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公正读后感 > 地图 > 公正读后感,2024公正读后感
公正读后感

(共 8656 篇)

  • 1、 《公正》读后感600字

    《公正》这本书来自迈克尔。桑德尔,他是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美国文理科学学院院士,社群主义的代表人物。他讲授的公正这门公开课是哈佛历史上累计听课人数最多的课程之一,他本人也被《卫报》誉为世界最受欢迎的老师。 我们知道,当今世界充斥着关于对与错、公正与不公正的争论。比如有些人认为烟草业的发展能促进经济繁荣,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公共健康比单纯的财政收入重要得多;有些人认为向富人征收重税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另一些人则认为财产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政府无权随意剥夺;有些人认为对恐怖分子严刑逼供是保护公众安全的必要手段,另一些人则认为这违背了现代社会的伦理,是一种道德上的恶。 桑德尔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这些貌似互不相关的争议,都可以归结为对公正持有不同的观念。桑德尔将这些观念归纳成三种:追求福利最大化的功利主义、尊重个体权利的自由至上主义,以及提倡公民德性和共同善的政治观。作者通过对一个个鲜活案例的讨论,包括代孕、征兵制、同性恋婚姻、税收、大学录取标准等,引出亚里士多德、康德、罗尔斯、诺齐克等哲人的公正观,清晰而详尽地阐释了上述三种公正观,指出其各自的优势和潜在问题,促使我们独立做出自己的选择。 桑德尔曾说:我们的目标不是试图用什么理论去说服学生,而是把他们训练成有头脑的公民。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教育的目标。阅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就是锻炼对自己的固定思维深入反思的能力,在内心解放之路上大步前进。

  • 2、 公正观后感

    我们在观看电影时,情感和思维常常会随之而起,那些难以忘怀的情节总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感触。只有拥有真实的观影体验,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观后感,而坚持写观后感则可以锤炼我们的意志。你是否正在寻找某部电影的观后感呢?为了让您满意,笔者特别设计了这篇“公正观后感”,希望您能够喜爱。请您即刻将本页收藏,以备再次阅读!

    公正观后感(篇1)

    公正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从社会分配到荣誉应得,从平等相处到正确行事,无不需要对公正的界定和认识。

    探索公正的进路主要有三种,分别关注功利与幸福、自由与同意、目的和德行。

    对于生活中的公正,这三条进路从未真正分离。但为了探讨具有独立价值的公正,我们必须更审慎地考虑这三种基础。

    尽管我们致力于推进繁荣和自由,我们也不能全然摆脱关于公正的道德评判。那种认为公正涉及德性和选择的信念,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灵。关于公正的考量,似乎不可避免地使我们思考最佳的生活方式。

    功利主义衡量的是损益的高下。边沁的最大幸福原则,无差别地考虑不同事物的幸福与痛苦;密尔则更进一步,从长远的角度认识最大幸福的可能。

    对功利主义的主要质疑有二:其一,幸福与痛苦是否有质的差别?当控制了量之后,这是可以探讨的;其二,权利因损益的差别而有偶然性,这是功利主义,特别是不考虑质的差别的情况下必然的。

    自由主义坚持同意的价值。自由至上主义者只关注同意的成立;康德则要求同意的基础——尊重无差别的理性能力,也以此构建道德和自由;罗尔斯认为同意和互惠性同样重要,差别而非平等也可能达成公平,反对基于偶然性的道德应得。

    对自由主义的主要质疑有二:其一,基本自由的界定、定义并不能被自由本身解释,目的论不可避免;其二,同样的制度选择,可能对不同水平的群体而言,或公正或不公正,从而存在矛盾,也即其忽视了无需同意的特殊义务——团结义务。这里的观点并不同于书中的论断。

    目的主义关注道德应得。亚里士多德认为合乎目的是公正的条件,并将目的存在的合理性和遵从本性的正当性作为其内核;叙述性的观念否定自由主义对人与其特定身份、背景的剥离。目的主义使我们能够探讨美德、群体和共同善。

