撑。

而每天坚持完成,这个三秒钟的平板支撑就会让你有非常好的心理感受,对,我是一个能够坚持的人。而这样的心理暗示是非常重要的。也就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完成目标而感到愧疚或者有说挫败感。

一定有很多人会顾虑了,每天只做三秒钟的平板、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只看一页书、每天只练一个字真的有意义吗?有!

其实啊,对于培养习惯来说,一开始一定要微小到每天都能够坚持,因为成功的感觉带来的正向反馈是最重要的。让这样子的微习惯变成一种惯性。直到后来觉得不去做,感觉今天少了点什么,让他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四、怎么样应用微习惯

(一)选择微习惯

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微习惯,制定好每天的计划。比如我给自己设定的微目标:

每天读一页书

每天写50字读书笔记

每天一分钟压腿

微习惯一次性不能太多,两三个还是比较合适的。

(二)挖掘内在价值

自己需要清楚的是为什么我们要每天坚持做这件事,比如每天读书,想一想为什么我要每天读书?每天运动,想一想为什么我要每天运动?

(三)纳入日常生活

微习惯不用规定必须要在什么时间完成,更加灵活一些,一天中的任意时间完成都是可以的。

(四)建立回报机制

可以给自己设置奖励,比如说坚持7天、坚持21天、坚持100天都可以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

(五)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

建议可以使用一款手机App来进行打卡,做日常的记录和追踪。

(六)服从计划

比如说,其实我每天可以看几十页的书,但是不改变每天的目标,还是每天一页书。

(七)允许超额完成

我是比较爱看书的,有时候看一页远远不够,这个是时候我们就要允许自己超额完成。

(八)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首先你不会排斥做这件事,并且觉得做起来其实很容易,;也不用很多的顾虑,就跟吃饭一样可以在家吃在单位吃也可以出去吃。最后,在习惯没有最终养成之前,不要急着停止微习惯的训练计划。

微习惯读后感(篇2)

有时候取胜要靠以柔克刚

太极拳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的思维方式“强大才能不败”不一样,它主张“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借力发力”。这样的思想不仅符合人体的生理需求,也符合心理需求,因此它让人们可以学会与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天人合一,处于不败之地。

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我们年初给自己定了多么美丽的习惯养成计划,不出几天我们就会被坚持不下来的心理挫败感打的落花流水,于是我们的计划还没满月就已经夭折。

美国的斯蒂芬.盖斯也不例外,20xx年以前为了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他做过无数的计划接着无数次失败,面对一次次失败的计划他很苦恼但依旧不知道如何突围。但是,有一次迈克尔.米哈尔科在他的著作《米哈尔科商业创意全攻略》中提到的“假面具”思维提醒了他,顺着这个思维他想到了一个与平时定大目标不一样的做法“微目标”,慢慢的他靠微目标养成了微习惯,也因此他的人生像开了挂一样。

为了让微习惯帮助更多的人,斯蒂芬盖斯写了《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单看书名就已经跃跃欲试了吧?在《微习惯》中作者用幽默的语言、浅显易懂的事例向我们阐述了微习惯如何巧妙利用大脑、微习惯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如何操作等内容。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看似弱小实则强大的习惯养成策略。

一. 巧妙利用大脑

引发我们行动的有两大因素:一个是动力,一个是意志力。

大脑兴奋我们就是有动力了,我们很容易去执行大脑发送的指令。但是可以想一下,我们大脑大部分情况下是情绪稳定的,执行着我们习惯性的行为。可以说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做大脑发出的重复指令。

微习惯策略就是抓住大脑喜欢重复、不易改变的这一特点,借力发力利用用意志力来培养习惯。

二.微习惯的特点和优势

1.微步骤,在不知不觉中让大脑适应改变。

简单来说,如果有大尺度改变发生大脑习惯排斥,抵触情绪一旦发生接着动力弱化我们的行动就很难坚持,这就是为什么之前我们运用动力培养习惯却一直失败的原因。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说,如果想避免孩子上幼儿园时候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可以提前每天带孩子去幼儿园周围转转,带她熟悉环境。时间一长她就接受了,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就不会再有强烈的哭闹情绪。这个环境上的慢慢适应改变情况也是让大脑慢慢适应的过程。

2. 目标很小,能量巨大

我们将每天要完成目标订的很小,一旦完成我们就会有完成后的满足感,这样更容易让我们坚持下来,这也是习惯养成的必要因素。目标完成后如果我们还有多余力量完全可以超额完成目标。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没有人认为小小的蚂蚁会对任何事物造成危害,可是他们拼的不是力量是时间,经年累月,水滴也可以穿石。所以不怕我们完成的目标小,就怕我们坚持不下来。只要坚持下来,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3.可以同时培养多个微习惯

微习惯策略的特点就是它只消耗微量的意志力就可以完成每天设定的微小目标,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微习惯的培养。(作者斯蒂芬.盖斯认为2-3个为宜)

这就像我们上学时候的课程安排,学校不会安排一天7节课的时间都上同一门课,如果真那样同学们会直接学吐了。相反,课程表都会穿插安排不同的课程交替进行,既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又能丰富我们的大脑,两不耽误。

三. 培养微习惯只需要八个步骤和规则。

八大步骤是:选择自己的微习惯计划、挖掘每个习惯的内在价值、明确依据,纳入日程、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微量开始,超额完成、服从计划,摆脱高期待值、留意习惯养成标志

与八大步一起书中还提到了八大规则:不自欺欺人、满意每一步、经常回报自己,尤其在完成微习惯之后、保持头脑清醒、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提醒自己很轻松、不小看为步骤、用多余的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指定更大的目标。

看到这八大步骤和规则,可以说作者斯蒂芬盖斯已经在《微习惯》中为我们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也为我们尽可能多的总结了经验避免我们走弯路,但是习惯养成最重要的是行动,否则再完美的计划、再可行的策略在没有任何的行动面前都无能为力的。所以,想好了就开始行动。

有时候就是这样,我们明明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总是不见成效,我们会懊恼、怀疑自己的能力,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像斯蒂芬.盖斯一样换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或许就会转角遇到爱了。并不是所有的胜利都依靠“强大”,有时候以柔才能克刚。

微习惯读后感(篇3)

这本书读完,讲真的,在实操方面并没有让我有新的认识,在理论层面,让我更加明白了微信微习惯叫微习惯。

为什么把目标设置的非常非常低,低到你抬抬手就可以完成?

因为每个人的意志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有心的话,你会发现,每天早起后,上午的时候,人的精力是最好的,下午特别是晚上就会不太好。

这是因为你的意志力在一天的工作中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这里就要讲到一本书,名字叫《自控力》,我之前也写过这本书的读后感。里面重点阐述了关于自控力(意志力)的问题,还给出了怎么提高自控力的总量和怎么回复自控力。

如果你平时打游戏的话,你可以把自控力看做是【蓝】,有蓝才可以释放技能。

回到微习惯的话题,为什么目标要小到唾手可完成呢?

因为你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去完成目标,这样就可以大幅减少你在完成目标上所需要消耗的自控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如果让你走出舒适圈,是不是很困难,需要很强大的自控力才可以。为什么人们都非常崇拜那些自律能力特别强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自控力强大,可以让自己跳出舒适圈。

但是如果不让你走出舒适圈,而是在舒适圈的边缘,伸出去一只脚,你可以马上收回来,但是只要你每天伸出去一下就可以了。

这样日积月累下来,你再伸出一只脚的时候,就会很轻松,慢慢的你的舒适圈就会扩大。

这,就是微习惯的妙处所在。

赶紧来试一下吧,让我们在舒适圈的边缘,疯狂的试探!

微习惯读后感(篇4)

《微习惯》这本书一共八章,作者先是介绍了他采用微习惯策略的契机,然后说明了大脑的工作原理以及为什么要用意志力而不用动力去培养习惯,然后介绍了微习惯策略的独特之处以及具体步骤。

微习惯最大的好处就是它非常简单,如每天一个俯卧撑,它简单到只需要消耗一点点意志力,所以你很容易完成它,持续的完成又能给你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的大脑中有关于改变习惯的两个关键工具-前额皮层和基底神经节。前额皮层负责理解长远利益和结果,也就是说是前额皮层在抵抗巧克力蛋糕的诱惑,想每天跑5公里,但是它非常容易疲劳,因为它功能强大,会消耗你太多的精力,当你疲劳时,基底神经节就会发挥作用,它意识不到你的各种目标,但是可以高效率的重复模式,节省精力。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养成好的习惯,就要学会如何运用我们大脑中聪明的前额皮层和有毅力的基底神经节。

那应该如何运用呢?在行为变成习惯之前,激励我们的两个途径是动力和意志力,但是动力是个不靠谱的家伙,因为动力以人的感受为基础,人的感受又是容易改变且无法预测的;而且动力很难培养,你不是每次都愿意激发动力去做事,可能当你觉得状态不好时,你就不愿意去激发动力。所以我们需要用意志力去帮助我们培养好的习惯,因为意志力很可靠,它可以被强化还可以通过计划执行。那微习惯是如何利用意志力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能损耗意志力的5个最重要的因素: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以及血糖水平。就努力程度而言,微习惯只需要非常少的努力,比如,你打算每天读2页书,任务完成后的超额努力每次都不一样,如果你状态不好,你也可以只完成定下的小目标,它很灵活;再来说感知程度,微习惯的本质决定它几乎不会让你在还没做时就感到困难,如果你给自己定的任务是学习2小时,那可能你在做这件事之前就已经觉得很难,这就已经在消耗你的意志力了,而微习惯很小,几乎不会让你在做之前感到困难,如果你觉得困难,可以再把任务变小,比如你想跑200米,但你觉得还是很难,这时你可以先完成“换上跑鞋”这一小任务;接下来是消极情绪,微习惯只需我们做很少的努力,少到不会感觉到任何消极的情绪;然后是主观疲劳,主观疲劳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目标之间的斗争,目标很高,主管疲劳就会更严重,但是微习惯只是很小的目标;最后是血糖水平,微习惯和血糖相互独立,但微习惯可以节约能量和意志力,所以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血糖。

你会不会觉得微习惯(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进步太小,意义不大,这么想就错了,因为只有先养成习惯,才能将其培养的更强,目标更高,而且你可以随意超越原定目标,微习惯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就越好。在执行微习惯策略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一点需要注意:摆脱高期待值,在你超额完成目标后,大脑会设定一个新的期待值,但是你要提醒自己你每天的目标并没有变化。

哪怕是一点点行动,也比毫不作为强无数倍;相比每一天做很多事,每天做一点事的影响力会更大!