    对目的主义的批判主要有二:其一,事物是否真的存在目的?物品的目的由其生产制造而界定,尚且可能改变,更不必说社会存在的目的;其二,我们如何达到目的,如果目的被任意解释,其与罗尔斯的规则就毫无差别了。

    所以说,关于公正的论断是如此复杂,其中许多

  • 3、 读《谁来守护公正》有感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读《谁来守护公正》有感

    卢涛

    《谁来守护公正》一书,是对美国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的访谈录。一边阅读,一边引发了我的众多思考。

    首先介绍一下文章名字的由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2011年的全国"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两次提到了这句话: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也明确提出: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当前的中国,人人都在谈论公正,人人都在渴望公正,人人都期盼公正如阳光般照进日常生活之中。但是,公平是什么?公正由谁来守护?公正如何守护?为什么美国人确信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就是公正的守护者?

    美国人对总统的信任是有限度的,每四年就要进行一次总统选举,如果对总统的权利行使不满还可以启动弹劾程序;但是,他们给了这九个人绝对的信任,他们一旦被任命任期将是终身职,他们深居简出,在被称为"大理石神殿"的宏伟建筑内审理案件,发布判决,守护着宪法与公正,而且他们的表决结果是终局性的,即便有人认为结果不恰当,整个司法体系也将遵循他们判决。

    约翰·罗伯茨首席大法官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解释法律。我们只是履行职责,告诉大家法律是什么,并不是要通过判决去支持其中一方或另一方。我们的判决不能随着大家的喜好走,更不能被一时的民意所主导。大家总不能让我们根据民意喜好去判定宪法的含义吧。"有目共睹,司法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这种引导通过判决书、裁定书而在全社会发生作用。但是,作为一名裁判者,我们在做出裁判的时候,是否仅需要去考虑:我只是在告诉当事人法律是什么呢?你是否还需要去考虑,如果当事人读完判决书、裁定书后表示不服又不愿意按照法律程序上诉、申诉,我要如何对他们进行判后答疑?你是否还需要去考虑,如果当事人就裁判结果进行了信访、上访,该要如何撰写提交给相应部门的报告呢?

    事实上,联邦最高法院不是没犯过"错误".在1896年的普莱西诉弗格森案中,联邦最高法院就肯定了南部种族隔离政策的合宪性,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法律范式。随后在卡明斯诉里士满学区委员会案的判决中,拒绝干涉公开歧视黑人的公共教育政策,还容许一些州剥夺黑人的选举权。但是,没人因为这些判决,怀疑过大法官,或者联邦最高法院的制度。公正需要一种权威的力量去守护,而这种力量的权威性来自于宪法与法律是由代表人民意志的大会或立法机构所制定出来的。

  • 4、 公正观后感(7篇)

    除了读书让我们成长,观影也是一种成长方式,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会涌现很多感触。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的,观看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该如何才能将一篇观后感写好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公正观后感(7篇),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公正观后感(篇1)

    第六章读书笔记 读了罗尔斯,我想起了国人的口头禅“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 九交贵人十养生”,这种口头禅的诞生,是有着它的社会条件的,几千年的皇权官僚制度,让国人们已经默认了社会运行的规则,但是从来没有人去考虑过这个规则的合理性和公正性。而罗尔斯则阐述:“与一种应得的主张不同,只有当已经有了某种游戏规则时,才能产生一种资格,它并不能事先告诉我们如何去确立各种规则。”罗尔斯致力于一种公正的制度的建立,也就是这个公正规则的建立。罗尔斯认为绝大多数达致成果的因素如天赋、后天才能、社会需求、过程逆顺、经济环境,都有偶然性,不能以道德的名义心安理得地占据优势。罗尔斯的这些观点一定不被资本家和明星们所欢迎。我看来,到达公正之路,按照罗尔斯的理念,在当今的环境下,很难实现,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权贵资本主义,都不会轻言放弃现有的游戏规则的。联系到我自身,我是认同一些罗尔斯的观点的。今年有小学同学会和初中同学会,加上看望老师,我回忆起成长道路,我现如今的状况,虽然说不上很好,即使如此,我的个人获得也是所有相关同学和老师,一路的铺垫和帮助有关,和我个人的努力也有关,但我不可能心安理得的说这就是我个人应得应份的。联想起1995年刚上大学,我们班同学基本没有贫困家庭出身的,绝大多数家庭都属于精英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机会真的是平等的吗?很多人常说,我不是巨人,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才比别人看到更早看到更多,那,为什么是你现在巨人肩膀上而不是别人呢?对应的,人口发展红利,经济发展带来的土地升值红利,是整个社会的红利,那为什么有些人攫取了最大的部分,而有人没有分到呢?按照资本的大小而分配利润,这个规则本身是公正的吗?又想起一个话题,清华当年是庚子赔款建校的,许多清华学长都是庚子赔款的受益者,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很多贡献,我相信,学长们不会把功劳据为己有,也不会只是认为这是个人奋斗的成果,要知道,庚子赔款可是清政府搜刮的民脂民膏啊。我本人心怀感激,对很多与自己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但是我

  • 5、 黑暗的公正观后感影评

    《黑暗的公正》是一部于1991年播出的电视剧,该剧由美国和西班牙共同联合制作,该片剧情设计丰富,角色鲜明,虽已年代久远,可网友们却依旧给出了一致好评,一起去看看吧!

    《黑暗的公正》是一部揭露社会黑暗、体现善良人们以想象中的复仇为主旨的娱乐性的电视系列剧。剧情为:正直的法官尼克在法庭上往往因证据不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无罪宣判,到黑夜里他成了惩治恶魔的夜行侠,用高明的手段使歹徒、毒贩、军火商伏法,然后他重披黑袍在法庭上敲下正义宣判之锤,看了让人解气。这个以毒攻毒夜行小组由他搜罗对现实社会失望的人员组成,三男一女间配合默契并屡屡成功。其情节的曲折、人物的个性都比一般的警匪片稍胜一筹。

    值得一提的是上视的配音相当出彩:法官尼克由嗓音富有磁性的杨明译配;风趣能干的黑人青年吉布斯由梁正晖配音;迷人的女侠客凯特由麦考尔张欢配音;老谋深算的月亮由陈兆雄配音;后几集处理为凯特牺牲,新手女子玛利亚替补,由计弘配音;声线优雅的刘家桢在第一集里配一名冷血杀手,声音处理运用得令人心悸;而亨特刘彬演绎了一个阴险狡诈的军火巨商;在译制片《生死恋》中配野岛的配音演员吴文伦也为剧中角色拉姆赛代言。

    小时的梦中情人之一(看的电影电视太多,梦中情人一直排序中),一位非常英俊的白人男子,事实上我觉得他当法官的时候,头()发梳的整齐,然后戴副眼镜,很腹黑,很帅,当拿下眼镜,放下头发(有点卷),有点不羁,我更喜欢前者。作为后者,身边有个暗恋他的美女,美人计的时候发挥作用,有个老头,面部肌肉松弛的很像沙皮,有个黑人帅哥,可能为了照顾更多的观众群。这个法官的妻子女儿都被炸死了,所以他一直耿耿于怀,记得有一集,反派派了一个长的很像他老婆的女人勾引他,居然得手了,只是这个女人最后掉进楼栋里,居然消失了,让人很有念想。还有就是记得有个老头的女儿被绑架然后被侮辱了,美女混进模特儿群实施美人计试图救人,那时候有一场戏美女如云啊,结果被比下去的美女居然以不动声色胜出,真是意外。

    《黑暗的公正》,《神探亨特》,这两部是我看得最早的美剧,里面的故事都记不得了,主角倒都还有印象。

    还有一部《三个间谍》,英国的,也比较有意思。

    摩托车很酷,

    可是我咋记得那个法官好像用了个掌中宝手机,酷的不得了,91年的片子不会有掌中宝吧。

    记得大概是在初中看的这部译制片。那是的电视节目资源不像现在,电视频道也比较有限。但是,对于这部电视剧,我印象非常

  • 6、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读后感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读后感(一)