微习惯读后感(篇5)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由微入大。

优秀是一种习惯,学着变优秀,再学着养成习惯。

自然而然才是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习惯,如果不自然那就不是习惯,当想做某事内心是不想做的但是大脑强迫着你去做。比如锻炼身体,那就不是自然,修炼的目的就是为了由强迫达到自然,由自然演变为习惯。

培养成能够持久而恒远的好习惯才有意义。

定目标的高低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定高目标违背了此书微习惯的理念,把目标定高了,开始兴致勃勃。中途发现这么高的目标,执行的过程有点累,于是悄然退缩。结果伤了士气。然后放弃,就演变成了我们所说的,三分钟热度。

把目标定得极低。轻轻松松就能完成。

一来执行着不累。二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于是还会给自己额外奖励,超额完成目标。心理上一舒服,就会长且久,久而久之形成习惯。

好的习惯能够轻微的改变人生。

这就是微习惯的核心理论。由小入大,由强迫到自然。

微习惯读后感(篇6)

《微习惯》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斯蒂芬•盖斯,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他教会了我怎样朝着目标更进一步。如果你想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建议大家可以读一下这本书。微习惯体系的基础在于微步骤,那些小的不可思议的一小步,比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早上摸一下自己鼻子。想象一下,如果你想养成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的习惯,坚持下来得靠多大的意志力和自律性,可能几天之后你就会觉得太累,或者没有时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如果把习惯变成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几秒钟就能完成,有时候状态好可以做几十个,就非常有成就感,然后你的大脑会给你反馈不会再排斥做俯卧撑,甚至不做就浑身不舒服。总的来说,微习惯就是强迫自己每天做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

我的一点亲身体会分享给大家:步入社会到现在,身边有两个人让我感受到微习惯的重要性。

一位是热爱音乐的退休阿姨,从认识到如今两年半的时间,每天七点半到八点间给我发一句“早上好”或者一个早安图片,两年多来我早已习惯了阿姨的习惯,我知道这有可能是群发,但我打内心觉得这不是一个常人能坚持下来的事情。看《微习惯》这本书之前,我会两三天回复一次阿姨的信息,看完这本书到现在两个月了,我也坚持每天回复阿姨的微信,有时我会提早先跟她说“早上好,阿姨”。我知道这样不会有太多意义,但我已习惯,这不仅是尊重,也是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如果这么小的事情我坚持不下来,那我还能坚持什么?

另一位是大学教师,有几次见面之缘让我认识了他。他的微习惯来自朋友圈,每天晚上一定转发五篇优秀文章,大部分是哲学和艺术。我在他的习惯中收获很多,也转发了很多,这样的微习惯不仅让自己受益还能传递给别人,这应该就是微习惯的力量吧!人的大脑最抗拒的就是一下子做出巨大的改变,而细小轻微的量变是符合人性、符合大脑的运作规律的。长此以往,在正确的方向前提下,量变导致质变,好的质变强化加深人的兴趣和能力,这就是复利效应。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复利效应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的习惯养成加上好的策略,你才能走得更稳,更远。(白梦雨)

微习惯读后感(篇7)

一、习惯是什么?

习惯是一种不断重复的行为,是每天都在重复的行为。这种每天重复的行为叠加起来,会让你有脱胎换骨的改变。

习惯每天锻炼20分钟就可能锻炼出腹肌。

习惯吃更健康的食物就可能让你的寿命延长。

习惯每天早上早起1小时,每年就会多阅读365小时。

习惯每天写1000字,每年就可以写36.5万字。

二、习惯如何在大脑中工作?

一旦某个习惯指定的神经通路被一个想法触发,脑中就会有一个电荷沿着这条神经通路放电,然后你就会有一股想进行这项习惯行为的强烈欲望。随着习惯根深蒂固,与之关联的神经通路会变得更粗、更牢固。

三、动力策略和意志力策略:

将行为变成习惯有两个策略,分别是动力策略和意志力策略。

1.动力和意志力之间的关系:

动力和意志力不是非此即彼的,二者之间存在重要的关系。

当动力处于峰值时,意志力消耗量为0或可忽略不计,你无须强迫自己做你本来就愿意做的事。

但是当动力降为0时,强烈的内心抵触意味着意志力消耗量会变得很高。

2.动力策略的缺点:

a.动力是以人的感受为基础,而人类的感受容易改变,容易受到各种事情的影响而变化。

b.由于边际效应递减的原因,发生重复行为时,行为每重复发生一次,带来的愉悦感就会降低一次,做这件事的热情和动力就会降低一点。当边际效应越来越低时,坚持的难度就越来越大。

3.为何意志力策略优于动力策略?

原因有三个:

a.意志力很可靠;

b.意志力可以被强化;

c.意志力可以通过计划来执行。

4.意志力策略的缺点:

因为意志力也是有限的,意志力也不容易坚持,长时间也会被消耗殆尽。

那么解决意志力策略缺点的办法就是:运用微习惯策略。

四、什么是微习惯策略?

微习惯策略就是强迫你自己每天实施1到4个“小到不可思议”的计划好的行动。这些行动小到不会失败,小到不会因为特殊情况就被你轻易放弃。它们有双重作用——激励你继续做下去,并会成为(微)习惯。

微习惯策略的精髓就是摆脱外在条件的限制和自己的心理压力,让自己一身轻松地行动起来。

五、微习惯的八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一个微习惯,制定每天的计划。

第二步,挖掘微习惯的内在价值,即带来的好处。

*这个微习惯是我内在价值的真实体现,即使全世界都不同意,我也不会动摇。

第三步,明确微习惯的时间安排。

*每天完成一次非具体微习惯行为。

*根据时间进行的微习惯行为可在下午3:00或晚上9:45等时间完成。

*根据行为方式进行的微习惯行为可在吃完午饭以后、开始工作之前、睡觉前等时间完成。

第四步,建立回报机制,微习惯达成以后用奖励来提升自己坚持的动力。

第五步,记录和追踪完成的情况。

一开始就手写写下你的微习惯,然后随着计划进展检查进度。

第六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第七步,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

我们要把期待值和精力放到坚持目标上,而不要对任务量抱有较高的期待。

第八步,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不要在一个行为真正成为习惯之前就停止。

代表行为已成为习惯的信号有:

没有抵触情绪;对自己的行为认同;行动时无须考虑;不再担心;行为常态化。

六、微习惯八大策略:

1.请一定不要调高期待值。期待值低一些,你就会渴望多完成一些。

2.满意每一个进步。

3.经常回报自己,尤其在完成微习惯之后。

4.保持头脑清醒,冷静的头脑是建立习惯的最佳思维模式。

5.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

6.提醒自己这件事很轻松。

7.绝不要小看微步骤。如果你意志力较弱,微步骤有时是你前进的唯一途径,学会爱上它们。

8.用多余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制定更多目标。

[最新]微习惯的读后感1000字精选


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里面情节总是扣人心弦。我们可以通过写读书笔记的方式,用文字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经过整理,读后感大全编辑为你呈上微习惯的读后感,通过本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微习惯的读后感【篇1】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还会帮助你改变自己的生活。每天至少看两页,记一句话笔记,持续的习惯就养成了。

一个好的习惯替代一个不好的习惯,也只是在大脑里的一个念头,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要有实际行动,做不到也比什么都不做好。

本书由七章组成,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你在生活中永久建立健康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前三章将探讨习惯建立过程、大脑、意志力、动力以及这些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达到最佳效果呢?接下来的两个章节将探讨合理、科学的途径。最后三章教你如何具体应用。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很想试着去分享,应该怎么来讲,可我会习惯地把一本书概括成一句话,微习惯的养成就是要靠我们自觉去遵守一些规则,日积月累就会养成一个习惯。

但具体的应该怎么来做呢?书写的那么详细,怎么来介绍呢?感觉无从下口,要么就照书的读一遍吧。这样就有什么效果呢?就会觉得还不如让大家自己看啊,自己看的感悟更深一点。

这样的话,我又在分享什么呢?都没有表达出那个让人有想看的冲动和欲望,其实这是一个失败的分享。

其实也是很简单的吧,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框架嘛,我是不是应该去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呢?

通常情况下,我看过一遍就算了,好像是读懂了,实际是非懂似懂,根本没有真正读透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我也没有真正去思考文章带给我的感受是什么。虽然我记了一句话笔记,但记的只是表层。

《微习惯》写的很贴合我们的实际的情况,让我感受到一个微小动作的养成,是可以的,在日后也会是变成宏大的效果。也让我很受益,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我们的耐心,日复一日的重复。

试着静下心来,修改以前写的文章,会不会有另一种新的感悟,这可能是我将要养成的一个习惯吧。

微习惯的读后感【篇2】

《微习惯》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斯蒂芬•盖斯,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他教会了我怎样朝着目标更进一步。如果你想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建议大家可以读一下这本书。微习惯体系的基础在于微步骤,那些小的不可思议的一小步,比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早上摸一下自己鼻子。想象一下,如果你想养成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的习惯,坚持下来得靠多大的意志力和自律性,可能几天之后你就会觉得太累,或者没有时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如果把习惯变成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几秒钟就能完成,有时候状态好可以做几十个,就非常有成就感,然后你的大脑会给你反馈不会再排斥做俯卧撑,甚至不做就浑身不舒服。总的来说,微习惯就是强迫自己每天做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

我的一点亲身体会分享给大家:步入社会到现在,身边有两个人让我感受到微习惯的重要性。

一位是热爱音乐的退休阿姨,从认识到如今两年半的时间,每天七点半到八点间给我发一句“早上好”或者一个早安图片,两年多来我早已习惯了阿姨的习惯,我知道这有可能是群发,但我打内心觉得这不是一个常人能坚持下来的事情。看《微习惯》这本书之前,我会两三天回复一次阿姨的信息,看完这本书到现在两个月了,我也坚持每天回复阿姨的微信,有时我会提早先跟她说“早上好,阿姨”。我知道这样不会有太多意义,但我已习惯,这不仅是尊重,也是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如果这么小的事情我坚持不下来,那我还能坚持什么?

另一位是大学教师,有几次见面之缘让我认识了他。他的微习惯来自朋友圈,每天晚上一定转发五篇优秀文章,大部分是哲学和艺术。我在他的习惯中收获很多,也转发了很多,这样的微习惯不仅让自己受益还能传递给别人,这应该就是微习惯的力量吧!人的大脑最抗拒的就是一下子做出巨大的改变,而细小轻微的量变是符合人性、符合大脑的运作规律的。长此以往,在正确的方向前提下,量变导致质变,好的质变强化加深人的兴趣和能力,这就是复利效应。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复利效应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的习惯养成加上好的策略,你才能走得更稳,更远。(白梦雨)

微习惯的读后感【篇3】

一、什么是微习惯

微习惯,就是把我们想要养成的习惯锐减到不可能完不成的程度,比如说把一天做50个俯卧撑变成每天做一个、把每天看一小时的书变成每天看一页,把每天写一张字帖改成每天写一个字。把每天写500字的读书笔记,改成每天写50个字。

二、习惯养成过程中的阻力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阻力,我们大致分类来看,下面两个方面的阻力很大。

(一)无法开始行动

比如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到家吃了饭翘起二郎腿刷刷手机,然后这个时候突然要把手机从你的手上拿开,让你去拿起书。会让你觉得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会想:我看完这个小视频就去看书,我再刷10分钟朋友圈,我就去看书。最后当你放下手机的时候,你发现已经过去一两个小时了。到了睡觉的点,算了算了,今天已经这么晚了,明天再开始看书吧。明日复明日,结果一星期下来一个月下来一年下来。都没怎么拿起书来读过。

其实很多时候阻碍我们都是没有勇气开始。因为每天阅读一个小时的书,就会让我们觉得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在内心里是会有抗拒情绪的。

还有很多的时候呢,终于鼓足勇气去运动了,但是却很难把这件事情坚持下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个阻力。

(二)难以坚持行动

比如说你好不容易说服自己了,换好了运动服、换好了运动鞋准备下楼跑步,然后你开始跑了十几分钟的时候你就开始上气不接下气。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啊,好像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跟你抗议,你不想跑步,不想跑步,不想运跑步。

到了第2天,你计划跑步的时间点。大脑会马上提醒你回忆起昨天你跑了十几分钟时候气喘吁吁的痛苦感受。所以现在你连换衣服,换鞋子的动力也没有了。另外还要为自己的不能坚持而感到懊恼。

三、为什么微习惯会起作用

简单一句话就是这个习惯太简单了,简单到不可能做不到的程度。比如说给自己制定一个每天三秒钟的平板。然后你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你都能够超额完成任务。但是一个人每天的精力以及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一天你感到非常的疲惫,或者说你在外地出差,可能躺到床上已经11点多了,而且非常的疲惫。

其实在这个时候你只要一个翻身在床上,就能很轻易的完成这个三秒钟的平板支撑。

而每天坚持完成,这个三秒钟的平板支撑就会让你有非常好的心理感受,对,我是一个能够坚持的人。而这样的心理暗示是非常重要的。也就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完成目标而感到愧疚或者有说挫败感。

一定有很多人会顾虑了,每天只做三秒钟的平板、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只看一页书、每天只练一个字真的有意义吗?有!

其实啊,对于培养习惯来说,一开始一定要微小到每天都能够坚持,因为成功的感觉带来的正向反馈是最重要的。让这样子的微习惯变成一种惯性。直到后来觉得不去做,感觉今天少了点什么,让他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四、怎么样应用微习惯

(一)选择微习惯

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微习惯,制定好每天的计划。比如我给自己设定的微目标:

每天读一页书

每天写50字读书笔记

每天一分钟压腿

微习惯一次性不能太多,两三个还是比较合适的。

(二)挖掘内在价值

自己需要清楚的是为什么我们要每天坚持做这件事,比如每天读书,想一想为什么我要每天读书?每天运动,想一想为什么我要每天运动?

(三)纳入日常生活

微习惯不用规定必须要在什么时间完成,更加灵活一些,一天中的任意时间完成都是可以的。

(四)建立回报机制

可以给自己设置奖励,比如说坚持7天、坚持21天、坚持100天都可以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

(五)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

建议可以使用一款手机App来进行打卡,做日常的记录和追踪。

(六)服从计划

比如说,其实我每天可以看几十页的书,但是不改变每天的目标,还是每天一页书。

(七)允许超额完成

我是比较爱看书的,有时候看一页远远不够,这个是时候我们就要允许自己超额完成。

(八)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首先你不会排斥做这件事,并且觉得做起来其实很容易,;也不用很多的顾虑,就跟吃饭一样可以在家吃在单位吃也可以出去吃。最后,在习惯没有最终养成之前,不要急着停止微习惯的训练计划。

微习惯的读后感【篇4】

我们喜欢从成功人士身上寻找可借鉴之处,力图找出方法,能够实现成功的复制。这么多年过去了,成功学、方法学的书架上已经堆满了成功的方法、经验、传记,可是成功的人依然凤毛麟角,为什么会这样呢?是这些优秀的品质无法复制?还是这些书籍诓骗世人?我很好奇,读了大量类似书籍后发现这些书中所言,皆为成功之基石,都是无可辩驳的优秀品质,都是操作性很强,普适性很高的方法,可是,为什么没有真的让很多人就此走上人生巅峰呢?长久以来,我深感不解,甚至一度怀疑所谓的成功学,根本没什么价值。直到幸福俱乐部提供了《微习惯》这本书,让我觉得以往所知所学并非没有价值,而是缺少了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行动。

最难的,便是知行合一,很多人感慨: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处境吧。很多道理在心里形成认同,却无法付诸行动,终究道理成了感慨的台词,人,依旧还是老样子。

《微习惯》我是被其狂妄的宣传所吸引: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作者是斯蒂芬·盖斯,鉴于外国人写作的风格,我预判书中不会长篇大论的道理论证,不会有太多的引经据典,我可以从中掌握确确实实的方法或行动守则,果然,没让我失望。

具体的方法,读者若有兴趣,可以买来读读,我不会剧透太多,关于核心的思想,我却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就是从无到有,从想要开始,到做,其中的价值。

你一定会有这样的经历:这件事情应该这样去做,恩,可是似乎并不好实现,因为其中有些困难,该怎么解决呢?这似乎不容易,好吧,暂且这样吧,我回头再处理。于是,这件事情就被搁置了,这可能是一个项目,可能是你的健身减肥计划,可能是一个整理办公桌的小事,可是,这份搁置,事实上违背了你心里认同的正确处理方式,偏离了所谓成功的路线,而造成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你没有开始行动,这也就是你和成功者分道扬镳的岔路口,而成功者选择执行内心认同的行为准则,而你,选择了更为舒适且明显不正确的路线,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一生的原因。

那么,从无到有,从0到1的过程,确实不简单,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并不认为这是困难的,所以他们展现出很强的执行力,自制力,这些人往往比其他人要强,那么作为天生不具备这样能力的人来说,掌握一个方法,实现自我控制,让自己利用这些方法,走向正轨,那么这本书的价值,便不言而喻了。

入股你也认同这个观点,那么,支持下作者,买本书,坐下来读读,然后,去做,你会发现,你越来越能够认同自己,越来越有勇气,去面对你的生活!

最后,感谢幸福俱乐部,感谢你带给我新的转折!

微习惯的读后感【篇5】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由微入大。

优秀是一种习惯,学着变优秀,再学着养成习惯。

自然而然才是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习惯,如果不自然那就不是习惯,当想做某事内心是不想做的但是大脑强迫着你去做。比如锻炼身体,那就不是自然,修炼的目的就是为了由强迫达到自然,由自然演变为习惯。

培养成能够持久而恒远的好习惯才有意义。

定目标的高低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定高目标违背了此书微习惯的理念,把目标定高了,开始兴致勃勃。中途发现这么高的目标,执行的过程有点累,于是悄然退缩。结果伤了士气。然后放弃,就演变成了我们所说的,三分钟热度。

把目标定得极低。轻轻松松就能完成。

一来执行着不累。二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于是还会给自己额外奖励,超额完成目标。心理上一舒服,就会长且久,久而久之形成习惯。

好的习惯能够轻微的改变人生。

这就是微习惯的核心理论。由小入大,由强迫到自然。

微习惯的读后感【篇6】

有时候取胜要靠以柔克刚

太极拳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的思维方式“强大才能不败”不一样,它主张“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借力发力”。这样的思想不仅符合人体的生理需求,也符合心理需求,因此它让人们可以学会与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天人合一,处于不败之地。

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我们年初给自己定了多么美丽的习惯养成计划,不出几天我们就会被坚持不下来的心理挫败感打的落花流水,于是我们的计划还没满月就已经夭折。

美国的斯蒂芬.盖斯也不例外,20xx年以前为了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他做过无数的计划接着无数次失败,面对一次次失败的计划他很苦恼但依旧不知道如何突围。但是,有一次迈克尔.米哈尔科在他的著作《米哈尔科商业创意全攻略》中提到的“假面具”思维提醒了他,顺着这个思维他想到了一个与平时定大目标不一样的做法“微目标”,慢慢的他靠微目标养成了微习惯,也因此他的人生像开了挂一样。

为了让微习惯帮助更多的人,斯蒂芬盖斯写了《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单看书名就已经跃跃欲试了吧?在《微习惯》中作者用幽默的语言、浅显易懂的事例向我们阐述了微习惯如何巧妙利用大脑、微习惯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如何操作等内容。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看似弱小实则强大的习惯养成策略。

一. 巧妙利用大脑

引发我们行动的有两大因素:一个是动力,一个是意志力。

大脑兴奋我们就是有动力了,我们很容易去执行大脑发送的指令。但是可以想一下,我们大脑大部分情况下是情绪稳定的,执行着我们习惯性的行为。可以说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做大脑发出的重复指令。

微习惯策略就是抓住大脑喜欢重复、不易改变的这一特点,借力发力利用用意志力来培养习惯。

二.微习惯的特点和优势

1.微步骤,在不知不觉中让大脑适应改变。

简单来说,如果有大尺度改变发生大脑习惯排斥,抵触情绪一旦发生接着动力弱化我们的行动就很难坚持,这就是为什么之前我们运用动力培养习惯却一直失败的原因。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说,如果想避免孩子上幼儿园时候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可以提前每天带孩子去幼儿园周围转转,带她熟悉环境。时间一长她就接受了,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就不会再有强烈的哭闹情绪。这个环境上的慢慢适应改变情况也是让大脑慢慢适应的过程。

2. 目标很小,能量巨大

我们将每天要完成目标订的很小,一旦完成我们就会有完成后的满足感,这样更容易让我们坚持下来,这也是习惯养成的必要因素。目标完成后如果我们还有多余力量完全可以超额完成目标。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没有人认为小小的蚂蚁会对任何事物造成危害,可是他们拼的不是力量是时间,经年累月,水滴也可以穿石。所以不怕我们完成的目标小,就怕我们坚持不下来。只要坚持下来,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3.可以同时培养多个微习惯

微习惯策略的特点就是它只消耗微量的意志力就可以完成每天设定的微小目标,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微习惯的培养。(作者斯蒂芬.盖斯认为2-3个为宜)

这就像我们上学时候的课程安排,学校不会安排一天7节课的时间都上同一门课,如果真那样同学们会直接学吐了。相反,课程表都会穿插安排不同的课程交替进行,既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又能丰富我们的大脑,两不耽误。

三. 培养微习惯只需要八个步骤和规则。

八大步骤是:选择自己的微习惯计划、挖掘每个习惯的内在价值、明确依据,纳入日程、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微量开始,超额完成、服从计划,摆脱高期待值、留意习惯养成标志

与八大步一起书中还提到了八大规则:不自欺欺人、满意每一步、经常回报自己,尤其在完成微习惯之后、保持头脑清醒、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提醒自己很轻松、不小看为步骤、用多余的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指定更大的目标。

看到这八大步骤和规则,可以说作者斯蒂芬盖斯已经在《微习惯》中为我们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也为我们尽可能多的总结了经验避免我们走弯路,但是习惯养成最重要的是行动,否则再完美的计划、再可行的策略在没有任何的行动面前都无能为力的。所以,想好了就开始行动。

有时候就是这样,我们明明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总是不见成效,我们会懊恼、怀疑自己的能力,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像斯蒂芬.盖斯一样换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或许就会转角遇到爱了。并不是所有的胜利都依靠“强大”,有时候以柔才能克刚。

微习惯的读后感【篇7】

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18至254天的时间不是所有类型的习惯都能在21内养成。

我们不能养成习惯的原因在于我们把目标制定的过于宏大比如每天坚持跑一个小时的步或者每天去健身房锻炼之类的我们的大脑思维对于这种突发性大改变是极度抗拒的如果我们不具备极强的自制力这些制定的计划最终都会付诸于流水。

微习惯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习惯养成模式它一开始就将目标制定的及其微小致使我们的大脑悄无声息的接受这个过程它不会消耗我们太多的时间和意志力可以轻松完成比如想养成锻炼的习惯我们只需要每天完成一个俯卧撑想阅读的话我们可以每天只读两页如果还是遭到内心的抵触我们还可以无效缩小自身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行动起来哪怕再微小的目标它都能够提高我们的成就感只有不断坚持完成便可以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养成习惯。

就好似以前做平板支撑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15秒但几乎每次都是超额完成哪怕只是达到目标内心依然有一种完成的成就感促使着我每天能够坚持下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习惯的养成最注重的便是能够坚持下去。

关于微习惯的读后感9篇


作品的读后感应该怎么写呢?读后感书名是一部让人非常感动的作品,他的作者{作者人名}令人尊敬。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后写下来的感想,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微习惯的读后感,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微习惯的读后感(篇1)

一、习惯是什么?