    刘倩

    原以为这本书只是公开课讲义与课上互动情形的记录,但在先生对于迈克尔?桑德尔这个哈佛大学的优秀教授百般夸赞推荐下,还是决定耐心捧起一读。然而,进入书中,大呼相见恨晚。诚然,这个公开课,尤其哈佛的公开课,是少有的成功课程,循循善诱,互动成功,讲解精彩,深入浅出。但是,不可避免的有课堂教学特有的慢步调,以及部分学生提问的重复和没有代表性,而且,有些深邃的问题即使是哈佛学生也是问不出的,有些太深刻的东西也是不合适在课堂短短的时间里拿出来讲的。于是,有了这本书,这本书将公开课所涵盖的部分囊括进去,并进行了重新整理,将反面思想里有代表性的观点高度概括后拿出来分析讨论,条理更清楚,论证更缜密详尽深入,更多旁征博引,真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人生在世,总有几个亘古难题,除了“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我是谁”,这些被玩坏的梗,桑德尔又给大家提了一个永远回答不好、就算回答好也做不好的问题:什么是公正?怎样做事才是正确的?

    你是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公正还是不公正的呢?试着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辆电车呼啸着经过一个岔路口,按照既定的路线,前方轨道上有五个孩子,如果转向,则可以避开这些孩子;但另一个分岔路上又有一名成年男子,在来不及紧急刹车的情况下,你认为电车应该转向吗?为什么?

    这本书就是在探讨类似这样的两难问题。是在探讨。本书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简单地告诉你公正与否,只是教会我们在阅读中与桑德尔老师一起思考,并找到自己内心对于公正的评价标准。

    作者主要探索了三种公正进路。第一种,认为公正意味着功利最大化---当然是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第二种,认为公正意味着尊重人们自由的选择---或者是人们在自由市场中做出的时机选择(如自由至上主义者的观点);第三种进路认为,公正涉及德性的培养和推理共善。

    功利主义

    如何寻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在以边沁、密尔为代表的功利主义者看来,一件事是否是公正的,主要从利益方面考虑,注重行为的结果。在哲学上,所谓的幸福最大化、利益最大化原则都是针对效果的分析。评判一个行为是否道德,取决于这个行为的最终结果。回答上文电车案例:如果能救活五个小孩,那么牺牲一个成年人也是值得的,因此,电车司机应当扳动转向器冲向那个成年人。但这一结论不可能被所有人接受。功利主义看起来很简单很迷人,仔细想来不寒而栗,功利主义是一种对多数人压迫少数人

  • 7、 公正廉洁,切莫贪 (3000字)

    相传相传宋仁年间,深泽某村,一家人只有母子两个人,母亲年迈多病,不能干活,日子过得很苦,儿子王妄,三十岁,没讨上老婆,靠卖草来维持生活。

    有一天,王妄照旧到村北去拔草,拔着拔着,发现草丛里有一条七寸多长的花斑蛇,浑身是伤,动弹不得,王妄动了怜悯之心,小心翼翼地拿回了家,冲洗涂药,一会功夫,蛇便苏醒了,冲着王妄点了点头,表达它的感激之情,母子俩见状非常高兴,赶忙为它编了一个小荆篓,小心地把蛇放了进去,从此母子俩精心护理,蛇伤逐渐痊愈,蛇也长大了,而且总象是要跟他们说话似的,很能可爱,母子俩单调寂寞的生活中增添了点小小的乐趣,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妄照样打草,母亲照样守家,小蛇整天在篓里。忽一天,小蛇觉得闷在屋子里没意思,爬到院子里晒太阳,被阳光一照变得又粗又长,象根大梁,这情形被老娘看见了惊叫一声昏死过去,等王妄回来,蛇已回到屋里,恢复了原形,着急地说:我今天失理了,把母亲给吓死过去了,不过别怕,你赶快从我身上取下三块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锅里煎熬成汤,让娘喝下去就会好。王妄说:不行,地样会伤害你的身体,还是想别的办法吧!花斑蛇催促地说:不要紧,你快点,我能顶得住。王妄只好流着眼泪照办了。母亲喝下汤后,很快苏醒过来,母子俩又感激又纳闷,可谁也没说什么,王妄再一回想每天晚上蛇篓里放金光的情形,更觉得这条蛇非同一般。