习惯是一种不断重复的行为,是每天都在重复的行为。这种每天重复的行为叠加起来,会让你有脱胎换骨的改变。

习惯每天锻炼20分钟就可能锻炼出腹肌。

习惯吃更健康的食物就可能让你的寿命延长。

习惯每天早上早起1小时,每年就会多阅读365小时。

习惯每天写1000字,每年就可以写36.5万字。

二、习惯如何在大脑中工作?

一旦某个习惯指定的神经通路被一个想法触发,脑中就会有一个电荷沿着这条神经通路放电,然后你就会有一股想进行这项习惯行为的强烈欲望。随着习惯根深蒂固,与之关联的神经通路会变得更粗、更牢固。

三、动力策略和意志力策略:

将行为变成习惯有两个策略,分别是动力策略和意志力策略。

1.动力和意志力之间的关系:

动力和意志力不是非此即彼的,二者之间存在重要的关系。

当动力处于峰值时,意志力消耗量为0或可忽略不计,你无须强迫自己做你本来就愿意做的事。

但是当动力降为0时,强烈的内心抵触意味着意志力消耗量会变得很高。

2.动力策略的缺点:

a.动力是以人的感受为基础,而人类的感受容易改变,容易受到各种事情的影响而变化。

b.由于边际效应递减的原因,发生重复行为时,行为每重复发生一次,带来的愉悦感就会降低一次,做这件事的热情和动力就会降低一点。当边际效应越来越低时,坚持的难度就越来越大。

3.为何意志力策略优于动力策略?

原因有三个:

a.意志力很可靠;

b.意志力可以被强化;

c.意志力可以通过计划来执行。

4.意志力策略的缺点:

因为意志力也是有限的,意志力也不容易坚持,长时间也会被消耗殆尽。

那么解决意志力策略缺点的办法就是:运用微习惯策略。

四、什么是微习惯策略?

微习惯策略就是强迫你自己每天实施1到4个“小到不可思议”的计划好的行动。这些行动小到不会失败,小到不会因为特殊情况就被你轻易放弃。它们有双重作用——激励你继续做下去,并会成为(微)习惯。

微习惯策略的精髓就是摆脱外在条件的限制和自己的心理压力,让自己一身轻松地行动起来。

五、微习惯的八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一个微习惯,制定每天的计划。

第二步,挖掘微习惯的内在价值,即带来的好处。

*这个微习惯是我内在价值的真实体现,即使全世界都不同意,我也不会动摇。

第三步,明确微习惯的时间安排。

*每天完成一次非具体微习惯行为。

*根据时间进行的微习惯行为可在下午3:00或晚上9:45等时间完成。

*根据行为方式进行的微习惯行为可在吃完午饭以后、开始工作之前、睡觉前等时间完成。

第四步,建立回报机制,微习惯达成以后用奖励来提升自己坚持的动力。

第五步,记录和追踪完成的情况。

一开始就手写写下你的微习惯,然后随着计划进展检查进度。

第六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第七步,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

我们要把期待值和精力放到坚持目标上,而不要对任务量抱有较高的期待。

第八步,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不要在一个行为真正成为习惯之前就停止。

代表行为已成为习惯的信号有:

没有抵触情绪;对自己的行为认同;行动时无须考虑;不再担心;行为常态化。

六、微习惯八大策略:

1.请一定不要调高期待值。期待值低一些,你就会渴望多完成一些。

2.满意每一个进步。

3.经常回报自己,尤其在完成微习惯之后。

4.保持头脑清醒,冷静的头脑是建立习惯的最佳思维模式。

5.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

6.提醒自己这件事很轻松。

7.绝不要小看微步骤。如果你意志力较弱,微步骤有时是你前进的唯一途径,学会爱上它们。

8.用多余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制定更多目标。

微习惯的读后感(篇2)

微习惯操作手册

天下大事必起于易,事情都是可以分解的,像拿筷子的动作--拿 夹 送 放,所以只要由每件事情的最细微最简单之处入手当你去行动之时事情比你想象的简单的多。

微习惯用作者的话说:微习惯小到不可能失败;用我的大白话:自身行为的一次重复,如渴了喝水饿了吃饭

这是人自身的天性行为,而微习惯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我们的天性去培养我们所追求的习惯。

我们的大脑可以控制我们得大脑,而重复就是(潜意识)大脑是使用的语言,引申到现实生活:广泛传播的谣言 三人成虎 甚至是广告--“收礼只收脑白金”

这就是重复的力量;于此同时潜意识大脑喜欢效率,而习惯是符合自己的最高效行为,根据进化心理学的观点人自身拥有不断储存能量和减少能量消耗的倾向,简单的说使你感到痛苦的行为都是反人类的反人性的;微习惯在时间里不断实践串联起来看就是简单的重复,由重复到最后形成大脑的某一方面的高效心理表征这是最高效的习惯,也是习惯的最高效养成方法:

1.只在“学习区”练习;

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也可以说微习惯帮助养成习惯,但是习惯经过比较后的所定义的有效程度又是另一个方向的问题,同时微习惯是一种“随时可以针对一件事情去行动的能力”的培养方式,例如每天写五十字 每天一个俯卧撑 每天看书两分钟

只要每天去完成直到某一天你会发现每天的最后的完成都会远远超越最初目标且随时能去做。

微习惯的培养过程:一个得不到执行的念头只会消亡。

1选择适合自己的微习惯和计划:要适合自己同时数量要尽可能少——符合自己的实际;人的精力有限;

2挖掘每一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给自己一种使命感,对于自己的付出赋予价值

如何去做:不断追问自己:

我想每天写作。为什么?

因为我热爱写作。为什么?

因为这种表达想法、讲故事的方式是我最喜欢的。我能通过写作和人们建立起联系并帮助他们,更何况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呢?

因为这些事情让我感觉特别有活力、特别幸福。为什么?

因为写作是生活中我认为有价值并极为重视的事情。

3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能随着自己生活作息不断的重复,方式不重要,不断地重复才是最重要的。

培养习惯的常见依据有两种,时间和行为方式。如果你打算根据时间来选择习惯

微习惯的读后感(篇3)

《微习惯》这本书一共八章,作者先是介绍了他采用微习惯策略的契机,然后说明了大脑的工作原理以及为什么要用意志力而不用动力去培养习惯,然后介绍了微习惯策略的独特之处以及具体步骤。

微习惯最大的好处就是它非常简单,如每天一个俯卧撑,它简单到只需要消耗一点点意志力,所以你很容易完成它,持续的完成又能给你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的大脑中有关于改变习惯的两个关键工具-前额皮层和基底神经节。前额皮层负责理解长远利益和结果,也就是说是前额皮层在抵抗巧克力蛋糕的诱惑,想每天跑5公里,但是它非常容易疲劳,因为它功能强大,会消耗你太多的精力,当你疲劳时,基底神经节就会发挥作用,它意识不到你的各种目标,但是可以高效率的重复模式,节省精力。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养成好的习惯,就要学会如何运用我们大脑中聪明的前额皮层和有毅力的基底神经节。

那应该如何运用呢?在行为变成习惯之前,激励我们的两个途径是动力和意志力,但是动力是个不靠谱的家伙,因为动力以人的感受为基础,人的感受又是容易改变且无法预测的;而且动力很难培养,你不是每次都愿意激发动力去做事,可能当你觉得状态不好时,你就不愿意去激发动力。所以我们需要用意志力去帮助我们培养好的习惯,因为意志力很可靠,它可以被强化还可以通过计划执行。那微习惯是如何利用意志力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能损耗意志力的5个最重要的因素: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以及血糖水平。就努力程度而言,微习惯只需要非常少的努力,比如,你打算每天读2页书,任务完成后的超额努力每次都不一样,如果你状态不好,你也可以只完成定下的小目标,它很灵活;再来说感知程度,微习惯的本质决定它几乎不会让你在还没做时就感到困难,如果你给自己定的任务是学习2小时,那可能你在做这件事之前就已经觉得很难,这就已经在消耗你的意志力了,而微习惯很小,几乎不会让你在做之前感到困难,如果你觉得困难,可以再把任务变小,比如你想跑200米,但你觉得还是很难,这时你可以先完成“换上跑鞋”这一小任务;接下来是消极情绪,微习惯只需我们做很少的努力,少到不会感觉到任何消极的情绪;然后是主观疲劳,主观疲劳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目标之间的斗争,目标很高,主管疲劳就会更严重,但是微习惯只是很小的目标;最后是血糖水平,微习惯和血糖相互独立,但微习惯可以节约能量和意志力,所以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血糖。

你会不会觉得微习惯(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进步太小,意义不大,这么想就错了,因为只有先养成习惯,才能将其培养的更强,目标更高,而且你可以随意超越原定目标,微习惯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就越好。在执行微习惯策略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一点需要注意:摆脱高期待值,在你超额完成目标后,大脑会设定一个新的期待值,但是你要提醒自己你每天的目标并没有变化。

哪怕是一点点行动,也比毫不作为强无数倍;相比每一天做很多事,每天做一点事的影响力会更大!

微习惯的读后感(篇4)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往往很多时候,当我们决定做某件事的时候,都会存在三分钟热度,一旦兴奋期过了,需要靠强大的意志力来支撑的时候,就很难坚持了。我有尝试早起跑步,早起学英语,早睡早起等很多好习惯的养成,最终都没能一直坚持下来。读到《微习惯》这本书,突然就豁然开朗,明白了自己之所以没能养成好习惯的罪魁祸首就是把目标值定的太高太满,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去支撑。而恰恰人的意志力不可能一直处于旺盛状态,它也会疲惫。所以《微习惯》这个概念很好,因为微小,因为简单到不至于失败,你不需要花强大的意志力去强迫你去做去坚持。你只需要每天花一点时间把微目标完成,你就不会有挫败感和负罪感,会得到满足感,然后每天去做了,慢慢就成了习惯。其实《微习惯》是带有欺骗的感觉,因为它骗你去完成一点点小目标,骗你踏出那第一步。而实际只要你踏出了第一步,很多时候你可以超额完成目标的。比如你给自己定每天看2页书的微习惯,这很容易完成,一方面当你踏出第一步去做了,你可能远远不至于看2页;另一方面,就算你真的只看了2页,你任务完成也不会有内疚感负罪感,但是这对你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却不会有丝毫影响,因为你至少每天都去看了2页书。我想《微习惯》起码是非常适合我这种意志力薄弱不够强大的人,那就试试呗,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微习惯的读后感(篇5)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还会帮助你改变自己的生活。每天至少看两页,记一句话笔记,持续的习惯就养成了。

一个好的习惯替代一个不好的习惯,也只是在大脑里的一个念头,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要有实际行动,做不到也比什么都不做好。

本书由七章组成,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你在生活中永久建立健康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前三章将探讨习惯建立过程、大脑、意志力、动力以及这些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达到最佳效果呢?接下来的两个章节将探讨合理、科学的途径。最后三章教你如何具体应用。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很想试着去分享,应该怎么来讲,可我会习惯地把一本书概括成一句话,微习惯的养成就是要靠我们自觉去遵守一些规则,日积月累就会养成一个习惯。

但具体的应该怎么来做呢?书写的那么详细,怎么来介绍呢?感觉无从下口,要么就照书的读一遍吧。这样就有什么效果呢?就会觉得还不如让大家自己看啊,自己看的感悟更深一点。

这样的话,我又在分享什么呢?都没有表达出那个让人有想看的冲动和欲望,其实这是一个失败的分享。

其实也是很简单的吧,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框架嘛,我是不是应该去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呢?

通常情况下,我看过一遍就算了,好像是读懂了,实际是非懂似懂,根本没有真正读透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我也没有真正去思考文章带给我的感受是什么。虽然我记了一句话笔记,但记的只是表层。

《微习惯》写的很贴合我们的实际的情况,让我感受到一个微小动作的养成,是可以的,在日后也会是变成宏大的效果。也让我很受益,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我们的耐心,日复一日的重复。

试着静下心来,修改以前写的文章,会不会有另一种新的感悟,这可能是我将要养成的一个习惯吧。

微习惯的读后感(篇6)

一个朋友每次给他介绍书看,他看完后就会给发两千字左右的读后感,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看书从来没有写过读后感,可是他每次看都会写出他的感想和收获。这样的执行力,这样的习惯,真是让我汗颜。我以前看书从来没有写过读后感,虽然从读书的时候开始就有人说这件事,但却没有行动过,究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觉得太麻烦,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必要,觉得看过了已经懂了……当然这些都是理由,真正需要做的只是行动而已。《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说过,只有看过之后能把一本书的内容复述出来,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看过了是浮于表面的理解,深入思考才能真正得到。我决定要向他学习,也来写一写《微习惯》的读后感。

《微习惯》这本书讲述了如何把一件事情细分到极致去执行。这样简单是事情常常让人做了之后意犹未尽,并让自己超额完成,这跟老大上课说的理念是一模一样的,很符合俞敏洪说过的没完成一个任务就享受一次成就感。正如俞敏洪所说很多时候做事情半途而废不是目标太大,而是目标离得太远。

相信很多人都曾设立过目标,刚开始的时候是信心满满的,但是三五天之后就慢慢把目标忘在脑后了,同时一边责怪自己意志力太弱,一边无奈的放弃。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如果有切实可行的办法,相信每个人都会成功。

而所谓切实可行的办法并不是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大绝招,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小小的微习惯。《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从每天一个俯卧撑做起,最后练出来肌肉,然而前面的十年他一直为了不能坚持健身计划而苦恼。

能得到这些,正是因为习惯,在养成习惯之前人们习惯说坚持,什么是坚持?以前我总认为只有意志力十分坚强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固定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但什么是意志力?意志力只是一个结果而已,真正起作用的是方法。人们寻寻觅觅的也都是方法,或者说是捷径。

可是没有捷径!

所有现在能看到的辉煌成就都是在时光中一点一滴的累积。

然而做这样的累积首先必须是能每天去做某事,能把自己的计划真正执行出来,这是许多人没有办法做到的。以为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

微习惯就是应对这样困境的指导。

我自己在执行的过程中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为自己设定了每天写十张问题的任务,可是知道临睡觉前都还没有动笔,一想到要写十张问题心里就打了退堂鼓,想着:明天再写吧,明天有那么多时间,到时候早点动笔说不定能把今天的量给不上来。后来想了想,用微习惯来分解问题是否可行呢?只写纸张问题怎么样?就当是完成任务,给自己一个心安……

于是,我拿起了笔和纸,开始写一个问题,没想到正如作者所说的,一个任务太小,一旦进入到事物的惯性里面,就会顺着惯性往前走,于是顺着第一个问题延伸出了好几个问题,最后想出来了一个问题的结论,心情变好了,成就感蹭蹭往上飙升,感觉自己坐上了云霄飞车!

当做一个任务内心有抗拒感时可以想想是否可以将这个任务切分、切分、在切分呢?在切分的过程中怎么样才是最小的、不能再细分下去的状态

?遇到最小的状态去执行还会有抗拒感吗?

不管有没有抗拒感都先去执行吧,因为做事情是有惯性的,一旦进入状态就会一直顺着惯性做下去了。

以前看过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的故事:是记载在“庄子”里面的一则寓言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在他家养了一大批的猴子,大家都叫他狙公。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了解他的话,因此,他更加的疼爱这些能通人语的小动物,经常缩减家中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有一年,村子里闹了饥荒,狙公不得不缩减猴子的食粮,但他怕猴子们不高兴,就先和猴子们商量,他说:“从明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果子,晚上再给你们四颗,好吗?”猴子们听说他们的食粮减少,都咧嘴露牙的站了起来,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样子。狙公看了,马上就改口说:“这样好了,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够吃了吧!”猴子们听说早上己经从三颗变成了四颗,以为食粮已经增加了,都高兴的一起趴在地上,不再闹了。以后的人就从这则的寓言就狙公所说的话加以引申,凡是见到有人反复不定,刚才说过的话不算数;或是做事的时候常变更,刚决定的事情,不一会儿又改变了。

但这个故事本身所讲的事情与执行计划的时候类似,如果所定的计划是做30分钟的俯卧撑,最后只做了一个,那会非常难受,内心充满了愧疚感;但是如果本来的计划就是做一个俯卧撑,最后一连做了十几个,那么简直成就感爆棚!在下一次在做的时候不会有任何的压力。

然而说起来容易,设定任务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定出高目标,有时候甚至是手里写着,嘴里说着是做一个,但是心里偷偷定下了至少做十个才合格,多多益善的目标,这当然是人之常情,但是正如作者强调的那样,这样做只是会破坏微习惯而已。

微习惯的养成重要的是去做,做了才会有成果,不做就只是一个口号,一个计划……

在写这边读后感之前我感觉到写这个会很困难,但是真正动起手来也完成了,感谢我的朋友每次的读后感都会说:“希望能帮到你”,你的行动就是对我最大的感染。!

微习惯的读后感(篇7)

有时候取胜要靠以柔克刚

太极拳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的思维方式“强大才能不败”不一样,它主张“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借力发力”。这样的思想不仅符合人体的生理需求,也符合心理需求,因此它让人们可以学会与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天人合一,处于不败之地。

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我们年初给自己定了多么美丽的习惯养成计划,不出几天我们就会被坚持不下来的心理挫败感打的落花流水,于是我们的计划还没满月就已经夭折。

美国的斯蒂芬.盖斯也不例外,20xx年以前为了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他做过无数的计划接着无数次失败,面对一次次失败的计划他很苦恼但依旧不知道如何突围。但是,有一次迈克尔.米哈尔科在他的著作《米哈尔科商业创意全攻略》中提到的“假面具”思维提醒了他,顺着这个思维他想到了一个与平时定大目标不一样的做法“微目标”,慢慢的他靠微目标养成了微习惯,也因此他的人生像开了挂一样。

为了让微习惯帮助更多的人,斯蒂芬盖斯写了《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单看书名就已经跃跃欲试了吧?在《微习惯》中作者用幽默的语言、浅显易懂的事例向我们阐述了微习惯如何巧妙利用大脑、微习惯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如何操作等内容。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看似弱小实则强大的习惯养成策略。

一. 巧妙利用大脑

引发我们行动的有两大因素:一个是动力,一个是意志力。

大脑兴奋我们就是有动力了,我们很容易去执行大脑发送的指令。但是可以想一下,我们大脑大部分情况下是情绪稳定的,执行着我们习惯性的行为。可以说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做大脑发出的重复指令。

微习惯策略就是抓住大脑喜欢重复、不易改变的这一特点,借力发力利用用意志力来培养习惯。

二.微习惯的特点和优势

1.微步骤,在不知不觉中让大脑适应改变。

简单来说,如果有大尺度改变发生大脑习惯排斥,抵触情绪一旦发生接着动力弱化我们的行动就很难坚持,这就是为什么之前我们运用动力培养习惯却一直失败的原因。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说,如果想避免孩子上幼儿园时候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可以提前每天带孩子去幼儿园周围转转,带她熟悉环境。时间一长她就接受了,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就不会再有强烈的哭闹情绪。这个环境上的慢慢适应改变情况也是让大脑慢慢适应的过程。

2. 目标很小,能量巨大

我们将每天要完成目标订的很小,一旦完成我们就会有完成后的满足感,这样更容易让我们坚持下来,这也是习惯养成的必要因素。目标完成后如果我们还有多余力量完全可以超额完成目标。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没有人认为小小的蚂蚁会对任何事物造成危害,可是他们拼的不是力量是时间,经年累月,水滴也可以穿石。所以不怕我们完成的目标小,就怕我们坚持不下来。只要坚持下来,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3.可以同时培养多个微习惯

微习惯策略的特点就是它只消耗微量的意志力就可以完成每天设定的微小目标,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微习惯的培养。(作者斯蒂芬.盖斯认为2-3个为宜)

这就像我们上学时候的课程安排,学校不会安排一天7节课的时间都上同一门课,如果真那样同学们会直接学吐了。相反,课程表都会穿插安排不同的课程交替进行,既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又能丰富我们的大脑,两不耽误。

三. 培养微习惯只需要八个步骤和规则。

八大步骤是:选择自己的微习惯计划、挖掘每个习惯的内在价值、明确依据,纳入日程、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微量开始,超额完成、服从计划,摆脱高期待值、留意习惯养成标志

与八大步一起书中还提到了八大规则:不自欺欺人、满意每一步、经常回报自己,尤其在完成微习惯之后、保持头脑清醒、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提醒自己很轻松、不小看为步骤、用多余的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指定更大的目标。

看到这八大步骤和规则,可以说作者斯蒂芬盖斯已经在《微习惯》中为我们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也为我们尽可能多的总结了经验避免我们走弯路,但是习惯养成最重要的是行动,否则再完美的计划、再可行的策略在没有任何的行动面前都无能为力的。所以,想好了就开始行动。

有时候就是这样,我们明明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总是不见成效,我们会懊恼、怀疑自己的能力,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像斯蒂芬.盖斯一样换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或许就会转角遇到爱了。并不是所有的胜利都依靠“强大”,有时候以柔才能克刚。

微习惯的读后感(篇8)

我对这本书真正感兴趣,是因为作者简介里的第一句话:

斯蒂芬·盖斯是个天生的懒虫。

恩,同道中人。

初中时候的班长经常跟我讨论的一件事就是:到底是勤快人还是懒人更能改变世界?