    话说宋仁宗整天不理朝政,宫里的生活日复一日,没什么新样,觉得厌烦,想要一颗夜明珠玩玩,就张贴告示,谁能献上一颗,就封官受赏。这事传到王妄耳朵里,回家对蛇一说,蛇沉思了一会儿说:这几年来你对我很好,而且有救命之恩,总想报答,可一直没机会,现在总算能为你做点事了。实话告诉你,我的双眼就是两棵夜明珠,你将我的一只眼挖出来,献给皇帝,就可以升官发财,老母也就能安度晚年了。王妄听后非常高兴,可他毕竟和蛇有了感情,为忍心下手,说:那样做太残忍了,你会疼的受不了的。蛇说:不要紧,我能顶住。于是,王妄挖了蛇的一只眼睛,第二天到京城,把宝珠献给民皇帝,满朝文武从没见过这么奇异的宝珠,赞不绝口,到了晚上,宝珠发出奇异的光彩,把整个宫廷照得通亮,皇帝非常高兴,封王妄为进行大官,并赏了他很多金银财宝。

    皇上看到宝珠后,很赏识,占为已有,西宫娘娘见了,也想要一颗,不得已,宋仁宗再次下令寻找宝珠,并说把丞相的位子留给第二个献宝的人,王妄想,我把蛇的第二只眼睛弄来献上,那丞相不就是我的了吗?

  • 8、 需要黑暗的公正——《潜规则》读后感1000字

    需要黑暗的公正——《潜规则》读后感1000字:

    文:怡如君;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里,独行侠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想这到底是为什么?看完吴思写的《潜规则》,我终于找到答案了。

    很久以前我看过一个美剧叫《黑暗的公正》,讲的是几个刑警在无法通过法律手段将罪犯绳之以法的时候,就在夜里戴上面具用非法手段给罪犯以应有的惩罚。每次看这个剧都认真地忽略每一集的前四分之三情节,因为那是让人纠结、愤怒、抓狂,最后无奈屈服的过程,罪犯往往残忍暴虐,却又勾结高官,有恃无恐,逍遥法外。秉公执法的人员甚至还会因此受到牵连,于是在最后的四分之一集里,你会看到神一般的大反转,刑警摇身一变,成了杀手,为了正义,杀死罪犯,这个时候看客们才吁出一口气来,觉得事情本该如此解决。

    《聊斋志异》里有一个故事叫《商三官》,也是伸冤无门之后的极端侠行。商三官是一个16岁的少女,她的父亲死于非命,两个哥哥告官一年无果,商三官说:“人被杀而不理,时事可知矣。”此一言冷静果断,毫无女子之怨。说完,葬父,逃婚,离家。当戏子,伺机复仇,化名李玉。待仇人富豪宴请宾客,点戏子唱戏之日,李玉因美貌而被富豪点名。于是,陪酒之夜,乃仇人断头还债之日。李玉死后,尸体被两位兄长认出,果然是商三官。蒲松龄文末写道:家有女豫让而不知,则兄之为丈夫者可知矣!

    这两个故事都让人热血沸腾。往往,热血沸腾的前提是无可奈何。越是无可奈何,越是斗争到底,反抗到底,这才让人感动。

    那么,这个“无可奈何”是怎么来的呢?

    三个字:潜、规、则。

    这三个字可把好人给害死了,它的价值观就是清官淘汰制。有书生意气的人是没有办法接受一个同流合污的自己,只好辞官回家,比如陶渊明。如果不辞官,说不定还会有性命之忧。

    真不好玩。

    于是,出现了拯救精神的良药,文学和艺术,在这些作品中出现了为人民惩奸除恶的独行侠。他们来去无踪,官府轻易抓不住;或者索性就是妖仙或鬼神,既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又有抑恶扬善的本领。读书笔记这些,不都是老百姓心里最渴望的官老爷拥有的品质吗?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蒲松龄只好将一腔热血投注到异类的身上。可悲可叹啊!