每一次他都故作神秘的告诉我:是懒人。

我从来不屑一顾,从小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我怎么能接受这么离谱的结论。可是心底却希望这是真的,因为我确实不是很勤劳......嗯~o(- ̄▽ ̄-)o

可是我又不希望别人认为我懒,总要找些理由来给自己个解释,可是又懒得想解释,于是就经常陷入到进退两难的境地。

以前经常给自己定目标,可是8成以上都完不成,因为总想着完美。

现在看来,完美其实是一种脆弱,不能承受失败的脆弱无力感。

好在微习惯这本书能让我改掉梦想太大的问题,从最小的目标开始,小到根本就不用费脑子,每天很轻松就可以完成想要达成的目标,不会消耗什么所谓的意志力,需要动力什么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简单到不可能失败

这本书总共才134页,却从7个章节一点点讲明白了所谓的微习惯这个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却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习惯养成原理和做法。

微习惯的读后感(篇9)

“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这句话有毒。我被这句话害了不是一次两次,不是一天两天。每逢树立一个新目标不能坚持,放弃之后也不甘心,不甘心被扣上“无志之人”的帽子。生活可想可知了。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志向大小的问题,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是硬吃,那就只能是被烫回来;其次,有个人明确表示了,你常立志和有志无志根本就毫无关系,这真是给我了不小的震撼。原文是这样说的“打字有什么挑战性呢?动一动身体有什么难的呢?安静地坐一个小时读书有什么做不到的呢?这些行为在我们生活中变成了如此巨大的挑战,原因是我们被灌输了以动力为基础的社会理论,它说,你必须振奋起来才能实现梦想或者洗衣服。我们用社会规范、有限的信念和不切实际的目标锻炼头脑的方式是错误的。”原来不知什么时候被荼毒了。今天一个普普通通的宅男来为“无志之人”翻牌了,所谓无志之人,用我过去不太成熟的见解理解应该是:没有志向,没有动力,不能坚持,总而言之就是没有达到自己希望的样子,但又心有不甘,如若不然也不能三番五次的总立志。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来看看宅男怎么说。这是一个美国的宅男,他叫斯蒂芬·盖斯,也可以称呼他懒斯蒂芬·盖斯,因为他也比较懒。但是他突破以往所有的偏见,研究出了一种习惯养成法,这种习惯也很神奇,可以说几乎不能被外界的各种破坏所干扰。署名《微习惯》,就是每天只做一点点,想失败那你就太天真了。

比如说要健身,先从挑战一个俯卧撑开始,就是把巨大的目标分解成十分细小的部分,然后每天做一点,直到大脑接受并认可它,就像每天洗脸刷牙一样简单。这听起来并非难事,回顾往昔,有没有博览群书只为生出更好的自己而绞尽脑汁,狼烟四起的战场,锻炼出八面玲珑的技巧,以攻为守,屡败屡战,精疲力竭。到最后是否大捷而归?

莫不是策略出了什么问题吧?

《微习惯》一书,从什么是微习惯开始,通过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运用一系列独特的策略,帮助我们永久建立健康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独特的微习惯策略如下:1,以微习惯的方式运用意志力

“自我损耗”五大威胁

不要因为别人或者社会观点才决定努力改变自己。当我知道做眼保健操可以缓解视觉压力时,我就决定开始长期的来做这件事,很简单,10分钟的时间就够了,但一想到长期我就觉得没时间,每天都是准备入睡才做,胡乱揉几下,最后彻底放弃了。看了《微习惯》后,觉得可以先每节只做两个节拍,或者干脆先抬起手,锻炼抬手放在天应穴上就可以,这么做以后觉得太容易了,多揉一圈也没关系,然后甚至超额完成了。

如果目标定的太高,主观疲劳就会产生,就像我一想到长期我就觉得太累了。但做微习惯可以有效缓解,只要抬起手就可以,不需要多大的努力,太容易了。

血糖水平与微习惯相对独立,但做微习惯可以节约能量和意志力。比如一想到长期就甚至消耗了所有的意志力,抬起手就不费吹灰之力了。也就是说采用微习惯自我损耗会特别小。2,以微习惯拓宽舒适区舒适区是一个安全区域,小时候,不会骑自行车的时候,所有的乐趣来自于在地上玩耍,但是当学会骑自行车以后,乐趣就是在地面上和骑自行车带来的总和。当第一次做眼保健操很难,但是开始以后就会很容易。牛顿第一定律说: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处于静止的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而处于运动中状态的物体速度不会改变。所以我们只要把之前静止的状态,推动起来,致它保持运动状态,不断的推动,运动范围就会变大,舒适区也就会变大。当我学会骑自行车以后,带来了更多的乐趣,于是又准备学习别的。3,以微习惯粉碎出现阻力的两个时间节点

万事开头难,要推倒一面墙,所以第一次的力量一定不要太大。就像一个静止的小球,只要一点点力就能使它运动起来,阻力就是还没对它用力之前。第二个阻力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运动范围,这时候需要再给它一个力,当然,然而基底神经节抗拒剧烈变化,所以只能采用微小的步骤慢慢撼动这个“大树”,就像水滴石穿。当然这也正是水滴的魅力。4,以微习惯跨越双重障碍障碍会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精神一个是身体。我第一次学小提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不看书弹简单的音符,觉得琴弦真是太硬了,手指肿起来,它怎么就不能软点,胳膊和后背都是酸软的,最后瘫软无力的躺在床上,看天花板都是琴弦。第二天再弹,简单的音符已经忘得所剩无几,我就想记性这么不好了,我是不是不适合学这个。别说那些天籁之音了,我连祝你生日快乐都弹不出来,我是不是天生和小提琴没有缘分。现在重新想起我的小提琴,它已在墙角落满了风尘,学习弹的时候夏天觉得太热冬天觉得太冷,不冷不热的时候又觉得太累太困。其实如果一天只弹一个音符也不会太难,无论冷热,工作疲惫,一个音符对我来说都不是一个难题,这样一想,我又有信心学它了。

微习惯看似微小,却能帮助我们减少自我损耗,跨越障碍。会在不知不觉中,没有意识的情况下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果你也想变得更好,不用熬夜研究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微习惯》就是离你最近的宝贵秘籍。

读《习惯》有感500字


今天,我打开《一课四练》看到了一篇文章,使我刻骨铭心。

故事主要讲了卡罗尔打算为她的邻居史密 斯 夫人每周做一个馅饼,可史密 斯 夫人的态度却越来越差,好像卡罗尔为她烤馅饼是理所当然的事。有一周,卡罗尔非常繁忙,没顾上为她的邻居烤馅饼。卡罗尔外出时正好路过史密 斯 夫人的家,史密 斯 夫人透过窗户看到她手里空空如也。于是,她从窗户里伸出脑袋,愤然叫道:我的馅饼呢?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使我记忆犹新:对于他人的友善之举,我们常常心存感激,但很快就会习惯,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会把它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由感激到抱怨,这个过程尽管不是十分漫长,但我们还是意识不到其中的变化。

在生活中,父母总是十分疼爱我,但有时他们不帮我买可口的棒冰,以为他们不够疼我;有时他们不帮我买好看的书,以为他们不够爱我;又是他们不帮我买心爱的衣服、玩具以为他们不够宠我却哪里知道大爱无声啊!

父母有时不肯帮我买美味的冰激凌,可大鱼大肉总在我的碗里;父母有时不肯帮我买好看的书,可家里的书早已放不下去;父母有时不肯帮我买心爱的衣服、玩具,可家里

朋友们,让我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吧!

[热门]微习惯读后感1000字集锦


读后感大全专题“微习惯读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优秀的书籍通常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读后感能让自己多回忆书中的内容。你是否想要写出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读后感吗?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习惯读后感”,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微习惯读后感 篇1

微习惯操作手册

天下大事必起于易,事情都是可以分解的,像拿筷子的动作--拿 夹 送 放,所以只要由每件事情的最细微最简单之处入手当你去行动之时事情比你想象的简单的多。

微习惯用作者的话说:微习惯小到不可能失败;用我的大白话:自身行为的一次重复,如渴了喝水饿了吃饭

这是人自身的天性行为,而微习惯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我们的天性去培养我们所追求的习惯。

我们的大脑可以控制我们得大脑,而重复就是(潜意识)大脑是使用的语言,引申到现实生活:广泛传播的谣言 三人成虎 甚至是广告--“收礼只收脑白金”

这就是重复的力量;于此同时潜意识大脑喜欢效率,而习惯是符合自己的最高效行为,根据进化心理学的观点人自身拥有不断储存能量和减少能量消耗的倾向,简单的说使你感到痛苦的行为都是反人类的反人性的;微习惯在时间里不断实践串联起来看就是简单的重复,由重复到最后形成大脑的某一方面的高效心理表征这是最高效的习惯,也是习惯的最高效养成方法:

1.只在“学习区”练习;

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也可以说微习惯帮助养成习惯,但是习惯经过比较后的所定义的有效程度又是另一个方向的问题,同时微习惯是一种“随时可以针对一件事情去行动的能力”的培养方式,例如每天写五十字 每天一个俯卧撑 每天看书两分钟

只要每天去完成直到某一天你会发现每天的最后的完成都会远远超越最初目标且随时能去做。

微习惯的培养过程:一个得不到执行的念头只会消亡。

1选择适合自己的微习惯和计划:要适合自己同时数量要尽可能少——符合自己的实际;人的精力有限;

2挖掘每一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给自己一种使命感,对于自己的付出赋予价值

如何去做:不断追问自己:

我想每天写作。为什么?

因为我热爱写作。为什么?

因为这种表达想法、讲故事的方式是我最喜欢的。我能通过写作和人们建立起联系并帮助他们,更何况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呢?

因为这些事情让我感觉特别有活力、特别幸福。为什么?

因为写作是生活中我认为有价值并极为重视的事情。

3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能随着自己生活作息不断的重复,方式不重要,不断地重复才是最重要的。

培养习惯的常见依据有两种,时间和行为方式。如果你打算根据时间来选择习惯

微习惯读后感 篇2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还会帮助你改变自己的生活。每天至少看两页,记一句话笔记,持续的习惯就养成了。

一个好的习惯替代一个不好的习惯,也只是在大脑里的一个念头,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要有实际行动,做不到也比什么都不做好。

本书由七章组成,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你在生活中永久建立健康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前三章将探讨习惯建立过程、大脑、意志力、动力以及这些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达到最佳效果呢?接下来的两个章节将探讨合理、科学的途径。最后三章教你如何具体应用。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很想试着去分享,应该怎么来讲,可我会习惯地把一本书概括成一句话,微习惯的养成就是要靠我们自觉去遵守一些规则,日积月累就会养成一个习惯。

但具体的应该怎么来做呢?书写的那么详细,怎么来介绍呢?感觉无从下口,要么就照书的读一遍吧。这样就有什么效果呢?就会觉得还不如让大家自己看啊,自己看的感悟更深一点。

这样的话,我又在分享什么呢?都没有表达出那个让人有想看的冲动和欲望,其实这是一个失败的分享。

其实也是很简单的吧,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框架嘛,我是不是应该去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呢?

通常情况下,我看过一遍就算了,好像是读懂了,实际是非懂似懂,根本没有真正读透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我也没有真正去思考文章带给我的感受是什么。虽然我记了一句话笔记,但记的只是表层。

《微习惯》写的很贴合我们的实际的情况,让我感受到一个微小动作的养成,是可以的,在日后也会是变成宏大的效果。也让我很受益,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我们的耐心,日复一日的重复。

试着静下心来,修改以前写的文章,会不会有另一种新的感悟,这可能是我将要养成的一个习惯吧。

微习惯读后感 篇3

一、习惯是什么?

习惯是一种不断重复的行为,是每天都在重复的行为。这种每天重复的行为叠加起来,会让你有脱胎换骨的改变。

习惯每天锻炼20分钟就可能锻炼出腹肌。

习惯吃更健康的食物就可能让你的寿命延长。

习惯每天早上早起1小时,每年就会多阅读365小时。

习惯每天写1000字,每年就可以写36.5万字。

二、习惯如何在大脑中工作?

一旦某个习惯指定的神经通路被一个想法触发,脑中就会有一个电荷沿着这条神经通路放电,然后你就会有一股想进行这项习惯行为的强烈欲望。随着习惯根深蒂固,与之关联的神经通路会变得更粗、更牢固。

三、动力策略和意志力策略:

将行为变成习惯有两个策略,分别是动力策略和意志力策略。

1.动力和意志力之间的关系:

动力和意志力不是非此即彼的,二者之间存在重要的关系。

当动力处于峰值时,意志力消耗量为0或可忽略不计,你无须强迫自己做你本来就愿意做的事。

但是当动力降为0时,强烈的内心抵触意味着意志力消耗量会变得很高。

2.动力策略的缺点:

a.动力是以人的感受为基础,而人类的感受容易改变,容易受到各种事情的影响而变化。

b.由于边际效应递减的原因,发生重复行为时,行为每重复发生一次,带来的愉悦感就会降低一次,做这件事的热情和动力就会降低一点。当边际效应越来越低时,坚持的难度就越来越大。

3.为何意志力策略优于动力策略?

原因有三个:

a.意志力很可靠;

b.意志力可以被强化;

c.意志力可以通过计划来执行。

4.意志力策略的缺点:

因为意志力也是有限的,意志力也不容易坚持,长时间也会被消耗殆尽。

那么解决意志力策略缺点的办法就是:运用微习惯策略。

四、什么是微习惯策略?

微习惯策略就是强迫你自己每天实施1到4个“小到不可思议”的计划好的行动。这些行动小到不会失败,小到不会因为特殊情况就被你轻易放弃。它们有双重作用——激励你继续做下去,并会成为(微)习惯。

微习惯策略的精髓就是摆脱外在条件的限制和自己的心理压力,让自己一身轻松地行动起来。

五、微习惯的八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一个微习惯,制定每天的计划。

第二步,挖掘微习惯的内在价值,即带来的好处。

*这个微习惯是我内在价值的真实体现,即使全世界都不同意,我也不会动摇。

第三步,明确微习惯的时间安排。

*每天完成一次非具体微习惯行为。

*根据时间进行的微习惯行为可在下午3:00或晚上9:45等时间完成。

*根据行为方式进行的微习惯行为可在吃完午饭以后、开始工作之前、睡觉前等时间完成。

第四步,建立回报机制,微习惯达成以后用奖励来提升自己坚持的动力。

第五步,记录和追踪完成的情况。

一开始就手写写下你的微习惯,然后随着计划进展检查进度。

第六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第七步,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

我们要把期待值和精力放到坚持目标上,而不要对任务量抱有较高的期待。

第八步,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不要在一个行为真正成为习惯之前就停止。

代表行为已成为习惯的信号有:

没有抵触情绪;对自己的行为认同;行动时无须考虑;不再担心;行为常态化。

六、微习惯八大策略:

1.请一定不要调高期待值。期待值低一些,你就会渴望多完成一些。

2.满意每一个进步。

3.经常回报自己,尤其在完成微习惯之后。

4.保持头脑清醒,冷静的头脑是建立习惯的最佳思维模式。

5.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

6.提醒自己这件事很轻松。

7.绝不要小看微步骤。如果你意志力较弱,微步骤有时是你前进的唯一途径,学会爱上它们。

8.用多余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制定更多目标。

微习惯读后感 篇4

你有没有拥有过大大的梦想,却从未实现过?你有没有曾经给自己设立过许多目标,比如我今天一定要阅读一个小时,却从未实施过?比如我每天要背一百个单词,却被自己吓得腿软,怎么记也记不住?再比如我每天要跑步一个小时,却连一分钟都没跑过?

很多时候都会被患有“懒癌”的自己气个半死!很多时候都羡慕那些每天像打满了鸡血的别人!很多时候告诉自己一定要从今天开始,好好努力,好好去行动,可是,臣妾就是做不到啊!你有本事你来啊!

这几天我阅读了斯蒂芬.盖斯《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感触颇深。微习惯中的微就是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意思。微习惯就是一种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去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而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极具优势的习惯养成策略。

刚注册简书的时候,我的积极性很大,每天要求自己写一篇超过一千五以上的文章。坚持了几天,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因为一千五百个字对一个刚写文字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每天都有各种理由,比如太忙了,出差了,没灵感了,一千五百个字太多了。这样一搁浅,从来都不写了。自从阅读了微习惯后,我就给自己每天定目标,写一百个字。新的目标制定后,我往往都会超额完成,很多时候都甚至达到了一两千个字。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假如你有一个大梦想,能不能把它拆分成许多个小梦想?当完成一个小目标那么再来一个。

假如你给自己制定目标是每天阅读一个小时,那么能不能缩短成十分钟?不要小看每天十分钟的阅读,如果每天阅读5分钟,一本书平均7万字,一年至少可以读完32本书。32本书似乎看起来不多,但要知道,中国人平均每年的阅读数量不超过4本。也就是说,每天阅读5分钟就已经超过了90%以上的人。

假如你计划每天背一百个单词,那么能不能缩成每天背五个单词?每天背五个单词不难吧?每天背五个单词,每年就是1825个单词,如果坚持十年呢,就是18250个单词!假设我们从初中就开始坚持,那么等到大学毕业就能够拥有一万多个词汇量。

假如你计划每天跑步一个小时,那么能不能缩成每天跑步十分钟呢?当你每天坚持了十分钟后,你可能会觉得跑步让我呼吸更舒畅了,你可能会觉得出汗的感觉真好,这个时候你会情不自禁的多跑几分钟,而你却从未感知过。

当你完成一次次微小的目标后,当你看着Todolist上的一项项事项被你划掉后,你的自信心会逐渐增强,继而你会给自己设立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

安东尼罗宾说: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

微习惯读后感 篇5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往往很多时候,当我们决定做某件事的时候,都会存在三分钟热度,一旦兴奋期过了,需要靠强大的意志力来支撑的时候,就很难坚持了。我有尝试早起跑步,早起学英语,早睡早起等很多好习惯的养成,最终都没能一直坚持下来。读到《微习惯》这本书,突然就豁然开朗,明白了自己之所以没能养成好习惯的罪魁祸首就是把目标值定的太高太满,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去支撑。而恰恰人的意志力不可能一直处于旺盛状态,它也会疲惫。所以《微习惯》这个概念很好,因为微小,因为简单到不至于失败,你不需要花强大的意志力去强迫你去做去坚持。你只需要每天花一点时间把微目标完成,你就不会有挫败感和负罪感,会得到满足感,然后每天去做了,慢慢就成了习惯。其实《微习惯》是带有欺骗的感觉,因为它骗你去完成一点点小目标,骗你踏出那第一步。而实际只要你踏出了第一步,很多时候你可以超额完成目标的。比如你给自己定每天看2页书的微习惯,这很容易完成,一方面当你踏出第一步去做了,你可能远远不至于看2页;另一方面,就算你真的只看了2页,你任务完成也不会有内疚感负罪感,但是这对你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却不会有丝毫影响,因为你至少每天都去看了2页书。我想《微习惯》起码是非常适合我这种意志力薄弱不够强大的人,那就试试呗,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微习惯读后感 篇6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由微入大。

优秀是一种习惯,学着变优秀,再学着养成习惯。

自然而然才是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习惯,如果不自然那就不是习惯,当想做某事内心是不想做的但是大脑强迫着你去做。比如锻炼身体,那就不是自然,修炼的目的就是为了由强迫达到自然,由自然演变为习惯。

培养成能够持久而恒远的好习惯才有意义。

定目标的高低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定高目标违背了此书微习惯的理念,把目标定高了,开始兴致勃勃。中途发现这么高的目标,执行的过程有点累,于是悄然退缩。结果伤了士气。然后放弃,就演变成了我们所说的,三分钟热度。

把目标定得极低。轻轻松松就能完成。

一来执行着不累。二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于是还会给自己额外奖励,超额完成目标。心理上一舒服,就会长且久,久而久之形成习惯。

好的习惯能够轻微的改变人生。

这就是微习惯的核心理论。由小入大,由强迫到自然。

微习惯读后感 篇7

这本书读完,讲真的,在实操方面并没有让我有新的认识,在理论层面,让我更加明白了微信微习惯叫微习惯。

为什么把目标设置的非常非常低,低到你抬抬手就可以完成?

因为每个人的意志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有心的话,你会发现,每天早起后,上午的时候,人的精力是最好的,下午特别是晚上就会不太好。

这是因为你的意志力在一天的工作中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这里就要讲到一本书,名字叫《自控力》,我之前也写过这本书的读后感。里面重点阐述了关于自控力(意志力)的问题,还给出了怎么提高自控力的总量和怎么回复自控力。

如果你平时打游戏的话,你可以把自控力看做是【蓝】,有蓝才可以释放技能。

回到微习惯的话题,为什么目标要小到唾手可完成呢?

因为你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去完成目标,这样就可以大幅减少你在完成目标上所需要消耗的自控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如果让你走出舒适圈,是不是很困难,需要很强大的自控力才可以。为什么人们都非常崇拜那些自律能力特别强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自控力强大,可以让自己跳出舒适圈。

但是如果不让你走出舒适圈,而是在舒适圈的边缘,伸出去一只脚,你可以马上收回来,但是只要你每天伸出去一下就可以了。

这样日积月累下来,你再伸出一只脚的时候,就会很轻松,慢慢的你的舒适圈就会扩大。

这,就是微习惯的妙处所在。

赶紧来试一下吧,让我们在舒适圈的边缘,疯狂的试探!

微习惯读后感 篇8

一个朋友每次给他介绍书看,他看完后就会给发两千字左右的读后感,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看书从来没有写过读后感,可是他每次看都会写出他的感想和收获。这样的执行力,这样的习惯,真是让我汗颜。我以前看书从来没有写过读后感,虽然从读书的时候开始就有人说这件事,但却没有行动过,究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觉得太麻烦,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必要,觉得看过了已经懂了……当然这些都是理由,真正需要做的只是行动而已。《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说过,只有看过之后能把一本书的内容复述出来,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看过了是浮于表面的理解,深入思考才能真正得到。我决定要向他学习,也来写一写《微习惯》的读后感。

《微习惯》这本书讲述了如何把一件事情细分到极致去执行。这样简单是事情常常让人做了之后意犹未尽,并让自己超额完成,这跟老大上课说的理念是一模一样的,很符合俞敏洪说过的没完成一个任务就享受一次成就感。正如俞敏洪所说很多时候做事情半途而废不是目标太大,而是目标离得太远。

相信很多人都曾设立过目标,刚开始的时候是信心满满的,但是三五天之后就慢慢把目标忘在脑后了,同时一边责怪自己意志力太弱,一边无奈的放弃。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如果有切实可行的办法,相信每个人都会成功。

而所谓切实可行的办法并不是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大绝招,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小小的微习惯。《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从每天一个俯卧撑做起,最后练出来肌肉,然而前面的十年他一直为了不能坚持健身计划而苦恼。

能得到这些,正是因为习惯,在养成习惯之前人们习惯说坚持,什么是坚持?以前我总认为只有意志力十分坚强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固定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但什么是意志力?意志力只是一个结果而已,真正起作用的是方法。人们寻寻觅觅的也都是方法,或者说是捷径。

可是没有捷径!