    其实更可怕的是,我们的意识形态出了问题,很容易就能找到为潜规则辩护的理由。它历史悠久,五花八门,我们如果不承认它就显得不成熟,幼稚,因为哲学家说存在即是合理。

    为了它的合理存在,也许有一天,当我们看到一个按照明规则行事的人的时候,我们都会惊恐地喊

  • 9、 《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读后感

    这十天我读的是《金钱不能买什么》,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为什么我们会对这个一切都能用钱来衡量的社会感到担忧”作者总结了两个原因:

    一是会导致不平等。我们知道某些东西是不能出售的,比如大学会录取最优秀的学生,而不是那些最早申请或者付钱最多的学生,医院的急诊室是根据病情的紧迫程度,而不是是否支付额外费用对待病人的等等,都可证明市场伦理无法成为唯一的选择。

    二是会导致腐败,腐蚀我们的生活。在全球变暖的问题上,如果允许富裕国家通过从其他国家那里购买排放权,从而使它们在能源使用方面不做减排的做法,会破坏共同牺牲精神。让富裕国家通过花钱而不纠正他们浪费资源的习惯,会强化这种错误的态度:即认为自然是那些能负担费用的国家可以随意倾倒垃圾的地方。花钱购买排放权的激励措施,无论其有多么高效,都会使我们更难培养起一种负责任的节制和共同牺牲的习惯。在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很多人都会认为,金钱可以买到一切,没有金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种想法最为危险的地方就在于,它是悄无声息地腐蚀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却毫无知觉。无限制的放大金钱和市场的作用,不仅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腐蚀我们的生活,还会使人陷入道德风险。

  • 10、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读后感1000字(3)篇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大学时经老师推荐看了作者在哈佛大学给本科生教授的同名课程的视频,第一集有关火车是否应该驶向另一条轨道以牺牲一人性命来换取原来轨道上五个人的安全的讨论就深深吸引了我,仿佛突然间打开了一扇窗,原来政治哲学并不遥远,原来可以这样来思考。本书探索了三种公正路径:第一种认为公正意味着使功利或福利最大化—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第二种认为公正意味着尊重人们选择的自由—或者是人们在自由市场中所做出的实际选择(如自由至上主义者们的观点),或者是人们在平等的原初状态中,所可能做出的假想的选择(如平等主义者的观点);第三种认为,公正涉及培养德性和推理共同善。与作者一样,我也偏向于第三种路径。功利主义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却忽略甚至牺牲了个体幸福,而个体权利同样不容剥夺,就像那艘在海上漂泊数周等待救援的小船上的船员不能为了保全三个人的性命而去剥夺病中少年的生命,以他的血肉续自己的命。而尊重人们选择的自由,忽略了人们做出的各种选择并非自由而是宥于环境、出身、资质等做出的被迫选择。也许只有追求德性与推理共同善,才能建立一个真正民主自由幸福的公民社会。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1、这本书论证的三种关于公正的观点概括如下:一是集体利益最大化;二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三是从利益中跳脱出来,考虑良善等道德层面。2、从这本书里学到的东西很多,部分如下:首先是“动机”的重要性,这与王阳明先生的“心学”和柳传志环“pdf”复盘模式的根本是相通的;其次是,把人当作一种目的,而非手段,细想,通常,我们都是后者;再就是,严肃的道德哲学家康德的观点,坚决反对撒谎,比起直率的谎言,采用一种策略性的、真实而具有误导性的表达更能达到目的,并且同时维护了说实话的义务。3、最后,一个所熟知、却经常被我们忘却的真理。事物所是的方式,并不决定它们应当所是的方式。然而公正与否在于制度处理这些事物的方式,而不是被用来作为对不公正熟视无睹的借口。就像并不能因为没有完美就放弃追求完美的权利,无限接近的概念正是人类不断进步的灯塔。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这本书的精髓是一个较为完备的论证过程。如果看成是一个天平,那么作者先介绍最左端的绝对集体主义(功利主义),将追求人类整体幸福最大化作为一切行动的宗旨,由此将一切事物进行冷冰冰地量化,是一种绝对理性

  • 2021-12-19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1-10-25

  • 2021-10-30

  • 2023-05-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公正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公正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公正读后感、2024公正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