所有现在能看到的辉煌成就都是在时光中一点一滴的累积。

然而做这样的累积首先必须是能每天去做某事,能把自己的计划真正执行出来,这是许多人没有办法做到的。以为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

微习惯就是应对这样困境的指导。

我自己在执行的过程中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为自己设定了每天写十张问题的任务,可是知道临睡觉前都还没有动笔,一想到要写十张问题心里就打了退堂鼓,想着:明天再写吧,明天有那么多时间,到时候早点动笔说不定能把今天的量给不上来。后来想了想,用微习惯来分解问题是否可行呢?只写纸张问题怎么样?就当是完成任务,给自己一个心安……

于是,我拿起了笔和纸,开始写一个问题,没想到正如作者所说的,一个任务太小,一旦进入到事物的惯性里面,就会顺着惯性往前走,于是顺着第一个问题延伸出了好几个问题,最后想出来了一个问题的结论,心情变好了,成就感蹭蹭往上飙升,感觉自己坐上了云霄飞车!

当做一个任务内心有抗拒感时可以想想是否可以将这个任务切分、切分、在切分呢?在切分的过程中怎么样才是最小的、不能再细分下去的状态

?遇到最小的状态去执行还会有抗拒感吗?

不管有没有抗拒感都先去执行吧,因为做事情是有惯性的,一旦进入状态就会一直顺着惯性做下去了。

以前看过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的故事:是记载在“庄子”里面的一则寓言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在他家养了一大批的猴子,大家都叫他狙公。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了解他的话,因此,他更加的疼爱这些能通人语的小动物,经常缩减家中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有一年,村子里闹了饥荒,狙公不得不缩减猴子的食粮,但他怕猴子们不高兴,就先和猴子们商量,他说:“从明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果子,晚上再给你们四颗,好吗?”猴子们听说他们的食粮减少,都咧嘴露牙的站了起来,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样子。狙公看了,马上就改口说:“这样好了,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够吃了吧!”猴子们听说早上己经从三颗变成了四颗,以为食粮已经增加了,都高兴的一起趴在地上,不再闹了。以后的人就从这则的寓言就狙公所说的话加以引申,凡是见到有人反复不定,刚才说过的话不算数;或是做事的时候常变更,刚决定的事情,不一会儿又改变了。

但这个故事本身所讲的事情与执行计划的时候类似,如果所定的计划是做30分钟的俯卧撑,最后只做了一个,那会非常难受,内心充满了愧疚感;但是如果本来的计划就是做一个俯卧撑,最后一连做了十几个,那么简直成就感爆棚!在下一次在做的时候不会有任何的压力。

然而说起来容易,设定任务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定出高目标,有时候甚至是手里写着,嘴里说着是做一个,但是心里偷偷定下了至少做十个才合格,多多益善的目标,这当然是人之常情,但是正如作者强调的那样,这样做只是会破坏微习惯而已。

微习惯的养成重要的是去做,做了才会有成果,不做就只是一个口号,一个计划……

在写这边读后感之前我感觉到写这个会很困难,但是真正动起手来也完成了,感谢我的朋友每次的读后感都会说:“希望能帮到你”,你的行动就是对我最大的感染。!

读《习惯》有感400字


那日,我读了一篇文章——《习惯》,文章的内容令我记忆犹新。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位青年为邻居考了一个馅饼,邻居惊喜万分,大叫:“太谢谢你了,你太友善了!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友善的人!”第二周,青年又送去一个馅饼,邻居只是说:“谢谢!”第三周,青年依旧送去一个馅饼,但邻居说:“今天的馅饼送来的有点晚。”第四周,青年照例送来一个馅饼,邻居却说:“这几次的馅饼都很硬,我更喜欢樱桃馅,别老用苹果馅!”有一个星期过去了,青年由于太忙,没顾得上为邻居烘烤,路过邻居家时,邻居愤然大叫:“我的馅饼呢?”

唉!我真为那青年难过,或许人就是这样,时长习惯了他人对自己的友善之举,就会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上演着这样类似的一幕幕。如:早上一睡醒,睁开双眼就有父母精心烹调的爱心早点,放学一到家,就有补充能量的午饭、美味的晚餐,这本是父母对自己的友善举动。父母做的饭菜如不合自己的胃口,就会大叫:“怎么这么难吃?”也许,这时的父母一定会像那青年一样难过得啊。还有:上学时忘带了笔,借了同桌的,这是同桌对自己的友善之举,但时间一长,就连笔都不带了,还时不时地会抱怨几句:“这笔为什么会漏水?”“为什么这么难看?”一类的话……

对别人微不足道的小小友善之举,我们要学会感谢,万不要像那邻居一样。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读《习惯》有感作文


没有理所应当的帮助

——读《习惯》有感

对于他人的友善之举,我们常常心存感激,但很快就会习惯了这种感激,用不了多少时间,我们就会把它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由感激到报怨,这个过程尽管不是十分漫长,但我们还是意识不到其中的变化。这种事在生活中时有发生,但是,我们都能注意到吗?今天,我读了一篇短文,它讲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文章的名字是《习惯》。

卡罗尔为了表达对邻居史密斯的友好,精心烘烤了一个馅饼来到邻居史密斯夫人的家门前,她打开门望着馅饼,惊喜万分,十分感谢。看到邻居这么高兴,卡罗尔决定再为邻居做一个;第二周到了,邻居又看到卡罗尔为她烘烤了馅饼,同样是感谢了卡罗尔,但感谢却有所减弱;第三周,卡罗尔依然为邻居带来了馅饼,而邻居好像习惯了似的,感谢很平淡;第四周,不耐烦的邻居开始抱怨馅饼送晚了;第五次,邻居开始挑剔,对馅饼提出了要求;后来一周,卡罗尔很忙,没顾上为邻居做馅饼,邻居居然愤怒地对卡罗尔大喊:“我的馅饼呢?”

这篇短文让我知道了习惯的力量有多大,一个好习惯或一个坏习惯能左右人的命运,好习惯能让人成才,坏习惯能让人失去理智。显然,文中的邻居就是坏习惯左右了思想。不要觉得别人在理所应当地为你做事。这篇文章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邻居从十分感谢到对卡罗尔愤怒的大喊大叫,卡罗尔一次次对邻居的好意却遭到了邻居的报怨,这就是一个习惯的力量。

我也有过这样的事,不仅是我,每个人都会有。你可能会说“我没有!”,那也许是你没注意到。小的时候每天带水上学,都是妈妈帮我灌好装进书包,有一次妈妈没有给我装水,我依然习惯地背着书包上学,那一天我就没喝上水,晚上妈妈来接我时,我还不停地报怨妈妈不给我装水。还有很多生活上的小事:每一次妈妈都准点来接我,但有一次来晚了,我也会不停地报怨;以前每天晚上都是妈妈来给我铺床铺被子,有一次妈妈没有铺,我也一样开始报怨……,这些情况在很多人身上都可能发生过,但是我们当时都没有意识到。现在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都不再抱怨,慢慢意识到自己的依赖和错误,变得不再依赖、不再犯错。

每个人身上存在一系列的习惯,最终决定着每个人的人生前途。虽然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还是让我们在儿童时就从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开始吧。

读《玩转微课》有感600字


读《玩转微课》有感600字

阳东区第二中学

黄紫灵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学习、微公益……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微时代",大部头时代渐渐褪色,人们的思维越来越习惯在140字之内解决问题,海量信息和数据的存在让人应接不暇,这就要求人们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化和处理信息。我们已经走进微时代,面临着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

《玩转微课》是一本立足现实、立意深刻、流程清晰、语言活泼的教育信息技术的入门书,为不同学科教师学习微课制作提供行动指南和思路指引。本书从微课的认识入手,系统分析了微课的设计、制作、欣赏的全过程,通过前沿理论、经典案例和名师经验的相互阐发来引领读者,如何扎实地掌握微课制作的基本技术,并能够通过微课的设计、制作、欣赏来有效地优化自己的教育生命。

微课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教师,走进了学生,走进了每个人的心灵,它无孔不入,影响着我们的教育和学习生活。当我们走近微课,并喜欢上它时,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教师乏味的说教被走心的故事取代,机械重复的练习被充满趣味的游戏取代,单调的灌输被激情四射的交流取代,冗长的解说被活灵活现的演示取代,被动的接受被真实情境中的主动思考取代……一切都在改变,无声无息。真正改变教学的不是日新月异的技术,而是掌握这些技术的人。

当微课之风席卷而来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岿然不动,做传统教育的"卫道士";我们也可以随波逐流,做微课热中的"跟风者";我们也可以身体力行,做微课时代的引领者。显然,"玩转微课"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这个"玩"的过程就是教师不甘于现状、不断探寻、不断化茧、不断突破、不断超越的过程。

读《习惯》有感作文800字


对于他人的友善之举,我们常常心存感激,但很快就会习惯了这种感激,用不了多少时间,我们就会把它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由感激到报怨,这个过程尽管不是十分漫长,但我们还是意识不到其中的变化。这种事在生活中时有发生,但是,我们都能注意到吗?今天,我读了一篇短文,它讲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文章的名字是《习惯》。

卡罗尔为了表达对邻居史密斯的友好,精心烘烤了一个馅饼来到邻居史密斯夫人的家门前,她打开门望着馅饼,惊喜万分,十分感谢。看到邻居这么高兴,卡罗尔决定再为邻居做一个;第二周到了,邻居又看到卡罗尔为她烘烤了馅饼,同样是感谢了卡罗尔,但感谢却有所减弱;第三周,卡罗尔依然为邻居带来了馅饼,而邻居好像习惯了似的,感谢很平淡;第四周,不耐烦的邻居开始抱怨馅饼送晚了;第五次,邻居开始挑剔,对馅饼提出了要求;后来一周,卡罗尔很忙,没顾上为邻居做馅饼,邻居居然愤怒地对卡罗尔大喊:我的馅饼呢?

这篇短文让我知道了习惯的力量有多大,一个好习惯或一个坏习惯能左右人的命运,好习惯能让人成才,坏习惯能让人失去理智。显然,文中的邻居就是坏习惯左右了思想。不要觉得别人在理所应当地为你做事。这篇文章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邻居从十分感谢到对卡罗尔愤怒的大喊大叫,卡罗尔一次次对邻居的好意却遭到了邻居的报怨,这就是一个习惯的力量。

我也有过这样的事,不仅是我,每个人都会有。你可能会说我没有!,那也许是你没注意到。小的时候每天带水上学,都是妈妈帮我灌好装进书包,有一次妈妈没有给我装水,我依然习惯地背着书包上学,那一天我就没喝上水,晚上妈妈来接我时,我还不停地报怨妈妈不给我装水。还有很多生活上的小事:每一次妈妈都准点来接我,但有一次来晚了,我也会不停地报怨;以前每天晚上都是妈妈来给我铺床铺被子,有一次妈妈没有铺,我也一样开始报怨,这些情况在很多人身上都可能发生过,但是我们当时都没有意识到。现在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都不再抱怨,慢慢意识到自己的依赖和错误,变得不再依赖、不再犯错。

每个人身上存在一系列的习惯,最终决定着每个人的人生前途。虽然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还是让我们在儿童时就从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开始吧。

读后感《读《微习惯》有感15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活着有感1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